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
搜索文档
于前滩南生机勃发之地,筑一座宋韵美学低密社区
新浪财经· 2025-08-22 15:17
上海浦江区域发展规划 - 新浦江中心浦锦板块成为上海"一江一河"战略重要组成部分 定位为滨水生态与TOD融合的产城融合典范 [1][3] - 黄浦江沿岸开发从单一生产功能升级为生态生活产业多元融合 45公里岸线划分为多个主题区段 [5][8] - 前滩与浦锦形成错位互补:前滩聚焦金融与总部经济 浦锦主打低密宜居与新兴产业(生物医药和集成电路) [8][10] 区域开发与基础设施 - 以沈杜公路站TOD为核心开发 从交通枢纽升维为城市缝合器 整合公共交通商业商务文化活动功能 [3][11] - 依托773万平方米郊野公园与双河环抱生态基底 构建疏朗绿色岸线及高能级服务核心区 [10][11] - 规划包含召稼楼古镇商业地块 由瑞安地产打造地标级微度假目的地 被誉为"新天地"升级版 [11] 住宅项目定位与特色 - 象屿·天宸雅颂|颂墅项目以宋式美学为设计核心 容积率约1.2 推出166席墅居产品 包含联排叠墅及大平层 [13][15] - 建筑采用宋式三段式立面 深檐挑角等元素 运用古铜色铝板陶土瓦等材料 融合传统形制与现代需求 [13][15] - 项目通过"三街八巷"肌理设计 实现五进归家礼序 联排产品配备7.1米横厅 消融建筑与公园边界 [15] 产业与人口协同效应 - 浦江板块形成生物医药(基因未来谷)与集成电路(浦江创芯之城)两大核心产业集群 [8] - 与前滩仅距6站地铁 实现商务节奏与生态栖居的无界切换 承接国际企业高管及科研人员居住需求 [10][12] - 构建工作生活一体化场景:从实验室步行回家 郊野公园休闲 微度假目的地体验等多维生活模式 [12]
北京密云:以优质教育配套撬动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中国经济网· 2025-08-21 15:36
项目概况 - 北京第二实验学校建设项目一期于8月20日在密云区开工 是北京市"3个100"重点工程之一 [1] - 学校位于密云区怀柔科学城东区0502街区C22地块 毗邻北大怀密医学中心启动区东侧 占据科学城东区创新发展核心区域 [1] - 项目采用总体规划分步建设思路推进 一期工程开设66个教学班 提供2790个优质学位 覆盖基础教育全学段 [1] 战略定位 - 项目承载带动区域教育协同发展 服务国家科学城建设的使命 [1] - 被赋予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任务 在人事管理、经费使用、招生政策等关键领域开展探索实践 [1] - 将尝试新办学模式 力争成为首都基础教育创新的试验田和样板间 [1] 社会效益 - 建成后将补齐密云区怀柔科学城东区高品质教育服务短板 [1] - 成为吸引和稳定科研人才的关键支撑 促进产城融合 完善城市功能 [1] - 推动科学城实现以教聚人、以人兴城 达成职住平衡目标 [1]
兰州新区获批十三周年:现代化美丽新城加速崛起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1 15:33
城市生态建设 - 创新实施双线并进生态治理策略和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模式 将生态治理与现代农业 优质林草种植 城镇发展深度融合[2] - 扎实推进兰西城市群生态建设行动及省门第一道绿色走廊工程 建成11个城市公园及口袋绿地 新增城区绿化面积2100万平方米[2] - 城市绿化率从5%跃升至36% 湿地 绿廊 花海贯通的生态格局全面形成 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植物种类达161种 动物种类106种[2] 城市服务功能 - 将15分钟生活圈理念融入社区设计 建设服务业态丰富 文化底蕴浓厚的便民生活圈 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3] - 购物 休闲 健身 问诊 居家养老等需求均可在家门口实现一站式满足 栖霞中心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提供活动场所和餐饮服务[3] - 不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建设高水平中小学和幼儿园 满足居民子女就近入学需求 通过建设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4] 住房保障体系 - 累计筹集建设保障房7.62万套 解决城镇中等偏下收入家庭 新就业职工 外来务工人员 新市民等群体住房需求[6] - 强力推进城中村改造 打造群众满意的高品质社区 观樾一品项目作为新区首个第四代住宅 采用户户有庭院 家家有花园立体建筑模式[6] - 商业综合体 产业园区 生态居住区错落有致 形成功能完备 生态宜居 活力四溢的现代化美丽新城[7] 产城融合发展 - 聚焦产城融合发展 促进城市功能完善 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精心描绘人民城市幸福底色[1] - 坚持项目为王 稳定房地产市场 聚焦民生实事 强化城市精管精治 固本强基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5] - 城市建设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十三年耕耘不辍 民生底色愈发鲜明 宜居宜业的幸福新区愈发可触可感[1][7]
全国党媒聚焦呼和浩特高质量发展“三重奏”
内蒙古日报· 2025-08-21 12:09
乳业科技创新 -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是全国唯一整合牧草种植至全产业链风险防控的创新研发平台 取得10多项突破性成果 [2] - 乳铁蛋白定向保护技术将常温纯牛奶中乳铁蛋白保留率从10%提升至90%以上 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并降低进口成本 [2] - 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配备全球最快利乐E3超高速灌装机 灌装速度达每秒11包 并集成库卡机械手等自动化设备 [3] - 健康谷已吸引14个国家级项目和400多家产业链企业进驻 形成产城融合示范区 [3] 文化旅游发展 - 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作为黄河"几字弯"最大古代城市遗址 拥有长达2000余年城镇建置历史 于6月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4] - 遗址出土春秋青铜剑、汉代铜镜及北魏瓦当等文物 完整呈现中原王朝边疆治理体系与农耕游牧文化交融 [4] - 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旅游区在"五一"期间客流量峰值达每日2万人 正申报国家5A级旅游景区 [6] - 当地村民通过改造民宿实现年收入近20万元 并带动监测户、低保户担任景区保洁员实现本地就业 [6] - 景区计划打造大型民宿集群和夜游黄河项目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构建旅游新业态 [6] 区域产业协同 - 呼和浩特通过乳业科技、考古遗址保护与黄河文旅三大板块 构建创新驱动与文化生态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1][6] - 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与考古遗址公园共同形成"科技+文化+生态"的立体发展格局 强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协同 [1][4][6]
深圳持续完善土地资源集约利用长效机制 在“有限空间”激发“无限潜能”
深圳商报· 2025-08-21 00:57
腾讯总部园区建设进展 - 腾讯总部园区位于大铲湾码头东侧 已按规划建成30% 10月起建成区域进入试运营阶段 [1] - 该项目是国内率先试点二三产业混合用地改革的标杆 构建产城融合 职住平衡的综合性园区 [1] 深圳土地集约利用创新模式 - 深圳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 空间布局优化 利用效率提升等举措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统一 [1] - 首批深圳集约用地十大典型案例为全国高密度超大型城市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国土空间治理方案 [1] 产城融合新模式案例 - 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打破宗地单一功能局限 实现产业 商业 生活多功能兼容 被国家作为混合用地新模式推广 [2] - 红花岭产业园采用"折叠空间"概念 将46家企业生产空间整合进一栋楼 用地效率提升同时能耗下降15% [2] - 平湖南综合物流枢纽通过分层确权开发 将闲置20年铁路货场升级为亚洲最大单体多式联运中心 [2] 城市空间更新案例 - 深业上城以"垂直城市"模式分层布局商业设施 通过700米连廊缝合城市绿地与建筑空间 [3] - 金啤坊采用复合更新模式改造工业遗存 保留标志性建筑同时提供1 2万平方米产业保障空间 [3] 低碳社区与交通枢纽 - 甘泉路近零碳社区通过立体开发释放90%土地(5130平方米)建设社区公园 应用可再生能源技术 [4] - 岗厦北枢纽采用"地下4层+地上空间"立体布局 全年举办超50场文化活动 成为深圳文化地标 [4] 公共设施集约化案例 - 洪湖水质净化厂采用全地下双层结构 节地81%同时保持处理效率 土地利用率达国内最优水平 [5] - 粤海文体中心通过立体分层设计 在局促场地内整合运动场地 空中花园 图书馆等公共服务设施 [5]
兰州新区获批十三周年:西部崛起的希望新城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0 17:06
经济发展成就 - 地区生产总值从不足5亿元增长到448亿元 增长近90倍 [7] - 近三年累计引进项目241个 总投资1109亿元 [5] - 经营主体从不足1000户增长到5万多户 [7] 产业集群建设 - 形成绿色化工和新能源新材料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5] - 发展先进装备制造 生物医药 数据信息 商贸物流和现代农业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5] - 绿色化工产值实现倍数增长 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引进行业领军企业 [3] 产业技术突破 - 医用重离子治癌设备订单量稳居世界前列 实现大型医疗设备国产化替代 [3] - 海亮研发团队通过217次工艺迭代攻克3.5微米铜箔延展强度难题 抗拉强度提升至700兆帕 [5] - 2024年铜箔产量达3.67万吨 年产值超30亿元 [5] 城市发展指标 - 实有人口从不足10万人增长到72万人 增长7.2倍 [7]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3%以上 [5] - 城市绿地率达到35.8% 累计造林绿化21万亩 [7]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 新增各类学校20余所 各类医疗机构累计达166家 各类文化场所达91个 [7] - 建成15分钟教育服务圈 15分钟医疗服务圈和10分钟健康服务圈 [7] - 5次获评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新区 [5]
武汉经开区高标准打造后官湖总部区
中国新闻网· 2025-08-20 16:00
科大讯飞华中总部基地建设进展 - 科大讯飞华中总部基地两栋写字楼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 目前处于内部装修阶段 预计2023年底首批600名员工入驻[1] - 该基地位于武汉经开区后官湖总部区核心区域 属于经开·泊心私屿城市综合体项目的一部分[3] 武汉经开区后官湖总部区发展规划 - 后官湖总部区规划面积约9平方公里 划分为总部区 产城融合示范区 环大学创新经济带 东合金融服务区 商务休闲区五大功能区[3] - 目前已集聚东风公司 奕派科技 中国城乡 中国建科华中总部等20余家总部企业 落地科大讯飞 湖北建投等20余个重点项目 总营收及产业规模突破80亿元[3] - "十五五"期间目标引进标杆项目 力争市场主体达15000户 总投资规模830亿元 营收及产业规模1600亿元[9] 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 经开·泊心私屿项目一期商业综合体已建成交付 融合高层办公 国际商业 湖岸别墅等业态 重点引入数字经济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建造等领域企业[3] - 中国城乡总部经济产业园总投资约58亿元 将建设5A甲级总部大楼 低密办公等业态 已吸引中国交建 碧水源等企业进驻 其中碧水源华中总部将辐射华中区域水环境治理市场[5] 产业功能区布局 - 产城融合发展区重点推进郭徐岭片区改造 打造沌口现代服务业中心和智慧生活示范社区[7] - 环大学创新经济带聚焦智能制造 元宇宙 新材料 文化创意等领域 建设产教融合平台[7] - 东合金融服务区集聚东风资管 东风财务 工商银行等机构 形成多层次金融服务链[7] - 商务休闲区依托后官湖 三角湖生态资源 构建绿色生态体系[7] 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 加快推进三角湖与大半岛片区联通工程 车城大道连通工程 后官湖沿岸综合整治工程 大半岛都市田园等项目[9]
御银股份: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0 00:3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9,612,754.94元,同比下降12.80%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619,873.68元,同比增长10.43%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578,528.24元,同比增长16.22% [2] - 基本每股收益0.0140元/股,同比增长11.11% [2] - 总资产1,734,107,792.62元,较年初增长0.48% [2] - 产业园运营业务收入占比93.42%,毛利率52.71% [6] 业务转型 - 主动收缩传统金融机具业务规模,ATM技术、金融服务收入同比下降46.38% [6][8] - 战略性提升产业园业务价值创造能力,形成"天河科创+黄埔智造"协同格局 [4][8] - 三大自有产业园区总建筑面积约13.01万平方米,平均出租率约78% [2][4] - 构建全周期企业服务体系,通过专业化定制服务增强园区粘性 [4][8] 行业趋势 - 产业园区从传统工业载体向"新质生产力孵化器"转型 [3] - 头部园区加速扩张,低效园区因同质化竞争陷入招商困境 [3][11] - 产城融合要求园区与城市功能深度协同,完善"15分钟生活圈"配套设施 [3][11] - 金融机具行业持续萎缩,非现金支付全面渗透 [4][8] 投资与资产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100,037,346.66元,较年初下降28.81% [2][9] - 投资性房地产666,659,978.71元,占资产总额38.44% [5][9] - 货币资金40,530,627.54元,较年初增长104.81% [5][9] - 委托理财未到期余额78,200,000元,主要为银行和券商理财产品 [13] 公司治理 - 修订《公司章程》及附件,调整公司治理结构 [14] - 监事会职权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废止《监事会议事规则》 [14] - 实际控制人杨文江持股15.11%,其中28.52%股份处于质押状态 [14]
“区域AI枢纽”与“广西桥头堡”的握手
广西日报· 2025-08-19 10:57
新加坡AI发展现状 - 新加坡在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指数排名中连续两年位列第三,仅次于中美[4] - AI技术已深度融入新加坡社会,樟宜机场实现全程自动化通关,圣淘沙岛运营东南亚首款"车内无安全员"自动驾驶小巴[4] - 智慧交通系统通过传感器优化红绿灯时长,显著提升城市运行效率[5] - 纬壹科技城成功实践"产城融合"模式,汇聚全球顶尖生物医药、信息通信企业和数百家初创公司[9] - 谷歌、亚马逊、IBM等跨国巨头及字节跳动、希音等中国科技企业均在新加坡设立AI研发中心[14] 广西AI战略布局 - 友谊关口岸运用"跨境AI调度系统"实现无人化通关,东盟榴莲鲜果10分钟即可入境[6] - 五象云谷智算中心为城市治理、智慧教育等多场景提供算力支持,并通过中国—东盟平台服务新加坡科研项目[6] - 《广西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显示已形成覆盖农业、制造、医疗等领域的AI应用生态[6] - 南宁国际科技产业城人工智能科创中心借鉴新加坡纬壹科技城模式,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三大核心产业[10][11] - 科大讯飞与广西政府签约共建东盟总部,深度参与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建设[19] 新桂合作机遇 - 文勇刚教授提出广西可定位为"中国AI技术整合中心",构建"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跨境生态[7][15] - 新加坡AI Singapore机构愿与广西分享人才培养经验,特别在职业教育领域存在合作空间[16] - 东盟多语言场景为双方在大语言模型、跨境数据合作等领域创造协同机会[16] - 广西可通过新加坡获取前沿信息,加速"广西集成"与"东盟应用"落地[17] - 两地合作可建立先进"沙盒"环境,为东盟AI应用提供试点示范[15]
昌平加速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廊道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9 03:45
昌平区经济发展 - "十四五"期间GDP年均增长6.2%,总量突破1800亿元,2023年上半年增速达7.1% [1] - 医药健康产业收入年均增长9.2%,总量达1040亿元,2023年上半年增速9.7% [3] - 先进制造产业2022年收入突破1600亿元,2023年上半年增速翻番达15% [3] - 先进能源产业2022年收入达2532亿元 [3] 科技创新布局 - 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占北京市三分之一,高校数量全市最多 [1] - 沙河高教园与10所高校共建未来大学科技园,已投用北航空天产业园等3个项目,北师大未来生命健康产业园已开工 [1] - 南口镇与清华大学共建国重基地,首批2个实验室已入驻,年内实现一二期整体投用 [2] - 马池口镇打造北京大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创新集群,首批9个实验室年底封顶 [2] - 两大创新极核将入驻超40个全国重点实验室 [2] 产业空间规划 - G6科创走廊规划产业空间超1400万平方米,已建成521.8万平方米,包含生命科学园等10多个创新组团 [3] - G45产业走廊以先进能源、未来健康和央企集群为特色,包含央企创新创业集聚区等多个组团 [4] - 京北生态走廊串联奥北森林公园"十园"等节点,构建连片成带的生态空间 [5] 社会民生建设 - "十四五"时期居民收入年均增长6.75%,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6万元 [6] - 新增中小学学位2.8万个,名校名园达33所 [6] - 回天地区投用180个重点项目,引进名校17所,平均通勤时间降低11%,居民满意度达97.8%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