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企业多元化
icon
搜索文档
被列经营异常,这家百年老店怎么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7-09 21:28
老字号 " 狗不理 " 再添新波折。 近日,狗不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因未按《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规定期限公示年度报告,被天津 市和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作为从清末民初一路走来的 " 中华老字号 " ,狗不理曾凭借独特魅力让名号响彻大江南北,更成 为外地游客造访天津时必打卡的美食地标。 然而,这份昔日的辉煌正在接连不断地争议和波折中褪去光彩。 01 门店仅剩10家? 狗不理包子,这个曾经驰名中外的老字号,如今口碑却已出现两极分化的态势。 有人嫌它又贵又难吃。 2020 年,有博主发布视频吐槽狗不理包子"味道不佳",并提及" 100 块钱两屉有点贵"。没想到 视频发布后,新浪微博账号"王府井狗不理店"迅速发布声明,称视频内容"属恶意中伤、不实信 息",已侵犯品牌名誉权并报警。 不过在诸多差评中,也夹杂着一些不同的声音。 有人觉得口感尚可,确实有老字号的正宗风味。 有人吐槽味道平平无奇,而且态度奇差无比。 还有人直言从小听到大的狗不理包子,真的味道一般。 甚至因为被评价难吃,门店还曾报警。 也有人认为其口味和性价比都值得肯定。 更耐人寻味的是游客的灵魂拷问:"天津人真的吃狗不理吗?" 翻开相关帖子, ...
泡泡玛特疑进军家电行业
第一财经· 2025-06-24 20:06
泡泡玛特进军家电行业 - 公司近期在招聘平台上发布家电领域相关职位,包括小家电采购主管、家电品质专家、研发工程师等,薪资范围为12000-45000元/月,工作地点覆盖深圳、东莞、上海、北京等地 [1] - 部分岗位明确要求冰箱、咖啡机、早餐机、电水壶等产品经验,并标注该项目为"A+及以上大投入项目",显示公司可能计划大规模布局家电领域 [1] - 招聘的工业设计(小家电)岗位月薪达15000-30000元,高于其他技术岗位(如首饰设计师13000-30000元),反映家电业务优先级较高 [2][3] 公司业务拓展动态 - 关联公司北京泡泡玛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本2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涵盖文化艺术交流、工艺美术品批发等,由香港母公司全资控股 [1] - 同步招聘多元化岗位:包括商业企划(13000-18000元)、数据分析师(15000-25000元)、海外店铺设计师(18000-25000元),显示业务全球化与数字化布局 [3] - 基层岗位如全职店员薪资较低(6000-8000元),与核心研发岗位形成显著差异,反映人才结构分层明显 [3] 招聘地域与职能分布 - 技术类岗位集中在一线城市:上海徐汇区(工业设计)、北京朝阳区(数据分析)、东莞(质量合规工程师),匹配家电产业链集群分布 [3] - 非技术岗位地域覆盖更广:如北京亦庄天街店店员岗位,体现线下渠道下沉策略 [3] - 深圳、上海两地同时招聘家电研发与设计岗,可能设立双研发中心以整合供应链资源 [1][3]
贾国龙没学好任正非
搜狐财经· 2025-06-19 15:22
公司发展历程 - 1988年贾国龙开始创业,从内蒙古临河卖啤酒、饸饹面起步,后转向北京发展西北菜,2001年北京首家西贝莜面村开业[14][15][16] - 2009年启动连锁化扩张,截至2024年在全国62个城市开设400家门店,成为中餐头部企业[17] - 标准化运营是成功关键:中央厨房严控食材流程、门店统一红白格桌布标识、菜品从烹饪到上菜时间均有严格标准[18][19] - 2014年通过"I❤莜"超级符号和《舌尖上的中国》营销合作实现品牌出圈,知名度大幅提升[20][21][22] 2023-2024年业绩波动 - 2023年整体营收超62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莜面村销售净额20亿元,接待顾客3766万人次,零售收入3.4亿[6] - 2024年遭遇市场寒流,客流量断崖式下滑,业绩增长停滞,被创始人称为"最艰难的一年"[3][6][7] - 消费分层加剧、新兴品牌冲击、公司副牌战略分散资源是业绩下滑主因[8][9][11] 战略调整与改革措施 - 2024年贾国龙重新出任CEO,砍掉11个副牌业务(包括快餐和零售),聚焦正餐主业[4][5][26] - 品牌升级:将"西贝莜面村"简化为"西贝",强化品牌认知[27] - 改革激励机制:每日发放20-30万元奖金给排名前20的门店,全年奖励支出约1亿元[28] - 调整资本策略:2020年放弃"永不上市"承诺,计划2026年IPO,但2024年表态上市积极性降低[31][32] 战略反思与行业挑战 - 过度依赖创始人决策导致与市场脱节,2014年后贾国龙将60%精力投入零售、30%投入快餐,仅10%关注核心业务[12][25] - 副牌战略消耗数亿元资金但多数失败,快餐业务尝试11个品牌均未达预期[9][11] - 行业趋势向单品化、垂直化发展(如夸父炸串),西贝大而全的品类策略面临效率挑战[30] - 学习华为存在表面化问题:未能建立抗风险业务生态,资源分配失衡导致主业受损[31]
追觅宇宙大爆炸
经济观察报· 2025-06-08 11:55
追觅的业务版图一直是个"谜",仿佛其宣布进入哪个新业务都 不出奇。作为公司老员工,前述追觅扫地机BU的员工理解老 板创业的心态——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但没想到篮子 这么多。 作者: 陈月芹 封图:本报资料室 这篇小作文在社交媒体发酵后,不少网友表示要抵制追觅的产品;也有部分员工为公司鸣不平,称 加班是行业常态,且加班费是真给,老板也常大手笔发红包给福利。 MOVA从去年底开始试图完全独立运营,在CES、AWE等大型展会上都坚持不用"追觅"字眼作宣 发。这一次意外"出圈",网友们仍把两个品牌捆绑在了一起。 一位MOVA员工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去年底,MOVA从追觅分拆出来,独立运作,今年MOVA的 目标是扭亏为盈,因此公司上下对加班有预期,但看到有人如此明确地要求全员加班的长文,还是 倍感意外。 截至6月6日,追觅、MOVA官方并未针对上述言论做出回应。据经济观察报了解,涉事企业已就 此事报警处理,苏州相关部门已立案。 业务和工时的"相对论" 5月底,一篇疑似出自MOVA高管的小作文截图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长文点名深圳公司员工在 岗时间普遍比苏州同事短,"晚上不到20点就下班了,而(苏州)总部22点后还 ...
董明珠,再爱孟羽童一次
36氪· 2025-05-26 08:01
董明珠与孟羽童的流量营销 - 董明珠与离职两年的前秘书孟羽童在社交媒体互动并合体直播带货,被外界视为流量预热行为[3][4][8] - 两人在5月23日"格力明珠精选"直播间进行两小时带货,涉及100多件产品,开播30分钟后登上"大家电榜"第一名[13][27] - 直播中董明珠批评孟羽童"丧失格力平台机会"并提及"离职因违反公司原则",相关话题登上热搜[12][13] - 孟羽童在格力期间抖音粉丝达200万,离职后全网粉丝超400万,成为公司吸引Z世代消费者的关键流量入口[17][39] 格力电器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1891.6亿元同比下滑7.26%,相当于2022年水平,是家电三巨头中唯一下滑的企业[31][32] - 空调等消费电器收入1485.6亿元占比78.54%同比下滑4.29%,面临小米等品牌线上市场份额挤压[32][33] - 归母净利润321.8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10.91%,经营活动现金流293.7亿元同比骤降47.93%[32] - 绿色能源业务收入172亿元仅增长0.8%,手机/新能源汽车等多元化尝试未达预期[38] 公司转型战略 - 线下门店更名为"董明珠健康家",布局全屋智能家电并强调年轻化场景体验[34][36] - 直播重点推广定价9800元的美容仪产品,但半小时仅售出2单反映高端化转型挑战[36] - 董明珠称多元化战略"基本没错"但承认成长速度需提升,对比美的消费电器占比已降至34%[38] - 公司深度绑定董明珠IP存在舆论风险,需构建新流量入口突破传统制造业形象[38][39] 管理层动态 - 董明珠2025年开启第五个董事长任期,2012-2021年带领公司营收从百亿级跃升至2000亿级[31] - 频繁启用年轻高管如科技测评达人王自如负责渠道改革,体现对年轻化转型的迫切需求[24] - 董明珠公开言论如"绝不用海归派""35岁难就业因高不成低不就"持续制造舆论话题[28][30]
董明珠,再爱孟羽童一次
盐财经· 2025-05-24 18:00
董明珠与孟羽童的合体直播事件 - 孟羽童在社交媒体发布温情帖文,董明珠邀约共进晚餐,疑似冰释前嫌 [2][3] - 两人此前因离职事件隔空对战,此次合体为5月23日"格力明珠精选"直播间带货预热 [4] - 直播中董明珠批评孟羽童"丧失格力平台机会"并提及"离职因违反公司原则" [6][7] - 直播两小时涉及100多件格力产品,相关话题登上热搜 [9][10] 董明珠的用人策略与年轻员工管理 - 董明珠公开批评孟羽童"借助平台变网红""写不出文章",证实其被开除 [15][16] - 董明珠对年轻人的期望:少拿工资、勤恳奉献,同时频繁与KOL合作(如王自如) [19] - 董明珠管理风格与孟羽童个性化人设形成强烈反差,制造话题度 [14] 格力电器的经营现状与转型挑战 - 2024年营收1891.6亿元同比下滑7.26%,空调业务收入占比78.54% [25][26] - 归母净利润321.8亿元创历史新高,但经营活动现金流骤降47.93% [26] - 空调业务面临小米等新对手竞争,线上市场份额被侵蚀 [27] - 多元化转型成效有限:绿色能源收入仅172亿元,手机/新能源汽车等尝试未达预期 [31] 格力品牌营销与流量策略 - 线下门店更名为"董明珠健康家",主打全屋智能家电场景 [27] - 直播带货高端美容仪(单价9800元)但半小时仅售出2单 [29] - 董明珠个人言论频繁引发争议(如"不用海归派""批评35岁就业观") [22][24] - 孟羽童全网粉丝超400万,成为格力吸引Z世代的关键流量入口 [32] 格力未来发展战略 - 需突破"格力=空调"的固有认知,构建多元化业务矩阵 [27][31] - 减少对董明珠个人IP的依赖,构建更多元化的品牌故事 [32] - 通过年轻化营销(如直播、场景化门店)增强与新生代消费者连接 [27][29]
英媒:中国企业正加速拓展东南亚融资渠道,寻求多元化资本布局
环球时报· 2025-05-19 06:52
中国企业赴新加坡上市趋势 - 未来12至18个月内至少有5家中国企业计划在新加坡进行IPO、双重上市或配股 [1] - 涵盖行业包括能源、医疗和生物科技领域,其中一家为总部位于上海的生物科技企业 [1] - 部分企业可能通过新加坡主板上市募集约1亿美元资金 [1] 新加坡交易所现状与政策 - 新交所2024年仅完成4宗IPO,长期面临大型上市公司不足和交易量低迷问题 [2] - 新加坡2024年2月推出股市振兴措施,包括税收优惠和简化上市流程 [2] - 新加坡政治稳定及地缘中立性对企业具有吸引力,但当地投资者保守性和严格上市要求仍是挑战 [2] 行业专家观点 - 中企选择新加坡上市主因是业务向东南亚扩张需求,新交所可提供多元化资本布局 [1][2] - 新加坡法律监管成熟且华人商业文化对中企友好,但需注意市场波动、监管差异及估值方法不同 [2]
冷链物流市场规模Up 智利三文鱼48小时可抵成都市民餐桌
央视新闻· 2025-05-18 10:22
行业整体表现 - 一季度冷链物流总额达2.21万亿元,同比增长4.0% [2] - 冷链物流总收入1361.3亿元,同比增长3.9% [2] - 生鲜电商、产地直发和即时零售三大领域快速发展,体现冷链物流支撑作用 [5] - 预计二季度需求将持续提升,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 [7] 细分领域表现 - 果蔬农批市场交易量同比持平,蔬菜交易量提升5% [4] - 果蔬线上零售销量同比涨幅超15%,冻品线下零售增长约10% [4] - 餐饮消费活跃带动冷链配送业务增长,1-4月某园区配送量同比增长超13% [9] 基础设施建设 - 一季度冷库项目资金投入87.46亿元,同比增长9.42% [11] - 冷库功能从单一仓储向质量检测、中央厨房等多元化发展 [11] - 新能源冷藏车销量2969辆,同比增长71.03%,市场渗透率达27% [13] 跨境冷链发展 - 冰鲜三文鱼进口值3.3亿元,同比增长175.1% [24] - 鲜虾进口值8亿元,同比增长1099.3% [24] - 智利三文鱼通过直航48小时送达成都 [18][20] - 东南亚榴梿通过"班列+冷链"48小时运抵成都并分拨全国 [22] 企业经营策略 - 外贸型冷链加工企业转向开拓国内市场,某企业国内销量占比达40% [25] - 企业通过多元化经营应对贸易不确定性,拓展拉美、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 [27][29][31]
方洪波谈“董小姐”背后:国产家电巨头的恩怨13年
南方都市报· 2025-05-13 19:32
公司管理层动态 - 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回应接班人问题时暗示已有6-7位候选人但暂不公开 [1][4] - 方洪波现年58岁,2012年8月出任董事长,2013年10月起兼任总裁,被称"最牛职业经理人" [4] - 格力电器董明珠现年71岁,自2012年连任董事长至今,2024年再次当选任期至2028年 [4][6] 行业竞争格局 - 美的与格力竞争持续20年,涉及价格战、专利战和营销战,2012年后竞争白热化 [3][6] - 双方互诉知识产权案件超10起,累计索赔近亿元 [6] - 空调行业形成"双雄并立"格局,2024年美的家用空调线上线下市占率均超33%,格力线上份额25.4% [13][14] 战略转型与业绩对比 - 美的2012年营收1027亿元(同比降24%),方洪波上任后砍掉2/3产品型号并转型B端业务 [7][8] - 格力2013年成为首家千亿家电企业,2015年进入世界500强 [7] - 2020年价格战成为转折点:美的净利润272亿元(降9.29%)反超格力221亿元(降53.73%) [13][14] - 2019-2024年美的营收从2794亿增至4091亿(+46.4%),格力从2005亿降至1891亿(-5.2%) [14] 业务结构变化 - 美的2024年智能家居业务收入2695亿元(占比66.2%),B端业务首破千亿(占比25.67%) [15] - 美的海外营收占比41.52%,高端品牌COLMO+东芝零售额增45% [16] - 格力空调营收占比78.54%,多元化业务仅占10%,近期布局半导体芯片工厂 [16] 运营策略差异 - 格力采用"T+3"模式导致高库存成本,美的灵活调整产量应对原材料波动 [11] - 格力2019年改革销售体系,推出"董明珠的店"和直播带货,2020年直播销售额476亿元 [13] - 美的取消二级代理商并拓展线上渠道,2018年暂停生产规避原材料涨价风险 [10][11]
直播“坑”家人们,董明珠急了,骑手不需要社保,京东外卖没戏?|行业洞察家
搜狐财经· 2025-05-09 18:18
消费趋势 - 消费者追求个性与实惠并存的生活方式,注重产品实用性、美观性、环保性和社交属性 [1] 直播电商 - 直播电商与电视购物模式相似,面临诚信问题,个人品牌团队缺乏专业质检能力,行业未来可能陷入困境 [3] 格力电器 - 董明珠言论反映格力面临战略不确定性,需在治理结构、多元化战略、研发投入和品牌重塑四方面突破 [5] 海底捞战略 - 海底捞进军烘焙业,凭借品牌影响力和供应链优势可快速打开市场,但面临产品工艺差异和品牌认知迁移挑战 [7] - 海底捞客单价持续下降,2023年为99.1元,2024年降至97.5元,接近2017年水平,反映消费环境变化下的策略调整 [9] 外卖骑手社保 - 约23.5%骑手明确不愿参保,38.9%仅愿月收入5%以下用于社保,现行社保体系难以覆盖灵活就业群体需求 [11] 京东外卖 - 京东外卖沿用传统补贴和商家减负策略,缺乏创新,难以在存量经济时代突破 [14] 小米汽车 - 小米汽车三年快速造车引发安全隐患担忧,行业规律表明短期研发难以保证质量 [16] 美的与小米关系 - 美的清仓小米股票套现近20亿元,反映智能生态链从共生转向博弈,双方合作基础发生变化 [19] 茶饮行业 - 低价竞争导致行业利润压缩,"冰勃朗"等低成本原料可能引发消费者信任危机 [21] 物美集团 - 张文中财富缩水50%至100亿元,物美曾因创始人入狱错过零售转型期,后通过并购和数字化平台重回正轨 [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