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债券
搜索文档
复星医药(02196)成功发行10亿元中长期科技创新债券 创新转型引领行业发展
智通财经网· 2025-08-14 18:47
债券发行情况 - 公司成功发行全国首单民营医药行业中长期科技创新债券 规模10亿元人民币 期限2年 票面利率2.70% [1] - 招商银行担任牵头主承销商兼簿记管理人 北京银行和浦发银行担任联席承销商 [1] - 债券获得银行理财、保险、外资银行、公募基金、券商自营等各类金融机构踊跃认购 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也参与认购 [1] 政策背景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于2025年5月7日联合发布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的公告 [2] - 交易商协会同步发布《关于推出科技创新债券,构建债市"科技板"的通知》 提出多项配套支持机制 [2] - 2025年3月交易商协会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优化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环境 [1] 资金用途与战略意义 - 募集资金将为公司在关键科技创新领域的布局提供资金保障 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与落地 [1] - 通过债券市场引导低成本资金投向生物医药科技前沿领域 大幅降低公司融资成本并优化债务结构 [2] - 此次发行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国内创新医药企业的领先地位 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公司创新研发进展 - 自2019年以来累计获批12款自主研发及许可引进的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 获得8款创新药物的中国境内商业化权益 [3] - 2025年1月至5月期间有4款产品5项适应症在中国及欧盟获批 包括自研小分子创新药复迈宁®(芦沃美替尼片)上市 [3] - 抗PD-1单抗斯鲁利单抗注射液成为欧盟首个获批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治疗的PD-1单抗 国际化布局取得重要进展 [3] 行业定位与发展方向 - 公司始终以创新为核心发展驱动力 涵盖实体瘤、血液瘤、免疫炎症等核心治疗领域 [3] -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 [1] - 公司未来将继续深化创新转型 致力于提供更优质可及的产品和服务 为股东创造可持续价值回报 [3]
弘信电子拟发行不超5亿元科创债
证券时报· 2025-08-13 13:51
融资计划 - 公司拟申请注册发行2025年度第一期科技创新债券 发行规模最高不超过5亿元 发行期限不超过3年 [1] - 若成功发行将拓宽融资渠道 改善现金流状况 提升流动性管理能力 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 [1] - 公司正在推进非公开发行事项 拟向实控人李强定增募资3亿元至6亿元 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3] 行业政策环境 - 多部门打出组合拳支持科创债发行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公告 [1] - 沪深北交易所同步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通知》 [1] - 自5月份政策落地以来全市场已发行419只科创债 发行规模超6200亿元 [1] 业务转型与业绩表现 - 公司起步于FPC业务 2023年开始涉足AI算力服务器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及算力资源服务 [2] - 2024年完成对北京安联通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收购 布局国产算力芯片与英伟达算力芯片资源 [2]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8.75亿元 同比增长68.91% 净利润5681.57万元 同比扭亏为盈 [2] - 传统FPC与背光模组销售收入38亿元 同比增长12.6% 算力业务营收19.88亿元 同比增长53倍 营收占比从1.06%提升至33.84% [2] - 今年一季度算力业务收入7.2亿元 环比提升 毛利率环比下降1.62个百分点 因业务结构从单一服务器销售延伸至算力资源和技术服务 [2]
科创债3个月发行超8800亿元 中小机构、民企加速进场
证券时报· 2025-08-11 01:37
科创债新政实施效果 - 科创债新政落地3个月新发规模达8831.59亿元(含拟发行金额),较上年同期2081.08亿元增长324% [1] - 金融机构发行规模占比36%达3142.65亿元,其中银行发行2303亿元涉及32家银行 [2] - 证券公司发行541亿元,招商证券以120亿元居首,中信证券70亿元次之 [2] 发行主体结构变化 - 央国企发行203只,地方国企369只,民企94只,外资1只 [3] - 中小机构参与度提升,九江银行、成都农商行等区域金融机构加入发行 [2] - 民营股权投资机构通过增信工具成功发行科创债 [2] 债券条款特征 - 平均票面利率1.9282%,AAA级科创债利率显著低于同等级非科创债 [3] - 76.23%新发债券期限超3年,其中12家发行15年期以上债券 [3] - 银行系发行主体中,交行、建行等8家银行单笔发行规模均超百亿元 [2] 市场发展趋势 - 华泰证券预测下半年科创债供给将进一步增加 [1] - 政策支持下全市场公募形式新发700只科创债,较上年同期197只增长255% [1] - 股权投资机构中北京国资公司以50亿元发行规模领先 [2]
九安医疗: 关于中期票据和超短期融资券获准注册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08 17:19
融资计划 - 公司拟注册发行总额不超过35亿元人民币中期票据及5亿元人民币超短期融资券 [1] - 中期票据注册额度35亿元有效期2年 超短期融资券注册额度5亿元有效期2年 [2] - 债券由天津银行与渤海银行担任联席主承销商 [2] 注册进展 - 交易商协会已接受公司科技创新债券注册申请 [2] - 中期票据注册通知书编号中市协注〔2025〕MTN749号 [2] - 超短期融资券注册通知书编号中市协注〔2025〕SCP207号 [2] 发行安排 - 在注册有效期内可分期发行 发行前需向交易商协会备案 [2] - 将根据资金需求和市场情况择机发行 [2] - 发行完成后需通过认可途径披露发行结果 [2] 信息披露 - 公司承诺严格按照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相关规则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2] - 发行管理将按照有权机构决议及相关管理要求执行 [2] - 公告内容保证真实准确完整 无虚假记载和重大遗漏 [1]
南京银行杭州分行:聚生态之力 助民企展新枝
新华网· 2025-08-08 16:43
核心观点 - 金融机构在浙江民营经济中扮演超越传统输血者的角色 成为民营企业成长的陪伴者与共建者 [1] - 南京银行杭州分行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精准支持民营科创企业和制造业企业 解决融资难题并推动产业升级 [2][3][4][5] - 该分行通过构建开放协同的生态圈 整合产业链资源 从资金提供者转变为资源整合者和发展合伙人 [6][7] 对民营科创企业的金融支持 - 南京银行杭州分行为地卫二空间技术公司早期发放超千万元贷款 支持其技术研发 目前该企业已成为国内完成智能卫星及配套产业链出口的民营企业之一 [2] - 分行针对机器人、低空经济、新材料、新能源等十大细分行业 组建专业团队穿透财务数据表象 为民营科创企业未来价值定价 [3] - 截至2025年7月末 累计为超2500户科创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超650亿元 科技贷款余额超90亿元 贷款户数近1200户 推动近百家科技企业上市进程 [3] 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 - 5月12日成功发行全行首单民营企业科创债 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承销2025年度第三期科创债 系全国首批落地项目之一 [5] - 截至7月底累计投资浙江区域民营企业发行债券8只 合计承销规模22.5亿元 [5] - 2024年初通过省鑫贷产品为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发放21笔贷款共计3000余万元 满足高频小额支付需求 [5] 生态圈建设与资源整合 - 自主打造鑫思享平台 聚合政府、园区、投资机构、券商等资源 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精准对接 [7] - 为量安科技引荐本土电厂企业并促成800万元订单合作 超越单纯信贷支持 [6] - 入选2024年度万家民企评银行活动民营企业最满意银行市级机构 系唯一入选异地城商行 [6]
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期科技创新债券已完成登记注册,债券期限3年
金融界· 2025-08-08 15:23
债券基本信息 - 债券名称为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期科技创新债券 债券简称为25上海银行科创债01 [1] - 债券代码为2520012 发行总额为50亿元人民币 [1] - 债券期限为3年 票面年利率为1.67% [1] - 计息方式为附息式固定利率 付息频率为12个月/次 [1] 发行与交易安排 - 发行日为2025年5月16日 起息日为2025年5月20日 [1] - 债权债务登记日为2025年5月20日 结算服务起始日为2025年5月21日 [1] - 交易流通终止日为2028年5月19日 兑付日为2028年5月20日 [1] - 面值为100元人民币 发行价格为100元/每元面值 [1]
资本市场力挺科创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05:11
资本市场支持科创企业发展 - 资本市场将通过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绿色通道"支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 [1] - 引入长期资金和发展耐心资本是政策重点方向 [1] - 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商业航天、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2] 制度包容性提升 - 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持续提升 近期蓝箭航天、江苏屹信等商业航天公司启动上市辅导 [1] - 建议完善差异化上市标准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引导长期资本进入市场 [1] - 提高科技型企业并购重组估值包容性 支持采用适应新质生产力特征的多元化估值方法 [2] 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 - 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功能覆盖科创企业不同生命周期 [2] - 需优化不同板块上市条件 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企业需求 推动科创板、创业板发展 [2] - 海南省加快构建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 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2] 区域股权市场支持 - 北京股权交易中心依托北交所、新三板北京服务基地 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挂牌上市辅导 [3] - 通过新三板"绿色通道"和"公示审核"机制提高效率 降低优质民营企业上市成本 [3] 长期资金引入 - 加大科技创新债券投资承销力度 运用REITs、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 [3] - 建议以债券市场"科技板"为抓手深化机制改革 提高对科创企业融资支持的灵活性 [3] - REITs底层资产将覆盖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绿色数据中心等新兴领域 释放万亿级存量价值 [3]
提升包容性覆盖面精准度 资本市场力挺科创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05:07
资本市场支持科创企业发展 - 资本市场将加力支持科创企业发展 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适用上市融资 并购重组 债券发行"绿色通道" [1] - 引入长期资金和发展耐心资本 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1] - 指导意见突出资本市场与产业升级深度联动 强调IPO 并购 REITs 科创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工具运用 [1] 制度包容性提升 - 资本市场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将从源头上提升制度包容性 进一步畅通并购重组等"绿色通道" [2] - 近期蓝箭航天 江苏屹信等商业航天公司启动上市辅导 显示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不断提升 [2] - 建议完善差异化上市标准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引导长期资本进入市场 [2] - 建议提高科技型企业并购重组估值包容性 支持采用适应新质生产力特征的多元化估值方法 [2] 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 - 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 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 智能(网联)汽车 新能源 新材料 高端装备 时空信息 商业航天 生物医药 网络和数据安全等新兴产业融资 [3] - 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功能覆盖科创企业不同生命周期 应持续优化完善不同板块上市条件 [3] - 推动科创板 创业板等市场发展 拓宽和畅通科创企业股权融资渠道 [3] - 海南省加快构建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和产业保险 [3] - 北京股权交易中心依托北交所 新三板北京服务基地 安排专业团队对专精特新企业进行辅导 加速优质民营企业挂牌上市进程 [3] 长期资金引入 - 加大对科技创新债券投资承销力度 运用融资租赁 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 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 [4] - 建议以债券市场"科技板"为抓手深化机制改革 构建债市支持科技创新长效机制 [4] - 多维度 多层次 多方位提高债券市场对科创企业融资支持的灵活性和适配性 [4] REITs市场发展 - REITs底层资产将逐步覆盖人工智能算力中心 绿色数据中心 智慧城市物联网平台等新兴领域 [5] - 通过科技资产整合证券化可释放万亿级存量价值 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前沿技术领域 [5] - 随着更多"新经济"资产入市 REITs市场规模有望实现指数级扩张 [5]
上海正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债务融资工具注册申请获准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8-08 02:22
债务融资工具注册获批 - 公司成功注册中期票据 注册金额为22亿元 注册额度自通知书落款之日起2年内有效 [1] -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担任主承销商 [1] - 在注册有效期内可分期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需事前向交易商协会备案 [2] 发行管理要求 - 需按照《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范指引》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簿记建档发行工作规程》开展发行工作 [3] - 需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按照相关规则指引规定执行 [5] - 募集资金用途需严格按说明书披露 变更需提前披露 且需符合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 [6] 公司义务与承诺 - 需接受协会自律管理 履行相关义务 享受相关权利 [4] - 需依法合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确保业务规范健康发展 [7] - 如发生可能影响偿债能力的重大事件 需落实相关承诺 保护投资人权益 [8] 存续期管理 - 需配合主承销商开展存续期管理工作 [9] - 发行 兑付过程及存续期内如遇重大问题需及时向交易商协会报告 [10] 融资影响 - 本次发行将优化公司融资结构 增强资金管理灵活性 提高抗风险能力 [3] - 公司将根据资金需求和市场情况择机发行 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3]
一图看懂沪AAA科创债指数
中国基金报· 2025-08-06 18:46
指数化投资趋势与科技创新债券发展 - 指数体系快速完善 市场认可度不断提高 指数化投资趋势加速形成[5] - 上交所投教联合中国基金报和中证指数公司推出"一图看懂指数化投资"系列投教栏目[5] 科技创新债券市场概况 - 科技创新债券由科技型企业发行或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科创领域发展的信用债[6][8] - 全市场共356家主体发行1360只科创债 合计规模1.95万亿元[8] - 沪深两所共发行935只 合计规模1.23万亿元 较2022年末分别增长近14.7倍和13倍[8][9] 政策支持环境 - 2025年以来支持科创债发行的政策频发 不断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10][11] - 央行与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标志着债市"科技板"启动[11] - 政策鼓励创设科技创新债券指数及与相关指数挂钩的产品[11] 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特征 - 2023年8月由上交所和中证指数公司研究推出 反映上交所科技创新公司债整体表现[13] - 指数投资容量充足:上交所存续科创债795只合计11004亿元 指数样本785只规模10943亿元 占交易所市场总规模88%[14] - 债券主体资质优异:成份债券发行主体评级均为AAA级 中证隐含评级AA+及以上[15][16] - 指数样本覆盖面广:包含央企、地方企业、科创型民企等发债主体[17] 指数表现与投资收益 - 基日(2022年6月30日)以来累计上涨14.4% 年化收益率达4.3%[19] - 跑赢沪做市基准公司债和上证5年国债指数[19] - 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 科创债相较国债和货币市场基金的年化收益更高[18] 指数挂钩产品发展 - 目前有3只境内ETF跟踪沪AAA科创债指数[23][24] - 产品包括广发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ETF(511120)、博时上证AAA科创债ETF(551000)和鹏华上证AAA科创债ETF(251030)[23] - 自7月7日公开募集以来3只产品迅速达到30亿元募集上限 目前总规模已达286亿元[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