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技术
搜索文档
宁德时代签重磅合作;百亿动力电池项目获批;瑞浦兰钧亏损收窄;江苏50亿锂电项目开工;三大设备企业传喜讯;韩企量产46系大圆柱电池
起点锂电· 2025-04-06 15:15
电池产业链合作与产能扩张 - 宁德时代与中国石化签署协议,计划今年建设不少于500座换电站,长期目标扩展至10000座换电站[3] - 弗迪电池22GWh项目获批,总投资100.2亿元,建成后将形成年产22GWh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生产能力[4] - 瑞浦兰钧2024年销售43.71GWh锂电池产品,同比增长124.4%,截至年底形成74GWh产能[6] - 云图控股拟投资159亿元建设新能源材料项目,包括30万吨/年磷酸铁、15万吨/年磷酸铁锂等生产装置[12] - 恒基负极材料前驱体项目总投资30亿元,规划建设100万吨产能,一期25万吨预计10月投产[13] - 江苏宇程新材料投资50亿元建设聚酰亚胺锂电池隔膜项目,一期将于10月竣工投产[14] 电池技术创新与产品发布 - 赣锋推出长续航全地形机器人电池解决方案,续航里程达15km,可持续放电3小时以上[5] - 三星SDI量产4695型圆柱电池,成为韩国首家量产该规格电池的企业,正与宝马、Stellantis等车企洽谈供应协议[8] - 中创新航发布全球首款船用2C快充电池系统,支持15分钟补充80%电量,循环寿命达5000次以上[9] - 新宙邦已实现固态电池相关产品的小批量供应,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固态电池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落地[17] 产业链上下游布局 - 两个复合集流体项目签约内蒙古,总投资100亿元,规划建设年产100台复合集流体大型先进蒸镀设备和6亿平方米新能源电池复合集流体产品[18] - 誉辰智能自主研发的非标定制大型锂电热压设备顺利出海交付[20] - 华中科大与信宇人共建新能源材料及装备联合研究中心,合作包括干法电极包覆式材料和固态电解质研发等[21] - 曼恩斯特德国子公司与欧洲动力电池制造商签署销售合同,将提供涂布模头本体等核心产品与技术方案[22] 电池回收与循环利用 - 深圳州辉新能源投资1.08亿元在陕西建设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项目,一期预计年产值达2.1亿元[24] - 甘肃尘越裕辰投资6亿元建设年处理4万吨废旧锂电池综合利用项目,预计年产值达10亿元[25] - 浙江中云环保投资15亿元建设年综合利用15.36万吨废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项目[26] 新能源汽车市场动态 - 小米汽车3月新增15家门店,全国65城已有235家门店,4月计划新增33家门店[29] - 华为2024年全球销售收入突破8600亿元,同比增长22.4%,研发费用达1797亿元[30] - 小鹏汽车3月交付量33205辆,同比增长268%[31] - 理想L系列累计交付量突破100万辆,仅用时31个月[32] - 特斯拉强调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从硬件到软件都追求安全极致[34] - 比亚迪3月销量:王朝网176622辆,海洋网171474辆,腾势12620辆,仰望133辆,方程豹8051辆[35][36]
产业化目标推进 多家企业公布固态电池新进展
高工锂电· 2025-04-03 19:55
瑞浦兰钧 方面提到,通过结构和材料创新,全面提升了产品的综合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问顶高 比能量电芯的安全性,该公司研制了能量密度达 310Wh/Kg 的半固态电池,体积比能量达到 750Wh/L 。 巨湾技研 透露,下一步将开发具备超快充性能的全固态电池,并将其作为研发重点。 摘要 产业链押宝固态电池。 梳理近几年固态电池时间线,其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也从最初遥不可及的技术产品成为业界积极 商用量产的目标。 到了 2025 年,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从样品试验阶段,逐渐走向固态 电池中试阶段,而这也是工业化规模生产的重要前提。 近日,多家锂电产业链公司也披露了自身在固态电池产业化的规划。 国轩高科 表示将在 5 月 17 日发布全新的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 300Wh/kg ; 容百科技 表示,其第一代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处于吨级验证阶段,计划年内完成定型,硫化物固 态电解质将在年内完成中试阶段; 长安汽车 计划今年发布全固态电池样车,并在 2026 年进行规模化装车验证。 在近期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论坛( 2025 )上,多家企业在公布自身固态电池规划之余,对 于固态电池性能也提出新的目标 ...
固态电池领域,值得关注的10家公司
鑫椤锂电· 2025-04-01 16:18
关注公众号,点击公众号主页右上角" ··· ",设置星标 "⭐" ,关注 鑫椤锂电 资讯~ 本文来源:鑫椤锂电 固态电池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因其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快速充电能力,正逐渐成为行业 焦点。以下是在固态电池领域表现最为突出的10家公司,它们在技术研发、市场布局和产业化进程中展现 出强大的竞争力。 1. 宁德时代 技术路线 :氧化物/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凝聚态电池技术(已商业化) 产业化进展 :2023年发布凝聚态电池(能量密度500Wh/kg),计划2027年量产全固态电池;与华为、 蔚来等车企合作研发。 3. 当升科技 技术路线 :高镍三元正极+固态电解质复合技术 产业化进展 :已实现固态电池正极材料量产供货,与多家固态电池领军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4. 容百科技 技术路线 :超高镍正极(Ni90+)适配固态电池 产业化进展 :与卫蓝新能源联合开发固态电池专用正极材料,2024年进入量产阶段。 5. 先导智能 技术路线 :固态电池专用设备(电解质涂布、叠片) 产业化进展 :为宁德时代、辉能科技提供固态电池产线,设备单价提升30%以上。 6. 三祥新材 技术路线 :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如锂 ...
亏转盈,东风发力了
雷峰网· 2025-03-28 21:32
核心观点 - 东风集团在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营收1061.97亿元同比增长6.9%,归母净利润0.58亿元,较2023年亏损38.87亿元大幅改善 [2][8] - 岚图品牌成为转型亮点,2024年交付8.57万辆同比增长70%,毛利率跃居行业第二,占集团新能源销量比重提升至22% [3][9] - 公司通过资产瘦身、合资产能转型、与华为合作等举措推动转型,但新能源渗透率20.8%仍低于行业40.9%平均水平 [12][14] - 与小米汽车潜在合作可能成为2025年关键变量,东风在产能和供应链方面具备优势 [17][20][21] 财务表现 - 2024年总收入1061.97亿元同比增长6.9%,毛利率12.8%提升2.9个百分点,经营性现金流174亿元同比激增88% [8][9] - 自主乘用车销量43.89万辆同比增长26.4%,毛利率12.9%提升8.4个百分点,成为主要利润来源 [8][9] - 合资品牌乘用车销量110.52万辆,新能源车销量39.46万辆同比增长13.4%,占总销量20.8% [8][9] - 税前亏损11.63亿元同比收窄81.3%,盈利依赖32.66亿元政策补助 [8][14] 业务转型 - 岚图梦想家上市后成为新能源MPV市场第一,终端售价39万元,上市20天订单1.8万台 [12][13] - 与华为合作采用"HI模式",岚图和猛士品牌将首批搭载鸿蒙座舱,智能化团队扩至1500人 [12][13][15] - 出售非核心资产并缩减日系合资产能30%-50%,部分转为电动车产线或出口业务 [12][20] - 2025年目标销量300万辆,其中新能源100万辆,海外出口50万辆,计划推出7款新乘用车车型 [10][15] 潜在机会 - 小米汽车SU7累计交付18.6万台,锁单量36万台,产能不足可能寻求与东风合作代工 [17][19][21] - 东风武汉云峰基地改造一体化压铸工厂,预计9月投产,年产轻量化部件20万件,可能服务小米 [21][22] - 东风全产业链布局优势明显,在武汉本地即可完成整车制造,与小米武汉第二总部地理契合 [20][21] 竞争挑战 - 华为"HI模式"合作伙伴增多(广汽、上汽、长安),东风需差异化竞争 [13][15] - 存货增加9.39亿元反映部分车型库存压力,新能源资本开支177亿元带来未来折旧压力 [14][15] - 多品牌战略导致资源分散,三大新能源品牌采用不同技术平台 [6][15]
TrendForce集邦咨询:全球固态电池技术进展及产业发展趋势
TrendForce集邦· 2025-03-25 14:03
半固态电池技术进展及趋势 - 电解质技术路线以氧化物、聚合物和有机-无机复合型为主,其中氧化物路线热稳定性好且电化学窗口宽但离子电导率一般(10⁻⁶~10⁻³ S/cm),聚合物路线加工性能优良但离子电导率低(10⁻⁷~10⁻⁴ S/cm),复合型路线综合了前两者优点并改善了加工性能 [5] - 正负极体系以高镍三元+硅基/锂金属负极为主流,高比能体系能量密度可达350-480 Wh/kg,性价比体系多采用成熟的LFP+石墨负极组合,能量密度为240-350 Wh/kg [8][9] - 国内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已量产(如清陶能源Gen1电芯能量密度>300 Wh/kg),海外第一代产品预计2026年左右量产,国内产业化进度领先海外2-3年,第二代产品预计2026-2027年投入量产 [12] - 2024年半固态电池实际装车量不到2 GWh,市场渗透率不足0.5%(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超过800 GWh),存在良品率、充电倍率和循环寿命等问题待优化 [13][14] - 半固态电池在储能领域主要应用为LFP体系,配套示范性项目规模从215 kWh到624 MWh不等,应用场景涵盖电网侧、工商业储能和独立共享储能等 [16] - 消费电子领域逐步导入半固态电池技术,vivo于2024年发布两款采用该技术的智能手机,日本滨田电气推出含3%电解液的准固体电解质移动电源 [17][18][19] - 低空飞行(eVTOL/UAM)成为新兴蓝海市场,要求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280 Wh/kg)、高功率(≥12C放电)、高安全和快充(≤15分钟)特性,电池价值量约占eVTOL总价值的15%-20% [21] 全固态电池技术进展及产业化 - 全固态电池处于从样件电芯向工程化转化阶段,预计2027-2028年在电动汽车领域开始千辆级示范应用,电芯能量密度突破400 Wh/kg,2030年后开始规模化应用,2035年应用规模有望超过200 GWh [23][24] - 电解质技术路线包括硫化物、聚合物、卤化物和氧化物,各路线在离子电导率(10⁻⁵~10⁻³ S/cm)、稳定性和加工性等方面各有优劣,多电解质复合是未来趋势 [28][29] - 硫化物路线在亚洲地区受关注度最高(占比53%),氧化物和聚合物路线分别占比30%和10%,欧美以聚合物和氧化物路线为主 [31] - 卤化物电解质体系自2010s后得到重视,2021年全球专利数量开始迅速增长,2023年达109件,松下、比亚迪和清陶能源等企业积极布局 [33][34] - 全固态电池面临正极析氧、负极体积膨胀、电解质界面和制造工艺等技术挑战,技术综合成熟度约为3-4分(满分10分) [36][37] - 全球厂商量产竞速,丰田、日产和本田计划2027-2028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实用化,中国厂商如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计划2027年实现小规模装车示范 [26][38] 主要地区固态电池产业进展及趋势 - 欧美地区以聚合物和氧化物路线为主,电芯开发进入A/B样验证阶段,如QuantumScape的5Ah B样电芯能量密度达301 Wh/kg,Factorial的100+Ah B样电芯能量密度达391 Wh/kg,预计2026-2027年开始量产 [40][42] - 日本动力电池市场份额跌至5%,政府加大研发投入,计划2022-2030年投资1510亿日元支持全固态电池开发,目标2030年实现商业化应用,技术路线以硫化物体系为主 [43][46][47][51] - 韩国三大电池厂商(LG新能源、三星SDI和SK On)持续投入研发,兼顾硫化物和聚合物路线,计划2027-2028年实现车用全固态电池量产,能量密度目标超900 Wh/L [52][56][57] - 中国技术路线多元化,固液混合电池已实现量产装车,政府2024年投入约60亿元支持全固态电池研发,目标2027年实现千辆级装车示范,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计划2027年实现能量密度≥400 Wh/kg的全固态电池量产 [59][60][61][63]
亿纬锂能(300014.SZ)抢占人形机器人赛道先机 丰富技术储备助力锂电池龙头获得卡位优势
界面新闻· 2025-03-24 14:27
公司业务进展 - 公司已接洽头部几家人形机器人客户及车系客户需求 主要产品涵盖人形机器人和机器狗 部分客户已完成样品交付和组装 [3] - 公司收到供应商定点开发通知书 将为小鹏汇天提供下一代原理样机低压锂电池 是低空经济领域市场开拓的重要成果 [10] - 公司将其子公司更名为惠州金源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经营范围新增智能机器人研发与销售等内容 存在向机器人领域复制的可能 [11] 技术储备与产品布局 - 公司拥有全形态锂电池技术与产能布局 形成锂原电池 软包三元 方形三元 圆柱三元 方形铁锂 圆柱铁锂等全形态锂电池谱系 [7] - 公司在46系列大圆柱电池和628Ah大容量铁锂电池技术路线上率先布局 推出相关产品成为先进电池技术代表 [7] - 公司圆柱电池出货量位列全球第四 国内首位 2024年全球圆柱电池出货量达128.2亿只 同比增长3.6% [8] - 公司锂原电池销售额和出口额连续8年位列国内榜首 电池电容器产品获2023年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称号 [8] - 公司规划2026年实现生产工艺突破推出全固态电池 2028年推出400Wh/kg高比能全固态电池 [8] 行业前景与市场机遇 - 2025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量产元年 中信证券预测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突破1万台 2030年达500万台 市场需求升至约7500亿元 [4] - GGII预测按每台人形机器人配备2kWh电池容量计算 2025年全球具身智能机器人用锂电池出货量达2.2GWh 2030年超100GWh 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超100% [5] - 摩根士丹利人形机器人百强榜单中 电池部件领域全球仅4家企业入选 公司是国内唯一上榜的两家企业之一 [3][4] 技术挑战与需求特征 - 人形机器人需电池同时满足高能量密度 高功率 高倍率 高安全 长寿命等多重要求 [5] - 电池需提供足够能量驱动机器人执行器 传感器和机载计算机 同时满足重量 尺寸和安全性严格要求 确保在各种环境中保持稳定性能 [4] - 单个人形机器人需使用约54个编码器 这些编码器需配备单独备用电源 公司锂亚硫酰氯电池可应用于编码器后备电源场景 [6][8] - 固态电池具备极高能量密度 在安全性 循环寿命 体积 续航能力和充电速度方面优于传统液态锂电池 具有更广泛应用前景 [6]
我国固态电池重大突破!
鑫椤锂电· 2025-03-20 16:17
文章核心观点 北京大学庞全全团队开发新型电解质材料造出新型全固态锂硫电池,实现快速固固反应速率和高循环稳定性,为下一代动力电池提供新技术方案,该技术落地将对新能源汽车等产生深远影响 [1][2][3] 新技术成果 - 新型全固态锂硫电池有望实现分钟级快充和万次循环充电,技术路线实现快速固固反应速率和高循环稳定性,为下一代动力电池提供新方案 [1][2] - 电池在2C倍率下释放出1497 mAh g⁻¹的高比容量,20C超高倍率充电时容量仍可达到784 mAh g⁻¹ [3][5] - 原型电池在25 °C下,以5C倍率循环25000次后,仍具有80.2%的初始容量,循环寿命绝佳 [3][6] 电池类型区别 - 液态电池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四大主材组成;半固态电池介于液态和固态电池之间,带有少量液态电解质;全固态电池将液态电解质换成固态电解质,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更高,理论上能量密度可达液态电池10多倍,充电速度能提高数十倍 [3] 技术解决的问题及原理 - 全固态锂硫电池固固硫转换反应动力学缓慢,导致速率性能和循环寿命较差 [4] - 庞全全团队设计合成新型玻璃相硫化物LBPSI电解质材料,用于锂硫电池中,作为超离子导体且含碘,对硫的固固转化反应起氧化还原介导作用,激活两相界面反应,增加活性位点密度,实现快速固固硫反应动力学 [4] - 团队通过研究证明电池中碘有可逆的氧化还原行为,充电时正极内部碘单质和三碘阴离子物种增加,放电后数量减少 [4] 公司服务及报告 - 鑫椤资讯成立于2010年,服务于炭素、锂电、电炉钢3大行业,提供数据库、产业前瞻预测、战略咨询和媒体宣传等服务 [6] - 鑫椤资讯有企培服务,可解决新能源企业员工培训问题 [7] - 鑫椤资讯有多份电池相关报告,如《2024 - 2028年固态电池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等,预订电话为19921233064、18964001371 [7]
宁德时代(300750) - 2025年3月1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3-16 23:44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 全年公司营业总收入 3620 亿元,归母净利润 507 亿元、同比增长 15%,综合毛利率 24.4%,同比增长 5.3 个百分点,经营性现金流 970 亿元,期末货币资金超 3000 亿元 [2] - 2024 年公司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为 37.9%,连续 8 年用量排名全球第一;储能电池全球市占率为 36.5%,连续 4 年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一 [2][3] 市场增长预期 - 国内动力市场电动化率已突破 50%,到 2030 年有望提升至 80%-90%;海外动力市场 2025 年 1 - 2 月欧洲市场向好,中长期全球动力市场增长趋势确定 [4] - 储能市场随着支持政策出台,美国及欧洲保持良好增速,算力中心需求带动下增速可能更快 [4] 产品相关情况 - 预计 2025 年神行和麒麟电池在公司 LFP、NCM 产品中的出货占比从去年的 30%-40%提升至 60 - 70%,骁遥电池已在 30 余款车型上搭载 [4] - 公司固态电池研发及技术进展顺利,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6] - 公司正在开发第二代钠电池,性能指标接近磷酸铁锂电池,规模化应用后成本有优势 [8] 质保金相关 - 公司将售后综合服务费最佳估计数确认为预计负债,2024 年质保金从费用调整到成本影响毛利率 [7] - 动力电池质保期多为 6 - 8 年,储能电池质保期因项目和客户要求而异,质保金计提与产品销量及销售区域相关,下半年出货量高计提更多 [7] 成本与产能 - 材料环节供大于求,公司通过创新和协助产业链企业降本,成本仍有下降空间 [9] - 2024 年单位盈利能力整体稳定,毛利率提升,不同产品和销售区域单位盈利能力有差异 [10] - 2024 年下半年产能利用率饱满,较上半年提升 20%,全年为 76.3%,在建产能超 200GWh,资本开支增速低于产能增速 [11] 市场展望 - 美国储能市场受审批加快和数据中心需求增加影响将保持较快增速,中东、澳洲等市场增速快,公司订单获取情况良好 [11] - 澳洲、中东数据中心及配储需求大,对储能电池质量要求高,是优质增量市场,如阿联酋项目达 19GWh [12] 产能布局 - 国内在建产能分布在宁德、济宁、洛阳、北京等地;海外布局在德国、匈牙利、西班牙及印尼 [13] 其他事项 - 江西锂矿项目已复产,降本增效措施初见成效 [14] - 2024 年末库存同比提升,主要因发出商品物流时长增加,公司将加强库存管理 [15] - 公司投资江西升华是为加强锂电正极材料战略合作 [16] - 匈牙利工厂一期模组线预计今年投产,电芯预计 2025 年下半年投产,二期 2025 年开工 [18] - 欧盟碳排放政策放宽利于整体电动化率提升 [18] - 公司会计政策严谨,超级拉线降低制造成本,老线可升级改造提升效率 [18]
人形机器人电池订单“浮现”
高工锂电· 2025-03-14 18:52
固态电池成为人形机器人关键突破口 - 固态电池的应用成为满足人形机器人高能量密度需求的关键突破口,要实现300Wh/kg以上的能量密度需突破现有高镍三元材料极限 [3] -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预测2025年是技术路线分水岭,半固态电池成本需控制在150美元/kWh(约人民币1000元)以下才能打开市场 [4] - 广汽第三代人形机器人搭载欣旺达全固态电池,续航达6小时且节能80%以上 [4] 动力电池产业链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市场 - 蔚蓝锂芯子公司天鹏电源圆柱电芯获人形机器人客户订单,2024年对宇树供货占比达60%,预计2025年翻倍 [1] - 亿纬锂能与多家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接洽,提供定制化电池解决方案,部分客户已完成样品交付 [2] - 欣旺达新增对机器人公司宝时得4000万元投资,以产业投资形式加快布局 [4] 人形机器人对电池性能的核心需求 - 需具备高能量密度、高功率输出、高倍率放电(2-3C以上)、高安全性和长寿命等特性,能量密度提升尤为关键 [2] - 灵活度提升增加电池需求:特斯拉擎天柱手部22个自由度,优必选Walker X配备41个伺服驱动关节,每增加自由度需额外搭载独立电机等装置 [2] - 续航需求提升:市场期待8-10小时续航,工业客户要求10-12小时,目前多数产品续航不足2小时 [3] 固态电池技术应用案例与进展 - 软通天擎天鹤C1采用创明新能源全极耳准固态电芯,内阻低至3mΩ,搭配10000mAh容量可持续运行4小时 [4] - 长虹电源开发21NCM35半固态锂离子电池组,系统能量密度250Wh/kg,-40℃低温放电效率达90%以上 [5] - 孚能科技与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对接固态电池需求并定制开发,预计年内送样 [5] 行业规模预测与竞争格局 - GGII预测:按每台人形机器人配备2kWh计算,2025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达2.2GWh,2030年超100GWh,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超100% [5] - 南孚电池与高能时代合作设立固态电池中试平台,目标2028年前完成机器人用固态电池送样 [5] - 行业巨头通过三元体系优化和固态电池加速落地抢占先机,推动市场格局重塑 [5]
每周观察 | 4Q24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业者合计营收季增近10%;4Q24智能手机产量季增9.2%;欧美车用固态电池验证加速…
TrendForce集邦· 2025-03-14 12:06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第四季全球晶圆代工产业两极化发展,前十大代工业者营收创新高;全球前六大智能手机品牌合计产量季增;欧美车用固态电池验证加速,预计2026年左右量产第一代产品 [1][4][5] 晶圆代工产业 - 2024年第四季全球晶圆代工产业两极化发展,先进制程带动高价晶圆出货增长,抵销成熟制程需求趋缓冲击,前十大代工业者合计营收季增近10%,达384.8亿美元 [1] - 台积电营收268.54亿美元,季增14.1%,市场份额67.1%;三星营收32.6亿美元,季减1.4%,市场份额8.1%;中芯国际营收22.07亿美元,季增1.7%,市场份额5.5%等 [2] 智能手机产业 - 受苹果手机年末生产高峰及中国补贴政策带动,2024年第四季全球前六大智能手机品牌合计产量达3.35亿支,季增9.2% [3][4] - 苹果产量8010万支,季增57.4%;三星产量5240万支,季减10.6%;小米产量4450万支,季增4.7%等 [5] 固态电池产业 - 固态电池为具商业化潜力的下一代电池技术,欧美厂商加速车用固态电池性能验证,预估最快2026年左右量产第一代产品 [5] - 介绍Factorial Energy、QuantumScape等欧美主要固态电池企业的总部、固态电解质、成立时间、投资者、电芯进展和能量密度等信息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