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行
icon
搜索文档
券商投行业务承压,凸显保代供给过剩 中信建投保代改行做毕得医药董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0 23:31
投行人士转型趋势 - 头部券商投行人士近两年纷纷改行,除考公外,入职上市公司担任董秘成为重要选项之一 [2] - 2024年以来,24位新任A股上市公司董秘曾有保荐代表人资格,部分来自头部券商投行部门领导岗位 [2] - 2025年以来,保代总人数减少超过250人,多年持续上行的趋势或迎来拐点 [2] 毕得医药董秘变更案例 - 毕得医药聘任王轩担任董秘,王轩曾在中信建投投行部任高级副总裁、保代,参与多个投行项目 [3] - 王轩2025年2月起担任公司投资者关系总监,原董秘李涛于2025年3月离职,年薪约100万元 [3] - 王轩参与的项目包括中恒电气、天银机电等公司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IPO,最早可追溯至2012年 [3] 保代转型董秘的普遍性 - 2024年以来,54家A股上市公司董秘曾担任保代,其中25位在2024~2025年任职 [4] - 相关上市公司包括金橙子、毕得医药、慕思股份、航宇微等 [4] - 转型董秘的保代多来自头部券商重要岗位,如华泰联合证券、中金公司、摩根大通等 [5][6] 投行业务下滑与保代人数变化 - 2024年证券行业投行手续费收入350亿元,同比下滑35.5%,前十券商投行收入191亿元,同比下滑28.8% [6] - 股权融资规模大幅收缩是投行业务收入下滑主因 [6] - 2024年末保代总数8812人,同比增加180人,但2025年5月降至8558人,较2024年末减少254人 [6] - 2025年一季度上市券商投行业务净收入67亿元,同比增长5%,但仍低位徘徊,保代供给过剩未根本扭转 [6]
保荐代表人转型又添新案例,中信建投前保代正式改行上市公司董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0 00:09
投行人士转型趋势 - 2024年以来有24位新任A股上市公司董秘曾有保荐代表人资格 其中多位来自头部券商投行部门领导岗位 [1] - 截至目前A股5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54家董秘曾担任保荐代表人 其中25位任职发生在2024~2025年 [3] - 资深投行人士转型上市公司董秘趋势明显 包括中信建投高级副总裁王轩转任毕得医药董秘等案例 [1][2] 保代人数变化 - 2024年保代总数8812人 同比增加180人 但今年以来保代人数明显下降 截至5月16日总数为8558人 较去年末减少254人 [5] - 保代人数持续上行的趋势迎来拐点 行业出现保代过剩现象 [1][5] 投行业务表现 - 证券行业2024年实现投行手续费收入350亿元 同比下滑35.5% 行业前十券商投行收入191亿元 同比大幅下滑28.8% [5] - 2025年一季度上市券商投行业务净收入合计67亿元 在低基数效应下同比增长5% 但仍处于低位 [5] - 股权融资规模大幅收缩是导致投行收入下滑的重要原因 [5] 转型人员背景 - 转型董秘的保代多数为80后 经验丰富年富力强 曾任职于中信证券 华泰联合 中金公司等头部券商 [3][4] - 典型案例包括慧博云通董秘岳阳(原华泰联合能源与环保行业部副主管) 仙乐健康董秘刘若阳(原中金公司执行总经理)等 [4] 上市公司吸引力 - 上市公司高管职位对资深投行人士吸引力增强 除不菲薪酬外还有机会获得股权激励 整体报酬不亚于券商 [4] - 毕得医药原董秘李涛年薪约100万元 同时兼任财务总监 [2]
摩根大通商业与投资银行事业联席CEO Rohrbaugh:第二季度投行费用将下降15%左右。
快讯· 2025-05-19 23:18
摩根大通投行业务展望 - 摩根大通商业与投资银行事业联席CEO Rohrbaugh预计第二季度投行费用将同比下降15%左右 [1]
中信建投保代“上岸”,入职科创板医药上市公司,年薪或百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9 20:05
公司人事变动 - 毕得医药聘任王轩担任董事会秘书职务 [1] - 王轩于2025年2月加入公司出任投资者关系总监 距离接任董秘仅3个月 [1] - 王轩已取得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董事会秘书任职培训证明 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 [1] - 王轩生于1985年 厦门大学经济学硕士 曾就职于中信建投证券投资银行部 任高级副总裁 保荐代表人 内核委员 [1] - 王轩主持或参与的项目包括交通银行可转债 康隆达IPO 中恒电气重大资产重组 杭州解百重大资产重组 永和智控IPO [1] - 上任董秘李涛也是投行出身 参与了公司上市过程 2024年年报披露其税前报酬总额为99.02万元 [2] - 李涛生于1986年 硕士研究生学历 曾任华林证券 东方花旗证券 兴业证券等机构的投资银行部经理 [2] 行业趋势 - 投行人员转任董秘已成为常见改行出路 [3] - 董秘作为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 负责信息披露 投资者关系管理及资本运作 [3] - 董秘角色与投行人员的专业背景存在天然契合 是投行人员转型董秘的最大优势 [3]
涉投行业务违规,多家券商遭监管警示!
第一财经· 2025-05-19 11:19
监管处罚情况 - 中信证券和国投证券因违反上市公司再融资分类审核机制规定被上交所监管警示 两家券商未及时报告最近一年因首发上市业务受到的纪律处分 导致核查意见与实际情况不符 [1][3] - 中信证券在皓吉达电子IPO项目中因对实控人认定和控制权稳定性核查不到位 被深交所书面警示 [4] - 国投证券在奥德装备IPO项目中因对资金拆借、内控缺陷等问题核查不充分 被深交所书面警示 [5] 行业监管趋势 - 2024年以来已有超30家券商因投行业务违规被监管点名 监管部门强调对中介机构"罚到痛处、禁到怕处" [1][6] - 2024年证监会全年罚没中介机构6.73亿元 暂停4家会计师事务所和1家证券公司业务6个月 [7] - 华福证券和五矿证券因在尽调程序中存在多项核查不到位问题 被交易所书面警示 [7] 典型违规行为 - 券商违规主要集中在未审慎关注影响审核程序的事项 出具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核查意见 [3] - 常见问题包括对发行人实控人认定、资金拆借、内控缺陷、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核查不充分 [4][5][7] - 部分券商存在项目收费不规范、质控不严、报送材料把关不严等内控管理问题 [8]
激辩经济金融新秩序,肖钢、周延礼、黄奇帆、迈克尔·斯宾塞等热议→
搜狐财经· 2025-05-19 10:13
【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宁宁 深圳报道 杨萨 孙凯杰 王宇 文 洪昊旸 摄影】南海之滨,鹏城扬帆。五月的深圳大梅沙,海风拂柳,一场金融盛会汇聚时代目 光。 5月17日至18日,以"共享未来 构建开放包容的经济与金融体系"为主题的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圳盛大开启。20余位中外高级别政经领袖、近 100位重磅嘉宾齐聚深圳,围绕新形势下的国际贸易与投资、全球经济碎片化的挑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发展、新兴市场债务危机与金融治理等13大热 点主题,紧扣时代脉搏,激辩经济金融新秩序,为维护经济金融稳定添砖加瓦,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探索路径。 本届论坛涌现哪些前沿观点?大河财立方记者现场直击,精选部分嘉宾核心见解进行呈现。 肖钢: 建设高质量金融数据市场,解决数据孤岛问题 针对数字经济、数字金融的发展,国家已陆续出台一系列顶层设计文件。 "发展数字经济最终是为了提高实体经济效率,应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深化落实'人工智能+'战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原 主席肖钢表示,下一步,应当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谋划,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破解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堵点: 一要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加快培育 ...
黄奇帆:产业互联网将解决中小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南方都市报· 2025-05-18 22:37
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 - 金融和科技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产业格局,但仍存在金融对科技的支持重后期轻早期,金融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等难题 [1] - 积极贯彻金融强国和科技强国的大战略,借助综合金融+科技创新的驱动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1] 产业互联网与金融科技 - 金融科技应以产业互联网为基础,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1][3] - 产业互联网包括制造业的上下游产业链集群及十大生产性服务业,是金融科技解决融资问题的关键 [3] - 十大生产性服务业是GDP最大的增长极、独角兽最大的增长极,是服务贸易增长极 [3] 科技成果转化 - 2010年到2024年期间,科技成果转换率从25%提高到35%,但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5] - 科技成果转化存在创新链和产业链断链、认知偏离、政府目标与市场行为背道而驰、风险容错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5] - 政府引导基金应组织资金协调,建立母基金,引导社会资源投入科技企业 [5] 创投行业现状与机遇 - 创投行业面临募资、投资困难,IPO收紧导致退出通道变窄 [7] - 国家层面对创业投资前所未有的重视,2025年国办一号文支持政府投资基金 [7] - 创投行业在人工智能时代有更多投资机会,甚至超出过去十几二十年的机会 [7] 香港金融科技发展 - 香港发展数字资产是金融系统的创新改革,区块链带动新金融产品需求 [8][10] - 未来金融产品可能都会上链或代币化,香港需在监管和制度创新上领先 [10] - 香港必须在金融创新中抢先,以维护国家金融地位 [10] 人才与技术创新 - 金融和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人工智能时代需要科学家头脑、企业家素质、创业者精神 [12] - 中国科技从追随型走向引领型,资本应更多关注年轻人以产生更大回报 [12] 数字化风控体系 - 数字化风控体系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实时监控 [14] - 企业数据丰富程度和科技专利积累为技术资产估值提供依据 [14] - 数字化风控平台已在佛山、东莞及江浙一带科技园区试点 [14]
涉投行业务违规 中信、国投等多家券商遭监管警示
快讯· 2025-05-18 18:33
监管警示 - 中信证券、国投证券因违反上市公司再融资分类审核机制适用规定被上交所监管警示 [1] - 华福证券、五矿证券因投行业务执业过程中存在多项违规行为分别被上交所和深交所书面警示 [1] 行业监管趋势 - 截至5月18日,今年以来已有超过30家券商因投行业务违规被监管"点名" [1] - 监管部门对中介机构违规行为采取"罚到痛处、禁到怕处"的严厉措施 [1] - 监管加强了对中介机构收费、投行内控等方面的审查力度 [1]
国联民生首只科创债落地!服务科创加速打造产业投行
经济观察网· 2025-05-16 11:03
据悉,国联民生证券长期以来秉持"深耕区域,精耕行业"理念,聚焦高成长性科创产业,战略性系统布 局科技金融赛道,深度挖掘企业技术创新融资需求,已为多家科创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根据国联民生证券年初发布的战略规划,整合后的国联民生证券将打造一家客户信赖、科技创新、产业 驱动、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一流现代投资(000900)银行。此次国联民生证券成为首批获得 发行科创债资格的券商并成功发行首期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一方面为公司提供了新的融资途径,有助于 其筹集资金支持科创领域业务,另一方面也彰显了其加速打造产业投行和科技投行的战略决心与前瞻布 局。 据上交所和深交所官网显示,5月8日,多家证券公司已公告拟发行总额不超过177亿元科创债。 作为科技创新债券首批试点券商,国联民生(601456)证券积极响应《通知》精神,于5月8日第一批公 告了发行文件,并于5月15日在上交所成功簿记2025年公开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第一期)。本期债 券发行规模5亿元,3年期,票面利率1.89%,全场认购倍数超5倍,获得投资者广泛参与,充分彰显资 本市场对科技创新领域及公司发展潜力的高度认可。 券商科技创新债券的成功发行,对于券 ...
中原证券投资收益跳水,逼着新董事长“跑业务”
36氪· 2025-05-15 17:52
公司概况 - 中原证券成立于2002年11月8日,注册资本46.43亿元,法定代表人为鲁智礼[2] - 2014年6月在香港上市,2017年1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成为两地上市券商[3] - 2025年4月29日,张秋云接替鲁智礼出任董事长,鲁智礼任职不满两年[17][18]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16.90亿元,同比下降14.13%,归母净利润2.46亿元,同比增长16.18%[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4.01亿元,同比下降37.73%,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下降21.28%[19][21] - 证券经纪业务收入8.15亿元,同比增长24.98%,毛利率36.87%,同比增加25.95个百分点[3][4] - 自营业务收入-0.84亿元,同比下降115.31%,2023年为5.52亿元[3][6] - 投行业务收入0.48亿元,同比下降43.65%,毛利率-130.87%[3][12] 业务分析 自营业务 - 2024年投资收益5.12亿元,同比下降41.32%,主要因衍生金融工具亏损8.95亿元[7][8] - 衍生金融工具对当期利润影响为-9.16亿元[9][10] - 首席投资官刘灏于2025年4月辞职,公告未提及其贡献[11] 投行业务 - 2024年仅完成1单再融资联合保荐、9单公司债联席主承销、204期债券分销[12] - 证券保荐业务收入仅60万元,同比大幅下降[14][15] - 5家IPO项目撤回终止,富耐克项目因尽职调查问题被出具警示函[12][13] - 2024年10月被暂停债券承销业务6个月,因非市场化发债等问题[15] 管理层与战略 - 新任董事长张秋云为经济学博士,曾任河南投资集团金融管理部主任[18] - 上任后立即带队拜访河南种业集团,提出发挥"河南资本市场战略性载体"功能[1] - 公司面临业绩下滑、自营不佳、IPO停滞等问题,需提升内控管理和业务结构[1][19][22] 行业背景 - 2024年证券行业呈现分化态势,头部券商自营业务表现突出,中小券商压力较大[22] - 中原证券作为区域券商,面临业绩困境,是行业生存状态的样本[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