Workflow
国产化
icon
搜索文档
自主可控必选项:半导体制造与设备的国产化关键时刻
2025-09-28 22:57
行业与公司 * 涉及的行业为半导体行业 具体包括半导体制造 晶圆代工 半导体设备以及存储芯片 DRAM和NAND [1][3][4][5] * 涉及的公司包括半导体设备公司中微公司 拓荆科技 华海清科 北方华创 [1][2][3] 晶圆代工公司中芯国际 华虹 [4][12] 以及存储芯片公司长鑫 长存 [3][5] 核心观点与论据 存储板块扩产驱动设备需求 * 存储板块扩产显著推动半导体设备行业增长 9月以来板块整体涨幅达21% 中微公司涨幅达30% [1][3] * DRAM扩产受益于国产设备比例提升和扩产幅度增加 NAND扩产主要依赖于扩产幅度增加 [1][5] * 国内存储厂商全球市占率提升空间巨大 NAND市场份额有望从10%提升至30% [1][6] * 若每年增量产能达5万片 将带来四五百亿人民币的设备支出 [6] * 美国制裁加速国产设备替代 长鑫等厂商积极提高国产设备比例 [1][7] * 假设每年扩展5万片对应1500亿人民币资本开支 国产化率从30%提升至80% 国产设备支出将从150亿增加到400亿 增加250亿 [7] 先进逻辑制程需求旺盛 * 全球先进逻辑需求旺盛 7纳米及以下制程供不应求 台积电计划新增20多座晶圆厂 先进制程产能翻2-3倍 [1][8] * 国内客户在台积电先进制程代工需求约为七八十亿美元 加上三星及本土需求总计约100多亿美元 [8] * 以7纳米制程为例 每1万片月产能设备投资 Capex 约为20亿美金 5纳米为30亿美金 3纳米为40亿美金 [10] * 中国大陆每年扩产3至4万片先进制程 以7纳米计算对应Capex约七八十亿美金 以5纳米计算则超过100亿美金 [10] 国内半导体市场供需情况 * 国内半导体市场需求旺盛但供给紧张 以7纳米制程为例 国内当前需求量约为7至8万片 未来3至5年预计将增加至10万片以上 [1][9] * 中国市场占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 全球7纳米需求当前约七八十万片 未来可能达150万到200万片 中国市场将有50万片以上需求 [9] * 中芯国际第二季度稼动率达92.3% 华虹第二季度稼动率达108% 反映本土需求带动及需求回流 第三 第四季度稼动率维持高位 [14] 行业景气度与公司表现 * 2025年以来半导体制造与设备板块表现强劲 晶圆代工板块涨幅翻倍 半导体设备板块自年初增长57% [2] * 中芯国际A股今年涨幅41% 港股涨幅131% 华虹A股今年涨幅106% 港股涨幅216% 第三季度涨幅尤为突出 [4][12] * AI及先进制程是当前行情最大推动因素 7纳米制程月产能一万片对应年收入14.4亿美金 30%净利润即4.2亿美金 可给予约900亿元人民币市值空间 [4][15] 其他重要内容 * 成熟逻辑领域扩展乐观 华虹计划将9A线产能从4万片扩展到8.3万片 燕东微等厂商也在积极布局 [11] * 设备板块驱动力来自整体市场下游厂商积极扩产 以及国产设备比例不断提升 两者叠加推动板块发展 [11] * 行业周期复苏始于2024年底 预计2026年行业评分数率将达到5%至10% [14] * 新一代核心设备突破后将逐步实现更先进节点 5纳米售价一万七八千美金 3纳米更贵 弹性更大 [15]
通富微电(002156):公司事件点评报告:乘AMD与AI东风,先进封装驱动高增长
华鑫证券· 2025-09-26 13:2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3][11] 核心观点 - 公司受益于AMD业务强劲增长和AI市场需求扩张 先进封装技术突破驱动业绩高增长 [2][3][7][8][9][11] - 多元化业务布局有效对冲行业周期风险 在AI 汽车电子等高景气赛道深化合作 [9][10] - 盈利预测显示持续增长态势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33% [11][1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0.38亿元 同比增长17.67% 归母净利润4.12亿元 同比增长27.72% [1] -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69.46亿元 同比增长19.8% 环比增长14.01% 归母净利润3.11亿元 同比增长38.60% 环比增长206.45% [2] - 销售毛利率达16.12% 同比上升0.12个百分点 环比上升2.92个百分点 [2] - 研发投入7.56亿元 同比增长12.43% [2] 客户合作与业务驱动 - AMD第二季度总营收76.85亿美元 同比增长31.71% 净利润8.72亿美元 同比增长229.06% [3] - AMD客户端业务营收25亿美元 同比增长67% 游戏业务营收11亿美元 同比增长73% 数据中心业务营收32.4亿美元 同比增长14.33% [3] - 公司占据AMD 80%以上封测订单 合资企业2025年上半年获得AMD采购额10亿美元 [8] - 通过收购AMD苏州和槟城基地 建立紧密战略合作关系 [8] 技术进展与产品布局 - 大尺寸FCBGA进入量产阶段 超大尺寸FCBGA完成预研 [9] - 在CPO领域取得突破性技术进展 产品通过初步可靠性测试 [9] - Power DFN-clip双面散热产品实现大批量生产 解决多项封装工艺难题 [9] - 产品应用覆盖AI 汽车电子 工业控制 消费电子等多领域 [9] 行业前景与增长动力 - AMD预测数据中心AI加速器市场规模2028年达5000亿美元 年增长率超60% [7] - AI推理市场年增长率预计超过80% 高性能CPU将占据主导地位 [7] - 中国IC封测行业在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驱动下实现跨越式发展 [9] - 公司积极拓展国产化替代需求 面向高附加值产品打开成长空间 [10]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272.61亿元 309.36亿元 348.61亿元 [11][13]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72元 0.93元 1.12元 [11][13] -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4.2倍 41.9倍 34.7倍 [11]
天岳先进:长晶炉已实现国产化
巨潮资讯· 2025-09-26 00:38
核心技术自主化 - 主要生产设备长晶炉实现国产化 热场设计 控制软件及组装调试均由公司自主完成[1] - 长晶炉设备是公司核心技术之一[1] 智能化生产建设 - 上海生产基地定位智慧工厂 配备高性能智能化设备并通过AI与数字化技术持续优化工艺[3] - 运用信息系统实现生产品质实时分析 监测和预警 在工艺控制 信息采集及运行环节实现全面信息化[3] - 部署机器人系统和智能设备单元 实现长晶炉运行控制与管理自动化[3] - 智能化建设为提升产能 降低成本和保证产品质量奠定基础[3]
重磅!八部门联合发文,最利好这个方向!
摩尔投研精选· 2025-09-25 18:47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市场震荡走强 沪指小幅收绿 创业板指突破3200点创阶段新高 [1] - 全市场超过3800只个股下跌 资金高度集中呈现"趋势抱团"特征 主要流向产业趋势明确、基本面过硬的核心龙头公司 [1] 龙头公司市值变化 - 宁德时代股价突破400元关口 总市值一度达1.84万亿元 超越贵州茅台 [2] - 科技类公司在市值前50名中占比从18家提升至24家 反映市场结构向科技转型 [4] 政策导向 - 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 旨在扩大数字消费多元化供给 创新数字消费场景 [5][7] - 政策核心聚焦人工智能+消费 包括AI终端、AI应用等 从下游场景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7] 数字消费重点领域 - AI硬件消费:人工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3D打印设备、机器人 [8] - AI终端消费:智能家电、智能安防 [8] - 智驾消费:智能网联汽车 [8] - 新消费:数字国潮 [8] - 政策更利好科技行业 促进数字消费、科技消费及服务内容消费 [8] 市场主线 - 资金紧紧围绕人工智能和新能源两大核心赛道 [9] - AI产业链全面走强 覆盖上游算力硬件(浪潮信息、中科曙光)到下游应用领域(昆仑万维) [10] AI存储行业分析 - 企业级存储2025年市场规模约878亿美元 2024-2028年复合增长率约18.7% [12] - DRAM供应因DDR4与DDR5切换、HBM产能挤占及制程切换持续收紧 [12] - NAND端原厂利润率不可持续 三星、美光、铠侠三家大厂同步缩减128层以下产能 [12] - 闪迪对所有渠道及消费者客户的闪存产品价格调涨10% 企业级SSD需求旺盛 [12] - 服务器内存条延续涨价 AI浪潮进一步驱动供需紧缺 [12] 存储模组国产化机遇 - 企业级SSD主要由主控芯片、固件及存储介质构成 主控芯片与固件同样重要 [13] - 企业级内存条主要构成为DRAM、接口芯片及配套芯片 DRAM颗粒质量对性能至关重要 [13] - 在原厂减产、供需紧缺背景下 能获得稳定高品质颗粒供给的模组厂商将受益于存储升级+涨价+国产化三重驱动 [13] 核心产业链分类 - 存储模组:香农芯创、开普云(金泰克)、德明利、江波龙、佰维存储 [14] - 存储芯片:兆易创新、澜起科技、东芯股份、普冉股份 [14] - 半导体设备:中微公司、北方华创、拓荆科技、百傲化学(芯慧联)、华海清科、芯源微、中科飞测、芯碁微装、盛美上海 [14] - 半导体材料:雅克科技、鼎龙股份、彤程新材、安集科技、兴森科技、天承科技、联瑞新材、兴福电子、德邦科技、华海诚科 [14] - 封测:长电科技、通富微电、甬矽电子、汇成股份 [14]
天岳先进:公司主要生产设备长晶炉已实现国产化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17:45
核心技术国产化 - 公司主要生产设备长晶炉已实现国产化 热场设计、控制软件及组装调试均由公司自主完成[1] - 长晶炉技术是公司的核心技术之一 公司持续进行相关研发[1] 智能化生产建设 - 上海生产基地定位为智慧工厂 配备高性能智能化设备并通过AI和数字化技术优化工艺[1] - 运用信息系统实现生产品质实时分析、监测和预警 在工艺控制、信息采集及运行环节完成信息化建设[1] - 通过部署机器人系统和智能设备单元 实现长晶炉运行控制与管理的自动化[1]
20cm速递|科创芯片ETF国泰(589100)盘中大涨超6%,行业景气度与国产化进程受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11:54
行业趋势与驱动力 - 电子和半导体行业在AI等新技术推动下呈现积极趋势 [1] - Meta公布巨额资本开支计划,甲骨文订单大超预期,显示海外算力需求持续上行 [1] - 汽车电子、新能源、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需求增长成为半导体板块重要动力 [1] - 中美贸易摩擦凸显供应链安全和自主可控重要性,国内晶圆制造及配套产业环节加速发展势在必行 [1] - 随着中芯国际先进制程扩产,国产GPU供应将极大缓解,国产算力有望迎来爆发 [1] 投资工具与指数构成 - 科创芯片ETF国泰(589100)跟踪科创芯片指数(000685),该指数最高涨跌幅为20% [1] - 科创芯片指数从科创板市场中选取涉及芯片材料、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环节的50只代表性上市公司证券 [1] - 该指数旨在反映中国半导体行业相关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成长性和行业代表性 [1] - 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发起联接A(024853)和联接C(024854) [1]
阿里巴巴宣布牵手英伟达,港股科技30ETF(513160)涨近1%,最新规模创历史新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0:10
港股科技板块市场表现 - 恒生科技指数早盘上涨0.17% [1] - 港股科技30ETF(513160)上涨0.99% 成交额突破1亿元 溢折率0.24% [1] - 成分股金山云、优必选、中国软件国际涨幅均超4% 华虹半导体和中兴通讯跟涨 [1] - 该ETF近10个交易日有9日获资金净流入 累计净流入超7.2亿元 [1] - ETF流通规模达45.88亿元 创历史新高 [1] 科技ETF投资特征 - 港股科技30ETF紧密跟踪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指数 [1] - 指数覆盖经港股通买卖的香港上市内地科技公司 [1] - 前十大重仓股包括中芯国际、快手-W、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小米集团-W等科技龙头 [1] 阿里巴巴技术合作进展 - 阿里云与英伟达在Physical AI领域达成合作 [2] - 阿里云人工智能平台PAI将集成英伟达Physical AI软件栈 [2] - 合作将提供全链路平台服务 缩短具身智能和辅助驾驶应用开发周期 [2] 云计算基础设施规划 - 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能耗规模2032年较2022年提升10倍 [2] - 阿里云算力投入将实现指数级提升 [2] 机构行业观点 - 西部证券看好AI算力国内链的科技自主和海外链持续景气 [2] - 关注AI端侧硬件变化带来的产业链投资机会 [2] - 国泰海通证券指出中国AI创新与新技术趋势明朗 [2] - 国产化与全球出海融合进展快速 [2] - 新兴产业进入新一轮资本开支扩张周期 [2] - 继续推荐港股互联网/电子半导体/创新药/机器人/传媒等板块 [2]
康斯特:公司高端压力传感器采用硅压阻技术路线
证券日报网· 2025-09-23 19:43
技术路线与产品性能 - 公司高端压力传感器采用硅压阻技术路线 [1] - 产品综合指标优于0.01%F.S [1] 国产化进程规划 - 高端压力传感器正按计划分阶段实现国产化 [1] - 后续将根据传感器量产进度推进芯片自主化 [1]
高精度、智能化与多场景融合驱动环境分析技术发展
仪器信息网· 2025-09-22 16:55
行业发展趋势 - 环境分析仪器行业加速向智能化、高精度化、国产化方向升级突破 [2] - 技术迭代加速 通过联用化、微型化提升检测效率与场景适配性 [2] - 传感器灵敏度突破与AI算法深度融入 推动监测模式从事后检测向实时预警、动态管控转型 [2] - 行业向高精度—自动化—便携化—集成化融合方向演进 [40] 技术应用与创新 - 色谱、质谱、光谱等传统技术通过联用化、微型化持续优化性能 [2] - 量子级联激光器(QCL)技术实现多种气体同时在线测量 具备优异稳定性和精度 [14] - 高温燃烧与非分散红外检测技术用于总有机碳(TOC)分析 满足多项国内外标准 [18] - 智能滴定系统通过光学颜色识别技术 将CODcr国标法检测滴定环节缩短至1分钟 [30] - 离子色谱柱兼容双淋洗液体系 分析效率提升40%以上 [38] 产品性能与突破 - 布鲁克MGA痕量级多组分气体分析仪实现ppb到ppt级测试精度 支持10种气体同时测量 [15] - 聚光科技推出40余款明星产品 覆盖从样品前处理到终端检测的完整分析流程 [5] - 雪迪龙展示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等前沿设备 [5] - 宝德仪器BTOC-30L总有机碳分析仪采用自研催化剂 氧化效率更高 [25] - 便携式气体分析仪MGA-6000P/MGA-3000P具备低检测限、宽测量范围和多组分分析能力 [21] 自动化与智能化进展 - AISP17100智能化土壤样品制备系统可同时处理14份样品 支持个性化设置 [35] - BDBOD-960全自动BOD分析仪实现实验室全自动样品分析 符合中国环境标准 [26] - BDCFA-800全自动连续流动分析仪采用气泡间隔式连续流动分析原理 支持多参数同时检测 [28] - 连华科技多参数水质测定仪LH-S780覆盖14项电极法指标和60+分光光度法指标 [30] 国产化与进口替代 - 国产仪器在技术性能和标准化方面不断突破 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40] - 宝德、凯尔、长青松等企业产品在环境分析领域展现竞争力 [40] - 国产设备逐步覆盖大气、水、土壤等多维度环境检测需求 [10] 行业活动与交流 - BCEIA 2025展会聚焦环境分析前沿热点 包括新污染物识别、暴露组学等关键议题 [3] - 30位国内外科学家分享环境健康领域研究成果 [3] -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环境大数据分析中的创新实践成为会议焦点 [3]
国产存储,“黄金窗口” 已至
36氪· 2025-09-22 09:16
存储芯片涨价趋势 - 2025年存储市场迎来第二轮涨价潮 闪迪9月宣布所有渠道和消费者产品价格上调10%以上 新订单从9月5日起执行[1][2] - 美光科技9月12日起暂停所有DDR4/DDR5/LPDDR4/LPDDR5产品报价一周 随后宣布存储产品价格上涨20%-30%[3] - 群联宣布跟进暂停报价 具体涨幅视市场动态而定[3] 涨价驱动因素 - DDR4供需结构失衡 因DRAM原厂停产旧制程产品 南亚科技与华邦电子受益于产能转移[3] - AI服务器和数据中心需求爆发 推动DDR5和HBM渗透率提升[4] - 云端服务提供商(CSP)需求推动存储器涨价 高堆叠层数3D NAND产品接近售罄[3][7] - 机械硬盘(HDD)供应短缺 促使云服务提供商将大数据存储需求转向高容量SSD[7] 价格变化数据 - 闪迪Q2营收环比增长12.2%达19亿美元[2] - Q3 LPDDR4X合约价涨幅为近十年单季最大[4] - Q2 DDR5合约价环比上涨3%-8% 企业级DDR5模块价格涨幅达10%[5] - Q3 LPDDR5X合约价预估环比增10%-15%[5] - 2025年Q4 NAND闪存与DRAM合约价格预计上涨15%-20%[7] - 企业级SSD价格Q3有望季增10%[11] 细分市场动态 - 2025年HBM出货量预计同比增长65%[4] - QLC SSD可能在2026年出现爆发性增长 最大容量达61.44TB[10][11] - 企业级SSD市场Q3将转为供不应求[11] - 服务器市场刚性订单挤压PC和消费市场DDR4供应[4] 国内厂商表现 - 兆易创新DRAM产品Q2合约价上涨 Q3继续上涨 预计利基DRAM紧缺持续到年底[13] - 澜起科技DDR5芯片2024年出货量首次超过DDR4[14] - 佰维存储上半年营收39.12亿元同比增长13.7% 推出PCIe5.0×4 Gen 5 SSD[16] - 江波龙上半年营收101.96亿元同比增长12.8% 推出多款企业级eSSD产品[16][17] - 德明利上半年营收41.09亿元同比增长88.8% 自研SATA SSD主控芯片已量产[16][18] - 万润科技上半年营收25.48亿元同比增长27.4% 启动企业级PCIe 5.0 SSD研发[16][18] 资本开支投入 - 阿里Q2"AI+云"资本支出达386亿元 未来三年将投入超3800亿元[7] - 百度Q2资本开支38亿元 同比增速近80%[8] - 腾讯Q2资本开支191.07亿元 同比增长翻倍[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