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IP

搜索文档
否认年入数十亿:董宇辉与老东家发展路径现分野
中国经营报· 2025-08-23 05:19
董宇辉收入与商业表现 - 罗永浩称董宇辉自立门户后年收入达20-30亿元 但与辉同行否认该信息 [1][2] - 与辉同行成立半年净利润达1.41亿元 东方甄选以7658.55万元出售其100%股权给董宇辉 [2] - 2025年与辉同行直播场次265场 总观看人次31.5亿 场均观看1196万人次 场均销售额2500-5000万元 按中间值估算总销售额近100亿元 [3] 直播行业佣金与盈利模式 - 行业佣金率普遍为10%-30% 与辉同行因助农定位可能维持10%-20% [3] - 东方甄选声明其平均佣金率实际不到20% 否认30%佣金率传闻 [4] - 专家估算与辉同行年营收约10亿元 毛利润40% 净利润率约10% 员工规模约300人 [5] 东方甄选战略转型与业绩 - 东方甄选股价较分手时累计上涨357% 总市值超453亿港元 [6] - 2025财年上半年营收21.87亿元同比跌9.32% 税后亏损9679.9万元 [6] - 公司推进去头部主播化战略 发力自营产品与多平台布局 自有App成核心渠道 [6][7] 商业模式对比分析 - 东方甄选聚焦供应链与自营品牌建设 打造主播矩阵降低个人依赖 [1][7] - 与辉同行以董宇辉IP为核心 拓展文旅项目与名人访谈 粉丝量超3000万 [1][7][9] - 个人IP模式具短期爆发力但存在可持续性风险 需向组织化运营过渡 [1][10] 行业发展趋势 - 用户对纯带货模式疲劳 优质内容如文旅访谈可提升IP价值与用户黏性 [10] - IP驱动适合初期崛起或细分领域 长期需结合供应链能力构建护城河 [10] - 资本市场更青睐IP+供应链结合模式 平衡流量红利与利润确定性 [10]
那些小创业者们的困扰
创业邦· 2025-08-21 18:14
以下文章来源于秦朔朋友圈 ,作者刘捷 秦朔朋友圈 . 秦朔朋友圈是由中国著名媒体人、财经观察家秦朔牵头创立的一个新媒体与专业服务品牌,包括微信公 众号、微博、视频节目、音频节目等。内容聚焦于经济、金融和商业领域,关注重点为全球和中国财经 商业热点、企业家精神、创新与发明创造、商业文明探索等。 来源丨 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作者丨刘捷 图源丨Midjourney A小姐有阵子没来找我了。 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发现小创业者们的困扰集中在三个问题上。 第一个问题,更多的客户在哪里? 小创业者的目标客户群都不大,主要包括几类:一部分私域的高净值人群;几个私人关系维护的企业 或平台客户;某个局部地域的普通消费者。随着业务的拓展,很快客户基数就会遇到瓶颈,持续的获 客能力不足。 B先生致力于通过就医通道问题的解决,赢得向客户继续销售细胞、菌群等高客单价的产品和服务, 由于通道狭窄,潜在客户的数量增长缓慢。然后他希望增加其他社群和平台的合作,就像A小姐所做 的,但是尝试下来发现人群并不能精准地匹配。问题出在哪里? 之前有一阵,隔三岔五要约我咖啡,作为一个通过做社群来从事美业和康养服务的小创业者,她一直 ...
雷军带火“社恐总裁”,海尔周云杰“出道”的150天
36氪· 2025-08-08 18:28
周云杰的流量实验 - 周云杰因与雷军共同亮相两会"代表通道"意外走红,成为上半年现象级事件 [2][6] - 周云杰原本对打造个人IP持谨慎态度,认为企业家应回归产品和服务本质 [3] - 在流量裹挟下,周云杰于3月21日入驻抖音、视频号、微博等平台,尝试与网友互动 [4][5] 流量承接表现 - 3月5日后的20多天内,周云杰相关话题在微博热搜超过20次,累计阅读量超3亿 [8] - 截至8月5日,周云杰在各平台发布内容:抖音56个、微信视频号53个、小红书57条、微博100条 [9] - 目前粉丝量:抖音136.3万、微博117.1万、小红书13.9万,距离"大V"仍有差距 [13] 内容运营对比 - 与雷军相比,周云杰内容发布频率较低(雷军同期发布微博739条、小红书127条) [12] - 周云杰内容涵盖工厂探访、用户调研等多主题,尚未形成鲜明个人标签 [9] - 雷军更擅长平台差异化运营,如在小红书侧重健身内容吸引女性用户 [12] 海尔业务布局 - 2021年11月周云杰接任后,海尔累计新增投资超500亿元 [14] - 2024年2月以18亿美元收购汽车之家41.91%股份,成为控股股东 [15] - 三大业务方向:智慧住居(含三条增长曲线)、大健康产业、数字经济产业 [16][17][18] 品牌转型挑战 - 尽管拥有8家上市公司和多个全球化品牌,海尔仍被普遍认知为"卖家电的" [18][19] - 面临美的、格力、小米等竞争对手的白热化市场竞争 [19] - 周云杰提出"与AI同进化"战略,强调通过短视频等新形式与年轻用户对话 [20] 流量转化思考 - 海尔品牌部门初期成功借势流量,但后续运营尚未找到有效方法论 [9][12] - 需解决网红热度消退后如何持续吸引关注的问题 [12] - 最终目标是将个人流量有效转化为品牌影响力并推动业务增长 [21]
创业者不要再做个人IP了
36氪· 2025-08-05 10:36
企业家个人IP与个人品牌的本质区别 - 个人品牌是基于长期持续的产品/事业形成的正向体验(信任/尊重/认可),强调知行合一和长期积累 [5] - 个人IP是通过短期运营包装建立的流量符号,具有生命周期属性,易沦为营销耗材 [5] - 企业家个人品牌是企业核心资产,而个人IP是用企业信誉换取短期流量的高风险行为 [7] 网红创业者案例警示 - 尼古拉创始人米尔顿通过高调营销使公司市值一度超越福特,个人身价达80亿美元,但上市后因欺诈指控导致股价跌至0.667美元 [2] - 过度营销导致企业家IP反噬企业价值,案例显示流量狂欢与商业基本面脱钩的风险 [2][3] 企业家投入个人IP的代价 - 时间成本不经济:需与专业MCN机构竞争,挤占战略决策/产品打磨等核心工作精力 [8][9] - 内容创作困境:在真实性与表演性间难以平衡,过度曝光易引发品牌透支 [9] - 早期创业者误区:将流量视为救命稻草,反而偏离企业建设本质 [10] 替代性解决方案 - 组织化营销:激发全员内容创造力(如秋田满满团队全员直播),形成"集束弹"式传播 [12] - 系统性建设:通过企业战略赋能员工,将营销转化为组织能力而非依赖个人IP [13] 行业趋势观察 - 流量焦虑驱动创业者盲目追逐IP化,但个人品牌与IP的界限正加速分化 [14] - 长期主义视角显示,企业品牌建设需规避平台流量陷阱,回归商业本质 [14][15]
35岁裸辞不上班,我靠一人公司年入近百万
虎嗅· 2025-05-14 16:25
创业历程 - 嘉宾大婷35岁裸辞互联网公司总监岗位创业 目前一人公司年入近百万 [1] - 创业初期设想为互联网公司提供定制化绩效方案 后因行业收缩转向猎头业务 [3][4] - 2022年下半年至2023年主要依靠猎头单维持运营 单个猎头单可支撑较长时间 [8] 商业模式转型 - 2022年发现绩效管理需求下降 转向B站职场内容创作 [14] - 2023年5月首期视频小爆后推出职业咨询产品 定价简历修改400元/面试辅导800元/职业规划1000元 [31] - 2024年业务结构变化 C端咨询占比下降 toB企业咨询和线上课程成为新增长点 [40][42] 内容创作方法论 - 爆款视频要素:情绪占比需大于干货 开头5秒完播率是关键 [21][22] - B站与小红书流量逻辑相似 依赖封面标题质量 抖音则侧重前5秒完播率 [26] - B站用户职业咨询付费意愿最高 因平台学习属性强 [27] 运营数据 - 2023年总收入接近100万元 2024年预计突破该门槛 [42] - 最高单笔咨询客户获得二线城市50万年薪offer 是同期的1.67倍 [35] - 线上课程标准化产品可重复销售 突破时间换钱模式 [43] 行业观察 - 职场博主赛道竞争加剧 B站2024年职场类流量扶持减少 [25] - AI工具DeepSeek可提升内容创作效率 脚本撰写时间从6-8小时缩短至2-3小时 [58] - 警惕AI行业招聘陷阱 如数据标注员包装成AI工程师岗位 [60] 管理策略 - 坚持不组建团队 因上海用人成本占营收25%且客户认个人IP [63] - 标准化产品开发是突破收入天花板关键 需减少定制化服务占比 [43] - 设置两年止损线 保留重返职场选项 [50]
想成为稻盛和夫?你可以试着这样打造企业家IP | 红杉汇内参
红杉汇· 2025-05-13 19:29
个人IP对企业品牌的影响 - 企业家和创始人的个人IP成为品牌最具说服力的"人形广告牌",直接影响客户、供应商和投资者对企业的看法 [4] - 63%的受访者认为拥有活跃社交媒体形象的CEO和企业主让企业更"有温度",64%的人因CEO分享家庭生活提升好感度,63%的人因CEO分享兴趣爱好对企业产生更正面的感受 [5] - 年轻群体对真人的信任度比对机构的信任度高63%,消费者更愿意与有血有肉的人做生意 [6] 个人IP的核心价值 - 个人IP由技能、职位头衔、工作经历及个性特质构成,能真实展现企业领导者的独特性格和价值观 [4] - 成功的个人IP以更具人性化的方式增强客户信任感,可能成为消费者选择产品的决定性因素 [5] - 个人IP不仅限于企业主和CEO,任何职业人士都能受益,例如销售人员运用社交媒体达成销售目标的概率高出51% [6] 打造个人IP的策略 - 定义个人IP需平衡营销与内省,真实性是关键,通过分享个人经历、教育背景等拉近与潜在客户的距离 [9] - 瞄准客户常用的社交平台,专注于一到两个平台建立受众基础,借助专业工具分析传播效果 [10] - 持续展示价值,分享简洁有用的内容,如品牌故事、知识分享和行业趋势分析 [11] 个人IP的长期建设 - 积极更新内容,保持线上线下的品牌形象统一,提升专业度和可信赖感 [15] - 与同事、客户、合作伙伴建立持久联系,通过社交媒体寻求推荐和技能认可 [14] - 员工个人IP的集合构成公司整体形象的缩影,73%的企业社媒管理者认为员工帖子互动率比官方账号高出两倍 [19] 低成本启动个人IP的方法 - 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他人的有价值内容,强调价值观和个性特质 [12] - 通过评论、原创内容、帮助建议、行业组织合作等方式展现专业价值 [17] - 参加行业会议、公益活动,扩大人脉网络和粉丝数量 [18]
如何打造你的个人 IP,这是我为你总结的入门指南
36氪· 2025-04-30 18:12
IP人设打造 - IP人设是观众通过视频、直播等线上内容对创作者形成的直观印象 例如papi酱的标签是搞笑、幽默、分裂[2] - 打造IP人设需先提炼所有相关关键词 如案例中的美容院院长、美食达人、妈妈、外企培训师等标签[2] - 通过1.0到4.0版本迭代优化定位 案例最终定位为"让你美丽、有香气的护肤专家" 修改"有味道"为"有香气"避免歧义[3][4] 标签提炼模型 - 从工作、生活、个人状态三个维度提炼标签 工作标签如创业阶段可侧重职场经历[5][7] - 对每类标签进行1-10分打分评估 保留高分关键词 如工作类8分、7分、5分标签[7] - 经历展示分教育、职场、创业三部分 突出多领域能力 如腾讯产品经理和创投教练经历[7][8] SIGN高光时刻模型 - S(Success)维度:过往成功经验或自我效能 如表达能力、获得信任感[9] - I(Interest)维度:内在驱动力领域 需区分被动成功与真正热爱事项[9] - G(Growth)维度:天赋或快速学习领域 N(Need)维度:过程即带来满足感的事项[10] IP名片构成要素 - 核心结构为IP定位+IP故事+IP价值 包含名字、头像、人设、高光时刻等12个要点[12] - 价值共创需提炼2-3个擅长且用户需要的点 如"有趣、有料、有温度"标语[11] - 需附联系方式如个人微信二维码 增强私域引流效果与品牌信任度[11][12]
董宇辉不拧巴了,俞敏洪却被困住了
36氪· 2025-04-29 21:38
粉丝与带货表现 - 与辉同行抖音粉丝数达2865万,超越东方甄选的2859万 [5] - 过去三个月与辉同行新增粉丝超120万,东方甄选减少42万 [5] - 2024年与辉同行销售额突破百亿元,成为抖音带货年榜第一 [7] - 2024年6-11月东方甄选GMV为48亿元,同比下降16.2% [7] - 2025年1-3月与辉同行稳居抖音带货月榜前五,东方甄选跌出前十 [8] 公司战略与运营 - 与辉同行明确为MCN机构,取得相关资质并签约主播 [25] - 东方甄选推行"产品+流量"双轨战略,计划布局线下体验店 [20] - 东方甄选试水智能零售柜,但重投入慢回报难见成效 [21] - 与辉同行8位素人主播粉丝合计突破300万,建立晋升机制 [25] - 董宇辉成立四家公司覆盖零售、文旅等多个领域 [26] IP与流量管理 - 董宇辉积极打造个人IP,发单曲、上综艺深化影响力 [10][35] - 东方甄选未能培养出接棒董宇辉的流量主播 [34] - 东方甄选直播间观看人次3.4亿,与辉同行达11.6亿 [21] - 东方甄选主播与公司管理矛盾频发,利益分配未理顺 [30][32] 业绩与挑战 - 2024年6-11月东方甄选净亏损0.97亿元,上年同期盈利1.6亿元 [19] - 与辉同行面临品控问题,低价商品品控风险较高 [27][29] - 东方甄选抖音订单数量同比减少16%,流量优势不再 [23]
董宇辉不拧巴了,俞敏洪却被困住了
36氪· 2025-04-28 16:53
粉丝与流量表现 - 截至4月26日,与辉同行抖音粉丝数2865万,东方甄选主账号2859万,首次实现反超 [2] - 过去三个月与辉同行新增粉丝超120万,东方甄选减少42万 [2] - 2024年与辉同行销售额突破百亿元,成为抖音年度带货冠军 [4] - 2024年6-11月东方甄选GMV 48亿元,同比下降16.2% [4] - 2025年1-3月与辉同行稳居抖音带货月榜前五,东方甄选连续三个月跌出前十 [4] 带货业绩对比 - 与辉同行周年庆当天,董宇辉2小时带货2500万元以上,素人主播10小时带货5000万元 [9] - 跨年夜音乐会直播观看人数1800万,带货额5000-7500万元,东方甄选同期观看560万,带货额250-500万元 [9] - 东方甄选2024年6-11月持续经营业务营收21.9亿元(同比降9.3%),净亏损0.97亿元(上年同期盈利1.6亿元) [10] 战略与运营差异 - 与辉同行明确MCN定位,取得资质许可证并签约素人主播,8位素人合计粉丝超300万 [14] - 董宇辉成立四家跨行业公司,其中"兰知春序"试水自营品销售,2.4万件帆布袋秒售罄 [14] - 东方甄选推行"产品+流量"双轨战略,计划改造800个教学点为会员体验店,但进展缓慢 [10][11] 管理挑战 - 东方甄选主播顿顿公开抱怨公司沟通机制问题,暴露管理层与主播关系紧张 [18] - 俞敏洪承认未有效解决优秀员工管理问题,导致"小作文风波"等冲突 [19] - 与辉同行面临品控风险,曾因虾仁供应商违规启动退一赔三机制 [15][17] IP策略分化 - 董宇辉积极打造个人IP,发布单曲《吾乡》、参加综艺《周游记3》,获"人民文学奖" [22][24] - 俞敏洪后悔创办东方甄选,称遭受"三十年未遇的网暴",不再着力打造新主播IP [25][27] - 第三方数据显示东方甄选抖音订单量同比降16%,流量获取能力持续弱化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