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搜索文档
“驻沈领馆领事官员沈抚行”活动举行
辽宁日报· 2025-09-24 09:02
代表团一行先后参访了沈抚示范区规划建设展示馆、沈抚示范区智能制造产业园、辽宁方大总医院 等地,全面了解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并深入中煤科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辽宁双 智数字赋能中心等重点企业与创新平台,观摩智能制造生产线、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及核心产品展示,了 解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情况,并与商协会、企业代表及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 管委会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进行了深度交流,围绕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合作进行深入探讨。 9月22日,"2025年驻沈领馆领事官员沈抚行"活动在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举行。 此次活动由省政府外事办公室和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管委会共同主办,来自日本、美国、朝鲜、韩 国、德国、法国等国驻沈阳总领事馆领事组成的代表团,围绕科技创新和社会事业等领域展开实地考 察。 ...
2025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举行,项目投资金额2630.6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24 08:42
作为本次四川行的主体活动,2025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投资推介会暨项目合作协议签署仪式23日举行。 活动现场集中签约了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制造总部基地(绵阳)项目、AI车载流动医疗西部总部及生产基 地(自贡)项目等14个代表性项目,并发布了《投资四川建圈强链"15+N"重点产业机会清单》,推出资源 利用项目、强链补链延链项目和应用场景项目"三张清单",并从线上推出的1500余个合作项目中,精选 100个优质项目汇编入册,为企业提供路径明确、务实管用的投资指南。 据了解,"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是四川省级重大投资促进平台活动,自2014年首次举办以来,今年是第 12次成功举办,活动累计吸引6200余家知名企业、近万人次嘉宾来川参会,通过搭建开放合作桥梁,促 成签约投资合作项目超7500个,在扩大对外开放、构建产业生态、助力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5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22日至24日在成都举行。活动期间,签约投资合作项目340个,投资金额 2630.6亿元。 据悉,此次活动以"共建产业生态共赢新质未来"为主题,突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向,助力四 川"15+N"重点产业建圈强链、提质升级,以高质量招引服务四 ...
贵研铂业拟募12.9亿助创新转型 专注主业全年营收有望首超500亿
长江商报· 2025-09-24 07:17
公司融资计划 - 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2.91亿元[1][2] - 科技创新平台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4.8亿元 占定增募资约37%[1][2] - 产业转型升级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4.2亿元 占定增募资约33%[1][2] 募资项目具体分配 - 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分为全国重点实验室平台建设(4亿元)和AI实验室建设(8400万元)两大子项目[2] - 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包含贵金属二次资源富集再生(1.7亿元)、绿色循环利用(1.3亿元)、合金功能新材料精深加工(8000万元)和铂抗癌药物原料药产业化(4000万元)四大子项目[3] - 补充流动资金拟投入募集资金3.87亿元[2] 公司经营业绩表现 - 营业收入从2014年68.81亿元增长至2024年475.04亿元 年均复合增速达21.31%[4] - 净利润从2014年不足亿元持续攀升至2024年6.14亿元[4]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95.54亿元 同比增长20.91%[4] 2025年业绩展望 - 2025年上半年利润总额4.05亿元 同比增长4.06%[4]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3.48亿元 同比增长1.93%[4] - 2025年全年营业收入有望首次超过500亿元[4][5] 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达1.49亿元 同比增长24.19%[6] - 公司构建了系统性、多领域的三级技术创新体系[6] - 已形成完整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从基础理论研究到推向市场[6] 公司历史与股东回报 - 公司前身为1928年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 200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 - 自上市以来累计分红20次 累计分红金额达10.72亿元[7]
向“新”发力 向“质”前行
人民日报· 2025-09-24 06:12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民营企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上海多措并举支持企业深度融入全球 产业链,护航企业出海;江苏苏州以政策赋能打造"企业+"工作矩阵,优化营商环境;浙江杭州民营企 业探索产业帮扶新模式,带动农民家门口就业……近日,记者随中央统战部"走进民企看'质'变"主题采 访活动来到上海、江苏、浙江等省份,见证民企向"新"发力、向"质"前行的澎湃动能。 ——编 者 政策赋能——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小桥流水,河街相邻,粉墙黛瓦……今年7月,坐落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阊胥路32号的苏州民营企业 家之家正式揭牌,成为集党建引领、政策宣讲、文化交流、产业链对接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作为从浙江启航的民营企业,新华三的成长离不开良好营商环境的滋养。"于英涛说。 浙江积极打造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清单、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清单、完全使用者付费的特许经营项 目清单"三张清单",推出民间投资问题收集和推动解决机制、民营企业定点联系机制、民间投资调度机 制"三项机制",以高水平的政策机制保障,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政府说话算数,承诺的事情都能落实到位,这让我们企业家感到踏实。"在浙江省工商联组织的 ...
从抗战烽火中走来的工业脊梁(产经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9-24 05:58
中国石化南化公司 - 公司前身为1934年范旭东创办的永利铔厂 抗战期间拒绝与日军合作并西迁设备至四川五通桥重建工厂 [2] - 1943年侯德榜研发"侯氏制碱法" 将食盐钠利用率从35%提升至96%以上且成本降低40% [3] - 90年历史的老装置经改造后生产电子级硫酸 用于芯片制造领域 [4] - 建成中国石化首个碳捕集重点实验室 年捕集40万吨二氧化碳用于油田驱油 [4] - C307-M型甲醇催化剂市场占有率30% 应用于国内外100多套装置 橡胶防老剂6PPD和TMQ成为全球首例国际认证碳中和产品 [5] 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公司 - 公司前身为1939年成立的中国电力制钢厂和云南钢铁厂 抗战期间贡献1万多吨铁水和4000多吨钢材 [6][7] - 1941年炼出第一炉钢水 1943年建成71立方米高炉开启云南高炉炼铁工业 [7] - 当前实现智能化生产 每日自动生成3500余个生产技术指标并实时调整生产计划 [8] - 2024年研发生产工业线材25.03万吨 形成焊丝/拉丝/冷镦用钢三大系列产品 自主研发矿用U型钢填补区域生产空白 [9] 南方电网开远南桥电厂 - 中国历史上第三座水电站 1942年重建时动员110万人次民工建成5.7公里引水渠 [10] - 通电后个旧锡矿日产量提升30% 累计发电量超6.5亿千瓦时 [11] - 2009年数字化改造后机组效率从85%提升至92% 当前总装机2792千瓦 年发电超1000万千瓦时 [11] - 2023年获"电力工业遗产"称号 计划投入70万元改造展厅及300余万元进行智能化升级 [13]
向“新”发力 向“质”前行 ——走进江浙沪三地民企,感受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人民日报· 2025-09-24 05:52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民营企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上海多措并举支持企业深度融入全球 产业链,护航企业出海;江苏苏州以政策赋能打造"企业+"工作矩阵,优化营商环境;浙江杭州民营企 业探索产业帮扶新模式,带动农民家门口就业……近日,记者随中央统战部"走进民企看'质'变"主题采 访活动来到上海、江苏、浙江等省份,见证民企向"新"发力、向"质"前行的澎湃动能。 ——编者 政策赋能——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小桥流水,河街相邻,粉墙黛瓦……今年7月,坐落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阊胥路32号的苏州民营企业 家之家正式揭牌,成为集党建引领、政策宣讲、文化交流、产业链对接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让企业家在这里找到精神家园,更找到发展伙伴。政企同心,擦亮'苏州最舒心'营商环境品牌。"苏州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王蓓蕾介绍,苏州市工商联通过精心打造"企业+"工作矩阵,启 动百家民企"企业+"供应链沙龙对接系列活动,已汇集125家企业提供的148项优质产品与服务,推动产 业链上下游合作。 数据显示,苏州拥有民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618家,民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87家。科技企 业不断壮大、创新成果持续涌 ...
向“新”倾斜 优化生态 资本市场将以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
中国证券报· 2025-09-24 04:29
● 本报记者 昝秀丽 "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十三五'末的18家提升至当前的24 家""近五年,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达到57.5万亿元,直接融资比重稳中有升,较'十三五'末提升2.8 个百分点,达到31.6%"……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时期金 融业成就时给出的一组数据清晰地显示,资本市场含"科"量正持续提升。 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能跑出加速度,得益于投融资相协调的市场功能不断健全,以及政策向"新"倾 斜。吴清明确表示,证监会将增强多层次市场体系的适配性,以科创板、创业板"两创板"改革为抓手, 推进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等制度改革,更大力度支持创新。业内人士认为,诸多提升制度包容性的举措 值得期待。 壮大耐心资本是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国家层面出台促进股权创业投资 发展的支持政策,国办去年印发的"创投十七条",涵盖创投募投管退全链条,支持创业投资高质量发 展。证监会不断深化改革,积极推动优化股权创业投资行业生态,努力畅通募资端、投资端、退出端等 环节运行机制…… LP投顾创始人国立波认为,这些制度安排彰 ...
资本市场将以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
中国证券报· 2025-09-24 04:16
● 本报记者 昝秀丽 "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十三五'末的18家提升至当前的24 家""近五年,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达到57.5万亿元,直接融资比重稳中有升,较'十三五'末提升2.8 个百分点,达到31.6%"……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时期金 融业成就时给出的一组数据清晰地显示,资本市场含"科"量正持续提升。 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能跑出加速度,得益于投融资相协调的市场功能不断健全,以及政策向"新"倾 斜。吴清明确表示,证监会将增强多层次市场体系的适配性,以科创板、创业板"两创板"改革为抓手, 推进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等制度改革,更大力度支持创新。业内人士认为,诸多提升制度包容性的举措 值得期待。 含"科"量进一步提升 在"十四五"期间新上市的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九成;目前A股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数量占 比已超过一半;6月以来"两创板"已新受理5家未盈利企业IPO申请……一批现象级的科技企业和创新产 品相继出圈。 "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日益完善与优化,资本市场的制度包容性适应性不断增强,市场功能稳步 发挥,资本市场 ...
环球网独家纪实智飞一日揭秘生物制药企业科技创新
新浪财经· 2025-09-24 03:17
公司科技创新 - 生物制药企业日常运营与亿万人的健康息息相关[1] - 公司早晨9点实验室进行科技创新研究活动[1] - 公司下午4点生产线保持正常运转状态[1] 企业运营展示 - 公司通过《智飞一日》纪录片展示生物制药企业背后的科技创新[1] - 公司通过镜头揭秘生物制药企业运营中的人性温度[1]
减少无效投资 “放水养鱼”激活市场活力 ——专访深圳市前副市长唐杰
证券时报· 2025-09-24 02:34
"'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科技强国根基不断夯实。"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如此总结。 数据显示,我国科技投入持续增加,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基础研 究经费达2497亿元,较2020年增长超过70%,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 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研能力不断 提升,科技领军企业加快培育成长;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支撑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不断增强,深圳—香港—广州跃居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 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但在创新生态建设中,企业和政府仍面临激励不足、定位模糊等问题。而以高校为代表的科研单位,则 面临着成果转化效率低下和利益分配机制不畅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十五五"我国完善和提 升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关键。近日,就创新生态建设,政府、高校和企业在其中的 定位和作用,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深圳市前副市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唐杰。 地方政府制定产业政策 要因地制宜 证券时报记者:根据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