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搜索文档
新型合成小分子可“精准杀伤”癌细胞
新华社· 2025-05-14 09:27
新型癌症治疗研究突破 -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成功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小分子"磷脂降解剂",能够诱导导致肿瘤复发并对标准治疗耐药的癌细胞死亡,有望成为当前癌症化疗之外的有效补充疗法 [1] - 当前抗癌治疗主要针对快速增殖的原发肿瘤细胞,但对具有转移潜能、能够适应现有治疗的癌细胞难以有效清除,癌症患者中有70%的死亡由病灶转移引起 [1] - 研究聚焦具有高度转移潜能的"持久性癌细胞",这类细胞表面高表达CD44蛋白质,增强对铁的摄取能力,使其侵袭性更强并更易适应常规治疗,同时也使其对铁催化的细胞死亡(铁死亡)更加敏感 [1] 磷脂降解剂作用机制 - 研究团队设计合成的"磷脂降解剂"可激活铁死亡,该分子一端靶向细胞膜并进入溶酶体,另一端能增强癌细胞溶酶体中富集铁的反应性,从而触发铁死亡 [1] - 铁死亡会引发细胞膜脂质的氧化与降解,导致细胞最终死亡 [1] - 研究人员将其中一种分子设计为具备荧光特性,通过荧光显微镜追踪其在细胞中的定位,确认其确实聚集在溶酶体中 [2] 临床前研究结果 - 在实验动物注射该分子后,转移性乳腺癌临床前模型中观察到肿瘤生长明显减缓 [2] - 在患者胰腺癌及肉瘤活检样本中发现了显著的细胞毒性反应 [2] - 研究结果确认该治疗方案在临床前阶段对常规化疗疗效有限的癌种具有显著效果 [2] 研究进展与展望 - 相关研究论文已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2] - 研究人员下一步将进行临床研究,验证该治疗方案能否成为常规化疗之外的补充疗法,特别靶向具有转移潜能且对标准治疗耐药的癌细胞 [2]
Relmada Therapeutics(RLMD)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13 05:3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现金、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约为2710万美元,而2024年12月31日为4490万美元 [20]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所用现金为1810万美元,2024年同期为1300万美元 [21] - 2025年第一季度研发费用总计1200万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1330万美元,减少了130万美元 [21] - 2025年第一季度一般及行政费用总计630万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970万美元,减少了约340万美元 [22] - 2025年第一季度净亏损为1760万美元,即每股基本和摊薄亏损0.58美元,2024年第一季度净亏损为2180万美元,即每股基本和摊薄亏损0.72美元 [22]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NDV - one业务线 - 截至数据截止日期,26名患者已入组正在进行的单臂、单中心、美国以外的2期研究,AUA报告基于前20名患者的结果 [10][11] - 基于三个月评估,NDV - one给药后总体缓解率为85%(20名患者中的17名),乳头状疾病患者的高级别无复发生存率为83%(18名患者中的15名),原位癌患者完全缓解率为100%(2名患者中的2名) [12] - 任何时间点报告的数据,总体缓解率为90%(20名患者中的18名),乳头状疾病高级别无复发生存率为89%(18名患者中的16名),原位癌患者完全缓解率仍为100%(2名患者中的2名) [12] - 7名患者在六个月时接受评估,100%达到无疾病状态 [13] 西普瑞诺酮业务线 - 起源公司AZARINA的2期结果显示,西普瑞诺酮在其主要临床终点上有28%的竞争性峰值降低,P值为0.051 [18]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膀胱癌市场 - 美国每年约有7.5万例新诊断的膀胱癌病例,其中约一半(50%)为高级别疾病,复发风险高 [8] - 美国约有60万人患有膀胱癌,复发率很高 [8] 普拉德 - 威利综合征和图雷特综合征市场 - 普拉德 - 威利综合征估计影响全球约35万人,其中美国约2万人 [17]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 - 2025年公司新增两款具有概念验证2期数据和大目标市场的产品候选药物,分别是用于膀胱癌的NDV - one和用于普拉德 - 威利综合征、图雷特综合征的西普瑞诺酮 [5][23] - 公司正为NDV - one和西普瑞诺开展下一组研究做准备,目标是尽快将每个项目推向患者 [5][24] - 下半年公司将专注于为NDV - one获得美国IND许可,预计推进西普瑞诺酮的工作包括与FDA进行计划中的互动以及产品供应的进一步开发,并计划在2026年初进入临床开发 [15][19] 行业竞争 - NDV - one在BCG无反应领域有TAR200、Crittostimogene等潜在竞争对手,但该药物若获批,因其是医生熟悉的化合物且具有持久的药物排泄和更便捷的给药机制,可能会被接受 [41][42] - 在中危领域,目前常用的膀胱内吉西他滨未获批准且难以获取,NDV - one这种膀胱内化疗制剂可能是中危患者的自然选择 [43] - 在化学消融领域,UGN102正在进行化学消融试验并将提交FDA,其为单药丝裂霉素,而NDV - one是组合药物,若表现良好可能具有竞争力 [44] - 若BRIDGE试验显示NDV - one与BCG等效或更优,该药物可在BCG初治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且TAR200、Crudo Simogene等不在该领域竞争 [45]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2025年开局良好,公司新增两款产品候选药物,报告了NDV - one的积极初始概念验证2期数据,并在推进项目方面取得进展 [23][24] - 凭借两款创新产品候选药物、2700万美元现金余额、干净的资产负债表和有纪律的开发计划,公司处于有利地位,可推动管道迈向重要临床里程碑 [6][25] 其他重要信息 - NDV - one是两种化疗药物吉西他滨和多西他赛的新型缓释膀胱内制剂,能在膀胱内形成球形软基质,缓慢释放药物,旨在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延长暴露时间并降低全身毒性,且可在办公室给药,无需麻醉或专用设备 [8][9][10] - 西普瑞诺酮是一类新型内源性神经甾体,属于GABA调节类固醇拮抗剂亚组,可选择性作用于GABA以缓解强迫症的重复症状 [17][18]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1: 是什么让公司有信心当前2期研究的数据足以让FDA同意NDV - one进入注册研究 - 一是吉西他滨加多西他滨的药物组合已被广泛使用,其疗效和安全性得到认可,只是实际应用存在局限性;二是制剂的安全性良好,无患者因副作用中断研究,所有副作用均为1级;此外,该制剂在医生办公室给药的便利性也是优势,综合这些因素,公司认为FDA可能会同意进入更大规模的注册研究,但最终结果需等FDA回复 [29][30][31] - 膀胱内化疗已用于治疗中危和高危膀胱癌数十年,目前使用的疗法多为非标签使用但可报销,不过存在给药困难的问题;而NDV - one的组合药物在BCG无反应领域被广泛使用,且该制剂具有易于给药和可持续释放的潜在优势,可能比仅在膀胱内停留一小时的药物更有效 [35][37][38] 问题2: 公司所说的扩大供应具体指什么,是商业产品还是仅用于临床研究 - 公司明确商业所需的数量会很大,为进行风险管理,公司希望至少有两家制造商,该产品制造并不复杂,是凝胶状且成分已知 [47] 问题3: 何时能看到NDV - one整个群体的完全缓解率,以及全年该项目未来更新数据的预期和成功期望 - 下一个数据点是六个月数据,20名患者的六个月数据预计在6月或7月公布,之后还会公布九个月和十二个月的数据;目前三个月数据显示缓解率为90%,七名患者六个月时完全缓解率为100%,鉴于已知吉西他滨和多西他滨的组合疗效,预计结果良好 [52][53][54] - 从安全性角度看,这是更重要的方面,目前未观察到膀胱长时间接触化疗药物引起的刺激、尿频、尿急、疼痛等问题,这令人放心;由于这是2期研究且患者群体异质性,与一些成熟试验在疗效上较难比较,但安全性表现良好 [55] 问题4: 与FDA讨论这些数据和3期设计时,希望3期研究在时间点、终点和入组患者类型方面是什么样的 - 有较难和较容易的途径,较难的是BCG无反应途径,虽FDA已批准单臂2期试验用于CIS单独疗效评估,但患者相对罕见,入组需要多个地点和较长时间 [61] - 较容易的途径之一是类似UroGen的Envision试验的单臂化学消融途径,如果该试验的药物组合获批,公司制剂进行单臂试验是合理且可能最快获批的途径;若FDA不批准这种方法,类似PIVOT - six的中危随机试验,将NDV - one与安慰剂或观察进行随机分组,可能是下一个最快的途径,该试验在美国入组迅速,预计15 - 18个月完成,且FDA已批准与安慰剂随机分组进行优越性试验 [62][63][64]
UroGen Pharma(URGN)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12 23:02
UroGen Pharma (URGN) Q1 2025 Earnings Call May 12, 2025 10:00 AM ET Company Participants Vincent Perrone - Senior Director of Investor RelationsLiz Barrett - President & CEOMark Schoenberg - Chief Medical OfficerDavid Lin - Chief Commercial OfficerChris Degnan - CFOKelsey Goodwin - Vice PresidentGeorge Farmer - Managing Director Conference Call Participants Tara Bancroft - Director, Senior Analyst, Biotech Equity ResearchLeland Gershell - MD & Senior Biotechnology AnalystRaghuram Selvaraju - Managing Direct ...
诺奖级技术突围战,觅瑞撬动千亿癌症早筛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5-09 14:55
全球癌症早筛市场概况 - 中国、日本、东南亚及美国的胃癌筛查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130亿美元增至2023年的152亿美元,预计2033年突破250亿美元 [1][3] - 2023至2028年复合增长率6.8%,2028至2033年3.7% [3] - 中国胃癌筛查渗透率从2019年21.6%提升至2023年27.8%,预计2033年达67.0% [4] - 东南亚和美国2033年渗透率预计分别升至15.2%和7.8% [4] 政策与行业趋势 - 多国医疗战略转向"主动预防",中国《健康中国2030》目标将癌症5年生存率从2016年提高15%至46.6% [3] - 新加坡2023年启动"健康SG"倡议,美国2016年推行"抗癌登月计划"目标25年内降低50%癌症死亡率 [4] - 专家建议提升医保资金中疾病预防与早筛比例,推动安全高效的早筛技术纳入医保 [4] 技术突破与产业化 - 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花落miRNA领域,推动该技术成为产业焦点 [1][5] - miRNA检测具短小稳定特性,但产业化面临识别细微差异的技术难题 [5] - 公司开发mSMRT-qPCR检测平台,实现miRNA引物设计算法突破 [6] 公司核心产品GASTROClearTM - 全球首款获批miRNA胃癌早筛试剂盒,无创、成本效益高,单次检测成本低于100美元 [1][8] - AUC值达0.85,显著优于传统生物标志物(0.63-0.65),对一期胃癌灵敏度87.5% [8][9] - 已在新加坡、泰国获批,获美国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2025年计划在中国推出IVD产品 [7][11] 商业化进展与财务表现 - 2024年核心业务收入627.8万美元占总收入30.9%,检测量同比翻倍至10.66万例 [10] - 产品销售毛利率70.6%,检测服务毛利率从2023年显著提升至55.9% [10] - 2025年1月获康桥资本4000万美元战略融资,用于亚太市场拓展及管线临床验证 [11] 公司战略与市场定位 - 先以LDT服务建立品牌,再通过IVD产品扩大规模 [2] - 唯一聚焦胃癌早筛的上市公司,技术独创性构成估值支撑 [9][11] - 多癌种早筛管线蓄势待发,计划通过中国、美国及日本市场扩张 [2]
7个“喂”出癌细胞的饮食习惯 快来看看你有没有
央视新闻· 2025-05-09 10:25
癌症是怎么得的?这是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众所周知,大多数癌症的发病原因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但一个基本 共识是:癌症发病不是某个单一因素,而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所谓多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内因)、环境因素(外因),而环境因素可不只是指通常我们所说的空气质量大气 环境,而是泛指各种外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生活方式和饮食因素等。 "癌"这个字很有意思,含有三个"口",似乎暗示着癌症与饮食的关系。事实上,饮食与癌症确实关系密切。 癌症与饮食有着怎样的关系?怎样的吃法最容易致癌?这七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易致癌饮食习惯,一定要避免! 致癌物的等级划分情况 · 1类致癌物:对人为确定致癌物。 · 2A类致癌物:对人很可能致癌,此类致癌物对人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 2B类致癌物:对人可能致癌,此类致癌物对人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并不充分;或对人类致 癌性证据不足,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喝酒同样增加癌症风险。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癌症监控报告指出"要重视饮食,关注酒精在致癌中的作用",告诫 人们酒会致癌。研究表明,长期酗酒主要与肝癌、食管癌、胃癌、口腔癌及咽喉癌等有很大的 ...
颠覆传统!癌症治疗或迎来“无手术”时代
搜狐网· 2025-05-08 15:29
乳腺癌治疗模式革新 - 国际顶级期刊JAMA Oncology研究显示,对于HER2阳性或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经新辅助全身治疗后实现病理完全缓解(pCR)的,仅接受放疗的5年同侧乳腺肿瘤复发率为0%,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达100% [1] - 研究首次证明通过精准筛选pCR患者,放疗可替代手术且长期疗效可靠,可能改变未来乳腺癌治疗模式 [1] - 患者报告结局显示,选择非手术方案满意度高,总体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1] 质子治疗技术优势 - 质子治疗凭借"布拉格峰"效应实现癌细胞精准清除,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对正常组织损伤 [3] - 美中嘉和(02453HK)临床实践证实,质子治疗在肿瘤控制和减轻毒副反应方面具独特优势:头颈部肿瘤患者口干咽痛减少,肝胆管细胞癌患者胃肠反应轻,前列腺癌患者泌尿系统副反应明显减少 [3] - 乳腺癌患者心血管肺部疾病发生率减少,胰腺癌患者胃肠道损伤和肝肾损伤等副作用减少 [3] 质子治疗临床案例 - 食管癌复发合并肝癌患者(肝脏肿物3.8×3.5cm)接受7次质子治疗后状态良好,无肝功能损害等传统放疗副作用 [4] - 11岁鼻咽癌儿童患者质子治疗8次后肿瘤消失过半 [4] - 高龄晚期鼻咽癌患者治疗后病灶基本全消,仅出现1度口腔粘膜炎和2度皮肤反应 [4] 放疗技术发展前景 - 质子治疗为无法手术癌症患者提供新希望,临床实践成果显示其巨大潜力 [5] - 技术发展可能推动"无手术"治愈癌症目标实现,迎来癌症治疗新时代 [5]
未知机构:中金医药百济神州1Q25业绩总结公司继续维持全年收入指引和费用指引-20250508
未知机构· 2025-05-08 10:15
纪要涉及的公司 百济神州[1]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收入表现**:1Q25产品净销售额11.09亿美元,同比增长48%;泽布替尼全球销售7.92亿美元,同比增长62%,美国销售5.63亿美元,同比增长60%,欧洲1.16亿美元,同比增长73%,因在CLL新患者治疗中份额增加,在美国BTK市场销售额居Top1;替雷利珠单抗销售1.71亿美元,同比增长18%[1] - **盈利情况**:1Q25 GAAP净利润127万美元,首次实现季度盈利[1] - **公司指引**:继续维持全年收入指引和费用指引[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将于6月26日举办投资者研发日,介绍乳腺癌和其他实体瘤管线[1] - 泽布替尼在11个市场新增纳入或扩大报销范围,包括日本、欧洲和巴西[1] - 泽布替尼新增瑞士公司Siegfried作为原料药供应商[1] - BCL2在中国申报上市,用于治疗R/RCLL[1] - BTK CDAC启动治疗R/RCLL的III期临床(vs医生选择治疗方案)[1] - DLL3/CD3双抗(与安进合作)读出2L SCLC III期积极数据[1] - CDK4将于1H25读出PoC数据[1]
BeiGene(BGNE)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07 21:00
BeiGene (BGNE) Q1 2025 Earnings Call May 07, 2025 08:00 AM ET Speaker0 Good day everyone. Welcome to Beijing's Q1 Twenty Twenty Five Earnings Call webcast. All lines have been placed on mute to prevent any background noise. After the speakers' remarks, there will be a question and answer session. At this time, I would like to turn the call over to the company. Speaker1 Hello, and welcome. Speaker2 Thanks for joining us today. I'm Dan Maller, Head of Investor Relations at Beijing. Before we begin, please not ...
Cell重磅:m6A通过引发核糖体停滞和碰撞来启动mRNA降解
生物世界· 2025-05-07 11:13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在 细胞 这个精密运转的"微型城市"中,信使RNA (mRNA) 分子如同快递包裹, 承载着生命活动的核心 指令,将来自 DNA 的遗传信息通过核糖体翻译为蛋白质,以执行生命活动。 N 6 -甲基 腺 苷 ( m 6 A ) 是 mRNA 中最常见的化学修饰 ,其在特定的 mRNA 中富集,并发挥着调节 细胞生长、分化和细胞应激反应的重要作用, m 6 A 是由包含 METTL3 和 METTL14 的异二聚体甲基转 移酶在 mRNA 上合成的。 m 6 A 的主要作用是促进 mRNA 的降解,因此,携带 m 6 A 的 mRNA 通常维 持在较低水平,而这些 mRNA 中的许多编码关键细胞过程的重要调控因子,其上调对于激活各种细胞反应 是必需的。 细胞应激反应依赖于由 m 6 A-mRNA 编码的蛋白质。例如,氨基酸耗竭压力会改变基因表达,以增强资源 的保存、恢复营养水平以及提高抗压能力。这些通路通常利用富含 m 6 A 的 mRNA,这些 mRNA 编码代 谢调控因子、DNA 修复通路蛋白和自噬蛋白。尽管已发现某些 mRNA 的水平在应激期间有所上升,但尚 不清楚这 ...
憾失诺奖!陈列平在Nature Medicine发文,回顾自己发现PD-L1以及从质疑中颠覆癌症治疗格局
生物世界· 2025-05-07 11:13
核心观点 - 陈列平教授发现PD-L1分子并揭示其与PD-1通路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开创了"解除免疫刹车"的治疗策略,推动全球十余种PD-1/PD-L1抑制剂上市,覆盖70余种癌症,成为癌症治疗领域的里程碑药物[1][6][8] - 该发现解决了癌症免疫治疗的长期悖论,使晚期实体瘤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标志着免疫治疗从边缘领域跃升为肿瘤学支柱[1][8] - 研究从基础发现到临床转化形成完整链条,重塑了现代癌症治疗范式,并持续推动新一代免疫疗法的探索[7][8][10] 癌症免疫治疗历史困境 - 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癌症疫苗和细胞因子治疗等主要疗法在临床试验中屡屡受挫,尤其是针对占人类癌症90%的实体瘤[3] - 临床前数据与临床试验结果脱节,免疫反应与肿瘤生长抑制之间缺乏明确关联,构成癌症免疫治疗的核心困境[3] - 当时学界观点两极分化:一派认为免疫策略存在根本缺陷,另一派主张需要更强劲的免疫刺激[3] 理论突破与假说提出 - 陈列平提出第三种可能:免疫应答足够强大但在肿瘤部位被主动抑制,肿瘤微环境可能构筑屏障阻止免疫攻击[3] - 受达尔文进化论启发,认为肿瘤早期免疫压力可能筛选出具有逃逸能力的克隆,免疫抑制蛋白(如PD-L1)的过表达可能在免疫压力下占据主导[4] - 提出适应性耐药假说:肿瘤浸润T细胞分泌IFNγ诱导肿瘤细胞上调PD-L1,后者通过PD-1受体抑制T细胞活性,形成负反馈回路[5] 关键科学发现 - 1997年在梅奥实验室通过EST技术首次克隆B7-H1(后命名为PD-L1),1999年证实其抑制T细胞免疫的功能[4] - 发现多种癌组织过度表达PD-L1蛋白而正常组织罕见表达,该免疫组化检测后来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临床预测生物标志物标准[5] - 2002年开发靶向PD-L1和PD-1的单克隆抗体,在动物模型和细胞培养系统中展现增强肿瘤免疫的潜力[5] 临床转化与产业应用 - 初期遭遇冷遇,2000年首个产业合作两年内夭折,2004年与Medarex公司达成协议开启临床转化之路[6] - 全球已开发十余种PD-1/PD-L1抑制剂,获批适应症覆盖70余种癌症,在常见实体瘤中挽救了数百万生命[6] - 将肿瘤微环境确立为免疫治疗靶点开发的核心领域,启发后续CTLA-4、TIM-3等免疫检查点的研究[10] 领域影响与范式革新 - 从根本上重塑现代癌症治疗,彰显肿瘤微环境作为免疫治疗靶点发现宝库的价值[6] - 通过从基因克隆到药物开发的完整链条,证明基础研究驱动临床突破的可行性,重塑癌症治疗研发模式[10] - 开创的"解除免疫刹车"策略持续推动新一代免疫疗法的探索,标志着免疫治疗从边缘领域跃升为肿瘤学支柱[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