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房地产纾困
icon
搜索文档
上半年房地产行业完成81宗并购,资产管理公司大步入场纾困
贝壳财经· 2025-07-21 21:53
行业并购交易概况 - 2025年上半年房地产行业共完成81笔并购交易,较2024年同期增加2笔 [1] - 60笔交易披露金额,总交易规模约291亿元,同比下降58% [1] - 6月单月完成19笔交易,环比增加9笔,14笔披露金额总规模达106亿元,环比增长334.4% [5] 交易结构与典型案例 - 6月并购交易标的包括地产开发和商办类项目 [5] - 中国金茂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以21.3689亿元收购上海洮茂49%股权 [5] - 保利置业以8.5亿元竞得上海苏河湾北部房地产开发公司51%股权 [5] 头部房企战略调整 - 华润置地2024年11月至2025年6月挂牌处置多处资产,同时权益拿地金额626亿元 [5] - 华润置地99%拿地金额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和成都等核心一二线城市 [5] 金融机构与AMC参与情况 - 信达资产等成立200亿元房地产存量纾困盘活基金 [7] - 长城资产参与金科股份债务重组及保交楼项目,投入26.28亿元 [7] - 中信金融资产40亿元参与上海董家渡旧改项目 [7] - 中国人寿与太古地产40亿元合作北京颐堤港二期项目 [7] 地方专项债与去库存 - 浙江、四川两地运用专项债券收购存量商品房项目,合计金额21.9亿元 [8] - 专项债券资金主要投向地方国企项目,规模有限但提供去库存新路径 [8]
“我们希望在郑州重新建立信任”,信达地产三年救活郑州三个烂尾楼盘有什么启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4 22:00
信达地产在郑州的保交房工作 - 信达地产在郑州的首个全流程管理项目信达棠樾七里于5月31日开盘,样板间客户到访量较高 [2] - 公司进驻郑州3年已接手并盘活时代国著、天樾九章、未来公元三个项目,累计复工面积118万平方米,涉及保交付1.02万户 [2] - 信达棠樾七里绿地率约35%,产品覆盖建筑面积106~168平方米,其中168平方米产品实际使用率可达约110% [5] 参与郑州保交房的背景与模式 - 河南省政府牵头设立100亿元房地产纾困基金,邀请中国信达参与纾困 [4] - 公司通过风险防控、管理机制优化、资金统筹等方式打磨纾困代建方案,并修复市场形象和政府关系 [4] - 形成"郑州模式":借助地方政策引入纾困资金、内部协同机制、专业开发能力,政府提供绿色通道支持 [7] 项目盘活的具体案例 - 信达时代国著前身为郑州泰禾东府大院,通过法拍以6.2亿元竞得,解决停工2年多的问题 [6] - 项目盘活资金来源于中国信达纾困资金及股东投入,通过解冻监管资金、加快销售回款实现现金流良性循环 [7] 郑州保交房整体进展 - 2024年郑州全市320个保交房项目已交付274个共计10.2万套,交付率达92.07% [8] - 全市142个专项借款项目12.8万套全部建成交付 [8]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将继续聚焦代建操盘、项目监管、专业咨询等业务,主动参与化解地方房地产不良项目 [7]
协同纾困房企 驱动城市更新“加速跑”
金融时报· 2025-06-12 11:23
上海壹号院项目销售表现 - 项目5月21日单日热销超40亿元,64套房源全部售罄,实现"日光" [1] - 5月12日项目认筹率达267%,成为2025年上海市黄浦区首个触发积分制项目 [1] - 自2024年8月入市以来实现三开三罄,总成交金额126亿元,其中今年两次开盘合计销售108亿元,成为全国首个销售额破百亿元项目 [2] 中信金融资产纾困措施 - 2023年12月牵头投入超40亿元纾困资金,联动中信集团成员单位,运用"法律隔离+实质管控+封闭运行+重组盘活"等手段打破项目停滞僵局 [4] - 成立专项工作组,兼顾拆迁居民企业、金融机构、房企股东等多方利益诉求,实施全流程运营管控 [4][5] - 通过中信信托穿透持有项目公司股权实现风险隔离,协同中信城市开发运营公司派驻监管团队进行实质性管控 [6] 项目背景与影响 - 项目占地面积9.57万平方米,建设体量43万平方米,涉及4018户居民和87户企业拆迁款支付问题 [3] - 2022年因房企流动性危机陷入停滞,中信金融资产通过10余次高层洽谈后实施纾困 [3] - 纾困后解决存量金融机构贷款逾期风险,助力黄浦区旧城改造计划推进 [4] 中信集团协同模式 - 采用"四端一体"产融协同模式:风险端隔离、资产端盘活、价值端优化、品牌端赋能 [6] - 依托集团"金融+地产"协同效应,联动成员单位在客户谈判、交易结构等方面发挥专长 [6] - 注入中信品牌和央企信用提振各方信心,打造高品质住房满足多元化需求 [6] 行业政策与趋势 -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会议提出加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 [2] - 政策部署有助于提升居民居住品质,满足多样化住房需求,促进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2] - 城市更新存在拆迁改造难、资金筹措难等挑战,需金融资源精准输血破解难题 [3] 综合成效统计 - 2022年以来通过房企纾困保障商品房交付6.83万套,支付上游供应商欠款超113.33亿元 [7] - 带动其他金融机构化解615亿元存量项目风险,推动超2362亿元货值项目复工复产 [7] - 将持续发挥金融救助作用,深度参与城市更新改造服务美好生活 [7]
房地产纾困样本:上海壹号院267%认筹率背后的中信产融协同实践
经济观察报· 2025-05-21 18:56
项目销售表现 - 上海壹号院项目5月21日单日热销超40亿元,64套房源全部售罄,实现"日光" [1] - 项目在5月12日前四天半内吸引171组意向客户,认筹率突破267% [1] - 自2024年8月入市以来实现三开三罄,总成交金额达126亿元,其中今年两次开盘合计销售108亿元,成为全国首个销售额破百亿项目 [1] 项目背景与困境 - 项目为上海市黄浦区重点旧改项目,占地面积9.57万平方米,建设体量43万平方米,是上海中心城区罕有特大体量城市更新项目 [2] - 2022年因房企流动性危机导致项目停滞,涉及4018户居民和87户企业拆迁款支付问题,存在金融机构贷款逾期风险 [2] - 拆迁滞后影响旧城改造进度,制约上海市容市貌提升和商业焕新计划 [2] 纾困措施与成效 - 2023年12月中信金融资产牵头投入超40亿元纾困资金,联动中信集团成员单位,运用"法律隔离+实质管控+封闭运行+重组盘活"等手段打破停滞僵局 [3] - 实现当年复工复产,解决拆迁款支付难题,化解存量金融机构贷款逾期风险,助力黄浦区旧城改造计划 [3] - 成立专项工作组平衡多方利益,实施全流程运营管控,强化预售资金监管和项目质量,协助房企多元化营销 [3] 产融协同模式 - 中信金融资产统筹全局,运用逆周期调节功能提供救助性金融服务 [4] - 风险端:中信信托穿透持有项目公司股权实施风险隔离 [4] - 资产端:中信地产子公司协同监管团队对工程、设计、销售等核心环节实施实质性管控 [4] - 价值端:各方协同优化产品品质提升项目价值,打造高品质住房 [4] - 品牌端:注入央企品牌信用提振市场信心 [5] 行业政策与公司贡献 - 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 [1] - 2022年以来中信金融资产通过房企纾困保障商品房交付6.83万套,支付上游供应商欠款超113.33亿元 [5] - 带动其他金融机构化解615亿元存量项目风险,推动超2362亿元货值项目复工复产 [5]
房地产纾困持续:只靠钱恐难解决问题
和讯· 2025-04-25 17:53
AMC角色演变与业务模式创新 - AMC从单纯地产项目"输血"角色发展为项目资产管理人和资源整合者[4] - 业务模式从类信贷延伸出代建代管、联合行业龙头操盘、SPV隔离+市场化带资代建等[4] - 典型案例:长城资产纾困武汉当代集团"当代南湖壹品"项目,提升新户型得房率至95%以上[5] 房地产纾困政策与市场环境 - 2022年11月央行和银保监会发文鼓励AMC参与房地产风险化解[6]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好房子"概念,要求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住宅[6] - 房地产行业仍处低谷,纾困需平衡政策性、市场化和风险控制[7] AMC纾困路径演进 - 从类信贷单一业务发展为"AMC收购+代建代管"等综合施策模式[10] - "实质性重组+风险隔离+代管代建"成为新型纾困模式,典型案例:长城资产纾困泰禾"深圳院子"[11] - 共益债应用增加:长城资产广西分公司2024年10月为北海项目提供共益债资金[12] 项目运营与风险控制 - 纾困项目需把控城市等级、资产区位和群众认可度[9] - 通过SPV进行股权和资产隔离,实现风险防控[6] - 工程造价透明但需考虑城市区划周期成本,拆迁补偿等是大头支出[9] "好房子"建设实践 - 将烂尾楼改造为热销盘是关键,如"深圳院子"修改九年前过时规划[13] - "绿城桂湖云翠"项目得房率95%以上,洋房实现负公摊[14] - 长城资产累计投放超100亿元,带动1000亿元货值项目复工复产[14] 行业挑战与政策建议 - 部分项目土地滞纳金过高(如某项目25亿元出让金对应18亿元滞纳金)[15] - 新老政策衔接不畅影响调规,建议明确"好房子"技术规范过渡细节[16] - 需地方政府在土地用途、容积率、预售监管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