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债券

搜索文档
申万宏源助力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科技创新债券(第一期)成功发行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6-18 11:04
华夏银行科技创新债券发行 - 本期债券发行规模达100亿元,期限5年,票面利率1.78%,创华夏银行金融债最低票面利率记录,同时也是目前市场发行规模最大的5年期商业银行科技创新债券 [1] - 债券由申万宏源证券担任主承销商,系首次与华夏银行建立债券业务合作关系,发行结果获得发行人高度认可 [1] 华夏银行科技金融战略 - 近年来华夏银行强化顶层设计与战略协同,明确提出打造科技金融特色 [1] - 持续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的信贷支持 [1] - 本期债券发行有助于增强发行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金融服务能力,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1] 申万宏源证券业务发展 - 本期债券发行进一步夯实了申万宏源证券与华夏银行的合作基础 [1] - 提升了公司在科技创新债券领域的影响力 [1] - 未来将持续加大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 [1]
票面利率2.1%、3.58倍认购!民营股权投资机构“科创债”首单落地
华夏时报· 2025-06-18 07:20
债券发行情况 - 中科创星成功发行"2025年度第一期定向科技创新债券——25创星PPN001(科创债)",发行规模4亿元,期限5+5年,票面利率2.10%,全场认购倍数3.58倍 [2] - 这是债券市场"科技板"民营股权投资机构长期限科技创新债券的落地首单 [2] - 募集资金将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半导体等硬科技领域基金的出资及置换 [3] 市场反应与公司战略 - 全场认购倍数3.58倍反映出市场对中科创星"耐心资本"价值投资理念的认可,以及对硬科技产业的乐观预期 [2] - 公司将继续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以科创资本激发科技创新动力和市场活力 [3] - 公司计划持续发行科创债,引导更多市场化资金支持科创企业、壮大耐心资本 [3] 公司背景与规模 - 中科创星成立于2013年,是早期股权投资机构的代表 [3] - 截至今年6月,基金在管规模超过120亿元,已投资孵化超过530家硬科技企业 [3] 政策支持与创新工具 - 中国人民银行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与地方政府、市场化增信机构合作分担违约风险 [5] - 中科创星运用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由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全额担保,西安投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反担保 [5] - 中国人民银行与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要求信用评级机构创新评级体系,精准服务科创领域 [5] 评级体系优化 - 远东资信推出《股权投资机构信用评级方法与模型》,聚焦资本运作能力、风险管理水平与价值发现效率 [6] - 新评级方法将业务战略质量、资本实力稳健性、投资组合抗风险能力作为评估重心,超越传统评级体系中过度强调资产、规模的框架 [6]
发行利率1.85%!东方富海成功发行科创债券 发债成本大幅降低
证券时报网· 2025-06-17 19:29
债券发行概况 - 东方富海成功发行2025年度第一期定向科技创新债券25东方富海PPN001(科创债),注册总规模15亿元,首期发行4亿元,期限10年(5+3+2),为首批同类型项目中金额最大、期限最长的债券 [1] - 该债券为全国首单民营股权投资机构科技创新债券,具有三重"首单"属性:首单挂网、首单亮相资本市场、首单簿记发行,同时也是债券市场"科技板"设立后首个获央行风险分担工具直接支持的项目 [1] - 发行利率1.85%,获17家机构6.3倍超额认购,由国信证券牵头主承销,中债信用增进提供全额担保,深高新投提供反担保,形成"央地双保险"增信机制 [1] 政策背景与机制创新 - 项目响应《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要求,成为深圳落实该政策的首批实践成果,通过三大机制优化科技企业融资生态 [2] - 创新机制包括:1)债权股权融资协同,形成"债股联动"支持链 2)聚焦人工智能、半导体等"卡脖子"领域构建金融赋能闭环 3)首创"央地协同、风险共担"双重增信模式,由中债信用增进和深高新投分别提供担保与反担保 [2] 市场主体价值解读 - 东方富海突破民营创投评级壁垒,通过灵活分期发行和以科创属性替代资产规模指标的设计,系统性降低发债成本,缓解融资难题,同时引导资金聚焦关键技术领域 [3] - 深高新投通过"央地双保"模式为债券注入信用新动能,该机制能降低创投机构发债成本,活跃科创债市场,并将长期低成本资金引入科技创新领域培育"耐心资本" [4] 行业示范意义 - 项目开创科创企业融资新模式,央地协同增信机制有效降低融资风险,提升企业融资能力,为科技企业提供稳定长期资金 [5] - 形成可复制的"深圳经验",体现政策与市场机制深度融合,对推动科技金融结合、助力科技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5]
西安高科建材成功注册发行全国首批、西北首单科技创新债券
搜狐财经· 2025-06-17 12:37
债券发行概况 - 公司成功发行"25西安科建MTN001(科创债)",规模5亿元人民币,期限5年,发行利率2.8% [1][2] - 债券为全国首批、西北地区首单注册发行的科技创新债券 [1][2] - 主体评级AA,债项评级AAA [2] - 全场认购倍数达3.18倍,边际倍数3倍,显示投资者热情高涨 [2][4] 发行市场反应 - 票面利率2.8%具有竞争力,北京银行、浦发银行、三峡担保集团等多家金融机构参与投资 [4] - 陕西增信提供增信支持,体现银行间市场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支持 [4] - 募集资金将投向先进制造业、新型环保等产业,与企业发展战略匹配 [7] 政策背景 -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支持科技创新债券的公告 [6] -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推出科技创新债券,构建债市"科技板" [6] - 政策鼓励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解决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难题 [6]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债券上线暨集中路演活动,成为债市"科技板"中坚力量 [7] - 债券发行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相匹配 [7] - 展现金融机构与科技型企业的精准结合模式 [7]
申万宏源助力云南锡业集团5亿元科技创新中期票据成功发行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6-16 09:30
债券发行情况 - 云南锡业集团成功发行2025年度第一期科技创新中期票据,发行规模5亿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2 28%,成为云南省首单科技板债券 [1] - 债券简称25云锡集MTN001,由申万宏源证券承销,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 [1] - 发行获得市场高度认可,全场倍数超过3倍,实现超预期定价 [2] 政策背景 - 2025年6月初云南省国资委印发《关于支持省属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的实施意见》,鼓励省属重点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推动产业升级 [1] - 云锡控股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于6月9日率先完成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为云南省债券市场科技板建设树立新标杆 [1] 公司概况 - 云锡控股是具有141年历史的国有独资企业,拥有全球最完整的锡产业链布局,锡金属产销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 [1] - 公司累计获得国家专利授权444项,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122项,"YT"商标是伦敦金属交易所注册的国际知名品牌 [1] 承销机构表现 - 申万宏源证券展现产业类债券开发和定价专业能力,精准把握发行窗口 [2] - 本次发行进一步巩固申万宏源证券与云锡控股的合作关系 [2] - 未来申万宏源证券将继续深化科技金融服务创新,完善全链条金融支持体系,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金融支撑 [2]
申万宏源助力云南锡业集团5亿元科技创新中期票据成功发行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6-16 09:29
债券发行情况 - 云南锡业集团成功发行2025年度第一期科技创新中期票据,发行规模5亿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2 28%,成为云南省首单科技板债券[1] - 债券简称25云锡集MTN001,由申万宏源证券承销,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1] 政策背景 - 云南省国资委2025年6月初印发《关于支持省属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的实施意见》,鼓励省属重点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推动产业升级[1] - 云锡控股积极响应政策,于6月9日率先完成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为云南省债券市场科技板建设树立新标杆[1] 公司竞争力 - 云锡控股是具有141年历史的国有独资企业,拥有全球最完整的锡产业链布局,锡金属产销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1] - 公司累计获得国家专利授权444项,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122项,其YT商标是伦敦金属交易所注册的国际知名品牌[1] 市场反应 - 债券发行获得市场高度认可,全场倍数超过3倍,实现超预期定价[2] - 申万宏源证券通过精准把握发行窗口展现产业类债券开发和定价专业能力[2] 未来规划 - 申万宏源证券将深化科技金融服务创新,完善全链条金融支持体系,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金融支撑[2] - 公司计划通过金融手段支持关键材料技术突破,履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2]
中信证券:中国人民银行同意公司发行不超过15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核准额度自该决定书发出之日起两年内有效,有效期内公司可自主选择分期发行时间。
快讯· 2025-06-13 18:33
公司融资动态 - 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公司发行不超过15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1] - 核准额度有效期为两年 自决定书发出之日起计算 [1] - 公司在有效期内可自主选择分期发行时间 [1]
响应“科创债”鼓励政策,合盛硅业拟发行不超过40亿元公司债扩大融资渠道
证券时报网· 2025-06-12 20:35
债券发行概况 - 合盛硅业2025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项目已获上交所受理,尚需通过审核及中国证监会注册[2] - 本次拟发行规模不超过人民币40亿元,期限不超过5年(可续期债券除外),具体期限构成由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根据资金需求和市场情况确定[3] 政策背景与行业动态 - 上交所2024年支持百余家民营企业实现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融资超2200亿元[3] - 2025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科技创新债券新规,全市场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规模已超4000亿元[4] 公司财务状况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达45.17亿元(历史最佳),净现比2.60,模拟调整后为82.43亿元[4] - 截至2024年末,公司银行授信总额359.31亿元,已使用310.34亿元,未使用48.97亿元[4] - 2024年营业收入创历史新高266.92亿元,预计未来3-5年业务规模将持续增长[6] 债券发行目的与影响 - 补充营运资金以支持业务扩张、人才引进及海内外市场开发[5][6] - 发行后预计流动比率从0.36提升至0.46,非流动负债占比上升,降低短期偿债压力[6] - 资产负债率已从2024年末的63.83%降至2025年3月末的62.56%[8] 信用评级与市场地位 - 主体信用等级AA+(中诚信国际评级),违约风险很低[7] - 近3个月同类公司债发行主体评级对比显示AA+处于较高水平[7][8] - 公司为民营企业龙头,此前2016-2017年发行的公司债均已到期兑付或回售注销[9] 融资策略与工具 - 采用单利计息、按年付息方式,发行结束后将申请上市[9] - 同步通过融资租赁、短融、超短融、中票等多渠道优化资金结构[8]
资产支持票据产品报告(2025年5月):资产支持票据发行节奏环比有所放缓,个人消费金融类资产表现活跃
中诚信国际· 2025-06-11 20: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5月资产支持票据发行节奏环比放缓但同比增长,个人消费金融类资产表现活跃,二级市场交易活跃,科技创新债券及资产支持证券推出助力科技金融体制建设 [3][21] 发行情况 - 2025年5月资产支持票据发行44单,规模433.37亿元,较上月数量减少14单、规模降26.78%,较上年同期数量增13单、规模增104.06%,仅4单公开发行 [3][4] - 国投泰康信托发行规模61.64亿元居首,前十大发起机构发行规模316.69亿元,占比73.08% [4] - 基础资产涉及个人消费金融等,个人消费金融产品发行24单,规模占比52.74% [7] - 单笔产品最高发行规模27.83亿元,最低1.79亿元,(0,10]亿元产品发行38单,规模占比75.41% [9] - 期限最短0.25年,最长11.14年,(0,1]年产品发行17单,规模占比32.22% [10] - AAAsf级票据发行规模占比89.72% [11] - 一年期左右AAAsf级票据最低发行利率1.80%,最高2.09%,利率中枢约1.86% [13] - ABCP产品发行12单,规模108.83亿元,占ABN发行规模25.11%,个人消费金融ABCP规模占比44.60% [17] 二级市场交易情况 - 2025年5月二级市场成交391笔,金额374.96亿元,成交金额环比升9.83%、同比升24.77%,交易笔数环比升17.07%、同比升17.77% [18] - 交易活跃品类为个人消费金融等,成交金额占比分别为32.99%等 [18] 行业动态点评 - 5月7日交易商协会发布通知推出科技创新债券构建债市“科技板”,5月26日首单科技创新资产支持证券成功发行,规模1.79亿元,票面利率1.84% [21] - 科技创新债券及资产支持证券有助于构建科技金融体制,赋能科技型企业发展 [22]
国家队LP又出资了
投资界· 2025-06-10 15:51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第七批子基金设立 -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第七批子基金全部完成签约设立,总规模达82.87亿元,涉及中科创星、东方嘉富、蓝驰创投和深创投四家机构 [4][5][6][7] - 中科创星子基金规模26.17亿元,投向先进制造、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硬科技领域 [6] - 东方嘉富子基金规模16亿元,重点投资先进制造、信息技术及生命健康领域 [6] - 蓝驰创投子基金规模20.7亿元,聚焦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疗等方向 [6] - 深创投子基金规模20亿元,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及健康产业等硬科技领域 [6][7] 子基金投资策略与要求 - 第七批子基金延续此前投资方向,支持投早投小投创新,重点培育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并新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 [8] - 单支子基金认缴规模原则上不低于10亿元,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出资比例不超过30%,存续期不超过8年(含3年投资期) [8]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整体规模 - 成立五年来累计设立46支子基金,总规模超1200亿元,投资项目超过1800家,成为创投圈重要资金源 [8] 创投行业募资环境变化 - 政府资金LP成为出资主力军,社会化LP因市场压力大幅减少,机构更关注实打实的DPI和GP历史业绩 [10] - 部分机构主动控制规模,甚至退回已募集资金,反映行业出清持续进行 [11] 政策层面新动向 - 2024年两会首次提出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预计带动地方及社会资本近1万亿元,存续期20年 [10] - 科创债政策放开,允许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募集资金,东方富海、君联资本等成为首批试点单位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