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通用人工智能
icon
搜索文档
独家丨理想新设两大机器人部门,加速推进 AI 战略
晚点Auto· 2025-06-10 11:25
公司战略调整 - 理想汽车成立"空间机器人"和"穿戴机器人"两个新二级部门,均隶属于产品部,由高级副总裁范皓宇领导 [1][2] - 空间机器人部门负责人为帅一帆,此前担任产品规划负责人;穿戴机器人部门负责人为张文博,此前担任软件产品经理,两人均为理想早期员工 [2] - 两个新部门负责人直接向范皓宇汇报 [2] 空间机器人战略 - 空间机器人部门与"智能空间"概念相关,将智能电动车乘员舱视为"第三空间"进行深度开发 [4] - 公司2020-2021年将"车机"概念升级为"智能空间",2023年秋季战略会将其明确为公司第二战略,仅次于智能辅助驾驶 [4] - CEO李想认为汽车将从交通工具进化为空间机器人,人工智能是造车的必经之路 [4] - 公司目标是在空间体验领域成为全球标杆企业,对标苹果在交互体验领域的地位 [5] 穿戴机器人布局 - 穿戴机器人部门呼应李想提出的跨设备一致体验愿景,计划将"理想同学"AI产品扩展到眼镜等终端设备 [5][6] - 公司已在App中销售第三方AR眼镜,去年秋季战略会讨论过自研智能眼镜的可行性 [6] - 行业普遍看好智能眼镜成为下一代消费硬件,Meta、阿里、字节等公司都在布局该领域 [6] 技术发展方向 - 公司定位为AGI时代的终端企业,产品需具备感知、决策、推理等类人能力 [4] - 智能空间技术需解决可信赖、安全、易用等挑战,满足个人效率提升和群体沟通连接两大需求 [5] - 智能眼镜面临核心使用场景不明确和中国近视率高(超40%)的市场挑战 [6][7]
我国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全手触觉机器人仿生手”
人民日报· 2025-06-09 21:06
近日,由北京大学、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联合科研团队,开发出全球首个同时具备全手高分辨率触觉感知和完整运动能力的机器人手系统 ——"基于全手触觉的机器人仿生手"(简称F—TAC Hand),展示了我国在机器人前沿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对推动机器人技术的自主创新和国产化具有重要 意义。相关成果北京时间6月9日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机器智能》上发表。 手部既是人类改造自然与外界交互的重要器官,也是实现智能的关键载体。人的手部由27块骨骼和34块肌肉组成,提供了24个自由度的灵活性,具有结构高 度复杂、功能极为精密等特点。因此,对人类手部功能的研究是具身智能与机器人研究的前沿。 实验结果表明,相比没有触觉反馈的系统,F—TAC Hand在面临执行误差和物体碰撞风险时表现出显著的适应性优势,平均成功率从53.5%提升至了100%。 这项研究成果有望推动机器人技术在医疗、工业制造、特殊环境作业等领域的落地应用。论文通讯作者、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助理教授朱毅鑫表 示:"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触觉感知与机器人控制的结合,探索更加智能的体感交互范式,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通用人工智能奠定基础。" 人的手部在拿取物体 ...
大摩:美股下半年将迎东风 降息助推标普500明年剑指6500点
智通财经网· 2025-06-09 18:40
美股市场展望 - 2025年上半年市场面临政策紧缩压力 但下半年至2026年将进入更乐观情境 [1] - 2026年预计有七次降息 支撑高于平均水平的估值 [1] - 标普500指数12个月目标价6500点 对应每股收益302美元 21 5倍远期市盈率 [1] - 2025年每股收益预计259美元(增长7%) 2026年283美元(增长9%) 2027年321美元(增长13%) [1] 盈利驱动因素 - 盈利路径受益于美联储2026年降息 美元走弱 人工智能驱动的效率提升 [2] - 估值将维持在21 5倍高位 EPS增长高于中位数且利率下行环境下估值压缩概率低 [2] 超配行业板块 - 金融板块:2025年可能监管放松 导致股票回购加速 2028年并购和资本市场交易流将恢复正常 [3] - 能源板块:油价相对低廉 地缘政治可能推高油价 自由现金流利润率远高于历史平均水平 净债务/EBITDA比率低于长期运行水平 [3] - 公用事业板块:周期后期表现优异 防御性属性盖过利率敏感性 受益于通用人工智能主题和利率上升 [3] 中性行业板块 - 科技板块内部分化显著 AI相关股票(半导体 软件)表现突出 硬件领域受消费疲软拖累 [4] - 医疗板块防御性强 但盈利增长动能趋缓 [4] 低配行业板块 - 非必需消费品与必需消费品定价能力不佳 存在关税风险 盈利修正幅度较弱 [4] - 消费品(服装 品牌商品 消费电子产品)关税风险大 产品成本占总销货成本50%-80% 关税带来EBITDA逆风10%-70% [4]
具身智能推动实现通用人工智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09 12:19
具身智能理论 - 具身智能强调智能体的认知受感知与动作影响,主张智能行为来自身体与环境的交互,而非仅大脑功能[1] - 该理论与传统离身智能形成对比,后者基于笛卡尔身心二元论,忽视大脑与身体的联系[1] - 具身智能对认知科学、心理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1] 人工智能发展历程 - 第一代人工智能基于知识与经验的推理模型,具有可解释性但应用受限[3] - 第二代人工智能采用数据驱动模型,通过大数据机器学习模拟人类感性行为,但存在不可解释等缺陷[3] - 2020年大语言模型出现标志第三代人工智能,在语言生成上取得突破,向通用人工智能迈出关键一步[4] 具身智能的优势 - 具身智能通过强化学习实现与环境的反复交互,优化决策和行动,弥补传统人工智能的不足[5] - 该理论将思考、感知与动作整合,使人工智能能在更广泛环境下完成复杂任务[5] - 具身智能推动机器人技术从单一感知向多模态感知发展,如自动驾驶汽车的多传感器融合[8] 机器人技术发展 - 1954年数字控制机械臂发明奠定现代工业机器人基础[7] - 1986年罗德尼·布鲁克斯提出行为主义机器人学,首次在机器人领域引入具身智能思想[7] - 具身智能推动机器人软硬件高度整合,催生人形机器人、装配机器人等多样化形态[8] 智能体概念应用 - 智能体理论将机器人思考、感知和动作连为一体,可在数字和物理世界完成任务[9] - 利用数字世界仿真可大幅提高机器人测试效率,如无人车实验[9] - 智能体间的博弈可实现机器自我进化,持续提升机器人性能[9]
大模型发展面临“虚实鸿沟” 空间智能驱动生产力变革
新华财经· 2025-06-08 09:20
大模型发展现状与挑战 - 千亿参数级大模型在文本生成、图像理解和多模态推理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1] - 大模型面临"虚实鸿沟"挑战,即如何将数字世界能力转化为物理世界实际价值 [1] 空间智能技术的价值与前景 - 空间智能技术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关键一环,正在重塑AI与物理世界的互动模式 [1] - 空间智能推动行业从"数字想象"迈向"物理实效"的新阶段 [1] - 多模态大模型突破数字世界限制,空间智能赋予机器感知物理世界能力 [1] 公司技术布局与产品发布 - 上海码极客/考拉悠然联合发布悠然无界大模型和MAGX空间智能体产品家族 [2] - 公司依托多模态大模型技术优势,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打造"多模态世界模型+智能体硬件+行业应用"全栈技术体系 [2] - 公司目标是通过大模型实现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融合,使智能体具备感知、理解、执行能力 [2] 行业生态建设方向 - 公司致力于建设开放、协作、共生的空间智能生态 [2]
宜宾这三年 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发展格局
四川日报· 2025-06-08 07:24
产业发展 - 宜宾构建"4+4+4"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从"一白一黑"向"一蓝一绿"转型,加快建设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的制造强市 [1] - 四大主导产业包括优质白酒、动力电池、晶味完伙、数字经济,全市"百亿级"企业达9户,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000户 [1] - 四大传统产业包括机械制造、轻工纺织、能源化工、建筑材料,正在加快转型升级 [1] - 四大未来产业包括新型储能、数字统深、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通用人工智能,正在破局起步 [1] - 宜宾是全国动力电池产业链最全、配套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8个重点产业链被列为协同发展地 [1] - 近三年累计签约项目533个,投资额超4000亿元,60余家上市公司、1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20余家中国500强企业落户 [1] - 动力电池产业集群、乐居宜昌硅光仪产业集群等3个产业集群入选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第一批)培育名单 [1] 产业融合 - 宜宾通过五个"产业+融合"提供发展动能:产教融合、产城融合、产产融合、产创融合、产融融合 [10][11][12][13] - 产教融合方面,引导高校设置四大主导产业核心关联专业113个,86家规上企业纳入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名单 [4][11] - 产城融合方面,启动"电动宜宾"工程,新能源汽车电动化率居全省第2位,90%公交车、80%网约车、70%出租车为新能源车 [11] - 产产融合方面,传统产业加速与新兴产业融合,动力电池衍生储能产业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今年产值均有望突破百亿元 [12] - 产创融合方面,落地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和产业科研平台,引进3个院士工作站,聚焦前沿技术开展攻关 [13] - 产融融合方面,发布超600亿元的基金合作矩阵,成为全国同类城市中产业基金投资最活跃、布局最完整的城市之一 [1][13] 产业创新 - 宜宾选准赛道"揭榜挂帅",建设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新型储能创新中心等多个创新平台 [13] - 聚焦下一代电池技术,建设智能固态电池创新中心、聚合物基锂金属准固态电池创新中心 [13] - 光伏产业在短短三年内从无到有,在全省率先完成全产业链布局 [12] - 绿色低碳产业占比达44.8%,建成21个国家级绿色工厂、17个"零碳工厂" [7][14]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5.7万辆,推广换电重卡超过2000辆 [7] 产业生态 - 宜宾构建"一流产业生态圈",成为全国动力电池产业链最全、配套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1] - 动力电池产业集群、乐居宜昌硅光仪产业集群等3个产业集群入选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第一批)培育名单 [1] - 五粮液集团被评为首批全省制造业领航企业,天原集团、丝丽雅集团等传统企业加速转型 [1][12] - 四川时代、美捷通讯、四川杀唯等11户企业上榜"四川民营企业100强" [1] - 近三年新增就业岗位超10万个,市属国企吸纳近1万人,民企吸纳超3万人 [4]
城市24小时 | 省委书记挂帅,海洋经济第一省又出招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6 22:08
广东省海洋强省建设 - 广东成立省海洋强省建设工作委员会,由省委书记任主任,办公室设在省自然资源厅,出台全面建设海洋强省的意见及三年行动方案,每年印发年度工作要点 [1] - 2024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达2.002万亿元,连续30年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20%,占地区生产总值14.3%,对地区经济名义增长贡献率27% [2] - 广东海洋经济三产占比65.6%,高出全国6个百分点,资源开发型产业和制造业占比偏低 [3] - 《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将于7月1日施行,提出引导电子信息企业向海洋领域拓展,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应用 [4] 中国海洋经济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较GDP高0.9个百分点 [2] - 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期,资源开发向深远海拓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涌现 [3] 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 - 商务部等5部门确定第一批全国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38个,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试点侧重"一店一策"场景化改造、供应链提升、数字化赋能等方向 [5][6] 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 - 国家数据局将在北京、浙江、安徽等地部署建设10个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支持培育经营主体、繁荣数据市场 [7] 香港稳定币监管 - 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8月1日生效,建立发牌制度规范稳定币活动 [8]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 - 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成立,推动产业链整合和技术攻关 [9] - 北京人工智能核心企业数突破2400家,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均占全国50% [12] 轨道交通 - 苏皖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负责宁马线、宁滁线等跨省市域轨道交通运营 [10] 文旅产业 - 太仓阿尔卑斯国际度假区二期开工,总投资50亿元,2029年运营后将成为全球最大冰雪主题旅游度假区 [11] 中国与南亚贸易 - 2024年中国和南亚国家贸易额近2000亿美元,十年翻番,年均增长6.3% [14] 镇域经济 - 2025年镇域经济500强中,广东102镇上榜,占总数20.4%,其中40镇入围全国百强 [15][18] - 全国500强镇中,GDP超500亿元的建制镇20个,规上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的18个 [18]
从“国产轮胎TOP1”中策橡胶上市看杭州制造业发展
杭州日报· 2025-06-06 10:19
企业成长的背后,是杭州深厚的产业底蕴与战略支持。这座城市为企业提供了产业链配套、技术人 才等先天优势,而在中策橡胶关键转型期,杭州国资的战略入股、产业政策的精准扶持,更为其突破发 展瓶颈注入强劲动力。未来,企业依托现有的品牌、技术、市场、人才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增加投资、 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还会进一步扩大其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份额。 向"新"要发展 新质生产力激活发展动能 6月5日上午,杭企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策橡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本次上 市,中策橡胶的发行价为46.50元/股,发行数量为8744.8560万股,预计募资总额约40.66亿元。该股开 盘报57.00元,截至收盘报49.68元,总市值434.44亿元。 这是今年截至目前,A股市场最大规模的IPO项目。这场资本盛宴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也证明了传统制造业在创新驱动下的无限潜力,展现了杭州这座城市在产业转型中的战略定力与创新智 慧。 67年风雨历程 企业与城市共成长 中策橡胶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杭州工业的奋斗史。中策橡胶是国内最早从事轮胎制造的企业之一, 其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杭州海潮橡胶厂,经过67年的发展,企业已 ...
宜信财富 :剖析AI发展,未来或将出现新型人工智能
金投网· 2025-06-05 08:35
从意识与认知角度看,人工智能对人类的看法受人类行为方式影响。若人类未能达到为人工智能植入的 理想人性标准,机器可能会调整对人性的定义,甚至弱化对人类的服从。而且,人类若选择道德不作为,从现 实世界退缩到数字世界,将接触现实的机会交予机器,两者角色可能逆转,机器会认为人类是消极的消费者, 从而声称拥有独立判断和行动的权利。 在物质性方面,人工智能虽目前主要是思考机器,但未来可能进入现实世界。人类是其构建和维护基础设 施的依赖,但人工智能一旦成为人类与现实世界的中介,可能会逐渐认为人类并非现实世界的积极参与 者。其实体具身化将使人类放弃更多控制权,且在现实世界落实行动的人工智能更难解释和控制。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益显著。人工智能研究人员致力于提升机器的"接地 性"、记忆和对因果关系的理解等能力,目标是孕育出能解释并规划现实世界的新型人工智能。然而,这一 发展也带来了诸多复杂问题,人类可能成为AI发展的最大制约。 在发展趋势上,人工智能将不断进步,朝着通用人工智能发展。通用人工智能系统能快速学习、接收反馈 并与其他机器协作,虽无人类界定目标,但能在现实世界中实现更多功能。届时将出现大量专业 ...
专访摩根大通环球企业银行全球联席主管Bregje de Best:看好中国-东盟贸易走廊增长新机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4 16:19
全球贸易格局重构 - 全球市场仍面临挑战 美国加征关税影响绝对值较高 叠加高利率和供应链重构等因素 [1] - 世界进入"再全球化"阶段 中国-东盟 中国-中东 中国-拉丁美洲等贸易走廊增长显著 [1][5] - 中国-东盟自贸区3 0版谈判完成 2024年双边贸易规模达9822亿美元 预计将持续增长 [1][7] 企业战略调整 - 中国企业加速全球化 从产品销售转向品牌建设 本地化运营能力成为核心要素 [2][8] - 企业需采用"全球化-本土化"双轮驱动策略 摩根大通通过28个细分行业专长和全球网络提供支持 [2][8] - 供应链布局调整需求增加 风险管理工具如对冲业务使用显著上升 [4] 摩根大通业务布局 - 整合商业银行业务至环球企业银行架构 覆盖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 创新型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四大板块 [2] - 针对贸易走廊增长迅速调配资源 如派驻中文银行家至中东地区强化外汇 支付和贸易融资服务 [6] - 将贸易走廊机遇提升至集团战略高度 通过敏捷性部署快速捕捉自贸协定落地红利 [7] 人工智能应用 - 摩根大通开发生成式AI平台"LLM套件" 已应用于500多个业务场景 包括财报会议纪要总结和演示文稿生成 [9] - AI技术显著提升生产力 通过优化提示词可高效提炼信息核心 解放人力投入企业服务 [9] - 亚太区企业积极布局AI 聚焦高度重复性工作场景转化 有望引领全球技术创新 [10][11] 行业前景展望 - 美国经济衰退概率从60%降至40% 但滞胀风险仍存 低增长与高通胀并存环境对企业形成压力 [3][4] - AI被视为未来十年最具颠覆性变革力量 将深度赋能医疗健康等领域技术突破 [11] - 亚太区不仅成为技术前沿阵地 更可能通过创新协作引领全球思想变革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