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
搜索文档
关税战再起,市场影响几何?
华福证券· 2025-10-13 10:04
核心观点 - 美国于2025年10月10日宣布自11月1日起对中国产品征收100%关税并对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 此事件是4月以来中美贸易摩擦的延续与升级[2][7] - 报告认为对市场短期影响不应过于悲观 因A股在4月贸易战冲击后已实现探底反弹 投资者具备应对经验[2][13] - 中期来看 中美博弈的持久性将使得进口替代方向的投资机会更为确定 外部压力可能促使国内宽松政策快于预期[2][13] 事件背景与演进 - 本次关税战是2025年4月以来中美贸易冲突的延续 美国在4月17日已公布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301条款行动 计划对中国籍船舶运营商及船东收取港口费[8][10] - 收费标准为:2025年10月14日起50美元/净吨 2026年4月17日增至80美元/净吨 2027年4月17日增至110美元/净吨 2028年4月17日增至140美元/净吨[10] - 按此标准 一艘20万吨的中国货轮在2028年后停靠美国港口一次需支付2800万美元费用[10] - 4月以来中美已进行多次经贸沟通 包括6月5日及9月19日的元首通话 6月9日-10日伦敦磋商 9月14日-15日马德里会谈 但未达成实质性成果[11][14] 市场影响分析 - 短期影响:事件导致美股、港股期货当天出现明显下跌 但基于4月经验 A股市场有望相对从容应对[2][7][13] - 中期影响:市场结构性机会突出 中美博弈持久化强化进口替代逻辑 外部压力或加速国内宽松政策出台 内需板块值得关注[2][13] 投资建议 - 短期配置:建议加配公用事业、银行等防御性板块[13] - 中期布局:建议密切关注国家战略推进的前沿科技领域 遇较大回调视为布局机会 具体包括核聚变、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固态电池、海洋经济等主题指数[13] - 指数与行业关注:建议密切关注科创板50指数、创业板指数 以及电子、通信、机械、电力设备新能源、传媒、有色金属、国防军工等行业指数[13]
发掘深海、绘就蓝图 巨力索具投资者见面会成功举办
全景网· 2025-10-12 23:37
10月11日,主题为"发掘深海 绘就蓝图"的巨力索具投资者见面会成功在巨力索具总部举办。巨力索具 董事长杨建国,巨力索具副总裁李彦英,巨力索具副总裁张亚男,巨力索具董秘张云,巨力索具财务总 监付强,巨力索具技术总工程师赵春江,证券事务代表蔡留洋等高管出席并接待。 慎始敬终,弘毅笃行! 需要提及的是,这是公司自上市15年来第一次召开投资者见面会。在国家"深海科技"战略的大背景下, 巨力索具本次活动受到了市场的热烈关注,吸引来自各包含证券时报、全景网、中信证券、中金证券、 天津优达产投集团、常阳投资、六屏资管等在内的媒体、券商以及投资机构共计120余人参加本次活 动。下午活动伊始,与会人员在公司高管的带领下,相继参观了集团公司展厅、巨力索具厂区,以及巨 力集团旗下刘伶醉新、老酒厂等。 在经过四十年的索具专业技术沉淀与市场积累,索具龙头——巨力索具(002342.SZ)正以前瞻性的战 略眼光、坚定的决心与毅力,瞄准万亿海洋经济产业,积极布局新机遇,以厚积薄发之势,开启从传统 索具制造商向海洋工程与高端装备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战略转型。 "在中国创造世界的巨力,在世界创造中国的巨力"一直是巨力索具发展的愿景。欣喜的是,作 ...
巨力索具(002342) - 002342巨力索具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1012
2025-10-12 16:04
财务与应收账款管理 -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14.93亿元,其中74%(约11亿元)账龄在1年以内,多为与优质国企项目合作方的良性应收,实际坏账风险较低 [4] - 近2年来,公司将应收账款列为核心管控目标,通过严格的绩效管控加速回款,效果显著 [4] - 公司上市以来累计分红已超过3亿元,未来将持续履行回报投资者的义务 [8] 深海系泊业务与战略布局 - 公司已在天津设立全资子公司巨力索具海洋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专注于深海系泊领域的产业化布局,目前正在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7][8] - 公司围绕深海系泊系统构建了三大产品线:单股永久系泊钢丝绳、系泊纤维缆、深海系泊系统配件,并已掌握长期系泊产品设计、制造关键技术,解决了系泊产品高疲劳性能技术瓶颈 [5][7] - 公司是唯一一家取得多项DNV工厂认可证书(包括长期系泊缆绳、钢丝绳接头及缆绳套环锻件等)的企业,具备成套系泊索设计能力和制作能力,在深海系泊市场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6][7] 政策与市场机遇 - 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深海科技",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国家能源局规划推动深远海海上风电示范工程,自然资源部发文加强海上风电用海管理,广东、山东、浙江、上海、海南等地已将首批深远海海上风电示范纳入建设进程 [5] - 系泊系统是漂浮式风机降成本的关键部件,费用占比较高,市场空间巨大;钢丝绳系泊缆和纤维系泊缆因重量轻、易施工,成为替代锚链的最优选择 [7] - 公司深海系泊产品已成功应用于我国首台漂浮式风机"三峡引领号"、中集来福士半潜式海上漂浮式光伏发电平台及福建深海养殖等多个项目 [6][7] 经营业绩与未来展望 - 2025年半年报营业收入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公司通过持续的产业结构调整,成果初步显现 [8] - 随着天津子公司项目的落地,预计将不断增厚上市公司业绩,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对投资者的回报力度 [8] - 天津子公司项目符合国家政策支持方向,可申请相关政策支持,公司将投入相应流动资金保障项目推进 [8]
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首破10万亿,下一步怎么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2 15:38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海洋经济产值已突破2.5万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攀升至3万亿美元,规模可媲美全球第七大经济体 [1][3] - 海洋城市竞争力的评价标准正从传统的“海事枢纽”向“创新型海洋城市”转变,科技创新成为关键变量 [1][7][13] - 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达7.8%,城市需从“供应链参与者”向“价值链塑造者”转型以破解“大而不强”的痛点 [2][15] 全球海洋经济格局与城市竞争力 - 传统航运中心如伦敦通过发展高端海事服务(如法律体系、金融服务)保持全球话语权,其港口吞吐量已不具优势但综合排名领先 [3] - 亚太地区成为全球海洋经济竞争主场,新加坡凭借高效治理和全产业链条在亚洲排名第一,东京则依靠科技创新和城市治理能力排名第五 [6] - 奥斯陆从航运业转型至专业海事服务,并凭借海洋工程经验发展海上风电和生物技术,PCT国际专利授权量跻身全球前十 [4] 中国海洋城市竞争力分析 - 上海在传统和新兴榜单中均进入全球前十,依托港口规模与产业链完整性成为亚太航运枢纽 [10] - 深圳和青岛在《全球海洋城市竞争力指数(2025)》中排名显著提升(第11和第16位),但在传统海事榜单中排名靠后(第23和第28位),凸显其在新兴维度的优势 [10] - 深圳拥有超过2500家高新技术涉海企业,在海洋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及水下机器人等领域创新能力强劲 [10] - 青岛拥有全国约1/5的涉海科研机构、1/3的部级以上高端研发平台和近1/3的涉海两院院士,优势集中于前沿创新 [10] 未来发展方向与战略路径 - 上海可探索以数字港航为基础拓展高附加值服务,洋山港通过5G+AI技术使桥吊作业效率提升40%,船舶准班率从65%提高至82% [16] - 青岛蓝谷以崂山国家海洋实验室为核心,周边3公里内布局70家科研机构和150家高新技术企业,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6亿元,本地转化率45%远超全国平均的20% [16] - 深圳可依托“深港穗”科技集群,构建“香港研基础+深圳做转化+广州搞制造”的协同链条,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可量产的水下机器人部件和海洋药物中间体 [17] - 报告预测上海有望跻身全球三强,青岛凭借“AI+海洋”优势或跃升至准第一梯队,而“深港穗”等集群将挑战新加坡、伦敦的单点主导地位 [17]
“十万亿”后,中国海洋经济落子何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2 09:43
全球海洋经济规模与趋势 - 全球海洋经济产值已突破2.5万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攀升至3万亿美元,规模可媲美全球第七大经济体 [1][4] - 海洋产业直接创造就业岗位超3100万个,间接带动就业人数高达2亿以上 [4]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稳步提升至7.8% [2] 海洋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演变 - 报告构建了经贸活力、科技创新、海事服务、国际影响和城市治理五大维度,反映了全球海洋城市发展逻辑从“传统海事枢纽”向“创新型海洋城市”的转变 [1] - 传统评价体系如LMC报告聚焦航运中心、海事金融与法律、海事技术等垂直领域的行业话语权 [8] - 新的衡量标准强调经济、科技、治理、生态的系统协同,将深海开发、绿色能源、智能装备等前沿领域纳入考量 [12] 全球领先海洋城市格局 - 新加坡、伦敦、鹿特丹稳居全球第一梯队 [9] - 伦敦在科技创新、海事服务、国际影响和城市治理等方面均排名第一,经贸活力排名第二 [5] - 新加坡在LMC报告中航运中心和港口效率排名第一,海事金融排名第二,在新报告中经贸活力与国际影响居于前列 [9] - 亚太地区成为全球海洋经济竞争主场,新加坡、东京(总排名第五)、釜山(总排名第26)表现突出 [7] 中国主要海洋城市定位与策略 - 上海在两份报告中均进入全球前十,依托港口规模与产业链完整性成为亚太航运枢纽 [9] - 深圳在海洋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及水下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拥有强劲创新能力,高新技术涉海企业超2500家 [10] - 青岛拥有约占全国1/5的涉海科研机构、1/3的部级以上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近1/3的涉海两院院士,优势集中于前沿创新 [10] - 上海可探索以数字港航为基础拓展航运金融等高附加值服务,洋山港依托5G+AI技术使桥吊作业效率提升40%,港口服务业收入占比从20%提升至35% [16] - 深圳可依托“香港研基础+深圳做转化+广州搞制造”链条,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可量产的水下机器人部件、海洋药物中间体等 [17] - 青岛蓝谷以崂山国家海洋实验室为核心,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6亿元,本地转化率45%,远超全国平均的20% [16] 未来竞争格局与机遇 - 报告预测中国城市有望梯队跃升,上海有望跻身三强,青岛或从第二梯队跃升至准第一梯队 [18] - “深港穗”、山东半岛等集群将打破单一城市竞争逻辑,形成“技术—制造—服务”协同的区域竞争力 [18] - 若加速清洁技术革命,至2050年全球海洋经济增加值有望实现40%强劲增长,否则可能萎缩20% [12] - 竞争规则已转变为“硬基建+软规则+新生态”的综合较量,人工智能、深海开发、蓝碳交易等新技术重塑海洋经济竞争规则 [15]
胡振宇:深港穗优势互补,发展海洋经济有巨大合作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1 19:08
全球海洋城市竞争力排名 - 伦敦、新加坡、纽约凭借综合优势稳居全球海洋城市竞争力第一梯队,成为全球海洋发展标杆 [1] - 中国城市上海、香港跻身第一梯队,分别位列全球第4位和第6位 [1] - 深圳、广州、青岛位列第二梯队,排名分别为全球第11位、第14位和第16位 [1]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集群地位 - 在当年全球创新指数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名中,"深圳—香港—广州"集群跃居全球创新集群之首 [1] - 三地在绿色船艇、绿色航运、海事服务等领域存在巨大合作空间 [1] 香港海洋产业优势 - 香港是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认定的国际海事第四仲裁地 [2] - 香港航运金融发达,拥有13个涉海保险组织 [2] - 香港船舶注册吨位达1亿多吨,船舶管理、船员培训等高端航运服务是其特色 [2] 深圳海洋产业优势 - 深圳优势在于产业化落地,可将香港高校在水下科研领域的技术进行转化 [2] - 可落地技术包括监测、水处理、海底互联网、水下互联网、地震监测等 [2] 广州海洋产业优势 - 广州科技力量强且空间相对富裕,在造船方面拥有广船国际、黄埔文冲等中船系机构 [2] - 建议打造"香港研基础+深圳做转化+广州搞制造"的产业链条,发挥集群效应 [2]
《福建省海岸治安管理条例》将于12月1日起施行
中国新闻网· 2025-10-11 18:11
《福建省海岸治安管理条例》将于12月1日起施行 中新网福州10月11日电 (郑江洛)福建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陈文荣11日在福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 披露,今年9月26日,福建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福建省海岸 治安管理条例》,该条例将于12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贯彻实施,对进一步加强福建省海岸治安管 理工作,防范和应对海上安全风险,维护福建省沿海安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福建海岸线共有3752公里,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1/6,居全国第二。海洋经济总量连续多年突破万亿元 大关、占全省GDP比重超20%。海岸既是守护全省安全的"蓝色屏障",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黄金动 脉"。 陈文荣介绍,《条例》共五章、三十八条,包括总则、海岸治安防控、出海船舶和人员治安管理、法律 责任和附则,总体既注重体现福建特色,又着力增强可操作性。主要聚焦四大关键环节:一是聚焦齐抓 共管,织密协同防控网。二是聚焦海岸要素,压实主体责任链。三是聚焦重点难点,强化管理全流程。 四是聚焦法律责任,划定违法高压线。 针对《条例》中关于乡镇船舶的内容,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翁新平介绍,长期以来,福建省沿海 ...
连云区以精准考核引领海洋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华日报· 2025-10-11 14:36
核心观点 - 连云区通过优化考核机制引导资源向海洋产业集聚 塑造差异化发展优势 [1][2][3] 考核机制改革 - 整合多头考核体系 全区仅保留一个综合考核体系 为基层松绑减负 [1] - 2025年乡街考核指标数量较上年锐减28% 剔除不符合基层实际的指标 [1] - 取消普适性奖项 清理缺乏依据的达标活动 让干部精力回归主责主业 [1] 海洋产业导向 - 设置新增签约项目中海洋产业项目投资占比指标 并增设海洋经济专项加分项 [2] - 强力引导资金人才土地等要素向海洋电力业 现代海洋渔业 滨海特色旅游等优势产业集聚 [2] - 2024年全区实现海洋渔业增加值18.66亿元 年均增速达26.3% [2] 差异化发展策略 - 实施一板块一赛道错位考核 力避同质化竞争 [2] - 自贸片区重点考核港航贸易 跨境电商发展成效 [2] - 海滨旅游度假区侧重海洋文体旅游品质提升 健康疗养产业培育 [2] - 开发区突出重大项目尤其是海洋新兴产业项目招引与培育实效 [2] 重点项目进展 - 中核田湾200万千瓦滩涂光伏 海洋生物医药等一批引领性海洋新兴产业项目相继落地 [2] 考核结果应用 - 配套制定年度综合考核激励约束事项清单 树立奖优罚劣有为有位的鲜明导向 [3] - 2025年以来已提拔重用23名实绩突出的干部 对3名履职不力的干部进行组织调整 [3]
南粤上演丰收小剧场 | 粤来粤好百千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0 16:41
粤来粤好百千万之海洋经济·南粤丰收曲 (荷焱 廖恺扬 李雪瑶 黄舒镱) (原标题:南粤上演丰收小剧场 | 粤来粤好百千万) ...
粤东首个专业“海上风电母港”前詹通用码头在揭阳开放口岸
中国新闻网· 2025-10-10 16:11
项目与投资 - 粤东首个专业“海上风电母港”前詹通用码头在广东揭阳正式开放口岸 [1] - 揭阳市集中签约15个海洋经济产业项目,总投资额达189亿元人民币,涉及海上风电、港口建设、海工装备、深海养殖等领域 [1] - 揭阳市惠来临港产业园已落户企业40家,总投资额达1800亿元人民币 [2] 港口与基础设施 - 前詹通用码头与台湾高雄港隔海相望,距广州港约220海里 [1] - 港区陆域总面积达到22万平方米,进港航道水深15.4米,长3590米 [1] 行业与区域发展 - 广东省2024年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突破1215万千瓦,跃居全国首位 [1] - 国家电投集团在揭阳打造千亿级综合能源基地,目前已投产海上风电90万千瓦,待建40万千瓦,核准170万千瓦 [1] - 揭阳市海洋生产总值自2021年以来年均增速达16.5% [2] - 揭阳市惠来临港产业园产业加速集聚,包括海上风电、氢能储能、海洋牧场、海工装备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