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

搜索文档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在西藏 见证写在绿水青山间的生态答卷
新华社· 2025-07-19 10:26
西藏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 从南山公园方向眺望布达拉宫。新华社记者 姜帆 4月15日摄 ■西藏大力推进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与绿色发展 西藏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总面积达41.22万平方公里。根据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西藏现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072种,国家重 点保护野生动物246种。 已记录有维管束植物7504种,其中西藏特有植物1075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69种。 6月4日拍摄的在那曲市申扎县周边湿地里栖息的黑颈鹤。新华社记者 旦增尼玛曲珠 摄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西藏林地、草地、湿地、水域等生态功能较强的地类增加到108.11万平方公里。 2024年,该工程新增营造林17.72万亩,38个造林片区苗木成活率达到92%以上。预计到2030年,工程将完成营造林206.7万亩。建设完成后年 均可新增储水约4980万吨,年均固碳量22.91万吨,年生态价值达到14.85亿元。 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作为西藏规模化山体造林的重大生态修复工程,自2022年以来,累计完成营造林近70万亩,造林整体成活率在85%左右。 扎西曲培在南山公园检修消防监控装置。 ...
中红医疗引领医用手套行业标准升级,推动防护安全新高度
全景网· 2025-07-19 09:35
国家标准发布 - 强制性国家标准GB24788-2025《医用手套安全技术要求》正式发布 将于2028年6月1日实施 整合升级原有分散技术要求 形成覆盖"防过敏 降感染 控粉尘 限残留"的四重安全体系 [1] - 新标准明确四大核心安全指标:水抽提蛋白质限量 微生物指标 表面残余粉末限量 环氧乙烷残留量 严格限值确保符合国际环保与健康标准 [1] - 标准发布标志着行业规范化建设迈出坚实一步 为技术迭代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核心驱动力 中红医疗作为主要起草单位技术实力获权威认可 [2] 中红医疗技术实力 - 公司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入选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 获"中国医疗器械50强""中国品牌500强"称号 [3] - 构建"五院一司"研发平台 与华北理工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合作 累计获得专利225项 桂林恒保拥有专利超70项 多项技术填补全球空白如聚异戊二烯手套 抗病毒手套等高端产品 [4] - 产品通过美国FDA认证 欧盟CE认证 ISO14001等国际权威资质 符合欧盟EN455标准 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5年Q1营收同比增长15 45% [5] 产品矩阵与创新 - 打造覆盖医用外科手套 检查手套 一次性防护手套的全品类产品矩阵 满足医疗 工业 消费多元场景需求 [6] - 医用外科手套采用电子束灭菌技术 消杀能力远超传统环氧乙烷灭菌 阻断血液 病毒及化学品渗透 涵盖丁腈 乳胶等多种材质 适用于高端医疗场景 [7][8] - 医用检查手套采用高韧性配方 耐磨损不易破损 人体工学设计降低操作疲劳感 一次性防护手套不含致敏乳胶蛋白 耐酸碱抗油污 环保可降解配方符合全球绿色趋势 [9][10] 未来发展战略 - 国家标准发布彰显公司技术实力与社会责任 将持续深化创新驱动战略 参与全球标准体系构建 提前布局技术升级以符合欧盟EN455等国际前沿要求 [11] - 通过"技术+标准+产业"协同模式 推动行业向绿色化 智能化 高端化发展 为全球医用防护事业贡献"中国方案" [11]
德方纳米不断推动技术创新—— 积极布局新能源新材料
经济日报· 2025-07-19 05:56
公司概况 - 深圳市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耕锂电池核心材料领域,推动技术创新,开发出自热蒸发液相合成法、纳米化、非连续石墨烯包覆等技术,提升电池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2] - 公司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自主研发纳米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补锂增强剂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 [2] - 2024年公司营收规模超76亿元,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达20亿元以上 [2] 技术突破 - 公司2007年将纳米技术应用于电池正极材料领域,解决传统微米量级磷酸铁锂性能不足问题,开发出循环寿命长、导电性能优异、安全稳定的纳米磷酸铁锂 [3] - 创新自热蒸发液相合成法解决纳米颗粒均匀分散问题并降低生产成本,2008年实现产业化应用 [3] - 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超15亿元,推出非连续石墨烯包覆技术、离子掺杂技术、纳米建构技术等,搭建多技术路线型号体系 [4] - 新一代超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产品验证进展顺利,满足更高能量密度需求 [4] - 磷酸锰铁锂研发成功,具备高电压、高能量密度、低瓦时成本优势,年产11万吨 [4] - 补锂增强剂项目年产5000吨已投产,2024年出货量同比增长500%以上,获海内外客户认证 [5] 研发体系 - 德方纳米锂动力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面积2200平方米,含20个实验室,2024年通过国家认可实验室评审 [6] - 拥有省市级纳米电极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和实验室,与高校建立博士后联合培养机制,研发团队含博士10人、研究生150余人 [6] - 申请专利880余项,其中90%以上为发明专利,主导及参与制定各级标准40余项(国家标准24项) [7] 绿色发展 - 广东佛山、云南曲靖、四川宜宾建有大型研发与生产基地,曲靖基地2023年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8] - 绿电使用比例达90%以上,部署智慧化能源管理平台实现能耗实时监控与分析 [8] - 提升二次锂循环利用率,以"循环经济"推动绿色工厂建设 [9] - 2023年成立EHS专家顾问委员会,强化环保与安全管理 [10] 战略规划 - 以磷酸盐系正极材料为核心,布局锂电体系全生态材料研发,瞄准高能量密度、强安全可靠、长循环寿命、低成本消耗目标 [10]
完善全产业链多层次金融体系
中国证券报· 2025-07-19 04:59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 - 工信部将完善支持新型工业化的金融政策,纵深推进产融合作,针对重点产业链推动产品服务创新,完善全产业链多层次金融体系 [1] - 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健全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功能 [1] - 围绕66个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推动政策先行先试,打造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 [1] -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已吸引3100多家金融机构推出800余项产品,累计助企融资突破1.2万亿元,受益企业平均获3400万元融资 [1] - 上半年A股市场为工信领域企业募集资金1488亿元,同比增长51.6% [1] 金融政策创新 - 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研究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放宽科技型企业并购贷款试点政策 [2] - 联合23家金融机构推出专项贷款产品,企业信用贷款占比超42%,最长贷款期限达10年 [2] - 推出"中试险+研发贷"、科创贷支持产业科技,绿色工厂贷、工信数转贷支持传统产业转型,累计融资超1500亿元 [2] 工业经济运行 - 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25.7% [2] - 电气机械、汽车、电子、通用设备、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增长较快,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35.5%和16.4% [3] - 电子、电气机械、通用设备等行业利润增长超10% [3] 重点行业布局 - 将实施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动调结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 [3] - 支持重点工业大省发挥"挑大梁"作用,培育新增长点并促进产业转型 [3] 新兴技术发展 - 加快发展生物制造、低空产业,推动人形机器人、元宇宙、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创新 [3] - 国内企业发布多款"全球首款"硬件产品,覆盖安全芯片、高端处理器、AI一体机等领域,AI终端已超百款 [4] - 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5G用户11.18亿户,在用算力标准机架1043万架,智能算力规模748EFLOPS [4] - 将加快推进6G技术研发,培育面向6G的应用生态 [4]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承认市场份额被南美反超|链博会
中国经营报· 2025-07-18 23:58
全球大豆市场格局 - 南美大豆市场份额已超过美国[1] -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加工国和消费国[1] - 美国大豆产业仍在大豆供应链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1] 中美大豆产业合作 - 中美大豆产业合作始于1982年[1] -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在中国核心工作包括向中国农民传授技术指导养殖[1] - 美国大豆产业通过技术输出和市场开拓参与国际合作[2] 美国大豆产业竞争力 - 美国大豆产业以战略前瞻性引领全球发展[2] - 核心竞争力在于完善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2] - 75%美国大豆种植农场设有生物多样性保护区[2] 可持续发展实践 - 2013年美国启动"大豆可持续保障计划"(SSAP)[2] - SSAP建立严格认证流程并每五年更新执行标准[2] - 中国进口大豆中90%以上通过SSAP认证[3] 链博会展示方向 - 链博会设立"先进制造链"展区汇聚110多家海内外企业[3] - 展示领域包括轨道交通、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3] - 全球工商界加快绿色制造领域国际合作[3]
向稳、向新、向优——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详解上半年工业经济
新华网· 2025-07-18 23:15
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 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5.7% [2] - 电气机械、汽车、电子、通用设备、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增长较快,贡献率提升 [2] - 31个省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均实现同比增长,8个工业大省利润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 新动能发展 - 装备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5.5% [2] - 数字产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3%,增速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 [2] - 国家层面绿色工厂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超20%,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 [2] 创新型企业培育 - 支持124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 [3] - 上半年累计服务中小企业超360万家,促成交易订单金额近82亿元,技术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超86亿元 [3]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人形机器人训练数据集开源550多万条,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6%和25.5% [4] - 上半年全国登记技术合同近41万件,成交额超3万亿元,同比增长14.2% [4] - 已建成33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储备2400余家中试平台,首批重点培育241家 [4] 产业转型升级 - 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3.3% [5] - 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1.85万个,覆盖国民经济86个大类 [5] - 1至5月软件业务收入55788亿元,同比增长11.2%,云计算和大数据收入5855亿元,同比增长11.2% [5][6] - 开源鸿蒙操作系统产品种类超1200款,总量超11.9亿台 [6]
山西大唐临汾热电公司实干争先、践行卓越交出“双过半”高质量答卷
新浪财经· 2025-07-18 20:07
公司业绩与目标 - 公司锚定"卓越大唐新晋电"建设目标,深化"寻标、对标、夺标"意识,以改革深化提升为主线,超额完成上半年利润、电量等目标,圆满实现"双过半"任务 [1] - 上半年发电量同比增加1.67亿千瓦时,利用小时区域排名前列,中长期合约偏差增利169万元,两个细则收益同比提升750余万元 [5] - 热力市场开拓成效显著,实收热费比例同比升高16.63%,碳配额由缺转盈4300余吨,预计增收400万元 [5] 安全生产管理 - 实施"三维立体"安全管理模式,包括责任体系网格化、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防"信息化系统开发应用、应急管理实战化 [3] - 组织全厂开展停电、地震、防汛等演练23次,"三违"行为同比下降42%,3个班组在省公司查评中排名前列 [3] - 建立隐患排查机制和治理台账,治理各类隐患120余处,两台机组连续五年"零非停" [5] 设备管理与可靠性提升 - 高标准组织1号机组C级检修,高压缸效率提升4%,热耗降低60千焦/千瓦时,消除一瓦临界转速振动大隐患 [5] - 完成检修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检修工艺卡的修编修订工作,完成定期工作和检修任务1200余项 [5] 燃料管控与成本优化 - 创新燃料"三精管理"模式,经济煤种掺烧比例提升12%,创效1300余万元,入厂标单同比大幅降低,区域对标稳居第一方阵 [6] - 融资规模较年初压降15.06%,财务费用同比降低545万元 [6] 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 实施"人才强企"三大工程(青苗培养、技能提升、师徒传承),在省公司专业知识和技能竞赛中荣获5项大赛第一名 [7] - 5人荣获"集团公司青年岗位能手""山西公司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7] 绿色转型与新能源发展 - 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稷山等新能源光伏场站退出限电第一梯队,"七一渠"尧都段4.30如期投产并实现盈利 [8] - 推进大唐临吕沿黄百万风光基地建设,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8] 党建与企业文化 - 深化"卓越大唐晋显担当"党建品牌建设,6个"党建引领+"项目促进生产经营提质增效 [9] - 员工满意度达96%,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等国字号荣誉 [9] 未来规划与战略 - 重点攻坚设备可靠性提升、电力现货交易、新能源项目开发、党建融合创效等工作 [12]
绿染湖州二十年:“两山”理念如何重塑百姓日常
新浪财经· 2025-07-18 20:04
核心观点 - 湖州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20年来通过生态保护与产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形成"生态绿、产业绿、生活绿、幸福绿"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3][12] - 通过"二十人"典型人物、"二十事"标志性事件、"二十例"创新模式系统展示生态治理成果,构建了从理念到实践的完整闭环 [4][5][9] - 生态效益显著:绿地率40.6%全省第一,旅游总收入1512亿元,城乡收入倍差1.53优于全国水平 [3] - 制度创新领先:获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示范区等7项国家级称号,形成标准化、金融改革等制度体系 [6] - 模式创新突出:生活垃圾分类全国四连冠,绿色矿山建成率100%,复绿1.9万亩,开发建设用地3.5万亩 [11] - 共富机制完善:创新"五大模式"使95%行政村年收入超80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0797元 [12] - 开启治理新阶段:推出"生态身份证"数字化平台,实现个人减碳量量化与企业碳效金融挂钩 [13] 生态保护成效 - 绿地建设:全市绿地率40.6%居浙江省首位,完成废弃矿山治理336座,复绿1.9万余亩 [3][11] - 生物多样性:引入10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增强生态修复成果展示与公众参与 [13] - 治水传承:宋松元家庭四代人跨越半世纪治水接力,推动伍浦村成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5] - 文化遗产保护:太湖溇港、桑基鱼塘系统等3项入选世界级遗产,构建多维保护体系 [6] 产业转型成果 - 旅游经济:旅游总收入达1512亿元,形成"村游富民"等模式带动全域发展 [3][12] - 绿色矿业:全国率先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建成率100%,复垦耕地2.8万亩 [11] - 循环经济:生活垃圾分类连续4年全国第一,综合利用率超90%,总量连续5年负增长 [11] - 数字治理:上线"生态身份证"系统,实现个人减碳行为量化与企业碳效金融挂钩 [13] 制度创新亮点 - 国家级示范:累计获得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示范区等7项国家级称号 [6] - 标准建设:成为全国唯一生态文明标准化示范区,建立可复制推广的湖州标准 [6] - 金融改革: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将碳效等级与金融政策直接挂钩 [6][13] - 全民参与:开展"看见美丽中国"主题实践,通过媒体监督、双月会等机制激发社会行动 [8] 民生改善数据 - 收入增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797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1.53显著优于全国 [3][12] - 集体经济:95%行政村年经营性收入超80万元,通过"两入股三收益"模式保障农民权益 [12] - 环境质量:生活垃圾分类清运准确率98%,矿坑改造形成心形水塘等生态景观 [11][14] - 公共服务:"生态身份证"可实现权益兑换与优惠,增强群众获得感 [13]
第三届链博会多方践行绿色办展理念
中国经济网· 2025-07-18 17:14
链博会概况 - 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 主题为"链接世界 共创未来" [2] - 由中国贸促会主办 会期为7月16日至20日 [2] - 共有651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 涉及75个国家 地区和国际组织 [2] - 境外参展商占比达35% [2] - 连同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 实际参展商达1200家 [2] 展会特色 - 突出绿色办展理念 在倡导参展企业推行绿色搭建方面成效显著 [1] - 展区设置和展示方案更加突出绿色发展 [10] - 举办多场聚焦绿色低碳主题的研讨交流活动 [10] - 贯彻"绿色 环保 可持续"办展理念 把握厉行节约原则 [10] - 全过程实行绿色办展 包括节能改造 智慧能源管理 光伏发电等措施 [10] - 倡导绿色布展 使用轻质减量 循环使用 模块化展示材料 [10] 参展企业展示内容 - 正大集团展示从"农场到餐桌"的绿色健康"食品链" [4] - 金光集团APP展示"双循环跨国产业链"与"绿智赋能生态链"创新成果 [6] - 大金氟化工展示其绿色工厂 [8] - 吉林化纤展示其绿色材料和低碳生活理念 [10]
中国碳纤维巨头软硬材料同步突破 国际市场供不应求
中国新闻网· 2025-07-18 15:49
碳纤维业务突破 - 公司生产的碳纤维自行车重量仅六七公斤,女士可单手提起但强度足以翻山越岭,产品供不应求正在赶制新订单 [2] - 碳纤维被誉为"新材料之王",重量不到钢的四分之一但强度是钢的7至9倍,且具有耐腐蚀特性 [2] - 在风电叶片主梁碳板领域中国市场占有率高达95%,在无人机碳纤维结构件市场占有率超过50% [2] - 经过近20年研发已能生产全规格、全牌号碳纤维,相关产品约占中国市场份额的45% [2] - 碳纤维应用已从工业领域(低空经济、无人机、汽车轻量化)扩展到民用领域(球拍、鱼竿、自行车、滑雪板) [2] 软材料创新 - 华绒纺丝具有比棉绒更柔、比羊绒更暖、比鹅绒更轻的特性,被视为棉纺革命性材料 [3] - 该技术凝聚26年腈纶生产经验,实现关键设备国产化和80多项技术突破 [3] - 产品已广泛用于高端家纺、内衣、衬衫等领域 [3] 传统业务升级 - 作为全球优质人造丝生产基地和最大腈纶纤维生产基地,传统业务持续焕发新生 [3] - 高端丝绒、针织领域的人造丝产品深受欧洲、南亚市场欢迎,供不应求 [3] - 生产数智化程度超过70%,实现从"织造"向"智造"转型 [3] 绿色发展 - 年产1万吨再生人造丝和3万吨再生竹纤维生产线可年处理1.2万吨废旧纺织品及竹制品 [3] - 突破用废旧纺织品、竹制品生产高端再生纤维技术,通过FSC 17项国际绿色认证 [4] - 构建覆盖原料、能源、制造到认证的绿色体系,成为众多国际品牌首选原料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