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搜索文档
公安部印发《关于依法打击知识产权犯罪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快讯· 2025-07-16 10:06
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 公安部印发《关于依法打击知识产权犯罪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向保护科技创新精准发力,深入开展防范打击商业秘密犯罪"安芯"专项工作 [1] - 依法严厉打击侵犯商业秘密犯罪,助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1] 产业领域打击侵权假冒 - 依法严厉打击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消费品领域侵权假冒犯罪,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1] - 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侵权盗版犯罪,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1] 民生安全领域打击犯罪 - 依法严厉打击食品药品领域多发性犯罪,消防器材、建筑材料、电气设备等领域危害生产生活安全的假冒伪劣犯罪 [1] - 严厉打击涉种子、化肥等套牌侵权犯罪,以及制售假烟犯罪,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1]
联播+|事关你我,这场会议释放4大民生信号
央视网· 2025-07-05 21:54
经济政策方向 - 会议强调要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1] - 提出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切实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1] - 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13] 消费领域 - 消费被定位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 [5] - 会议明确要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 [5] -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提升,中国经济增长由投资和出口拉动为主转为消费和投资拉动为主 [5] 房地产领域 - 会议提出要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重大变化,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 [7] - 强调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7] - 提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 [7] - 房地产市场正从高速发展转向平稳发展,这是由发展阶段变化和市场供求关系调整决定的 [9] 就业领域 - 会议强调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 [12] - 当前就业形势总体改善但仍存在总量压力和结构性问题 [12] 乡村振兴 - 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51元,实际增长7.2%,高于城镇居民2.5个百分点 [14]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 [16]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 [16]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多部报告
人民日报· 2025-06-27 06:00
财政政策与经济发展 - 2024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462.06亿元,为预算的98.1%,支出141055.9亿元,完成预算的97.9%,中央财政赤字与预算持平 [1] - 中央财政发行国债125673.61亿元,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务98042.14亿元,年末债务余额均控制在限额内 [1] - 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将2028年前需化解的隐性债务总额降至2.3万亿元 [2] - 安排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推进"两重"项目建设,3000亿元财政贴息支持"两新"政策,带动汽车、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额超1.3万亿元 [2]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中央财政本级科技支出增长7.4%,发布支持制造业、科技创新、企业兼并重组的税费优惠政策 [2] - 2024年集成电路产量增长22.2%,出口额超1.1万亿元,工业机器人年新增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50% [5]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占工业比重达16.3%,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 [5] - 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15.2万亿元,同比增长13.8%,与150多个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6] 绿色低碳与能源转型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6.4亿吨,成交额440.5亿元,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19.8% [6] - 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输送绿电超4000亿千瓦时,提供全球80%光伏组件和70%风电关键零部件 [6] 人才与教育发展 - 在77所高校建设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布局139个特色学院和45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7] - 全国高技能人才总量超6000万人,STEM专业高校毕业生数量超500万人/年 [7] 经济基础与市场优势 - 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居世界首位,2024年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9.7% [7]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300多项改革举措加快落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7]
陕西省第一届卓越工程师大赛启动
陕西日报· 2025-06-24 07:06
大赛概况 - 陕西省第一届卓越工程师大赛以"秦创同行·卓铸未来"为主题,由省科协、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等单位共同主办 [1] - 大赛围绕国家战略布局和全省重点产业链发展,设揭榜挑战赛和科创薪火赛2个赛道 [1] - 大赛分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航天航空与轨道交通等8个行业组 [1] - 大赛将同期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推介活动 [1] 赛道设置 - 揭榜挑战赛征集全国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在生产、研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1] - 揭榜挑战赛聚焦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技术问题,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 [1] - 科创薪火赛赛道允许工程师个人或团队以自主研发技术、科研成果等项目形式报名参赛 [1] 赛程安排 - 大赛报名截止日期为8月初 [1] - 初赛将于8月中旬进行 [1] - 复赛和总决赛分别于10月、11月举办 [1] 奖项设置 - 总决赛分设金奖、银奖、铜奖及优胜奖,给予获奖个人或团队相应奖金 [2] - 获得金奖的个人或团队技术负责人可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卓越工程师奖"等荣誉 [2] 大赛目标 - 推动工程科技创新发展 [2] - 加快建设规模宏大的卓越工程师队伍 [2] - 助力陕西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
认证赋能产业升级!江苏启动“世界认可日”主题活动
江南时报· 2025-06-10 15:39
行业政策与战略方向 - 江苏省市场监管局以"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与供应链协同发展"为主题推动产业协同发展[1] - 行业使命定位为"传递信任、服务发展",锚定1650产业体系建设[1] - 未来重点推动三大方向:检测认证体系优化、服务链与创新链融合、国际化服务水平提升[3] 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 编制50条重点产业链质量图谱推动产业体系建设[1] - 国家氢能装备质检中心等国家级平台落户江苏[1] - 在低空经济、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领域新建8个省质检中心[1] - 依托质检中心开展检企供需对接"五个一"活动成效显著[1] 认证服务创新成果 - 牵头制订11项产品碳足迹核算团体标准[2] - 颁发73张产品碳标识认证证书[2] - 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惠及2800家企业[2] - 推行CCC免办自我承诺改革使企业平均节约办理时间超30天[2] 国际化与开放合作 - 搭建认证检测公共服务信息库收录130多个国家200余项认证制度[2] - 1件案例入选总局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优秀案例[2] - 推动外资机构"引进来"和本土机构"走出去"双向发展[3] - 开展"内外贸认证一体化进园区"活动解决企业出海认证难题[3] 行业发展规模与影响 - 全省认证机构达267家[2] - 持有有效认证证书53.7万张[2] - 获证组织15.6万家[2] - 检验检测机构4099家[2] - 年出具检验检测报告3384.87万份[2] - 行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新格局、保障民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 产业应用与实践创新 - 省低空产业和先进通信检验检测联盟发布十大应用场景案例[4] - 联盟代表宣读服务产业发展宗旨并提供实践范本与创新思路[4] - 全面展示行业发展成果、行业大事记及制度创新亮点[4]
行业重磅!中国太保200亿私募证券基金正式落地,国企共赢ETF(159719)冲击3连涨
新浪财经· 2025-06-04 13:57
ETF表现 - 国企共赢ETF(159719)上涨0 07%至1 52元 近1周累计上涨0 66% [1] - 中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题指数上涨0 74% 成分股景旺电子上涨5 72% 生益科技上涨5 46% 鹏鼎控股上涨4 50% 纳思达上涨4 48% 信立泰上涨3 85% [1] - 大湾区ETF(512970)下跌1 57%至1 19元 近1周累计上涨2 02% [1] 基金动态 - 中国太保发布总规模500亿元基金 包括300亿元战新并购基金(首期100亿元)聚焦上海国资改革和产业强链补链 200亿元私募证券基金聚焦股息价值策略 [2] - 广发证券认为红利资产6月或进入逆风期 但长期配置价值仍存 个股分红除息时间是关键观察点 [2] 指数成分 - 中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题指数前十大权重股为比亚迪 中国平安 招商银行 美的集团 立讯精密 汇川技术 迈瑞医疗 格力电器 中兴通讯 TCL科技 合计占比53 21% [4] - 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指数含100只成分股(80只A股+20只港股) 前十大均为"中字头"股票包括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 中国建筑 中国移动 中国铁建 中国海油 中国中铁 中国海洋石油 中国神华 [4]
陕西省长赵刚:西安要推动更多重点产业链群聚集发展 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步伐
快讯· 2025-05-29 11:37
陕西省长赵刚关于西安—咸阳一体化及产业发展的讲话 核心观点 - 西安需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作用 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形成重点产业链群聚集 [1] - 咸阳需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布局新领域新赛道 壮大县域特色经济 [1] - 加速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 完善协同政策机制 强化项目带动和优势联动 推动西安都市圈发展 [1] 西安产业发展方向 - 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1] - 依托西安区域科创中心建设机遇 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 - 推动重点产业链群聚集发展 提升在全省经济中的贡献度 [1] 咸阳产业发展方向 - 加快能源化工、建材、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1] - 积极布局新兴产业领域 培育新增长点 [1] - 发展县域特色经济 释放区域经济活力 [1] 区域协同发展 - 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步伐 完善两地协同政策机制 [1] - 通过项目带动和优势互补 共同推进西安都市圈建设 [1] - 目标开创区域协同发展新局面 [1]
习近平向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致贺信
证监会发布· 2025-05-25 13:58
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 - 本届西博会聚焦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区域交流合作,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1] - 博览会对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1] - 为世界各国分享中国西部发展机遇提供了有效平台 [1] 国际合作与贸易 - 通过博览会加深与各国了解、增进友谊、深化合作 [1] - 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1] - 为促进世界经济繁荣发展注入新动力 [1] 博览会概况 - 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开幕 [1] - 主题为"深化改革增动能 扩大开放促发展" [1] -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 [1]
加快实现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
经济日报· 2025-05-23 06:05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长春新区将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第一动力 加快集聚前沿科技力量 持续推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攻关 [1] - 新区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通过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 实现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1] - 促进产学研有效转化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 通过企业"智改数转"加快产业数字化进程 [1] 区域协同与产业体系 - 长春新区需与周边地区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产业协同发展和创新资源共享 [2] - 新区紧跟科技跨领域交叉融合趋势 发挥产业门类之间 大中小企业之间 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协同耦合作用 [2] - 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培育创新动能 [2] 深化改革与要素配置 - 长春新区作为国家级改革试验田 需深化体制机制创新 形成首创性和引领性改革举措 [2] - 探索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打通生产要素流动堵点 实现创新性配置 [2] - 促进劳动者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优化组合的质变 [2]
经济实力、科研能力竞速跑,粤港澳大湾区凭何成为国际一流湾区?
搜狐财经· 2025-05-21 17:03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 - 粤港澳大湾区2024年GDP有望跨越新的万亿台阶 2023年GDP总量已达1.99万亿美元 经济总量超越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 和东京湾区并驾齐驱 [2] - 大湾区内地9市2024年GDP达115365.1458亿元 占广东全省GDP超八成 [2] - 香港2024年GDP预估同比上升2.5% [2] 产业集群发展 - 大湾区已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 绿色石化 智能家电 汽车等8个超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还有3个5000亿级 7个千亿级和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2] - 华为 腾讯 比亚迪等行业领军企业成为中国科创名片 [2] - 广东省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 "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5年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二位 [2] 科技创新投入 - 2023年大湾区R&D经费支出近5000亿元 比2018年增加2100多亿元 平均年增速超过30% [6] - 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研发费用突破4000亿元 专利授权有效发明专利应用量全国第一 [7] - 大湾区正在成为国家重要创新策源地 重大创新平台和科技基础设施布局突飞猛进 [7]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粤港澳大湾区围绕协同创新 产业升级 人才培养三大维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3] - 初步构建起基础研究 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和科技金融加人才支撑的全链条创新局面 [7] -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确定 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7] 国际合作与金融发展 - 加强粤港澳三地人流 物流 资金流 信息流互联互通 吸引国际要素高效配置 [5] - 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创造条件让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枢纽 [5] - 大湾区金融中心城市需通过制度创新 优化营商环境 降低要素流动成本 吸引全球金融资源集聚 [5] 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 -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采取类似斯坦福大学模式 培养高端人才带动产业发展 [1][8] - 广州市政府推进"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建设 助力广州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8] - 创新区以"AI技术策源核 产教科教融合创新园 粤港澳青创示范园 数字化未来产业孵化园"组成"一核三园"架构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