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合成生物学
icon
搜索文档
“1+3+N”共探创新发展 生物制造“大佬”9月集结湖南常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00:05
论坛背景与定位 - 2025中国生物制造科技创新论坛将于9月25日在湖南常德开幕 为期2天 主题为"生机无限制引未来" [1] - 论坛以推动生物制造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宗旨 采用"1+3+N"活动架构 [1][3] - 活动包含1场开幕式暨主论坛 3场平行会议 N项特色活动 [1][3] 论坛核心内容设计 - 主论坛聚焦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将发布生物制造领域最新成果并展示创新实践经验 [3] - 平行会议涵盖三大方向:合成生物学技术创新会议讨论行业趋势 生物制造产业转化促进会议对接成果转化路径 新兴技术赋能会议探讨AI与生物制造融合场景 [3] - 特色活动包括颠覆性创新成果征集 生物制造产业科普报告会发布2025行业观察 以及常德地方产业推介活动 [4] 常德市产业基础与政策支持 - 常德市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链2025年1-7月产值增速达23.5% [5] - 常德市拥有我国首部促进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常德市促进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若干规定》于2025年7月31日获批 [5] - 常德在政策引领 法规保障 基金支持 中试平台建设和创新资源导入方面开展创新探索 [5] 行业战略意义 - 生物制造被列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未来产业重点领域 具备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潜力 [1] - 该领域将重构传统制造业生产模式 替代天然产物获取方式 颠覆农业种养殖模式 [1] - 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长期致力于生物制造基础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 [1]
四大板块收益均下滑,中国石化上半年净利下跌近四成
新浪财经· 2025-08-21 21:27
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收1.41万亿元同比下跌10.6%归母净利润214.83亿元同比下跌39.8%基本每股收益0.177元同比下跌40.2%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610.16亿元同比上升44.4%主要因存货等营运资金净占用减少 [1] - 化工事业部经营收益亏损扩大至42.24亿元去年同期为31.64亿元 [4] 财务结构 - 资产负债率54.1%提高0.93个百分点短期债务1164.72亿元同比上涨32.7%长期债务2032.32亿元同比上涨8.6% [1] - 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901.11亿元同比上涨39.5% [1] 板块经营 - 勘探开发事业部经营收益236.38亿元同比下跌18.9%油气当量产量262.81百万桶同比增长2% [3] - 原油销售1725万吨同比降低1.2%天然气销售18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9%原油平均实现价格3415元/吨同比降低12.9% [3] - 炼油事业部经营收益35.35亿元同比下跌50.4%炼油毛利315元/吨同比降低0.3% [4] - 营销分销事业部经营收益79.59亿元同比下跌45.7%成品油总经销量1121.4万吨同比下降5.8% [4] - 化工事业部六大类产品销售额2311亿元同比下降3.2%占经营收入95.5%合成橡胶平均实现价格11740元/吨同比上涨0.1% [5] 分红与回购 - 派发中期现金股利每股0.088元分红比例达49.7% [2] - 拟回购A股股份资金总额5-10亿元预计回购5733.94万-11467.89万股占总股本0.05%-0.09% [2] 资本支出与转型 - 上半年资本支出438亿元全年资本支出计划下调5%左右 [5] - 加快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与宁德时代合作建设换电站目标今年建设不少于500座未来1万座 [7] - 计划下半年境内成品油经销量8980万吨生产原油1410万桶加工原油1.30亿吨生产乙烯785万吨 [8] 行业环境 - 国际原油价格震荡下行普氏布伦特原油现货均价71.7美元/桶同比下降14.7% [1] - 原油价格未来仍受地缘政治、全球供需和库存变化影响面临不确定性 [6]
福瑞达: 鲁商福瑞达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1 21:1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90亿元,同比下降7.05%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8亿元,同比下降15.16%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867.74万元,同比大幅下降86.26% [2][21] - 总资产60.37亿元,较期初增长1.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1.52亿元,增长1.14% [2] 分业务板块表现 - 化妆品业务收入10.94亿元,毛利率61.99%,收入同比下降7.73% [21] - 医药业务收入2.07亿元,毛利率51.80%,收入同比下降13.87% [21] - 原料及添加剂业务收入1.79亿元,毛利率40.93%,收入同比增长4.15% [21] - 物业管理及其他业务收入2.93亿元,毛利率21.80%,收入同比下降4.96% [21] 品牌发展动态 - 颐莲品牌收入5.54亿元,同比增长23.78%;喷雾品线销售额4.82亿元,增幅43% [9][10] - 瑷尔博士品牌收入4.51亿元,同比下降29.97%,正进行品牌定位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 [9][10] - 珂谧品牌推出穿膜胶原技术新品,胶原次抛销售额超1400万元 [10] - 善颜品牌拓展线下店20家,伊帕尔汗纯露类产品位列京东类目第1名 [10] 研发与创新进展 - 化妆品板块新上市产品80余个,新授权专利23项 [13] - 重组胶原蛋白技术经鉴定达国际领先水平,胶原皮下渗透率提升27.5倍 [13] - 医药板块获得利丙双卡因乳膏生产批件,7项老品种激活 [14] - 原料板块完成2款三类医疗器械用透明质酸钠原料主文档登记,玻璃酸钠原料药转为A类备案状态 [14] 市场与渠道建设 - 化妆品线上渠道收入9.21亿元,占比84.20%;线下渠道收入1.73亿元,占比15.80% [11] - 医药板块新开发县级以上医院与OTC客户200余家 [11] - 原料业务医药级透明质酸销售收入1608.81万元,同比增长287.3% [11] - 国际业务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医药级产品市场涵盖欧洲、亚洲等地区 [7][11] 行业环境分析 - 2025年1-6月限额以上化妆品类零售总额2291亿元,同比增长2.9%,增速低于社零总额5.0%的增速 [3] - 全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8% [3] - 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从2018年53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超170亿美元 [3] - 监管政策持续优化,国家围绕化妆品安全评估、原料管理等方面出台多项法规 [3] 产能与技术优势 - 透明质酸原料年产能420吨,发酵产率达12-14g/L,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8] - 拥有4个国家级、17个省级科研平台,报告期内授权专利35件,申请59件 [19] - 福瑞达生物股份入选山东省先进级智能工厂,明仁福瑞达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4][15] - 构建了覆盖透明质酸、重组胶原蛋白、王浆酸等多个研究方向的技术研发体系 [13][19]
“1+3+N”共探创新发展,生物制造“大佬”9月集结湖南常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1 20:36
平行会议方面,面向生物制造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三个重点方向,策划举办合成生物学技术创新会议,邀请生 物制造领域专家学者等围绕行业创新趋势热点进行分享交流;策划举办生物制造产业转化促进会议,邀请创新企业家、科技服 务业机构代表等围绕生物制造领域产业成果转化路径、所需平台要素等进行交流对接;策划举办新兴技术赋能合成生物学创新 会议,邀请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专家及企业家分享探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生物制造融合发展的新场景、新模式、新 方向。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冉黎黎 北京报道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8月21日,2025中国生物制造科技创新论坛 新闻发布会召开,发布会上介绍,2025中国生物制造科技创新论坛将于9月25日在湖南常德正式开幕,为期2天,论坛主题为"生 机无限 制引未来"。论坛以"推动生物制造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宗旨,设定了"1+3+N"的活动架构,包含1场开 幕式暨主论坛,3场平行会议,N项特色活动。 "生物制造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领域,具备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潜力,将会带来重构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模 ...
金城医药(300233) - 300233金城医药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821
2025-08-21 18:06
公司概况与战略布局 - 公司成立于2004年,2011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0233),总部位于山东淄博 [2] - 主营业务涵盖医药中间体、原料药、药物制剂、大健康产品、合成生物学产品研发生产及CMO/CDMO服务 [2] - 战略聚焦"女性健康科技、合成生物学、医药化工、高端抗感染、新型烟草"五大领域 [3] - 已连续14年现金分红,累计派发现金红利超过8.95亿元,并完成5次股份回购累计2.4亿元 [8] 女性健康领域进展 - 上半年获得韩国MFDS颁发的普罗雌烯乳膏进口许可证 [4] - 与英国Theramex签署雌二醇黄体酮软胶囊在中国大陆及港澳的独家经销协议 [4] - 激素类产品(普罗雌烯系列、氯普片)上半年收入保持良好增长 [6] - 通过集中采购拓展销售渠道,持续扩充自研产品梯队 [4] 合成生物学发展 - 拥有化学合成与生物酶催化双研发平台,覆盖医药/医美/食品/农业方向 [6] - 子公司金城生物上半年拓展俄罗斯及美国市场 [6] - 主要产品谷胱甘肽和腺苷蛋氨酸销量保持增长 [6] 新型烟草业务 - 烟碱产品主要供应国内市场,部分出口东亚及东南亚 [6] - 2025年7月获电子烟用烟碱生产许可证,核定产能提升至200吨/年 [6] 产品注册与认证 - 北京金城泰尔:获得富马酸比索洛尔等3项原料药补充批件,泊沙康唑肠溶片注册证书,磷酸奥司他韦原料药EDQM认证 [7] - 广东金城金素:获得注射用头孢唑肟钠等4个头孢类制剂注册证书 [7] - 上海金城素智:获得2个头孢类注射剂补充批件 [7] - 山东金城昆仑:泊沙康唑原料药获FDA批准 [7] 创新药布局 - 通过投资方式布局肿瘤领域创新药:北京东方略(宫颈癌前病变药物处于III期临床)、南京艾美斐(脑转移肿瘤药物在研)、惠和生物(血液肿瘤药物在研) [8]
江城聚势,合成未来 | 2025生物制造产业高层座谈会暨武汉市合成生物产业发展交流会成功举办
会议背景与核心议题 - 会议聚焦"十五五"生物制造发展趋势、技术创新落地和产业链协同等核心议题[2] - 会议由DT新材料主办 武汉市投资促进局和宁波酶赛生物联合主办[5] 武汉产业基础与优势 - 武汉拥有92所高校和135万在校大学生 是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4] - 武汉已集聚20余名院士 在生物制造领域拥有多个国家级创新平台[4] - 光谷生物城产业年收入突破2000亿元 集聚企业超4200家[9] - 光谷生物城拥有7大专业园区和484家高新技术企业[9] 区域产业布局 - 青山区规划5.05平方公里新材料产业园 重点布局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材料和医药新材料[7] - 青山区正在谋划打造"生物基材料科创岛"为合成生物企业提供发展空间[7] - 光谷已形成"研发-中试-检测-生产-临床应用"全链条服务体系[9] 企业技术实践与挑战 - 合成生物学产品落地产业链长且技术迭代快 中试环节尤为关键[13] - 生物制造需与化工紧密结合 需政府牵头构建产业链协同生态[13] - 非粮生物基平台已建成5万吨级非粮葡萄糖产线 可降低原料成本[13] - 生物制造需政府提供排污、蒸汽和有机溶剂处理等基础设施保障[13] 产业发展前景 - 武汉正加快布局生物制造新赛道 打造"货通天下、链接全球"的开放高地[4] - 光谷全力打造合成生物学产业链关键环节和高附加值领域[9] - 会议彰显武汉市在生物制造领域的战略决心与产业吸引力[14]
ST诺泰: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长36.49%,合作加码合成生物与AI前沿探索
证券时报网· 2025-08-21 10:1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48亿元 同比增长26.07% [2] - 归母净利润3.10亿元 同比增长36.49% [2] - 扣非净利润3.06亿元 同比增长33.49% [2] 多肽原料药业务 - 多肽原料药销售维持高增长 受全球多肽药物需求持续火热推动 [2] - 与多家头部仿制药企开展司美格鲁肽 替尔泊肽原料药或制剂项目合作 [3] - 国际化BD团队深度覆盖拉美 亚太等新兴市场领域 [3] 产能建设进展 - 连云港工厂601车间2025年初投产 实现多肽年产能5吨 [4] - 建德工厂七车间2025年7月投产 新增22万升GMP级产品产能 [4] - 寡核苷酸吨级商业化生产车间预计2025年10月建成 形成年产寡核苷酸1000公斤 PMO 100公斤 PEG偶联环肽200公斤产能 [4] 技术研发布局 - 研发人员数量达459人 同比增长42% 其中硕士及博士占比47% [6] - 在合成生物学 光化学 电化学 AI-driven工艺化学等前沿技术领域积极布局 [6] - 通过平台战略将技术优势延伸至环肽 XDC 寡核苷酸领域 [6] 战略合作推进 - 2025年6月与诺唯赞达成战略合作 共同设立合资公司推进合成生物学技术 [5] - 2025年5月与深势科技达成全方位战略合作 构建智能研发-精准制造-生态赋能三位一体价值体系 [6] - 通过战略合作在AI制药领域构建DBTL闭环及生物制造全链路平台 [5][6] 新兴业务拓展 - 在寡核苷酸 偶联等新兴业务板块以平台战略赋能 帮助多家国内外药企推进产品管线 [3] - 将多肽 小分子领域技术优势拓展至环肽 XDC 寡核苷酸领域 [6] - 通过AI技术实现短期运营智能增效 中期构建AI制药体系 长期开发跨领域大模型 [5]
诺泰生物: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增长36.49%,合作加码合成生物与AI前沿探索
证券时报网· 2025-08-21 10:0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48亿元,同比增长26.07% [1] - 归母净利润3.10亿元,同比增长36.49% [1] - 扣非净利润3.06亿元,同比增长33.49% [1] 多肽原料药业务 - 多肽原料药销售维持高增长,受全球多肽药物需求火热推动 [1] - 国际化BD团队深度覆盖拉美、亚太等新兴市场 [2] - 与多家头部仿制药企开展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原料药或制剂项目合作 [2] 产能扩张进展 - 连云港工厂601车间2025年初投产,实现多肽年产能5吨 [3] - 建德工厂七车间2025年7月投产,新增22万升GMP级产品产能 [3] - 多条生产线通过美国、欧盟、韩国、巴西等地GMP检查 [3] - 寡核苷酸吨级商业化生产车间预计2025年10月建成,年产寡核苷酸1000公斤、PMO100公斤、PEG偶联环肽200公斤 [3] 研发与技术布局 - 研发人员数量达459人,同比增长42%,硕士及博士占比47% [5] - 合成生物学领域与诺唯赞设立合资公司,推进技术进步与项目合作 [4] - AI药物研发领域与深势科技达成战略合作,构建"智能研发-精准制造-生态赋能"体系 [5] - 技术布局延伸至环肽、XDC、寡核苷酸领域,覆盖光化学、电化学等前沿技术 [5] 战略合作与创新 - 通过平台战略赋能寡核苷酸、偶联等新兴业务板块 [2] - AI制药体系规划分短期运营优化、中期环肽偶联配体突破、长期跨领域大模型开发三阶段 [4] - 合成生物学合作以技术赋能和资源互补为核心,旨在抢占产业竞争先机 [4]
研判2025!中国氨基酸行业发展历程、市场政策、产业链、供需现状、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分析:小品种氨基酸有望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1 09:35
行业概述 -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含有氨基和羧基的有机化合物,通式为H₂N-CH(R)-COOH,R基团决定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饲料、食品、医药等领域 [2] - 按营养功能分为必需氨基酸(8种人体不能合成)、半必需氨基酸(精氨酸和组氨酸)和非必需氨基酸(10种) [3] - 按滋味分为甜味(丙氨酸、甘氨酸、丝氨酸等疏水氨基酸)、苦味(精氨酸、亮氨酸、酪氨酸等亲水氨基酸)、酸味和鲜味(谷氨酸、天冬氨酸等极性带负电荷氨基酸) [3] 生产方法 - 生产方法包括提取法(用于半胱氨酸等少数氨基酸)、化学合成法(用于蛋氨酸、甘氨酸等少数氨基酸)和生物法(发酵法和酶转化法,具有成本低、条件温和、易大规模生产优点) [4] - 发酵法生产谷氨酸产酸水平190-210 g/L,转化率约69%,提取率≥90%;赖氨酸产酸水平220-240 g/L,转化率约69%,提取率≥92%;苏氨酸产酸水平120-130 g/L,转化率≥57%,提取率≥88% [5] 发展历程 - 上世纪50年代前主要从蛋白质水解物中提取,60年代中国引入微生物发酵法,以淀粉为原料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开启工业化生产 [6] - 国内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企业加大投入,引进技术扩大规模,科研机构研发核心技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6] - 近年来行业竞争加剧,市场向头部企业集中,合成生物学等新技术推动绿色、高效、智能化发展,产品向高端化、多元化拓展 [7][8] 市场政策 - 国家政策支持氨基酸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行豆粕减量替代行动,促使饲料企业增加氨基酸使用 [10] - 具体政策包括2021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动生物技术产业 [12]、2021年《推动原料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升创新和制造水平 [12]、2022年《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发展生物医药 [12]、2023年《关于特殊膳食用食品中氨基酸管理的公告》规范氨基酸使用 [12]、2024年《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准许相关产品生产使用 [12]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玉米、大豆、小麦等原材料及生产设备、包装材料供应商 [13] - 下游应用包括饲料(占比超60%)、食品加工、医药、保健品等领域 [13][17] - 饲料领域氨基酸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用于生猪、家禽、水产养殖;医药领域合成抗生素、抗心血管药物及输液制剂;食品领域作为营养添加剂、调味剂 [13] 上游供应 - 原材料主要从玉米、大豆、小麦中提取,如玉米淀粉提取葡萄糖作为碳源 [15] - 2024年大豆产量2064.78万吨,小麦产量14009.94万吨(同比增长2.57%),玉米产量29491.69万吨(同比增长2.10%),持续增产提供充足原材料保障 [15] 下游需求 - 饲料为最大需求市场,2025年上半年工业饲料总产量15850万吨(同比增长7.7%),其中配合饲料14807万吨(同比增长8.1%),添加剂预混合饲料342万吨(同比增长6.9%) [17] - 2023年氨基酸需求量575.08万吨,2024年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需求缩减影响,需求量降至561.52万吨,市场规模降至608.62亿元 [19] 产品结构 - 2024年谷氨酸占比33.35%,赖氨酸占比32.79%,苏氨酸占比10.11%,蛋氨酸占比13.73%,色氨酸占比2.15% [19] - 未来绿色环保氨基酸及衍生产品受青睐,缬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等小品种氨基酸应用领域扩大,成为新增长点 [19] 竞争格局 - 市场集中度高,头部企业包括梅花生物、星湖科技、新和成、华恒生物、伊品生物、中粮科技、丰原生物、佳禾生物、冀荣药业、无锡晶海、阜丰集团 [21] - 梅花生物为最大赖氨酸生产企业,赖氨酸、苏氨酸产能全球首位,味精产能全球第二;阜丰集团味精、黄原胶产能国内第一;星湖科技并购伊品生物后赖氨酸、苏氨酸产能国内第二 [21] 企业营收 - 2024年阜丰集团营业总收入277.6亿元居榜首,梅花生物250.7亿元,新和成216.1亿元 [23] - 阜丰集团2024年毛利润50.57亿元,毛利率18.22%;梅花生物营收中动物营养氨基酸占比58.33%,食品味觉性状优化产品占比31.69%,人类医用氨基酸占比1.90% [25][27] 发展趋势 - 高纯度支链氨基酸、丝氨酸、苯丙氨酸等高端高附加值产品需求增加,在医药、化妆品、高端饲料领域前景广阔,受国家政策支持 [29] - 环保趋严推动清洁生产,要求提高标准,采用发酵法、酶法等绿色生物制造工艺替代化学合成,研发膜分离等先进提取技术 [29]
4个品牌独揽126亿融资,韩国美妆逆袭
搜狐财经· 2025-08-21 09:35
其中,美妆领域(含护肤/彩妆/原料商等)至少13起,融资总额188亿元;AI领域至少30起,融资总额为88亿元;电商和新消费领域一共16起,融资总额 约2.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AI赛道外,美妆和新消费领域获投的国内品牌/企业数量降至"冰点"。其中,美妆行业仅有4家国内企业获融资,占美妆领域7月投融 资总数的30.7%;新消费行业仅有2家国内企业获投,占新消费领域本月投融资总数的22%。 吸金126亿元 韩国企业独领风骚 7月发生的13起融资事件中,美容护肤和原料/生产商/研发商赛道各融资5起,各占比38.5%;彩妆/香氛/个护赛道共计有3起融资事件,占比23%。 7月,美尚产业的投融资略显"冷清"。 据仪美尚不完全统计,7月1日-7月31日,全球美尚产业已披露的投融资(含股权收/并购)事件至少59起,融资总额按人民币计约为278.5亿元(按8月19日 汇率计算)。 7月,中国本土美妆市场仅有的4起融资,全被合成生物学或上游生产商纳入囊中。 7月16日,A股上市公司拓新药业发布公告,将以自有资金1000万元对国内麦角硫因研发生产头部企业仅三生物增资,将持有仅三生物1.75%的股权。根据 公开资料,仅三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