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视觉
搜索文档
卡莱特涨2.13%,成交额1.21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75.1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09 13:18
资料显示,卡莱特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西丽社区留新四街万科云城三 期C区八栋A座3801房(37-39层),成立日期2012年1月6日,上市日期2022年12月1日,公司主营业务涉及 LED显示控制系统、视频处理设备、云联网播放器等视频图像领域专业化显示控制产品的研发、生产、 销售。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视频处理设备44.23%,接收卡34.71%,云联网播放器8.24%,配件及其他 8.18%,发送器4.56%,其他(补充)0.08%。 卡莱特所属申万行业为:计算机-计算机设备-其他计算机设备。所属概念板块包括:LED、芯片概念、 机器视觉、元宇宙概念、虚拟现实等。 资金流向方面,主力资金净流出475.17万元,特大单买入703.26万元,占比5.83%,卖出1469.67万元, 占比12.18%;大单买入1924.68万元,占比15.96%,卖出1633.43万元,占比13.54%。 卡莱特今年以来股价涨113.15%,近5个交易日跌2.04%,近20日涨47.74%,近60日涨87.46%。 今年以来卡莱特已经1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登上龙虎榜为9月22日。 10月9日,卡莱特盘 ...
大恒科技涨2.02%,成交额3892.04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入39.3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09 10:01
10月9日,大恒科技盘中上涨2.02%,截至09:47,报14.15元/股,成交3892.04万元,换手率0.63%,总市 值61.81亿元。 资金流向方面,主力资金净流入39.34万元,特大单买入154.16万元,占比3.96%,卖出245.91万元,占 比6.32%;大单买入664.02万元,占比17.06%,卖出532.93万元,占比13.69%。 大恒科技所属申万行业为:计算机-软件开发-横向通用软件。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半导体、机器人概 念、腾讯概念、专精特新、机器视觉等。 截至6月30日,大恒科技股东户数3.98万,较上期减少1.75%;人均流通股10980股,较上期增加1.78%。 2025年1月-6月,大恒科技实现营业收入8.44亿元,同比增长6.89%;归母净利润-274.05万元,同比增长 72.27%。 分红方面,大恒科技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52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873.60万元。 责任编辑:小浪快报 大恒科技今年以来股价涨65.69%,近5个交易日涨0.21%,近20日涨17.33%,近60日涨37.38%。 今年以来大恒科技已经3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登上龙虎榜为8月6日,当日龙 ...
精实测控赴港上市:身处高成长赛道,收入波动盈利能力“强悍”
智通财经· 2025-10-09 09:36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一家融合测量、控制与AI技术的柔性制造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工业和消费领域[1] - 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是国内第二大消费电子PCBA功能及性能测试装备与服务提供商,也是中国ODM模式下排名前十的智能测控装备与服务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1] - 公司具备从传感数据采集、算法分析到装备集成的全链条研发能力,并在消费电子、汽车及家电等领域形成大规模非标定制化设备与服务交付能力[1] 业务布局与战略 - 公司业务版图以工业级智能测控装备为主要增长曲线,以消费级智能柔性制造装备与服务为第二增长曲线[2] - 业务布局体现深度与广度:深度上扎根于半导体后道检测高门槛领域,广度上从技术平台拓展到相关电子制造场景[2] - 公司正从传统测试设备向工业AI+柔性制造转型,并在CES 2025上推出了PRIME AI Agent、Smart Lab智能实验室等创新解决方案[6] 财务表现分析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03亿元,同比下滑29.9%,净利润由盈转亏至-1.18亿元,而2024年同期净利润为0.19亿元[5]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5.68亿元增长至8.6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71亿元、0.18亿元和0.60亿元,呈现波动增长状态[5] - 2025年上半年营收下滑主要由于在线测试装备收入从2024年同期的1.84亿元降至1.10亿元,营收占比从63.4%降至54.2%[5] 盈利能力与研发投入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54.6%、42.0%和43.2%,整体保持在较高水平[7]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支出占收入比例高达41.4%,远高于2024年全年的16.8%,研发投入主要用于AI与测控技术融合[5][6] - 公司客户资源优质,包括半导体封测厂商、芯片原厂及电子制造商等,如联合科技、安森美集团等行业头部客户[7] 行业前景与市场规模 - 公司所处智能TMC装备及服务市场规模从2020年523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1,36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27.0%,预计到2029年达3,07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17.7%[8] - 智能消费柔性制造装备及服务市场规模从2020年213亿美元扩大至2024年37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15.5%,预计到2029年达95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20.2%[9] - 行业增长动力来自工业4.0浪潮、物联网、大数据、AI和机器人技术进步,以及消费者对产品定制化需求增加[8][9] 竞争格局与技术挑战 - 公司面临海克斯康、基恩士等国际巨头竞争,以及天准科技、矩子科技等国内上市公司和创业公司的追赶[9] - 下游制造技术快速迭代(如电池技术从卷绕到叠片,CTC技术出现)对检测技术提出更高要求,公司需持续投入研发以保持技术领先[9] - 市场竞争加剧可能导致价格战,挤压利润空间,公司面临较大技术迭代与研发压力[9]
兆龙互连跌0.93%,成交额4.44亿元,近5日主力净流入-2.50亿
新浪财经· 2025-09-30 15:47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国内少数能设计制造超六类、七类、超七类乃至八类数据电缆的企业,满足5G时代数据传输需求 [2] - 公司凭借在高速电缆领域的技术积累,已成为国际头部互联方案商在有源电缆(AEC)领域的核心合作伙伴 [2] - 公司光产品涵盖光纤跳线、MPO/MTP预端接、LC光纤连接器等,主要服务于国内金融系统、高等院校、医疗、展馆等中高端项目,并正拓展海外市场形成小批量业务 [2] - 公司机器视觉产品已批量运用于多种机器视觉连接系统解决方案,包含CoaXPress、GigE、10GigE、Camera Link、光跳线等 [2] - 公司海外营收占比为61.93%,受益于人民币贬值 [3]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6类及以下数据通信线缆43.60%,6A及以上数据通信线缆20.81%,专用电缆18.04%,连接产品11.62%,其他5.94% [7] 财务表现与股东结构 - 2025年1月-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2亿元,同比增长14.29%;归母净利润8961.01万元,同比增长50.30% [7]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13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8234.03万元 [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3.50万,较上期增加24.73%;人均流通股7265股,较上期减少3.80% [7]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八大流通股东,持股169.72万股,相比上期增加65.54万股;南方中证1000ETF为新进第九大流通股东,持股85.08万股 [8] 市场交易与资金动向 - 9月30日,公司股价跌0.93%,成交额4.44亿元,换手率3.05%,总市值175.74亿元 [1] - 当日主力净流出3365.29万元,占比0.08%,行业排名66/89,连续3日被主力资金减仓;所属行业主力净流出57.74亿元,连续3日被主力资金减仓 [4] - 近3日、近5日、近10日、近20日主力净流入分别为-1.98亿元、-2.50亿元、-1.61亿元、-4.83亿元 [5] - 主力没有控盘,筹码分布非常分散,主力成交额2.90亿元,占总成交额的8.02% [5] 技术面分析 - 该股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58.37元,近期筹码减仓,但减仓程度减缓 [6] - 目前股价靠近支撑位53.50元 [6]
聚芯微递表港交所 海通国际和中信证券为联席保荐人
证券时报网· 2025-09-30 09:00
上市申请 - 聚芯微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1] - 联席保荐人为海通国际和中信证券 [1] 公司定位与技术核心 - 公司是领先的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及影像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 [2] - 专注于高性能数模混合信号芯片与算法的深度融合 [2] - 技术核心围绕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影像技术三大领域 [2] 产品与应用领域 - 智能感知产品系列融合光学感知、智能音频和振动感知技术及自研算法 [2] - 产品旨在提升人机交互的精度、即时性与沉浸感 [2] - 技术赋能机器人、物联网、移动智能设备、数字孪生及汽车电子等行业 [2] 机器视觉解决方案 - 提供全面的机器视觉解决方案,包括3D iToF和3D dToF图像传感器 [2] - 解决方案具备高精度3D建模、物质成分分析及动态环境理解能力 [2] - 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可扩展、全栈式ToF传感器解决方案能力的企业之一 [2]
聚芯微电子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近三年营收复合年增长率达128.7%
格隆汇· 2025-09-29 22:27
上市申请基本信息 - 武汉聚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29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1] - 联席保荐人为海通国际及中信证券 [1] 公司业务定位与技术平台 - 公司是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及影像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高性能数模混合信号芯片与优化算法的深度融合赋能智能设备 [2] - 技术围绕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影像技术三大核心领域,服务于机器人、物联网、移动智能设备、数字孪生及汽车电子等高增长场景 [2] - 解决方案构建“感知-决策-执行”闭环核心能力,致力于通过多模态传感融合与精准驱动突破复杂环境的感知极限 [2] - 公司已实现从单一传感技术向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及影像技术综合平台的跃升,提供“芯片+算法”深度融合的整体解决方案 [5] 财务表现 - 收入从2022年的人民币1.27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人民币2.42亿元,并在2024年达到人民币6.67亿元 [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收入为人民币4.00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2.60亿元显著增长 [5] - 公司于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年溢利为人民币973.4万元,而2022年及2023年分别亏损人民币1.37亿元及1.10亿元 [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溢利为人民币2071.7万元,2024年同期为人民币1843.3万元 [5] - 研发开支从2022年的人民币99.7百万元有所下降,2024年为人民币77.1百万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为人民币35.4百万元 [5] 收入构成 - 智能感知产品是核心收入来源,但其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97.3%下降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78.7% [6] - 智能感知产品中,光学感知和智能音频是主要组成部分,振动感知业务占比相对较小但呈现增长趋势 [6] - 机器视觉产品收入占比从2022年可忽略不计增长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13.5% [6] - 影像技术产品收入占比从无到有,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达到7.8% [6] 近期运营数据与募资用途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止七个月,公司收入及出货量均较2024年同期增长,出货量从约300.0百万件大幅增加至469.0百万件 [7] - 上市融资所得款项拟用于关键技术研发、扩大研发团队、采购流片服务及原材料、升级研发设备、扩大全球销售网络、战略性投资或收购以及营运资金 [6]
聚芯微电子递表港交所 为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及影像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
智通财经· 2025-09-29 21:39
公司上市申请 - 武汉聚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29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海通国际和中信证券 [1] 公司业务定位与技术平台 - 公司是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及影像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高性能数模混合信号芯片与优化算法的深度融合,赋能智能设备实现精准感知、卓越影像与智能化升级 [3] - 技术围绕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影像技术三大核心领域,为机器人、物联网、移动智能设备、数字孪生及汽车电子等高增长场景提供关键驱动力 [3] - 解决方案构建“感知-决策-执行”闭环的核心能力,通过多模态传感融合与精准驱动的深度协同,致力于赋能智能设备突破复杂环境的感知极限 [3] 智能感知产品系列 - 公司开发出全面的智能感知产品系列,将光学感知、智能音频和振动感知技术与自研智能算法深度融合 [4] - 智能感知解决方案致力于实现传感器与执行器的低功耗、低延迟及隐私保护的交互,以提升人机交互的精度、即时性与沉浸感 [4] - 产品包括光学感知领域的光线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及多合一光学传感器;智能音频领域的智能音频功放;振动感知领域的LRA驱动芯片及控制算法 [4] 机器视觉解决方案 - 公司提供全面的机器视觉解决方案,通过主动光学探测与多光谱感知技术,赋予智能设备空间感知与视觉理解能力,包括高精度3D建模、物质成分分析及动态环境理解能力 [6] - 核心产品为3D iToF图像传感器与3D dToF图像传感器,使智能设备能感知三维图像信息并获取物体的深度数据 [6] - 公司是国内少数几家具备可扩展、全栈式ToF传感器解决方案能力的企业之一,机器视觉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产业领域 [6]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全年收入分别为约1.27亿元、2.42亿元、6.67亿元人民币,呈现显著增长趋势 [6][7] - 2024年上半年及2025年上半年收入分别为2.60亿元、4.0亿元人民币,显示持续增长 [6][7] - 公司于2022年及2023年分别录得亏损约1.37亿元、1.10亿元人民币,于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溢利为973.4万元人民币 [6][7] - 2024年上半年及2025年上半年溢利分别为1843.3万元、2071.7万元人民币,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6][7]
新股消息 | 聚芯微电子递表港交所 为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及影像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
智通财经网· 2025-09-29 21:36
智通财经APP获悉,据港交所9月29日披露,武汉聚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聚芯微电子)向港交所主 板提交上市申请书,海通国际和中信证券为联席保荐人。 | | | 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 | | 截至6月30日止六個月 | | | --- | --- | --- | --- | --- | --- | | | 2022年 | 2023年 | 2024年 | 2024年 | 2025年 | | | 人民幣千元 | 人民幣千元 | 人民幣千元 | 人民幣千元 | 人民幣千元 | | | | | | (未經濟核) | | | 收入 | 127.448 | 242.048 | 666.580 | 260.498 | 400.233 | | 銷售成本 | (92,321) | (185,022) | (510.353) | (195,154) | (306.819) | | 毛利 | 35.127 | 57.026 | 156,227 | 65.344 | 93.414 | | 其他收入 | 13.435 | 15.522 | 4.173 | 3.304 | 5.547 | | 其他收益及虧損 | 9.750 | 9 ...
永新光学涨2.00%,成交额1.94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662.2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9 13:15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9日盘中股价上涨2%至112.03元/股 成交额1.94亿元 换手率1.6% 总市值124.28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662.24万元 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2.71%和3.33% 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26.3%和29.09%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20.5% 近5日下跌7.41% 近20日下跌3.74% 近60日大幅上涨35.68%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1.52万户 较上期减少8.33% 人均流通股7306股 较上期增加9.09%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位列第九大流通股东 持股71.52万股 较上期增持6.38万股 [3] - 上市以来累计派现5.55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3.07亿元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41亿元 同比增长2.95% [2] - 归母净利润1.08亿元 同比增长8.75% [2]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为光学显微镜(39.97%)和光学元件组件(57.56%) 其他业务占比2.47% [1] - 属于光学光电子-光学元件行业 涉及光刻机、无人驾驶、半导体等概念板块 [1] - 成立于1997年2月21日 2018年9月10日上市 总部位于浙江省宁波市 [1]
大恒科技涨2.01%,成交额1.06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574.0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9 11:39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29日盘中股价14.23元/股 较前上涨2.01% 总市值62.16亿元 成交额1.06亿元 换手率1.72%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574.05万元 其中特大单净买入139.09万元(买入669.16万元占比6.30% 卖出530.07万元占比4.99%) 大单净买入434.95万元(买入2233.61万元占比21.04% 卖出1798.66万元占比16.95%)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66.63%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9.71%/13.12%/39.65% [1] - 年内3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8月6日净买入4028.87万元 买入总额9344.05万元占比13.27% 卖出总额5315.18万元占比7.55% [1] 公司基本情况 - 成立于1998年12月14日 2000年11月29日上市 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号大恒科技大厦 [2] - 主营业务涵盖机器视觉及信息技术(73.43%) 电视数字网络编辑及播放系统(15.60%) 光机电一体化产品(9.39%) 其他业务(1.57%)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计算机-软件开发-横向通用软件 概念板块包括机器人概念 专精特新 机器视觉 腾讯概念 新型工业化等 [2] 财务与股东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44亿元 同比增长6.89% 归母净利润-274.05万元 同比改善72.27% [2]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3.98万户 较上期减少1.75% 人均流通股10980股 较上期增加1.78%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52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873.60万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