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发展

搜索文档
永和股份: 浙江永和制冷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评估报告暨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0 20:24
核心观点 - 公司发布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评估报告及2025年度新方案,聚焦主营业务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投资者回报提升、信息披露质量改善及公司治理完善[1][2] 主营业务发展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6.06亿元,同比增长5.42%,国内销售收入29.88亿元,同比增长15.30%,占营收比重从60.97%提升至67.30%[2][3] - 完成定向增发募资17.36亿元,用于包头新能源材料产业园项目建设,为第四代制冷剂等产能布局奠定基础[2] - 推动产品迭代升级,加快第四代制冷剂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立足FEP行业领先地位,加速PVDF、高纯PFA等技术迭代[4] 创新驱动 - 研发人员增至299人,占总人数10.15%,2024年新增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14项[4] - FEP-EW621DI产品通过介电性能优化提升高速高频线缆传输效率,全氟己酮获FM认证成为国内首批以3.3%灭火浓度通过认证企业[4][5] - 加强与浙江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合作研究,构建"转化一批、在研一批、储备一批"研发梯队[5] 投资者回报 - 2024年派发现金红利0.57亿元,2025年6月派发1.17亿元,同比增长105.82%[5] - 2024年8月推出股份回购计划,累计回购315.428万股,金额5100.65万元[5] 信息披露与投资者沟通 - 2024年发布定期报告6份、临时公告122份,连续两年获上交所信息披露"A"级评价[6] - 构建多元化沟通体系,包括业绩说明会、投资者热线、邮箱等渠道[6][7] 公司治理 - 完善内部治理制度,开展董监高培训,落实独董制度改革[7] - 修订公司章程及配套管理制度,调整内部监督机构[8] - 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覆盖388人,对应股份229.2万股,绑定公司、股东及员工利益[9]
首届共享电单车行业发展论坛将举办 探讨诸多行业发展议题
新华财经· 2025-06-20 14:31
行业背景与政策支持 -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将于7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办首届"城市共享电单车综合治理与行业发展论坛",旨在探讨电单车科学治理路径,促进行业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 [1]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绿色低碳和节能减排作为重点,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 [1] - 2023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城市绿色慢行交通系统建设,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绿色智能发展 [1] 行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 共享电单车作为新兴出行方式,在提升城市出行效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优化公共资源利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 - 行业面临市场准入、停放秩序、安全隐患、运营管理等问题,需要解决合法合规的市场准入、城市投放容量确定、市场份额分配、企业竞争规范等挑战 [1] 政策研究与行业治理 - 202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管理监督局委托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启动《共享(电)单车城市安全运营与治理》专项课题,推动多地试行总量调控、动态调整等精细化管理实践 [2] - 课题调研梳理全国多地治理经验和模式,形成《共享(电)单车城市运营安全与治理情况2024年度调研报告》,为各地提供参考 [2] 论坛议题与行业方向 - 论坛将聚焦多元共治、协同发展、标准制定、科技创新等议题,围绕公平竞争机制、综合治理体系、出行新业态与公共交通协同发展等六大方向展开探讨 [2] - 论坛旨在搭建政府、企业、专家对话平台,引导企业规范竞争,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 [2]
路易达孚全球首席商务官兼亚太区总裁周学军:中国已成为跨国企业的“投资沃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0 11:32
中国市场吸引力 - 中国市场对外资的"磁吸力"持续增强 被跨国企业视为"投资沃土" [1] - 路易达孚集团2024年营业收入达506亿美元 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293位 [1] - 过去五年中国市场销售额占集团全球销售额25% [1] 在华投资布局 - 近期完成青岛董家口食品科技产业园土地竞拍 一期计划投资14亿元 总投资70亿元分三期建设 [1] - 已建成广州富凌食品科技产业园 上海全球研发中心 天津共享服务中心及特种饲料蛋白工厂 [1] - 青岛项目将弥补华东市场枢纽基地空缺 与港口物流 饲料加工产业形成联动效应 [2] 可持续发展战略 - 集团设定2030年减排目标 以2022年为基准 范围1和2温室气体排放减少33 6% [2] - 计划在新项目中引入绿电 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2] - 呼吁政府加快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建设 出台节能减排 绿电交易等配套政策 [2] 行业挑战与应对 - 人口增长 气候变化 宏观经济波动对全球粮食供应安全构成严峻挑战 [2] - 推动绿色创新与合作被视为稳定农业食品供应链 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路径 [2] - 公司正通过农业全产业链变革打造绿色产品链和供应链 [2]
安徽长丰:能源焕新,向绿而行
人民网· 2025-06-19 19:35
光伏+智慧农业示范项目 - 皖丰长能公司陶楼示范园采用"光伏+智慧农业"模式,光伏发电年净收益约26万元,年发电量68万度,节约碳排放480吨[1][3] - 项目利用38个集装箱进行工业化养鱼,配套水循环系统和有机蔬菜种植,实现能源自给与生态循环[3] - 光伏顶棚发电满足白天用电需求,余电上网交易,总面积不到15亩的园区实现高效能源利用[3] 新能源企业布局与技术创新 - 中创新航合肥基地用户侧储能电站设计功率31兆瓦、容量93兆瓦时,为周边企业提供清洁能源,降低用电成本[4] - 智碳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入39家规上企业、7家分布式光伏电站及1500家户用光伏电站,帮助企业减少15%用能成本[7] - 合肥佩尔哲汽车装饰公司通过三级计量监测系统实现节能减排,平台数据价值持续提升[7] 县域能源综合改革成效 - 长丰县全年光伏发电预计达13亿度,折合40万吨标准煤,形成工业、农业、建筑、交通多领域"能源+"项目集群[4][11] - 皖能综合能源港每日可服务2000辆燃油车及576台充电车辆,年减碳1.6万吨,节约社会用能成本超2000万元[9] - 全县充电桩总数超12000个,成为安徽省首个充换电基础设施全覆盖县,完成"县港-镇站-村桩"网络布局[11] 产业生态与政策协同 - 2021年比亚迪合肥基地落地后,超200家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企业聚集长丰,推动能源改革与产业协同[5] - 长丰县获批国家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构建"1+N"能源规划体系,形成从供给到消费的完整产业链[11] - 政府计划推广零碳单元,吸引先进能源技术及新模式先行先试,强化多能互补示范项目招商[11]
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丨追青逐绿 美丽前行——河南践行“两高四着力”系列述评之三
河南日报· 2025-06-19 07:24
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 河南省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截至5月底全省优良天数101天、同比增加6.9天,重污染天数1.9天、同比减少4.6天,达到近年来同期最好水平 [2] - 累计取缔整治"散乱污"企业12万多家,在全国率先完成火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谋划重大治理任务7000余项 [3] - 全省160个国控断面中Ⅰ类至Ⅲ类水质断面占86.1%,无劣Ⅴ类水质断面,建成省级美丽幸福河湖30个、省级美丽幸福黄河示范段20个 [3] - 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351处,将全省9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和80%的典型生态系统纳入保护范围 [3] 黄河流域保护 - 黄河干流(河南段)水质连续达到Ⅱ类,2024年黄河流域城市优良天数较2020年增加12天 [4] - 2019年以来全省黄河流域14市完成造林645.38万亩、森林抚育885.60万亩、修复黄河湿地2.78万亩 [4] - 在流域内率先开展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郑州、洛阳、三门峡、兰考等地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4] 南水北调工程保护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陶岔取水口及总干渠(河南段)水质长期稳定在Ⅱ类及以上 [5] - 南阳累计关闭重污染企业800多家,关停并转污染企业460多家 [5] - 淅川县进入丹江口水库的泥沙每年减少200多万吨 [5] 绿色低碳发展 - 2024年全省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覆盖率85.6%,实施节能降碳改造项目208个 [6] - 新增零碳工厂11家、超级能效工厂8家、绿色工厂301家、绿色工业园区21个 [6] -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超1000亿千瓦时、装机占比突破50% [6] 生态文明建设 - 建成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7个、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9个、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45个 [7] - 探索出"点绿成金""守绿换金""绿色资本"三种"两山"转化模式 [7]
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日报· 2025-06-19 05:53
高质量发展战略 - 核心战略是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通过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新发展格局 [1] - 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政治保障,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经济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3] - 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3万亿元,超大规模市场潜力持续释放 [4] 实体经济与制造业 - 建成全球最完整工业体系,2025Q1新能源汽车/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45.4%/44.9%/26.0% [4] - 供给侧改革需破除无效供给,推动人工智能+实体经济融合,强化科技金融等五大金融服务 [13] - 新能源产业链全球领先,提供70%光伏组件和60%风电装备,清洁能源发展形成新竞争优势 [7] 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 - STEM专业年毕业生超500万人全球第一,研发人员总量居首支撑科技进步 [4] -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 [8] - 区域重大战略(京津冀/粤港澳等)优化空间格局,增强内循环稳定性 [10] 消费与投资 -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出30项措施,联动惠民生与补短板扩大内需 [9][12] - 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政府投资带动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 [12] 绿色转型与开放 - 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14] - 扩大电信/医疗/教育领域开放试点,推进"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 [15] 制度保障 - 民营经济促进法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11] - 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健全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与政绩考核 [5]
石化产业与新能源耦合发展大会(鄂尔多斯)暨中科合成油储能示范成果发布会嘉宾观点集萃
中国化工报· 2025-06-18 10:19
石化与新能源耦合发展背景与意义 - 石化产业与新能源耦合发展是绿色转型的破题之策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2] - 石化行业需寻求新动力应对环境挑战和能源转型,新能源产业为其提供转型升级契机[4] - 耦合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新能源为石化提供清洁能源降低化石依赖,石化为新能源提供资源和技术支持[4] 行业现状与政策支持 - "十四五"期间建成全球最大石化产业体系和可再生能源体系,拓展绿色发展空间[6] -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提出未来新型电力系统以"储能+新能源"方式存在[12] - 中国石化联将推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及先进技术推广[6] 技术创新与示范项目 - 中科合成油建成全球首个"绿电+大容量储能+能源化工装置"一体化耦合示范装置,实现绿电100%自发自用[12][18] - 开发费托合成催化剂绿色生产技术,年产1.2万吨生产线实现废水零排放和废气超低排放[16][18] - 大连化物所全钒液流电池技术支撑全球首套100兆瓦/400兆瓦时储能调峰电站及化工耦合示范项目[36] 关键技术与解决方案 - 柔性光伏发电技术可提升光伏组件效率和稳定性,促进石化与新能源耦合[20] - 电解水制氢耦合氧化反应体系降低氧化过电位,制氢效率提升并产出高值化学品[46] - 绿电供热/绿氢还原耦合碳酸钙煅烧新技术实现零碳排放并拓展绿氢应用场景[42] 企业实践与产业链整合 - 晋南钢铁形成"钢—焦—化—氢+绿电"低碳产业链,光伏装机550兆瓦年发电超10亿千瓦时[40] - 伊泰化工探索煤化工与新能源耦合,解决绿氢成本高和弃风弃光率问题[32] - 碳能科技电化学技术将CO₂转化为合成气等绿色化学品,构建碳能、氢能、储能三能格局[38] 未来发展方向 - 煤化工与新能源耦合需解决就近消纳模式选择、减碳方式(新能源或CCS)及储能技术路线[30] - 生物能源与石化产业融合可改善油品性能,1吨生物柴油相当于减排3吨CO₂[47][48] - 需布局高端化项目,延伸产业链,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性[50]
特稿|屠光绍:深化资产管理功能,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第一财经· 2025-06-18 09:28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资产管理功能深化 核心观点 - 资产管理功能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涉及资产估值定价、配置及风险管理三大核心能力 [1] - 需重点推进存量与增量资产联动、传统与新兴资产融合、境内与境外资产并重三大方向 [2][3][5] - 制度建设、AI赋能及行业能力提升是生态体系优化的关键支撑 [7] 存量与增量资产管理联动 - 中国经济存量资产规模庞大,包含金融/非金融、银行/非银行资产,部分以不良资产、困境资产形式存在 [2] - 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成为激活存量资产战略抓手,上海作为平台对全国资源重组具有枢纽作用 [2] - 并购重组业务扩展资管行业转型空间,推动增量资产与存量资产协同效应 [2] 传统与新兴资产管理融合 - 科技创新催生知识产权等新兴资产形态,需风险投资和耐心资本重点布局 [3] - 数据资产入表启动标志数据要素市场化,其管理路径(要素→资产→资本)对数字经济至关重要 [3] - 碳资产通过市场机制促进绿色转型,上海需在碳资产管理及绿色金融中发挥引领作用 [4] - 数字资产需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传统产业升级,避免脱离实体经济发展 [4] 境内与境外资产管理并重 - 上海需提升境外资产人民币定价能力,加强国内外市场联动 [6] - 支持企业出海形成境外资产,涉及市场开放、离岸金融及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建设 [6] - 外资金管机构将增强国际资产配置能力 [6] 生态体系建设方向 - 需协调一行一局一会政策,完善数据/碳资产等新兴领域的制度设计 [7] - AI技术对资管行业数字化转型具有变革性影响 [7] - 行业需全面提升资产估值、配置及风险管理能力以支撑功能深化 [7]
四川乐山:清洁能源筑基 低碳生活成风
科技日报· 2025-06-18 08:42
原标题:四川乐山:清洁能源筑基 低碳生活成风 近日,记者走进四川省乐山市,产业绿色转型的蓬勃脉动真切可感。园区内塔吊林立,新项目建设 如火如荼;厂房中生产线改造升级紧锣密鼓;规划图上,光伏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低碳项目加速布 局…… 乐山市位于长江经济带与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交汇处,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在 不久前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名单中,乐山市榜上有名。 "天府南变电站是川渝工程的枢纽中心,西接甘孜变电站、北送成都东变电站、东至重庆铜梁变电 站,处于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Y字支撑点。"川渝工程天府南区域项目部常务副主任吉祥剑介绍,这4座 变电站变电总容量达2400万千伏安,可承接川西地区清洁电力,使我国西南电网的主网架电压等级从 500千伏提升到1000千伏,绿色能源覆盖更多地区。 产业园区华丽转身 不久前,记者走进乐山沙湾区德胜钒钛产业循环经济园区(以下简称"德胜钒钛园区"),仿佛置身 于一座绿色的钢铁王国。园区内,绿植郁郁葱葱,为这片工业热土增添了勃勃生机。 近年来,乐山积极推动出台各重点行业领域碳达峰方案,加快构建"1+N"政策体系,锚定构 建"241"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转 ...
中国驻智利大使:中企积极参与智公共交通电动化进程,助力智方加速能源转型
快讯· 2025-06-18 08:06
中国是全球绿色公共交通、特别是电动化交通的引领者,已在百余座城市成功实现公共交通100%零排 放,其中绝大多数是电动公交,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技术体系与运营经验。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 议下,中国企业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完善的产供链体系、优质的服务能力,积极参与智利公共交通电 动化进程,助力智利加速能源转型,得到智利社会与民众的认可。未来,中方愿秉持开放、合作、共赢 的理念,充分发挥技术、产业、金融等方面优势,继续推动中国企业在清洁能源、电动汽车产业等领域 与阿塔卡马大区、与科皮亚波市开展更多高水平务实合作,为可持续交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还需要强调,电动交通使用大量的铜和锂,这也将给智利带来更大收益。可以说,中国和智利是矿业和 电动公交领域的天然合作伙伴和利益共同体,两国加大在这些领域的合作,也是对应对气候变化、保护 人类共同家园的重要贡献。 科皮亚波市希望成为南美首个实现公共交通100%电动化的城市,您与阿塔卡马大区政府举行了会谈, 在这一目标中中国将扮演什么角色? 答:科皮亚波市致力于成为南美首个实现公共交通100%电动化的城市,这一目标高度契合全球绿色低 碳发展趋势和智利政府能源发展转型,彰显了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