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人工智能
搜索文档
记者实测Sora2,AI视频的GPT-3.5时刻真的来了吗?
第一财经· 2025-10-03 08:03
Sora 2 模型技术更新 - 新一代视频生成模型Sora 2在物理逻辑、画面一致性和真实感上相比初代Sora有显著提升,能够基于一张照片和一句提示词创作有剧情、有文案的短片 [3] - 模型在物理上更加精准和逼真,可控性有巨大飞跃,能够完成之前视频模型难以完成的任务,如精确模拟奥林匹克体操动作和浮力等动态,并配备同步音频 [7] - 测试显示其镜头语言丰富,对话有想象力,音频输出方面口型与发音一致,但生成一个10秒视频需等待数分钟,且分辨率不高 [8] Sora 应用产品特性 - Sora应用被形容为“AI版抖音”,主页为垂直视频流,用户可上下滑动浏览全部由AI生成的视频内容 [7] - 应用采用邀请码注册机制,用户注册后可裂变出4个邀请码,使用邀请码会自动关注邀请对象,从而形成好友网络,具备强社交基因 [7] - 用户可选择上传图片结合文字提示生成视频,或使用“Cameo”功能基于自己或朋友形象进行提示词生成 [7] 产品市场表现与用户反响 - Sora APP在美区iOS免费应用排行榜上空降第三位,仅次于谷歌的Gemini和OpenAI自家的ChatGPT [4] - 由于采用邀请制,国内闲鱼平台出现邀请码交易,单价6.88元的邀请码更受欢迎,界面显示有近50人想要 [4] - 对于普通受众而言,玩AI视频变成一件很接近且很有趣的事情,但技术尚未完全跨越“真实”门槛,对实际生产帮助有限 [3][15] 技术优势与现存缺陷 - 优势在于用户数字人的物理效果和唇型驱动效果很好,应用交互设计友好,能通过很短的音频和视频素材输出不错效果 [14] - 缺陷包括人脸输出效果“似像非像”,在多元素物体交互时会出现手脚和脸糊等细节丢失,动作不符合物理逻辑,中文支持是“重灾区”,会凭空生造文字 [10][12][14] - 虽然相比初代物理理解更好,但模型能力尚未真正解决技术问题,一致性和物理问题仍未彻底解决 [14][15] 行业竞争与产品战略定位 - 行业观点认为Sora 2的技术并无代差领先,谷歌有Veo3、Nano banana及世界模型Genie3,国内可灵、即梦也能与之一战 [15] - OpenAI的优势在于打造互联网产品,Sora应用更侧重于用AI视频完成用户社交,是寻找应用场景的新尝试,采用先完成再完美的互联网迭代打法 [15][16] - 公司不追求画质和时长,而是通过获取消费者面部数据并结合邀请码机制,吸引亲朋好友链式传播,在产品玩法上暂时领先于其他公司 [16]
5000 亿美金!马斯克封神:人类史上首位超级富豪的财富密码
搜狐财经· 2025-10-02 09:37
财富里程碑 - 埃隆・马斯克身家突破5000亿美元,创下人类历史纪录,成为首位跨过此门槛的个人 [1] - 其财富相当于第二名拉里・埃里森3507亿美元身家的近1.5倍,领先优势达1500亿美元 [1] - 财富增长呈现指数级飞跃,从2020年3月的246亿美元增至2025年10月的5000亿美元,增长速度在人类财富史上未有先例 [7][8] 财富构成与主要来源 - 超过90%的资产来自其所持公司股权,与公司命运深度绑定 [3] - 特斯拉是财富的压舱石,持有12%的股份价值1910亿美元,2025年10月2日股价单日上涨近4%,为其单日增加93亿美元财富 [4] - SpaceX估值从3500亿美元升至4000亿美元,通过信托持有42%股份,对应价值1680亿美元 [5] - xAI控股公司(合并xAI与X平台后)估值达1130亿美元,持有53%股份价值600亿美元 [7] 核心业务驱动因素 - 特斯拉股价自2025年4月马斯克宣布辞去政府职务、回归公司主业后几乎翻倍,市值已接近去年历史高点的10%范围内 [4] - SpaceX的星舰计划和星链业务持续落地,被市场视为航天印钞机,推动其估值增长 [5] - xAI切入通用人工智能赛道,市场对AI概念追捧,单xAI估值曾达750亿美元 [7] - 业务布局精准踩中电动汽车、商业航天和人工智能三大高成长赛道,均为万亿级市场 [11] 公司治理与激励机制 - 2025年9月特斯拉董事会提出新薪酬方案,若未来10年公司市值增长8倍以上,马斯克可能获得价值1万亿美元的股票 [12][13] - 马斯克于2025年9月自掏10亿美元购买特斯拉股票,以真金白银提振市场信心 [10] - 2018年的业绩挂钩期权潜在价值巨大,若未被法院判决失效,现值可达1330亿美元 [4]
从深夜炸场到凌晨跑路:Manus败退新加坡,“镀金”回来就能赢?
钛媒体APP· 2025-09-30 19:10
Manus产品发布与市场反应 - 2025年3月6日凌晨,智能体产品Manus发布,邀请码在二手平台被炒至数万元,最高标价达十万元[1] - 产品演示视频展现出独立思考、任务分解和工具调用等跨越式能力,宣称能像主动能动的实习生一样交付完整成果[3] - 发布后产品被质疑性能不稳定、存在宕机现象,能力边界未如宣传清晰,导致口碑迅速滑落[3] Manus业务调整与团队变动 - 2025年7月,公司进行大刀阔斧裁员,清空国内社交媒体内容,官网显示地区不可用,并撤出中国市场[3] - 国内团队约120人,仅核心研发团队约40人迁往新加坡,其余约80名非核心员工被裁,裁员补偿为N+3或2N[4] 资本驱动与融资环境 - 2025年5月,Manus获得美国风投Benchmark领投的7500万美元B轮融资,但受美国财政部对外投资安全计划审查[6] - 投资机构要求公司将总部迁出中国以规避合规风险,确保接入OpenAI、Anthropic等国际AI生态[6] - 产品表现与市场期待存在落差,导致口碑崩塌,虽获腾讯等战略性投资,但未扭转国内资本市场处境[5] 市场竞争与商业化挑战 - 中国市场在流量与应用场景上具吸引力,但内卷严重和短平快商业化期待放大产品未成熟时的负面反馈[7] - 海外市场除中美外竞争未达白热化,Manus技术产品理念更易脱颖而出,获得国际资本青睐[6] - 公司选择全力押注海外,避开本土市场激烈厮杀,寻求更易拔尖和付费意愿更高的国际市场[7] 战略重心转移与全球化布局 - 公司将重心迁至新加坡,彻底摆脱国内因预期过高而陷入的被动局面,相当于按下重启键[9] - 短期通过海外融资与低竞争市场实现降维打击,长期可能采取出口转内销策略,以国际巨头身份重返中国[10] - 创始人认为中国创业者应更激进地全球化,参与全球竞争,类似MiniMax等公司也优先面向国际市场[10] 中国市场后续发展 - Manus撤出后,国内智谱、MiniMax、阶跃星辰等公司迅速扩展Agent能力并推出产品[12] - 互联网巨头如百度、阿里、腾讯、字节将Agent能力植入已有产品矩阵,转化为稳健的场景化服务[12] - Manus的离去激发本土玩家紧迫感,市场焦点从谁先出Demo转向谁能稳定交付和场景中量产[13] 技术演进与市场影响 - 通用型智能体打磨需要复杂真实世界数据和多元用户反馈,放弃中国市场可能割舍快速进化机会[14] - 中国大模型技术取得长足进步,依托大而全的产业优势加速探索金融、制造、医疗等商业化落地[14] - 有观点认为公司搬到海外仍被视作中国公司,出海策略可能为未来发展设置无形上限[15]
市场进入可进可退的状态,但很多人对降息的威力一无所知
新浪财经· 2025-09-30 18:27
纳斯达克100指数表现与前景 - 截至2025年前9个月,纳斯达克100指数综合涨幅达到约+17%,为连续第三个上涨年份 [1] - 尽管美联储主席认为美国股票估值相当高并引发市场调整,但大型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上的进展持续带来积极影响 [1] - 从9月24日开始的一周,纳斯达克市场进入可进可退的状态,市场波动均能被投资者理解 [1] 市场估值分析 - 当前纳斯达克100指数的估值高于历史上绝大多数时期 [3] - 高市盈率不一定代表股票昂贵,若公司经营基本面相比历史更优更强,则股票可能并不贵 [4] - 经营基本面包括已披露业绩、基于当前商业模式和技术进展的未来业绩预期、技术进步节奏及商业生态演化方向 [5] 人工智能技术驱动因素 - 从AI应用端观察,如Google发布的Nano Banana效果和OpenAI在ChatGPT中插入广告购物功能,显示技术进步坚实,而非存在泡沫 [7] - 在货币紧缩时期,AI科技的进展已使大型科技公司无惧加息和高息环境带来的流动性挑战 [7] - 随着美联储开启降息,捆住大型科技公司投入和约束需求的阻力正在慢慢消失 [9] 流动性环境与宏观经济 - 投资者能感受到市场流动性变得充裕,投资机构对大型科技公司加大AI投入的包容度提升 [10] - 即使降息4次后,联邦基金利率仍在4.00-4.25%,对美国宏观经济而言仍是高息紧缩环境 [10] - 若2025年再降息2次、2026年降息2次,总降息幅度达100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可降至3.00-3.25%的温和水平,将促进经济和股市更活跃 [10] 行业竞争格局 - 尽管投资者担心OpenAI在ChatGPT上线广告购物功能会影响Google和Amazon的业务,但类似担忧在过去从未成为现实 [11] - 近期市场存在的三个主要竞争担忧包括:TikTok打垮Facebook/YouTube、ChatGPT颠覆Google搜索、Temu击溃Amazon电商平台,但大型科技公司始终未让这些“鬼故事”成真 [12] 投资工具市场需求 - 以富途证券、盈透证券为代表的境外券商收紧中国大陆居民开户门槛后,国内纳斯达克ETF品种如513300、513100和159501受追捧力度超过过去一年,开始出现溢价率 [13]
“四巨头”畅谈AI智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9-30 13:37
行业未来展望 - 未来汽车将转变为可自净化、自学习的智能汽车机器人,成为生活助手、工作帮手、挣钱能手和情感伴侣 [1] - 汽车行业需插上人工智能的翅膀以实现质的飞跃,AI技术应用前景广阔,能助力传统车企挖掘和发挥竞争力 [2] - 未来的汽车将融会贯通所有领先技术,成为一个拥有众多资深司机智慧的智能大脑 [2] - 未来的汽车将成为一个超级智能体,是工作伙伴、生活秘书、情感伴侣,也是一个提供无穷想象力的超级空间 [2] - AI+车是人类通向通用人工智能的最重要产业基石,将依托其技术基础培育完整产业生态链和更多具身场景终端 [2] 企业战略与举措 - 长安汽车将努力探索陆海空及人形机器人立体出行解决方案 [2] - 赛力斯通过AI提供更极致用户体验,AI+车的第一步是成为具备智能安全、智能增程和智慧服务特点的移动智能体 [2] - 未来的AI+车将发展成为有情感、更智慧、更安全、可信赖的移动智能体和生活伴侣 [2]
到2033年建成250GW数据中心!OpenAI的“野心”现实吗?
华尔街见闻· 2025-09-30 10:01
公司战略与目标 - OpenAI计划到2033年建成250GW数据中心容量,这一目标规模约占目前美国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约1200GW)的四分之一 [1][2] - 公司预计在2025年底建造数据中心容量超过2GW [2] - 战略核心是“规模化计算”,通过数百万芯片、大型数据中心园区、千兆瓦级电力以及大量冷却用水的“暴力工业化”方式推动人工智能向通用人工智能和超级人工智能发展 [2] - 衡量AI能力的标准已转变为整个芯片集群所消耗的电力吉瓦数,GPU的数量已无意义 [2] 项目进展与现状 - 位于德克萨斯州阿比林市的旗舰数据中心站点已正式投运,作为OpenAI和甲骨文推进5000亿美元星际之门项目的一部分 [1] - 该站点占地800英亩,有6400名工人正在施工,仅光纤电缆的铺设长度就足以绕地球16圈 [2] - 这个庞大的工地只是未来规模的一小部分,甚至不足以满足ChatGPT的需求 [2] - 在250GW目标公布前,公司已签约在2028年前获得约8GW的算力 [6] 电力需求与挑战 - 250GW的电力需求相当于250座典型核电站(每座约1GW)的发电能力 [3][5] - 作为对比,微软Azure云业务到2023年底为所有客户服务的总运营功耗约为5GW [5] - 过去大型数据中心功耗在10到50兆瓦之间,现在开发商规划的单体园区规模达到数千兆瓦,堪比整个城市能耗 [5] - 为应对电力挑战,公司正采用非常规方式,包括自建发电厂或将设施建在偏远地区,并在得州规划使用天然气、风能和太阳能的混合能源方案 [5] 资金与供应链挑战 - 公司首席执行官坦言,要做好这件事需要数万亿美元投资,并需要激活全球的全部工业基础(能源、制造、物流、劳动力、供应链) [6] - 为获得已签约的约8GW算力,公司需向微软等云服务商支付数千亿美元 [6] - 若按建造一座1GW核电站约500亿美元的成本估算,仅电力设施的投资就可能高达12.5万亿美元 [6] - 供应链瓶颈严峻,需要芯片代工巨头台积电提供更多产能生产英伟达GPU,以及光刻机制造商阿斯麦提供更多设备,产能扩张并非一蹴而就 [6] 行业影响与背景 - OpenAI快速增长的服务器需求甚至让其关键供应商英伟达的高管都感到惊讶 [5] - 这场由AI驱动的、近乎疯狂的基础设施建设热潮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能源、土地和资本市场 [9] - 该计划被视为一场基于信念的豪赌,坚信更大规模的GPU集群是通往更强大AI模型的唯一路径,类似于历史上胡佛大坝、阿波罗计划等宏大工程 [7]
周鸿祎对AI的8个判断
混沌学园· 2025-09-29 19:58
AI技术本质 - AI不是遥不可及的神迹 而是可逐步构建 必须与具体业务结合的工具系统[4] - 大模型机制与人脑相似 由普通神经元组成网络 神经元数量足够多时形成处理通用问题的智能装备[5] - AGI发展速度没有想象中快 类比人脑进化速度 人类进化依赖知识传承 慢思考能力 工具和合作等多因素[5] AI产业发展路径 - 通用智能体不现实 真正机会在于垂直领域 需垂直到别人不相信的赛道 解决特定领域痛点并保证交付稳定[5] - 智能体比软件更有用 能同时替代人和软件 中小企业愿意为省人力 实实在在干活的智能体付费[5] - 中小厂不做通用大模型是明智之举 通用大模型需至少100亿美元起步 国外巨头已投入约4000亿美元[7] - 智能体需要推理模型 编程模型 意图猜测模型 路由模型等一系列专业模型 而非单一模型蒸馏版[7] AI商业模式 - 收费模式是AI生存唯一出路 免费模式不可行因token成本高 消耗量越来越大[7] - L1级智能体日消耗约1万字 L3级制作90秒视频消耗几十万至100万token L4级制作10分钟视频消耗约1000万token[7] - 不管token单价如何下降 人类用AI解决复杂问题的总token成本必然越来越高[7] AI应用挑战 - AI普及最大障碍是文化习惯和使用门槛 非技术本身 35岁以上人群学习AI比例不高[8] - 提示词是用户使用AI的最大障碍 当前AI产品设计太技术化 未贴近用户习惯[8] - 中国用户表达能力较弱 偏好选择题或填空题 但当前AI界面本质是问答题形式[8] 人机融合与能源 - 人机融合是必然趋势 人类可通过纳米机器人改造为半人半机械形态 增强身体机能[6] - 纳米机器人存在失控风险 数量庞大可能瞬间对人类造成致命威胁[6] - 算力尽头是能源 碳基能源耗尽将阻碍文明进步 AI可帮助人类实现核聚变突破能源困境[9] 社会影响与就业 - AI对就业冲击不同于传统行业变革 人类文明和社会伦理尚未为此做好准备[10] - 失业可能导致尊严丧失和心态失衡 进而引发社会问题[10] - 需要社会学家 经济学家和人文学者共同研究AI大幅提升生产力后的社会准备度[10]
迈向超级人工智能之路
36氪· 2025-09-29 18:23
AI发展趋势与公司战略 - AI是继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后的新跃迁起点 将放大人类智力并最终走向能够自我进化的超级人工智能(ASI) [1] - 通用人工智能(AGI)并非AI发展终点 而是全新起点 AI将迈向超越人类 能够自我迭代进化的超级人工智能(ASI) [1] - 企业运营中越来越多Agent替代人工环节 79%受访公司已在某些业务应用AI Agent 其中66%表示生产力提升 57%看到成本下降 55%感受到决策效率加快 54%提升客户体验 [1] 行业竞争格局 - 科技巨头纷纷布局Agent领域 包括OpenAI的Agent Mode 微软的Copilot 谷歌的Jules Agent 字节跳动的Coze 百度的全平台智能Agent [2] - 阿里云百炼Agent开发平台定位为企业级AI Agent搭建土壤 系统化打包模型调用 框架搭建 资源调度 合规运维等全部环节 [2] - 阿里云构建完整产业链路 从通义系列基础模型到百炼企业级开发平台 再到算力 存储 数据库等底层基础设施 [2] 公司战略定位 - 阿里云升级为"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 提出大模型是新的操作系统 超级AI云是新的计算机 [5] - 战略重点持续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底座模型打磨 为企业客户提供长期价值保障 [5] - 采用既能解决当前痛点又能押注下一轮智能化跃迁的双重策略 [3] 技术能力体系 - 通义千问系列在中文理解 工具调用 多模态任务上具备竞争力 在MMLU CMMLU AGIEval等基准测试中多次超过GPT-4-turbo Claude 3 Sonnet等国际对手 [9] - 云栖大会发布6个模型更新 包括万亿参数Qwen3-MAX 新一代原生全模态大模型Qwen3-Omni 多模态模型Qwen3-VL 图像模型Qwen-Image 代码模型Qwen3-Coder 视频生成模型Wan2.5-Preview 企业级语音基座大模型通义百聆 [10] - 基础设施具备四大特点:大规模弹性 ACS GPU serverless弹性架构秒级拉起百亿参数模型实例 高可用与稳定性 对象存储OSS千亿级数据量下保持低成本高并发 长短期记忆与检索 Tablestore和Lindorm支撑多模数据统一管理 推理优化与加速 PAI平台提升Qwen3训练加速比3倍 推理服务吞吐率提升超过70% [11][12][13] 产品开发体系 - 提出"1+2+7"企业级Agent体系:一套模型服务 两种开发模式 七大关键能力 [17] - 双轨开发模式:低代码ADP快速验证原型 高代码ADK支持深度定制和大规模部署 [17] - 七大关键能力包括记忆管理 工具连接 安全沙箱 日志追踪与评测 动态推理 支付与交易入口 文件与数据管理 [19] 商业化成果 - 网商银行用百炼接管风控流程 自动识别26种凭证和400多类细粒度物体 准确率超过95% 任务处理时间从3小时缩短到5分钟 流转效率提升50%-300% [20] - 鱼泡网通过10多个数据处理Agent自动清洗上百万条职位和简历信息 人岗匹配效率提高80% [20] - 听力熊在百炼上衍生出50多种交互技能 覆盖百万青少年用户 日均交互量居同类产品首位 [20] - 超20万开发者在百炼平台构建超过80万个Agent 模型调用量同比增长超15倍 [21]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连续多年在国内云计算+AI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2025年上半年商业体量超过第二到第四名总和 [23] - 十万级企业客户在阿里云上运行业务 成为国内最被验证的AI+云平台 [23] - 通过全栈能力体系建设 让中国企业不必完全依赖海外方案就能完成从研发到应用的闭环 [30]
「锦秋基金」领投「首形科技」新一轮融资|Jinqiu Spotlight
锦秋集· 2025-09-29 15:11
融资信息 - 首形科技于2025年9月29日完成本年度第三轮融资 [2][7] - 本轮融资由蚂蚁集团与锦秋基金联合领投,厚雪资本、弘晖基金、银杏谷资本共同投资,老股东顺为资本、招商局创投超额加注,Taihill追投 [2][7] - 深蓝资本担任此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 [7] 公司定位与业务 - 首形科技是超高仿生情感交互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 [3][7] - 公司具备机器人硬件与仿生运动算法的研发优势,致力于在细分市场形成差异化领先地位 [8] - 公司正推动一场范式转变,目标是让虚拟数字生命跨越屏幕,成为可感知、可交流、自主的实体 [8] 资金用途与核心技术 - 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情绪基座模型的迭代和多场景应用的落地 [3][7] - 公司研发的情绪基座模型旨在为现有对话类大模型提供更直观的情绪表达能力 [8] - 公司计划提供沉浸式、长期可持续的角色实体交互体验 [8] 产品战略与市场定位 - 精灵计划强调外观美学与角色气质,旨在将人形机器人打造为具备艺术收藏价值的科技品类 [10] - 最新产品精灵·璇拥有超仿生面孔和高辨识度设计,具备拟人化与艺术品的双重身份 [10] - 公司的长期愿景是创造能与人共情、传递真实温度的亲密伙伴,而非仅仅是工具 [12] - 公司计划用十年时间实现让机器人不再机器的目标 [12]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胡宇航在学术与创业一线深耕,并通过自媒体账号【U航】分享故事 [14] - 其自媒体账号目前在全网拥有超过200万粉丝关注 [14]
【真灼港股名家】美股三大指数升幅收市美元走势回落,港股尾市跌幅收窄
搜狐财经· 2025-09-29 10:52
港股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均录得升幅 因美国通胀数据受控支持联储局减息 [2] - 美元走势回落 美国十年期债息维持4.17厘水平 金价持续强势油价向上 [2] - 港股预託证券普遍上升 大市早段预期高开 [2] - 内地股市沪综指高开低走收跌0.7% 沪深两市成交额缩减 [2] - 港股一度低见26,000点水平 尾市跌幅收窄 整体成交保持活跃 [2] - 大市短期缺乏焦点 指数料维持26,000至27,000点水平上落 [2] 阿里巴巴AI战略部署 - 公司认定大模型为下一代操作系统 AI Cloud为下一代电脑 全球或仅存5-6个超级云端运算平台 [3] - 正积极推动3,800亿元人民币AI基础建设 并计划追加更大投入 [3] - 为迎接超级人工智能时代 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能耗规模2032年将较2022年提升10倍 [3] - 通义千问推出Qwen3-Max模型 在代码能力与智能体能力方面达业界领先水平 [3] - 训练中版本Qwen3-Max-Thinking于AIME 25及HMMT等高难度推理测试取得100%准确率 [3] 人工智能发展路径 - 通往超级人工智能分为三阶段:智能涌现→自主行动(当前阶段)→自我迭代 [3] - 通用人工智能被确定为必然实现 终极目标是发展能解决气候能源等重大难题的超级人工智能 [3] - 市场对阿里加大AI投入反应正面 预期公司持续担任行业领头羊并提升估值水平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