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循环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eBay(EBAY)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0-30 06:32
eBay (NasdaqGS:EBAY) Q3 2025 Earnings Call October 29, 2025 05:30 PM ET Company ParticipantsPeggy Alford - CFOJohn Egbert - VP of IRYgal Arounian - Director of Internet Equity ResearchScott Devitt - Managing Director of Equity ResearchAndrew Boone - Managing DirectorNathan Feather - Equity Research AssociateJamie Iannone - CEOConference Call ParticipantsNone - AnalystNikhil Devnani - Senior AnalystTom Champion - Equity Research AnalystMichael Morton - Senior Research AnalystDeepak Mathivanan - Senior Equity ...
“新三样”固废回收“淘金” 激活循环经济新引擎
证券日报· 2025-10-30 01:13
文章核心观点 - 新能源产业正迎来动力电池、光伏组件、风机叶片等“新三样”固废的规模化退役期,这既是环境挑战也是巨大的资源循环机遇 [1] - “新三样”固废蕴含可观经济价值,通过规范回收和高效利用可将其从“环境包袱”转变为“城市矿山”,关乎资源安全与绿色经济增长 [1][3] - 回收产业市场前景广阔,预计将形成千亿元级市场,但行业目前面临规范化不足、回收体系不完善等挑战,需技术、政策与市场协同发力 [5][9][10] 新能源固废退役规模与预测 - 动力电池:2025年退役量预计达82万吨,2028年起将突破400万吨关口 [2] - 光伏组件:设计寿命约25年,预计2025年至2030年间迎来首轮报废高峰,到2030年中国退役规模将达150万吨 [2] - 风机:2023年退役装机量约10万千瓦,2025年增至50万千瓦,到2030年累计有4473万千瓦风机进入退役期 [2] 固废回收的经济价值与资源意义 - 退役动力电池主要金属总体含量比原生矿的金属品位高出约10倍 [3] - 预计2030年动力电池领域回收的锂镍钴金属总量可达当年使用量的30%左右 [3] - 2040年以后循环回收可成为锂镍钴关键矿产主流供应渠道,2050年开始资源将以循环供应为主导 [4] - 废旧光伏组件回收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超千亿元 [7] 政策支持与企业动态 - 国家层面出台意见,加强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 [6] - 地方政府如重庆开展“新三样”固废循环利用试点示范工作,探索制定地方标准 [6] -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及旗下电池公司成立,推动国家级电池循环利用示范区建设,建设国家电池数据中心及电池银行 [6][7] - 越来越多的企业瞄准风机叶片回收赛道,预计2026年将是该行业繁荣发展的一年 [7] 行业面临的挑战 - 非法拆解现象猖獗,小作坊式拆解占据大量市场份额,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9] - 回收体系建立存在障碍,如风机作为能源集团固定资产,其账面资产难以核销,导致处置困难 [9] - 固废分布地域分散,导致残值评估难、运输距离远、回收成本高 [9] - 政策体系需完善,如在激励政策、标准体系等方面,且行业发展协同机制尚未形成 [10]
康师傅在上海时装周完成碳中和时装秀
人民网· 2025-10-29 09:36
活动概述 - 公司于2026春夏上海时装周举办“食·裳——塑说新生 万象循回”ESG主题时装秀,此为当季上海时装周首个实现活动“碳中和”的“衣食跨界”合作案例[2] - 本次时装秀是公司首次跨界时尚领域,携手东华大学设计团队及户外品牌RICO LEE,聚焦红烧牛肉面、鲜Q面、冰红茶、茉莉茶四大产品,利用食品废弃包装制作近60套潮流时装[2][4] - 活动成功获得碳中和证书,成为一次贯穿始终的碳中和实践[4] 循环经济实践 - 时装秀是公司践行“循环重生”理念的体现,所有登台时装均由产品包装回收再造而成,例如饮料瓶再生为功能性面料,PP材质方便面叉制成潮流配饰[3] - 公司搭建了完整的“回收—重生—应用”链条,废弃包装经破碎清洗成为再生颗粒,最终织成环保布料,串联起威立雅·华菲、新生等产业链下游合作伙伴[5] - 通过资源循环技术的规模化落地,再生面料在手感和外观上实现大幅提升,旨在向行业与公众展示包装材料的环保价值与经济价值[5] ESG战略路径 - 公司在“eESG理念”指引下,其ESG实践呈现从“食”出发,逐步覆盖“衣住行”的路径图,此次跨界“衣”领域是构建“衣食住行可持续生活圈”的关键一步[6] - 公司旗下方便面、饮料产品每年产生的可回收包装,为循环经济提供稳定的资源起点,产业链合作伙伴的加入将形成从回收到再生的协同闭环[6] - 公司作为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GDI for SDG”试点项目中唯一获得“Forward Faster Early Mover”称号的中国食品企业,正将可持续发展“中国样本”推向世界[6] 品牌与设计理念 - 秀场设计围绕四大产品推出“质造之魂”、“解构之思”、“能量补给站”、“清新呼吸”4个系列时装,处处体现品牌基因与循环理念[4] - “质造之魂”系列致敬公司1992年推出的红烧牛肉面,“解构之思”系列运用3D打印技术将经典IP“康宝宝”融入设计,以数字化制造减少浪费[4] - “能量补给站”系列从冰红茶品牌口号汲取灵感,“清新呼吸”系列呼应茉莉茶的清香淡雅,通过设计传递品牌价值与低碳生活方式[4][5] 可持续发展愿景 - 公司秉承“家园常青,健康是福”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致力于包装材料的轻量化、再利用和循环利用,为创造绿色低碳生活贡献可持续力量[2][7] - 公司主张可持续是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循环经济是能够融合品牌价值、商业增长与低碳环保的可行路径,旨在将理念从T台扩展至产业[7]
改变二手市场“脏乱差”印象 转转循环商店全国首店落地郑州
搜狐财经· 2025-10-29 01:15
公司业务动态 - 转转集团全国首家循环商店于10月28日在郑州正式开业,占地面积超200平方米,拥有超5000件商品 [1] - 该店是一家集零售、回收服务于一体的多品类二手商品新型商业店 [1] - 公司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开设超1000家线下门店,在河南已开设近50家小型门店,覆盖手机、平板、电脑等3C数码品类及黄金回收业务 [2] 商业模式与定位 - 循环商店以“循环生活馆”为核心理念,打造了集零售、回收于一体的商业空间,与传统二手市场的“杂乱”和单一品类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2] - 商店旨在通过标准化、场景化的服务,让更多人享受“闲置循环”的价值,商品覆盖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到游戏机、无人机等休闲用品,5000余件SKU覆盖生活全场景 [2] - 所有上架商品均经过“官方验”严格质检,对3C数码等大部分商品提供365天质保、7天无理由退货售后服务 [3] 市场反响与行业意义 - 开业首日,店内“99新”苹果手机、单反相机等商品成为热门销售单品,体现了二手消费循环生活方式的吸引力 [3] - 业内人士认为,该创新实践有助于传统二手交易行业向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其“多品类、场景化、服务化”模式有望成为激活区域循环经济的“新支点” [3] 政策与区域背景 - 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其循环经济领域的政策布局与实践走在全国前列,《河南省“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为二手消费市场发展提供了政策沃土 [2]
又成立新公司!中石化和各路“势力”,抢滩十万亿大市场
DT新材料· 2025-10-28 22:21
中石化循环经济产业布局 - 中石化循环利用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2亿人民币,由中国石化化工销售有限公司全资持股,标志着公司在循环经济产业迈出关键一步[2] - 中石化(广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于9月9日在广东揭牌,注册资本10亿元,由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出资组建,业务覆盖新材料技术研发、废旧金属回收、污水处理等领域,未来将打造“环科智拆”品牌[2] - 中石化石科院开发的废塑料连续热解(RPCC)化学循环成套技术应用于新疆塔河炼化万吨级生产装置项目,预计2024年底投产,可将废地膜转化为热解油用于生产新合成树脂,实现塑料闭合循环[2] 资源循环企业成立与收购动态 -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以5620.2万元收购国投(福建福州)城市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51%股权,成为控股股东,相对于最低转让价304万元溢价约18.49倍[3] - 莆田市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全国首个地市级资源循环集团于去年12月23日成立,随后广东省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于10月17日挂牌,安徽省资源循环有限公司于9月26日成立[3] - 中能建龙津(河北)资源循环有限公司于8月13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000万元,由中国能建集团装备有限公司和万隆新材共同持股[4] - 江苏中江建筑资源循环有限公司于7月28日成立,注册资本20亿元,实控人为江苏省人民政府及国资委[4] - 天津泰达股份有限公司于7月18日更名为天津泰达资源循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布局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产业[4] - 福路通资源循环(福建)有限公司于6月成立,为福建高速集团旗下首家资源循环公司,专注于交安塑料制品循环再利用[4] - 济南资源循环有限公司于4月底成立,由济钢集团全资控股,注资1亿元[4] 地方资源循环集团发展 -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携9家专业化子公司于4月成立,其中5家落址天津,覆盖动力电池回收、塑料再生等领域,形成“京津冀+沿海经济圈”产业网络[5] -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4月28日通知明确提出组建河南省资源循环集团,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5] - 湖北省资源循环有限公司于1月23日成立,注册资本4800万元,聚焦五大回收利用方向,目标到2027年实现营收超60亿元、利润超1.3亿元[5] - 江西绿循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于1月17日挂牌成立,为江西省首家国资系统资源循环集团[5] 循环经济行业前景 - 政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推广再生材料使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6] -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表示,到2030年中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近10万亿元,目前不到一半规模,提升空间巨大[6] 资本涌入与融资事件 - 源天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于9月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用于5000吨产线建设与10万吨产线规划,总投资1.5亿元的生物酶法再生PTA项目落地天津经开区[7] - 北京塑新科技有限公司于9月完成pre-A轮和pre-A+轮融资,总额数千万元,用于万吨级生物酶法PET回收产线建设[7] - 上海乐橘科技有限公司于8月12日完成B++轮融资,由中石油集团旗下昆仑资本独家投资,此前已获中国石化、万华化学等机构投资[7] - 宜家母公司英格卡集团于8月11日对中国塑料包装废弃物回收企业上海睿莫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进行成长型投资,并宣布未来新增10亿美元投资聚焦回收技术领域[7]
21专访|邹骥:中国绿色转型最需弥合的差距是电力系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8 20:34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绿色转型的核心挑战在于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当前电网可容纳的风光发电量占比不足20% [2][4] - 未来十年中国年均绿色低碳投资需求约达6万亿元人民币,应优先聚焦已具备经济可行性的技术 [2][8] - 全球气候治理面临国际秩序变化、治理主体多元化等挑战,各国需拥抱新产业革命成果以推进转型 [2][10] 中国减排目标与路径 - 中国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其中约四分之三为二氧化碳 [3] - 核心减排路径包括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两大方向 [3] - 细化为六大减排路径:可持续能源消费、电力系统深度低碳化、绿电电气化、非电能源燃料转换、负排放技术应用、非二氧化碳气体减排 [3] 电力系统转型挑战 - 电网稳定性与灵活性资源不足是当前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并网难”的直接障碍 [4][5] - 传统电网依赖转动惯量,风光发电占比提升需新的稳定支撑因素如储能和电子调频技术 [5] - 电网转型需技术创新与电力市场重新设计,包括明确新激励机制和成本分摊方式 [5] 绿色投资规模与方向 - 中国电网年均投资规模约为7000亿至10000亿元人民币,未来投资重点将转向配网建设与微网发展 [6] - 全球清洁能源年投资规模约为2万亿美元,中国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7] - 未来十年绿色低碳投资年均规模约6万亿元人民币,约占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10% [8] 全球气候治理格局 - 全球气候治理核心挑战包括联合国机制政治基础受损、治理主体多元化、需把握历史机遇 [9][10] - 治理主体从政府与公共资金扩展到企业、国际游资等,全球清洁能源投资已达2万亿美元 [10] - 循环经济首次纳入COP30议题,其资源高效利用理念与减排路径高度契合,需在具体行业落实 [11] 技术发展优先级 - 当前应优先推进已具备大规模部署条件且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技术,如可再生能源、能效提升与电动车 [12] - CCUS技术捕集环节相对成熟,但封存环节尚处研发阶段,且整个过程能耗高,应作为长期技术储备 [12]
蓝皮书:中国石化行业循环发展面临五大挑战
第一财经· 2025-10-28 18:57
全球循环经济现状与挑战 - 2024年全球经济循环率仅为6.9%且持续走低 [1] - 全球循环经济发展面临关键挑战包括回收体系效率低下、产品设计以线性模式为主、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脱钩进程缓慢 [4] - 若维持现有趋势到2060年全球资源开采量将增加60%引发气候失控等系统性风险设定全球资源上限等成为迫切需求 [5] 市场前景与发展路径 - 预计2025年全球塑料循环市场规模增长8.3%生物基材料市场规模增长25.7% [5] - 石化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呈现“再生替代”特征包括废弃物资源替代原生材料、绿氢耦合及生物基材料替代石油基原料 [5] - 到2030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规模预计达到15万亿元左右 [6] 中国循环经济政策与成效 - 中国确立203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的目标并出台多项专项政策构建300多项标准的多层次治理体系 [5] - 2024年中国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减少二氧化碳总量超过35亿吨预计2030年对碳减排综合贡献率将超过35% [6] - “两新”政策(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成为循环经济发展抓手加快绿色转型进程 [6] 中国石化行业挑战与建议 - “十五五”期间中国石化行业发展循环经济面临五大挑战包括技术成熟度与经济性不足、原料供应分散性与品质不稳定等 [6] - 建议石化企业聚焦化学回收、绿氢耦合、生物基材料等关键技术突破通过产学研协同缩短商业化周期 [7] - 建议通过战略合作构建稳定原料供应体系通过智能化分拣破解分散难题并推动绿色溢价机制落地 [7]
格林美董事长许开华确认出席高工锂电15周年年会
高工锂电· 2025-10-28 12:01
会议基本信息 - 2025年11月18-20日于深圳前海华侨城JW万豪酒店举办第十五届高工锂电年会暨十五周年庆典 [1] - 会议包括主题演讲及高工金球奖颁奖典礼 [1] 格林美的商业模式与战略 - 公司开创“废弃资源回收-核心金属提炼-新能源材料制造-终端应用”的全生命周期闭环模式 [2] - 公司深耕循环经济领域24年,通过废物处理体系与核心技术突破,布局上游镍矿等关键资源及下游电池材料业务 [2] - 公司通过“国内+海外”双轮布局,以技术输出、合资共建等模式构建全球化产业网络,形成资源端、制造端、市场端协同联动的独特竞争优势 [2] 行业趋势与领袖观点 - 格林美董事长许开华博士曾在2023年指出行业已迈入产能过剩调整期,并认为化解困境的核心在于技术研发与质量管理能力的突破 [2] - 该观点被2025年的行业现状验证,具有穿透周期的前瞻性,精准预判了行业调整的长期性 [4] - 技术升级与产品迭代被视为行业穿越周期的关键路径,引领行业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2][5] - 2025年是锂电行业迈向全球化、高端化、生态化新周期的关键节点 [5]
这场会,“含绿量”很足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28 07:03
绿色转型 - 中国累计完成11.2亿千瓦煤电机组和9.5亿吨粗钢产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或重点工程改造,淘汰高排放车辆近5000万辆 [7] - 2024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规模占全国新增电力装机容量的86%,超过全球新增装机的一半 [7] - 科技创新是塑造绿色增长的核心引擎,在碳中和愿景下仍需大量技术支撑未来能源体系 [8] - 需加强国际交流对话,促进绿色低碳技术、产品自由流通及标准衔接互认,助力全球传统能源地区转型 [9] 循环经济 - 中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由2015年约2万亿元发展到2023年4万亿元,2025年有望突破5万亿元,全国资源循环利用企业超26万家 [12] - 工业领域大部分国家级产业园区已实现循环化改造,农业领域2024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88%,农膜回收率稳定在80%以上 [12] - 中国已构建较完善循环经济法规标准体系,包括《循环经济促进法》及针对报废机动车、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的规章标准 [12] - 中国技术海外应用案例包括菲律宾帕赛工程疏浚土100%资源化利用,新加坡综合设施年节能21%并降低碳排放超20万吨 [13] 和谐共生与生态成效 - 与10年前相比,全国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累计下降56%,重污染天数减少92%,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到87.2% [16] - 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首次超90%,超30%陆域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90%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 [16] - 中国森林覆盖率超25%,森林蓄积量超200亿立方米,贡献全球1/4新增绿色面积 [16] - 中国提出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探索以上游美丽山川、美丽乡村滋养中游美丽城市、美丽河湖,最终成就下游美丽海湾和全域美丽经济的系统性范式 [17]
(投资中国)赢创大中华区总裁夏赋良:中国起点,全球输出
中国新闻网· 2025-10-27 19:05
公司战略演变 - 公司在华战略从“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地化应用,转变为“在中国,为全球”的创新输出 [1] - 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进化路径清晰:从产品进口,到建立国内生产体系,再到将创新和研发活动落地中国 [3] - 公司战略已超越简单本土化,进入利用中国庞大市场需求优势孵化全球创新成果的新阶段 [5] 研发能力与投入 - 公司将上海研发中心升级为“赢创上海创新园”,使其成为全球六大核心研发基地之一,拥有35个实验室和全球锂离子电池中心等先进设施 [4] - 上海创新园具备跨业务资源配置能力,集基础研究、产品开发、风险投资等于一体,计划到2027年将研发人员数量翻番 [4] - 公司将全球锂离子电池中心放在上海,汇聚来自日本、美国等国家的专家与中国团队协同研发 [5] 市场表现与目标 - 2024年公司中国区全年销售额达152亿欧元(约1256.5亿元人民币),可折旧前的利润为21亿欧元(约173.6亿元人民币) [6] - 中国已是全球最大化学品生产国,2024年占全球份额42%,被公司视为全球化工行业的核心增长引擎 [6] - 公司中期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美洲、欧洲和亚洲销售额各占30%,中国是实现该目标的关键 [6] 近期活动与成果 - 公司首次亮相进博会新材料专区,带来11款创新产品,其中4款为全球首发,2款为中国本土研发的全球首发产品 [1] - 在第八届进博会期间,公司计划推进多项战略签约,包括在陕西榆林建立科创中心、设立中国创新基金、与多个伙伴发布新品 [3] - 公司研发成果首先服务于中国市场,通过本地客户性能测试后,可出口至欧洲等全球市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