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消费
搜索文档
滕泰:资本市场牛市有望成为提振消费的放大器
搜狐财经· 2025-10-27 17:37
"学习四中全会精神,展望中国资本市场'十五五'"学术研讨会10月26日在北京召开。万博新经济研究院 院长滕泰在会上表示,"十五五"期间,为实现经济发展的总量目标和高质量发展的质量目标,资本市场 应在五方面发挥作用。 第一,资本市场要在科技强国、建立健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让"科技牛"成为"十 五五"期间产业升级的连接器。美国AI产业的迅猛发展,过去几年算力基建投资规模巨大,但这些投资 并不是用政府和纳税人的资金来完成,而是主要依托其资本市场上科技股的市值扩张。"十五五"期间, 中国在AI算力方面的投资至少应该保持5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这同样需要以资本市场长期牛市的支 撑。 第二,如果"十五五"期间有长期牛市,居民财产性收入将快速增长,中等收入群体有望突破"十四五"期 间4亿人的平台,重拾增长之势,资本市场也将成为居民财富最重要的蓄水池。 第三,长期牛市还可以成为"十五五"期间民间投资的加速器。托宾Q理论表明,企业市值高于重建成本 时,新增投资意愿上升。过去几年股市低迷时期,Q值偏低,民间投资乏力,而股市持续上行则能显著 改善民间企业的投资能力和投资意愿,这对于激发"十五五"期间的民间投资活力 ...
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 将建设强大国内市场
中国经营报· 2025-10-27 14:19
产业发展方向 - 传统产业是产业体系的“基本盘”,其增加值在制造业中占比约80% [2] - 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巩固提升化工、机械、造船等行业国际竞争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 [2] - 初步估计未来五年将新增约10万亿元市场空间 [2] 市场建设与扩大内需 - 围绕扩大内需战略基点部署三项关键任务:拓展增量、提升效益、畅通循环 [2][3] - 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完善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机制,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2] - 面对年度规模达50万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提高民生类投资比重,加强全过程管理 [3]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已由过去的328项减少至106项,4200多项阻碍要素流动的政策举措得到清理 [3]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相较“十四五”时期提出的“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显示出国家对国内市场建设重要性的进一步提升 [4] - 统一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规范地方政府经济促进行为,以更有力有效的举措破除市场障碍 [3] - “大力提振消费”在公报中的表述顺序被置于更靠前的位置,释放出未来五年经济工作重点将更加聚焦消费扩大的明确信号 [4][5] 消费与民生领域投资 - “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的新表述意味着未来五年在促进消费和惠民生领域将有更多政策资源倾斜 [4] - 在惠民生和促消费领域,尤其会有“真金白银”的投入来“投资于人”,例如生育补贴等政策未来可能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4] - 在未来“十五五”时期,“大力提振消费”将成为中国经济工作的核心方向之一 [5]
中美就多项经贸议题形成初步共识 近10只A股本月筹划赴港上市
新浪财经· 2025-10-27 07:24
宏观经济与政策 - 中美经贸磋商就妥善解决多项重要经贸议题形成初步共识,下一步将履行各自国内批准程序 [2] - 美国9月核心CPI环比上涨0.2%,低于经济学家预期的0.3%,整体CPI同比上升3.0% [3] - 交易员几乎完全消化美联储将降息25个基点的情景,并预计未来12个月累计降息幅度为120个基点 [3] - 国务院金融工作报告提出,下一步金融工作将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点方向,继续聚焦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重点方向 [6] 国际贸易动态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因加拿大发布“伪造”的美国前总统里根讲话视频,美方将额外对加征收10%的关税 [4] 资本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创历史收盘新高,道琼斯指数涨1.01%至47,207.12点,标普500指数涨0.79%至6,791.69点,纳斯达克指数涨1.15%至23,204.87点 [8][9] - 大型科技股普涨,英伟达涨2.25%,微软涨0.59%,苹果涨1.25%,谷歌涨2.70%,亚马逊涨1.41% [9] - 港股三大指数走高,恒生指数涨0.74%至26,160.15点,恒生国企指数涨0.68%至9,363.94点,恒生科技指数涨1.82%至6,059.89点 [10] - 南向资金净买入约34.14亿港元,全天成交约1,126.62亿港元,相当于恒指当日成交额的49.72% [12] 公司业绩与动态 - 药明康德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28.57亿元,同比增长18.61%,净利润120.76亿元,同比增长84.84% [12] - 中信证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约558.15亿元,同比增长32.7%,净利润约231.59亿元,同比增长37.86% [12] - 广汽集团前三季度营收约662.72亿元,同比减少10.49%,净亏损约43.12亿元 [12] - 重庆银行前9月营收114.58亿元,同比增加10.69%,净利润48.79亿元,同比增加10.19% [13] - 长城汽车前9月营业总收入1,535.82亿元,同比增长7.96%,归母净利润86.35亿元,同比减少16.97% [14] - 中国海外发展前9月合同销售1,705亿元,总收入1,030亿元,经营利润131.5亿元 [15] - 金风科技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约481.47亿元,同比增长34.34%,净利润约25.84亿元,同比增长44.21% [15] - 赤峰黄金前9月营业收入86.44亿元,同比增长38.91%,净利润20.58亿元,同比增长86.21% [15] - 金蝶国际云订阅服务年经常性收入约为38.6亿元,同比增长约18% [15] 行业趋势与市场活动 - 10月迄今有近十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筹划赴港上市,包括四方精创、汉得信息、道通科技等 [7] - 四方精创公告拟境外发行股份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7] - 半导体、科网、锂电池、机器人概念股表现活跃,煤炭、电力等防御板块出现调整 [11]
经济学家张斌:社会的“大钱包”多了,消费会跟着涨
南方都市报· 2025-10-25 21:57
经济总体表现与压力 - 前三季度经济亮点很多,但主要压力来自于需求端 [3] - 进入三季度后投资增长下降,包括制造业投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房地产投资 [3] - 消费增长也有所放缓,且物价水平偏低 [3] 需求不足问题与政策应对 - 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已持续一段时间 [3] - 从去年四季度至今,宏观经济对策更灵敏积极,例如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3] - 在多方力量支撑下,四季度经济会有进一步回升,能实现全年增长目标 [3] 提振消费的关键因素 - 消费与名义GDP紧密相关,名义GDP好转会带动社会“大钱包”增多和消费上涨 [4] - 短期来看,周期性政策更能影响消费 [4] - 欧美日消费率稳定在较高水平,背后三股力量为家庭金融资产快速增长、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以及社会服务支持 [3] 投资增长的驱动因素 - 欧美日投资支出总体保持增长,并未因资本边际回报率下降而大幅降低 [4] - 关键在于找到新的投资领域、新产业和新的成长机会 [4] 对需求问题的警示 - 不要将需求不足问题长期化,可参考日本教训 [5]
对话美国经济学家罗奇:让居民更有安全感,提高其自主消费
南方都市报· 2025-10-25 21:57
消费提振政策核心观点 - 提振消费的核心政策方向是抑制过度的、由对未来担心驱动的预防性家庭储蓄[3] - 提振消费需让居民更有安全感,提高他们的自主消费[1][3] 中国家庭储蓄现状 - 目前中国的家庭储蓄率远高于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3] - 中国的家庭储蓄率远远高于美国的储蓄率[3] 政策建议与可行举措 - 完善养老和医疗社会保障体系是提振消费的切实可行举措[3] - 需解决居民对未来的顾虑,否则自主消费无从谈起[3]
商务部:在大力提振消费、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等方面出台更多细化措施
智通财经网· 2025-10-24 21:41
会议核心精神与定位 - 会议核心为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研究部署学习贯彻工作 [1][2] - 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发展进行顶层设计 [2] - 会议强调商务工作需立足"三个重要"定位做强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3] "十五五"商务领域规划方向 - 高质量编制商务领域"十五五"系列专项规划是当前重点工作 [1][4] - 规划需对标对表中央《建议》部署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多个领域落实举措 [3] - 规划目标是扎实完成商务领域全年任务为"十四五"圆满收官和"十五五"良好开局奠定基础 [1][4] 具体政策措施重点 - 大力提振消费是未来商务政策的关键方向之一 [1][4] -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和积极扩大自主开放将被推进 [1][4] - 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领域将出台更多细化措施 [1][4]
为了双11,银行纷纷放大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00:55
银行“双十一”营销活动概况 - 银行业在“双十一”期间全体总动员,覆盖储蓄卡和信用卡持卡人群,根据平台定制优惠规则以抢占市场份额并为业务增长注入新动能 [1] 信用卡优惠活动 - 信用卡优惠百花齐放,部分银行在指定电商平台推出“满减直降”,用户支付达标最高可享数百元立减,另有银行针对家电、数码等大额消费品类推出“分期免息”政策 [3] - 平安银行信用卡围绕“三省”理念推出覆盖消费全流程的支付优惠,涵盖淘宝、天猫、微信等主流平台,并创新推出“淘宝、天猫国补分期返红包”活动,将国家补贴与信用卡分期优惠结合 [3] - 中国银行推出“分期享立减”活动,联合支付宝、京东等10余家平台,持卡人在淘宝使用分期支付可享受单笔满500元立减25元、满1500元立减75元、满5000元立减200元的优惠,每档限享2次并可叠加免息 [3] - 徽商银行推出手机淘宝分期满减活动,优惠至高400元,活动持续至11月20日 [3] 储蓄卡优惠活动 - 中国银行联合支付宝推出“11.11天天减”活动,预热期(10月20-30日)用户报名后连续5日内单笔订单满50元可享随机立减0.2-11.11元,大促期(10月31日-11月11日)满减门槛提升至单笔100元,立减金额为0.5-11.11元,最多连续享受7日 [4] - 招商银行针对储蓄卡用户推出“砸金蛋天天返现”活动,10月10日至11月15日期间用户支付达标可抽取至高1111元消费返现券,新绑卡用户首绑京东支付可领至高128元支付券包及33元京东外卖券,首绑抖音支付可享双重权益 [4] 消费金融公司活动 - 建信消费金融聚焦家电、绿色消费等重点场景,在其App“以旧换新消费专区”提供多款绿色智能家电商品全额免息福利,并推出新客抽奖活动每日派发5000份免息券,用户最高可免息188元 [5] - 招联消费金融协同股东中国联通推出“分期购机0利息”活动,用户在中国联通APP购机可享受分期0利息、满减优惠等叠加优惠,每单至高可减1100元,活动覆盖苹果、华为、OPPO等多个品牌机型 [5] 银行布局消费贷的背景与动因 - 银行积极布局消费领域的原因包括房地产市场恢复缓慢导致住房贷款新增乏力,部分银行希望通过发展消费贷款来弥补个人住房贷款下降的缺口以保持营收和净利润稳定 [7] - 零售市场是银行必争之地,消费贷直接与消费场景绑定,是银行一直想发力的市场,多次降息降准也是促进消费贷发展的诱因 [7] - 当前LPR报价处于历史最低水平,10月1年期LPR为3%、5年期以上LPR为3.5%,已连续5个月保持不变 [7] 利率环境与政策支持 - 9月银行整存整取存款各期限平均利率均较上月下降,其中3个月期下降0.1BP至0.944%,6个月期下降0.2BP至1.147%,1年期下降0.1BP至1.277%,2年期下降0.1BP至1.367%,3年期下降0.4BP至1.688%,5年期下降0.1BP至1.519%,利率下降降低了消费者成本 [8] - 政策方面,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包括运用货币信贷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并加大消费信贷支持力度,形成“政府补贴+金融支持+商家优惠”组合拳 [9][10]
中行宁波市分行:金融服务奏响提振消费“多重奏”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23 19:53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银行宁波市分行通过加大消费信贷支持、丰富消费场景、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一系列金融服务措施,为宁波消费市场与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1] 丰富消费场景与激发消费热情 - 公司与商圈、文旅等场景深化合作,与本地优质商家共同开展消费满减活动,满足游客在文旅、餐饮等方面的消费需求 [2] - 联合部分主流新能源品牌推出零息或低息活动,截至2025年9月末,累计新能源汽车分期交易额已突破3.6亿元 [2] - 积极搭建线上消费场景,与淘宝、京东等主流平台深度开展快捷支付消费满减活动,覆盖生活缴费、线上购物等日常高频消费场景 [2] 强化消费信贷支持与优化服务 - 提升“中银E贷”、“随心智贷”等纯信用、免担保消费贷款产品的最高额度并延长贷款期限,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中长期消费需求 [3] - 将新市民、高校毕业生、农户等群体纳入重点服务客群,截至2025年9月末,已为超2.5万新客户提供消费信贷服务,消费贷款总投放达66亿元 [3] - 优化个人消费贷款流程,将财政贴息协议签署环节嵌入手机银行贷款流程中,并通过系统自动识别消费交易计算贴息金额 [3] - 在住房贷款方面支持“带押过户”新模式,截至2025年9月末,累计落地带押过户投放业务超200笔,金额超2.2亿元 [3] 支持市场主体与养老产业 - 公司聚焦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点,推出“商户便利贷”、“惠创贷”等多款普惠金融服务方案,并为退役军人创业就业提供“惠军贷”专属方案 [4] - 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已为近2万户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服务 [4] - 聚焦养老消费领域,为宁波某老年用品制造企业提供1.4亿元融资,解决企业研发投入大、流动资金紧张等难题,并成功投放宁波首批服务消费与养老产业贷款 [4] 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 - 随着“两新”政策推出,公司在汽车、家居家电、3C产品“焕新”领域投入资源,加大消费信贷支持 [5] - 先后推出“中银汽车·焕新分期”、“中银家装·安居分期”、“中银家居家电焕新分期”等多种金融服务方案 [5] - 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累计投放以旧换新分期业务突破6000万元 [6] - 公司将持续聚焦消费重点领域,精准对接各类主体消费需求,推动当地消费市场焕发新生机 [6]
诚通证券研究所李宗光、钟山:激活消费潜能 构筑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中国证券报· 2025-10-23 06:17
文章核心观点 - 提振消费是2025年的重点任务,是关乎经济安全、产业升级与民生福祉的长期战略选择,旨在推动经济向以内需特别是消费为主要动力的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型 [1][2] 消费的战略定位与转型必要性 - 消费是经济增长最基础、最稳定的压舱石,需求更具内生性和稳定性,能为经济中长期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2] - 加快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外延式增长,转向以内需特别是消费为主要动力的内涵式发展模式,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战略选择 [2] - 经济转型将增强中国经济的自主性、稳定性和韧性,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 消费结构升级趋势 - 居民消费正经历从"量"的满足向"质"的飞跃、从实物型向服务型、从基础型向发展型转变的结构性升级 [2] - 升级体现为对高品质商品和绿色、智能、健康类产品需求的扩张,以及文化、旅游、教育、医疗等服务消费比重的快速上升 [2] - 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倒逼供给侧加快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要素资源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集中 [3] 中国消费市场潜力分析 - 中国15岁-64岁劳动力人口基数超9亿人,巨大的人口规模优势意味着微小的消费升级都会产生巨大的总量效应 [5] - 当前中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约为四成,低于同期主要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5] - 2024年中国居民人均消费中服务消费占比为46.1%,低于日本(57.7%)和美国(68.5%)的水平 [6] - 中国居民服务消费中文化娱乐占比仅为3.2%,低于日本的9.9%和美国的10%;金融保险占比也较日本(2.9%)和美国(8.1%)存在差距 [6] - 中国在多数耐用消费品领域,如多数电子产品、家电拥有量等方面,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 [6] 释放消费潜力的系统性路径 - 需通过收入"夯基"、环境"清障"、供给"升级"、设施"铺路"多措并举,构建供需双侧发力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7] - 促进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包括稳定和扩大就业、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 [8][9] - 营造安全友好的消费环境,消除"敢消费"顾虑,健全现代市场监管框架,创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 [9] - 以创新适配升级需求,创造"愿消费"的供给,包括创新服务消费供给、推动实物消费价值重构、培育新消费场景与业态 [9] - 完善基础设施与政策支持,优化"便消费"场域,通过基建投资为消费创造良好环境,形成"基建促消费"良性循环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