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元资产配置
icon
搜索文档
多类产品,细化业绩比较基准
中国基金报· 2025-08-23 20:05
核心观点 - 多只"固收+"和FOF产品近期细化业绩比较基准 涵盖债券 A股 港股 美股 黄金 存款等多类资产 体现行业投资策略向精细化 多元化 特色化方向转变 [1][2][6] 业绩比较基准设计特点 - 新发FOF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大多由4-6类资产构成 涵盖美股 港股 商品 存款等多种资产类别 [2] - 摩根盈元稳健三个月持有基准包含中证纯债债券型基金指数(80%) 中证偏股型基金指数(5%) MSCI世界指数(5%) 黄金(5%) 活期存款(5%) [2] - 永赢元盈稳健多资产90天持有基准包含中债-综合指数(70%) 沪深300指数(10%) 标普500指数(5%) 恒生指数(5%) 黄金(5%) 活期存款(5%) [2] - "固收+"基金如工银稳健添益基准包含中债-综合财富指数(84%) 沪深300指数(10%) 活期存款(5%) 中证港股通综合指数(1%) [2] 细化基准的原因与背景 - 旨在突出产品"稳健多资产"定位 通过跨市场跨资产类别分散配置优化风险收益结构 [3] - 细化的基准更精准体现"固收打底 权益增强 另类补充"投资逻辑 弥补传统股债二元基准对多元策略刻画不足的问题 [3] - 响应2025年5月《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政策要求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作用 [3] - 反映公募多资产投资从传统权益固收配置向多元资产配置转变的趋势 更多考虑商品 港股 海外资产 REITs等大类资产 [4] 细化基准的作用与意义 - 明确产品投资边界 各资产类别权重设定框定组合风险敞口 为资产配置提供清晰约束框架 [6] - 多元化基准有助于强化投资纪律 要求建立系统化多资产研究与决策机制 减少随意配置 [6] - 支持更精准绩效归因 识别不同资产类别和子策略的真实贡献 优化后续配置决策 [6] - 帮助投资者更好理解风险来源与收益驱动 建立合理预期 根据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选择 [6] - 有助于基金经理更好管理投资组合 使投资决策更符合基金风险收益定位 提升运作透明度 [6]
多类产品,细化业绩比较基准
中国基金报· 2025-08-23 19:57
核心观点 - 多资产组合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呈现多元化趋势 涵盖债券 A股 港股 美股 黄金 存款等六类资产 体现行业向精细化 多元化 特色化转型 [2][3][9] - 细化基准旨在优化风险收益结构 提升产品透明度 强化投资纪律 并响应政策要求 [5][8] - 基准既是业绩衡量标尺 也是投资管理导航仪 有助于资产配置约束 绩效归因和投资者决策 [7][8] 产品基准构成 - 摩根盈元稳健三个月持有基准构成:中证纯债债券型基金指数80% + 中证偏股型基金指数5% + MSCI世界指数5% + 黄金现货合约5% + 活期存款利率5% [4] - 永赢元盈稳健多资产90天持有基准构成:中债综合指数70% + 沪深300指数10% + 标普500指数5% + 恒生指数5% + 黄金现货合约5% + 活期存款利率5% [4] - 工银稳健添益基准构成:中债综合财富指数84% + 沪深300指数10% + 活期存款利率5% + 港股通指数1% [4] 行业转型动因 - 政策驱动:2025年5月《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要求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作用 并与基金经理薪酬绩效挂钩 [5] - 策略升级:传统"股+债"二元基准无法有效刻画多元策略 需通过跨市场 跨资产配置提升风险收益优化能力 [5][6] - 同质化破局:基金产品类型丰富导致同质化问题突出 细化基准成为差异化竞争手段 [2][9] 功能价值 - 投资管理:明确资产权重与风险敞口 建立系统化决策机制 减少主观配置 支持精准绩效归因 [8] - 投资者适配:清晰传递全球化配置与抗通胀属性 帮助投资者依据风险偏好与收益目标匹配产品 [5][8] - 动态调整:灵活配置类产品可能根据宏观环境与资产表现调整基准 需关注基准构成与变现机制 [9]
股市创新高,为何我的理财产品天天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20:05
产品概况 - 北京银行代销的混合类理财产品"秋系列瑞盈60天持有期1号(多元)A类"采用多元配置策略,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80%,固定收益类资产比例上限80% [6][12][14] - 产品风险等级为三级(中),设置60天持有期,流动性一般,业绩比较基准1.80%-3.20% [12][24] - 截至8月22日累计购买6427人次,成立日期2025年1月15日,管理人为北银理财 [2][12][22] 投资策略 - 权益投资策略保守,二季度末权益类资产中优先股占比超80%,权益多头仓位中枢控制在1%左右 [6][10][21] - 通过市场中性策略(如定增+对冲)剥离市场风险,配置不超过3.0%的专户获取类固收收益 [21][24] - 资产配置以固定收益为主(59.53%),权益类资产占比24.02%,现金及银行存款11.46% [19][20] 业绩表现 - 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1.87%,击败28.07%同类产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3.59%,超业绩基准中枢1.09个百分点 [10][16][18] - 加权年化收益率3.49%,最大回撤0.066%,索提诺比率8.10,风险控制表现优于75.44%同类产品 [14][18][19] - 8月15日后净值连续三日下跌,与同期股市上涨行情背离 [6][10] 产品评级 - 综合得分83分,超越85.96%同类产品,风险控制得分99分(同类排名第14),综合费率得分93分(同类排名第5) [10][12] - 总费率0.33%,优于90.35%同类产品,收益得分仅8分(同类排名第30) [10][14][19] - 北银理财固收类产品2025年上半年平均净值增长率1.48%,在30家理财公司中排名第5 [23] 同业对比 - 农业银行"农银匠心·灵动360天ESG主题理财产品"测评分数由62分降至42分,年化收益率维持3.4% [28] - 交银理财"灵动慧利4号14天持有"测评分数由75分降至56分,年化收益率由4.52%降至3.75% [28]
2025 年多元资产配置新思路:股票、债券与黄金的平衡之道
搜狐财经· 2025-08-21 10:44
全球市场投资环境 - 投资者面临通胀预期反复、利率政策转向与地缘格局重塑三重考验 [1] - 港股结构性品种和新兴行业标的成为平衡组合风险收益比的重要配置方向 [1] 股票市场表现 - 数字经济标的年内录得45%涨幅 [1] - 传统周期股呈现明显分化行情 [1] - 结构性行情突显组合配置重要性 [1] 投资工具建议 - 通过跨行业ETF建立基础仓位 [1] - 辅以特色板块个股增强收益 [1] - 采用宽基指数产品作为核心资产且配置权重不低于50% [3] - 利用行业轮动品种捕捉超额收益 [3] - 通过另类资产平抑波动 [3] 债券市场配置 - 短久期品种提供3.8%票息保护 [2] - 可转债品种兼具股债特性且在震荡市中展现独特配置价值 [2] 黄金投资策略 - 实物黄金配合黄金ETF组合既规避持仓风险又保持流动性优势 [2] - 当前金价在1950美元/盎司附近形成强支撑 [2] - 黄金与矿业股形成联动效应 [2] 组合构建架构 - 多资产标的组合近三年年化波动率较纯股组合降低38% [3] - 建议保持动态再平衡并每季度评估持仓品种风险敞口 [3] - 在利率敏感型资产中重点关注久期适配品种 [3]
减少“拍脑袋”式决策 公募基金雕琢多元配置业绩比较基准
中国证券报· 2025-08-21 06:19
核心观点 - 公募行业在多资产组合产品中推行业绩比较基准精细化设定 以更好反映投资策略与风险收益特征 帮助投资者理解风险来源与收益驱动 并推动行业从传统股债二元配置向多元化全球化资产配置体系转型 [1][4][6] 业绩比较基准精细化趋势 - 8月以来新发FOF及"固收+"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覆盖资产类别显著增加 从传统股债二元扩展至A股、国内债券、港股、海外股票、商品、存款等六大类资产 [1][2] - 永赢元盈稳健多资产90天持有产品基准包含六类资产:70%国内债券(中债-综合指数) 10%A股(沪深300指数) 5%美股(标普500指数) 5%港股(恒生指数) 5%商品(黄金现货) 5%存款(银行活期存款利率) [2] - 兴证全球盈丰等FOF产品基准由五类资产构成 涵盖A股、债券、港股、海外股票及黄金 平安瑞和等"固收+"新品基准覆盖四类资产 [2][3] - 全市场3600多只FOF及"固收+"产品中已有三分之一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至少由三部分构成 [6] 精细化基准的作用 - 细化的基准更精准体现"固收打底、权益增强、另类补充"投资逻辑 弥补传统股债二元基准对多元策略刻画不足的问题 [4] - 清晰的资产构成提升产品透明度 帮助投资者理解风险来源与收益驱动 建立合理预期 [4][5] - 为资产配置提供清晰约束框架 明确投资边界与风险敞口 强化投资纪律 减少随意配置 [4] - 支持更精准绩效归因 识别不同资产类别真实贡献 优化后续配置决策 [5] - 成为投资者与基金经理沟通桥梁 帮助投资者筛选适配产品 避免信息不对称 [5] 行业配置理念转型 - 业绩比较基准精细化反映资管行业从"选品专家"向"多元资产配置专家"转型 头部公募FOF团队积极推进此转变 [6] - 低利率背景下行业需从传统股债二元配置转向多元化全球化资产配置体系 以拓展收益来源 降低对单一市场依赖 平滑组合波动 [1][4][6] - 业绩比较基准从被动参考变为主动引导 成为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核心抓手 推动投资目标从收益导向向风险适配转变 [7]
减少“拍脑袋”式决策公募基金雕琢多元配置业绩比较基准
中国证券报· 2025-08-21 04:17
行业趋势 - 公募行业在多资产组合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设定方面呈现精细化趋势 基准涵盖资产类别从传统股债二元扩展至六类 包括A股 国内债券 港股 其它海外股票 商品 存款 [1][2] - 行业投资理念从选品转向多元资产配置 低利率背景下需从股债二元模式转向多元化全球化资产配置体系 [1][6] - 全市场3600多只FOF及固收+产品中已有三分之一业绩比较基准至少由三部分构成 [5][6] 产品创新 - 8月新发多只FOF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至少由四类资产构成 永赢元盈稳健多资产90天持有基准包含六类资产 具体为70%国内债券(中债-综合指数全价收益率) 10%A股(沪深300指数收益率) 5%美股(标普500指数收益率经汇率调整) 5%港股(恒生指数收益率经汇率调整) 5%商品(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9现货实盘合约收盘价收益率) 5%存款(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 [2] - 兴证全球盈丰多元配置三个月持有等FOF产品基准由五类资产构成 涵盖A股 国内债券 港股 其它海外股票 黄金 [3] - 固收+新品如平安瑞和6个月持有 中泰双益基准涵盖四类资产 主动权益基金汇添富成长优选基准也覆盖四类资产 [3] 战略意义 - 精细化基准设计体现固收打底 权益增强 另类补充投资逻辑 解决传统股债二元基准对多元策略刻画不足问题 [4] - 清晰资产构成提升产品透明度 帮助投资者理解风险来源与收益驱动 建立合理预期 [4] - 多元化基准强化投资纪律 要求建立系统化多资产研究与决策机制 减少随意配置 提升投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 [4][6] - 业绩比较基准从被动参考变为主动引导 成为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核心抓手 包括事前策略设计 事中管理约束 事后归因分析 [6] 功能定位 - 精细化业绩比较基准是投资者与基金经理间沟通桥梁 具有明晰投资策略 表征投资风格 衡量产品业绩 约束投资行为作用 [5] - 对基金经理而言 基准帮助明晰产品定位 精准锚定投资方向 避免黑箱操作信息不对称 [5] - 对投资者而言 细化基准是决策筛选器 协助筛选适配基金产品 推动投资目标从收益导向向风险适配转变 [5][6]
一个基准,六类资产!公募基金“抠细节”
中国证券报· 2025-08-20 21:12
业绩比较基准设计趋势 - 公募基金管理人近期在业绩比较基准设计上更加精细化 尤其体现在FOF和固收+等多资产组合产品中 [1] - 新发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涵盖资产类别显著增加 从传统股债二元扩展至六类资产 包括A股 债券 美股 港股 商品和存款 [2] - 永赢元盈稳健多资产90天持有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包含70%债券 10% A股 5%美股 5%港股 5%商品和5%存款 是目前涉及资产类别最多的产品之一 [2] 多资产产品案例 - 8月新发的多只FOF产品如兴证全球盈丰多元配置 摩根盈元稳健等业绩比较基准至少由四类资产构成 [2] - 平安瑞和6个月持有 中泰双益等固收+新品涵盖债券 A股 港股 存款四类资产 [3] - 汇添富成长优选作为主动权益基金 其业绩比较基准也覆盖四类资产 这在同类产品中较为罕见 [3] 精细化基准的战略意义 - 细化的业绩比较基准能更精准体现固收打底 权益增强 另类补充的投资逻辑 弥补传统股债二元基准的不足 [4] - 清晰的资产构成提升产品透明度 帮助投资者理解风险来源与收益驱动 建立合理预期 [4] - 多资产配置有助于拓展收益来源 降低对单一市场依赖 平滑组合波动 聚焦长期稳健回报 [4] 投资管理机制优化 - 明确的资产权重设定框定了组合风险敞口 为资产配置提供约束框架 [4] - 多元化基准强化投资纪律 要求建立系统化多资产研究与决策机制 减少随意性配置 [4] - 细化基准支持精准绩效归因 识别不同资产类别和子策略的真实贡献 优化后续配置决策 [4] 行业理念转变 - 业绩比较基准精细化反映资管行业从选品到多元资产配置的理念转变 [1][7] - 全市场3600多只FOF及固收+基金中约三分之一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至少由三部分构成 [7] - 头部公募FOF团队正从选品专家向多元资产配置专家转型 基准精细化是重要锚点 [7] 基准功能升级 - 业绩比较基准成为投资者与基金公司之间的沟通桥梁 具有明晰策略 表征风格 衡量业绩 约束行为的作用 [5] - 对基金经理而言 基准有助于明晰产品定位 精准锚定投资方向 避免信息不对称 [5] - 对投资者而言 细化基准可作为决策筛选器 协助筛选适配的基金产品 [5] 配置体系演进 - 传统固收+产品依赖国内权益市场走势 难以应对复杂宏观环境 行业正从股债二元转向多元化全球化配置体系 [7] - 引入多元资产后 业绩比较基准从被动参考变为主动引导 成为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核心抓手 [7] - 细化基准推动投资目标从收益导向向风险适配转变 最终实现产品与客户的精准匹配 [7]
【银行理财】多元资产配置新浪潮,银行理财涌现哪些新范式?——2025年7月银行理财市场月报
华宝财富魔方· 2025-08-20 18:18
监管政策与行业要闻解读 - 银行理财多元资产配置转型持续深化 徽银理财推出"星徽+"多资产多策略产品体系 整合七大系列构建投资策略闭环[7] 兴银理财完成福建省首笔认股权登记业务实现零突破[7] 建信理财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首批数据中心公募REITs项目[7] - 转型背景受低利率与资产荒驱动 利率下行压低信用债票息及非标资产收益 纯固收策略面临显著约束[8] 净值化转型深化倒逼风险收益方案重构 监管部门要求2025年底前完成估值整改[8] - 多元资产配置本质是固收向固收+转化 以固定收益资产构建基础收益 通过配置风险资产获取收益溢价[10] 具体划分为全球+ 资产+ 策略+ 场景+四种表现形式[3] 存续产品表现 - 全市场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31.28万亿元 环比增长1.75% 同比增长5.90%[4] 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持续收缩 最小持有期型和日开型固收类产品规模稳步扩张[4] - 产品收益率普遍下降 现金管理类产品近7日年化收益率1.35% 环比下降9.81BP[4] 货币型基金收益率1.21% 环比下降10.77BP[4] 纯固收产品年化收益率1.87% 固收+产品年化收益率1.76% 分别环比下降0.79和0.82个百分点[4] - 全市场理财破净率回升至3.04% 环比上升1.3个百分点[4] 新产品发行特征 - 7月理财公司新发产品规模环比回落 与6月季末冲量窗口期形成反差[4] - 产品谱系呈现三大特征:固收+产品 封闭式产品 1-3年期产品占据主导地位[4] - 新发理财产品业绩基准多数延续下调趋势 反映理财公司对利率中枢长期低位运行的定价共识[4] 产品到期表现 - 封闭式理财产品达标率85.89% 较6月环比上升0.23个百分点[5] - 定开型理财产品达标率70.13% 较6月环比回升1.08个百分点[5] 行业转型挑战与应对 - 投研团队在权益 量化 衍生品等领域深度与广度不足 数字化投研基础设施较薄弱[3] - 客群偏好与固定收益类产品匹配 对含权类产品接受度低[3] 产品销售渠道受限 投资者购买R4 R5产品需临柜面签抑制投资积极性[3] - 应对策略包括投研与风控体系重塑 设立专职资产配置委员会 加强跨境投研团队建设 运用金融科技赋能投研[3] 策略工具升级如指数化投资 衍生品对冲 主观与量化融合[3] 产品创新与投资者教育强化 开发多元化产品形态 构建常态化投教内容矩阵[3]
2025年7月银行理财市场月报:多元资产配置新浪潮,银行理财涌现哪些新范式?-20250820
华宝证券· 2025-08-20 17:09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行业投资评级 [1][2][3] 核心观点 - 银行理财行业正经历多元资产配置转型,从"固收"向"固收+"转化,具体表现为全球+、资产+、策略+和场景+四大方向 [3][13] - 低利率环境与资产荒驱动收益探索,净值化转型倒逼风险收益方案重构 [12] - 7月全市场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环比增长1.75%至31.28万亿元,同比增长5.90%,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率持续下行 [5][23] - 新发产品规模环比回落,固收+产品占据主导地位,封闭式产品发行体量领跑市场 [6][46] - 封闭式产品达标率85.89%,定开型产品达标率70.13%,短期产品达标率相对较高 [6][55] 监管政策与行业要闻解读 - 徽银理财推出"星徽+"多资产多策略产品体系,涵盖七大系列 [11] - 兴银理财完成福建省首笔认股权登记业务 [11] - 建信理财参与首批数据中心公募REITs项目 [11] 多元资产配置转型 背景与动机 - 低利率与资产荒驱动收益探索,利率下行压低信用债票息及非标资产收益 [12] - 净值化转型深化倒逼风险收益方案重构,原有净值平滑机制受限 [12] 主要表现形式 - 全球+:通过QDII额度拓展境外配置,分散国别风险 [14] - 资产+:增配权益、转债、REITs、商品等资产,权益+策略侧重红利+、科技+等方向 [15][16] - 策略+:包括指数+、量化+、衍生品+等策略,提升Alpha能力 [17][18] - 场景+:养老理财产品快速发展,注重长期保值增值 [19] 风险与挑战 - 投研团队在权益、量化、衍生品等领域深度不足,数字化投研基础设施薄弱 [20] - 负债端客户风险偏好低,对含权类产品接受度低 [20] - 产品销售渠道受限,R4、R5产品需临柜面签 [20] 应对策略 - 投研与风控体系重塑,设立专职资产配置委员会,加强跨境投研团队建设 [21] - 策略工具升级,采用指数化投资、衍生品对冲、主观与量化融合 [21] - 产品创新与投资者教育强化,开发多元化产品形态,构建常态投教内容矩阵 [22] 存续市场表现 - 7月全市场理财产品存续规模31.28万亿元,环比增长1.75%,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6.85万亿元 [5][23] - 现金管理类产品近7日年化收益率1.35%,环比下降9.81BP,货币基金收益率1.21% [5][28] - 纯固收产品年化收益率1.87%,环比下降0.79个百分点;固收+产品年化收益率1.76%,环比下降0.82个百分点 [5][31] - 全市场理财破净率3.04%,环比上升1.3个百分点 [5][40] 新发市场表现 - 7月新发产品规模环比回落,固收+产品新发规模3,300.84亿元,纯固收产品875.68亿元 [6][46] - 1-3年期产品募集规模2,065.39亿元,封闭式产品发行体量4,041.28亿元 [46][50] - 新发产品业绩基准多数下调,1-3年期纯固收产品基准均值2.53%,环比下降8BP [53] 到期产品表现 - 7月封闭式产品达标率85.89%,环比上升0.23个百分点;定开型产品达标率70.13%,环比回升1.08个百分点 [6][55] - 短期产品达标率较高,长期限产品受利率波动影响达标难度较大 [57]
2025 年多元资产配置的新范式与实战案例
搜狐财经· 2025-08-20 16:50
全球资本市场环境 - 全球资本市场正经历宽松周期与结构性变革的双重洗礼 包括美联储降息通道开启 地缘政治格局重塑和碳中和技术商业化突破 [1] - 股票 债券和黄金等资产类别呈现出差异化的投资机遇 [1] 权益资产投资机会 - 港股市场作为离岸人民币资产枢纽 在自主可控技术迭代推动下 硬科技赛道持续涌现超额收益机会 [1] - 半导体设备领域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47% [1] - 生物医药板块公司创新药管线进入III期临床 [1] - 价值型投资者可关注低估值高股息标的 动态PE已回落至8倍以下 [1] 固收产品市场表现 - 美债收益率曲线结束倒挂 投资级信用债利差收窄至120BP [1] - 可转换债券凭借股债双性特征 在震荡市中展现独特优势 [1] - 高收益债受地产行业重组影响 信用风险溢价有所抬升 [1] 贵金属市场动态 - 实物黄金在央行购金潮中突破2500美元/盎司 [1] - 实物黄金与数字货币呈现显著负相关 [1] - 白银因光伏产业需求激增 工业属性与金融属性形成共振 [1] - 矿产ETF为投资者提供间接参与贵金属行情的便捷工具 [1] 资产配置建议 - 全天候策略配置建议为40%股票 30%债券 20%黄金和10%现金 [1] - 需警惕跨境资产的政策波动风险 [1] - 关注隐含波动率抬升带来的期权对冲机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