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红利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摩根资产管理“红利工具箱”中3只ETF到点分红
证券日报网· 2025-07-15 13:44
分红机制产品 - 摩根资产管理推出"红利工具箱"产品系列 包括摩根中证A50ETF 摩根中证A500ETF 摩根沪深300自由现金流ETF 均设有季度强制分红机制 [1] - 3只产品成立以来累计分红达2 3亿元 其中摩根沪深300自由现金流ETF为今年5月上市后首次公告分红 [1] - 产品分红规则为每季度末若ETF相对标的指数超额收益率为正 则强制分红且分配比例不低于超额收益率的60% [1] - 该机制设计使投资者可同时获得长期持有收益和季度现金分红 有助于应对市场短期波动并践行长期投资理念 [1] 指数与成份股特征 - 中证A500指数成份股集中在工业 信息技术 原材料领域 受益于政策支持和经济回暖 企业盈利与分红动力提升 [2] - 摩根沪深300自由现金流ETF跟踪指数从沪深300选取50只自由现金流率较高个股 要求企业连续5年经营现金流为正且盈利质量前80% [2] 产品布局 - "红利工具箱"已形成覆盖A股核心资产 港股红利及自由现金流策略的立体化产品矩阵 提供多元化红利投资解决方案 [2]
同步分红除权!中证红利质量ETF、港股红利低波ETF“月度评估分红”进行时
财经网· 2025-07-15 09:14
招商基金ETF分红公告 - 中证红利质量ETF(159209)年内首次分红,每份派发0.003元,分红比率0.3% [1] - 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年内第三次分红,每份派发0.004元,分红比率0.35% [1] - 港股红利低波ETF联接基金(A类024029 C类024030)自7月14日起开放申购、赎回、转换及定投业务 [1] 红利股市场表现 - 近期港股及A股市场红利股表现亮眼,引发投资者广泛关注 [1] - 红利股投资以"高股息率"为核心逻辑,属于典型的价值投资范畴 [1] - 市场已形成两种主流策略,单纯"低估"策略升级为注重分红可持续性的双维度筛选体系 [1] 港股红利低波策略特点 - 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聚焦"高股息率+低波动率",剔除股价下跌造成的虚假高股息标的 [2] - 重点布局金融、公用事业、能源等盈利稳定的防御性板块 [2] - 港股折价低估值优势明显,股息率超8%,受益于央企市值管理政策强化分红持续性 [2] 中证红利质量策略特点 - 中证红利质量指数强调"高股息率+高盈利质量",筛选消费、医药等优质赛道企业 [2] - 指数兼顾高股息防御属性与ROE稳定性,长期收益显著优于主流宽基指数 [2] - 股息率在3%-5%间,在政策倡导分红和盈利质量提升背景下具备更强长期增长潜力 [2] 投资策略建议 - 投资者可根据风险偏好选择单只产品或构建组合参与红利投资 [3] - 组合投资可依据风险承受能力调整配置比例并定期再平衡 [3] - 分批投入可采用每月或每季度定额买入方式平摊成本 [3] - "哑铃式"配置能同时把握成长机会和获取稳定分红,是当前市场较优选择 [3] 产品费率机制 - 相关产品均采取0.2%的超低费率 [3] - 创新采用月度评估分红机制,压降持仓成本同时提升现金流体验 [3]
今日权益登记!港股红利低波ETF派红包,险资长投重点方向
搜狐财经· 2025-07-14 11:08
今天(7月14日)是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的权益登记日,早盘ETF一度涨0.84%,并且还在持续拉升。如果收盘之前持有,每10份将获得0.04元现金 分红,分红比例0.35%,现金会在7月18日发放至账户。 据了解,这已经是ETF今年1月份成立以来的第三次分红,每一次都精准兑现了"月度评估分红"机制,真正实现了月月有红包、打造稳定高频现金流。 | 收益分配基准日 | | 2025年6月30日 | | --- | --- | --- | | 截止收益分配基准目的相关 | 基准日基金份额净值(单位: 基准日基金可供分配利润(单 | 19.735 | | 人民币元) | | | | 位:人民币元) 指标 | | | | 截止基准日按照基金合同约 | | | | 定的分红比例计算的应分配 | | | | 金额(单位:人民币元) | | | | 本次分红方案(单位:元/10 份基金份额) | | | | 有关年度分红次数的说明 | | 本次分红为 2025 年度 | | | 次分红 | | | 权益登记日 | 2025年7月14日 | | --- | --- | | 除息日 | 2025年7月15日 | | ...
3500点上,盘面分裂与风景很好
雪球· 2025-07-13 14:41
银行股行情分析 - 中证银行指数单日大跌2.36%,但同期港股银行仅微跌0.85%,显示A/H股走势分化[9] - 银行股年内贡献上证指数118.13点涨幅,占指数总涨幅(158.41点)的74.6%,周五下跌释放9.45点指数空间[10] - 险资因OCI账户机制和保单负债覆盖需求,对银行股呈现"逢低吸纳"特征,财政部新规强化其长周期考核导向[7][8] 市场结构性轮动 - 银行股下跌为其他板块创造上涨空间,万得全A上涨0.45%,医药生物(+2.41点)、电子(+2.53点)等板块显著贡献指数[2][11] - 上证指数微涨0.01%但行业普涨,显示"压舱石"效应下市场结构趋于健康[2][16] - 钢铁板块周线两连阳逼近布林线上轨,反映"反内卷"政策下供给侧改善预期[15] 长期价值逻辑 - 房地产下行促使居民资产向银行股等中等收益资产迁移,"中特估"体系将推动银行股系统性估值修复[4] - 银行股短期调整被视作加仓机会,市场需通过上涨行情打破投资者固有偏见[5][6] - 光伏行业限产政策已落地,与钢铁同属"强内卷行业",供需格局改善驱动困境反转[12][14] 行业数据透视 - 银行板块总市值达154306亿元,占A股权重19.06%,单日成交534亿元[11] - 有色金属(19418亿)、电子(52313亿)板块自由流通市值占比超50%,显著高于银行(19.6%)[11] - 申万宏源内卷评估显示黑色金属冶炼、非金属制品、电气机械位列强内卷行业前三[14]
银行板块历史新高之际:写写红利与回报
天天基金网· 2025-07-11 19:22
银行板块表现 - 2024年以来中证银行指数涨幅超越黄金和纳指100,问鼎全球高收益资产宝座[2] - 银行板块上涨始于2022年,最凌厉阶段出现在2024年初至今[7] - 银行股PB-ROE剪刀差达到极致,2024年初存在较大估值修复空间[11] - 2022年11月地产三支箭政策缓解银行资产质量担忧[14] 资金流向 - 截至2024年底,主动公募、被动基金、保险和北向资金合计持有银行股自由流通市值23.9%[18] - 被动型基金与北向资金是增持核心力量,主动型基金持仓连续回升[19] - 保险资金因IFRS9新规则和国债利率下降,增配高股息银行股[15] 红利投资逻辑演变 - 2023年1月国资委"一增一稳四提升"目标开启中特估行情[26] - 2023年5月后红利资产展现抗跌性[27] - 2024年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动红利资产[28] - 2025年红利投资走向分化,依赖历史股息率选股策略失效[31] 自由现金流策略 - 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2021-2024年累计收益率170.9%,年化29.3%,显著优于中证红利和万得全A[43] - 指数年化夏普比率0.67,ROE 9.4%,优于主流宽基指数[47][49] - 指数剔除金融地产,重仓工业(23.7%)、可选消费(22.2%)、能源(20.3%)等现金流稳定行业[50] - 选股标准包括ROE稳定性、自由现金流/企业价值为正等质量因子[44][46] 行业比较 - 自由现金流指数相较红利指数更注重企业盈利质量和现金流能力[35][39] - 高股息策略连续四年超额收益,但自由现金流指数表现更优[42] - 自由现金流率高的企业蕴含更大成长潜力和股东回报空间[40]
红利大涨!怎么构建一个最完美的红利组合?
搜狐财经· 2025-07-11 10:50
红利资产表现 - 贵州茅台涨超1%,中国太保大涨4%,中国平安涨超2%,红利ETF全线飘红 [1] - 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年内涨幅高达20.21%,超越全部申万一级行业表现 [1] - 中证银行指数刷新2007年高点,28只银行股近两年涨幅超过50% [1] 红利ETF产品分析 - 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银行板块占比24.6%,受益于银行股强势表现 [1] - 中证红利质量全收益指数长期表现优于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R,且不含银行股 [3][5] - 中证红利ETF(515080)年内回撤仅6.68%,低于其他红利ETF,银行股权重25.6%但分散 [8][9] 分红机制与组合策略 - 中证红利质量ETF(159209)首次分红每份0.003元,月度分红收益率0.30%,登记日7月14日 [5] - 港股红利低波ETF(520550)第三次分红每份0.004元,月度分红收益率0.35%,登记日7月14日 [6][8] - 中证红利ETF(515080)采用季度评估分红机制 [8] - 组合建议:港股红利低波ETF(短期收益)+中证红利质量ETF(长期收益)+中证红利ETF(抗波动) [9]
A股上市银行总市值续创历史新高 经营稳健分红可持续吸引投资者
金融时报· 2025-07-11 09:41
市场表现 - 7月10日A股银行板块延续强势表现,42只银行股中34只收涨,总市值达16.30万亿元,较去年底增长2.73万亿元 [1][2]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总市值分别达2.88万亿元、2.58万亿元、2.21万亿元,位列A股上市银行市值前三 [2] - 全球银行指数普遍上涨,2024年至今中国、中国香港银行指数分别上涨59%、88%,逼近或超过2010年以来新高 [6] 个股表现 - 工商银行股价盘中最高达8.13元/股,总市值直逼2.9万亿元,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北京银行总市值均创历史新高 [1][2] - 42只银行股年内股价涨幅均为正值,青岛银行、浦发银行等8只个股涨幅超30%,14只个股涨幅超20% [2] 基本面分析 - A股上市银行股息率中位数约4%,国有大行加权平均股息率为4.07%,部分城商行股息率超4.5% [1][4] - 银行业净息差企稳、资产质量向好,ROE触底回升预期增强 [1] - 二季度息差收窄压力环比改善,净利息收入增长压力减轻,上市银行经营整体稳定 [7] 分红情况 - 2024年A股上市银行现金分红总额达6208.99亿元,其中31家银行已完成分红3631.93亿元,23家银行中期分红2577.06亿元 [4] - 农业银行拟派发现金红利439.23亿元,工商银行拟派发586.64亿元 [4] 资金面与估值 - 银行股作为类固收资产配置性价比突出,当前A股上市银行股息率3.8%,较10年期国债收益率1.6%-1.7%优势明显 [7] - ETF基金、保险资管等长期资金持续流入,产业资本对优质银行股投资诉求增强 [7][8] - A股、H股银行在市净率-ROE框架下估值仍具吸引力 [6] 行业趋势 - 银行板块上涨受益于市场红利投资偏好及基本面改善预期,高股息策略可持续性受关注 [3][5] - 中小银行和国有大行通过上调资信业务费用、加大债券投资等方式应对净息差收窄 [7]
[7月10日]指数估值数据(月薪宝继续创新高;红利指数什么时候会低迷;指数日报更新)
银行螺丝钉· 2025-07-10 21:52
市场表现 - 大盘整体上涨,收盘涨幅回落至4.8星级 [1] - 沪深300等大盘股上涨,中小盘股微涨,价值风格强势 [2][3] - 红利、价值指数上涨,医药生物科技医疗板块近期表现强势 [4][5] - 港股恒生指数上涨,科技、医药板块春节后涨幅超A股约20%,红利板块近期补涨 [6] 红利类投资分析 - 2018-2021年A股整体上涨80%,成长股如创业板上涨超150%,同期红利指数仅微涨,部分红利基金规模缩水90%以上 [9][10] - 当前红利投资主力为保险、养老金等机构,因需覆盖3-4%的保单预定利率与低利率环境(存款利率<1%,纯债利率1.6-1.7%)的利差 [15][17][22] - 保险机构投资港股红利股可免分红税(H股持有超1年免税),分红收益率高于个人投资者 [19][20][21] - 美股红利ETF因美元利率升至4-5%而跑输大盘,REITS表现低迷;人民币利率上升阶段(如2020-2021年)红利指数亦跑输市场 [24][25] 红利类品种风险与策略 - 低迷期表现为跑输市场,但波动风险较小:2015年熊市中证全指腰斩,沪港深红利低波仅跌35%;2018年熊市中证全指跌36%,红利低波跌25% [27] - 长期投资策略应聚焦股息率,低估时布局并长期持有,分红不受牛熊市影响,盈利增长带动分红长期提升 [29][31][33] 指数估值数据 - 上证红利股息率4.82%,市盈率10.03,ROE 9.97%,近十年市盈率分位数54.21% [36] - 中证红利股息率4.56%,市盈率10.19,ROE 10.01%,近十年市净率分位数23.75% [36] - 恒生红利低波动股息率5.09%,市盈率8.11,近十年市盈率分位数75.29% [37] - 华泰柏瑞红利低波动ETF近2年分红22次,平均每次分红33.27亿元 [38] 其他市场动态 - 月薪宝底层基金表现强势,创历史新高,未来或带来股债再平衡机会 [7] - 中证全指当前市盈率14.96,市净率1.70,股息率2.24%;创业板市盈率31.01,市净率4.04,股息率1.17% [47] - 债券市场: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1.64%,近1年年化收益6.56%;3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1.90%,近1年年化收益14.38% [51]
行情不错,自己的持仓却不涨...
雪球· 2025-07-10 16:13
核心观点 - 市场风向不断变化,长期价值投资或红利投资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限,不必因短期市场风格不符而焦虑 [2] - 以高ROE股票为核心的组合长期看可以轻松跑赢大盘,低风险投资追求的是确定性而非暴富 [3] - 当前银行股股息率约4%,但高杠杆特性使其吸引力不如低有息负债率的消费股,继续上涨空间有限 [4] - 中证2000指数当前PE为132倍(历史百分位92.36%),PB为2.46倍(历史百分位94.98%),继续向上空间非常有限 [4] - 追热点意味着博取极小上涨空间而承担巨大风险,得不偿失 [5] 持仓分析 - 持仓组合包括腾讯控股、海底捞、中国平安、贵州茅台、爱尔眼科、美的集团、恒生电子等稳健蓝筹股,整体估值不高(恒生电子除外) [2] - 该组合未包含银行股和微小盘股,因此错过今年红利行情和"伪科技"题材股风暴 [2] 市场分析 - 银行股普遍股息率约4%,但高杠杆特性使其吸引力不如同样提供4%股息率的低有息负债消费股 [4] - 中证2000指数当前估值处于历史高位:PE 132倍(历史百分位92.36%),PB 2.46倍(历史百分位94.98%) [4] - 热点题材股往往已经上涨较多,继续向上空间有限 [4] 投资策略 - 雪球三分法基于"长期投资+资产配置"理念,通过资产分散、市场分散、时机分散三大策略实现收益多元化和风险分散化 [6] - 低风险投资追求确定性而非暴富,需要清楚投资目标并耐得住寂寞 [3]
银华基金焦巍,规模蒸发 150 亿背后的操盘逻辑
搜狐财经· 2025-07-10 09:14
基金经理焦巍的投资历程 - 焦巍是银华基金百亿基金经理,管理银华富裕主题基金,该基金是银华基金旗下唯一规模超百亿的混合型基金,但近四年累计亏损80亿元,规模蒸发150亿元 [2] - 焦巍从业经历丰富,曾在中国银行、平安基金、大成基金等机构任职,早期管理产品跑赢大盘且回撤低于大盘 [3] - 加入银华基金后,焦巍改变投资方法,专注自下而上优选好公司,重点挖掘消费和医药行业 [3] 白酒投资策略的失败 - 焦巍将白酒作为银华富裕主题基金的"压舱石",常年占3-4成仓位,重仓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龙头 [3] - 2020年首次买入酒鬼酒239.96万股,2021年加仓至840.03万股,平均成本约200元/股,但2022年酒鬼酒股价下跌34.54%,2023年清仓时股价跌破90元/股,单只股票亏损超6亿元 [4][6] - 类似操作出现在舍得酒业、青岛啤酒等个股上,2021-2023年基金最大回撤超50% [6] 仓促转型与策略调整 - 2021年四季度尝试军工和半导体行业,但遭遇军工指数腰斩 [7] - 2022年转向高股息红利股,重仓中国海油、兖矿能源、中国移动等,短期止跌但长期跑输基准 [7] - 2024年承认错失AI等科技投资机会,选择继续坚守红利策略 [7] 错失新消费机遇 - 2025年新消费指数(995013)年内累涨16.05%,远超传统消费板块(801273),但焦巍未参与泡泡玛特、老铺黄金等新消费公司投资 [8][9] - 焦巍认为新消费机会碎片化,坚持风格稳定比短期涨跌更重要,继续加大红利持仓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