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循环
icon
搜索文档
关注例会提法的变与不变——2025年二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学习
一瑜中的· 2025-06-28 23:38
核心观点 - 政策基调变化:删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新增"把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 [3][7] - 货币政策思路变化:删去"择机降准降息",增加"灵活把握政策实施力度和节奏" [4][8] - 汇率表述变化:删去"加强市场管理,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 [4][9] 货币政策变与不变 变化部分 - 政策基调转向强调国内大循环,反映战略重点从"扩大内需+供给侧改革"转向"国内大循环+供需统筹" [3][7][15] - 货币政策操作更强调灵活性,降准降息从明确表述转为隐含选项 [4][8][15] - 汇率管理表述简化,反映当前美元弱势环境下政策掣肘减弱 [9][16] 不变部分 - 维持"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总基调 [5][10][17] - 持续强调"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资金空转" [5][10][17] 货币政策实施分析 - 流动性投放目的扩展:从支持银行信用扩张扩展到稳定股债市场流动性 [5][11][19] - 投放方式演变:2003-2013年外汇买入为主→2014-2023年再贷款/逆回购为主→2024年新增国债买卖、金融机构互换便利等多元化工具 [11][19] - 居民存款搬家影响:规模越大则央行后续投放必要性越低,需警惕非银机构流动性淤积风险 [5][10][17] 政策背景与历史沿革 - 国内大循环表述源自5月15日总理在工作推进会上的战略定位 [7][15] - "扩大内需+供给侧改革"表述自2022Q4沿用至2025Q1,此前2020Q4-2022Q3为类似表述 [7][15] - 当前政策延续"为确定性护航"思路,保留在经济/市场出现冲击时降准降息的政策选项 [9][15]
2025年二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学习:关注例会提法的变与不变
华创证券· 2025-06-28 21:32
政策表述变化 - 政策基调删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加“把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2][3][8] - 货币政策思路删去“择机降准降息”,增加“灵活把握政策实施力度和节奏”,若经济不利、财政政策加息压力或资本市场冲击,降准降息仍可期[2][3][4][9] - 汇率表述删去“加强市场管理,纠偏顺周期行为,处置扰乱市场秩序行为”,美元反弹时央行表述值得关注[2][4][9] 政策表述不变 - 货币政策维持“适度宽松”,强调“畅通传导机制,提高资金效率,防范资金空转”[2][5][6][10] - 居民存款搬家规模影响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与防范资金空转的平衡,搬家规模大,央行加大投放必要性低[2][6][10] 央行投放方式 - 2003 - 2013年通过买入外汇投放流动性,2014 - 2023年通过向银行投放再贷款和逆回购投放,2024年以来增加公开市场操作买卖国债等方式[7][13] - 当下央行投放流动性有支持商业银行信用扩张和稳定股债市场流动性的诉求[7][13]
央行: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增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
快讯· 2025-06-27 18:25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5年第二季度例会要点 - 把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1] - 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 [1] - 增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 [1] - 用好用足存量政策 [1] - 加力实施增量政策 [1] - 充分释放政策效应 [1] - 扩大内需、稳定预期、激发活力 [1] -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1]
央行:把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快讯· 2025-06-27 18:21
央行政策导向 -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5年第二季度例会强调把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1] - 会议要求统筹总供给和总需求关系 增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 [1] - 政策方向包括用好存量政策 加力实施增量政策以释放政策效应 [1] 经济发展重点 - 会议提出扩大内需 稳定预期 激发活力的核心目标 [1] -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是当前主要任务 [1] - 高质量发展被明确为首要任务 需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1] 政策实施路径 -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政策基础 [1] -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成为工作重点 [1] - 政策执行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 [1]
国家统计局:实施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着力做强国内大循环
快讯· 2025-06-27 09:3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表现 - 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2万亿元,比1—4月份增加6034.1亿元,但同比下降1.1% [1] - 从毛利润角度看,规上工业企业毛利润同比增长1.1%,拉动全部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0个百分点 [1] 影响利润的主要因素 - 利润下降受有效需求不足、工业品价格下降及短期因素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 [1] - "两新"政策效应持续显现,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0.6%、7.1%,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0.6个百分点 [1] 政策支持与发展方向 - 各地区加大力度推动"两新"政策落地实施,有效释放内需活力 [1] - 大规模设备更新相关政策带动相关行业利润增长 [1] - 需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着力做强国内大循环,强化创新驱动 [1]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解读2025年1—5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数据
国家统计局· 2025-06-27 09:3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概况 - 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2万亿元 同比小幅下降1.1% 但较1—4月份增加6034.1亿元 [1] - 投资收益等短期因素的高基数下拉利润增速1.7个百分点 [1] - 毛利润同比增长1.1% 拉动整体利润增长3.0个百分点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 为盈利恢复创造条件 [1] 装备制造业表现 - 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7.2% 拉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2.4个百分点 8个细分行业中7个实现增长 [2] - 电子行业利润增长11.9% 电气机械增长11.6% 通用设备增长10.6% [2] 高端制造领域亮点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行业利润同比大增56.0% 其中飞机制造增长120.7% 航天器及运载火箭制造增长28.6% [2] - 船舶制造领域利润增长85.0% 金属船舶制造增长111.8% 船用配套设备制造增长63.2% [2] 政策驱动行业增长 - 通用设备行业利润增长10.6% 专用设备增长7.1% 合计拉动工业利润增长0.6个百分点 [3] - 电子专用设备制造利润增长39.3% 通用零部件制造增长26.7% 金属加工机械制造增长11.3% [3]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智能消费设备制造利润增长101.5% 家用电力器具制造增长31.2% [3] 企业类型分化 - 私营企业利润增长3.4% 外资及港澳台企业增长0.3% 分别高于工业平均水平4.6和1.4个百分点 [3] - 私营企业拉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0.9个百分点 外资企业拉动0.1个百分点 [3]
短期内钢市或继续弱势运行
钢铁价格指数 - 兰格钢铁全国绝对价格指数为3442元/吨,周环比下降0.1%,较去年同期下降12.9% [1] - 长材绝对价格指数为3278元/吨,周环比下降0.1%,较去年同期下降13.0% [1] - 型材绝对价格指数为3384元/吨,周环比下降0.4%,较去年同期下降14.2% [1] - 板材绝对价格指数为3518元/吨,周环比上涨0.1%,较去年同期下降13.1% [1] - 管材绝对价格指数为3944元/吨,周环比下降0.1%,较去年同期下降11% [1] 宏观政策与经济环境 - 各地区、各部门正加紧实施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1] -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部分指标继续改善,新动能成长壮大,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 [1] 期货市场表现 - 焦炭期货价格上涨2.9%,焦煤期货价格上涨2.78% [2] - 螺纹钢期货价格上涨1.05%,热卷期货价格上涨1.47% [2] - 铁矿石期货价格持平 [2] 现货市场供需与成本 - 钢铁企业产能释放积极性由弱转强,铁水产量略有增加,品种产量表现不一 [2] - 季节性天气因素影响终端需求,各品种市场成交表现不理想 [2] - 铁矿石价格小幅下跌,废钢价格稳中有涨,焦炭价格维持平稳 [2] 钢材市场展望 - 短期内国内钢材市场预计将继续呈现弱势运行局面 [2]
中流击水 挺膺担当 希望就在前方
搜狐财经· 2025-06-27 07:16
关键处落子的大手笔 -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18758亿元 同比增长5.4% 环比增长1.2% 国民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3] - 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四稳"策略: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应对经济不确定性 [3] - 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171亿元 同比增长5.0% 其中家电/通讯器材/文化办公用品/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53.0%/33.0%/30.5%/25.6% [4]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安排3000亿元国债资金 1-4月已下达1620亿元中央资金 占全年50% 剩余1380亿元将在三季度和四季度分批下达 [5][6] 逼仄处行船的细功夫 - 中美航运市场出现"一船难求"现象 反映两国间巨大双向需求 但欧盟单方面取消与中国高层经济对话增加中欧经贸不确定性 [7] - 国家外汇管理局推出外贸便利化政策:将贸易新业态主体纳入便利化范围 优化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外汇结算 便利承包工程企业境外资金集中管理 [8]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标:5-10年内提升金融开放枢纽功能 强化人民币资产全球配置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地位 [9] - 第六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强调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吸引全球企业来华投资 [9] 无声处干事的真精神 - 华为任正非强调面对外部封锁应专注实干 中国在中低端芯片领域已形成数十上百家企业的努力态势 [12] - 义乌商户案例显示企业经营三大内核:保持耐心(超越波澜需沉得住气)、秉持诚心(坚持长期主义)、坚定信心(期待风雨后见彩虹) [13] - 广东外贸企业采取双轨突围策略:多元化市场布局(分散风险)与强化产品不可替代性(提升竞争力) [14] - 全国已培育2200多家内外贸一体化领跑企业 浙江/上海/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内外贸一体化经营率达30% [15]
经济日报:聚焦关键巩固消费增长势头
快讯· 2025-06-27 06:34
消费需求与潜力 - 当前消费需求仍有待扩大 消费潜力需要进一步释放 [1] 推动消费发展的关键要素 - 增强消费能力 [1] - 改善消费条件 [1] - 创新消费场景 [1] - 优化消费环境 [1] 消费对经济的作用 - 消费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中发挥更大作用 [1] - 消费助推经济行稳致远 [1]
广州都开始“送”车牌了,北京上海的“等等党”们还能撑多久?
36氪· 2025-06-26 07:17
广东省汽车消费新政 - 广州市实施"久摇不中"申请人直接领取号牌政策,个人参加普通车增量指标摇号累计次数达到72次以上可直接申领指标,且不占用常规配置额度[1][3] - 深圳市优化摇号规则,加强对"久摇不中"人群的购车需求保障[1] - 政策设计精妙之处在于不占用配置额度,确保常规摇号参与者中签概率不受影响[4] 全国特大城市汽车限购政策对比 - 北京采用"积分轮候"制度,普通燃油车指标中签率长期在千分之几水平徘徊,截至2023年底机动车保有量超过750万辆[4][6] - 上海实行市场化拍卖制度,车牌价格稳定在9万元人民币左右[7] - 广州和深圳长期实行"摇号+竞价"并行模式,截至2023年底广州汽车保有量超过350万辆,深圳接近400万辆[8][10] 政策影响与意义 - 新政将释放被压抑多年的消费需求,有力提振汽车销售并带动金融、保险、维修等后市场产业发展[12] - 标志着城市治理从"一刀切"限制转向"精细化治理",实现政策效益与民生关怀的平衡[12] - 为全国特大城市汽车限购政策优化提供实践蓝本,可能推动北京和上海等城市后续政策调整[15] 行业数据与现状 - 北京2025年家庭新能源指标总数达到11.84万个,但面对超过34万个家庭的有效申请,仍有逾22万个家庭无法获得指标[6] - 广州摇号中签率从最初的10:1左右下降到目前的百分之一以下[10] - 汽车产业链条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