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转型

搜索文档
AI无界,共创无限|招银浦江数字金融生态大会成功举办
观察者网· 2025-09-05 15:15
大会概况 - 招商银行于9月5日在沪举办"2025招银浦江数字金融生态大会" 聚焦大模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场景应用两大主题 超100家银行、证券、基金、理财子、保险及科技企业参会 [1] - 大会汇聚学术界、科技界、投资界知名专家学者 共探人工智能技术对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赋能路径 [1] 行业共识与战略方向 - 金融产业需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新质生产力 成为行业重要探索课题 [2] -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深刻重塑社会生产力 多模态大模型在内容创作领域取得广泛应用 [2] - 人工智能完成从感知AI到生成式AI 再到世界模型-具身AI的关键演进 [3] - AI是未来5-10年最大产业变革方向 生成式AI引发社会革命 多模态和场景认知成为应用核心 [4] - 大模型是银行业最大确定性机会 技术突破将推动银行服务模式、交互模式和工作模式变革 [5] 技术发展趋势 - 多模态大模型快速发展 下一步重要方向是与具身智能深度融合 增强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中的泛化能力 [2] - 大模型能力显著提升 调用量高速增长 AI时代推动企业IT架构转型 催生新的AI云原生技术栈 [2] - MOE架构优化算力分配 推理效率和多模态融合能力不断提升 长上下文理解拓展应用边界 [3] - 全模态融合将深化交互 模型向Agent演进 Multi-Agent协同 业务数据深度融入驱动产业智能化升级 [3] - 具身智能、生命科学等领域已开始盈利 世界模型+RL成为新技术方向 [5] 应用实践与挑战 - 金融场景中大模型落地面临合规、安全、可信挑战 建议搭建多层防护体系 建立"AI对抗AI"动态防御 [2] - 大模型已在多行业落地 智能客服高效响应 多模态审核助力风控 综合报告生成提升效能 [3] - 银行实现大模型规模化应用面临推理速度、多模态大模型、知识管理等挑战 需联合同业和科技厂商共同探索 [5] - AI数字员工正普遍落地 招商银行等机构借助大模型推动业务创新 [2] 招商银行战略布局 - 公司聚焦大模型应用 响应国家号召 以"人工智能+金融"培育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 [1] - 公司以AI First理念引领数智化转型 在行动上率先、资源上优先、追求成效上领先 [5] - 过去两年公司前瞻布局大模型技术基础搭建与应用路径探索 构建支撑全行多领域规模化应用的技术体系 [1] - 2025年上半年信息科技投入达44.44亿元 占营业收入2.93% 研发人员扩充至10782人 占员工总数9.13% [7] 业务应用成果 - 零售业务借助大模型全面升级"小招"智能服务 实现从"被动回答"到"主动洞察"的升级 推动零售信贷数智化转型 [8] - 批发业务通过"CRM小助"赋能客户经理 实现智能营销辅助 月活跃用户数突破7000人 [8] - 打造风险合规管理智能助手"风险小助" 提升信贷审批效率与风险管理能力 [8] - "营小助"智能运营助理覆盖超80%运营人员 财务报销审核引入大模型实现智能化转型 [8] 生态合作与开放 - 公司强调大模型应用发展需要生态伙伴支持和行业合作 "单打独斗"难以做到高水平 [1] - 公司愿以开放合作共赢理念与各方深化协作 推动AI与金融深度融合 [1] - 公司通过"爱共创AIGC平台"培育员工AI思维与技能 对外积极参与大模型技术生态共建 向开源社区贡献自研成果 [8]
银行业提升支农支小服务水平
经济日报· 2025-09-05 06:01
金融支持"三农"领域 - 银行业在"三农"领域信贷投放快速增长 农业银行县域贷款增加9164亿元达10.77万亿元 [2] - 农业银行"惠农e贷"余额1.79万亿元 新增2979亿元增速19.9% 粮食安全相关贷款余额1.24万亿元增速23.7% [2] - 国有银行通过下沉服务渠道 建设惠农通服务点和手机银行乡村版提升农村服务覆盖能力 [3] 金融机构差异化服务 - 政策性银行发挥专项作用 农发行北京分行投放粮棉油贷款118.7亿元 宁夏分行投放水利种业贷款11.76亿元 [3] - 农商行建立创新服务机制 兰溪农商银行提供"农创客"信贷9781万元 永嘉农商银行推行整村授信工程 [4] - 银行体系需完善差异化服务 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需优势互补形成良性竞争格局 [4] 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5.99万亿元 同比增长12.31% 显著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5] - 农业银行累计为270多万户小微企业授信4万亿元 发放贷款3万亿元 有贷客户数达521万户 [6] - 江苏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6万亿元同比增长16.7% 新发放利率同比下降34个基点 [7] 数字技术赋能普惠金融 - 建设银行通过供应链数字化升级 为13.22万户企业提供6884亿元融资 普惠贷款余额达3.74万亿元 [8] - 邮储银行构建"邮智"大模型体系 实现230余项应用场景 智能审贷系统日处理超3万笔业务 [8] - 银行业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 推进智慧办贷和集中作业改革 提升风控质效与运营效率 [9]
易门铜业:数智化赋能老厂焕“新”颜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04 20:07
数智化转型成果 - 公司完成智能工厂(一期)建设,形成11项行业可复制推广经验,获云南铜业数智赋能先锋奖及中国铜业重点专项贡献奖 [1] - 全厂整合工控系统实现动力、火法、硫酸等工序统一指挥,实时监控9000+参数、500+设备运行状态及3个环保排口数据 [3] - 火法冶炼调整响应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5分钟,全流程工艺协同效率提升40% [3] - 工业数据平台实时采集9000+点位数据并共享至MOM、能源管理系统,实现数据一次采集多方共享 [3] 生产流程智能化 - 供产智配模型通过坤安大模型与运筹优化算法,将单次配料时间从1天压缩至分钟级,原料采购决策周期从1周缩短至1天 [3][4] - 智能化渣缓冷场首创柔性副钩自动挂钩,智能抓斗吊车实现多品类物料自动抓取,作业效率大幅提升 [4] - 制酸工序实现全自动控制,关键参数波动范围收窄60%,吨酸双氧水耗降低28.57%,硫酸产品合格率稳定99.9%以上,环保排放达标率100% [4] - 无人值守变电站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将巡检频次从每日2次提升至实时监测,故障响应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15分钟 [4][8] 安全管理升级 - AI视频抓违章系统覆盖25个关键场景,配备43只摄像头及8只音频告警设备,厂区违章行为同比减少60% [7] - 安全生产平台整合人防、技防、数防三重保障,人员定位系统室内精度达0.3米,2023年以来未发生人员误入危险区域事件 [7] - 90余个关键点位有毒有害气体监测仪实现数据超限自动告警与应急联动,构建全周期安全管理闭环 [7] - 自动化改造实现作业场所无人化、少人化,大幅降低安全风险 [8] 人才队伍建设 - 公司推选数智化领衔人并给予待遇激励,组建IOT专业团队,通过精准招聘引进数智化专业人才 [9] - 将数智化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纳入干部选拔条件,运用项目制管理和积分制激励机制推动全员参与课题 [9] - 通过校企合作、滴灌式培训及对标大疆/比亚迪等企业,提升员工数智化素养与创新能力 [9] 未来发展计划 - 公司已启动智能工厂示范项目(二期)建设,致力于打造在产铜冶炼企业数智化标杆 [10]
亚信科技助力天津移动“众擎基线”新一代业务支撑系统正式上线
新浪证券· 2025-09-04 16:29
项目背景与意义 - 天津移动成为中国移动集团第一个"五中心"新一代业务支撑系统落地省公司 涉及计费账务中心、产商品中心、客户中心、订单中心、账管中心[1] - 项目是推进软硬件国产化、自主可控的关键一步 旨在解决原有系统架构老化、跨系统协同性差、优质能力难以复用等问题[1] - 系统升级需在业务不停摆、海量数据不丢失的前提下进行 被形容为"给飞驰中的赛车更换引擎"[1] 核心实施举措 - 统一技术底座 整合SPRING、Wade、AppFrame三大框架 完成与中国移动集团"磐舟""磐基""磐维"技术底座全面对接 以及15个子系统的解耦与微服务改造[1] - 统一数据模型 实现多个异构业务模型深度融合 沉淀1500多项可复用基线能力[2] - 统一部署迁移 完成计费账务中心生产环境部署 以及产商品中心、客户中心、订单中心、账管中心的跨省、双中心部署[2] - 深度系统治理 通过脏数据清洗、菜单下线治理及服务标准化实现系统"瘦身健体"[2] - 敏捷项目管理 采用敏捷开发模式 完成5轮性能测试、2轮联调测试、7轮回归测试、5轮模拟割接、50次专题培训、100轮用户评审 解决1000+历史问题[2] 技术成果与行业价值 - 亚信科技梳理形成"标准化架构+智能化工具+云化部署"的IT系统迭代升级体系 突破传统系统迭代效率瓶颈[2] - 实践为通信行业及百行千业数智化转型提供可复制范式 符合国家软硬件国产化战略及中国移动集约化转型部署[3] - 系统为千余万用户提供稳定高效通信服务[1] 公司能力与战略 - 亚信科技是领先的软硬件产品及数智化全栈能力提供商 拥有咨询规划、产品研发、实施交付、系统集成等核心能力[3] - 公司坚持"一巩固、三发展"战略 巩固BSS市场领导地位 发展5G OSS网络智能化、DSaaS数字化运营、垂直行业与企业上云等新兴业务[3] - 形成云网、数智、IT三大产品体系 积极应用5G、云计算、AI、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4] - 致力于成为最可信赖的数智价值创造者 助推数字中国建设[4]
全球化、数智化双线叙事 迈瑞起跳期将至
搜狐财经· 2025-09-04 15:21
核心观点 - 迈瑞医疗2025年上半年业绩展现出经营韧性 国际业务增长和高端产品突破成为关键驱动力 同时公司通过高分红和数智化转型构建长期价值 [1][2][13] - 医疗器械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 国产高端替代和政策红利为行业带来结构性机遇 预计三季度将迎来增长拐点 [4][5][7] - 公司通过全球化布局和数智化生态建设 从设备供应商向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为新一轮价值跃升奠定基础 [9][11][14]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67.43亿元 其中国际业务同比增长5.39% 占比提升至50%达83.32亿元 [1][2] - 归母净利润50.69亿元 扣非净利润49.49亿元 基本每股收益4.1840元 [1] - 2025年累计现金分红32.98亿元(含税) 占半年度净利润65.06% 上市以来累计分红达357亿元(含20亿元回购) [1] 国际业务表现 - 国际体外诊断业务实现双位数增长 化学发光产品线增长超20% 突破超160家新高端客户和50家现有客户横向突破 [2] - 国际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突破超100家新高端客户和近390家现有客户 微创外科高值耗材快速放量 [2] - 国际医学影像业务中高个位数增长 超高端超声销售近4亿元 高端产品收入占比突破60% [2] - 发展中国家营收54.35亿元 同比增长6% 美国市场覆盖80%IDN医疗系统和超2700家IDN医院 [2][14] 国内市场与行业趋势 - 国内医疗设备招标复苏 2025年前五月超声中标金额17.42亿元同比增长116% 其中5月中标额4.57亿元同比增长151% [5] - 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化学发光和分子诊断领域进口品牌仍占主导 肿瘤检测进口占比60-70% 激素类进口占比超90% [5] - 政策推动设备更新 188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覆盖8400个项目 撬动万亿级投资 [6] - 微创外科市场快速成长 预计2025年手术量达2095万台 2030年增至3423万台 [7] 产品与技术突破 - 体外诊断流水线新增国内市场订单185套 装机近100套 国际市场售出13套 MT8000流水线上市一年装机突破100条 [6] - Resona A20超高端超声系统放量 高端及超高端型号在国内超声收入占比超60% [5] - 研发投入17.77亿元 占营收10.61% 累计申请专利12240件 其中发明专利8818件 [9] 数智化转型 - 构建"设备+IT+AI"数智医疗生态系统 通过"瑞智、瑞检、瑞影"专科信息系统实现数据闭环 [9][10] - 启元重症医疗大模型实现临床落地 具备病情问答、建议生成、病历撰写和知识查询四大功能 [10] - 瑞智生态解决方案国内装机超1000家医院 上半年新增108个项目 国际签单累计760余个 [10] - 瑞检生态数智实验室解决方案累计装机近800家医院 其中80%为三甲医院 [10] - 瑞影生态全国装机超1.77万套 平台汇聚5.4万专业用户和8.2万个社群 [11] 战略布局与展望 - 全球化布局加速 在14个国家开展本地化生产项目 其中11个已启动生产 [13] - 公司预计三季度营收同比正增长 国际市场增速提升 国内市场迎来修复拐点 [8] - 通过高值耗材放量、AI医疗产品上市和国际化拓展注入新动能 从硬件供应商向生态构建者转型 [14]
博弈融资租赁:未来汽车租赁竞争与投资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9-04 14:51
近年来,当各大银行与汽车金融公司正面交锋车贷市场时,针对融资租赁以及汽车融资租赁的政策在层层递进,大监管格局逐步成型,中国融资租赁市场开 始进入转型期。 2023年,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租赁公司监管工作的通知》和《关于促进金融租赁公司规范经营和合规管理的通知》,继续强化监管 的同时,重点鼓励和支持直租业务,限制和规范售后回租业务,并提出2024年新增业务中售后回租业务占比相比2023年前三季度要下降15个百分点,力争在 2026年实现年度新增直租业务占比不低于50%的目标。过去以汽车售后回租为主的融资租赁公司开始向直租转型。 2023年7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1号令发布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允许汽车金融公司开展售后回租模式的融资租赁业务,在汽车金融行业激烈竞争和银 行降维打击下,汽车金融公司势必抢占售后回租业务的市场份额,这也会压缩融资租赁公司回租业务的生存空间。 2024年以来,汽车租赁行业步入转型升级关键期。3月,商务部等部门推出《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支持汽车租赁及相关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推 动汽车从交通工具向生活空间的转变。日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 ...
居然智家(000785):招商模式改革成效明显,数智化持续推进
国投证券· 2025-09-04 10:3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A评级 6个月目标价3.82元 当前股价3.05元(2025-09-03) [6] 核心观点 - 招商模式改革成效显著 数智化转型持续推进 虽短期盈利承压但长期成长可期 [1][2][10] - 公司通过"1+N+X+K"云卖场矩阵强化获客能力 智能家居体验中心坪效优于传统卖场 [2] - 设计家/智慧家/洞窝三大数智化业务板块增长亮眼 其中智慧家销售额同比增长55.3% 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近400% [3]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64.45亿元(同比+1.54%) 归母净利润3.28亿元(同比-45.52%) [1] - 分业务收入:租赁管理23.8亿元(-21.27%) 商品销售36.3亿元(+29.49%) 加盟管理2.17亿元(+3.85%) 装修服务1.04亿元(-14.94%) [2] - 毛利率23.85%(同比-9.47pct) 期间费用率15.99%(同比-5.10pct) 净利率5.13%(同比-4.46pct) [9]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137.89/152.25/164.12亿元 归母净利润6.88/7.88/9.38亿元 [10] 业务进展 - 智能家居体验中心已开业29家 北京地区"以旧换新"引导销售超6亿元 [2] - 洞窝平台上线卖场超1200家(非居然系占比超70%) 入驻商户近15万家 [3] - 购物中心通过线下活动实现销售14.9亿元(+17.8%) 客流2196万人次(+7.4%) 会员销售贡献率达41.4%(+6.8pct) [3] - 国际化布局加速 柬埔寨/澳门门店运营良好 设计家海外支持18种语言 洞窝获Lazada家具类目平台潜力榜Top1 [4] 估值预测 - 当前总市值189.93亿元 对应2025-2027年PE为27.7x/24.2x/20.3x [6][10] - 基于25年34.6倍PE给予目标价3.82元 [10]
从一间百货门市部到年销80亿元 宁夏唯一商业上市公司如何炼成的?
证券时报网· 2025-09-04 10:05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明确"扎根宁夏、辐射西北"战略定位 成为物美集团西北市场重要战略平台[2] - 形成覆盖全域、辐射多省业务网络 深度参与银川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及贺兰县商圈建设运营[2] - 业务范围延伸至宁夏全域并辐射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等省份 构建以银川为中心的区域商业辐射圈[2] - 拥有12家百货商场/购物中心、247家连锁超市、84家电器及通信连锁店 门店合计建筑面积逾130万平方米[2] 多业态协同发展 - 形成百货、超市、电器、通信、物流、餐饮六大核心业态 搭建多业态互补全场景覆盖经营矩阵[2] - 超市业态以"高品质、低价格、有限品项、合理订货、最佳供应链、资源共享"为经营理念[3] - 百货业态以"百货+类购物中心+购物中心"创新形态重构消费场景 融合夜巷、潮π街区等特色空间[3] - 电器业态占据宁夏家电实体零售市场65%以上份额 开设京东平台新百旗舰店、拼多多新百专营店等线上渠道[4] 物流体系支撑 - 现代物流板块依托406亩物流基地与800公里配送半径 搭建"全渠道、一盘货、仓干配"一体化供应链服务体系[5] - 以"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为升级方向 完善物流枢纽功能并向社会化物流服务延伸[6] - 稳步推进"由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战略转型 成为区域供应链重要支撑力量[6] 数字化转型成果 - 引入"多点"数字化平台近8年 "多点"APP积累近800万会员 线上月活跃会员近百万[7] - 深度挖掘会员消费数据构建"消费画像" 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引流与多渠道一体化运营[7] - 联合移动、顺丰、银联等企业打造数字化联盟 建设"新华商圈"智慧商圈省级项目[8] - 配套开发"逛新百GAI"小程序 实现商圈内门店导航、优惠推送、停车缴费等功能一体化[8] 区域经济赋能 - 依托渠道优势推广宁夏"六特"产业产品 搭建"产地直采+门店直供"产销对接模式[9] - 与近万家中小微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提供供应链支持与共享数字化工具[9] - "十四五"期间年均销售额近80亿元 平均利润额近1.2亿元 累计分红额超1.24亿元[10] - 连续入选中国服务业500强 2021年至2025年持续跻身宁夏100强企业前10位[11] 未来发展规划 - 继续聚焦实体经济与商业零售主业 把握"区域领先、区域做强"总体战略[11] - 深耕宁夏本土市场平衡规模拓展与效益提升 巩固区域市场优势[11] - 以数智化为核心驱动力加快商业数字化发展 深化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11] - 构建以银川市为中心的300-500公里经济圈 辐射周边省份千万级消费人口[11]
光大证券晨会速递-20250904
光大证券· 2025-09-04 08:55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交通运输行业整体盈利呈现修复态势,营业收入达17329亿元同比增长1.28%,归母净利润950亿元同比增长2.39%,快递行业价格战有望通过"反内卷"政策缓解 [2] - 多家企业通过战略合作或产能扩张推动转型,包括中国石油与中国移动的股份划转合作、耐普矿机海外基地投产、中国通号低空经济布局等 [3][5][6] - 部分企业受行业周期或成本因素影响短期业绩承压,但长期增长潜力仍被看好,如太阳能光伏装机增量、上汽集团合资板块修复等 [4][8] 行业表现 - 交运行业2025H1营收17329亿元(同比+1.28%),归母净利润950亿元(同比+2.39%),油运板块下半年景气度有望回升 [2] - 快递行业单票收入持续下滑,"反内卷"政策可能缓解价格竞争 [2] - 医药零售行业增速放缓,同仁堂子公司业绩出现分化 [10] 企业战略合作与转型 - 中国石油控股股东划转5.4亿股A股(占总股本0.30%)至中国移动集团,预计推动数智化转型合作 [3] - 中国通号铁路与城轨新签合同快速增长,同时布局低空经济领域,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37.8/41.1/45.0亿元 [6] - 上汽集团与华为合作推出尚界品牌,开启新增长曲线,上调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26.4/145.6/168.2亿元 [8] 财务业绩表现 - 太阳能2025H1营收26.97亿元(同比-16.84%),归母净利润6.77亿元(同比-16.89%),预计25-27年净利润11.24/11.84/12.42亿元 [4] - 耐普矿机25H1营收4.1亿元(同比-34%),归母净利润0.17亿元(同比-80%),剔除EPC项目后营收仅降3.0% [5] - 味知香25H1营收3.42亿元(同比+4.70%),归母净利润0.32亿元(同比-24.46%),成本上升压制利润表现 [11] - 键凯科技25H1营收1.30亿元(同比+0.89%),扣非归母净利润0.17亿元(同比-21.50%),海外收入实现大幅增长 [9] - 同仁堂25H1营收97.69亿元(同比+0.06%),归母净利润9.45亿元(同比-7.39%),经营性净现金流19.5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10] 产能与业务拓展 - 耐普矿机海外生产基地逐步投产,产能与订单增长可期,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0.9/1.4/1.8亿元 [5] - 中国通号铁路与城轨新签合同快速增长,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6] - 太阳能光伏装机具备持续增量,行业地位进一步夯实 [4] 市场数据概览 - A股主要指数普遍下跌,上证综指收3813.56点(-1.16%),创业板指逆势上涨0.95% [7] - 商品市场中SHFE黄金上涨1.31%至814.88元/克,铜上涨0.56%至80110元/吨 [7] - 海外市场多数下跌,德国DAX指数跌幅达2.29%,韩国综合指数逆势上涨0.38% [7]
2025年保险行业AI应用全景洞察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9-04 08:06
核心观点 - AI技术正在系统性重塑保险行业的运行逻辑,从效率工具升级为战略中枢,深度融入产品设计、服务流程和风险管控,实现科技赋能与保险初心的同频共振 [1][2][4] - 保险行业在粗放式增长与经营压力下亟需技术驱动转型,AI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生成式模型等技术重构保险价值链 [4] - 生成式AI有望为保险业带来700亿美元生产力提升,金融行业大模型落地加速,但保险领域相较银行等金融同业仍存显著差距,预示通过算法优化与场景创新可释放增量空间 [5][9][18] - AI应用覆盖核保、理赔、风控、客户服务等保险全价值链,具备短周期、轻量化、强适配的特征,是保险业应对效率瓶颈与客户体验升级需求的关键技术路径 [22][27]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保险业原保费收入从2019年的4.3万亿元以6.0%的年复合增长率增至2024年的5.7万亿元,2024年保费增速已回升至11.2%,预计2026年原保费收入将突破6.3万亿元 [5] - 寿险依托储蓄需求保持核心地位,财产险受益于新能源车险渗透率提升稳健增长,健康险及意外险在政策支持下贡献增量 [5][6] - 保险业科技投入持续高速增长,年增速14.6%,显著超越保险市场整体规模扩张水平,2025年行业科技总投入将突破670亿元,其中前沿技术研发板块以22.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持续扩容 [5][14] - 从前沿技术投入结构来看,大数据、云、AI投入居多,未来AI与大数据结合将全面优化业务模式 [14] 技术应用与赋能 - AI技术体系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算法模型为工具,通过机器学习(ML)、大语言模型(LLM)等技术实现保险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决策的智能化与服务的个性化 [22] - 边缘计算(EC)应用于实时数据处理和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如UBI车险和反欺诈模型训练 [23] - 机器学习(ML)包括深度学习(DL)、强化学习(RL)、联邦学习(FL),应用于智能定损与核保、智能客服、动态定价优化 [23] - 判别式AI(DAI)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应用于图像分类与损伤评估、时间序列分析与风险预测、风险评分与欺诈监测,具体场景包括智能理赔和精准定价 [23] - 生成式AI(GenAI)包括自然语言处理(NLP)、大语言模型(LLM)、生成对抗网络(GANs)、变分自动编码器(VAE),应用于智能客服与顾问、自动化保单生成、训练欺诈监测模型、客户画像生成、精准营销、营销自动化 [23] - 知识图谱(KG)应用于客户画像与风险关联分析,如反欺诈网络构建 [23] - 计算机视觉(CV)应用于图像与视频分析,如自动化理赔和健康核保 [23] 业务场景落地 销售 - AI驱动保险销售环节从传统的"人海战术"向精准化、智能化、个性化演进,从单点工具转向覆盖获客、需求分析、产品推荐到销售促成的全流程智能体系 [33] - 推动销售模式从传统的"产品推销"向基于客户需求的"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解决方案"转型 [33] - 生成式AI与垂直知识的融合将显著提升服务的个性化与精准度,"人机协作"模式推动代理人向专业风险顾问转型 [33] 核保 - AI应用呈现多技术融合、数据驱动、全流程自动化的特点,提升运营效率、强化风险控制、优化客户体验、推动模式创新 [36][37] - 通过移动端智能交互系统自动采集客户健康声明、基本信息等投保资料,支持语音输入与视频资料上传,减少人工录入误差 [37] - 对医疗票据、体检报告、手写病历等非结构化文档进行自动化解析,提取关键信息转化为结构化数据 [37] - 动态风险画像对医疗文本进行语义分析,提取风险因素,结合历史赔付数据生成客户动态风险画像 [37] - 接入智能穿戴设备实时健康数据,通过强化学习预测未来健康风险,实现从"静态评估"到"动态预警"的升级 [37] - 智能合约将保险条款转化为可执行的智能合约逻辑,自动匹配客户条件识别标准体、次标准体或拒保对象 [37] - 对标准化核保案例实现AI全自动实时决策,缩短核保时效至分钟级,复杂案例采用人机协同模式 [37] - 通过知识图谱分析客户关联关系、历史投保记录,结合语音情绪识别技术实现欺诈行为的事前预警 [37] - 将监管规则编码为AI可执行逻辑,自动校验投保资料符合条款要求,降低合规风险 [37] - 应用技术包括OCR识别技术、NLP与大模型技术、区块链技术、联邦学习、隐私计算 [37] 理赔与后服务 - AI实现从报案、查勘、定损到核赔、支付的全流程赋能,通过多模态识别、知识图谱、联邦学习等技术提升理赔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并优化客户体验 [38] - 在后服务环节推动客户保全、服务升级的精准化,通过生态协同构建"保险+服务"的闭环,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 [38] 办公助手 - 融合AI技术与自动化工具的内部办公支持系统,优化保险公司内部流程、整合信息资源、辅助决策制定 [41] - 聚焦内部运营效率提升与质量优化,解放人力资源,使员工专注于更具创造性和战略性的工作 [41] - 涵盖内部流程自动化、信息整合分析、决策支持与风险控制等场景,实现人机协作 [41] 投资与资产负债优化 - AI助力保险行业全面优化资产负债表,渗透保险价值链负债端与投资端核心业务全流程 [28] - 负债端覆盖产品设计到运营管理各关键环节,借由AI技术优化流程、精准服务 [28] - 投资端围绕资产配置、投后管理等全链条,以数据处理与智能模型辅助决策、管控风险 [28] - 在负债端提升需求洞察与服务效率,投资端加速数据处理、降低人工成本,大模型在投研分析等间接领域展现价值 [28] 中后台管理 - AI应用集中于技术与业务场景的深度融合、风险防控的前置化布局以及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升级 [30] - 风险管控领域突破传统抽样审计局限,通过知识图谱与实时计算技术实现风险的全链路穿透监测 [30] - 合规管理从人工解读升级为政策智能适配与动态响应,提升风险识别的精准度与响应速度 [30] - 资源管理与决策支持方面,数据中台的智能化建设推动客户画像动态更新与资源配置优化 [30] 发展趋势 - 保险业AI应用从单点工具性应用向集中化智能体中台转变,从"效率工具"向"战略中枢"升级 [55][57] - 生成式AI技术推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能力整合,形成覆盖全业务流程的智能决策中枢 [57] - 中台化设计通过标准化接口和模块化架构,使AI能力灵活注入各环节,同时实现数据反哺模型优化 [57] - AI驱动保险产品与服务深度融合,构建跨行业生态网络,从传统"产品销售"模式向"保险+服务"生态化转型 [59] - 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风险预防等服务深度融合,提升客户黏性与长期价值 [59] - 保险企业通过AI技术与医疗、养老、汽车等领域服务商建立连接,构建跨行业服务生态,从"保费收取者"转变为"综合服务提供商" [59] - AI在保险风控与合规领域的应用呈现"双面性",一方面多维度数据整合与算法优化显著提升反欺诈效率与风险定价精度,另一方面算法偏见可能引发承保公平性争议,数据隐私保护漏洞带来合规风险 [61] - 区块链与AI的技术融合通过分布式存储与加密机制增强数据安全性与透明度,但需构建完善的AI伦理框架与数据安全治理体系 [61] 典型案例 i云保 - 专注于赋能保险从业者的科技服务提供商,打破传统保险代理的"金字塔结构",采用扁平化管理模式,结合AI技术实现从产品设计、营销推广、风险控制到客户服务的全链条赋能 [44] - 在销售环节打造"活水计划"、"恒星计划"、MPRC行销培训系统等创新应用和培训体系,将科技覆盖代理人售前、售中、售后和培训全过程,实现保险销售行为的全流程数智化支持 [44] 平安人寿 - 保险业全链路智能化转型的标杆,2025年提出"S4C"理念,强调业科融合、创新协同 [46] - 通过垂域模型训练、多模态交互技术与隐私计算平台,实现从销售机器人、秒级核保到智能反欺诈的全流程改造,推动保险服务向"实时响应、精准定价、主动风控"的AI原生范式跃迁 [46] 商涌科技 - 以数智医疗技术为核心的健康保险科技公司,基于AI智能体自我决策和无约束自学习推理平台形成智能决策闭环,集成大模型、深度学习、知识图谱、联邦学习等技术 [49] - 结合专业的医疗健康管理能力,推动商保从单一的理赔支付向主动的生命健康管理转变,提高患者生命健康质量、降低医疗成本 [49] - 与百余家保险公司及平台建立合作关系,累计服务500多款人身险产品,为超过8000万人提供健康险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 [49] 众安信科 - 国内领先的保险数智化转型服务商,自2023年起深耕AI大模型在保险行业的落地实践,构建覆盖保前、保中、保后及中后台管理的全链路AI应用体系 [52] - 通过产品开发助手、销售机器人、智能核保辅助、理赔欺诈识别、数字人营销等核心能力模块,结合知识工程、提示词优化及模型微调等技术手段,实现全流程智能化改造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