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中交通
搜索文档
低空倾转生死局:速度、认证与资本,中国eVTOL的真战场
36氪· 2025-11-03 09:35
2025 年的中国低空赛道,热得像一场不眠的风暴。 在航展、城市示范区、媒体镜头里,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正一次次以"首飞"、"签约"、"交付"刷屏。 但在闪光灯之外,这个行业开始出现温差:资本收紧、适航审查趋严、地方项目停滞,叙事的热度正被现实的冷气包围。 在这片仍未形成气候的天空里,有三家公司格外引人注目—— 时的科技(TCab Tech)、天翎科(INFLYNC)、沃兰特(Volant)。 作为行业中倾转构型技术路线的重要代表企业。 三家都押注"倾转"架构——即同时兼具垂直起降与固定翼巡航的中速或高速飞行方案。 三家都宣称自己代表"未来城市空中交通的主流方向"。 三家都拥有实验样机、政府签约、以及不同程度的融资记录。 但问题是—— 当热度褪去,谁真的能飞得久? 谁的速度是真实的进度,而不是宣传片里的速度? 一 速度的幻觉:首飞之后,故事才刚开始 在低空经济这场军备竞赛里,"首飞"被过度神化。 TCab 时的科技 y 倾转旋翼 · 务实主义 机械倾转桨叶,借鉴传统航空经验,适航路径清晰 核心优势 性能参数 320 km/h 巡航速度 300 km 航程 商业化前景 务实稳健,有望率先实现商业化 ...
维新宇航连续完成近亿元种子轮、天使轮融资 加速全球首款3吨级eVTOL研发
中国民航网· 2025-11-01 17:21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刘九阳 报道:10月31日,维新宇航科技(西安)有限公司(简称"维 新宇航")宣布连续完成种子轮、天使轮近亿元融资,所筹资金将用于全球首款7座3吨级eVTOL Vector 5全尺寸样机试飞筹备、适航认证推进及长三角新产线建设,同时推进混动技术验证及11座固定翼 eCTOL机型Vector 11的研发。 (维新宇航供图) 本轮融资由慕华科创领投,头部上市公司和地方国资跟投。慕华科创是清华大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一 级全资子公司慕华集团发起设立的创新科技投资平台。依托清华大学深厚的科研学术和科技产业背景, 以及管理团队在中金公司工作多年所积累的丰富的资本市场经验,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的科技投资 领域,重点关注新能源车、半导体、人工智能、企业SaaS服务、教育科技等行业中的各类创新。先后投 资了网易有道,智元机器人等明星企业。 维新宇航此次融资的顺利完成,不仅为其技术研发与型号推进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整个低空经济产业 创新升级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未来,公司将持续聚焦大载重、高效率、高安全性的 eVTOL 研发与落 地,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城市空中交通和应急救援系统建设提供"中国方案"。 ...
首届城市低空交通运输国际会议在北京举办
搜狐财经· 2025-09-26 13:00
央广网北京9月26日消息(记者 庞婷)9月25日,第一届城市低空交通运输国际会议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 区举办,城市低空交通运输领域两大重点项目启动发布。会议邀请多国民航管理机构、国内外低空技术头部企业 以及行业专家学者,交流分享未来低空技术发展商业新模式、技术趋势发展等行业热点,赋能低空技术创新发 展。 会上,首版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技术规范框架发布,城市低空交通运输供应链服务系统建设正式启动,对低 空交通运输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技术规范框架聚焦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 统研制活动,后续将进一步完善并扩充标准项目,涵盖运行等专业,同步启动标准编制。城市低空交通运输供应 链服务系统将开展供应商评审工作,更好发挥学会专家智库和供应链企业集聚的资源优势,降低供应链成本,提 高产业效能,为低空技术产业健康发展筑牢底座。 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大兴机场临空区供图) "此次启动发布的两大项目是中国航空学会城市空中交通工作委员会落户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运营一年来积极推进 的重点项目,我们将继续在城市空中交通体系建设和政策法规制定等方面开展学术交流、标准制定、课题研究等 工作,助力推动国家城市 ...
英媒:中国飞行汽车初创企业展现技术实力
环球网资讯· 2025-09-19 06:37
来源:环球时报 英国《金融时报》9月17日文章,原题:中国飞行汽车初创企业冲向蓝天 这架白色蛋形无人机先是微微 颤动,随即发出嗡嗡声,载着乘客升至约20米高空,悬停约1分钟后平稳降落。近日在广州举行的飞行 演示,展现了"空中出租车"制造商亿航智能的技术实力。今年该公司成为全球首家获国家监管机构批准 在城市观光和飞行体验相关航线开展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飞行运营的企业。亿航希望近期在广州和合肥 两座已获批运营观光飞行的城市启动短途观光飞行售票,并最终拓展至公共交通、物流运输及应急救援 领域。 尽管收费观光飞行将是重要的商业里程碑,但分析人士指出,大规模部署最具说服力的将是"空中出租 车"能否解决城市飞行复杂性问题,以及企业能否证明产品的实际应用价值。财富管理公司伯恩斯坦的 分析师预计,到2030年全球城市空中交通市场规模将达到近240亿美元,较去年的约50亿美元大幅增 长。 中国已设立专门机构推进该领域发展,各地政府开始为飞行汽车建设基础设施。南方科技中心深圳计划 明年建成1200个以上低空飞行器起降点,广州承诺到2027年投入逾100亿元人民币建设低空飞行基础设 施,包括建造100多个停机坪。越来越多中企公布计划 ...
万丰奥威20250820
2025-08-20 22:49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城市空中交通(UAM)及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 - 公司:万丰奥威(通过收购钻石飞机和Volocopter布局eVTOL领域)[2]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收购Volocopter的战略意义** - Volocopter为欧洲eVTOL鼻祖,已获EASA设计和生产组织批准,技术及安全等级领先[2] - 收购价格合理:1,000万欧元收购账面价值4,200万欧元的资产和知识产权[7] - 目标市场:欧美日等发达国家,EASA调查显示83%欧洲公众对UAM持积极态度[14] **2 Volocopter的技术与认证进展** - 机型Volocity:双座多旋翼,采用电池交换模式+有人驾驶,适航认证按EASA高标准完成75%,预计2025下半年或2026上半年取得TC(型号合格证)[6] - 对比亿航智能L6S:L6S为充电模式+无人驾驶,认证标准低于EASA[6] - 全球拓展:正在申请美国、日本、新加坡适航认证,有望成为全球最快获TC的飞行器之一[7] **3 钻石飞机的协同效应** - 技术协同:钻石飞机在轻量化材料、电动飞机(如EDA40快充技术)及适航取证经验可优化eVTOL设计[10] - 产业链支持:自产发动机能力及材料供应链可支持eVTOL关键部件生产[8] - 销售网络:全球43个销售网点(欧洲18、美国16、亚洲7)和140+服务中心,加速Volocopter商业化[12] **4 欧美市场潜力与需求** - 法规优势:欧美空域管理成熟(如FAA六类划分、EASA统一技术规范)[13] - 需求预测:16个重点城市(如巴黎、纽约)初始需求约6,000架,年均需求2,000架[17][19] - 应用场景:机场通勤、城市观光、短途交通、应急救援等,载人场景为主[17] **5 商业化进展与整合能力** - 产品线丰富:与大众合作的eVTOL机型+Volocopter补充,加速商业化[9] - 历史整合案例:钻石飞机2020-2023年收入增长70%,交付量行业第三[8] - 制造与研发协同:全球4个制造基地、3个航校培训基地、3个研发中心[11] --- **其他重要细节** - **公众接受度**:欧洲38%民众关注噪音/环境影响,37%关注安全性[15] - **eVTOL竞争力**:环保性、经济性(成本较直升机低)、安全性优于传统航空器[16] - **巴黎奥运会**:Volocity原计划试飞但因适航进度延迟未实现[5] --- **总结** 万丰奥威通过收购Volocopter和钻石飞机,形成“技术+市场+产业链”的eVTOL全链条布局,重点瞄准欧美高潜力市场。核心优势包括: 1 EASA高标准认证进度领先[6] 2 钻石飞机的协同赋能(技术、生产、销售)[8][12] 3 欧美年均2,000架需求的市场空间[19] 风险点:适航认证进度、公众对噪音/安全的接受度[15]
军用领域或成美国eVTOL行业增长的催化剂
搜狐财经· 2025-08-15 20:44
行业背景与挑战 - eVTOL行业长期被视为城市交通未来 但商业发展面临监管时间表不明 认证瓶颈 基础设施复杂及市场接受度不确定等多重阻碍 [2] - 美国eVTOL企业必须应对联邦航空局四种不同认证体系 认证过程难以预测 [5] - 城市垂直起降场 充电网络和运营整合带来需要多年解决的物流难题 目前只有少数城市做好大规模部署准备 [5] - 联邦和地方航空机构在eVTOL标准 空域整合和飞行员培训方面仍缺乏统一指导 [5] - 早期需求存在不确定性 大多数商业机型依赖人口稠密城市和可预测客流量 这两者目前都未得到验证 [5] - 尽管航空公司投资提供资金支持 对大多数参与者而言真正商业运营可能还需数年时间 [6] 军事应用转型 - 军事合同与国防合作正成为eVTOL行业关键动力 推动行业在商业路径不明确情况下持续前进 [2] - 军事应用正迅速成为美国eVTOL企业实现收入 规模化务实可行的途径 [6] - 美国军方对eVTOL需求涵盖后勤 人员运输 情报以及救灾等多个领域 [6] - 军事采购方所处监管环境更严苛 需要快速部署平台 且拥有强大原型设计和实地测试资源 [6] - 国防合作提供大规模 高难度实战化测试环境 能在远超城市场景的严苛条件下验证续航能力 后勤保障系统与先进自主技术可靠性 [12] - 军事部署成功既能直接证明平台耐用性 也能拓宽在救灾 医疗救援等民用领域应用前景 降低商业市场投资风险 [12] 企业战略合作与进展 - Archer航空向美国空军交付Midnight eVTOL并签署价值1.42亿美元Agility Prime合同 [6] - Archer与Anduril工业公司建立战略合作 将eVTOL技术与下一代防御系统相结合 [6] - Archer获得3亿美元融资集中用于军事部门 与Stellantis达成4亿美元制造合作以扩大民用和国防产品生产 [6] - Archer截至2025年中已获得FAA四项必要认证中的三项 其双用途合规进展快于多数专注商业领域竞争对手 [6] - Eve空中移动公司与BAE系统公司合作设计军用eVTOL变体 2025年6月签署意向书计划研发150架适应国防需求飞机 [8] - Joby航空与美国国防部保持密切联系 通过多项AgilityPrime合同和原型机交付获得发展动力 [10] - Joby与L3Harris技术公司合作研发混合动力垂直起降飞行器 适用于竞争性后勤和情报任务 可提供1000-2000磅灵活有效载荷并具备自主操作能力 [10] 行业影响与展望 - 军事合同带来非稀释性投资 规模与落地速度足以媲美风险资本 Archer与Joby近期达成数百万美元交易 [12] - 军事合作为企业争取更从容运营空间 有效提振投资者信心 [12] - 军事合作正深刻重塑美国eVTOL市场发展格局 [12] - 行业需保持战略灵活性 既要抓住军事领域短期机遇加速成长 也不能偏离商业应用长远目标 [12] - 航空公司持续投入与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将最终决定行业未来 [12] - 国防领域是当下解锁eVTOL产业潜力的关键钥匙 [12]
飞行汽车:开启规模化试飞
36氪· 2025-08-07 10:25
行业发展阶段 - 中国低空飞行器发展分为技术探索与生存阶段(2010年代初-2019年)、技术验证与资本驱动阶段(2020-2024年)、规模化落地与商业化启航阶段(2025年开始)[3][4] - 技术探索阶段以小鹏汇天创始人赵德力团队实现载人首飞为代表,累计飞行超过1500驾次[3] - 资本驱动阶段车企跨界布局加速,小鹏控股汇天科技、吉利重组沃飞长空、广汽成立高域科技等[4] - 商业化阶段头部企业进入适航认证冲刺期,小鹏汇天PC申请已受理,广汽高域计划2026年取证量产[4] 企业动态 - 小鹏汇天试飞员团队上线,进入"规模化试飞"阶段,全球首个飞行汽车量产工厂主体结构封顶,预计2025Q4竣工,2026年量产"陆地航母"飞行汽车[1][2][6] - 亿航EH216-S成为全球唯一获载人类适航三证(TC/PC/AC)的无人驾驶eVTOL,已在景区运营[6] - 峰飞航空"凯瑞鸥"完成全球首次海上石油平台物资运输,获"三证"[6] - 小鹏汇天锁定近5000台订单,规划200多个飞行营地[6][7] 产品战略 - 小鹏汇天实施"三步走"战略:分体式飞行汽车→高速长航程eVTOL→陆空一体式飞行汽车[7] - 第一步"陆地航母"聚焦限定场景飞行体验和公共服务,第二步解决典型场景空中交通,第三步实现城市3D立体交通[7] - 计划开发"陆地航母"衍生产品满足多元化需求,布局紧急医疗救援、高楼逃生舱等公共服务场景[7] 市场规模 - 摩根士丹利预测全球城市空中交通市场规模2040年达1万亿美元,2050年达9万亿美元[8] - 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2023年5059.5亿元,预计2026年超1万亿元,2035年达3.5万亿元[9] - 粤港澳大湾区测算2035年立体出行市场规模910亿元[11] 应用场景 - 低空物流:深圳-珠海跨城20分钟替代2小时陆运,美团、顺丰实现15分钟"空中外卖"[11] - 城际通勤:广深、港珠、沪杭线最具潜力[11] - 公共服务:应急器官运输、电网巡检等政府预算内市场[12] 技术瓶颈 - 电池能量密度仅200-300Wh/kg,低于商业化门槛400Wh/kg,航空燃油达12000-13000Wh/kg[18] - 电机持续高负载下绕组温度达180℃,现有绝缘材料耐温极限200℃[18] - 低空通信稳定性、协同调度算法、极端天气安全运行等技术待突破[18] 基础设施 - 深圳规划2026年建成1200个起降点,但实际落地少且集中于景区[19] - 城市核心区、交通枢纽及物流节点布局匮乏,偏远地区通用机场密度低[19] - 充换电网络覆盖不足,移动充电车或换电柜成本高效率低[19] 政策法规 - 适航认证平均耗时3年,亿航EH216-S取证3年,峰飞货运版取证2.5年[14][15] - 全国适航工程师不足200人,无人机教员等人才缺口达10万量级[17] - 现有驾驶员资质认证体系不适用eVTOL,需建立专门培训体系[17]
【新华财经调查】低空翼动|“打飞的”未来已来 仍需足够的技术储备和耐心
新华财经· 2025-07-24 08:27
低空经济发展现状与挑战 - 当前低空经济发展面临技术研发探索阶段、空域数字化管理能力不足、复合型人才短缺、飞行服务商业模式未成型、跨部门协同机制不完善等挑战 [1] - 实现A点起飞B点降落的载人旅游观光及城市空中载客运输需企业技术创新和相关部门加快低空新基建建设 [1] 监管政策与试点进展 - 首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EH216-S运营合格证(OC)运行种类为"留空飞行",要求A点起飞A点降落且恶劣天气禁飞 [2] - 亿航智能表示正推进试运营,未来将申请A点起飞B点降落的载人旅游观光飞行,逐步拓展运营场景 [2] - 监管采取逐步推进策略,类比汽车工业发展历程,低空经济需完善生态建设以筑牢安全根基 [4] 基础设施与生态建设 - 城市空中交通生态建设不完善,需加强地面起降场、充电桩、停机航站楼等物理设施及空中智能管理网络体系建设 [4] - 自贡市面临低空飞行器监测识别技术不成熟、基础设施标准缺失等全局性瓶颈 [5] - 国家发改委强调需建立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强化低空安全治理能力 [5] 企业战略与市场前景 - 2023年全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2万亿元 [6] - 头部企业以"低空+文旅"为突破点,远期目标为城市空中交通: - 亿航智能定位为城市空中交通平台运营商,计划从旅游观光过渡到UAM场景 [6] - 小鹏汇天预判低空飞行将经历"限定场景→典型场景→3D立体交通"三阶段发展 [6] - 零重力飞机工业认为未来2-3年低空载人将以封闭空域为主,景区和飞行营地或成最佳场景 [7] 地方布局与产业实践 - 合肥通过"低空都管局"推进空域管理、基建及飞控平台研发,合翼航空计划提供多元低空运营服务 [8] - 广州拥有超4000家低空经济企业,将推进产业基地、试飞基地及低空智联网建设,小鹏汇天飞行汽车基地预计2026年量产 [9] - 自贡市实施"一主两翼"发展思路,推动低空制造与场景飞行协同 [9]
【高端访谈】积极支持运营商做好安全运行和维护——专访亿航智能创始人胡华智
新华财经· 2025-07-22 18:09
行业动态 - 中国民航局颁发全国第一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标志着低空经济无人驾驶"载人时代"开启 [1] - 行业采取"载荷试运营-载人试运营-载人常态化运营"三步走方案确保安全过渡 [1] - 城市空中交通进程分为科普(1-2年)、普及(2-3年)和普惠(3-5年)三个阶段 [2] - 未来5-8年大部分城市将形成"天空之城"发展模式,空中飞行有望进入千家万户 [2] 公司运营 - 亿航智能已在16座城市建成20多个eVTOL运营示范点和E-port起降场 [3] - 合肥骆岗公园场地已完成1000+次安全飞行,获OC后新增400+次飞行 [2] - 2025年目标实现年度总收入9亿元,采取"运售并举"业务发展战略 [3] - 当前重点打造旅游观光场景积累经验,未来将转向城市空中交通场景 [3] 技术进展 - EH216-S成为首个获得商业化运行主证(OC)的载人无人机型号 [1] - 合肥和广州两地已进入常态化载人试运营阶段 [1] - 正在推进新型航空器适航取证、基础设施建设和行业标准完善 [2]
稳步发展低空城市交通
经济日报· 2025-07-14 06:17
城市空中交通发展现状 - 城市空中交通将交通从二维平面拓展至三维立体,颠覆传统地面交通为核心的城市发展逻辑,有助于破解交通拥堵并推动大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1] - 行业整体处于萌芽期,目前以传统通航航空器(固定翼飞机、直升机)为主,新型低空航空器尚未规模化商用 [1] - 亿航智能EH216-S成为全球首个集齐适航"三证"的eVTOL企业,合肥合翼航空获全球首张民用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运营合格证,标志行业里程碑 [1] - 深圳和广州为发展排头兵,全球首条eVTOL跨海跨城航线在深珠完成演示飞行,深铁与东部通航合作建成首个"低空+轨道"空铁联运项目 [1] 行业发展挑战 - 顶层设计与监管体系未健全,低空飞行安全监管难度高于地面活动 [2] - 基础设施短缺:通航机场、起降点及气象站未纳入规划体系,现有气象设施难以满足低空飞行需求 [2] - 前期投入成本高但盈利模式不清晰,商业模式需完善 [2] 规模化应用推进路径 - 需健全从适航认证到运营监管的全链条政策体系,提升安全监管能力 [2] - 加强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将低空设施纳入城乡规划,完善空域图和起降设施布局,升级气象设施 [2] - 需突破电池续航、飞控智能化、通信安全等核心技术以降低运营成本 [2] - 通过示范应用和政策引导培育市场需求,形成市场化发展机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