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变
搜索文档
优先布局磁体系统供应商,把握CFEDR中长期机遇——可控核聚变产业数据跟踪
新浪财经· 2025-09-28 22:02
■从产业链环节看,资金投入高度分化。磁体、电源、超导带材等环节单体金额大、技术壁垒较高,是核聚变产业核心价值区;真空室、包层第一壁及其 他附属设备则以批量化、分散化招标为主。从预算额看,磁体系统(2.87亿元,占总投资额42.34%)占比最高,是核聚变装置资金投入核心。整体上,资 金集中于核心约束与供能环节,而包层、真空等能量回收与运行保障系统则更具"长周期、持续化"的订单释放特征。 ■从招标节奏看,订单集中释放在工程建设的中段(约 20%–50% 进度),此阶段以设备安装和子系统集成为主,核心涉及磁体系统、真空室和电源系 统。磁体系统投资额大、周期长,从导体制造到线圈交付再到低温集成,往往在中段形成设备安装与部件采购的峰值;从市场空间看,后续看点在 CFEDR 工程招标推进(我们判断CFEDR投资额在1200亿元量级,对应设备额720亿元,预计在2030–2033 年产业链有望释放显著增量价值空间)。当前 CFEDR仍处于预研与示范工程阶段,核心环节的市场份额尚未完全固化,国内厂商在磁体、电源、真空等高价值领域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来源:爱建证券研究所) 我们统计了2025年初至9月1日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 ...
爱建证券-机械设备行业可控核聚变产业数据跟踪(一):优先布局磁体系统供应商,把握CFEDR中长期机遇-250928
新浪财经· 2025-09-28 21:22
产业链资金分布 - 磁体系统预算额2.87亿元,占总投资额42.34%,为核聚变装置资金投入核心环节 [1] - 资金集中于磁体、电源、超导带材等高技术壁垒核心约束与供能环节 [1] - 真空室、包层第一壁及其他附属设备以批量化、分散化招标为主,具有长周期持续化订单释放特征 [1] 招标节奏与市场空间 - 订单集中释放在工程建设中段(20%-50%进度),以设备安装和子系统集成为主 [2] - CFEDR工程总投资额预计1200亿元量级,对应设备额720亿元,2030-2033年产业链将释放显著增量价值空间 [2] - 当前CFEDR处于预研与示范工程阶段,磁体、电源、真空等高价值领域市场份额尚未固化 [2] 投资机会分析 - 磁体系统累计预算额达3.7亿元,电源系统累计预算额超1亿元,单项金额大且兑现周期长,为厂商提供强业绩锁定性 [3] - 在BEST阶段已验证技术的厂商有望在CFEDR延续优势,杜瓦底座工装完成且基准靶座通过测试,进入实质施工阶段 [3] - 磁体与电源环节建议关注西部超导、英杰电气、上海超导(未上市) [3] - 技术积累厂商建议关注合锻智能、国机重装、久立特材 [3]
机械设备行业:可控核聚变产业数据跟踪(一):优先布局磁体系统供应商,把握CFEDR中长期机遇
爱建证券· 2025-09-28 20:55
行业投资评级 - 机械设备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1] 核心观点 - 优先布局磁体系统供应商以把握CFEDR中长期机遇 磁体系统占总投资额42.34%[5] - 核聚变产业链资金投入高度分化 核心价值区集中在磁体、电源及超导带材环节[5] - CFEDR总投资额预计达1200亿元 对应设备投资额约720亿元 产业链将在2030–2033年释放显著增量价值[5][31] - 投资逻辑聚焦业绩兑现明确的磁体/电源环节及在BEST阶段已验证技术的供应商[5][34] 产业链环节分析 - 磁体系统预算额2.87亿元(占比42.34%)为最大资金流向领域[5][54] - 电源系统预算额1.08亿元(占比15.98%)[54] - 超导带材占磁体系统成本约47% 是核心价值环节[55] - 真空室/容器类设备预算额3510万元(占比5.17%) 偏滤器/包层系统预算额1亿元(占比14.79%)[54] 项目进展与招标节奏 - BEST项目预算额3.86亿元(占比55.98%) 处于中期建设阶段 关键部件招标集中释放[46][43] - EAST项目预算额7268万元(占比10.53%) 进入组件更新优化阶段[46][28] - CFEDR处于预研阶段 预计2026年启动核心招标 2027–2029年进入集中招标期[28][43] - 订单集中释放在工程建设中段(20%–50%进度) 以设备安装和子系统集成为主[5] 市场空间与规模 - 全球核聚变市场规模预计2040年达8434.6亿美元 2030–2040年复合增速6%[27] - 中国市场预计2040年规模536.8亿美元 复合增速6.4%[27] - 产业链分为上游原材料(超导带材/特种钢材)、中游设备(磁体/真空室/电源)、下游项目(EAST/BEST/CFEDR)[27] 重点关注公司 - 磁体与电源环节:西部超导(应用于ITER项目)、英杰电气(2024年订单约1000万元)、上海超导(未上市)[36] - BEST验证供应商:合锻智能(中标BEST真空室项目2.09亿元)、国机重装(TF线圈盒制造)、久立特材(ITER关键组件)[36] 技术路径与装置演进 - 中国可控核聚变演进路径:EAST→BEST→CRAFT→CFEDR 对应物理验证→发电演示→工程验证→示范堆[20] - 托卡马克装置核心为磁体系统(TF/PF/CS/CC线圈) 通过螺旋形磁场约束等离子体[12][56] - 聚变发电链条涵盖等离子体加热、磁体约束、能量转换(包层/热交换/发电)等八大系统[17][19]
科学评估颠覆性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的动态进程——《颠覆性技术产业化指数报告(2025)》解读
科技日报· 2025-09-28 17:47
核心观点 - 第十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举行"涪江科技汇——颠覆性技术与未来产业发展"活动 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医疗、材料科学等全球颠覆性技术前沿领域 [1] - 首次发布《颠覆性技术产业化指数报告(2025)》 系统构建"颠覆性技术产业化指数"(DTII) 旨在评估中国颠覆性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的动态进程 [1] 评估框架 - 独创"五力"评估框架 包含技术创新力、产业发展力、生态支撑力、未来成长力、市场变革力五个一级指标 [2] - "五力"模型要求实现协同发展、相互促进并保持动态平衡 才能有效跨越从技术突破到市场主导的鸿沟 [3] - 基于"五力"模型从物质、能量、信息、生命与空间5个维度 遴选高温超导材料、可控核聚变、具身智能等8个重大领域 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五年(2020-2024)的颠覆性技术产业化进程进行评估 [3] 关键发现 - 揭示"研发市场"在早期产业化中的决定性作用 产业化初期阶段的颠覆性技术如高温超导材料、可控核聚变、脑机接口的"产业发展力"指标普遍偏低 [4] - "研发市场"是围绕研发活动与过程形成的市场形态 交易对象主要包括知识、技术、研发能力、智力资本以及未来产品或服务的雏形 [4] - 北京、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拥有不可替代的"创新策源地" 构建起技术创新力、产业发展力、生态支撑力三力协同、自我加速的飞轮效应 [4] - 以国家意志驱动的"生态引领"正成为中国颠覆性技术与未来产业发展的非对称竞争优势 [4] 未来规划 - DTII将持续优化 融合实时数据与AI分析 强化动态监测与预测能力 [5] - 拓展领域覆盖并加强国际对比 明晰中国在全球颠覆性技术竞争中的位势 [5] - 推动指数从评估工具升级为战略导航平台 发挥"风向标"和"催化剂"作用 [5]
150亿,上海这支母基金再发力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9-28 17:05
基金规模与资金到位情况 -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规模由100亿元人民币增至150亿元人民币 实现50%增长 [1] - 基金已实缴到位80亿元人民币 [1] 投资布局领域 - 基金已在可控核聚变 量子计算 AI for Science 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领域布局优秀项目 [1] - 持续聚焦颠覆式创新和前沿平台性技术等未来领域早期投资 [1] 战略合作与发展规划 - 联动上海未来启点社区构建创新资源协同网络 [1] - 采用"投资+生态"模式与子基金及项目开展全方位合作 [1] - 助力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并为未来产业发展注入动力 [1] 行业活动动态 - 第四届达沃斯全球母基金峰会即将举办 [3] - 首届世界投资大会投融资峰会即将启动 [3] - 2025母基金研究中心专项榜单正式发布 [3]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扩募至150亿元 加注颠覆式创新及前沿和早期技术投资
证券时报网· 2025-09-28 13:39
基金规模与资金到位情况 -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规模由100亿元人民币增至150亿元人民币 [1] - 基金已实缴到位资金80亿元人民币 [1] 投资布局与战略重点 - 基金已在可控核聚变、量子计算、AI for Science、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布局一批项目 [1] - 下一步将持续聚焦颠覆式创新和前沿平台性技术等未来领域的早期布局 [1] 合作模式与发展目标 - 基金计划联动上海未来启点社区构建创新资源协同网络 [1] - 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效应,与子基金及项目开展“投资+生态”的全方位合作 [1] - 目标为助力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并为上海未来产业发展注入动力 [1]
行业周报:美国CFS再获售电协议,环流四号装置落地上海-20250927
开源证券· 2025-09-27 19:14
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核聚变装置研发建设稳步推进 订单持续释放 看好板块长期发展前景 重点关注磁体 主机和电源等核心部件 [8][36] - 相关设备/器件公司有望凭借电力电子技术积淀持续获取可控核聚变装置电源订单 [8][36] - 中国激光聚变目标到2045年达到商业运行 发电成本低于0.2元/千瓦时 [6][20] - 美国CFS公司商业化电站ARC计划2030年并网发电 发电能力400MW [6][23] - 中国聚变公司按照"实验堆-示范堆-商用堆"路径发展 瞄准2050年聚变能源商用目标 [6][28] 板块回顾 - 本周(20250922-20250926)可控核聚变板块多数细分环节上涨 个股涨多跌少 [5][15] - 涨幅前五标的:哈焊华通(+24.2%) 永鼎股份(+23.9%) 上海电气(+16.3%) 精达股份(+15.9%) 英杰电气(+8.7%) [15] - 跌幅前五标的:辰光医疗(-6.2%) 赛晶科技(-5.8%) 航天晨光(-5.5%) 宏微科技(-5.1%) 王子新材(-2.7%) [15] - 细分环节涨幅:真空室等金属锻件(+10.7%) 磁体(+9.1%) 电源总成(+5.8%) [5][17] 行业动态 - 张杰院士团队提出双锥对撞点火方案(DCI) 目标到2045年达到商业运行 发电成本低于0.2元/千瓦时 [6][20] - 中国激光聚变三步走规划:2026-2030年提高增益突破50赫兹技术 2030年前后验证实践堆技术 2031-2035年工程演示 2045年商业运行 [20] - 美国CFS公司与意大利埃尼集团签署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ARC电站售电协议 [6][23] - CFS公司累计融资额近30亿美元 占全球私营聚变公司投资总资本的三分之一 [23] - 中国聚变公司首次公开亮相 注册资本150亿元 宣布基于高温超导的紧凑型磁约束聚变装置环流四号落地上海 [6][25][28] - 中国环流三号装置实现百万安培亿度H模 聚变三乘积达到1020量级 [28] - 等离子体所和聚变新能发布多项采购 山东泰开直流技术公司中标BEST装置电源系统失超保护开关设备 中标金额6700万元 [6][30] 公司动态 - 上海电气承担的CRAFT装置环向场(TF)线圈盒正式发运 [7][32] - CRAFT设施建成后将成为国际磁约束聚变领域参数最高 功能最完备的综合性研究平台 [7][32] - 环向场线圈盒是托卡马克装置核心部件 具有承受传递电磁载荷 保护超导导体 冷却通道与热沉等关键功能 [33] 受益标的 - 磁体环节:西部超导(低温超导线材) 永鼎股份(高温超导带材) 上海超导(高温超导带材) 联创光电(高温超导磁体服务) [8][36] - 真空室和堆内构件:合锻智能(真空室 第一壁 包层和偏滤器) 国光电气(第一壁 包层和偏滤器) 安泰科技(第一壁 包层和偏滤器) [8][36] - 电源总成:英杰电气(磁体电源和PSM电源) 爱科赛博(磁体电源和PSM电源) 四创电子(PSM电源) 新风光(磁体电源) 赛晶科技H(脉冲电源) [8][36] - 微波和电源器件:旭光电子(真空脉冲功率器件等) 国力股份(氢闸流管 回旋管 速调管) 宏微科技(IGBT) 王子新材(电容) [8][36] - 燃料增殖和循环:国光电气(氚工厂) [8][36] - 检测设备:皖仪科技(氦检漏 真空检漏) [8][36]
万亿级能源革命来袭!可控核聚变6大龙头强势崛起,谁能问鼎能源之王
新浪财经· 2025-09-26 22:26
中国核聚变技术发展进展 - 中国聚变能源公司在上海启动中国环流四号实验装置建设 聚焦高温超导磁体技术验证 标志核聚变研发进入超导时代 [1] - 发改委与能源局联合印发《可控核聚变智能化发展实施意见》 要求基于AI技术构建智能控制系统 实现等离子体稳态运行的无人驾驶 [1] - 政策与技术双重赋能 加速人造太阳梦想实现 [3] 全球核聚变竞争格局 - 国际核聚变赛道竞争白热化 中国BEST项目总装工序较原计划提前2个月启动 [4] - 美国Helion公司与微软签订全球首份核聚变电力采购协议 计划2028年交付 [4] - 日本更新《聚变能源创新战略》将商业化目标提前至2040年 [4] - 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2035年前全球将有超过10个示范堆进入建设阶段 [4] 核聚变产业链龙头企业技术优势 - 王子新材旗下宁波新容成为国内唯一能量产核聚变脉冲电容企业 产品循环寿命达10万次(国际平均3万次) 独家供货BEST装置并完成首批交付 [5] - 西部超导是全球唯一具备低温超导材料全流程生产能力企业 作为ITER项目中国区超导线材独家供应商 2025年新增200吨产能将保障5个国家重大专项需求 [6][7] - 合锻智能攻克聚变堆真空室制造三大技术难题 以2.09亿元订单100%国产化率成为BEST项目真空室唯一供应商 技术标准超越欧盟同类产品 [8] - 国机重装依托8万吨模锻压机成功制造CRAFT项目千吨级TF线圈盒 破解超大型部件整体成型技术 [9] - 安泰科技作为EAST装置偏滤器核心供应商 其钨铜复合部件助力创造1056秒长脉冲运行世界纪录 产品应用于ITER等国际项目 [10] - 某未具名公司联合院士团队推进Z-箍缩混合堆技术路线 独家承接燃料循环系统建设 产品覆盖EAST、HL-2M等国内主流装置 具有显著成本优势 [11]
宏观策略周报:LPR连续四月保持不变,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正式运营-20250926
源达信息· 2025-09-26 21:58
核心观点 - 货币政策保持稳健,LPR连续四个月维持不变,1年期为3.0%,5年期以上为3.5% [1][10] - 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正式启动,推出三大业务平台,旨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与跨境支付发展 [3][22][23][24] - 市场指数表现分化,科创50指数单周涨幅达6.47%,电力设备行业领涨 [2][30][31][33] - 投资主线聚焦新质生产力、提振消费、有色金属及高股息资产 [3][40][41] 资讯要闻及点评 - LPR连续四个月保持不变,1年期LPR为3.0%,5年期以上LPR为3.5%,符合市场预期,短期内货币政策预计保持宽松但进一步降准降息必要性不强 [1][10] - 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详解"十四五"金融业成就: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超500万亿元,5年年均增长9%;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1/4;外资持有A股市值达3.4万亿元;融资平台数量较2023年初下降超60%,金融债务规模下降超50% [13][15][17][19][21] - 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正式运营,推出跨境数字支付、区块链服务及数字资产三大平台,助力人民币国际化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3][22][23][24] -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纽约与美国友好团体座谈,强调中美应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中方将为外资企业创造更多机遇 [25][26][27] 市场概览 - 主要指数表现分化,科创50指数单周涨幅最大,达6.47%;创业板指涨1.96%,深证成指涨1.06%,上证指数微涨0.21% [2][30][31] - 申万一级行业中,电力设备涨幅居首,为3.86%,有色金属和电子行业紧随其后,涨幅分别为3.52%和3.51% [2][33] - 热点板块中,半导体相关领域涨幅领先,半导体硅片板块周涨幅达13.06%,半导体设备板块涨11.22%;旅游出行板块跌幅最大,为-8.39% [39] 投资建议 - 新质生产力:在流动性宽松背景下,关注人工智能、半导体芯片、机器人、低空经济、深海科技、可控核聚变等科创与创新类公司 [3][40] - 提振消费:以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为重点,关注新消费、家电、汽车等领域 [3][40] - 有色金属:因地缘政治紧张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黄金的避险需求及铜的供应紧张态势支撑其中长期投资机会 [3][40] - 高股息:红利资产能提供长期相对稳定的投资回报 [3][41]
《东方时空》聚焦可控核聚变竞逐 中国冲刺人类终极能源
格隆汇· 2025-09-26 18:07
核心观点 - 中国可控核聚变技术在多路线探索下取得突破性进展 产业链已初具雏形并实现关键设备国产化 形成国家队与企业双轨并进格局[2][8][14] 技术突破与实验进展 - 东方超环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稳态运行1066秒[5] - 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度与电子温度1.6亿度双亿度运行[5] - 新奥玄龙50U成为全球首个实现百万安培氢硼等离子体放电装置[5][15] - 玄龙50U实现秒级1.2T以上磁场条件 突破国际中大型球形环装置1T磁场极限[15] 技术路线探索 - 中科院与中核集团采用氘氚路线 以氢同位素氘和氚为燃料[10] - 新奥集团提出氢硼路线 燃料来源广泛且发电效率超90%[10] - 氢硼路线采用阶梯加热技术:变压器原理加热至百万度 微波原理加热至亿度 中性束加速原理达十亿至百亿度[12] 产业链发展 - 覆盖高温超导原材料生产 装置设计设备制造 运营应用科技企业及科研院所的全产业链雏形[7] - 玄龙50U微波加热系统 真空室 磁体等关键组件实现100%国产化[15] - 形成超级工厂与超级装备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15] 国际合作与人才建设 - 新奥作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聚合四大洲11个国家70余家顶尖科研机构开展联合实验与部件开发[17] - 建成国际化多元化梯队化聚变研发团队 吸纳海外高层次人才[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