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

搜索文档
杨长利:核能是实现“双碳”目标、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选择
新浪财经· 2025-04-27 11:02
核能行业全球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全球在运核电机组417台,装机容量接近4亿千瓦,年度发电量创2.8万亿度历史新高,占全球总发电量9% [1] - 全球在建核电机组65台,装机规模达7260万千瓦,为1990年以来最高水平 [1] - 核电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因子仅6.5gCO2/kWh,低于水电、风电和光伏 [1] 中国核能发展现状与规划 - 中国商运核电机组58台,装机容量6096万千瓦,核准在建机组44台,装机容量5235万千瓦,总规模世界第一 [2] - 2024年中国核电发电量4447亿千瓦时,全球第二,占全国总发电量4.72%,等效减排二氧化碳3.34亿吨 [2] - 预计2030年中国核电在运装机达1.1亿千瓦 [2] 中国核电技术安全与创新 - 大陆核电机组安全运行600多堆年,未发生INES 2级及以上事件,WANO指标82.18%达优秀值(前1/10) [3] - 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国内外7台商运、26台在建,高温气冷堆和"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已商运 [3] - 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预计2026年投产,钍基熔盐实验堆实现满功率运行 [3] 核能的多领域应用价值 - 核电可承担基荷、提供电网安全支撑,是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性电源 [2] - 核能可规模替代燃煤燃气供热,开展海水淡化、制氢等,助力居民采暖、炼钢、化工等领域低碳转型 [2] - 核能具有不受自然条件制约的稳定特性,在能源系统碳减排中作用显著 [1][2]
美国储量全球第一,中国却95%靠进口,若美断供中国怎样应对?
搜狐财经· 2025-04-27 09:04
全球煤炭资源分布 - 美国煤炭储量达2495亿吨 按当前开采速度可维持550年[1] - 俄罗斯煤炭储量为1622亿吨 可开采385年[1] - 中国2023年煤炭产量达47亿吨 占全球总产量50%以上[1] 中国煤炭进口结构 - 2023年进口煤炭5.43亿吨 总支出3704亿元人民币[3] - 进口来源国占比:印尼44% 俄罗斯18% 澳大利亚15% 蒙古15% 美加等国合计8%[3] - 炼焦煤进口依赖度达60% 主焦煤资源面临枯竭[5] 美国煤炭产业现状 - 全美38个州拥有煤矿 蒙大拿/怀俄明矿区开采条件优越[3] - 阿拉巴契亚煤田平均开采深度仅90米 露天开采占比高[3] - 2023年煤电占比降至16% 页岩气发电成本比燃煤低30%[3] - 煤炭出口90%流向亚洲市场 对华出口占比微乎其微[3] 中国能源安全保障措施 - 对美进口煤加征15%关税 到岸价较澳洲煤高200元/吨[5] - 新疆准东煤田储量相当于10个大同矿区[5] - 神东矿区智能化采煤面实现50人替代300人传统作业[5] - 煤化工技术突破:山东实现CO2制淀粉 鄂尔多斯发展煤电+绿氢[5] 煤炭开采技术进展 - 资源回收率从60%提升至85% 充填开采技术普及[7] - 新疆新探明大型煤田 低阶煤转化技术取得突破[7] - 可采年限动态变化:2012年预估31年 2019年修正为37年[7] 中国能源转型进程 - 2023年风光发电装机突破12亿千瓦 相当于3个三峡电站[7] - 煤电占比降至40%以下 火电厂转为调峰备用[7] - 煤矿区转型:火电厂改建光伏 运煤专线运输太阳能板[7]
德龙汇能: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
中证网· 2025-04-26 18:41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7.37亿元,同比增长8.53%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04.71万元,扣非净利润1129.93万元,同比均大幅增长且扭亏为盈 [1] 业务概况 - 主要从事以天然气为主的清洁能源生产与供应业务,并布局氢能、光伏等新能源方向 [1] - 深耕行业近二十年,业务横跨四川、江苏、江西等十余个省市,服务用户超54.8万户 [1] - 全年经营气量保持在5.3亿立方米,成为区域市场清洁能源综合服务领跑者 [1] 新能源布局 - 氢能、光伏业务取得阶段性进展,推动传统燃气与新能源协同发展 [1] - 加快多能互补业务布局,提升综合能源服务竞争力 [2] 发展战略 - 深化城市燃气业务精细化管理和运营,推动业绩稳健增长 [2] - 通过获取优质资源和产业链布局,提升LNG业务竞争力 [2] - 围绕国家能源转型及"双碳"目标,推广天然气多领域应用 [2] - 聚焦清洁能源主业,升级传统业务,布局氢能、光伏产业 [2] - 打造具备综合竞争力的区域多能互补综合能源服务商 [2]
中国绿发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投资合作正式启动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4-25 17:57
文 | 深水科技咨询 4月22日,中国绿发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投资合作启动仪式在江苏省溧阳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中国绿发副总经理邵长 忠,溧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周永强,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创始人李泓,溧阳市委常委、溧阳高新区管委会主 任朱威,南京绿发投资公司董事长马小刚等100余位代表出席活动。 中国绿发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投资合作启动仪式 邵长忠副总经理表示中国绿发坚定不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央企使命定位,大力开展新兴产业投资布局,全面推动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成为以战新产业为主导的绿色产业投资集团。与天目湖储能院成功携手合作,共同开启储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新 篇章,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实践,也是央地协同推动科技创新的积极探索。中国绿发将重点完善治理体系,激发创新活力;整合资源 优势,推动成果转化;深化央地协同,探索转型路径,为推动能源革命和绿色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中国绿发副总经理 邵长忠 陈立泉院士表示以锂电为主的新型储能是中国制造的新亮色,其中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发展潜力巨大,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降低资源外 部依赖具有重要战略意 ...
新国别市场获突破,海博思创瑞典、德国储能项目双捷报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4-25 17:57
文 | 海博思创 近日,海博思创在欧洲储能市场捷报频传, 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储能调频项目与德国中部瓦尔 特斯豪森的储能电站项目相继成功投运 。海博思创以其卓越的系统解决方案与项目执行效 率,为欧洲能源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瑞典储能调频项目 开启北欧市场新篇 2024年5月, 海博思创启动瑞典斯德哥尔摩储能调频系统项目,该项目为电网侧提供调频服务 。 面对多方主体的复杂沟通结构,海博思创通过建立统一沟通平台、明确各方对接人等方式高效推 动项目落地,于2025年3月完成项目验收。 凭借此项目,海博思创不仅实现瑞典市场的业务突 破,更与客户建立起持续的合作关系,客户新增的储能订单,已处于陆续交付投运当中。 德国瓦尔特斯豪森储能电站 深化合作的里程碑 2024年5月,海博思创与客户针对德国瓦尔特斯豪森储能电站项目签订供货合同。海博思创团队 凭借高效执行力,于同年12月完成项目交付,并在2025年3月助力项目顺利并网。 该项目采用海 博思创大型储能旗舰产品,其 高效产品性能为电网侧储能项目参与电力交易提供有力支撑,成为 海博思创在德国储能市场的典范案例,为后续同类应用项目落地奠定坚实基础。 瑞典斯德哥尔摩储能调频系统项目 ...
孚能科技产品通过欧盟TÜV 南德安全认证
高工锂电· 2025-04-23 19:28
孚能科技欧盟认证 - 公司获得TÜV南德颁发的《欧盟电池法规(EU 2023/1542)》动力电池符合性评估报告,标志着产品在安全、性能耐久及合规性方面达到欧洲市场高规格要求 [5][6] - 该法规覆盖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设计、生产、回收等),旨在推动欧盟电池产业向绿色高效方向发展,助力碳中和目标 [8] - 认证通过后,公司电池产品可在欧盟市场合法流通,显著提升在欧洲及全球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6][8] 孚能科技技术实力与战略 - 公司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TÜV南德严格测试,合规体系位居行业前列 [8][10] - 未来将持续深化"创新驱动、安全为本、绿色发展"理念,加速全球化布局,融入欧盟电池生态 [10] 科达利业务布局 - 公司主营新能源汽车及便携式锂电池精密结构件,制造基地覆盖国内华南、华东等重点锂电区域 [11][13] 新能源产业服务矩阵 - 高工锂电2025年服务涵盖品牌策划、产业规划、数据研究等,提供产业链蓝皮书、项目尽调等定制化服务 [15]
孚能科技产品通过欧盟TÜV 南德安全认证
高工锂电· 2025-04-23 19:28
以下文章来源于孚能科技 ,作者电量满满的 孚能科技 . 专注科技创新,引领能源变革,为美好生活续航。 此次评估,TÜV 南德严格依据欧盟新电池法规(EU 2023/1542)的各项要求,从电池性能、安全等多个维度对孚能科技产品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评 估。 孚能科技凭借自身在研发、生产等方面的卓越表现,成功通过了各项严格测试与审核,并获得了 TÜV 南德评审专家高度评价,表明孚能科技的产品合 规体系已位居行业前列 。未来,双方将在欧盟电池合规方面探索更广泛的合作。 摘要 权威认证为孚能科技打开欧洲市场大门。 4月14日,孚能科技获得全球权威认证机构TÜV南德意志集团(简称"TÜV 南德")颁发的《欧盟电池法规 (EU 2023/1542)》动力电池符合性评估报 告。 这一报告标志着 孚能科技产品在安全、性能耐久、合规性等方面均达到了欧洲市场的高规格要求,为公司深化欧洲市场布局及加速全球化战略进程提 供了坚实技术后盾与权威资质保障 。 颁发现场 《欧盟电池法规 (EU 2023/1542)》是一项规范电池从生产到再利用和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的法规,以确保欧洲市场电池的安全、可持续发展和竞争 力。 作为覆盖电池全生命周期 ...
尚纬股份将跨入稳定发展新周期,战略股东增持释放向好信号
搜狐财经· 2025-04-23 15:05
股权结构变化 - 福华化学通过三次司法拍卖累计获得尚纬股份1.27亿股 占总股本25.35% 成为重要战略股东 [4][5] - 本次拍卖以1.84亿元竞得3600万股 占总股本5.79% [1] - 原实控人李广元、李广胜兄弟被标记或冻结股份比例达97.71% 占总股本34.74% [4] 战略意义 - 福华化学入股标志着尚纬股份进入"价值重塑"阶段 股权困境迎来破局 [4] - 新股东将阻断实控人风险外溢 避免控制权动荡 [7] - 乐山国资平台已入驻 将与福华化学协同巩固股权结构稳定性 [7] 协同效应 - 尚纬股份是西南最大特种电缆企业之一 福华化学是乐山化工龙头企业 [8] - 福华化学可带来技术、渠道、品牌等资源嫁接 提升尚纬股份竞争力 [10] - 两家龙头企业战略合作有望加速乐山千亿级绿色化工产业集群建设 [10] 业务前景 - 尚纬股份主营特种电缆是"新基建"与能源转型刚需产品 [10] - 公司营收结构稳定 毛利率韧性超预期 [10] - 随着核电重启和风光大基地建设提速 有望持续受益下游增长 [10] 发展预期 - 股权结构优化后将进入稳定发展期 [4] - 双重本土力量形成"民企纾困+国资护航"模式 [7] - 破除股权困境后有望开启新周期 释放利润弹性 [11]
磷酸铁锂储能装机 33.8GW 后:成本降至 0.27 元 / Wh,为何仍难破 "10 年回本" 困局?
鑫椤储能· 2025-04-23 11:28
-广告- 关注公众号,点击公众号主页右上角" ··· ",设置星标 "⭐" ,关注 鑫椤储能 资讯~ 在 "双碳" 目标与能源转型的双重驱动下,中国新型储能产业正经历历史性装机潮。 截至 2024 年 10 月底, 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 33.8GW,同比激增 105.7% ,其中锂离子电池以 29.7GW、占比 87.9% 的绝对优势主导市场,而磷酸铁锂电池作为主流技术 路线,正以安全性高、成本低廉、循环寿命长的核心优势,成为支撑产业扩张的基石。 从需求侧看,2024 年磷酸铁锂呈现新能源汽车与储能领域的 "双轮驱动"。新能源汽车市场,我 国当年销量达 1135 万辆,同比增长 49.7%,带动动力电池装机量 531GWh,其中磷酸铁锂占比 69.2%,装机量 367.7GWh,同比增幅 60%,进一步巩固动力领域主导地位。 储能市场中,宁德时代前三季度储能电池出货量 65GWh,同比增长超 110%,磷酸铁锂占比超 90%;派能科技锂电储能产品销量 1521MWh,营收 19.58 亿元,显示头部企业对该技术的坚定 选择。 区域分布上, 广东、内蒙古等新能源大省成为应用主力 。2024 年 ...
麦格理:中国核电是能源转型拼图中的关键一环!买入这三只股
智通财经· 2025-04-22 10:00
可再生能源与电网瓶颈 - 中国可再生能源在过去十年迅速扩张,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量增长五倍,单位GDP能耗下降26%,但电网基础设施和运营灵活性不足导致电力限发和电网稳定性问题[3] - 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与电网吸纳能力不匹配,暴露关键瓶颈[3] 电力需求增长驱动因素 - 自2018年以来中国电力需求增长持续超过GDP增长[4] - 电气化(如电动汽车普及)和人工智能(如悟道大模型)将结构性推动未来电力需求[4] 能源转型路径 - 仅依赖特高压输配电网络无法解决电网瓶颈,需结合核能提供稳定电力、煤炭增强灵活性[5] - 核能在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中提供平衡(可靠性高且碳排放低)[11] 核电发展前景 - 中国核电装机容量预计从2024年61GW增至2030年98GW,发电量占比稳定在5%[6][12] - 2035年核电装机容量或达200GW,2050年占总发电量15%[12] - 2021-2024年新核电机组审批量(5/10/10/11台)远超2011-2020年(部分年份零审批)[11] 核电政策与技术 - 政策表述从“安全”转向“积极”后审批加速(如“十四五”规划)[11] - 中国自主开发三代反应堆华龙一号(HPR1000)和四代高温气冷堆技术领先全球7年[16][18] - 四代反应堆单位投资成本达50百万元/MW,高于二代(12-23百万元/MW)和三代(16-25百万元/MW)[19] 核电产业链投资机会 - 首次覆盖四只核电相关股票:中国核能电力(买入)、东方电气(买入)、中广核矿业(买入)、中国广核电力(中性)[2][7] - 设备制造商(如东方电气)和铀矿企业(如中广核矿业)更受看好,预计后者2025-2027年息税前利润率从10%升至13%[7] - 全球核电供应链估值显示日本企业(如日立、三菱重工)目标价涨幅最高达53%-79%[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