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推动型通胀
搜索文档
“早苗经济学”:“安倍经济学”的2.0版本?
华尔街见闻· 2025-10-06 10:34
政治变动与市场影响 - 日本执政党自民党新总裁由高市早苗意外当选,预计将于10月15日左右被提名为新任首相 [1] - 这一政治变动引发外汇市场波动,分析师预计短期内可能出现日元抛售,推动美元兑日元汇率测试150的关键水平 [1] - 市场下一个焦点是高市内阁的关键人事任命,特别是财务大臣人选,以及她对日本央行政策独立性的公开表态 [1] 早苗经济学政策框架 - 政策核心框架由三大支柱构成:通过投资加强国家危机管理能力并促进经济增长、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但力求避免增发日本国债、明确政府应对货币政策负责而日本央行在工具选择上拥有自主权 [2][3] - 与安倍经济学相比,早苗经济学更专注于财政扩张,尤其强调抗击通胀的措施,例如增加对地方政府的补贴和引入可退还的税收抵免 [3] - 财政扩张的财源计划通过增加税收和善用政府现有资金来筹措 [3] 日本央行政策展望 - 高市早苗的政策立场与央行行长植田和男的观点具有兼容性,双方都认为日本当前主要面临成本推动型通胀,而实现2%通胀目标所需要的需求拉动型通胀尚不充足 [4] - 野村证券维持核心预测,即日本央行将在2026年1月进行加息,随后暂停一年 [4] - 潜在变数包括:若日元持续快速走弱或股市上涨提振经济前景,加息时点可能提前至2025年12月;若政府不希望利率上升则可能增加加息阻力 [4] 日元汇率前景 - 由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以及市场对日本央行近期加息的预期降温,日元将面临短期抛售压力,美元兑日元可能尝试突破150水平 [6] - 日元疲软能否持续取决于高市未来的公开表态,若释放尊重央行独立性信号,美元兑日元上行空间可能在150附近受限 [7] - 政府对“抗通胀措施”的重视可能促使其默许加息以抑制日元过度贬值 [7] 未来关键事件日程 - 外交活动方面,美国总统特朗普预计于10月27日至29日访日,双方将处理包括日本对美5500亿美元外国直接投资在内的关税协议 [8] - 新政府预计在11月下旬制定2025财年的补充预算案,其具体内容将揭示财政扩张的实际规模 [8]
至暗时刻,英国经济濒临崩溃
观察者网· 2025-08-26 22:38
经济形势与债务危机风险 - 多名经济学家警告英国财政大臣里夫斯的税收与支出政策正将英国推向类似1970年代的债务危机 可能迫使英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寻求救助[1] - 英国财政赤字达500亿英镑 政府借款成本激增 30年期债券收益率攀升至5.5%以上 超过美国和希腊水平[1][6] - 英国债务占GDP比率达96.3% 为发达国家中第五高 今年债务利息支付将达1112亿英镑 占政府每支出12英镑中就有1英镑[6] 通胀与滞胀压力 - 英国零售行业警告税收和行政程序加剧正将英国推入"滞胀"时代 食品价格通胀可能在明年保持在5%左右[1] - 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森坦斯指出里夫斯政策推动需求拉动型和成本推动型通胀 若不改变政策将面临经济崩溃[4] 历史对比与政策批评 - 改革英国党领袖法拉奇称当前经济形势为"1970年代翻版" 保守党领袖巴德诺赫指责政府借款成本激增是工党经济管理不善的结果[1] - 经济学家查达认为当前财政状况与1976年英国被迫向IMF求助时同样危险 IMF救助可能性存在 将导致无法偿还债务和支付养老金福利[3] - 反对党人士警告加税将恶化局势 应削减开支而非提高税收[6] 政府回应与财政措施 - 英国财政部发言人回应称债务危机言论"毫无根据" 政府正采取必要措施稳定财政状况并推动经济增长[7] - 政府承诺减少借款 投资公共服务 并称财政政策已获IMF支持 选举后降低五次利率[7] 军事支出与外部因素 - 英国承诺到2027年将军费开支提高到GDP的2.5% 同时向乌克兰提供数十亿美元军事和财政援助 加剧公共财政压力[6]
dbg markets: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释放了降息信号
搜狐财经· 2025-08-25 13:46
美联储政策立场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上表示美联储正站在政策十字路口 面临特朗普政府关税风暴与经济下行压力的双重挑战 [1] - 鲍威尔三次强调需要谨慎行事 当前联邦基金利率较去年峰值已下降100个基点 但相对于3.7%的失业率和2.9%的核心通胀率 货币政策仍处于限制性区间 [3] - 市场重新定价降息预期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利率期货显示交易员认为9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升至75% [5] 通胀形势评估 - 鲍威尔首次公开承认关税对消费价格的冲击已从预期变为现实 进口成本通过供应链传导导致零售终端出现持续价格压力 [3] - 成本推动型通胀可能引发工资-物价螺旋上升 尽管劳动力市场不紧张 但工人可能因实际收入缩水要求加薪 [3] - 美联储对"关税影响短暂性"假设提出质疑 若关税效应持续存在可能需要更持久维持宽松立场 但不会允许一次性价格上涨演变为持续通胀 [3] 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化 - 鲍威尔强调劳动力市场出现"特殊平衡" 技术进步导致岗位需求转型 婴儿潮一代退休潮 移民政策收紧等多重因素正在重塑劳动力供需关系 [4] - 这些结构性变化使得传统菲利普斯曲线框架失效 迫使美联储重新评估政策框架 [4]
美联储深陷“通胀顽疾+经济阴云+政治风暴”三重困局
新华财经· 2025-08-22 10:48
经济数据分化:就业降温与通胀反复并存 最新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经济正步入一个高度矛盾的阶段。一方面,劳动力市场出现明显降温迹 象。美国劳工部最新数据显示,初请失业救济人数创三个月新高,续领失业金人数升至两年半峰值,暗 示企业裁员步伐加快。制造业PMI虽因新订单激增短暂反弹,但产能利用率却持续低于长期均值,反映 出企业对未来需求的悲观预期。这种"低裁员、弱招聘"的特殊就业形态,正是美联储双重使命面临的典 型困境:一方面,失业率尚处历史低位;另一方面,新增就业岗位的质量与稳定性显著下降。 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Raphael Bostic)在东南各州实地调研中发现,中小企业普遍反映借 贷成本挤压利润空间,消费者购买力因实际工资负增长而受损,这种微观层面的经营困境尚未充分体现 在宏观统计数据中。 与此同时,通胀形势呈现复杂态势。尽管7月核心CPI同比涨幅回落至3.2%,但批发价格指数已连 续三个月攀升,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也录得三年来最大单月涨幅,服务业通胀——尤其是医疗和教育 ——加速至4.1%。更令人担忧的是,特朗普政府拟对半导体、药品、钢铝等关键领域加征高达300%的 关税,已开始对企业成本形成实质性冲击。 ...
美国突然宣布,生效!美进口商措手不及
证券时报· 2025-08-21 12:53
美国钢铝关税政策升级 - 美国商务部宣布将407个产品类别纳入钢铁和铝的关税清单 适用税率为50% 该政策于当地时间18日正式生效[1][3] - 新增关税清单包含婴儿车 除臭喷雾等业界未预料的产品 覆盖汽车零部件 化学品 塑料 家具部件等广泛类别[3][5] - 政策实施突然 美国政府仅在上周五通知进口商 新关税于美东时间周一凌晨生效 导致许多进口商措手不及[7] 对进口商及供应链的影响 - 进口商面临两难选择:接收在途货物需缴纳高额关税 拒绝卸货则承担货物无法入境的损失[9] - 关税扩大影响至少3200亿美元进口额 大幅高于此前估算的1900亿美元 进一步推高美国国内生产商价格[15] - 美国电力变压器行业表示本土制造商难以满足需求 加征关税可能延长变压器交付周期 拖慢人工智能产业发展[17] 政策支持与反对观点 - 美国商务部称扩大关税堵住了规避途径 有助于推动美国钢铝产业持续复兴[12] - 经济学家警告关税扩大可能加剧美国供应链压力并推高消费者物价[13] - 分析人士提示未来钢铁 芯片和半导体产业可能面临关税政策反复变化[19][21]
美国商务部正式宣布扩大钢铝关税清单范围,美国进口商进退两难
搜狐财经· 2025-08-20 21:18
关税政策调整 - 美国商务部将407个产品类别纳入钢铁和铝的关税清单 适用税率为50% 已于18日正式生效 [1] - 新增关税清单包含汽车零部件、化学品、塑料、家具部件等金属相关产品 [3] - 政策实施突然 美国政府上周五通知进口商 新关税于本周一凌晨生效 [3] 受影响行业及产品 - 征税范围扩大至婴儿车和除臭喷雾等非传统钢铝产品 [4] - 电力变压器行业面临交付周期延长风险 可能拖慢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12] - 关税政策可能延伸至其他产业 特朗普表示将对钢铁、芯片和半导体设定新关税 [14][16] 经济影响评估 - 新关税预计影响至少3200亿美元进口额 显著高于此前估算的1900亿美元 [10] - 政策可能加剧美国供应链压力并推高消费者物价 [1][8] - 进一步推高国内生产商价格 带来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 7月PPI数据已反映该趋势 [10] 企业应对困境 - 进口商面临两难选择:支付高额关税接收货物 或承担货物无法入境的损失 [6] - 美国本土制造商难以满足电力变压器需求 加征关税加剧供应短缺 [12]
【UNFX课堂】鹰的姿态,鸽的困境: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的微妙平衡术
搜狐财经· 2025-08-19 13:42
杰克逊霍尔会议与美联储政策立场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会议上的讲话被市场解读为一次鹰派立场的重申,关键在于市场是否相信其能实现[1] - 鲍威尔需在安抚市场对通胀的忧虑与承认经济下行风险之间找到平衡,既要维持鹰派姿态以保持信誉,又要为未来可能的政策转向预留空间[2] - 杰克逊霍尔年会是一场心理战,目标是重塑市场预期,打破市场认为美联储必然屈服的思维定式,夺回政策主动权[2] 当前宏观经济背景 - 美国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意外飙升,提醒市场关税引发的成本推动型通胀风险,为美联储内部鹰派提供要求保持克制、推迟降息的依据[1] - 全球经济放缓迹象明显,澳洲央行已降息,市场对新西兰央行和中国人民银行存在宽松预期,全球货币政策风向正在转变[1] - 美元持续强势对美国出口和跨国企业利润构成压力,过高利率可能加剧金融环境紧缩,导致经济硬着陆风险[1] 市场预期与潜在反应 - 市场对鲍威尔的鹰派言论预期已部分消化在资产价格中,若讲话符合预期,市场焦点将迅速转向九月初的非农就业数据[2] - 若鲍威尔语气比预期更强硬,例如暗示即便数据走弱也可能推迟降息,市场可能出现剧烈避险行情,美元和美债收益率飙升,股票及风险资产遭抛售[2] - 九月的非农就业报告将是决定美联储是否在九月降息的真正关键战役[2] 投资者策略与市场环境 - 投资者必须放弃对单一政策路径的执念,为多种可能性做准备,灵活性和对关键数据的敏锐洞察变得尤为重要[3] - 未来市场将奖励那些能够从鹰派姿态中识别出鸽派困境的投资者[4] - 美联储将反复强调"数据依赖性",这一话术成为央行行长的黄金盾牌,允许在不损害公信力前提下灵活调整政策路径[2]
韩国家庭负债持续攀升 韩国央行面临“稳增长”与“防风险”双重大考
新华财经· 2025-08-19 13:31
家庭信贷状况 - 韩国第二季度家庭信贷规模攀升至1952.8万亿韩元 [1] - 6月末家庭信贷环比增长1.3% 较3月末0.1%的增速显著加速 [1] - 家庭信贷同比增幅达3.0% 高于3月末的2.4% 创2022年6月以来最高同比增速 [1] 经济与金融风险 - 韩国经济面临高度不确定性 贸易环境充满挑战 美国关税谈判可能冲击出口导向型经济 [1] - 中小企业及地方开发商逾期还款率持续上升 反映部分领域偿债压力加大 [1] - 首尔等核心区域房价涨幅居高不下 加剧财富分配不均并可能催生资产泡沫风险 [1] 货币政策与通胀 - 韩国央行将于8月28日召开货币政策会议 需综合评估经济增长潜力、通胀走势及金融系统脆弱性 [2] - 若经济数据符合预期 不排除恢复货币宽松周期的可能性 但前提是确保金融体系稳健 [2] - 韩国通胀率有望维持在2%左右 央行将密切监测物价波动以防止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积累 [2] 政策困境分析 - 全球经济放缓及地缘政治风险要求通过降息提振内需 [2] - 家庭负债率高企及特定行业违约风险上升限制了过度宽松的空间 [2]
日本央行副行长内田真一:预计成本推动型通胀将会趋于缓和,但食品价格的变动影响公众的价格预期,可能对物价形成上行压力。
快讯· 2025-07-23 13:25
日本央行副行长内田真一关于通胀的评论 - 预计成本推动型通胀将会趋于缓和 [1] - 食品价格的变动可能影响公众的价格预期 [1] - 食品价格变动可能对物价形成上行压力 [1]
美媒:关税让美国企业感受到痛苦 就业市场正失去动力
搜狐财经· 2025-07-19 09:54
关税政策对美国企业的影响 -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开始让美国企业感受到痛苦,就业市场正失去动力 [1] - 企业受到双重挤压,一方面是关税导致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是消费者需求减弱 [1] - 超过一半的美国企业表示,关税直接导致其毛利率下降 [1] 就业市场变化 - 美国就业市场正在失去动力,失业者找到新工作的时间变长 [1] - 多数企业在关税、移民等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选择观望,招聘意愿趋于保守 [1] - 企业表示已暂停招聘 [1] 成本与通胀压力 - 关税政策正在推动美国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可能导致企业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2] - 这一趋势已在部分市场显现,加剧"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 [2] 政策效果评价 -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似乎没有保护美国企业,而是在伤害他们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