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化投资
搜索文档
万亿公募博时基金换帅!张东接棒,江向阳将奔赴下一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16:12
万亿级头部基金公司即将迎来新任"掌门人"。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博时基金现任董事长江向阳即将履新招商局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招商 局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现任总经理、党委书记张东拟升任董事长。目前相关流程仍在推进中。 江向阳执掌博时基金十年,从刚接手时的3027亿元管理规模,到如今的1.61万亿元管理规模,公司产品 类型涵盖股票型、债券型、混合型、QDII型等主流基金品种,覆盖从公募到非公募、从股票投资到固 定收益投资、从低风险到高风险、从主动管理到被动管理、从国内到海外等不同基金产品类型。 张东系招行老将,在金融领域尤其是银行业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掌管过多个关键业务部门,于2024年 5月被任命为博时基金总经理,在财富管理方面经验丰富。有着多年招行零售、财富管理方面经验的新 任董事长张东,将如何推动博时基金实现创新发展? 张东拟接棒 2011年以后,张东被委以重任,调任至香港子公司永隆银行,担任副总经理。随后,张东又被调回总 部,任职财富管理部总经理,总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总行零售金融总部总裁(总行业务总监级)等。 2021年,招商银行新组建财富平台部,意在强化财富管理业务上的投入,以带动零售业务增长, ...
中证A500指数发布一周年!汇聚行业龙头力量,筑就时代标杆典范
新浪基金· 2025-09-23 09:00
中证A500指数概况 - 中证A500指数于2024年9月23日正式发布,旨在成为A股新一代宽基代表 [1] - 指数以行业均衡策略为核心,覆盖91个中证三级行业,并对工业、信息技术、原材料、通信服务、医药卫生、能源五大新经济领域显著超配,累计权重高达67.27% [1] - 指数以9.2%的成份股数量,覆盖全部A股53.1%的总市值、67.7%的归母净利润、60.5%的营业收入以及67.7%的现金分红总额 [1] 指数市场表现 - 指数发布后一年内(24/9/23-25/9/23),中证A500指数累计涨幅达47.44% [2] - 该表现跑赢了同期近五成申万一级行业指数,并显著超越上证50(31.15%)、中证A50(37.04%)、中证A100(41.41%)等核心宽基指数 [2] - 截至2025年9月19日收盘,指数点位已接近近三年高点 [2] 相关ETF产品发展 - 截至2025年9月19日,全市场跟踪中证A500指数的ETF总规模达1873亿元,成为A股仅次于沪深300指数的第二大宽基ETF标的,较首批200亿元的发行规模增长9倍 [3] - 规模居首的A500ETF华泰柏瑞(563360)于2024年9月25日成立,截至2025年9月19日,其基金规模与份额分别大幅增长1017.55%与823.5%,最新规模突破223亿元 [3][4] A500ETF华泰柏瑞产品特征 - 截至2025年9月19日,A500ETF华泰柏瑞累计单位净值为1.2101元,是首批跟踪该指数的ETF中唯一累计单位净值超过1.21元的产品 [5] - 产品采用全方位低费率结构,管理费率为0.15%/年,托管费率为0.05%/年,均为A股市场权益指数产品中最低一档 [5][6] - 其联接基金C类份额(022439)的销售服务费率也为同类型基金中最低一档 [5]
年内银行理财子公司指数化投资升温
证券日报· 2025-09-23 00:13
行业趋势 - 银行理财子公司布局指数型理财产品动作频频,存续产品数量和发行热度均有所提升 [1] - 指数化投资凭借策略清晰、风格稳定、易于理解的特点,成为银行理财子公司布局权益市场的重要切入口 [1] - 截至2025年5月末,理财公司存续的指数型净值理财产品数量近600款,较2024年末增长超100款 [3] 公司动态 - 招银理财推出自研大类资产配置指数“招银理财湾区全球资产优选配置指数”,通过量化模型对全球股票、债券、商品进行量化评估与打分 [2] - 交银理财联合发布“中诚信—交银理财多元策略大类资产配置指数”,依托分散化投资框架调整红利、量化中性等细分策略比重 [2] - 兴银理财推出一款股债指数主题理财产品,跟踪MSCI红利指数和中债—国开行债券总财富指数,权益投资比例中枢为30% [3] 产品配置与类型 - 招银理财“增泰湾区全球优选日开370天持有2号A”产品以不超5%资产配置其自研指数 [3] - 交银理财稳享添福、慧选系列理财产品的多资产部分参照其发布的多元策略指数进行配置 [3] - 指数型理财产品主流投资方式为结构性产品,占比达85.66%,非结构性产品占比为14.34% [4] 投资吸引力与表现 - 指数型理财产品年内新发产品成立以来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6.72%,显著高于同期全市场理财产品2.85%的平均年化收益率 [5] - 指数化投资可绕开深入的个股研究,更契合银行理财子公司现状,并契合银行客群风险偏好 [4] - 在低利率环境下,指数化投资有助于银行理财子公司寻求收益增厚 [4]
科创板ETF数量突破百只大关,总规模近3000亿元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22 18:36
截至目前,全市场科创板ETF数量已突破100只大关,科创板形成覆盖宽基、主题、策略的多层次指数 产品体系,结构持续优化、生态日趋成熟。目前科创板ETF总体管理规模近3000亿元,科创板成为A股 指数化投资比例最高的板块。(第一财经记者 黄思瑜) ...
科创板ETF数量突破百只大关,总规模近3000亿元
第一财经· 2025-09-22 17:52
截至目前,全市场科创板ETF数量已突破100只大关,科创板形成覆盖宽基、主题、策略的多层次指数 产品体系,结构持续优化、生态日趋成熟。目前科创板ETF总体管理规模近3000亿元,科创板成为A 股指数化投资比例最高的板块。(第一财经记者 黄思瑜) ...
研究框架培训:资金面研究框架
2025-09-22 08:59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中国A股市场及其资金面研究 包括ETF市场 公募基金 保险资金 私募基金 外资 两融 社保基金等各类投资者[1][2][3] * 公司提及宽基指数(如沪深300 上证50)及其成分股(如银行股 寒武纪[12]) 行业主题ETF 以及具体上市公司如腾讯控股[22] 招商银行[27] 核心观点与论据 **ETF市场发展** * ETF市场规模迅速扩张 2025年8月底突破5万亿元 超越日本成为亚洲最大ETF市场[1][5] * 股票型ETF在2024年大幅增长 净流入规模达1万亿元[1][5] * 主要驱动力从2025年下半年起由国家队托底转变为行业主题ETF 归因于监管推动快速审批 指数化投资发展及ETF费率下调[1][6] * 被动基金在A股持股市值占比持续提升 2024年四季度首次超越主动基金[1][10] * 被动基金配置集中在大金融 建筑和工业板块 低配汽车 医药等成长类板块[1][10] * 与海外相比差距显著 2024年底美国股票型ETF持股市值占比为12.8% 而中国仅为3.6%[9] **ETF市场影响** * ETF是2023-2024年存量博弈市场中的被动增量资金 显著影响市场风格 推动沪深300大盘龙头风格和红利风格 银行作为沪深300第一大权重行业显著受益[11] * 宽基指数更多由证金 汇金 险资等配置型资金中长期持有 行业主题类更多由高风险偏好者及散户持有 其换手率可衡量市场交易情绪[7][8] **主动权益基金** * 主动权益基金规模自2022年以来持续萎缩 但2025年起超额收益显现 新发情况和投资者偏好出现边际改善[1][13] * 公募基金定价权虽下降 但主动权益在机构投资者中占比达17.2% 仅次于国家队和被动指数基金[13] * 2025年7月以来新发规模明显改善 浮动管理费率产品贡献阶段性增量 投资者对权益类产品偏好有所改善[15][16] * 公募基金维持高仓位运行 更多进行内部结构调整 2025年二季度在电子板块仓位达18.75% 接近历史峰值20% 加仓通信 银行及国防军工 减仓食品饮料 汽车[21] * 2025年一季度公募对港股配置从15%大幅提升至19% 二季度小幅提升 腾讯为其港股第一大重仓股[22] * 展望未来 公募基金可能成为市场重要增量资金来源之一[1][15][24] **保险资金** * 保险资金持续流入市场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 寿险与财险运用资金余额达36万亿元 每0.1个百分点变动即带来几千亿增量资金[25] * 受益于2024年新国九条政策引导和2025年一季度保费销售开门红 政策鼓励大型国有险企将新增保费30%用于股票投资[25] * 据估算 2025年下半年保险仍将带来3000-4000亿元增量资金[1][25] * 在债券收益率下行背景下 险资倾向于增配高股息红利资产 2025年二季度持有银行 公用事业 交通运输和通信运营商等红利资产占比达67.7% 并扩展到通信 汽车 有色金属等广义红利资产[25][26] * 2025年初以来险资在港股举牌速度较2024年进一步加快 持有招商银行港股与其股价表现高度相关[27] * 险资增加权益配置主要通过直接买股票和委外或购买ETF两种方式 2025年上半年明显增配TMT中的算力光模块方向以及制造业 周期行业和金融地产等ETF[28] * 国有大型险企增配权益比例明显快于行业整体 不同险企配置差异显著(如股票投资比例从6%到16%以上不等)[29] **外资** * 外资虽年度持续流出 2024年以来对A股市场参与度不高 但目前外资占比A股市值不到3% 而美国 日本等主要市场超20% 其仍是重要机构投资者[30] * 外资结构以配置型资金主导(长线资金如海外养老金和主权财富基金) 未来可能成为A股重要增量资金来源之一[1][30] * 外资流入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 MSCI指数纳入因子 PMI指数 美债利率 离岸人民币汇率和A股相对收益[31] **其他资金面** *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规模稳步上升 2025年7月备案数单月达8000亿元 为2022年以来最大单月规模 仓位灵活且明显提升 持仓偏向成长性 高弹性资产如电子 计算机等[3][33] * 理财产品权益资产配置比例持续降低 从2021年6月超1.02万亿元降至2025年6月7847亿元[32] * 两融资金规模创新高 已超过2015年最高点 是推动市场上涨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下行风险小且利率已降至3%以下[3][35] * 社保基金体量达3万亿元 在A股配置比例约为21.4% 是A股市场相对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3][34] * 散户入市进度低迷 新增投资者数量维持低迷状态[3][36] * 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力度可控 回购和分红持续增长 IPO和增发维持较低水平[3][37] 其他重要内容 * 资金面对A股市场的影响自2017-2018年起 从宏观层面(银行间量价)演变为以微观层面(外资 公募 私募 险资等)为主要驱动力[2] * 判断公司或板块涨跌可归结为资金流入和流出 需分析各类资金性质和偏好[3][4] * 各类资金(公募基金 保险资金 外资 ETF等)有望形成共振共识 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 改善存量博弈环境[3][38]
中证A500一周年成长记:新宽基“圈粉”无数 投资生态日趋完善
中国证券报· 2025-09-22 07:19
2024年9月,新一代核心宽基指数中证A500发布。一年以来,相关产品及策略百花齐放,中证A500 已成资产配置"新蓝海"。围绕中证A500,ETF及ETF联接基金、场外指数基金、指数增强基金、增强策 略ETF在内的多元立体产品矩阵得以建立。目前,32只中证A500ETF总规模突破1800亿元。其中,以险 资为代表的长期资金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有近150个险资账户配置了中证A500ETF。 此外,"国家队"、外资机构、券商、企业年金及养老金、信托、私募、期货机构和广大个人投资者 的深度参与,让中证A500指数相关策略维度不断拓展,从简单的被动跟踪,延伸至主动量化增强,再 到指增+市场中性、指增+主动量化、指增+CTA等多种策略的复合应用,中证A500指数生态圈日益扩 大。 拉开宽基投资新时代序幕 2024年9月,中证A500指数横空出世,市场目光持续聚焦A股核心资产。随后,来自华泰柏瑞基 金、国泰基金、南方基金、富国基金、嘉实基金、景顺长城基金、摩根资产管理、招商基金、泰康基 金、银华基金的首批10只中证A500ETF启动发行,正式拉开了宽基指数投资新时代的序幕。 中证A500指数创新性覆盖三级行业龙头,并采取 ...
中证A500一周年成长记: 新宽基“圈粉”无数 投资生态日趋完善
中国证券报· 2025-09-22 04:46
中证A500指数发布与市场地位 - 2024年9月新一代核心宽基指数中证A500发布 成为资产配置新蓝海 [1][2] - 指数创新性覆盖三级行业龙头并采取ESG评级筛选 被行业寄予厚望 [2] - 中证A500迅速超越诸多宽基指数 成为A股市场仅次于沪深300的核心宽基指数 [2] 产品规模与流动性表现 - 32只中证A500ETF总规模突破1800亿元 [1][2] - 华泰柏瑞中证A500ETF规模达223亿元 份额超200亿份 [3] - 该ETF日均成交额超36亿元 管理费率0.15%/年 托管费率0.05%/年 处于行业最低水平 [3] 机构资金配置情况 - 险资发挥重要作用 近150个险资账户配置中证A500ETF [1][6] - 中国人寿重仓21只ETF持有市值超190亿元 中国平安合计持有市值超90亿元 [6] - 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超70% 华泰柏瑞ETF机构持有超180亿份居首 [5][6] 指数编制与表现特征 - 采用行业中性编制规则 各行业权重相对均衡 [4] - 2024年跑赢上证50和中证800 电子/基础化工/医药/有色金属/传媒等超配行业涨幅靠前 [4] - 覆盖100%中证二级行业和98%三级行业 一级行业权重贴近中证全指 [7] 投资者结构多元化 - 资金结构呈现机构主导+个人参与度提升特征 [6] - 国家队/外资/券商/企业年金/信托/私募/期货机构/个人投资者共同参与 [1][7] - 保险机构将业绩比较基准更换为中证A500指数 [7] 产品策略矩阵发展 - 形成ETF/联接基金/场外指数基金/指数增强基金/增强策略ETF等多元产品矩阵 [1][9][10] - 策略从被动跟踪延伸至主动量化增强/指增+市场中性/指增+CTA等复合应用 [1][10] - 已诞生超百只产品 策略覆盖网格交易/大小盘轮动/核心-卫星策略等 [9][10] 未来发展机遇 - 受益于居民财富从固收理财向权益资产转移的时代红利 [8] - 外资可能加大配置 银行理财资金或通过指数化投资入市 [8] - 需发展衍生品工具/Smart Beta指数/国际投资者参与度等生态环节 [10][11]
中证A500一周年成长记:新宽基“圈粉”无数 投资生态日趋完善
中国证券报· 2025-09-22 04:17
中证A500指数产品发展 - 中证A500指数自2024年9月发布以来相关产品及策略百花齐放 已形成资产配置新蓝海 围绕该指数建立了ETF及ETF联接基金 场外指数基金 指数增强基金 增强策略ETF在内的多元立体产品矩阵 [1] - 目前32只中证A500ETF总规模突破1800亿元 按照标的指数跟踪ETF的总规模统计 该指数迅速超越诸多宽基指数 成为A股市场上仅次于沪深300的核心宽基指数 [1][2] - 首批10只中证A500ETF由华泰柏瑞基金 国泰基金 南方基金 富国基金 嘉实基金 景顺长城基金 摩根资产管理 招商基金 泰康基金 银华基金发行 正式拉开宽基指数投资新时代序幕 [1] 产品规模与流动性表现 - 华泰柏瑞中证A500ETF规模从首发20亿份稳步增长 2025年1月首度突破180亿份 2025年6月末突破200亿份 截至2025年9月19日最新规模超223亿元 在同类产品中保持领先地位 [2][3] - 华泰柏瑞中证A500ETF流动性表现优异 日均成交额在36亿元以上 位居同类产品前列 费率按行业最低档设置 管理费率0.15%/年 托管费率0.05%/年 [3] - 截至2025年6月末 机构投资者持有华泰柏瑞中证A500ETF超180亿份 在同类产品中居首位 机构持有嘉实基金 南方基金 国泰基金 广发基金 华夏基金 富国基金旗下产品份额均超100亿份 [4] 机构资金配置特征 - 保险资金发挥重要配置作用 截至2025年6月末 中国人寿重仓持有21只中证A500ETF 总市值超190亿元 中国平安人寿合计持有市值超90亿元 [5] - 中证A500ETF共吸引近150个险资账户持有 产品特性与险资长期稳健高效的投资需求高度契合 部分保险机构已将业绩比较基准更换为中证A500指数 [5][6] - 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普遍在70%以上 资金结构呈现机构主导 个人参与度提升 长期配置与交易型资金并存的特征 外资机构 券商 企业年金 信托 私募 期货机构及个人投资者共同构成多元化资金来源 [4][5][7] 指数编制与表现特点 - 中证A500指数创新性覆盖三级行业龙头并采取ESG评级筛选 行业编制规则保持中性 各行业权重相对均衡 2024年以来跑赢上证50 中证800等宽基指数 [2][3] - 指数覆盖100%中证二级行业 98%中证三级行业 一级行业权重贴近中证全指 成分股中传统产业与新质生产力均衡分布 契合国家经济结构与政策方向 [6] - 指数低配银行 非银金融 食品饮料等表现较弱行业 超配电子 基础化工 医药 有色金属 传媒等涨幅靠前行业 结构性差异带动超额收益 [3] 投资策略与应用场景 - 围绕中证A500指数形成包含标准ETF Smart Beta 指数增强 成分主动精选等多元策略矩阵 应用场景涵盖买入持有 定期定额投资 网格交易 大小盘轮动 核心-卫星策略及大类资产配置 [8] - 策略维度从被动跟踪延伸至主动量化增强 再到指增+市场中性 指增+主动量化 指增+CTA等多种复合策略 为投资者提供更灵活选择 [1][9] - 指数生态系统在衍生品工具丰富程度 Smart Beta指数及国际投资者参与度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未来推出股指期货和期权产品将极大拓宽策略维度 [9] 市场前景与发展动力 -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加快 无风险收益率系统性下沉及经济政策呵护 中证A500指数将受益于居民财富从固收理财向权益资产转移的时代红利 [7] - 指数化投资或成为银行理财资金进入股市的重要方式 全球货币政策转向宽松时 外资可能加大对中证A500类核心资产的配置 [7][8] - 政策引导长期资金入市为ETF市场发展提供支撑 国内政策积极培育长期投资环境 有利于ETF市场进一步发展壮大 [10]
发行热度加温!银行理财为何瞄准指数型产品?
国际金融报· 2025-09-19 23:59
指数型理财产品发展现状 - 银行理财子公司积极布局指数型理财产品 目前共有116只相关产品处于待售 募集和存续状态 涉及12家发行机构包括招银理财 华夏理财 中银理财 兴银理财等 [1] - 指数型理财产品定义为由理财公司发行 投资资产采取直接复制指数成分或间接方式挂钩指数的理财产品 [2] - 截至2025年5月末 理财公司存续的指数型净值理财产品数量近600款 较2024年末增长超100款 存续产品数量与发行热度均有提升 [3] 产品业绩表现 - 指数型理财产品年化收益区间表现亮眼 不同风险等级产品均呈现强劲收益能力 [3] - 信银理财慧盈象固收增强一个月持有期9号产品(PR2风险等级)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达15.17% 近3个月达8.79% 成立以来达8.92% [3] - 华夏理财天工系列PR5风险等级产品年内涨幅达14.46% 成立以来涨幅达52.33% [3] 发展动因分析 - 监管部门积极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 为指数化投资提供有利政策支持 [4] - 低利率环境下传统固收类资产收益下行 股票市场表现相对强劲 银行理财通过指数型产品提升整体收益水平 [4] - 指数型产品具备透明度高 费率低廉 风险分散等优势 满足投资者对产品底层结构的清晰认知需求 [4] 市场挑战与展望 - 银行理财投资者风险偏好整体较低 对风险较高的指数型产品接受程度有限 [6] - 理财公司需加强投资者教育 帮助了解产品特征并做好适当性管理 [6][7] - 理财公司应加大指数类产品研发 平衡收益弹性与风险控制 提升市场接纳度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