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富管理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A股持续上涨!银行渠道代销基金提速
中国经营报· 2025-08-18 19:17
市场表现与投资者情绪 - 上证指数上涨0.85%报3728.03点 资本市场持续升温点燃投资者热情 [1] - 量化基金因模型选股与高频交易灵活性成为客户分散风险的选择 [1] - 已有7只上市基金区间涨幅超100% 32只上市基金区间涨幅超50% [1] 银行代销基金业务动态 - 银行推出代销基金费率优惠活动 例如深圳农商行提供申购费率0.1折优惠并适用于定投业务 [1] - 汇丰中国新增代销内地证券投资基金 [1] - 常熟银行在7月底推出类似费率优惠政策 适用范围涵盖多家合作基金公司的产品 [1] 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 存款利率与理财收益率持续下行逼近2% 客户主动寻求更高回报 [2] - 主动型基金近几年来首次显著跑赢指数型基金 带动配置意愿明显回升 [2] - 利差收窄和表内业务增长放缓迫使银行加快财富管理转型以提升中收占比 [2] - 新"国九条"等改革为权益投资提供政策背书 增强长期资金入市意愿 [2] 中小银行战略转型 - 城商行和农商行通过加大基金代销业务拓展非息收入来源 降低资本消耗和风险水平 [3] - 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且金融素养提升 对基金等资管产品需求快速上升 [3] - 中小银行利用当地网点和客户基础优势获取较大业务空间 但需提升专业财富顾问能力 [3] 合规与风险管理要求 - 银行需建立严格适当性管理机制 确保基金产品与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匹配 [4] - 构建长效激励机制 引入客户资产留存率 产品平均持有期和客户投诉率等指标 [4] - 加强内部合规管理 严禁虚假或夸大宣传 并借助金融科技实时监测异常交易 [4][5] - 政策层面发布《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 要求将适当产品通过适当渠道销售给适合客户 [5] 行业竞争与发展趋势 - 资管行业正由单一通道向多元化 专业化和客户画像驱动的平台型模式演进 [2] - 银行基金代销市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但竞争将从规模扩张转向专业能力比拼 [5] - 商业银行需全面了解产品真实性 准确性 完整性 并结合客群特征和销售渠道情况 [5]
@33万证券从业者,券业人员大扫描来了
证券时报· 2025-08-18 15:59
券商中国记者获悉,近期中证协研究复盘了近四年证券业人员变动情况。 从近四年的数据来看,券商从业人员队伍已进入存量盘整阶段,行业正从"人海战术"向"高质高效"人才战略转型。业 务结构上,经纪业务人员规模持续收缩,人均收入已企稳回升;而投行业务近几年增员带来的负担加重,仍有待深度 调整。 该研究还建议,未来证券行业从四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例如头部券商加大核心业务人才建设,进一步增加信息技术和 国际化人才储备,中小券商探索差异化经营,以及持续推进职业道德建设等。 从业人员向大中型券商集中 研究显示,从近二十年来的行业发展看,从业人员队伍经历了由快速增长到存量盘整的过程。2005年到2017年人员数 量每年递增,由6.5万人扩充到34.39万人,随后进入盘整阶段,在32万人至36万人间小幅波动。 截至2024年末,券商从业人员为33.57万人,较2021年减少7003人,降幅2.04%。 一大行业趋势是,从业人员向大中型券商持续集中。中证协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人数最多的公司人员规模逆势 扩张至14216人,增幅11.45%;头部券商(指综合总资产、市值、营业收入、净利润、人数等指标,排名前五的券 商)人数占行业 ...
证券经纪人缩减2.7万,投资顾问增1.2万,行业转向财富管理
搜狐财经· 2025-08-18 05:21
行业人力资源变革 - 证券行业正从"人海战术"向"高质高效"转型 从业人员总数从2021年末的33.57万人减少7003人至2024年末 降幅2.04% [1] - 行业战略从粗放式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 [1] 人员结构调整 - 证券经纪人数量缩减2.7万人 降幅48.85% 投资顾问增加1.2万人 涨幅17.46% [3] - 证券分析师增加2140人 增幅62.46% 保荐代表人增加1406人 增幅19.02% [3] - 36岁以上从业人员占比首次突破50% 较2021年提升10.05个百分点 36岁至45岁群体占比达35.26% [3] - 11年至19年工作经验人员占比29.58% 显示队伍经验化趋势 [3] 头部券商优势 - 头部券商人员规模逆势增长11.45%至14216人 占行业总人数比例提升至17.56% [3] - 头部券商人力成本占比稳定在32%至38% 较行业均值低10至15个百分点 [3] 业务条线人员配置 - 经纪业务人员从17.85万人减少至14.61万人 降幅18.13% 人均营业收入回升至87.55万元 [4] - 投行业务人员增长10.6%至3.02万人 但人均营收从258.06万元降至116.79万元 降幅54.74% [4] - 资管业务人员从6126人增至7073人 人均营收止跌回升 [4] - 自营业务中权益投资人员下降14.68% 债券投资人员增长25.06% 量化与衍生品投资人员分别微增6.96%和8.23% [4] 研究领域扩张 - 研究与机构销售人员扩张47.29%至8562人 其中研究人员增长36.82%至6968人 机构销售团队激增121.39%至1594人 [5] - 销售人员与研究员配比从1:7.1优化至1:4.4 [5] - 交易单元席位租赁净收入下降42.7%至144.34亿元 研报业务人均营收下滑30.1%至12.33万元 [5]
券商从业人员向“高质高效”转型
证券日报· 2025-08-18 00:43
行业人员结构变化 - 券商从业人员总量从2021年末的33 57万人减少至2024年末的33 57万人,降幅2 04%,行业进入存量盘整阶段 [1][2] - 头部券商人员规模逆势增长11 45%至14216人,占行业总人数比例提升至17 56%,呈现向大中型券商集中趋势 [2] - 证券经纪人数量缩减2 7万人(降幅48 85%),投资顾问增加1 2万人(涨幅17 46%),证券分析师和保荐代表人分别增长62 46%和19 02%,反映财富管理转型加速 [2] - 36岁以上从业人员占比首次突破50%(较2021年提升10 05个百分点),11-19年经验人员占比29 58%,队伍经验化特征显著 [2] 人力效率表现 - 头部券商人力成本占比稳定在32%-38%,较行业均值低10-15个百分点,人均营收与净利润达行业2-3倍 [3] - 头部券商每元工资利润率维持在86 48%-119 91%,比行业均值高10-40个百分点 [3] - 经纪业务人均营收回升至87 55万元,超越2021年水平,投行业务人均营收下降54 74%至116 79万元 [4] - 资管业务人员增长至7073人,人均营收止跌回升,自营业务中债券投资人员增长25 06%,量化与衍生品人员分别微增6 96%和8 23% [5][6] 业务线调整动态 - 经纪业务人员总量减少18 13%至14 61万人,证券经纪人占比大幅下降,投资顾问占比提升 [4] - 投行业务人员增长10 6%至3 02万人,但人均营收下滑显著,显示人员储备饱和 [4] - 研究与机构销售人员扩张47 29%至8562人,研究人员增长36 82%,机构销售团队激增121 39% [6] - 研报业务人均营收下滑30 1%至12 33万元,交易单元席位租赁净收入下降42 7%至144 34亿元 [6] 未来发展方向 - 头部券商投行业务人均营收177万元,仅为高盛集团810万元的四分之一,需加强核心业务人才能力建设 [7] - 信息技术和国际化人才储备不足,需加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完善跨境培养机制 [7] - 中小券商人均营收134 4万元仅为头部券商的38%,需探索差异化经营路径 [8] - 行业需深化职业道德建设,应对违规炒股、投行及经纪业务违规频发问题 [8]
多家券商中报营收、净利大增 牛市旗手要王者归来了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7 08:12
券商2025年半年报业绩表现 - 首批券商2025年半年报相继出炉,4家券商(江海证券、西南证券、粤开证券、东方财富)上半年均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 [2] - 江海证券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7.26亿元(同比+81.17%),净利润2.88亿元(同比+1311.60%),主要因去年同期基数较低(2024H1净利润仅0.20亿元) [3] - 西南证券2025H1营业收入15.04亿元(同比+26.23%),净利润4.23亿元(同比+25.76%) [4] - 粤开证券2025H1营业收入4.82亿元(同比+16.42%),净利润1.35亿元(同比+84.56%) [4] - 东方财富证券2025H1营收62.57亿元(同比+32.99%),净利润41.75亿元(同比+35.82%) [5] - 国泰海通预计券商2025H1归母净利润同比+61.23% [6] 业务结构分化 - 除经纪业务外,自营业务、投行业务成为券商业绩重要增量来源,但各券商表现分化 [7] - 西南证券2025H1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3.31亿元(同比+28.13%),投行手续费净收入0.99亿元(同比+88.17%),投资收益5.91亿元(同比+64.92%) [7] - 江海证券自营业务收入4.06亿元(同比+211.77%),但投行业务营收同比-16.53% [7] - 粤开证券财富管理业务营收同比+34.65%,但自营业务、投行业务营收同比下滑 [7] 财富管理转型进展 - 券商持续推进财富管理业务转型,策略呈现差异化 [8] - 西南证券券结资产规模同比+95%,非货公募基金规模和融资类业务期末余额同比均+30%,中间业务收入同比+20% [8] - 江海证券着重推动新业态客户开发及资产配置专业化能力提升 [9] - 粤开证券投顾累计签约资产超百亿元,私人财富业务保有规模近50亿元,高净值客户产品配置超10亿元,机构经纪业务半年交易额突破千亿元 [10] - 东方财富证券2025H1经纪业务股基交易额16.03万亿元,正将AI能力全面融入各业务条线 [11] 市场表现与机构观点 - 8月15日Wind券商指数大涨4.41%,为当日表现最佳行业指数,长城证券涨停,天风证券、东方财富涨超9% [13] - 8月初至8月15日券商指数累计上涨8.26%,在Wind中国行业指数涨幅榜排名第9 [13] - 申万宏源指出在货币政策宽松、"国家队"托底背景下,两融余额仍有上行空间,利好经纪、信用业务 [14] - 工银瑞信认为当前非银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政策催化或市场走牛可能带来估值提升 [15] - 广发证券表示券商业绩底部回暖,弹性可期,看好非银板块超额行情 [15] - 机构推荐配置方向:综合实力强的头部机构、业绩弹性大的券商、国际业务竞争力强的标的 [15]
多家券商中报营收、净利大增,牛市旗手要王者归来了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6 22:31
券商2025年半年报业绩表现 - 首批券商2025年半年报相继出炉,包括江海证券、西南证券、粤开证券和东方财富,均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 [2] - 江海证券净利润同比暴增1311.60%至2.88亿元,主要因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仅0.20亿元) [4] - 西南证券营收同比增长26.23%至15.04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25.76%至4.23亿元 [6] - 粤开证券净利润同比增长84.56%至1.35亿元,东方财富证券净利润同比增长35.82%至41.75亿元 [6] - 国泰海通非银团队预计券商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1.23% [6] 业务结构分化 - 自营业务和投行业务成为券商业绩重要增量来源,但各券商表现分化 [2][6] - 西南证券投行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长88.17%,投资收益同比增长64.92% [6] - 江海证券自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1.77%至4.06亿元,但投行业务营收同比下滑16.53% [7] - 粤开证券财富管理业务营收同比增长34.65%,但自营和投行业务营收同比下滑 [7] - 东方财富证券经纪业务股基交易额达16.03万亿元 [12] 财富管理转型进展 - 西南证券非货公募基金规模和融资类业务期末余额同比增长均超30%,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20% [9] - 江海证券推动新业态客户开发,提升资产配置专业化能力 [10] - 粤开证券投顾累计签约资产超百亿元,私人财富业务保有规模近50亿元,高净值客户产品配置超10亿元 [11] - 东方财富将AI能力融入各业务条线,构建智能化互联网财富管理生态体系 [13] 市场表现与机构观点 - 8月15日Wind券商指数大涨4.41%,长城证券涨停,东方财富涨超9% [16][17] - 8月初至15日券商指数累计上涨8.26%,在Wind中国行业指数涨幅榜中排名第9 [18] - 申万宏源非银团队看好头部机构、业绩弹性大的券商和国际业务竞争力强的标的 [20] - 广发证券非银团队认为券商业绩底部回暖,弹性可期 [20] - 国泰海通非银团队建议关注券商国际业务、自营弹性及并购重组主题 [20]
多家券商中报营收、净利大增,牛市旗手要王者归来了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6 22:25
券商2025年半年报业绩概览 - 首批券商2025年半年报相继出炉,包括江海证券、西南证券、粤开证券和东方财富证券,均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 [1] - 江海证券净利润同比暴增1311.60%至2.88亿元,主要得益于去年同期低基数(仅0.20亿元) [3][5] - 粤开证券净利润同比增长84.56%至1.35亿元,西南证券净利润同比增长25.76%至4.23亿元,东方财富证券净利润同比增长35.82%至41.75亿元 [5] - 国泰海通非银团队预计券商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1.23% [5] 业务表现分化 - 除经纪业务外,自营业务和投行业务成为券商业绩重要增量来源,但各券商表现分化 [1][5] - 西南证券各项业务均衡发展:经纪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8.13%,投行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8.17%,投资收益同比增长64.92% [6] - 江海证券自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1.77%至4.06亿元,但投行业务营收同比下滑16.53% [6] - 粤开证券财富管理业务营收同比增长34.65%,但自营业务和投行业务营收均同比下滑 [6] 财富管理转型进展 - 券商持续推进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各家打法差异明显 [7][8] - 西南证券券结资产规模同比增长超95%,非货公募基金规模和融资类业务期末余额同比增长均超30% [8] - 粤开证券投顾累计签约资产超百亿元,私人财富业务保有规模近50亿元,高净值客户产品配置超10亿元 [9] - 东方财富证券经纪业务股基交易额达16.03万亿元,正将AI能力全面融入各业务条线 [9] 市场表现与机构观点 - 8月15日Wind券商指数大涨4.41%,为当天表现最好的行业指数,长城证券涨停,东方财富涨超9% [10][11] - 券商指数自8月初以来上涨8.26%,在Wind中国行业指数涨幅榜中排名第9 [11] - 机构看好券商板块估值修复,申万宏源建议关注三条主线:头部机构、业绩弹性大券商和国际业务竞争力强标的 [13] - 国泰海通建议围绕国际业务、自营弹性及并购重组主题选股 [14]
券商中报喜报频传,“牛市”旗手王者归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6 10:29
券商2025年半年报业绩表现 - 首批4家券商2025年上半年均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 [1] - 江海证券净利润同比暴增1311.6%至2.88亿元,主要因去年同期基数仅0.2亿元 [2] - 西南证券营收15.04亿元(+26.23%)、净利润4.23亿元(+25.76%) [3] - 粤开证券营收4.82亿元(+16.42%)、净利润1.35亿元(+84.56%) [3] - 东方财富证券营收62.57亿元(+32.99%)、净利润41.75亿元(+35.82%) [4] - 国泰海通预计全行业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1.23% [5] 业务结构分化特征 - 经纪业务、自营业务、投行业务是主要增量来源但表现分化 [1][5] - 西南证券各项业务均衡:经纪收入3.31亿元(+28.13%)、投行收入0.99亿元(+88.17%)、投资收益5.91亿元(+64.92%) [5] - 江海证券自营业务收入4.06亿元(+211.77%),但投行业务营收下滑16.53% [5] - 粤开证券财富管理业务营收+34.65%,但自营和投行业务营收同比下滑 [5] 财富管理转型进展 - 西南证券券结资产规模+95%,非货公募规模+30%,推出ETF实盘大赛 [7] - 江海证券重点开发新业态客户并提升资产配置能力 [8] - 粤开证券投顾签约资产超百亿元,私人财富保有规模近50亿元,高净值客户配置超10亿元 [9] - 东方财富证券经纪业务股基交易额16.03万亿元,正构建智能化财富管理生态 [10] 市场表现与机构观点 - 8月15日Wind券商指数大涨4.41%,长城证券涨停,东方财富涨超9% [12][13] - 券商指数8月以来上涨8.26%,在行业指数涨幅榜排名第9 [13] - 机构看好板块估值修复,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11][15] - 申万宏源建议关注头部机构、业绩弹性大券商和国际业务强的标的 [16] - 国泰海通推荐关注国际业务、自营弹性及并购重组主题 [16]
券商年内关停逾百家网点
财联社· 2025-08-13 22:47
行业瘦身趋势 - 2025年以来全行业已关停逾百家网点,其中国信证券一次性裁撤12家营业部创下单次新高 [1][3] - 仅5月就有47家网点关停,二季度呈现"批量化、窗口化"特征,与年报战略盘点和半年考核节点相关 [4] - 20余家券商参与本轮调整,包括方正证券、东方证券、光大证券等头部机构 [3] 地域分布特征 - 呈现一线城市与县域"双调整逻辑",上海和深圳出现频率最高,中国银河证券和国信证券分别裁撤3家两地营业部 [5] - 国信证券裁撤成立于1992年的深圳罗湖宝安北路营业部,显示核心市场也在优化范围 [5] - 方正证券集中清理湖南县域网点(安乡县、桂东县等),三四线城市低效网点被果断清理 [5] 驱动因素 - 数字化浪潮使物理网点边际价值下降,移动交易平台普及导致线下柜面必要性降低 [6] - 财富管理转型倒逼网点功能重构,从"开户机器"转向"资产管家",资源向高附加值业务集中 [6][7][8] - 运营成本多重上涨(人力+租金+IT+合规),券商需将资源投入投行、资管等高收益业务线 [9] - 分散网点滋生合规风险,上半年超40家券商收罚单,裁撤高风险网点可简化管理半径 [10] 未来转型方向 - 区域深耕策略:中小券商可凭借地缘优势服务县域理财需求和地方企业融资 [11] - 数智化协同:线上完成基础交易后智能匹配线下投顾,形成服务闭环 [11][12] - 从"跑马圈地"转向精准配置,用更轻资产、更专服务留住客户 [12]
26家上市券商亮出2021年成绩单 9家迈入净利润“百亿元俱乐部”
新华网· 2025-08-12 14:28
行业整体业绩表现 - 行业呈现强者恒强格局 已有9家头部券商净利润超100亿元 较上年新增招商证券 中国银河 中信建投和中金公司四家成员 [2] - 26家上市券商中24家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双增长 占比63% 其中国联证券 浙商证券和中国银河营收增幅均超50% [3] - 净利润增幅超50%的券商包括中原证券(392.04%) 东方证券(97.26%) 方正证券(66.19%) 中信证券(55.01%)和国联证券 而第一创业和华林证券净利润同比下降 [3] 头部券商领先地位 - 中信证券以765.24亿元营收和231亿元净利润居行业首位 同比增幅分别为40.71%和55.01% [2] - 百亿净利润俱乐部成员包括国泰君安(150.13亿元) 华泰证券(133.46亿元) 海通证券(128.27亿元) 招商证券(116.45亿元) 广发证券(108.54亿元) 中金公司(107.78亿元) 中国银河(104.3亿元)和中信建投(102.39亿元) [2] 业务驱动因素分析 - 财富管理业务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中信证券经纪业务净收入139.6亿元(增24%) 代销金融产品收入26.55亿元(增35.12%) [5] - 机构业务贡献显著 国泰君安机构与交易业务增长51.15% 华泰证券机构用户数增长50% [3][5] - 特色化中小券商表现亮眼 中原证券自营业务收入增365.61% 投行业务收入增245.9% 中银证券资管收入与浙商证券投行收入创历史新高 [3] 财富管理转型成效 - 行业通过财富管理转型提升服务能力 华泰证券财富管理业务收入162.87亿元 占总营收超40% 客户总数达2000万 客户总资产5.4万亿元 [5] - 方正证券投顾业务实现突破 线上投顾业务收入增84% 资产配置型产品收入增283% [5] - 财富管理业务相比传统经纪业务具有更高稳定性和收益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