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债券市场税收政策调整
icon
搜索文档
国债利息交税,只是开胃小菜?
搜狐财经· 2025-08-06 17:41
税收政策调整 - 自2025年8月8日起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 存量债及续发债继续免征 [3] - 机构自营债券利息增值税率6% 公募基金及其他资管产品税率3% 外资机构暂免至2025年底 [5] - 自然人投资者月销售额低于10万元可免征增值税 政策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 [5][6] 债券市场影响 - 测算显示债券收益率受影响幅度为6-10bp 长周期新券影响略高 [6][7] - 债券市场存量规模达188万亿元 显著高于A股市值100万亿元 [8] - 政策隐含引导资金从债市流向股市的意图 但短期冲击有限 [8][9] 财政收支状况 - 2024年全国税收收入17.49万亿元 同比下降3.4% 2025年上半年延续下降趋势 [10] - 广义财政支出同比增长8.9% 创2020年以来第二高增速 [11] - 恢复债券利息增值税预计带来千亿级税收 成为财政开源重要措施 [11] 行业趋势 - 债券市场已成熟 不再需要税收优惠刺激 政策转向正常化 [8] - 税收制度持续完善 更多"暂免"税种可能恢复征收 [12][13] - 金融机构配置需求可能受轻微影响 但不会显著改变市场格局 [6][8]
新发国债等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 新规8月8日起实行,个人投资者买国债不超10万元仍免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4 22:21
税收政策调整核心内容 - 自2025年8月8日起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 老券利息收入继续免征直至到期 [1] - 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政策延续至2027年12月31日 个人投资者买国债不超过10万元仍享受优惠 [1] - 政策调整旨在缩小不同债券税收差异 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定价基准作用 [2][3] 政策调整动因分析 - 央行指出免税政策导致国债二级市场流动性降低 公司债等不免税品种需对标免税国债利率 加剧收益率短期波动 [3] - 西部证券认为商业银行因免税效应倾向于将国债持有至到期 影响国债收益率曲线精准性 [3] - 华泰固收测算恢复增值税年内仅增加约50亿元税收 完整财年预计增加315.5亿元 商业银行税负增加232.7亿元占比最高 [4] 债券市场影响测算 - 10年期国债自营账户增值税影响约10基点 资管产品影响约5基点 新老券利差波动区间5~10基点 [5] - 8月22日新发10年期国债或推升一级发行利率5~10基点 存量债券因免税优势可能利率下行形成对冲 [6] - 公募基金税收优势进一步凸显 自营账户增值税税率6%高于资管产品3% 叠加所得税环节差异 [6] 银行业影响与应对 - 银行持有政府债券占全部政府债券比重达70% 新政策将降低国债投资实际收益率 [7][8] - 中泰证券测算银行年税收成本增加232亿元 影响营收0.4% 税前利润0.95% 2025-2029年累计影响达1439亿元 [8] - 银行或减少利率债配置 转向高收益资产 并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拓展中间业务弥补利润损失 [9] 其他机构影响 - 保险公司现金投资收益率预计受影响约2基点 相较3.4%的净投资收益率影响较弱 [10]
恢复征税,远月10年期国债期货价格下跌
证券时报· 2025-08-04 12:31
政策调整影响 - 我国债券市场迎来重大政策调整后的首个交易日,国债期货市场不同交割月份表现明显分化,远月合约价格表现较弱[1] - 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自2025年8月8日起对新发行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此前发行的债券继续免征增值税直至到期[3] - 政策调整导致存量债券(老券)具有税收优势,新券与老券的利差可能走阔[1] 国债期货市场表现 - 2025年9月份交割的30年期国债期货价格上涨0.34%,2026年3月份交割30年期国债期货价格涨幅为0.13%[2] - 2025年9月份交割的10年期国债期货价格上涨0.10%,2026年3月份交割的10年期国债期货价格下跌0.21%[2] - 5年期、2年期国债期货不同交割月份的合约价格同样出现明显分化[2] 税收政策影响分析 - 金融机构自营投资新发行债券适用的增值税率为6%,公募基金、理财、券商资管等广义基金产品适用的税率为3%[4] - 恢复征税后,金融机构自营投资10年国债的税后收益会下降10.8个基点,广义基金产品的税后收益会下降5.5个基点[4] - 新券-老券利差或上行5-10个基点,新券收益率上行幅度应大于老券收益率下行幅度[5] 市场反应与预期 - 政策实施前可能出现老券抢筹行情,但税收政策变动可能指向政策端抑制债市过热的意图[6] - 30年期国债期货2024年上涨17.77%,10年期国债期货2024年涨幅达5.92%,2025年初债券市场继续走牛但随后保持震荡[6] - 政策调整可以缩小不同券种之间因税收不同所导致的税负差异,提升国债收益率曲线作为定价基准的直观性[6]
恢复征税,远月10年期国债期货价格下跌
证券时报· 2025-08-04 12:24
债券市场政策调整影响 - 我国债券市场迎来重大政策调整后的首个交易日,国债等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税[1] - 国债期货市场不同交割月份表现明显分化,远月合约价格表现较弱,主要由于存量债券(老券)具有税收优势,新券与老券的利差可能走阔[2] - 2025年9月份交割的30年期国债期货价格上涨0.34%,2026年3月份交割30年期国债期货价格涨幅为0.13%,相对较弱[4] - 2025年9月份交割的10年期国债期货价格上涨0.10%,而2026年3月份交割的10年期国债期货价格下跌0.21%[4] - 5年期、2年期国债期货不同交割月份的合约价格同样出现明显分化[4] 税收政策具体内容 - 自2025年8月8日起,对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此前已发行的债券利息收入继续免征增值税直至债券到期[6] - 金融机构自营适用的税率为6%,公募基金、理财、券商资管等广义基金产品适用的税率为3%[6] - 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为1.7%左右,恢复征税后金融机构自营投资10年国债的税后收益会下降10.8个基点,广义基金产品的税后收益会下降5.5个基点[7] - 新券-老券利差或上行5-10个基点,新券收益率上行幅度应大于老券收益率下行幅度[7] 市场影响分析 - 政策实施前交易买卖的老券具有税收优势,部分配置机构可能适度抢配老券,利率在短期可能会有小幅下行[6] - 国债、地方债与金融债等债券品种的免税优势消失后,金融机构投资债券的税后收益下降,权益、贷款等资产的吸引力相对提升[7] - 30年期国债期货2024年上涨了17.77%,10年期国债期货2024年的涨幅也达到5.92%,恢复征收增值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债券市场的过热倾向[9] - 税收政策变动可能指向政策端抑制债市过热的意图,对债市整体的情绪偏利空[9] - 政策调整可以缩小不同券种之间因税收不同所导致的税负差异,提升国债收益率曲线作为定价基准的直观性[9]
国债等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
北京商报· 2025-08-03 23:43
政策调整内容 -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公告宣布自2025年8月8日起对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 [1] - 政策采取"新老划断"方式 存量债券继续免征增值税直至到期 [3] - 金融债券定义明确为境内金融机构法人在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发行的有价证券 [2] 政策背景与目的 - 此前免税政策旨在吸引资金进入债券市场 扩大市场规模 优化金融结构 [2] - 恢复征税原因包括税收优惠政策历史使命完成 避免资金过度沉淀在利率债内部 增加财政收入 [3] - 债券市场发展初期免税政策提高投资者认购积极性 现阶段恢复征税符合税收公平性原则 [3] 市场影响分析 - 短期影响:新券发行成本上升 存量债券溢价交易 老券收益率可能低于新券 [4][5] - 8月1日公告发布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7040%升至1.7175% 30年期特别国债从1.9180%涨至1.9300% 随后回落 [4] - 7月16-24日30年期国债收益率连续上涨至1.98% 创年内高位 [4] 中长期市场效应 - 长期看利率债成本优势下降 资金可能转向信用债或红利资产 对利率债偏利空 [5] - 税收成本拉平后信用利差将收窄 提升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功能 [4][5] - 当前资产荒格局未扭转 但单边牛市行情可能中断 震荡行情延续 [6] 投资者相关条款 - 个人投资者国债利息收入仍免征个人所得税 增值税调整不影响个税优惠 [6] - 人民银行曾指出税收制度设计会影响债券市场价格形成和利率基准作用发挥 [6] - 公募基金和理财资管产品交易价差享有税收减免优势 短期交易意愿更强 [6] 市场展望 - 基本面偏弱背景下宽信用难有起色 资产荒格局可能延续 利率大方向偏下行 [7] - 需关注个人投资者行为 人民银行资金调控 以及房地产、出口等基本面指标 [7]
国债等债券利息收入需征收增值税,影响几何?个人投资者需缴税吗?
北京商报· 2025-08-03 20:51
政策调整核心内容 -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 自2025年8月8日起对新发行的国债 地方政府债券 金融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 [1] - 政策采取"新老划断"方式 2025年8月8日前发行的债券利息收入继续免征增值税直至到期 [5] - 金融债券定义明确为境内金融机构法人在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发行的有价证券 [4] 政策调整背景 - 国债利息收入免征政策始于发行初期 2016年"营改增"后地方债和金融债利息收入纳入免税范围 [4] - 免税政策历史使命已完成 当前需避免资金过度沉淀在利率债内部 同时有助于增加财政收入 [5] - 债券市场发展初期免税政策提高认购积极性 现阶段恢复征税符合税收公平性原则 [5] 市场影响分析 - 短期影响:新券发行成本上升导致老券溢价交易 8月1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7040%升至1.7175%后回落至1.6950% [6][7] - 长期影响:利率债成本优势下降可能推动资金转向信用债或红利资产 信用利差将收窄 [7] - 政策有助于消除政府债与公司债税差 提升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功能 [6] 投资者相关条款 - 个人投资者国债利息收入仍免征个人所得税 增值税调整不影响个税优惠 [8] - 公募基金和理财资管产品因交易价差税收减免优势短期交易意愿更强 [8] 市场趋势展望 - 资产荒格局未根本扭转 但单边牛市行情可能中断转为震荡 [8] - 基本面偏弱背景下利率大方向仍偏下行 需关注个人投资者行为和央行调控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