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icon
搜索文档
进度条过半!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速落地
券商中国· 2025-10-20 23:28
10月20日,国家开发银行(下称"国开行")消息显示,截至10月17日,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投放 1893.5亿元,重点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并加大对民间投资和新质生产力领域支持力度,预计可拉动项目 总投资2.8万亿元。 同日,进出口银行也公布了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的最新进展。进出口银行表示,在其已投放资金中,对经 济大省投放占比达83%,充分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对民间资本参与项目投放占比达40%,积极助力民 营经济发展;对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领域项目投放占比达40%,精准支持符合国家战略和重点发展方向领域。 此外,本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运用还强调了对民间投资和民间资本参与项目的支持力度。其中,国开行向 民间投资和民间资本参与项目投放545.2亿元,占其已投资金的比重为28.8%;农发行已投向民间投资项目的资 金为93.59亿元,占其已投资金的比重为9.35%。 从目前已公开的案例看,项目所获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额度占项目总投资的比重为5%—10%不等,占项目资 本金的比重则为25%—75%不等。根据市场机构测算,普遍预计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将撬动约4 万亿 —5万亿元投资,对应约3 ...
5000亿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进度过半!资金向12个经济大省倾斜
证券时报· 2025-10-20 21:56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在加快投放。 10月20日,国家开发银行(下称"国开行")消息显示,截至10月17日,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投放 1893.5亿元,重点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并加大对民间投资和新质生产力领域支持力度,预计可拉动项 目总投资2.8万亿元。 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息,三家政策性银行全资成立的资金投放主体分别为国开新型政策性 金融工具有限公司、农发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和进银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三家公司 的注册资本分别为200亿元、100亿元和50亿元。 在投放节奏上,参考过往类似工具,2022年首批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从两家政策性银行的基 础设施基金公司成立(7月20日、7月21日),到资金投放完毕(8月26日),仅耗时一个月左右。而此 次农发行自9月29日至10月17日,就已投放所获资金额度的六成以上,资金投放速度可见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在区域投向上,三家政策性银行均强调了向12个经济大省的投资力度,支持经济大省挑 大梁。其中,国开行投放1465.8亿元,占其已投资金的比重为77.4%;农发行则投放了671.36亿元,占 其已投资金的比重为67.06%。 "经 ...
5000亿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进度过半!资金向12个经济大省倾斜
证券时报· 2025-10-20 21:49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总体投放情况 - 截至10月17日,国家开发银行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投放1893.5亿元,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2.8万亿元 [1]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完成分配给其1500亿元额度中的1001.11亿元基金投放,支持项目562个,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超1.26万亿元 [1]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总规模为500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 [2] - 市场机构普遍预计5000亿元工具将撬动约4万亿至5万亿元投资,对应约3万亿至4万亿元的信贷需求 [4] 资金投放速度与载体 - 三家政策性银行于9月29日注册成立投放载体,分别为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亿元)、农发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亿元)和进银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亿元) [2] - 农发行自9月29日至10月17日已投放所获资金额度的六成以上,投放速度较快 [2] - 参考2022年类似工具,首批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从基金公司成立到资金投放完毕仅耗时一个月左右 [2] 资金投向重点区域 - 资金投放重点支持12个经济大省(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湖北、福建、上海、湖南、安徽、北京)以发挥其“挑大梁”作用 [2][3] - 进出口银行对经济大省的投放占比达83% [1] - 国家开发银行向经济大省投放1465.8亿元,占其已投资金的77.4% [2]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向经济大省投放671.36亿元,占其已投资金的67.06% [2] 资金投向重点领域 - 工具明确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领域 [1] - 进出口银行对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领域项目的投放占比达40% [1] - 工具强调对民间投资和民间资本参与项目的支持 [1][3] - 进出口银行对民间资本参与项目的投放占比达40% [1] - 国家开发银行向民间投资和民间资本参与项目投放545.2亿元,占比28.8% [3]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已投向民间投资项目的资金为93.59亿元,占比9.35% [3] 项目资本金支持比例 - 项目所获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额度占项目总投资的比重为5%至10%不等 [3] - 工具额度占项目资本金的比重为25%至75%不等 [3]
2025年9月宏观数据解读:9月经济:增速放缓但目标无忧
浙商证券· 2025-10-20 19:46
宏观经济表现 - 三季度实际GDP增速为4.8%,较二季度的5.2%放缓;名义GDP增速为3.7%,前值为3.9%[1][14] - 三季度GDP平减指数为-1.0%,已连续10个季度回落,但回落速度收敛[1][14] - 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速小幅下行至4.7%,全年实现5%左右增长目标难度不大[1][15] 生产与供给 - 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环比增长0.64%[3][19] - 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为74.6%,较二季度回升0.6个百分点[3][21] - 9月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6%[3][24] 消费需求 - 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为3.0%,较前值3.4%回落,已连续4个月回落[4][29] - 以旧换新政策相关品类中,家电和家具环比降幅较大,分别为-11.0%和-2.4%[4][30] - 9月餐饮收入同比仅增长0.9%,公务消费表现较弱[4][32] 投资需求 - 1-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0.5%,为2020年8月以来首次累计转负[7][42] - 1-9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13.9%,制造业投资同比+4.0%,狭义基建投资同比+1.1%[7][43] - 建安工程是主要拖累项(Q1-3累计同比-4.1%),设备工器具购置是主要支撑项(累计同比+14.0%)[7][42] 就业市场 - 9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较上月有所回落[8][77] - 政策持续发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业和服务业生产保持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8][77] 政策与资产配置展望 - 预计大的增量政策或将蓄势明年,以求明年一季度经济实现开门红[1][15] - 四季度A股有望由科技成长向低波红利切换,债券市场利率趋于下行[2][15] - 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下达地方,规模较上年增加1000亿元[59]
LPR连续五个月“按兵不动”,年内降准降息仍可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0 19:24
根据最新报价,1年期LPR为3.0%,5年期以上LPR为3.5%,两个期限品种的LPR报价均是连续5个月保 持不变。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看来,10月两个期限品种的LPR报价保持不变,符合市场预 期。 娄飞鹏认为,LPR连续第5个月保持不变,一方面是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融资成本 上行,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上行。同时,银行净息差本身已经处于低位并且仍然面临下行压力,报价行 主动压缩加点、下调LPR的动力显著不足。再者是贷款利率已处历史低位,政策观察期延续,暂无迫切 的进一步降息需求。 10月15日,央行发布前三季度金融数据表现相对良好,贷款利率持续保持低位水平。9月份企业新发放 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 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25个基点。此时,降低LPR报价或许并非当务之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边万莉 10月LPR报价依然不变,维持了今年5月以来的利率水平。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 公布,2025年10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0%,5年期以上LPR为3.5 ...
建材、建筑及基建公募REITs周报(10月11日-10月17日):资金端“加码”发力,扩投资稳增长信号明显-20251020
光大证券· 2025-10-20 15:2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非金属类建材行业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3] - 建筑和工程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3] 报告核心观点 - 资金端“加码”发力,为基建投资增长筑牢支撑,政策工具快速投放以扩大有效投资[1][5] - 多地重大项目密集开工,四季度进入建设冲刺期,实物工作量有望加快落地[2]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500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预计能够拉动2.5万亿投资[5] - 中央财政安排5000亿元结存限额补充地方财力,总规模较上年增加1000亿元[5] - 财政部将继续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支持重点项目2026年一季度建设资金需求[5] 资金端支持措施 - 1-8月我国广义基建投资同比增速为5.4%,较去年同期下降2.5个百分点[1]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共5000亿元,截至10月17日投放金额突破千亿元[5] - 以20%项目资本金比例计算,5000亿元工具预计能够拉动2.5万亿投资[5] - 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发行约3.68万亿,占全年限额的83.6%,剩余7000多亿额度有望加快发行[5] 项目开工与建设进展 - 新疆2025年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7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56个重大项目竣工[2] - 安徽2025年全省第四批重大项目开工动员项目587个,总投资3323.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26.9亿元[2] - 高温、雨季影响逐步消退,四季度各地工程项目将进入施工黄金期[2] 投资组合建议 - 新材料方向建议关注:中国巨石(玻纤龙头,切入特种电子布赛道)、国恩股份(改性塑料龙头,战略布局PEEK及机器人方向)、濮耐股份(活性氧化镁业务弹性)、科达制造(非洲建材业务放量,碳酸锂业务见拐点)[2] - 基建地产链方向建议关注:中国建筑、东方雨虹、海螺水泥[2]
信用债周策略20251020:长久期城投有哪些机会
民生证券· 2025-10-20 13:55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在多项国家政策支持下,中长期限(特别是5年期以上)城投债、产业债及科创债等“贴标债”存在结构性投资机会,尤其应关注受益于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专项债支持及“十五五”规划重点产业布局的区域[2][3][9] - 短期市场方面,债市经历修复后,中短端信用债(特别是3年及以内品种)因流动性好、波动相对较小,在当前不确定性环境中具备较高避险性价比,而长端信用品种信用利差走阔现象也值得关注[4][5][41] 长久期城投债投资机会分析 政策背景与支持方向 - 二十届四中全会聚焦“十五五”规划编制,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5000亿元)正积极推进,专项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并撬动银行贷款及社会资本,杠杆倍数可达4倍[9][12][14] - 财政部安排5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下达地方,较上年增加1000亿元,用于化解隐性债务、解决拖欠账款及支持经济大省项目建设[15] -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大物流仓储设施等领域投资,物流枢纽、算力枢纽等全国性布局将长期助力区域经济发展[17][19][22] 重点投资区域与策略 - **第一类区域**:获得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的地市,其投资项目有助于“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例如温州永嘉县(TOD城市更新)、广西南宁五象投资集团(人工智能研发)、新疆昌吉州(储能、风电、数据安全项目)[2][13][23] - **第二类区域**:在2025年四季度及2026年能率先化解隐性债务并获得专项债支持的区域,例如吉林省吉林市,其城投平台中期债券品种可重点关注[2][24] - **第三类区域**:“十五五”规划中国家“未来产业”重点布局区域,如物流枢纽、算力新城(甘肃庆阳、青海西宁、新疆克拉玛依)、金融枢纽(天津滨海新区、武清区等),这些区域已发行多只中长期限债券[3][19][20][24] - **利差机会**:5年期以上城投债信用利差近期走阔,例如克拉玛依城投发行的“24克投01”(剩余期限4.01年),其信用利差从8月11日的56.14BP走阔至10月17日的69.93BP,若未来利差收窄可关注配置机会[3][25] 信用债市场短期观点 市场表现与配置建议 - 本周债市修复,信用债收益率普遍下行,整体幅度大于利率债,长端品种表现弱于中短端,二永债和保险资本补充债收益率下行幅度最大(超7BP)[4][41] - 中短端信用债(3年及以内)为当前性价比较高的避险资产,建议优先关注流动性好的3-5年二永债[4][41] 细分品种策略 - **中短期票据**:3年及以上AAA+品种估值收益率在1.91%以上,3-5年期收益率下行3.78-5.34BP,强资质主体可拉长久期至5年(收益率2.08%以上),AA+及以上品种优先考虑3年以内[5][42] - **城投债**:高等级品种波动较大,2年/AA-估值约2.25%,可作底仓配置;省级重点平台可适当拉长期限至3-5年[5][42] - **二永债**:3-5年/AAA-品种波动大但流动性好,可结合利率行情捕捉价差机会[5][42] 区域化债与产业支撑逻辑 经济大省与化债进展区域 - 经济基本面稳健的省份(如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安徽、上海、北京)可拉长久期至5年,其融资能力和估值修复能力较强[30][31] - 化债政策利好区域(如重庆、天津、广西、内蒙古、辽宁、吉林、甘肃等)的省本级及重点平台可考虑3-5年久期,专项债置换隐性债务(2024年专项债务限额从29.52万亿元增至35.52万亿元)有助于改善现金流[31] 产业集群与战略城市 - 湖南湘江新区、湖北“沿江发展带”及武汉“光谷”产业集群、河南郑州都市圈、四川成都平原经济区等区域具备较强产业基础,其城投债期限建议控制在2-3年,以防利率波动冲击[33][34][36] - 广西“平陆运河物流枢纽”、山西晋中盆地、江西赣江产业集群等因国家级项目或资源禀赋获得政策支持,但需关注省级债务管控影响,久期不宜过长[39][40]
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近1900亿元
新华网· 2025-10-20 11:40
据介绍,国开行在有关部委的指导支持下,第一时间组建工作专班,全力推进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 工具设立投放工作,在取得监管部门正式批复当日即完成公司注册成立和首批资金投放,并在做好合规 管理和风险防控的前提下,持续加快项目评审和资金投放。 国家开发银行表示,下一步,将坚持精准投放、保本微利、合规运作,做到行动快、投向准、落点 实、风控稳,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目标,并在主责主业范围内积极提 供项目配套贷款支持,助力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纠错】 【责任编辑:张樵苏】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记者张千千)记者20日从国家开发银行获悉,国开行9月29日全额出资成 立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并实现首批投放271.1亿元。截至10月17日,已投放1893.5亿元, 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2.8万亿元。 据了解,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重点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并加大对 民间投资和新质生产力领域支持力度。截至10月17日已向12个经济大省投放1465.8亿元,占比77.4%; 向民间投资和民间资本参与项目投放545.2亿元,占比28.8%;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 ...
2025年9月财政数据点评:财政进入年末集中发力期
招商证券· 2025-10-18 20:13
一般公共预算 - 9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速小幅回升至2.6%,8月为2.0%[7] - 税收收入同比增速大幅改善至8.7%,8月为3.4%;非税收入同比增速降至-11.4%,8月为-3.8%[7] - 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速升至7.6%,8月为4.4%;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增速大幅上升至342.4%,8月为226.0%[9] -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速回升至3.1%,8月为0.8%;当月支出进度为9.7%,与近五年平均水平持平[12] - 节能环保支出同比增速为22.6%,8月为29.8%;交通运输支出同比增速升至22.3%,8月为18.1%[13] 政府性基金 - 9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增速回升至5.6%,8月为-5.7%;土地出让收入同比增速为-1.0%,8月为-5.8%[18] - 政府性基金当月支出进度为9.9%,高于近五年同期平均水平8.8%;8月支出进度为6.7%,低于近五年平均7.0%[18] 财政整体与展望 - 前三季度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共支出4.21万亿元,占已发行规模的78%[21]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截至10月中旬已投放超千亿元,总投放进度或已过半[22] - 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下达地方,用于化债或项目建设[22]
【广发宏观吴棋滢】如何看9月财政数据及5000亿结存限额的增量政策
郭磊宏观茶座· 2025-10-18 14:17
财政收入整体趋势 - 前三季度财政收入增幅逐季回升,一季度同比下降1.1%,二季度增长0.6%,第三季度同比增长2.5% [1] - 税收收入稳步增长,非税收入增幅回落,财政收入对非税收入的依赖度降低 [1] - 9月单月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6%,税收收入同比大幅增长8.7%(前值3.4%),非税收入同比下降11.4%(前值-3.8%)[12] 税收收入增长驱动因素 - 新兴产业表现良好,部分高端制造业税收增速较快,如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业税收同比增长49.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增长31.4%,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2% [5] - 资本市场活跃度高,带动资本市场服务业税收同比增长56.8%,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增长110.5% [6] - 受大宗商品价格影响,钢铁行业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11.7%,有色金属行业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32.2% [5] - “两新”政策带动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工业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9.4%,民营企业采购额同比增长13% [7] - 9月主要税种表现强劲,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7.6%,国内消费税增长3.8%,企业所得税增长19.6%,个人所得税增长16.7%,证券交易印花税增长342.4% [12] 财政支出结构与重点 - 9月公共财政支出同比增长3.1%(前值0.8%),支出增速回升 [2] - 前三季度支出重点在社保就业(同比增长10%)、环保(同比增长8.8%)、科技(同比增长6.5%)和付息支出(同比增长6.0%)[2] - 基建相关支出增速较低,农林水事务支出同比下降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下降5.8%,交通运输支出增长1.8% [2] - 9月单月科技支出同比增长26.6%,环保支出增长22.6%,交通运输支出增长22.3% [15] 广义财政(政府性基金)状况 - 前三季度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下降0.5%,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9个百分点 [3] - 9月单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增长5.6%,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下降1.0%(前值-5.8%),其他分项收入同比增长26.6% [19] - 前三季度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增长23.9%,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共支出4.21万亿元,占已发行债券支出进度约70% [3] 四季度财政政策展望 - 中央财政安排5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下达地方,较去年增加1000亿元,用于补充财力、化解债务及经济大省项目建设 [4]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开始投放,叠加5000亿元地方债增发,将对四季度和明年初基建形成支撑 [4] - 已发行但尚未支出的债券资金将在四季度拉动广义财政支出增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