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DVI报告揭示上市公司数字化价值投资新趋势
搜狐财经· 2025-07-08 17:06
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与DVI报告发布 - 2025年度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成果发布会上正式发布《上市公司数字化价值投资体系报告(DVI)》(2025版) [1] - 报告由中创数经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联合中央财经大学科技园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多家机构共同完成 [1] - 报告是四年研究努力的结晶 [1] 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概况 - 大会已进入第五届 聚焦数字经济领域年度热点与核心议题 [3] - 本届大会重点关注国际城市级交流与合作、前沿数字技术创新与应用、包容与可持续发展等话题 [3] - 大会标志着向"全球引领"新阶段迈进的决心 [3] DVI报告核心发现 - 中国上市公司数字化进程已达到83[5] - 报告特别针对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数字金融三大领域进行深度研究 [5] - 报告列出三类五组 每组50家优秀上市公司名单 并设计分类指数 [5] - 指数通过历史业绩回测比较 证实DVI研究成果在推动中国资本市场价值重估方面的重要作用 [5] - 报告对数据资产价值化、数字城市风向等进行了全面系统探讨 [5] 数字金融新趋势 - 全球稳定币和RWA(现实世界资产)快速发展 加速传统金融与加密数字资产融合 [5] - 对A股5407家上市公司分析发现 数据资产、数字资产、稳定币、RWA等新概念正成为提升上市公司价值的新场景 [5] - 这些新概念有望推动数字经济实现质的飞跃 [5]
中资券商的下一个10年:做难而正确的事
梧桐树下V· 2025-07-08 16:22
中国证券行业转型与升级 一、行业现状与转型背景 - 2024年中国证券行业总资产达12.93万亿元,同比增长9.3%,净利润同比跃升21.3%至1672.57亿元,行业高速增长但需转向高质量发展 [2] - 行业平均佣金率降至万分之2.4,营业部网点数量从2021年峰值11850家收缩至2024年11647家,规模扩张模式边际效益消退 [2] - 新国九条等政策加速行业资源向头部整合,2024年Top3、Top5、Top10券商营收占比分别达36%、50%、74%,较2010年提升11、16、22个百分点 [2] 二、转型核心方向 1 服务实体经济与五篇大文章 - 券商需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将服务实体经济转化为可量化产业穿透力 [1] - 中金公司2024年服务6100家专精特新企业,通过投贷联动协助60多家中小企业获银行授信,绿色项目交易规模超4500亿元 [6] 2 财富管理转型 - 资管新规推动券商财富管理向买方投顾模式进阶,中金财富"50系列"服务规模达870亿元,财富管理总客户数增长至850万 [7][8] - 中国银河普惠金融产品保有规模超1600亿元,强化"老百姓身边的理财顾问"定位 [8] 三、国际化与竞争格局重塑 1 国际对标与差异化路径 - 美国Top10券商营收占比近70%,形成综合巨头(如高盛)与精品机构(如Evercore)共生格局,为中资券商提供镜鉴 [9][10] - 中金公司主导中国企业全球IPO融资,2024年完成近400单海外及跨境项目,交易规模超9000亿元,国际网络覆盖越南、迪拜等地 [12] 2 头部券商全球化布局 - 国泰海通服务网络覆盖17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内境外布局最广券商 [13] - 2025年港股IPO募资规模重回全球首位,中金公司参与承销20单项目,保荐13单,主导宁德时代等重点项目 [12] 四、能力建设与未来挑战 - 头部券商需承担合规标杆建设者、行业生态守护者、监管政策传导者三重责任,提升全球竞争力 [14] - 对标高盛40年风险定价模型,中资券商需以十年定力攻克持续盈利能力、全球作战体系及风险定价话语权等障碍 [14]
20cm速递|科创创业ETF(588360)涨超1.8%,货币政策倾斜科技或提振板块信心
搜狐财经· 2025-07-08 11:31
央行货币政策调整 -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建议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 明确下一阶段将引导信贷结构向科创 消费 民营及小微倾斜 [1] - 央行支持银行补充资本 并探索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常态化制度安排 [1] - 央行联合多部门发布金融支持消费的指导意见 提出强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 加大对服务消费重点领域信贷支持 [1] 科创板与创业板改革 - 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持续深化 切实服务科技创新 金融政策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 [1] - 科创创业ETF跟踪科创创业50指数 单日涨跌幅可达20% [1] - 科创创业50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 从科创板和创业板中选取市值较大 流动性较好的50只新兴产业股票作为指数样本 [1] 中资券商业务创新 - 中资券商参与虚拟资产业务创新 如国泰君安国际获批升级虚拟资产交易牌照 [1] - 虚拟资产业务创新有助于带来新业绩增量并通过数字金融提升综合竞争优势 [1] 科技与消费领域发展 - 金融支持消费的指导意见提出发展多元化融资渠道 进一步推动科技与消费领域融合发展 [1] - 科创创业50指数成分股覆盖信息技术 医疗保健等前沿领域 聚焦具有核心创新能力的优质企业 [1]
提升涉农大数据“含金量”
金融时报· 2025-07-08 11:18
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 赣州市推广农村经营户信用信息联网核查平台,实现农户线上快速申请信用贷款,如脐橙种植户刘家元通过手机获批30万元贷款[1] - 平台归集社保、农业、林业、不动产等1475.34万条涉农数据,覆盖种养殖规模、土地承包、涉农补贴等生产经营信息[2] - 中国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推动20家涉农金融机构将核查报告作为信用评价依据,解决农村经营主体信息不足问题[2] 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与产品创新 - 信丰农商银行通过平台缩减2-3项审核程序,审贷效率提升约三分之一,扩大"信用白户"服务覆盖面[2] - 农业银行赣州分行利用土地承包、种养殖数据推广"惠农e贷",邮储银行通过大数据分析推动"极速贷""产业贷"向支农领域倾斜[2] - 兴国农商银行依托数据开发"兴农e贷",实现线上申请、3年可循环贷款,截至2025年4月末平台累计支持发放贷款18.68亿元[2] 数字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成效 - 平台消除金融资源与涉农主体间信息壁垒,推动金融机构"敢贷、愿贷、能贷",加速金融活水流向"三农"领域[3] - 数据应用解决普惠金融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促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实现数字赋能农村金融[3]
打造数字金融新高地
金融时报· 2025-07-08 11:18
政策引领 - 中国人民银行邵阳市分行推动市政府制定《邵阳市"智赋万企"行动方案(2023—2025年)》,推出十条措施支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2] - 当地出台《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配套政策,编制《邵阳数字经济产业链"一图四库一清单"》,促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2] - 中国人民银行邵阳市分行与邵东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推动金融资源流向打火机、小五金、箱包等特色轻工产业,支持相关产业数字化转型 [2] 贷款数据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邵阳市科技贷款余额达448.8亿元,较年初新增36.4亿元 [1] - 创新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24.7亿元,同比增长12.9%;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02.8亿元,同比增长8.1% [1] - 邵东市打火机和小五金产业贷款余额为39.2亿元,同比增长22.6% [2] - 2024年1月至2025年4月,全市累计发放再贷款再贴现54.8亿元,其中线上办理再贷款5.8亿元,撬动银行机构发放科创贷款116.8亿元 [3] 产品创新 - 中国人民银行邵阳市分行制定并发布"流水贷"团体标准,通过收支流水数据为企业信用"定制画像",实现无抵押纯信用、全流程线上操作 [4] - 全市银行机构开发"流水贷""科信贷""科技价值贷"等数字金融产品,累计为3263户企业授信30.2亿元,为1823户企业发放贷款23.5亿元 [5] - 累计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21.9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4.7亿元,缓解科创企业融资担保难题 [6] 企业支持 - 邵阳市规模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全省第1,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81家、制造业冠军企业11家,培育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8个 [3] - 全市共有425家企业入选全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其中382家晋级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家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6] - 截至2025年3月末,407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7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获得信贷支持 [7] 供应链融资 - 中国人民银行邵阳市分行运用数字化平台拓展"应收账款+"应用场景,推出"动产抵押+"融资模式 [7] - 累计落地应收账款融资业务215笔,融资金额23.3亿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业务696笔,业务规模居全省前列 [8] 服务创新 - 推动银行机构完善"五专"金融服务体系,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开辟绿色服务通道 [9] - 全市企业累计"上云"4.2万家、"上平台"3500余家,新增智能制造企业50家、生产线121条 [9] - 累计发放"高层次人才贷"5200万元,现有贷款余额3300万元,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 [10]
人民银行宁波市分行 金融护航外贸企业稳健前行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06 23:39
宁波金融支持涉外企业发展 - 宁波经济对外依存度超过80%,民营企业占据重要地位[1] - 人民银行宁波市分行从支农支小再贷款中单列100亿元专项额度支持外贸企业融资[1] - 通过信用信息平台推送1.3万家对美出口企业至银行进行全面比对[1] - 保障对外贸企业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1] 博菱电器案例 - 北仑农商银行通过低成本信用融资和跨境金融服务支持博菱电器发展[1] - 银行在公司成立初期提供关键融资支持[1] - 10余年来多措并举助力企业节省财务费用并完成海外布局[1] 数字化跨境金融服务 - 宁波银行推出行业首创的"外汇金管家"系统提供7×24小时全线上服务[2] - 系统可办理外汇结算、融资、避险等200多项业务[2] - "速汇盈"服务让企业直接在ERP或OA系统中办理国际收支业务[2] - 系统已服务3700多家货代企业,提供"拍照汇款""船舶追踪"等特色功能[2] 政策支持工具 - 人民银行宁波市分行推出"甬惠通"再贴现工具重点满足2578家企业贴现需求[2] - 货币政策工具与财政贴息结合推出"薪资贷"等专项金融产品[2] - 持续优化"甬贸贷"融资方案形成财政、金融、产业政策协同合力[2]
复旦大学杨长江:对稳定币的认识,风物长宜放眼量
观察者网· 2025-07-06 21:42
稳定币的货币属性与演进 - 稳定币是代币化时代货币形态演进的阶段性成果 其货币属性已初具雏形 [1] - 稳定币实现三大平衡 公权与私权结合 中心化与去中心化融合 链上与链下协同 [1] - 稳定币以法定货币为锚 由市场机构发行 服务于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跨境支付 金融包容等领域 [1] 美国对稳定币的战略意图 - 美国高度重视稳定币 背后是出于维持美元霸权的考量 [1] - 美国企图构建链上以美元为基准的代币化全球金融体系 为美国国债创造操作性需求 [2] - 美元过去以黄金 石油为支撑 未来可能以数字资产为支撑 通过控制数字世界延续美元霸权 [2] 稳定币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 国际清算银行对稳定币提出严厉批评 认为其在货币基本功能方面不合格 [1] - 未来将出现科技公司与金融机构在稳定币发行上的竞争与合作 推动数字金融生态发展 [1] 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建议 - 中国应采取"双轨并行"战略 加快央行数字货币建设 同时探索人民币锚定型稳定币发展路径 [2] - 应在香港 上海等地创造稳定币应用场景 主动适应数字金融趋势 [2] - 需在监管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 为人民币国际化开辟新空间 [2]
为什么说香港是中国“稳定币”发行的最佳场所
稳定币概念与定位 - 稳定币是一种锚定低波动性资产(如美元、美债、黄金)以实现币值稳定的加密货币 [5] - 相较于比特币等波动性加密货币,稳定币更适合作为支付、储值和跨境结算工具 [6] - 稳定币兼具法币稳定性与区块链高效率,是连接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的"湿地" [7][8][9] 美国战略意图 - 美国推动美元稳定币旨在构建以美元为基础的数字资产体系,巩固美元霸权地位 [12] - 通过全球流通美元稳定币分摊美债风险(当前美国国债超35万亿美元),缓解本国通胀压力 [14][16] - 稳定币成为美国重塑全球金融话语权的战略棋子 [17] 中国发展机遇 - 稳定币可优化中国跨境结算效率(传统SWIFT系统成本高周期长),尤其利好中小外贸企业 [20][22] - 义乌已试点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为稳定币应用积累经验 [23] - 香港政策试点显示中国在数字货币跨境应用的倾向 [26] 香港独特优势 - 香港具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政策空间及技术基础,是稳定币创新理想试验场 [29] - 港币发行制度(挂钩美元)本质是"类稳定币"框架,数字化后可直接切入稳定币赛道 [30][31][33] - 《稳定币法例》生效后香港或成亚洲稳定币枢纽,并助推数字人民币国际化 [34][35]
建设数字友好城市,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签约总额超百亿
第一财经· 2025-07-06 10:50
全球数字经济城市联盟成立 - 北京联合欧洲、北美、亚太、中东及拉美等40余个城市发起成立全球数字经济城市联盟,聚焦数字基建、跨境数据治理、AI伦理、智慧城市应用等议题 [1] - 联盟目标包括深化城市集群协同发展、产业生态共建、数字治理创新实践 [1] - 大会期间成立"出海国际合作联盟",24家协会与企业参与,16家领军企业签约入驻北京出海基地,签约总额超百亿元 [1]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展 - 北京"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高速增长,智能网联汽车、AI、具身智能等新兴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2] - 北京市民热线"12345"解决率和满意率均超97%,助力城市治理精细化 [2] - 国家提出到2027年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2030年全面突破,目标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的智慧城市 [2] 城市数字化转型路径 - 需打造集约化数字底座与数据平台,完善城市智能中枢,推进设施互通、数据融通、平台联通、业务贯通 [3] - 强调应用导向,通过数字技术提升城市运行安全与效率,创新"一网统管",强化数据要素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 [3] 数字金融发展现状 - 中国数字金融市场规模居世界首位,金融科技企业加速出海,技术如DeepSeek助力中小机构弥合"技术鸿沟" [4] - 未来发展需坚持技术中性原则、构建数据安全体系、推动产品服务协同创新并深化国际合作 [4] AI与金融科技融合 - 金融业进入"AI时刻",AI技术应用加速,金融机构需全面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并培养全员数字化意识 [5] - 中国全球金融竞争力跃居第四,金融科技竞争力连续第二年全球第三,AI人才指数与金融科技信贷水平是关键推动力 [5]
上市公司数字化价值投资(DVI)研究成果 在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发布
新浪证券· 2025-07-05 16:40
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成果发布 -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成果发布会发布《上市公司数字化价值投资体系报告(DVI)》 该报告由中创数经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中央财经大学科技园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多家机构联合完成 是持续四年的研究成果 [1] - 大会聚焦国际城市级交流与合作、世界前沿数字技术创新与应用、推进包容与可持续发展等核心议题 2025年是大会五周年 各项能力持续提升 开启向"全球引领"迈进的新阶段 [3] 中国上市公司数字化进程 - 2025年数据显示 中国上市公司数字化进程达到83 52% [5] - DVI报告从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数字金融三个分类维度展开深度研究评价 排列出三类五组 每组50强上市公司分类组合名单 [5] - 通过历史业绩回测比较 证明DVI研究成果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价值重估 同时对数据资产价值化、数字城市风向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 [6] 数字金融发展新趋势 - 2025年报告发现 全球稳定币、RWA加速传统金融与加密数字资产融合 DVI从A股5407家上市公司中发掘出与数据资产、数字资产、稳定币、RWA相关的分类组合 [6] - 数字金融将成为全面提升上市公司价值的全新场景 推动数字经济发生质的飞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