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学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临床前CRO行业进入壁垒、市场政策、产业链图谱、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本土企业在国内市场竞争优势显著[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09 10:17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及中国临床前CRO市场在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患病率上升及医药研发支出增长的驱动下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4年全球临床前CRO市场规模达274.6亿美元,占全球CRO市场的30.5% [1][9] - 临床前CRO行业具有高壁垒,主要体现在业务经验积累和专业人才要求上,领先企业通常拥有超过10年的领导经验 [5] - 中国临床前CRO行业受益于一系列鼓励新药研发、优化审批流程的政策,且国内企业凭借本地化优势和成本竞争力迅速发展 [7][11] - 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将聚焦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以提升研发效率并推动精准医疗发展 [13] 行业概述 - CRO(合同研究组织)通过为制药及生物技术公司提供外包研发服务,帮助其降低研发风险与成本、加快药物开发过程 [1] - 临床前CRO特指在药物进入人体临床试验(I期)之前提供专业化外包研究服务的第三方机构 [2] - 临床前研究需符合《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要求,并在通过GLP认证的机构开展 [3] 行业壁垒 - 药物发现阶段的化合物成药性直接影响后期开发成功率,选择经验成熟的CRO可帮助制药公司节省时间和金钱成本 [5] - 业内领先的临床前CRO公司多数拥有超过10年的领导经验,新进入者需要长时间积累业务经验 [5] - 行业对熟练、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需求很高,领先CRO具有深厚的人才积累和多样化的团队,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人才积累 [5] 市场政策 - 医药制造业是我国重点支持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发布多项政策鼓励新药研发、优化审批流程,为临床前CRO行业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7] 产业链 - 行业上游主要包括实验耗材、实验动物、科学仪器及数据分析软件等供应商 [7] - 下游客户主要为制药企业、药品研发机构及科研院所,其中制药企业是临床前CRO的主要客户 [7][8] - 2024年中国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资产总计51746.1亿元,销售收入达25298.5亿元,下游市场繁荣为临床前CRO行业带来广阔增长空间 [8] 发展现状 - 2024年全球CRO市场规模达900.3亿美元,其中临床前CRO市场规模为274.6亿美元 [9] - 2024年中国CRO市场规模达892.2亿元,同比增长5.19%,其中临床前CRO市场规模达429.1亿元,同比增长5.74%,占整体CRO市场的48.1% [9] 竞争格局 - 全球临床前CRO市场成熟,美国与西欧企业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美国拥有300多家临床前CRO公司,包括昆泰、科文斯等跨国企业 [10] - 国内企业如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熟悉中国药品注册法规和市场需求,在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上更具优势,在国内市场具有显著竞争力 [11] - 2024年药明康德营业总收入完成392.4亿元,毛利润160.2亿元,毛利率为40.8% [12] - 2024年益诺思营业总收入达11.42亿元,其中非临床CRO业务收入10.89亿元,占总收入的95.4% [12] 发展趋势 - 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将在药物发现、毒理学评估等领域得到更广泛应用,以提高研发效率和准确性 [13] - 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将推动临床前CRO服务的技术升级 [13] - 随着精准医疗理念普及,企业将更注重提供针对特定疾病或患者群体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13]
巨子生物(02367.HK)2025年半年报点评:达人复播渐明 数据修复企稳
格隆汇· 2025-10-02 11:08
业绩概览 - 公司收入为3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5%,归母净利润为1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符合市场预期 [1] - 毛利率为81.7%,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净利率为38.0%,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1] - 销售费用率为34.0%,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为2.7%,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为1.3%,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1] 收入结构 - 按品牌划分,可复美品牌收入占比82%,达2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可丽金品牌收入占比16%,达5.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 [1] - 按品类划分,化妆品收入占比77%,达2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敷料收入占比22%,达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 [1] 盈利能力与竞争优势 - 在激烈行业竞争下,毛利率保持韧性,核心原因在于生物活性物自主研发生产使成本可控,生产规模扩大及工艺优化提升了效率,品牌力增强稳固了产品溢价能力 [1] 产能与全球化布局 - 公司持续新增重组胶原、化妆品及医疗器械产线,推进新工厂建设以匹配增长需求 [2] - 公司在厦门自贸片区签约设立东南区域总部,规划布局结算中心、制造基地及跨境贸易平台 [2] - 海外市场以港澳及东南亚为先行阵地,已进入香港万宁和马来西亚屈臣氏等渠道,实现阶段性突破 [2] 研发与产品管线 - 公司核心研发与管理团队保持稳定 [2] - 公司聚焦功效性护肤品与医疗器械领域,多款新品处于研发或注册阶段,预计明年上半年将有新品推出 [2] 供应链管理 - 公司与上游优质原料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保障原料稳定供应且成本可控 [2] - 公司通过数字化手段对生产、仓储、物流进行精细化管理,实现供应链高效协同 [2]
Nature Biotechnology:华大发布DNA合成新技术,助力合成生物产业迈向新时代
生物世界· 2025-10-01 18:50
技术突破与核心优势 - 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发布基于并行原理的DNA合成技术mMPS,从源头颠覆传统技术,实现合成通量、产量和质量的系统性突破[3] - 技术采用创新路径,将芯片分为带专属识别码的独立微芯片,每条微芯片仅合成一条DNA短链,实现身份识别、分选与全程追踪,芯片可重复使用[7] - 技术实现多重突破:单条DNA序列产量从传统fmol级别提升至pmol~nmol级别,提升幅度达4-6个数量级;基因组装步骤从至少5步优化至仅需2步;每条片段在专属空间合成,避免交叉污染,反应条件可独立优化[14] 技术原理与工作机制 - mMPS技术中,微芯片如同带专属工号的工人,智能系统识别工号后将其精准送往对应反应柱合成特定DNA短链,合成完成后工人可被收集并投入下一轮工作[9] - 通过识别-分选-合成-回收的循环机制,使芯片具备可重复使用能力,为可持续、低成本的DNA合成奠定基础[7] 产业应用与潜力 - 基于mMPS技术的标准化高通量合成平台已在常州华大孵化落地,推动DNA合成从实验室服务升级为生物制造基础设施[12] - 在创新药物研发领域,技术可将突变库构建时间从数周缩短至数天,大幅加速抗体发现与优化进程,并显著提升覆盖度与均匀性[12] - 在酶制剂、生物基材料等生物制造领域,技术支持快速酶定向进化,将菌株改造周期从数月缩短至数周,单碱基合成成本比传统方法降低约70%[12] - 在临床诊断领域,技术可一次性合成数千对引物探针,合成成本下降3倍以上,推动NGS检测panel从数百靶点向万级靶点升级[13] - 技术的模块化、自动化特性为生物铸造厂的兴起提供技术基础,未来可能出现AI驱动的一站式DNA合成即服务平台[15] 行业影响与专家观点 - 该技术将合成生物学从写得出推向写得准、写得优、写得省的新高度,为基因组编写、疫苗快速开发与DNA数据存储等领域提供关键支撑[4] - 技术在处理复杂序列、高GC含量区域和重复序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为蛋白质稳定性研究、疾病突变机制解析提供可靠技术支撑[10] - 专家认为该技术是合成生物学从实验室探索走向工业化制造的关键转折点,结合AI与自动化系统,有望成为设计-合成-测试-学习范式的引擎,推动在生物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的产业落地[18]
70年药企跨界做美妆,如何全链路布局?
FBeauty未来迹· 2025-09-30 17:39
行业背景与趋势 - 中国美妆行业在科技与消费双轮驱动下深度升级,功效导向消费趋势加速,原料创新与生产技术能力成为品牌突破关键[3] - 制药企业凭借雄厚研发实力、严格质量体系与安全性,正成为推动美妆产业升级新生力量,全国已有超400家药企涉足化妆品领域[3] - 2024年中国化妆品消费规模达10738.22亿元,连续两年突破万亿大关[8] - 2024年中国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约为12亿美元(约85.47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30年将达40.72亿美元(约289.75亿元人民币),绿色生物制造、高价值天然产物替代等领域潜力巨大[8] 公司战略布局 - 海正药业凭借近70年工业实力、56年微生物发酵技术传承和深厚研发底蕴,锁定合成生物学原料创新赛道并布局终端健康美学产品,开启技术与市场双轮驱动战略升级[4] - 公司跨界是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对自身产业链条进行"水到渠成"的战略升维,拥有台州、富阳、南通三大生产基地,具备发酵17000立方、合成2300立方生产能力[9] - 2022年1月成立海正蔚澜聚焦健康美学,代理联合利华旗下法国INTUISKIN公司高端功能性护肤品IOMA,同时筹备自研功效护肤品牌[9] - 2025年6月20日成立澐生合成专注合成生物学,并与浙江工业大学、江南大学共建创新研究院,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9] 研发与生产能力 - 海正药业2024年研发投入达4.2亿元,拥有1425项专利(其中487项已授权),承担50余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课题[6] - 澐生合成投资1.7亿元建设合成生物学产业柔性生产线于2025年8月15日正式投产,具备多功能、模块化特点,能灵活应对不同产品快速切换和规模化生产[13] - 澐生合成已布局超过30个品种原料,形成"研发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调研一批"梯队式格局,产品管线围绕骨骼健康、保肝护肝、心血管健康及医美大健康四大领域[13] - 公司聚焦"高技术、高附加值"双高领域,规划未来3到8年产品路线图,构建包含"尖端产品、壁垒产品、冲量产品"金字塔型产品体系[14] 业务板块与产品规划 - 海正蔚澜构建"中国领先的健康美学全链路平台",业务版图涵盖"医药电商"与"创新业务",创新业务聚焦营养保健、功效护肤和医疗美容三大板块[15][18] - 医药电商板块整合海正药业院外处方药、OTC及非药产品,如治疗骨关节炎的伊索佳®和减肥OTC产品伊纤盈®奥利司他片[16] - 功效护肤板块采取"代理+自研"并行策略,获得IOMA大中华区独家代理权,自研功效护肤品牌将依托澐生合成自研原料,主打"高效、透明、安全"[18] - 医疗美容板块于2025年8月推出首个产品"芮丽塑・女娲针",开创"东方韵味医美"新范式,未来计划拓展填充、再生医学类产品[21] 协同发展战略 - 澐生合成采取"内外联动"商业化路径,核心原料优先供应海正蔚澜形成"原料-终端"内部协同,对外开放为行业提供原料解决方案[14] - 海正蔚澜与澐生合成关系"唇齿相依",构成公司面向未来"技术+市场"双引擎,目标是打通从合成生物学原料创新到健康美学品牌产品完整价值链[21] - 公司终极目标是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话语权,成为具有全球领先创新能力合成生物原料供应商,打破进口依赖[21]
巨子生物(02367):2025年半年报点评:达人复播渐明,数据修复企稳
华创证券· 2025-09-30 11:12
投资评级与目标 - 报告对巨子生物的投资评级为“推荐”,并维持该评级 [2] - 报告给出的目标价为69.04港元,相较于当前价56.35港元存在上涨空间 [2] 核心观点总结 - 报告认为公司短期看点在于达人直播恢复,相关数据已呈现修复企稳态势 [2] - 长期看好公司作为合成生物学在美妆医疗领域应用的领军企业,技术壁垒高,品牌认可度持续提升 [9] - 预计随着新品推出和全球化布局深入,公司业绩增长动能充足 [9] 业绩概览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5.39亿元,同比增长57.2%;归母净利润20.62亿元,同比增长42.1% [5][9] - 2024年半年报显示收入31.1亿元,同比增长22.5%;归母净利11.8亿元,同比增长20%,符合市场预期 [9] - 盈利能力保持强劲,2024年毛利率为82.1%,净利率为37.2%;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为81.7%,净利率为38.0% [5][9] - 费用管控有效,2024年上半年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4.0%/2.7%/1.3% [9] 业务分项表现 - 按品牌划分:可复美是核心品牌,2024年上半年收入25.4亿元,占比82%,同比增长23%;可丽金收入5.03亿元,占比16%,同比增长27% [9] - 按品类划分:化妆品是主要收入来源,2024年上半年收入24.1亿元,占比77%,同比增长24%;医用敷料收入6.9亿元,占比22%,同比增长17% [9] 竞争优势与运营亮点 - 公司毛利率在激烈竞争中保持韧性,核心原因在于生物活性物自主研发生产、生产规模扩大与工艺优化带来的成本下降,以及品牌力增强带来的产品溢价能力 [9] - 供应链管理能力持续优化,通过与上游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保障原料稳定供应,并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精细化管理 [9] - 核心研发与管理团队稳定,为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9] 增长策略与未来展望 - 公司正推进产能扩张与全球化布局,新增重组胶原、化妆品及医疗器械产线,并建设新工厂以匹配增长需求 [9] - 全球化方面,以港澳及东南亚为先行阵地,已进入香港万宁和马来西亚屈臣氏等渠道 [9] - 新品研发聚焦功效性护肤品与医疗器械领域,多款新品处于研发或注册阶段,预计明年上半年推出 [9] - 财务预测显示未来增长稳健,预计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69.07亿元、84.95亿元、103.12亿元,对应同比增速24.7%、23.0%、21.4% [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02亿元、30.08亿元、36.55亿元,对应同比增速21.3%、20.2%、21.5% [5] - 估值方面,报告给予公司2025年27倍市盈率,对应目标价69.04港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预测市盈率分别为22.0倍、18.3倍、15.1倍 [5][9]
中农秸美 “非粮+合成生物” 酶解技术破世界难题,2万吨级示范线运行!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9-30 11:09
技术突破 - 合成生物学专家臧立华教授团队历经10余年攻关研发出高活性生物酶高效酶解秸秆技术 成功解决了农作物秸秆科学高效化利用的世界性技术难题 [2] - 该技术名为“秸秆木质纤维素生物酶解聚三组分分离技术及成套装备研发与应用” 通过自主创制高性能核心酶 突破了木质纤维素解聚酶在分子设计与酶制剂智造及产业应用方面的瓶颈 [3] - 技术首次建成年利用2万吨秸秆原料三组分分离的产业化试验生产线 完成了从实验室研究到产业水平原创技术“0到1”的跨越 [4] 核心创新 - 在新型木质纤维素降解酶创制上 成功开发出高活性、高稳定性的创新酶 为秸秆酶解提供关键工具 [6] - 在新型成套酶解反应装备研制方面 结合先进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打造出高效智能的酶解反应装备 确保酶解过程精准控制与高效运行 [6] - 在酶解工艺及设备的万吨级产业化验证上 形成成熟可靠的产业化工艺与设备体系 解决秸秆利用中组分拆解不充分、产品附加值低等行业痛点 [6] 产品转化与应用 - 经过酶催化反应 该技术实现秸秆60%转化为纤维产品 40%转化为可溶性酶解黄腐酸、酶解富马酸功能肥料 [6] - 依托该技术 12万吨秸秆项目可制备42%酵解液8.5万吨 或3.6万吨黄腐酸钾粉剂 或6万吨有机无机复混肥 12家模块化工厂可实现60万吨酶解黄腐酸、富马酸肥料产能 [9] - 技术推动酶解黄腐酸及酶解富马酸农业广泛性应用 助力土壤修复、耕地质量提升与生态农业种植 同时促进秸秆植物营养“取于土壤、还于土壤”的可持续循环 [9] 产业化进展 - 公司拥有木质纤维素秸秆组分解聚创新酶和酶催化反应器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标志着我国在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方面迈出坚实一步 [5] - 来自全国的9家优质经销平台与禾力达(天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合作签约 形成区别于传统经销模式的“共创联盟” [10] - 技术为农业秸秆资源的绿色、高质量利用提供全新路径 并开启共创商业模式 [7]
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方案出台,平煤神马与河南能源拟战略重组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29 16:46
行业整体表现 - 本周(2025/09/22-2025/09/26)化工板块涨跌幅为-0.95%,在市场中排名第17位,走势处于中下游 [1][2] - 化工板块跑输上证综指1.16个百分点,跑输创业板指2.91个百分点 [1][2] 重点推荐子行业及观点 - 合成生物学奇点时刻到来,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及"非粮"原料突破有望推动需求爆发,推荐关注凯赛生物、华恒生物 [2] - 三代制冷剂配额政策落地在即,供给进入"定额+持续削减"阶段,供需缺口将持续扩大,推荐关注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昊华科技、永和股份 [3] - 电子特气是电子工业产业链国产化的核心,下游集成电路/面板/光伏三轮驱动高端产能需求,推荐关注金宏气体、华特气体、中船特气 [4] - 轻烃化工成全球性不可逆趋势,具有低碳排、低能耗、成本低特点,推荐关注卫星化学 [5] - COC聚合物国内产业化进程加速,下游国产替代意愿加强,建议关注阿科力 [6] - 钾肥价格有望触底回升,国际巨头撤回报价或减产导致供给下滑,行业进入去库存周期,建议关注亚钾国际、盐湖股份、藏格矿业、东方铁塔 [7][8] - MDI行业供给格局有望向好,全球产能高度集中,5家巨头产能占比达90.85%,推荐关注万华化学 [9] 化工价格周度跟踪 - 价格涨幅前五:液氯(华东)(252.38%)、百草枯(42%)(6.25%)、萤石(赤峰天马)(4.50%)、WTI原油(3.38%)、丙烯酸(精酸华东)(2.80%) [10] - 价格跌幅前五:PX(中石化挂牌价)(-5.56%)、双酚A(华东)(-4.27%)、NYMEX天然气(期货)(-3.54%)、丁二烯(东南亚CFR)(-3.02%)、顺酐(江苏)(-2.91%) [10] - 价差涨幅前五:PTA(169.78%)、顺酐法BDO(116.77%)、热法磷酸(12.85%)、DMF(10.93%)、涤纶工业丝(8.66%) [10] - 价差跌幅前五:甲醇(-55.58%)、黄磷(-38.69%)、双酚A(-24.75%)、联碱法纯碱(-19.40%)、PVA(-17.86%) [10] 化工供给侧跟踪 - 本周行业内主要化工产品共有155家企业产能状况受到影响,其中新增检修4家,重启12家 [11]
福瑞达生物股份董事长高春明:美妆品牌流量破局的关键在于内容
经济观察网· 2025-09-29 15:49
行业核心挑战与转型方向 - 化妆品行业面临流量困局:不投流缺乏曝光影响销量,投流则需承担高昂成本侵蚀利润 [1] - 行业协会指出企业不应再以流量为导向,而应以科研和文化为根基,仅追求GMV增长而忽视价值深耕将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1] - 在流量变贵背景下,提高流量成效关键在于做好内容,并避免依赖单一平台,需计算单一平台投入能否带动线下及其他平台转化 [1] 公司财务与业务概览 - 福瑞达生物股份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为9.39亿元,净利润约为6970.3万元 [2] - 公司成立于1998年,由制备透明质酸原料起家,2003年推出主打玻尿酸护肤品,目前业务覆盖护肤品、彩妆、香氛、洗护等多个领域 [2] 营销策略调整与内容建设 - 公司营销核心从单向传递转变为品牌直接触达用户的互动式信息传递,兴趣电商能帮助产品成交量快速增长 [5] - 应对流量变贵的关键是继续做好优质内容,因为平台会推荐有价值内容从而降低企业流量成本 [6] - 实行全渠道布局,不依赖单一平台,利用品牌溢出效应降低流量依赖,以优质内容替代低价引流 [7] - 同一公司旗下品牌案例显示:以文化和故事为核心的品牌销售表现优于以科技为主题营销的品牌 [1][4] 技术研发与产品壁垒 - 公司产品壁垒建立在技术有效性和品牌独特性基础上,例如通过微小渗透技术改善皮肤底层细胞状态 [4] - 品牌建设策略为"内外兼修":先通过互动话题让用户接触品牌,再让用户发现技术底蕴 [4] - 合成生物学技术在化妆品领域应用可将原料制作成本大幅降低,提高提取效率、纯度和质量 [8] - 合成生物学最大难点在于细胞构建,需要重新设计和构建能产出目标物质的细胞,例如胶原蛋白和王浆酸 [8] 未来增长战略与布局 - 玻尿酸作为起家业务将持续深耕,同时培育第二、第三增长曲线,包括皮肤微生态领域和重组胶原蛋白领域 [9] - 在基础原料上持续投入,终端产品做个性化,如针对敏感肌做低刺激成分,针对抗衰做微小渗透技术 [9] - 医美板块通过珂谧品牌布局,定位"械妆同效",已推出重组胶原蛋白面膜和次抛精华,未来计划拓展医院皮肤科、医美医院及OTC药房连锁渠道 [9] - "械字号"申报进行中,其优势是技术含量高、生命周期长,一旦获批能长期提供营收支撑 [10]
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方案出台,平煤神马与河南能源拟战略重组
华安证券· 2025-09-28 23:37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 [1] 核心观点 - 2025年化工行业景气度将延续分化趋势 推荐关注合成生物学、农药、层析介质、代糖、维生素、轻烃化工、COC聚合物、MDI等行业 [4] - 合成生物学奇点时刻到来 低耗能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 生物基材料有望迎来需求爆发期 [4] - 三代制冷剂有望进入高景气周期 供给端进入"定额+持续削减"阶段 需求端保持稳定增长 供需缺口将持续扩大 [5] - 电子特气是电子工业的"粮食" 产业链国产化带来较大替代机遇 集成电路/面板/光伏三轮驱动高端产能需求 [6][7] - 轻烃化工成全球性趋势 原料轻质化已成为全球烯烃行业不可逆的趋势 具有低碳排、低能耗、低水耗的特点 [8] - COC聚合物产业化进程加速 国产突围可期 光学领域下游产业链转移至国内 供应链安全担忧下国产替代意愿加强 [9] - 钾肥价格有望触底回升 行业已进入去库存周期 供给下滑消解库存压力 粮食种植意愿提升推高需求 [10] - MDI寡头垄断 行业供给格局有望向好 需求端稳中向好 将成为极少数能够穿越整个经济周期的化工品 [12] 行业市场表现 - 本周化工板块涨跌幅为-0.95% 表现排名第17位 跑输上证综指1.16个百分点 跑输创业板指2.91个百分点 [3] - 申万化工细分板块上涨个数为9个 下跌个数为22个 [23] - 上涨排名前三子板块分别为合成树脂(4.04%)、涂料油墨(2.64%)、涤纶(2.12%) [23] - 跌幅排名倒三子板块分别为其他橡胶制品(-5.25%)、改性塑料(-4.48%)、有机硅(-3.76%) [23] - 个股涨幅前三为蓝丰生化(61.16%)、上纬新材(44.81%)、华软科技(31.83%) [28] - 个股跌幅前三为金浦钛业(-23.15%)、泰和科技(-10.93%)、丰山集团(-10.92%) [29] 产品价格表现 - 价格涨幅前五:液氯(华东)(252.38%)、百草枯(浙江永农化工,42%)(6.25%)、萤石(赤峰天马)(4.50%)、WTI原油(3.38%)、丙烯酸(精酸华东)(2.80%) [13] - 价格跌幅前五:PX(中石化挂牌价)(-5.56%)、双酚A(华东)(-4.27%)、NYMEX天然气(期货)(-3.54%)、丁二烯(东南亚CFR)(-3.02%)、顺酐(江苏)(-2.91%) [13] - 价差涨幅前五:PTA(169.78%)、顺酐法BDO(116.77%)、热法磷酸(12.85%)、DMF(10.93%)、涤纶工业丝(8.66%) [13] - 价差跌幅前五:甲醇(-55.58%)、黄磷(-38.69%)、双酚A(-24.75%)、联碱法纯碱(-19.40%)、PVA(-17.86%) [13] 供给侧跟踪 - 本周行业内主要化工产品共有155家企业产能状况受到影响 [14] - 新增检修4家企业:镇海炼化(纯苯)、金诚石化(丙烯)、镇海炼化2(丁二烯)、山西美锦华盛(乙二醇) [43] - 重启12家企业:东明石化、江苏盛虹、东方华龙(纯苯)、宁夏宝丰三期(丙烯)、东明石化、茂名石化1(丁二烯)、天津石化(PX)、水富云天化、永荣、神马氢化学、华鲁、天福化工(合成氨) [43] 政策动态 - 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目标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 [34] - 政策重点包括:将行业纳入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 严控新增炼油产能 做好化肥生产保供 训练建设行业大模型 加强标准引领 拓展新能源电池材料等应用 [34] 企业动态 - 平煤神马与河南能源拟战略重组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资产规模超2800亿元 控股4家上市公司 [36] - 佛塑科技与中石化湖南石油化工拟合资建设聚酰胺-尼龙薄膜项目 计划投资总额346,911万元 [37] - 建龙微纳筹划收购上海汉兴能源科技不少于51%股份 [37] - 中核钛白出售哈密中合钒钛100%股权给关联方 交易价格12,080.36万元 [37]
共启“肌肤长寿”新篇章|华熙生物与LG生活健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发展网· 2025-09-28 15:12
战略合作协议 - 华熙生物与LG生活健康于2025年9月22日在首尔麻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MOU) 聚焦合成生物学技术研究应用 共同开发创新解决方案解决肌肤老化问题 [2] - 合作由华熙生物业务副总裁邹松岩与LG生活健康首席技术官姜來圭代表签署 [2][8] 合作目标与方向 - 双方计划结合华熙生物在细胞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领域优势 以及LG生活健康在肌肤长寿美妆研发实力 开发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抗衰老产品 [9] - 旨在为全球消费者带来更有效的抗衰老解决方案 推动美妆行业可持续发展 [9] 华熙生物技术优势 - 公司依托全球领先的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平台及中试转化设施 深耕生物活性物研发 积累深厚合成生物技术能力 [4] - 重点布局细胞外基质、细胞间通讯及细胞功能拓展三大核心领域 在透明质酸领域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4] - 积极拓展糖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及再生医学领域的抗衰老技术 引领生物科技前沿创新 [4] LG生活健康科研实力 - 公司以卓越科研实力领航美妆界 深耕肌肤长寿科技 专注于细胞级抗衰、野山参功效及抗衰物质促渗研究 [6] - 推出NAD Power24?等创新抗衰研究成果 并将尖端科研成果融入旗下多个高端护肤产品 [6] - 推动全球美妆产业升级 为消费者带来焕新美丽体验 [6]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美妆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 研究方向从改善皱纹等表象迈向"肌肤长寿"新领域 旨在延长皮肤健康生命周期 [2] - 行业聚焦细胞层面抗衰老研究 探索减缓细胞损伤和修复、降低炎症以及提升线粒体功能等关键生物学变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