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贸易

搜索文档
进出口波动之中保持高位,关税战下中国外贸如何应变|“十四五”规划收官
第一财经· 2025-07-17 17:35
全球对中国制造业的依赖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30%以上,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预计2030年工业产值占全球45% [1] - 中美直接依赖程度下降但间接依赖提高,中国产业链与第三方国家合作日益紧密 [2] - 中国制造业全球占比提升反映生产力优势,参与全球分工形成趋势性共识 [1] 外贸规模与增长趋势 - 2021年外贸总值39.1万亿元(同比+21.4%),美元计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增量达1.4万亿美元 [3] - 2022年突破40万亿元(42.07万亿,+7.7%),2023年41.76万亿(+0.2%),2024年43.85万亿(+5%) [3] - 2025年上半年进出口21.79万亿(+2.9%),出口+7.2%,进口+2.3%,呈现"总量增长、质量提升"特征 [4] 产品结构与竞争力 - 机电产品出口占比从2021年59%提升至2025年60%,其中汽车出口2021年增长104.6% [3][7] - 2025年上半年"新三样"产品增长12.7%,锂电池/风电设备出口增速超20%,工业机器人出口+61.5% [7] - 高技术产品出口连续9个月增长,高端机床/船舶出口增速超20%,自主品牌占比达32.4% [7] 贸易模式与主体变化 - 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从2021年48.6%提升至2025年近60%,外贸企业总数达62.8万家 [8] - 一般贸易占比从2021年基础提升至2025年64.2%,反映供应链价值提升 [8] - 跨境电商占比从2015年<1%增至2024年6.2%,2025年上半年进出口1.32万亿(+5.7%) [9] 市场多元化布局 - 东盟/欧盟稳居第一/第二大贸易伙伴,"一带一路"国家占比达51.8% [11] - 中欧汽车技术互补,医疗保健品/箱包等进口占比超60%,纺织服装/家电出口快速增长 [11] - 对美贸易2025年上半年下降9.3%,但6月单月从3000亿回升至3500亿,降幅收窄 [6] 未来发展方向 - 产业链完整性/集聚度优势显著,综合竞争力至少维持10年 [12] - 需加强服务贸易(教育/医疗/旅游)和数字贸易领域发展 [12] - 企业需提升技术含量/附加值,通过对外投资绕开关税壁垒 [13]
跨境贸易VS一般贸易:海外品牌如何选代运营?
搜狐财经· 2025-06-09 21:17
跨境贸易与一般贸易的核心差异 - 跨境贸易涵盖商品、服务、技术及投资,交易主体跨越国境,如跨境电商和海外仓 [3] - 一般贸易为单边进出口,交易双方在同一国家,如中国境内企业直接出口 [4] - 跨境贸易需处理多国法律、货币汇率及海关清关等复杂流程,如"三单比对"简化申报 [4] - 一般贸易流程相对简单,仅需遵守国内法规,如中国海关报关和退税政策 [5] - 跨境贸易享受免税额度,如中国跨境电商综合税按70%征收,单笔≤5000元免税 [5] - 一般贸易需全额缴纳关税、增值税及消费税,出口可申请退税 [5] - 跨境贸易面临汇率波动、政治风险及高物流成本,如国际快递和海外仓租金 [5] - 一般贸易风险较低,但需应对国内市场竞争和供应链管理 [5] - 跨境贸易典型场景包括天猫国际、亚马逊海外购及小红书种草引流 [5] - 一般贸易典型场景为传统外贸企业出口纺织品、机械设备至东南亚 [5] - 跨境贸易依赖平台规则和用户洞察,适合新兴品牌快速试错 [5] - 一般贸易需长期积累客户关系,适合成熟企业稳定输出 [6] 海外品牌入华策略 - 代运营可快速破局,如日本Panasonic通过代运营搭建私域社群,首年GMV破6000万,复购率提升25% [6] - 加拿大The Ordinary以"成分党"定位切入市场,代运营策划"成分实验室"直播,全平台GMV破亿 [7] - 实力品牌如LVMH自建天猫旗舰店,通过品牌大使精准触达高端用户 [8] - 苹果通过京东自营店与线下Apple Store联动,强化品牌调性 [8] - 代运营适合资源有限、需快速试错的品牌,如初创期海外品牌 [9] - 自主运营适合资金雄厚、重视品牌控制的企业,如奢侈品和科技巨头 [9] 海外品牌入华的黄金公式 - 本地化适配需从产品到文化,如意大利Santa Maria Novella推出"中式香氛礼盒",首年GMV破千万 [10] - 全域流量协同需从平台到私域,形成"小红书种草→天猫搜索转化→抖音直播复购"闭环 [11] - 代运营可规避广告违规并优化供应链,如保税仓发货3日达,降低试错成本 [12] 贸易形式与品牌策略的动态平衡 - 跨境贸易与一般贸易的本质差异在于"全球化"与"本地化"的博弈 [13] - 海外品牌入华选择取决于资源、目标与市场阶段,代运营是快速适应中国市场的"加速器" [13]
美国低值包裹政策调整,中国电商包裹何去何从?
搜狐财经· 2025-05-31 10:11
美国低值包裹进口政策调整 - 美国自5月2日起取消800美元以下包裹免税进口政策(Section 321),针对中国及中国香港邮政发运的低值包裹实施新清关及税收规定 [1] - 政策核心变化在于区分邮政渠道与商业渠道,监管逻辑发生根本性转变 [1] 邮政渠道与商业渠道差异 - **邮政渠道**:需统一征收固定税率进口关税,承运人需在发运前完成税费代收代缴,操作复杂性导致中国香港邮政暂停发运美国物品类邮件 [2] - **商业渠道**:遵循一般贸易规则,按HS编码和原产国判定关税,要求清关代理或进口商准确申报商品信息,监管重点为商品本身而非物流路径 [2] 政策背景与未来趋势 - 美国商务部计划2025年9月将新规扩大至全球,建立统一监管与申报系统 [3] - 政策调整源于电商包裹激增,原有简易清关政策无法适应跨境电商发展,导致不公平竞争和税收问题 [3] - 特朗普时期加征关税政策已使中国小包裹成本大幅上升 [3] 过渡性解决方案与挑战 - 通过第三国邮政系统寄递至美国或可暂享免税待遇,但存在物流时效长、成本高、清关稳定性差等弊端 [4] - 美国政策变化频繁,若外国邮政包裹数量激增,豁免条款可能迅速取消 [4] 可持续性应对策略 - 转向一般贸易清关(如T01报关模式),需提供详尽申报资料并缴纳关税,优势为清关速度快、风险可控,适合品牌商或生产工厂整合管理 [5] - 苹果公司采用T01模式进口中国制造的iPhone和iPad [5] - 美国可能借鉴中国跨境电商9610模式,要求海外电商注册美国法人,实行商品备案、认证及可追溯机制 [5][6] 行业转型关键点 - 海外仓成为重要节点,助力中国品牌本地化交付,搭建工厂与消费者桥梁 [6] - 未来跨境电商进口美国主通道或转向一般贸易,企业需提前研究海关编码、法规合规及认证标准 [6]
深度专题 | 2025年,高贸易顺差能否延续?——“反脆弱”系列专题之二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3-27 23:13
文章核心观点 我国贸易顺差高位运行,一般贸易替代加工贸易降低进口依赖,顺差集中在消费品和资本品领域;高额顺差源于消费品自给自足与价格优势、资本品产业升级;汽车、手机、电气设备等行业顺差有望延续高企,但电气设备等行业在关税战2.0下有风险 [2][4][6] 近年贸易顺差走势 贸易顺差高位运行 - 近年出口疲软时贸易顺差仍高位运行,如2013 - 2015年出口增速从7.8%降至 - 2.9%,顺差增加1929.4亿美元 [2][9] - 贸易方式从加工贸易主导转向一般贸易为主,过去十年一般贸易顺差占比从24.5%升至73.1%,加工贸易从60.4%降至10.4% [2][9] 行业结构 - 顺差集中在消费品和资本品领域,2024年贸易顺差较高行业有纺织服装、电气机械等 [2][14] - 消费品中纺织服装自2017年以来平均顺差3390.9亿美元,车辆及其零部件从逆差转为顺差;资本品中其他交通运输设备、机械设备及其零件和电气设备及其零件贸易顺差较贸易战1.0分别提升6.7、2.9和3.0倍 [14] 国别结构 - 顺差规模最大的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美国居次,前者以一般贸易为主,后者以加工贸易为主 [3][24] - 2023年6月前美国顺差占主导,占比从2019年1月的85.2%降至2023年5月的38.7%;2023年6月起“一带一路”国家顺差超美国,目前分别占总顺差的39.0%和38.5% [3][24] - 对美加工贸易顺差主要来自手机和电脑;对“一带一路”国家一般贸易顺差以小客车、手机等为主 [32] 高额贸易顺差形成原因 消费品领域 - 纺织服装凭借自给自足能力和价格优势维持高额顺差,我国棉花产量占全球26%,近两年全球出口份额稳居40%左右,2024年12月出口价格指数93.1低于进口指数98.1 [4][43] - 汽车等行业凭借技术进步和成本优势,新能源车出口份额和增速较2018年分别增长3.0%和355.5%,2024年起车辆出口价格低于进口价格 [4][54] 资本品领域 - 产业迭代减少加工贸易进口,2022 - 2023年上半年机电产品进口增速下滑至 - 37.0%,出口增速高于进口22%;原材料价格低和制造业工资高促使企业减少进料加工进口并外迁加工环节 [65] - 产业迭代增强出口竞争优势,2022年高端装备制造专利申请和发明专利总数较2017年分别增长81.9%和63.5%,2024年机械、电气和其他交运设备出口份额较2018年分别提升1.0、0.9和0.4个百分点 [73] 其他领域 - 对美反制措施加速进口替代,贸易战1.0后已加征关税的车辆对美( - 2.7pct至4.5%)及世界( - 1.1pct至1.6%),机械设备对美( - 1.5pct至4.2%)及世界( - 1.7pct至3.0%)依赖度明显下降 [5][81] 有望延续高顺差的行业 总结 - 贸易顺差扩大是贸易方式从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转变,产业升级是主因,价格优势提升是次因,2018 - 2020年一般贸易占比从38.2%升至73.2%,加工贸易从36.8%降至10.4%;中国PPI较其他生产型经济体低10%以上 [87] 消费品领域 - 汽车行业因产业升级竞争优势有望在关税战2.0下维持高顺差,2023年底汽车零部件进口依赖度较2021年初下滑2.8pct,进口与出口增速差一度达140.5个百分点,当前相差42.2个百分点;加征关税降低进口依赖度,成本优势提升出口竞争力 [93] - 手机行业国货品牌崛起支撑贸易顺差,出口从加工贸易转向一般贸易,2024年国产品牌全球市场份额较2023年提升29.5%,出口价格持续低于进口价格 [105] 资本品领域 - 电气设备等行业因迭代升级有望维持贸易顺差韧性,但关税战2.0下有风险;贸易战1.0后零部件国产替代加速,目前电气设备零部件与整机增速差距扩大至11.7个百分点;若技术突破并凭借成本优势,顺差有望保持,否则出口和供应链受冲击 [113] 其他领域 - 2025年特朗普加征关税,中国反制对自美进口商品加征,分两批实施,涉及食品、能源等领域 [125] - 2月生效关税降低已加征商品进口依赖度,预计3月生效关税也将降低相关商品进口依赖度,纺服及中间品贸易顺差有望扩大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