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普惠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刷脸支付:是极致便捷还是多维风险
金融时报· 2025-11-03 13:10
刷脸支付的风险本质与规制挑战 - 刷脸支付的本质是将不可变更的人体生物特征转化为可存储、传输、估值和资本化的关键数据资产,这触及数据主权、身份认同及金融权力再分配的深层治理议题[1] - 其引发的挑战已超越单纯的信息泄露风险,而是个体生物特征被深度卷入金融资本循环后所引发的系统性规制困境[1] - 当前对刷脸支付的讨论存在"便捷性迷恋",对其潜在风险的剖析往往停留在技术安全与个人隐私的表层,缺乏对系统性规制挑战的深刻洞察[1] 构建科学治理体系的核心原则 - 确立预防性原则,对生物特征数据应用可能带来的未知风险和长远影响保持审慎,监管应体现前瞻性[3] - 遵循比例原则,规制措施的强度必须与刷脸支付具体应用场景所蕴含的风险等级相称,避免"一刀切"[3] - 建立协同治理原则,形成政府监管机构、行业企业、技术专家、社会公众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责任共担的协同共治格局[3] 关键监管工具与机制的创新方向 - 推行"监管沙盒"的升级应用,将其从单一产品测试平台升级为对数据治理规则、算法伦理标准和新型商业模式进行综合试验的平台[4] - 建立强制性算法审计与认证制度,由独立第三方机构对商用刷脸支付算法的准确性、公平性、鲁棒性及可解释性进行定期审计[4] - 实施基于风险的分级分类管理,根据交易金额、应用场景的风险差异进行精细化管理,对高风险场景强制要求采用多因子认证[4] 支撑治理落地的法律与标准基础 - 完善法律责任与消费者保护制度,在安全事件中明确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并推行"支付机构先行赔付"制度[5] - 强化行业自律与标准体系建设,推动支付行业协会、标准化组织等制定高于法律一般性要求的生物信息处理行业标准、技术规范与伦理公约[5] 营造科学治理的外部环境 - 提升公众数字素养与权利意识,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提升用户对刷脸支付风险的认知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6] - 拓宽社会参与和监督渠道,在技术标准、政策法规的制定过程中引入公众评议、听证会等机制,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6]
2026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上线 新增线上线下9折购药权益
北京商报· 2025-11-03 12:41
产品升级要点 - 降低免赔额 健康人群自付起付线由304万元下降至15万元 [1] - 扩大医保目录外创新药覆盖范围 药品清单增至159种 [1] - 提高特药报销比例 健康人群和既往症人群特药报销比例分别提升5个百分点至65%和35% [1] - 新增线上线下9折购药权益 未出险人群也可享受 [1] - 延长销售期 由每年3个月集中销售调整为"集中销售期+全年可预约下一期参保" 实现全年可保随时可约 [1] 监管导向与行业定位 - 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商业健康保险服务民生保障的功能定位 支持保险公司科学设计规范运作以优化产品服务提升理赔效率拓展健康管理内涵 [1] - 商业健康保险是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 在提升全民健康理念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强民生保障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 - 监管将督导共保体公司坚守普惠初心聚焦群众需求 秉持保本微利原则统一服务标准优化理赔流程确保资金安全信息透明 [2] 发展目标 - 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努力提供广泛覆盖公平可得保费合理保障有效的保险服务 [2] - 目标是实现北京普惠健康保可持续发展 为推进健康北京建设作出贡献 [2]
2026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上线,新增线上线下9折购药权益
北京商报· 2025-11-03 12:02
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广泛覆盖、公平可得、保费合理、 保障有效的保险服务。商业健康保险作为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在提升全民健康理念、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强民生保障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北京金融监管局将督导各共保体公司坚守普惠 初心、聚焦群众需求,秉持"保本微利"原则,统一服务标准,优化理赔流程,提高理赔效率,确保资金 安全、信息透明,切实维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努力实现北京普惠健康保可持续发展,为推进健康北京 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北京商报讯(记者 胡永新)11月3日,2026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上线发布会在京举行。北京金融监管局 党委书记、局长朱衍生指出,作为监管部门,北京金融监管局始终高度重视商业健康保险服务民生保障 的功能定位,支持保险公司通过科学设计、规范运作,不断优化产品服务,提升理赔效率,拓展健康管 理内涵,真正把普惠保险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2026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将在保障服务方 面进一步升级:一是降低免赔额,健康人群自付起付线由3.04万元下降至1.5万元;二是扩大医保目录外 创新药覆盖范围,药品清单增至159种;三是提高特药报销比例 ...
申万宏源张剑:通过资金端与资产端的高效联动 为金融“五篇大文章”相关领域提供稳定资金支持
公司业绩与战略定位 - 公司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将自身发展融入金融强国建设大局,聚焦主责主业推动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 [2] - 2024年公司实现股债承销规模超9300亿元,股债投资余额约5000亿元,通过资金端与资产端高效联动为相关领域提供稳定资金支持 [2] 科技金融与绿色金融 - 针对科技金融、绿色金融领域早期项目覆盖不足问题,公司将强化投研、投资、投行服务能力,提升对前沿技术路线和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的前瞻性判断 [2] - 公司将扩大硬科技早期项目储备,争取政策支持,参与信用增进基金设立,优化风险准备金计提机制以降低早期投资风险 [2] 普惠金融 - 为解决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难题,公司将联合征信机构、大数据服务机构搭建中小企业评估体系,动态刻画企业信用画像 [3] - 公司将创新风险定价与增信机制,降低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成本,打通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服务链条 [3] 养老金融 - 针对养老标的基金规模有限、产品类型单一问题,公司将通过加大产品供给、丰富服务手段、发布研究报告及开展投教宣导等方式积极开展业务 [3] - 公司将推出目标日期基金、目标风险基金等创新产品,以满足不同年龄段投资者的养老需求 [3] 数字金融 - 公司将推动数字金融场景拓展,以"数智化"重构业务逻辑,将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应用于项目挖掘、风险评估、产品创设等环节 [4] - 公司将构建多元化估值模型与动态跟踪机制,提升数字化服务在区域、人群、产业维度的覆盖度 [4] 未来展望 - 公司将继续践行央企券商担当,全方位加强谋划布局,着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金融强国建设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4]
邮储银行赣州市分行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小微经济焕发活力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1-03 10:11
邮储银行赣州市分行普惠金融业务概览 - 截至今年9月底,该分行累计投放各项贷款超21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21亿元 [1]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结余超125亿元,实体贷款余额占比高达95% [1] - 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超210亿元,惠及企业1500余家 [2] 针对小微企业的定制化信贷服务 - 通过“小微易贷”等产品为五金机电公司提供194万元贷款,解决其原材料采购资金缺口 [2] - 组建专业金融小分队,常态化开展进园区、进商圈、进企业走访活动,以打通融资“最后一公里” [2] - 为小微企业开通审批绿色通道,拓宽“线上+线下”服务渠道 [2] 政策协同与消费场景金融支持 - 结合消费贷贴息政策,聚焦家居家装、汽车、教育等七大消费场景,建立商户需求档案 [3] - 通过“产业贷”产品为涂料店店主提供80万元信用贷款,该产品具有“零抵押、低利率、快审批”特点 [3] - 截至9月末,本年度已投放“产业贷”超5.1亿元,惠及小微企业1800余户次 [3] 下沉服务支持个体工商户与消费市场 - 通过“创业担保贷”为“老街坊”美食店提供10万元贷款,用于设备更新和店面装修 [4] - 组织辖内支行主动对接餐饮协会,针对不同餐饮主体推广“极速贷”“创业担保贷”等产品 [4] - 采用“网格化走访+专人对接”机制,主动摸排需求以支持城市“烟火气” [4]
曾刚:“十五五” 时期我国金融业将迎来转型升级的关键窗口期
经济观察报· 2025-11-02 13:44
“十四五”期间中国金融业发展成就 总体发展成就 - 金融业规模实现历史性跨越,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超过500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9%,稳居全球最大信贷市场和第二大保险市场 [2] - 股票、债券市场规模稳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十四五”以来始终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 [2] - 银行业保险业累计为实体经济新增资金超过170万亿元,金融供给结构持续优化 [2] -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日趋完善,科创板深化改革,创业板全面实行注册制,北京证券交易所设立,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稳步推进 [3] - 金融科技创新全球领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在风控、客户服务等领域广泛应用,监管科技建设加快推进 [3] - 金融风险防控能力全面加强,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保持在2%以内,拨备覆盖率达197.97%,资本充足率达17.98%,保险行业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218% [4] - 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银行、保险、证券等领域外资股比全面放开,2024年外汇市场交易量达41万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37%,跨境收支规模为14万亿美元,增长64% [4] 体制机制创新 - 监管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2023年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成立,实现除证券业外金融监管统一管理,监管效能显著提升 [4] - 金融法治建设持续加强,重要法律法规修订完善,执法力度加大,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 [6] - 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水平显著提升,股权结构更加合理,治理机制更加健全,内控制度更加完善 [6] - 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不断深化,沪深港通、债券通等互联互通机制完善,QFII、RQFII额度管理全面取消 [6] - 区域金融合作深入发展,“一带一路”金融合作取得丰硕成果,RCEP框架下金融合作不断深化 [7] - 国际金融治理参与度提升,在G20、FSB、BCBS等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不断增强 [7] “十五五”期间金融业发展的重点与展望 宏观环境 - 预计“十五五”时期全球GDP增长将维持在2.4%至2.9%的低增长区间,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成为提升生产率的核心动力 [8] - 国内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加深,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有望提升至30%以上 [8] - 金融强国建设成为金融战略核心目标,科技创新、绿色转型、人口结构变化和数字化转型为金融业发展提供新机遇 [9] 金融业展望 - 直接融资比重将继续稳步上升,中央政府持续加码资本市场支持政策,明确中央汇金公司作为稳定基金的重要地位 [10][11] - 金融机构差异化发展格局更加清晰,大型银行向综合化、国际化转型,中小银行专注特色化服务,非银机构在资管、财富管理领域作用增强 [11] -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对制造业升级、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加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大幅扩大 [11] - 金融创新活跃程度提高,产品服务持续创新,数字化转型推动商业模式根本性变革,监管科技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12] - 货币政策保持稳健适度,政策利率总体处于下调通道,更注重结构性工具精准运用 [12] - 财政政策延续积极基调,向扩投资与扩消费并重转型,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 [13] - 监管政策更强调前瞻性和导向性,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13] 重点任务 - 全面推进科技金融建设,完善“股+债+租+投+保”多元金融产品体系,为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差异化服务 [14] - 绿色金融工作重点包括开发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碳金融等多样化产品,完善标准体系并与国际接轨 [14][15] - 普惠金融发展重点集中在数字普惠金融平台建设,创新信用风险缓释机制,提升服务下沉能力 [15] - 养老金融聚焦推进第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建设,加强“适老化”服务改造,推动银发经济与科技融合 [15] - 数字金融重点关注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智能风控应用,推动开放银行与金融生态圈建设 [16] - 提升跨境金融服务水平,构建涵盖贸易融资、项目融资、汇率避险的综合服务体系,预计到2030年“一带一路”和RCEP区域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达6500亿美元 [16] - 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积极参与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建设 [16] - 完善金融监管与风险管理体系,优化监管体制机制,科技赋能监管创新,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加快金融法治体系建设 [17] 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建议 - 坚定服务实体经济本源,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实施,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服务能力 [18][19] - 深化结构调整与业务创新,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经济等领域的金融支持,推动全面数字化转型和跨界合作 [20] - 全面提升风控与合规管理,强化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加快数字化、智能化风控手段应用 [21] - 完善体制机制与管理升级,加快治理体系现代化,推进组织架构扁平化和敏捷化,重视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21]
前三季度净利润大增152.76% 长江证券经营情况大幅向好
经济观察报· 2025-11-02 13:08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82亿元,同比增长94.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36亿元,同比增长152.76% [2]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86亿元,同比增长76.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73亿元,同比增长135.20%,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达到上市以来同期最高水平 [2]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在上市券商中排名第15名,同比提升6名,归母净利润排名第13名,同比提升4名 [2] 财务状况与效率 - 2025年三季度公司净资产达到416.9亿元,为上市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同比增长10% [2] - 2025年前三季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9.23%,同比增加5.21个百分点,该收益率首次位列上市券商第1名,同比提升19名 [3] 业务板块表现 - 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增长59%,在上市券商中排名第14名 [4] - 信用业务融出资金规模在上市券商中排名第13名,同比提升3名 [4] - 投资业务收入增幅达到290%,增幅在上市券商中领先 [4]
前三季度净利润大增152.76% 长江证券经营情况大幅向好
经济观察网· 2025-11-02 11:44
核心财务表现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37.82亿元,同比增长94.0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36亿元,同比增长152.76% [2]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84.86亿元,同比增长76.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73亿元,同比增长135.20% [2]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为公司上市以来同期最高水平,超过2015年同期 [2] 行业排名与增长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84.9亿元,排名上市券商第15名,同比提升6名,同比增长77%,增幅排名上市券商第2名 [2] -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3.7亿元,排名上市券商第13名,同比提升4名,同比增长135%,增幅排名上市券商第7名 [2] - 投资业务收入增幅达290%,增幅排名在上市券商中领先 [4] 资产与经营效率 - 2025年三季度公司净资产为上市以来同期最高水平,达到416.9亿元,同比增长10% [3] - 2025年前三季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首次位列上市券商第1名,同比提升19名,达到9.23%,同比增加5.21个百分点 [4] 业务板块表现 - 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增长59%,排名上市券商第14名 [4] - 信用业务融出资金规模排名上市券商第13名,同比提升3名 [4] 战略与运营 - 公司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优化配置提升资源效率 [4] - 公司锚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服务科技产业创新、服务社会财富管理、服务区域重大战略的功能定位 [4] - 公司实现战略转型成效显著,整体运营稳健规范,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4]
陆控:委任吉翔为联席CEO、吴涛为常务副总经理兼首席营销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1 20:46
公司人事任命 - 陆控董事会建议委任吉翔为公司联席首席执行官 [1] - 陆控董事会建议委任吴涛为常务副总经理兼首席营销官 [1] - 吉翔先生43岁,于2025年10月31日正式加入公司,在零售信贷、风险管理和投资管理等领域拥有近20年跨行业复合经验 [1] - 吉翔先生自2014年2月至2025年9月就职于麦肯锡咨询有限公司,最后担任全球董事合伙人,主管亚洲零售银行业务 [1] - 吴涛先生52岁,在财产保险、汽车服务和互联网等行业拥有超30年从业经验 [2] - 加入陆控前,吴涛先生曾就职于汽车之家,担任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副总裁,并曾就职于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董事等职务 [2] 公司治理安排 - 公司董事会将于2025年12月29日召开股东特别大会 [2] - 股份记录日期已订定为2025年11月17日营业时间结束时 [2] 公司业务运营 - 陆控主要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并赋能机构合作伙伴,落实普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3] - 公司第三季度新增贷款总额569亿元人民币,按年增长13% [3] - 第三季度消费金融新增贷款317亿元人民币,增加20.1% [3] - 截至9月30日,累计借款人数按年增加15.3%至约2850万人 [3]
为农户、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担保及再担保业务免征增值税政策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11-01 14:54
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税费优惠 - 为农户、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借款、发行债券提供融资担保以及为原担保提供再担保的纳税人可享受免征增值税政策 [2] - 免征增值税政策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 涵盖融资担保费收入和再担保费收入 [2] - 享受方式包括在增值税纳税申报时填写减免税栏次 可通过电子税务局或办税服务厅办理 [4] 农户及企业界定标准 - 农户定义为长期居住在乡镇行政管理区域内的住户 包括国有农场职工和特定集体户 以原担保生效时被担保人身份为准 [3] - 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依据《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判定 资产总额和从业人员以担保生效时状态确定 营业收入按前12个月累计计算 [3] - 再担保合同需全部原担保合同适用免税政策 否则需缴纳增值税 [3] 纳税缴费信用修复机制 - 新增轻微失信行为修复标准 失信记录后3日内纠正可100%修复原扣分分值 并提高原有修复标准的加分比例 [12] - 建立欠缴税费渐次修复机制 根据补缴税款占比和及时性综合计算修复加分 如3日内补缴按补缴比例×100%修复 [14] - 新增整体守信修复情形 最后一次扣分后连续6个月无新增失信行为可每月恢复1分 最高不超过11分 [16][18] - 细化直接判D级指标修复条件 根据偷税金额、罚款倍数等要素将修复等待时长分为3个月、6个月和12月三档 [19] 信用修复与复评流程 - 信用修复前提为对年度评价结果无异议 需提交修复申请表并承诺 如有异议需先申请信用复评 [20] - 经营主体申请信用修复后 税务机关不再受理同年度评价结果的复评申请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