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
搜索文档
中信证券:投资收益高增,关注投行改善-20250430
国信证券· 2025-04-30 15:1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基于公司一季报数据及资本市场表现上调公司经纪业务增速、投资收益率等关键假设 2025 - 27 年归母净利润上调 5.6%、8.2%、10.6% 公司作为龙头券商资本实力强劲、业务条线全面、综合实力强劲、ROE 水平行业持续领先 [4] 各业务板块总结 整体业绩表现 - 2025 年一季报显示当季营收 177.61 亿元同比+29.13%环比+0.64%;归母净利润 65.45 亿元同比+32.00%环比+33.44%;加权平均 ROE 2.37%同比+0.49pct [1] - Q1 营收环比增速经纪+36.18%、投行+12.24%、资管+8.69%、利息亏损、投资+62.32%;Q1 营收占比经纪 18.72%、投行 5.49%、资管 14.43%、利息 - 1.14%、投资 49.89% [1] 自营投资 - 截至 2025Q1 末公司金融投资资产规模 9227 亿元同比+15.07%环比+7.08% 其中 FVTPL 资产 7772 亿元同比+15.49%环比+12.50%;FVOCI 权益工具投资 916.33 亿元同比+40.57%环比+1.06%;FVOCI 债权工具投资 539.43 亿元同比 - 15.42%环比 - 32.78% [2] - Q1 年化投资收益率 3.97%同比+1.09pct环比+1.84pct 期末杠杆率 4.87x同比及环比均有所提升 除金融投资资产外融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等资产科目也有小幅增长 [2] 投行业务 - 2025Q1 A 股 IPO 承销规模企稳再融资承销规模大幅增长 IPO 承销 27 家承销金额 164.76 亿元同比 - 30.2%环比 - 15.4%;再融资承销 45 家承销金额 1383.40 亿元同比+60.4%环比+106.7% [3] - 2024 年初至今中信证券 IPO 承销 142.31 亿元居行业第 1 再融资承销 559.31 亿元居行业第 1;2025 年以来中信香港 + 中信里昂合计 IPO 承销 33.17 亿港元居行业第 1 境内 IPO 及再融资市场改善和境外股承发力公司投行业务经营压力或将减轻 [3] 财富管理及资产管理 - 2024 年 Q4 以来 A 股市场交投情绪显著恢复公司加强精细化运营 2024 年末财富管理客户超 1580 万户同比+12%;托管客户 AUM 突破 12 万亿元同比+18% [4] - 截至 2024 年末中信资管 AUM15424.46 亿元同比+11.09%;截至 2025Q1 末华夏基金管理非货币 AUM 合计 11282.55 亿元居行业第 2 华夏基金 2025Q1 净利润 5.61 亿元同比+8.4% [4]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60068|63789|71175|78247|84859| |(+/-%)|-7.7%|6.2%|11.6%|9.9%|8.5%|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9721|21704|24055|26452|28693| |(+/-%)|-7.5%|10.1%|10.8%|10.0%|8.5%| |摊薄每股收益(元)|1.3|1.4|1.6|1.8|1.9| |净资产收益率(ROE)|7.6%|7.7%|8.3%|9.0%|9.2%| |市盈率(PE)|20.8|19.1|16.6|15.1|13.9| |市净率(PB)|1.5|1.4|1.4|1.3|1.2|[5] 财务预测与估值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资产总计(百万元)|1453359|1710711|2077402|2522693|3063432| |货币资金(百万元)|302792|370646|407711|448482|493330| |融出资金(百万元)|118746|138332|152165|167381|184119| |交易性金融资产(百万元)|625047|690862|794492|913665|1050715|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百万元)|62209|44268|48695|53565|58921| |负债合计(百万元)|1179160|1411944|1760358|2185615|2704735|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百万元)|283346|390169|448694|515998|593398| |代理买卖证券款(百万元)|283821|362449|398694|438563|482419| |应付债券(百万元)|143809|142547|163929|188518|216796| |所有者权益合计(百万元)|274199|298767|317044|337078|358697| |每股净资产(元)|18.14|19.78|19.25|20.47|21.78| |总股本(亿股)|148.21|148.21|148.21|148.21|148.21| |每股收益|1.30|1.41|1.62|1.78|1.94| |ROE|7.56%|7.72%|8.32%|8.99%|9.16%| |收入增长|-7.74%|6.20%|11.58%|9.94%|8.45%| |净利润增长率|-7.49%|10.06%|10.83%|9.96%|8.47%| |资产负债率|81.13%|82.54%|84.74%|86.64%|88.29%| |P/E|20.75|19.13|16.62|15.12|13.94| |P/B|1.49|1.36|1.40|1.32|1.24|[19]
陆家嘴国际信托有限公司2024年度报告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4-30 10:46
公司概况 - 公司全称为陆家嘴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4亿元,注册地为青岛,法定代表人为黎作强 [3][4][5] - 公司前身为2003年成立的青岛海协信托,2012年重组更名为陆家嘴信托,控股股东为上海陆家嘴金融发展有限公司(持股71.606%)[3] - 2012-2022年经历7次增资,注册资本从3.15亿元增至104亿元,股东结构保持稳定 [3] 公司治理 - 股东共3家,青岛国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为青岛国信发展集团全资子公司 [5][6] - 董事会下设6个专业委员会,2023-2024年完成独立董事换届,新增杨波、赵春光接替离任成员 [7][8][9] - 采用"三会一层"治理架构,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与高管层相互制衡的机制 [21][22][23] 战略规划 - 战略定位为"一体两翼一助力",目标成为服务国家战略的一流信托公司 [11] - 实施"四化"战略:特色化(产金融合)、多元化(三大业务梯度)、专业化(四项核心能力)、品牌化(四位一体形象)[12][13] - 业务转型方向包括非标转标、由融转投、通道转服务,构建基石业务+核心业务+精品业务体系 [12] 业务经营 - 信托业务分为单一/集合信托、资金/财产权信托,运用方式涵盖融资类、证券投资类等 [15] - 自营业务以金融产品投资为主,2024年受房地产行业影响部分信托产品出现延期兑付 [16][40][41] - 2024年经济呈"V"型走势,预计全年GDP增长5%,2025年重点关注消费恢复与制造业投资 [17][18] 风险管理 - 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覆盖信用、市场、流动性等7类风险 [34][35][36] - 信用风险管理措施包括交易对手尽调、抵押物审查、足额计提减值准备等 [45] - 市场风险通过组合管理、行业集中度控制、止损设置等手段防控 [46] 社会责任 - 乡村振兴领域累计提供资金6.85亿元,投向基建、水利等行业 [50] - 绿色金融方面新增7单公募REITs投资(3689万元),推进供热收费权ABN项目 [50] - 设立专项慈善信托如"弘远7号"(30万元)用于助学扶贫,采用双受托人模式开展公益项目 [51] 消费者保护 - 2024年构建"1+N"消保制度体系,修订新增4项专项制度 [53] - 全年处理有效投诉主要来自风险处置项目,上海地区占比71.4% [54] - 开展线上线下金融宣教活动,推文阅读量达1700次,覆盖超1000人次 [52][54]
海南海药陷15亿元巨亏漩涡:八年扣非净利连负,资产减值与信披违规如何破局"大而不强"困厄?|财报异动透视镜
华夏时报· 2025-04-21 15:50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9.91亿元,同比下降33%,核心业务医药板块收入7.94亿元,同比下降38.06%[2][10] - 归母净利润-15.25亿元,同比增亏;扣非净利润-11.95亿元,同比下降191.25%,连续8年为负[2][5]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755.2万元,同比下降116.95%,主要因支付方式调整及税费返还减少[5][11] - 资产减值与信用减值损失合计7.49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亿元,加剧亏损[10] 财务与运营状况 - 资产负债率攀升至90.34%,有息负债率达56.47%,偿债压力显著[11] - 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合计6.78亿元,占营收68%,管理费用同比增37.14%[13] - 通过资产处置回笼资金6155.77万元,诉讼回款1021.3万元,但资金缺口仍大[13] 业务布局与研发进展 - 主营业务覆盖药品研发生产、医疗服务及中药材产业链,拥有三大生产基地[6] - 创新药氟非尼酮进入Ⅱ期临床,利奈唑胺等原料药获批,但转化收益尚需时间[12] - 参股干细胞企业优尼科尔(持股35%)仍处研发投入期,未产生盈利[12] - 研发投入1.24亿元同比下降5.49%,资本化率降至52.58%[13] 历史沿革与行业地位 - 前身为1965年海口制药厂,1994年上市,曾两次入选全国医药工业百强[4] - 2020年与新兴际华医药重组,成为央企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4] - 2018年营收峰值24.72亿元,2019年起连续下滑至2024年9.91亿元[6][10] 管理问题与监管风险 - 2024年因信披违规被罚200万元,涉及关联交易隐瞒[14] - 重庆天地药业销售业务虚增收入导致财报不准确,遭监管责令整改[14] - 管理层频繁变动,包括副董事长、总经理等关键职位更迭[14][15] 行业挑战与转型方向 - 老牌药企面临创新机制不足、历史包袱重、利润空间受限等共性难题[15] - 政策影响下制剂及原料药销量下降,居民备药需求减少拖累营收[10] - 需整合分散业务线形成协同效应,突破"大而不强"困局[15]
【私募调研记录】民森投资调研思泉新材
证券之星· 2025-04-17 08:06
公司调研信息 - 思泉新材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56亿元 同比增长51.10% 主要驱动因素包括市场需求增长 北美大客户订单增加 多维布局业务协同效应 募投项目产能释放及技术研发升级 [1] - 思泉新材2024年净利润下滑3.88% 原因在于新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子公司较多 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增加及计提减值准备 [1] - 公司通过管理措施改善子公司经营情况 产品在汽车领域应用广泛 并与知名车企建立合作关系 [1] - 对于2025年 公司对全年业绩增长抱有信心 计划多业务板块协同共进 加强关键技术储备 推进重点项目实施及推行精益管理 [1] 机构背景 - 深圳民森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4月5日 是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首批特别会员 发起人蔡明为资深业内人士 [2] - 民森投资秉承"追求绝对收益"的投资理念 旗下"民森系列"证券基金和"民森宏观系列"对冲基金以优秀业绩享誉业内 [2] - 机构为工商银行 中国银行 招商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提供资产管理服务 并服务私人银行客户 [2]
东方证券(600958):自营高增提振业绩表现 期待资管及财富优势显现
新浪财经· 2025-03-31 10:28
文章核心观点 - 东方证券2024年年报显示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自营投资高增提振整体业绩 虽资管业务承压但长期成长空间被看好 维持买入评级 [1][2][5]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1.9、33.5亿元 同比分别+12.3%、+21.7% 加权ROE同比+0.69pct至4.14% [1][2] - Q4单季公司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1、0.5亿元 同比分别+50.5%、+146.6% [2] - 经纪、投行、资管、利息、自营收入分别为25.1、11.7、13.4、13.2、53.8亿元 同比分别-9.7%、-22.6%、-33.9%、-25.1%、+81.2% [2] 自营投资 - 2024年权益市场回暖 万得全A指数上涨10.0% 公司自营投资收入53.8亿 同比+81.2% 支撑业绩表现 [3] - 年末金融资产规模2203.4亿 较年初+13.5%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大幅提升至196.3亿元 较年初+211.8% [3] - 信用减值损失计提4.6亿 股质风险化解进入尾声 [3] 经纪业务 - Q4市场热度高 两市日均成交额18529亿 同比+122.5% 公司经纪业务Q4单季收入9.1亿 同环比分别+46.5%、+65.8% 带动全年降幅收窄 [4] - 年末客户资金账户总数291.98万户 较年初+8.50% 托管资产总额8782.73亿 较年初+17.74% [4] - 24年代销业务非货销售规模209.56亿 同比+26.20% 年末非货保有规模558.24亿 较年初+8.12% [4] - 截至年末基金投顾产品规模153.71亿 较年初+7.05% 看好向买方投顾转型 [4] 资管业务 - 2024年公司资管业务收入13.4亿 同比-33.9% 延续回落趋势 [5] - 东证资管受托管理规模2165.7亿 同比-8.1% 近10年股票投资主动管理收益率165.10% 排名行业第1位 [5] - 汇添富年末资管规模约1.16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超9% 非货公募基金规模约5000亿元 较年初增长约10% [5]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2和37.4亿元 对应PE分别22.9和22.2倍 对应PB分别1.11和1.06倍 维持买入评级 [5]
东方证券(600958):2024年报点评:自营高增提振业绩表现,期待资管及财富优势显现
长江证券· 2025-03-31 09: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东方证券自营投资高增提振整体业绩表现,泛财富条线有所承压但降幅逐步收窄 [2] - 公司仍是券商在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中受益的标杆,资本市场高位运行背景下期待公司大资管+大财富优势逐步显现 [2] 报告具体内容总结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1.9、33.5亿元,同比分别+12.3%、+21.7%,加权ROE同比+0.69pct至4.14% [6][13] - Q4单季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1、0.5亿元,同比分别+50.5%、+146.6% [13] - 经纪、投行、资管、利息、自营收入分别为25.1、11.7、13.4、13.2、53.8亿元,同比分别-9.7%、-22.6%、-33.9%、-25.1%、+81.2%,经纪、投行、资管降幅有所收窄,自营业务高增提振整体业绩 [13] 自营业务情况 - 2024年权益市场整体回暖,万得全A指数上涨10.0%,公司实现自营投资收入53.8亿,同比+81.2%,强力支撑业绩 [13] - 年末金融资产规模2203.4亿,较年初+13.5%,其中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大幅提升至196.3亿元,较年初+211.8% [13] - 信用减值损失计提4.6亿,股质风险化解进入尾声 [13] 经纪业务情况 - Q4市场热度维持高位,两市日均成交额18529亿,同比+122.5%;公司经纪业务Q4单季收入9.1亿,同环比分别+46.5%、+65.8%,带动全年经纪业务降幅收窄 [13] - 年末客户资金账户总数291.98万户,较年初+8.50%;托管资产总额8782.73亿,较年初+17.74% [13] - 24年代销非货销售规模209.56亿,同比+26.20%;年末非货保有规模558.24亿,较年初+8.12% [13] - 截至年末基金投顾产品规模153.71亿,较年初+7.05%,看好公司向买方投顾转型 [13] 资管业务情况 - 2024年公司资管业务收入13.4亿,同比-33.9%,承压延续回落趋势 [13] - 东证资管截至年末受托管理规模2165.7亿,同比-8.1%,近10年股票投资主动管理收益率165.10%,排名行业第1位 [13] - 汇添富年末资管规模约1.1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超9%,其中非货公募基金规模约5000亿元,较年初增长约10% [13] 未来展望与预测 - 长期来看公司是券商在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中受益的标杆,期待公司大资管+大财富优势显现 [13] - 预计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2和37.4亿元,对应PE分别22.9和22.2倍,对应PB分别1.11和1.06倍 [13]
中金公司2024年净利57亿元,固收业务收入37亿元、同比增47%,客户数增加170万户
搜狐财经· 2025-03-29 09:29
公司整体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3.33亿元,归母净利润56.94亿元;第四季度营收78.84亿元,同比增长42.73%,归母净利润28.36亿元,同比增长83.03% [2] 各业务板块业绩 - 投行业务收入25.83亿元,股票业务收入44.39亿元,固收业务收入37.06亿元,资管业务收入10.96亿元,私募股权业务收入7.68亿元,财富管理业务收入69.82亿元,其他业务收入17.60亿元 [2] 投行业务细分表现 IPO业务 - 2024年A股IPO完成100单,融资规模673.53亿元,同比减少81.1%;A股再融资完成132单,融资规模1342.02亿元,同比减少71.1%;港股IPO完成70单,融资规模112.93亿美元,同比增加91.0%;港股再融资及减持完成230单,交易规模87.01亿美元,同比减少27.1% [3] - 公司全年服务中资企业全球IPO合计28单,融资规模44.24亿美元,排名市场第一;作为主承销商完成A股IPO项目6单,主承销金额35.90亿元,牵头完成合合信息等项目 [3] - 作为保荐人主承销港股IPO项目19单,主承销规模38.35亿美元;作为全球协调人主承销港股IPO项目24单,主承销规模20.13亿美元 [5] 再融资业务 - 2024年公司A股再融资主承销金额123.49亿元,发行数量18单;港股再融资及减持主承销金额12.45亿美元,发行数量9单;中资美股再融资及减持主承销金额0.36亿美元,发行数量1单 [4] 债务融资业务 - 2024年公司境内债券承销规模7112.24亿元,同比上升0.4%,排名行业第四;境外债券承销规模为52.66亿美元,同比上升61.5%,排名中资券商第一 [5] 并购业务 - 2024年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并购交易2650宗,合计交易规模约2263.56亿美元,同比下降35.0%;公司完成并购交易73宗,涉及交易总额约505.88亿美元,在中国并购市场连续十年排名第一 [5] 财富管理业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财富管理分部营业收入69.82亿元,同比增加1.07亿元,增长1.55%;产品规模连续五年正增长,至近3700亿元,50系列买方投顾体系规模稳定在近870亿元水平 [6]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管理总客户数接近850万户,较上年增长约170万户,客户账户资产总值约3.18万亿元 [7] 资产管理业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收入10.96亿元,同比增加1.43亿元,增长15.01% [7] - 截至2024年末,中金基金管理公募基金规模增长至2073.3亿元,同比增长63%,公募REITs管理规模保持行业领先;中金资本在管资产规模达到4576亿元,排名券商私募子第一 [7] - 2024年中金基金实现营业收入4.59亿元,净利润1.09亿元;中金资本实现营业收入10.61亿元,净利润3.95亿元 [7] 固定收益业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固定收益业务收入37.06亿元,同比增加11.87亿元,增长47.13%;公司积极把握机遇,加强产品创新和客户服务,发展衍生品业务,拓展业务范围,大宗商品做市重点品种排名市场前列 [8]
金融圈重磅!千亿资管换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6 23:06
人事变动 - 国信证券副总裁、国信资管董事长成飞即将加盟东证资管 [3] - 成飞是国信资管近四年业绩跃升的关键推手,主导"立足长远、聚焦投研"战略 [3][5] - 东证资管近年来发展陷入困境,2024年非货管理规模下滑261亿元,跌出行业前三十 [3][14] 国信资管业绩与战略 - 国信资管手续费净收入从2021年的2.0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96亿元 [5] - 2024年前三季度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6.34亿元,同比增长81.62%,增幅排名第5 [5] - 增长原因包括创新策略落地、精细化管理、利用公募REITs和ABS等工具 [6] - 成飞强调资管机构需找到自身特色,发挥绝对收益、固定收益、ABS及REITs等优势 [6] 国信资管成立与发展 - 国信资管从筹备到开业历时两年多,2024年4月完成工商登记 [8] - 2025年3月21日正式开业,初始注册资本10亿元 [9][10] - 高管团队包括董事长成飞、总经理方强等5人 [10] 东证资管历史与现状 - 东证资管前身为东方证券资产管理业务总部,2010年成为首家券商系资管公司 [11] - 2013年成为首家获得公募基金业务资格的非基金管理类公司 [11] - 以权益基金为主,2014年发行首只三年期封闭基金东方红睿丰混合 [12] - 多只三年期封闭基金成立以来亏损超过30%,规模持续下滑 [13][14] - 行业关注东证资管如何重构投研体系寻求突破 [15]
对话野村新力量 | 收获成长和进步,对话野村东方国际证券职场新人吴佳凝
野村集团· 2025-02-21 17:00
近期,我们的《对话野村新力量》栏目迎来新的分享嘉宾 ——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资产管理部门的吴佳凝。 她分享了自己通过实习项目加入公司的收获和心得,以及作为职场新人获得的个人成长和职场感悟。以 下为对话视频和分享要点。 请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 吴佳凝: 大家好,我是吴佳凝,来自野村东方国际证券资产管理部门,担任销售岗位。非常有幸在2022 年在这个岗位实习,并在2024年入职。 为什么有兴趣加入金融行业? Q 为什么有兴趣加入金融行业? 吴佳凝: 在英国读高中的时候,作为一个从小被培养商业嗅觉的温州人,我当时学得最好的科目就是经 济,所以大学选择了去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学习实用性比较强的会计与金融专业。我的学校非 常卷实习,因此在经过了外资银行、咨询、资管等公司的实习,从迷茫到逐渐了解我适合从事什么样的 工作,帮助客户实现资产增值,不仅让我感受到成就感,也加深了我对金融行业的热情。 Q 你如何成功拿到野村的offer? Q Q 吴佳凝: 加入公司后,我主要负责维护和开拓产品销售渠道、机构及高净值客户。日常工作包括跟踪市 场趋势和产品的动态,并深入了解客户的投资需求,提供合适的资产管理方案。因为我们的客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