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两融业务
icon
搜索文档
多家券商上调两融业务规模上限
证券日报· 2025-11-03 23:53
两融市场整体表现 -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走势向好,两融市场交投活跃度显著提升,两融余额多次创下新高 [1] - 截至10月31日,两融余额为2.49万亿元,其中融资余额为2.47万亿元,接近10月29日2.51万亿元的历史最高值,较去年末增长33.34% [3] - 9月份新开两融账户数为20.54万户,创年内新高,投资者数量增势显著 [3] 券商两融业务规模调整 - 多家券商宣布提高两融业务总规模上限以把握业务发展机遇,更好满足市场需求 [1] - 华泰证券将其两融业务总规模上限调整为不超过同期净资本的3倍 [2] - 招商证券两融业务规模上限由1500亿元增至2500亿元 [2] - 华林证券将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调整为80亿元,浙商证券将融资类业务规模指标限额由400亿元提高至500亿元 [2] 券商利息收入增长 - 上市券商前三季度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54.52%,合计实现利息净收入339.06亿元 [1][4] - 国泰海通前三季度实现利息净收入52.08亿元,华泰证券和中国银河的利息净收入分别为32.7亿元和32.07亿元,光大证券、长江证券等10家券商利息净收入均超10亿元 [4] - 42家上市券商中,有30家利息净收入实现同比增长,4家实现扭亏为盈,长城证券以3126.77%的同比增幅居首,国泰海通、申万宏源、华泰证券等同比增幅均超过100% [4] 券商业务布局与服务提升 - 券商通过加码相关布局,强化服务能力来拓展市场份额 [5] - 国元证券通过担保品与标的证券评估、精细化风险管理提升担保资产质量,推动两融业务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5] - 西南证券发挥金融科技赋能作用,通过与大模型等技术融合,使两融开户时间缩短50% [5] 业务增长的驱动因素 - 券商提升两融业务规模上限主要是为满足市场需求,今年以来A股市场赚钱效应明显,投资者交投热情升温,两融交易需求旺盛 [3] - 两融业务带来的利息收入是券商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提升业务规模上限有助于稳固和提升利息收入,拓展盈利空间 [3] - 在行业竞争中,券商需要通过扩大可融出资金的规模来吸引高净值客户,提升自身竞争力 [3]
前三季度上市券商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逾五成;ETF规模10个月增长逾2万亿元 | 券商基金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3 09:05
|2025年11月3日 星期一| NO.1 两融业务驱动业绩增长,上市券商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逾五成 随着上市券商2025年三季报披露收官,两融业务对业绩的贡献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数据显示,截至 9月30日,42家上市券商融出资金规模均较上年末实现增长,累计融出资金规模超2万亿元,较去年同期 增长72.03%。头部券商表现尤为突出。国泰海通、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广发证券和中国银河融出资 金规模位居前五,分别达到2385.58亿元、1917.09亿元、1697.76亿元、1365.48亿元和1325.11亿元。在 利息净收入方面,42家上市券商前三季度利息净收入累计达339.06亿元,同比增长54.52%。 点评:上市券商2025年三季报显示,两融业务成为业绩增长核心驱动力,融出资金规模同比激增72%, 头部券商占据主导地位。这一趋势将显著提振券商利息净收入,优化其盈利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两 融业务的扩张也反映出市场交投活跃度提升,对券商板块形成积极支撑,并可能带动资本市场整体流动 性改善,为股市注入活力。投资者可关注头部券商的长期配置价值。 NO.2 ETF规模10个月增长逾2万亿元 ETF正以"高歌猛进"之 ...
两融业务驱动业绩增长 上市券商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逾五成
上海证券报· 2025-11-03 01:53
核心观点 - 两融业务成为推动券商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 上市券商融出资金规模同比增长超七成 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逾五成 [1] - 两融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新开户数量同比激增 多家券商上调业务规模上限以应对旺盛需求 [4] - 券商在业务扩张的同时注重风险管理 整体风险指标远高于警戒线 风险处于可控范围 [6] 融出资金规模与增长 - 42家上市券商累计融出资金规模超2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34.9% 较去年同期增长72.03% [2] - 头部券商融出资金规模领先 国泰海通以2385.58亿元位居榜首 较上年末大幅增长124.49% [2] - 中小券商在信用业务领域崛起 长城证券 财达证券等同比增幅显著 长城证券实现超30倍增长 [3] 利息净收入表现 - 42家上市券商前三季度利息净收入累计达339.06亿元 同比增长54.52% [2] - 国泰海通利息净收入以52.08亿元位居行业第一 同比增幅高达232.51% [2] - 多家券商将利息净收入增长归因于两融业务 融资融券利息收入增加是主要驱动因素 [3] 两融市场活跃度 - 沪深北三市两融余额达24990.86亿元 已连续57个交易日维持在2万亿元以上 [4] - 9月两融新开户数量达20.54万户 同比增长超288% 创下年内月度新高 [4] - 为满足需求 多家券商上调两融业务规模上限 招商证券将上限由1500亿元提升至2500亿元 [4] 风险管理措施 - 券商通过调整担保比例和保证金比例控制风险 部分券商将标的证券融资保证金比例上调至100% [4] - 两融市场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81.44% 远高于130%的平仓警戒线 [6] - 券商融资金额与净资本的比值均未触及预警线 大部分控制在1.5倍以下 风险缓冲垫充足 [6] 业务模式与行业展望 - 部分券商通过动态调整可充抵保证金折算率至30%至70%区间 进行精细化风控运营 [5] - 行业需推动业务由重转轻 从依赖资本规模转向依靠专业能力和风险管理实力以提升资本回报率 [7]
招商证券上调两融规模上限至2500亿
财经网· 2025-10-30 17:52
业内人士分析,多家券商上调融资类业务规模上限是基于市场火热的两融业务需求。数据显示,昨日A 股两融余额已破2.5万亿。(智通财经) 【#招商证券上调两融规模# 上限由1500亿至2500亿】智通财经10月30日电,招商证券最新公告显示, 董事会同意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上限由1500亿元人民币增至2500亿元人民币。截至目前,今年已有招 商证券、兴业证券、浙商证券、山西证券、华林证券五家券商上调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上限。 ...
中信证券(600030):经纪与自营业务双驱,25Q3单季归母净利润高增
平安证券· 2025-10-27 18:11
投资评级 - 报告对中信证券的投资评级为“推荐”,且为“维持” [1]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认为资本市场持续向好、成本管控效果明显,公司各项经营业绩在高基数上继续高增,25Q3单季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52% [8] - 公司作为头部券商,多项业务领先优势持续扩大,综合服务能力和专业能力提高竞争壁垒,估值及业绩均将受益于市场β [11] - 基于资本市场向好,报告上调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30641亿元、31563亿元,并新增2027年预测为31764亿元 [1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815亿元,同比增长32.70%,归母净利润23159亿元,同比增长37.86% [4]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22775亿元,同比增长55.70%,归母净利润9440亿元,同比增长51.54% [8] - 2025年前三季度年化平均ROE为10.16%,同比提升209个百分点 [8]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管理费率为43.62%,同比下降426个百分点 [8] 分业务表现 - 自营业务:2025前三季度自营收入31603亿元,同比增长44.38%,占总收入比重56.62% [8];自营规模9013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20% [8];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后的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4.67%,较上年末提升160% [8] - 经纪业务:2025年前三季度净收入同比增长52.90%,占总收入比重19.60% [8];增长主要受市场交投情绪回暖驱动,同期沪深两市日均股基成交额19297亿元,同比增长109.54% [11] - 投行业务:2025年前三季度净收入同比增长30.88%,占总收入比重6.61% [8];但公司IPO承销规模同比下滑12.11%,市场份额有所下滑,IPO业务仍承压 [11] - 资管业务:2025年前三季度净收入同比增长16.37%,占总收入比重15.59% [8];控股子公司华夏基金2025前三季度净利润1989亿元,同比增长17.97%,截至2025年9月30日母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超过3万亿元 [11] - 信用业务:2025年前三季度利息净收入同比下滑16.88%,占总收入比重1.37% [8];但25Q3末公司融出资金1917亿元,占市场两融规模比重8.01%,较上年末明显增长,预计市场份额提升 [11] 资金运用与财务结构 - 截至25Q3末,公司总资产2026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45%,归母净资产315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48% [4] - 25Q3末杠杆倍数为483倍,同比提升010倍,较上年末提升023倍 [8] - 截至25Q3末,母公司自营权益类证券及其衍生品/净资本为29.97%,非权益类证券及其衍生品/净资本为359.68%,均较上年末明显提升 [8]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测公司2025年营业收入为78133亿元,同比增长22.5%,归母净利润为30641亿元,同比增长41.2% [6] - 预测公司2026年营业收入为78130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1563亿元,同比增长3.0% [6] - 预测公司2027年营业收入为7732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1764亿元,同比增长0.6% [6] - 公司目前股价对应2025年预测PE约144倍,预测PB约16倍 [6][11]
两融余额逼近2.5万亿元关口 券商“扩规模”与“控风险”并行
证券日报· 2025-10-23 00:53
两融市场整体态势 - A股市场两融余额呈现波动上升态势,逐步靠近2.5万亿元关口,远超历史同期水平并持续创下阶段新高,市场杠杆资金活跃度增强 [1] - 截至10月21日,两融余额合计24442.71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42.73亿元,其中融资余额24272.85亿元,增加140.54亿元,融券余额169.86亿元,增加2.19亿元 [1] - 当日两融交易额占A股交易额比重为11.51% [1] 投资者参与情况 - 截至10月21日,两融市场中的个人投资者数量为772.7万名,较2024年末的722.78万名有所增加 [2] - 9月份两融新开账户数创年内单月新高,达20.54万户,截至9月末两融账户总数达1528.95万户 [4] 券商业务扩张策略 - 券商通过上调信用业务规模上限、降低融资利率等措施拓展市场份额,例如浙商证券将融资类业务规模由400亿元提高至500亿元,华林证券也上调了规模上限 [2] - 行业融资利率普遍由此前的8%下降至5%左右,部分券商已将融资利率压降至4%以下,通过客户数量及业务量增长实现“以量补价” [2] - 业务规模的扩大为券商带来利息及交易佣金收入的双重增长,并助力提升行业竞争力 [2] 券商风险管控措施 - 调整保证金比例成为券商的核心风控手段,例如华林证券自10月13日起将沪深交易所标的证券融资保证金比例调整至100% [3] - 券商动态调整个股折算率,对高估值、亏损公司股票的折算率进行下调甚至归零,防止客户以高风险资产作为担保品 [4] - 券商普遍加强对客户担保比例的实时监控,并设置预警和平仓机制,全市场有负债的两融客户平均维持担保比例处于280%的安全区间 [3][4] - 券商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风险闭环监管来控制整体风险波动 [3]
期指:贸易摩擦再释缓和信号
国泰君安期货· 2025-10-20 09:3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10月19日四大期指当月合约悉数下跌,IF跌1.55%,IH跌1.16%,IC跌2.06%,IM跌2.22%;本交易日期指总成交回升,投资者交易热情升温,IF、IH、IC、IM总成交分别增加15958手、12901手、13852手、41160手;持仓方面,IF、IH、IC总持仓减少,IM总持仓增加[1][2] - IF、IH趋势强度为1,IC、IM趋势强度为1;近期中美经贸交流有积极进展,特朗普承认高关税威胁中国策略不可持续,国务院常务会议有多项工作部署[6] - 9月市场新开融资融券账户20.54万户创今年以来最高纪录,二季度末A股两融余额1.85万亿元,三季度末升至2.39万亿元,单季度增长29.19%;A股大盘全天单边下行,创业板指领跌,多热门题材走弱,部分概念逆势飘红[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期指期现数据跟踪 - 沪深300收盘价4514.23,跌2.26%,成交额5590.9亿;各IF合约中,IF2510收盘价4539.6,跌1.55%,基差25.37,成交额260.7亿等[1] - 上证50收盘价2967.77,跌1.70%,成交额1487.5亿;各IH合约中,IH2510收盘价2983,跌1.16%,基差15.23,成交额66.7亿等[1] - 中证500收盘价7016.07,跌2.98%,成交额3481.1亿;各IC合约中,IC2510收盘价7064,跌2.06%,基差47.93,成交额257.2亿等[1] - 中证1000收盘价7185.48,跌2.92%,成交额3838.8亿;各IM合约中,IM2510收盘价7230.2,跌2.22%,基差44.72,成交额426.3亿等[1] 期指前20大会员持仓增减 - IF各合约中,IF2510多单增减-13612,多单净变动-1349,空单增减-13264,空单净变动-3177等[5] - IH各合约中,IH2510多单增减-5410,多单净变动-2295,空单增减-5005,空单净变动-2823等[5] - IC各合约中,IC2510多单增减-12031,多单净变动2383,空单增减-14285,空单净变动-1595等[5] - IM各合约中,IM2510多单增减-19884,多单净变动9761,空单增减-17665,空单净变动14026等;IM2603多单和空单增减未公布[5] 趋势强度与重要驱动 - IF、IH趋势强度为1,IC、IM趋势强度为1,趋势强度取值范围为【-2,2】区间整数[6] - 10月18日中美经贸中方与美方牵头人视频通话,同意尽快举行新一轮中美经贸磋商;特朗普承认高关税威胁中国策略不可持续;10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有多项工作部署[6] 融资融券与A股收盘情况 - 9月市场新开融资融券账户20.54万户创今年最高纪录,二季度末A股两融余额1.85万亿元,三季度末升至2.39万亿元,单季度增长29.19%[7] - A股大盘全天单边下行,创业板指领跌,多热门题材走弱,部分概念逆势飘红;上证指数跌1.95%报3839.76点,周跌1.47%等,A股全天成交1.95万亿元[7]
两融余额突破2.45万亿,券商打响客户争夺战
中国基金报· 2025-10-19 22:20
市场融资需求激增 - 2025年9月A股新开融资融券账户20.54万户,环比增长12.24%,同比增长288%,创下年内新高 [1][3] - 截至9月底全市场两融账户总数约1529万户,截至10月16日全市场两融余额达到2.457万亿元,较9月末增长2.63%,较6月末的1.850万亿元猛增32.81% [1][3] - 某中型券商私募两融余额从年初的30亿元左右增长至9月底的60亿元,实现翻倍,增量主要来自主观多头私募加仓科技赛道和量化私募加大杠杆 [6] 券商业务规模调整 - 多家券商积极上调信用业务规模上限以提升业务承接能力,例如浙商证券将融资类业务规模由400亿元提高至500亿元,华林证券年内第二次将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提升至80亿元 [6] - 部分券商如上调融资保证金比例至100%,以在融资需求旺盛、额度紧张时平衡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而多数券商仍维持80%的比例 [8] - 券商通过精细化手段加强风险管控,例如动态调整个股折算率以防范高估值股票的杠杆风险 [9] 行业竞争格局与策略 - 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竞争焦点高度集中在利率高低与风控条件宽松程度上,针对融资余额几千万元的客户费率已降至3%左右 [11][12] - 券商积极探索差异化策略,如国联民生证券采用精准拓客与分层定价,国元证券锚定“交易型+事件型”营销策略,国信证券深化专业赋能并丰富智能交易服务体系 [12] - 为争取客户,部分券商会动用投顾、研究所资源提供投研支持,并在交易系统、交易工具等方面下功夫 [12] 监管与合规发展 - 两融业务违规案例时有发生,如东北证券因对投资者交易行为前端核查不到位被警示,光大证券某营业部因为客户“绕标套现”提供便利被出具警示函 [13] - 行业普遍认为两融业务已从规模驱动步入“量质并重”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竞争将取决于流动性管理、合规操作、风险定价与客户服务等方面的综合优势 [13]
A股 两融数据又“爆”了
中国基金报· 2025-10-17 23:26
A股融资融券账户增长态势 - 2025年9月A股新开融资融券账户20.54万户,环比增长12.24%,同比增长288%,创下年内新高 [1] - 截至2025年9月底,A股两融账户总数达到约1529万户 [1] - 新开户数从1月的7.41万户激增至3月的14.4万户,8月环比增长50%达到18.30万户,9月进一步突破20万户,显示近两个月投资者参与热情空前高涨 [2][3] 券商业务动态与风险控制 - 华林证券将沪深交易所标的证券融资保证金比例调整至100%,并于2025年10月13日生效,该券商年内已两次上调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9月上调至80亿元 [4][5] - 国金证券自8月27日起对新开立合约的融资保证金比例调整为100%,但目前多数券商仍维持80%的比例 [5] 两融市场活跃度与杠杆水平 - 8月以来两融余额接连突破2.2万亿元、2.3万亿元和2.4万亿元 [6] - 截至10月16日,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为2.56%,远低于2015年6月的历史峰值4.37%,也略低于2021年高位,处于十年来低位 [7] - 参与融资融券交易的投资者占全体两融投资者的比例从9月30日的6.17%小幅回落至10月16日的5.64% [7] 券商融资成本与资本补充 - 两融利率阶梯式下调,8月跌破4%,10月传出跌破3%的消息,某行业前五券商针对不同资金量客户提供4%至最低2.6%的利率,3%已逼近多数券商的资金成本 [8][9][10] - 截至9月底,券商年内发债规模为1.26万亿元,同比增长75.42%,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借新还旧、债务置换以降低融资成本,以及补充营运资金应对业务扩展 [10] - 市场热度提升带动融资规模增长,券商通过积极发债补充资本以支持融资、自营等业务增量 [10]
A股,两融数据又“爆”了
中国基金报· 2025-10-17 22:48
两融账户增长态势 - 2025年9月A股新开融资融券账户20.54万户,环比增长12.24%,同比增长288%,创下年内新高 [2] - 截至2025年9月底,A股两融账户总数达到约1529万户 [2] - 分月度看,新开户数从1月的7.41万户激增至3月的14.4万户,8月环比增长50%至18.30万户,9月进一步突破20万户至20.54万户,显示近两个月投资者参与热情高涨 [3] 券商业务动态与资本状况 - 部分券商如华林证券和国金证券已上调融资保证金比例至100%,但多数券商仍维持80%的比例 [5][6] - 华林证券在2025年内两次上调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9月公告将上限提升至80亿元 [6] - 券商年内发债规模达1.26万亿元,同比增长75.42%,主要用于债务置换以降低融资成本,以及补充营运资金应对业务扩展 [13] - 行业进入资本驱动增长时代,市场热度提升促使券商通过发债补充资金以支持融资、自营等业务 [14] 两融市场活跃度与利率水平 - 两融余额自8月以来连续突破,从2.2万亿元升至2.4万亿元,但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仅为2.56%,远低于2015年峰值4.37%,处于十年来低位 [8][10] - 参与融资融券交易的投资者占比从9月30日的6.17%小幅回落至10月16日的5.64% [10] - 两融利率阶梯式下调,10月已跌破3%,某前五券商对50万元资金量客户提供4%利率,1000万元以上客户最低可至2.6%,接近券商资金成本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