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域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博雅研究丨梳理文旅五年规划历史脉络,厘清十五五文旅规划现实任务
搜狐财经· 2025-05-11 19:54
"十五五"规划背景与意义 - "十五五"规划是我国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衔接规划,对指导未来五年及更长时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 规划将面临世界经济急剧变化、规则剧变等挑战,国家发改委及地方机构已启动前期研究以确保规划精准性 [1] 文旅产业发展历史脉络 早期阶段(2000年以前) - 文化和旅游产业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整合阶段,通过兴建景区、提升文化设施推动初步融合 [1] 2000-2010年 - 旅游业快速增长,国家提出"旅游强国"战略目标,促进旅游资源开发 [2] - 文化产业被纳入国家战略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颁布,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2] 2011-2015年 - 文化产业被列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旅游转向多元化、定制化 [3] - 文化元素注入旅游资源(如文化节庆、非遗旅游),市场需求向体验式、主题化发展 [3] 2016-2020年 - 国家提出"全域旅游"概念,文旅与地方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文化和旅游部合并标志新阶段 [4] - 数字技术(大数据、AI、VR)推动智慧旅游、线上文化体验等创新模式 [4] - 乡村振兴政策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乡村文化复兴和地方特色旅游 [4] 2021-2025年 - 文旅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注重产业效益与服务质量 [4] - 重点包括:产业转型升级(创意设计、品牌化)、数字文旅(5G、物联网)、绿色可持续发展、文化软实力提升 [4] "十五五"规划重点任务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强化高质量科技供给,布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氢能等未来产业 [8] - 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强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攻关 [8]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 - 优化数字基础设施(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和服务业 [9] -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推动智能化转型和绿色化发展 [9] 扩大内需与消费升级 - 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保体系、优化消费环境以释放消费潜力 [10] - 加大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公共服务等领域投资(如老旧小区改造、智慧农业) [10]
乡村变身打卡地
经济日报· 2025-05-10 06:15
旅游市场表现 - 兴隆北京山谷温泉康养项目一期占地370亩,以温泉、康养、医养为主题,主要吸引京津游客,开业一年接待游客超7万人次,综合经营收入达1800万元以上 [1] - 2024年兴隆县累计接待游客501.57万人次,综合收入19.36亿元,较2022年分别增长96.8%和162% [1] - 阿那亚·雾灵山项目去年累计接待游客超5.9万人次,综合收入超4600万元 [3] 区位与资源优势 - 兴隆县地处京津唐承四城市中间地带,县城距四市中心距离均在120公里以内,是承德市唯一与京津接壤的县份 [2] - 全县平均海拔1000米,夏季平均气温21℃,比京津地区平均低10℃,森林覆盖率达71.25%,县城年均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8000个左右 [2] - 2019年被命名为全国第三批、河北省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连续6年入选"全国最美县域榜单" [2] 基础设施建设 - 近3年投资5亿多元新改建国省干线100余公里,打通全县17个景区交通堵点 [3] - 投入2.5亿元建设县级游客服务中心2个、旅游驿站6个、旅游厕所138座 [3] - 乡村旅游公路建设完善,5个特色小镇和38个旅游村实现高效联通 [3] 项目投资与开发 - 成功引进中旅、中电建、中冶、阿那亚、荣盛、中景信等战略投资者,总投资256亿元 [3] - 重点打造10个大型文旅康养综合体,已建成乡村旅游景区16个,其中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5个、2A级景区2个 [3] - 中冶红石郡项目面向京津购房人群,现已入住京津户籍人员超4000人 [3] 产业融合与就业带动 - 全县群众参与旅游业投入资本超过20亿元,开发乡村旅游民宿客房8000余间、床位2万余张 [3] - 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1万人,带动间接就业达4.5万人 [3] - 花市村近百户从事乡村文旅产业,旅游旺季每天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每户增收5万余元 [3]
五一“进阶考”:谁在从网红潜力城市迈向实力城市
新京报· 2025-05-09 15:16
网红城市潜力榜发布 - 新京智库发布《新京报网红城市潜力榜50强(2025)》,江苏徐州跃升榜单首位,山西太原、山东临沂、山东烟台和浙江温州等城市排名大幅提升,山东泰安、河北沧州和四川绵阳等12座城市首次上榜 [1] - 五一假期期间,徐州、温州、绵阳、沧州、太原等潜力城市在客流、消费、活动、品牌等多维度表现突出,从"榜单黑马"成长为备受关注的文旅新星 [1] - 这些城市不再依赖单一打卡地或流量事件,而是通过系统性供给、多层次运营、可持续增长力构建"长红"底层逻辑 [1] 网红城市客流爆发 - 五一期间徐州高铁站发送旅客40.67万人次同比增长14.92%,航空客流量达6.05万人次同比增长22.13% [2] - 温州接待游客501.34万人次同比增长23.27%,其中楠溪江景区接待游客80.83万人次较去年增长近三成 [3] - 绵阳全市41家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27.21万人次同比增长27.93%,实现门票收入2075万元同比增长23.11% [3] - 沧州接待游客404.9万人次同比增长21.34%,其中京津游客占比高达30.68% [4] - 太原接待游客616.09万人次同比增长8.4%,市外游客占比高达73.39% [4] 消费引擎激活城市经济 - 徐州64家重点商贸企业实现销售额约10.32亿元同比增长5.4%,主城区22家零售企业销售额达3.61亿元 [6] - 温州针对入境游客增设多语种导览及非遗互动体验,推出瓯剧英文专场、木活字印刷国际工坊等 [7] - 绵阳推出"文旅+科技"融合新业态如低空飞行体验、仿真飞行模拟等,北川石椅羌寨接待游客4.27万人实现收入1778.23万元 [7] - 沧州打造"沉浸式演出+非遗体验+街区巡游"组合场景,成为游客口碑最高的体验 [8] - 太原延长景区开放时间开展夜游活动,依托花卉资源打造"赏花经济" [8] 体系化运营构建长红机制 - 包头推出"春遇鹿城·花漾包头"主题系列活动,整合七大主题100余项文旅内容形成覆盖全域的文旅矩阵 [9] - 绵阳构建"全域文旅消费新场景",通过媒体传播策略放大"羌族IP"等文旅资产 [10] - 太原发布七条旅游线路,从城市街巷潮玩游到文博探秘路线,实现文化旅游的深层链接 [11] - 泰安在传统"泰山"资源外拓展"泰山+"组合,将"登泰山"演化为"留泰安"的消费行为 [11]
荥阳假期文旅 市场供需两旺
郑州日报· 2025-05-09 11:33
文旅市场表现 - 荥阳市"五一"假期接待游客107.38万人次 同比增长28.14% 呈现供需两旺态势 [1] - 乡村旅游成为主力增长极 接待74.15万人次 占总接待量的69.1% [1] - 洞林湖国际旅游度假区接待9.97万人次 创收超千万元 [1] - 忆江南旅游度假区通过温泉康养、生态露营吸引13.2万人次 [1] 业态创新与消费激活 - 首创奥特莱斯、吾悦广场等商业综合体采用"文旅+购物"模式 累计接待14.85万人次 [1] - 中原棋遇记街区打造"文旅+体育"场景 通过广场舞大赛等活动吸引19.97万人次 [1] - 郑州发放500万元文旅消费券 覆盖景区门票、酒店住宿、度假线路三大品类 [2] 文化赋能与体验升级 - 荥阳市图书馆"书香五一"系列活动吸引6061人次参与 [1] - 美术馆惠民展览吸引865人次观展 [1] - 禹锡园、丰乐樱花园等景区开展诗词雅集、非遗手作等特色文化体验活动 [1] 战略规划与产业布局 - 荥阳以"一河一山一中心"为战略目标 构建北部黄河文旅产业带、南部山区生态景观带和市区文化休闲体验中心 [2] - 重点打造"诗意荥阳·慢享生活"、"康养度假·环翠秘境"、"挖掘韵味·活力无限"三大主题文旅产品体系 [2] 运营管理与安全保障 - 构建三级管理体系 组织5个专项督导组对36处文旅场所实施全覆盖检查 [2]
安徽庐江县去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百亿元 全域旅游激活县域经济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5-08 06:26
全域旅游发展 - 庐江县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文旅产业聚人气、促消费,激活县域经济发展,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1] - 该县打造了汤池温泉旅游度假区、精品民宿"云里安凹"、自驾路线"庐南川藏线"等多个休闲旅游项目 [1] - 实施"54321"旅游发展工程,计划培育50家精品民宿、建设400家家庭民宿、打造3大旅游风景线、发展20个主题游乐项目、集聚10大重点景区 [2] 民宿产业发展 - 庐江县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营、群众受益"的民宿产业发展模式,建成48家精品民宿、55家家庭民宿 [2] - 庐江县旅游投资发展公司投资3000余万元改造全县首家精品民宿"云里安凹",带动虎凹欢乐茶谷、少间·王圩里等精品民宿相继落成 [1] - 县乡村振兴投资有限公司收储或租赁乡村闲置资产,由政府统筹资金开发民宿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 [1] 旅游经济成效 - 庐江县已形成汤池、万山、柯坦三大民宿集聚区,带动"民宿+"产业融合 [2] - 2023年全县接待旅游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百亿元 [2] - 未来计划探索滑雪场、低空旅游、航空航天研学基地等新场景,提升旅游体验 [2] 景区项目特色 - "十里长冲"景区新增橡胶步道、农场等设施,吸引亲子游客参与抓鱼摸虾、放风筝等活动 [1] - 长冲亲子谷设有野坡咖啡、万山电影公园等特色项目,丰富游客体验 [2] - 云里安凹民宿节假日一房难求,需提前两周预订 [1]
首店抢滩,五一黄金周深圳共接待游客超696万人次增36%
南方都市报· 2025-05-07 15:41
假日经济效应 - 五一期间全市接待游客696.36万人次 同比增长36.3% [1] - 实现旅游收入54.32亿元 同比增长40.8% [1] - 深圳跻身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前十 入境游订单增长188% 位列全国第二 [1] 首店经济与商业综合体 - 深圳iN城市广场引入29家首店/特色店/旗舰店 餐饮业态占比超40% 含11家全国/华南首店 [2] - 配置3万平方米户外运动公园FUSION PARK 以"运动+社交+美食"模式吸引年轻群体 [2] - K11 ECOAST试运营 总建筑面积22.85万平方米 含NBA主题场馆/浪美术馆等首店业态 [3] 文旅场景创新 - 欢乐谷举办1500架无人机灯光秀 设置魔仙王国等四大主题区 [4] - 锦绣中华客流激增 以国潮文化节为主题推出百场非遗绝技和沉浸式巡游 [4] - 小梅沙度假区"潮玩+亲海"模式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创历史新高 [5] 入境游与全域旅游 - 携程数据显示五一入境游订单同比激增130% 深圳位列热门目的地第二 [1][4] - 深圳全域旅游涵盖米其林美食/直升机观光/科技馆等多元场景 [4]
“奔县游”火起来之后
人民日报· 2025-05-07 05:47
县域旅游发展 - 宣恩县仙山贡水旅游区在"五一"假期前两日接待游客23 97万人次 同比增长76 64% [1] - 宣恩县以贡水为主轴打造开放式旅游景区 拥有3个国家4A级景区包括彭家寨 伍家台 矅天眼等 [1] - 湖北推出"神武峡"和"赤黄红"两条旅游线路 串联武当山 三国赤壁古战场等县域景区 [2] 旅游接待能力 - 宣恩县在"五一"期间利用体育馆 早教中心等场地解决游客住宿问题 [1] - 当地商家在高速公路口免费提供矿泉水 方便面等物资 [1] - 宣恩规划建设4个大型酒店 新增700间客房以提升接待能力 [2] 文旅产业规划 - 湖北省计划通过景区 线路 城市三层级品牌打造"点线面结合"的全域旅游格局 [2] - 宣恩县从贫困山区转型为热门旅游县 2021年仙山贡水获评国家4A级景区 [1] - 当地鼓励发展民宿产业以补充住宿供给 [2]
河南淅川:“五一”假期文旅市场火爆
中国经济网· 2025-05-06 11:24
旅游市场表现 - 河南省淅川县"五一"假期接待游客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3亿元,旅游市场火爆[1] - "渠首淅川中原看海"旅游品牌吸引力持续攀升,秀丽风光与暖心服务获得游客好评[1] 旅游资源优势 - 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拥有丹江口水库、丹江小三峡、八仙洞等自然景观[1] - 该县是楚始都丹阳所在地、楚文化发祥地,拥有香严寺(1300多年历史)、荆紫关古镇明清古街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 - 近年来坚持"水质保护、绿色发展"理念,实施"文旅兴县"战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全域旅游格局[1] 文旅活动策划 - 4月26日至5月5日推出旅游美食活动,展示丹江鱼、淅川酸菜等特色食材[2] - 在商圣美食街、上亿厚街等地开展美食品鉴、农产品展示、非遗展示等特色活动[2] - 荆紫关镇举办豫鄂陕三省马拉松比赛,毛堂乡、大石桥乡等地推出音乐烧烤、篝火晚会等露营活动[2] 旅游服务优化 - 推出外地来淅"轻违不罚"、本地车辆"首违不罚"、停车场免费开放、公交免费等便民措施[3] - 开展"畅游淅川好水相送"活动,游客凭景区门票可免费领取一瓶水[3] - 针对交通拥堵及时发布预告公告,提供出行建议,缓解景区周边交通压力[3] 安全保障措施 - 加强重点领域、旅游景区、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监管和风险隐患排查[3] - 构建"民俗客栈类公共安全隐患法律监督模型",对接6个信息平台确保食品安全[3] - 交通、环保、市场监管等部门在景区、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加强巡查监管[3]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新三样”焕发徽风皖韵新气象
新华社· 2025-05-06 08:11
文旅消费新三样 - 安徽依托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创新文化资源打造文旅消费"新三样":体验游新业态、科技游新产品、红色游新场景 [1] - 2024年安徽全省国内旅游人次、国内旅游花费均创历史新高 [1] - 2024年全省吸引国内旅游人次、国内旅游花费同比分别增长7.4%、10.8% [4] 体验游新业态 - 黄山市拥有310处国家级传统村落、476处省级传统村落、4100多处历史建筑和千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2] - 歙县非遗鱼灯吸引游客300余万人次、带动消费超20亿元 [3] - 黟县两家特色民宿入选全国"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带动当地旅游住宿消费21亿元 [4] 科技游新产品 - 安徽首个深空探测科普艺术馆截至2024年3月已接待超万人次 [5][6] - 合肥"科创科普游"省外游客占比由5%提升到17.5% [6] - 安徽近5年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研发项目6个、数字化创新示范案例2个 [7] 红色游新场景 - 《大别山传奇》实景剧2024年演出600多场,吸引游客近90万人次 [8] - 安徽共有31个革命遗址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8] - 2024年安徽红色旅游接待人次、旅游花费同比分别增长7.5%和44.7% [10] 全域旅游发展 - 安徽推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新业态、新产品、新场景 [1] - 合肥获评"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标杆城市" [6] - 安徽加速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10]
金融“妙笔”描绘南平文旅绚丽画卷——农行南平分行助地方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5-06 07:50
文旅经济发展大会 - 2025年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在南平市建阳区举办,主题为"心归山水,静品武夷",展示南平旅游资源和文旅发展新态势 [1] 农行南平分行金融支持 - 农行南平分行积极探索文旅融资新模式,截至今年3月末旅游贷款余额达13.43亿元 [1] - 首创景区经营权质押贷款,为武夷山旅游集团提供9000万元启动资金,26年来累计提供资金40余亿元 [2] - 深度参与九曲溪生态修复保护、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保护等环境保护治理项目 [2] - 推出"智慧景区"一体化场景服务,累计服务客户115万人次,累计销售金额达15亿元 [2] - 通过"乡村资源流转贷"为星村振兴公司提供200万元授信支持 [3] - 采用"整村推进"模式为稠岭村10余名农户办理农户贷款,支持农家乐等多元经营 [6] 武夷山旅游发展 - 武夷山旅游集团公司推出主景区免门票政策,吸引大批游客 [1] - 通过管理提升、资源整合、改革创新,有效拉动周边餐饮、住宿、文化娱乐、茶业等相关产业发展 [1] - 实现从"景点旅游"向"景区度假"再到"全域旅游"的转变 [2] 乡村旅游发展 - 星村镇成立星村振兴公司整合乡村资源,发展茶业、文旅等产业 [3] - "乡村资源流转贷"创新采用资产、经营权质押抵押模式,将茶山、林地、农房等资源纳入抵押范围 [3] - 星村振兴公司计划打造访客中心等茶文旅项目,预计每个项目可使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增加10万元 [4] - 稠岭村依托佛子山风景名胜区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流转闲置校舍、古民居等资源 [6] - 当地村民转型开办农家乐,每月收入可观,部分农户获得13万元"惠农e贷"支持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