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收益率

搜索文档
2025上半年财险公司利润榜&成本率榜(非上市):国寿财产第一,英大财产超10亿,中华联合、鼎和财产超5亿...
13个精算师· 2025-08-07 18:24
2025年上半年 76家非上市财险公司 ①68家盈利 , 8家亏 损 ③百亿规模险企成本率优化 英大、中华联合等净利润均增长 ④小机构赔付率高仍亏损 前海联合偿付能力逼近"监管红线" 投资收益率↑成本率↓ 利润超90亿 ②国寿财产第一 费用率三连降 ,净利润创新高 | | | | 序 름/ | 吃到二 | 净利润高 成本率 | 序 号 | | 净利润 | | --- | --- | --- | --- | --- | --- | | ר | 国寿财产 | 24.28 | 97% 1 | 前海联合 | -0.51 | | 21 | 莫大财产** | 10.53 79% | 2 | 现代财产 | -0.44 | | 3 | 中华联合 | 8.22 | 100% 3 | 太平科技 | -0.33 | | 4 A | 鼎和财产 | 6.55 1 | 85% ব | 长江财产 | -0.28 / | | 5 | 永安财险 | 3.23 | 98% 5 | 融盛财险 | -0.19 | | 6 中原农业 | | 3.72 1 | 86% 6 | (黄河财险 | -0.07 | | 7 | 紫金财产 | 3.00 | 10 ...
2025年第二季度非上市寿险公司投资收益率排行榜:总投资收益率为什么会企稳回升?我们尝试给出行业层面投资收益率的“公式化拆解”
13个精算师· 2025-08-06 19:04
"13精"数据库第384周更新公告 13精资讯-增加2025年2季度非上市财险、寿险、再保险偿付能力指标、主要经营指标、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 13精资讯-增加2025年2季度非上市财险、寿险、再保险最低资本明细表 13精资讯-增加2025年MDRT各公司人数 13精资讯-增加最近一周保险公司被处罚数据 13精资讯-增加最近一周保险公司投连险净值数据 13 精利用最新录得数据做的研究报告之384 期: 2025年第二季度非上市寿险公司投资收益率排行榜:总投资收益率为什么会企稳回升?我们尝试给出行业层面投资收益率 的"公式化拆解" 1、 2025年第二季度非上市寿险公司总投资收益率加权平均值为1.98%,同比提高了0.06个百分点,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跌的趋势不同,寿险 行业总投资收益率开始企稳。 2025年第二季度非上市寿险公司综合投资收益率为2.67%,同比下降了2.14个百分点,而上证指数收益率为2.76%。 2、 从非上市寿险公司总投资收益率来看,2025年第二季度总投资收益率简单平均值为2.14%,加权平均值是1.98%、中位数是2.04%。 其中,有6家公司总投资收益率超过3%。 先 说 结论: ...
保险框架:“慢牛市”下的戴维斯双击
2025-07-30 10:32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保险行业 - 公司: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太平、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 [1][4]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投资收益率驱动行业上行** - 保险上行期主要由投资收益率驱动,新单占存量负债比例低(不到4%)[1][2] - 监管调整和市场稳定措施增强保险资金配置权益资产的能力和意愿,预计新增保费的30%可用于增配权益资产 [1][2] - 历史数据显示2014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20年、2023年和2024年的保险上行期多由投资收益率改善驱动 [2] 2. **负债成本下降** - 普通型人身险定价利率下调50BP,预计带来个位数BP的存量负债成本改善 [1][2] - 动态调节机制和费用管控将持续改善存量负债成本 [1][2] 3. **利差扩大与盈利改善** - 投资收益率下降幅度低于负债成本下降幅度,利差有望扩大 [1][2] - 杠杆效应不减甚至增强,叠加利差扩大,未来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1][2][5] - 保险盈利模型可拆解为投资收益率、负债成本率和杠杆,三者均显示增长潜力 [1][6] 4. **估值修复空间** - 市场对保险公司存量业务估值偏低,未充分反映增配权益和费用成本下降的潜在影响 [1][3] - 行业估值有望修复至一倍,并进一步提升 [3] 其他重要内容 1. **个股选择策略** - 弹性标的: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太平(高杠杆纯寿险标的) [1][4] - 稳健标的: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经营稳健、分红稳定) [1][4] 2. **政策与市场环境** - 稳市政策(如汇金加仓A股ETF)和行业政策趋势增强保险公司增配权益的动力 [1][5] - 监管体系调整提升保险配置权益资产的能力 [2] 3. **利差提升的动力** - 增配权益能力和动力增加,负债成本率下降和杠杆增加共同促进利差扩大 [5]
第一桶金的来源与积累之难
集思录· 2025-06-29 22:22
本金积累路径 - 多数人通过打工储蓄积累本金 包括极端节省生活成本如住远郊毛坯房 控制月消费在900元以下等[2][5][8] - 部分群体通过房产置换实现资本增值 如2005年购入小户型后置换三房 资产从60万增长至100万[9] - 高收入群体通过3倍社平工资加速积累 15年积累现金资本达300+万[5] - 早期资本市场参与者通过封闭式基金等工具实现资产增值 如2014年60万本金在牛市中突破100万[9] 消费观念差异 - 保守型投资者坚持极简消费 如使用红米手机 月消费控制在2000元以内[3][5] - 享乐型投资者注重消费体验 选择四星级酒店和便捷出行 年消费达6k[12] - 阶段性消费变化明显 资产270万后从2000元手机升级至4000-5000元机型[8] 投资策略演变 - 从单一品种(封闭式基金)向多元化发展 包括QDII 可转债 外汇等十余种工具[2][9] - 套利策略被视为普通人最佳投资方式 包括分级基金套利 港股打新等[7][11] - 风险控制意识增强 经历2015年股灾后注重分散投资和负债率管理(控制在50%以内)[9] 时代特征对比 - 2003-2013年期间房产投资回报显著 60平小房增值至70万[9] - 当前经济环境下打工攒钱难度加大 需要更高效的投资策略[7] - 年轻一代存在高收入高消费特征 与老一辈储蓄理念形成对比[3][12] 关键财务数据 - 典型资产积累案例 从50万目标发展到270万金融资产[8] - 房产投资案例 首套房30万首付 置换后资产增值40万[9] - 消费对比数据 保守派5年手机支出6k vs 享乐派单次换机支出6k[3][12]
全国企业年金基金规模突破3.7万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6-16 20:50
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 - 2025年一季度全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资产净值突破3.7万亿元 [1][2] - 近3年累计收益率为7.46% [1][2] - 2023年和2024年全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率分别为1.21%和4.77% [3] 企业年金分产品表现 - 单一计划中固定收益类组合期末资产金额为3312.44亿元,近3年累计收益率为10.8% [3] - 单一计划中含权益类组合期末资产金额约为2.99万亿元,近3年累计收益率为7.13% [3] - 集合计划中固定收益类组合期末资产金额为1972.92亿元,近3年累计收益率为10.11% [3] - 集合计划中含权益类组合期末资产金额约为1815.51亿元,近3年累计收益率为6.04% [3] 基金公司管理规模 - 易方达和工银瑞信基金的管理规模分别达到3118亿元和3151亿元,相比2024年底的3032亿元和2997亿元均有显著增长 [3] - 南方基金的管理规模在2000亿~3000亿元之间,相比2024年底的约2460亿元有所增加 [3] - 华夏基金和富国基金的管理规模在1000亿~2000亿元之间,富国基金从2024年底的约1076亿元增加到1106亿元 [4] - 管理规模在1000亿元以下的基金公司包括国泰基金、招商基金、嘉实基金、海富通基金、博时基金、银华基金 [4] 养老金产品数据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养老金产品实际运作数量为573个,期末资产净值约为2.4万亿元 [5] - 2025年一季度投资收益率为0.58%,成立以来的投资收益率为33.46% [5] 养老金分产品表现 - 权益类资产中普通股票型产品期末资产净值为1241.41亿元,2025年一季度投资收益率为1.68% [5] - 港股股票型产品期末资产净值为125.36亿元,2025年一季度投资收益率达到7.48%,成立以来的投资收益率为-28.05% [5] - 固定收益类资产中混合型产品期末资产净值为4930.49亿元,2025年一季度投资收益率为0.51% [5] - 固定收益类资产中普通型产品期末资产净值约为1.26万亿元,2025年一季度投资收益率为0.38% [5]
全国企业年金基金规模突破3.7万亿元,近三年累计收益率7.46%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3 23:31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情况 - 2025年一季度全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资产净值突破3.7万亿元[1][2] - 近三年累计收益率为7.46%[1][2][3] - 单一计划中固定收益类组合近三年累计收益率达10.8%,含权益类组合为7.13%[3][4] - 集合计划中固定收益类组合近三年累计收益率为10.11%,含权益类组合为6.04%[3][4] 基金公司管理规模 - 易方达基金管理规模达3118亿元,工银瑞信基金达3151亿元[5] - 南方基金管理规模在2000亿元~3000亿元之间[6] - 华夏基金和富国基金管理规模在1000亿元~2000亿元之间[6] - 国泰基金、招商基金、嘉实基金、海富通基金、博时基金、银华基金管理规模在1000亿元以下[6] 养老金产品投资情况 - 一季度养老金产品实际运作数量573个,期末资产净值约2.4万亿元[8][9] - 一季度投资收益率为0.58%,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为33.46%[8][9] - 港股股票型产品一季度投资收益率达7.48%,但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为-28.05%[8][9] - 普通股票型产品一季度投资收益率为1.68%,成立以来累计收益率为60.78%[8][9] - 固定收益类产品中混合型产品一季度收益率为0.51%,普通型产品为0.38%[8][9]
中国银河(601881)1Q25业绩点评:利润增速位居头部券商前列 经纪、两融市占率提升
新浪财经· 2025-04-30 20:35
财务表现 - 1Q25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0.2亿元,同比增长84.9%,营收75.6亿元,同比增长4.8%,加权平均ROE(非年化)为2.44%,同比提升1.14个百分点 [1] - 证券主营收入62.9亿元,同比增长56.2%,其中经纪、投行、资管、净利息、净投资收入分别为19.2亿元、1.5亿元、1.3亿元、9.1亿元、3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1%、59.5%、19.3%、下降2.4%、增长94.0% [1] - 净利润增速显著优于营收增速,主要由于子公司大宗商品销售规模减少,其他业务收入12.4亿元,同比下降60.6% [1] 业务结构 - 主营收入构成中,轻资本业务占比34.9%(经纪30.5%、投行2.4%、资管2.1%),资本金业务占比64.6%(净投资50.2%、净利息14.4%) [1] - 1Q25净投资收入31.6亿元,同比增长94.0%,环比增长14.8%,年化投资收益率3.27%,同比提升1.61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48个百分点 [2] - 经纪业务收入19.2亿元,同比增长53.1%,环比下降23.0%,表现优于行业(上市券商1Q25经纪收入同比增长48%) [2] 杠杆与资产规模 - 1Q25末公司经营杠杆4.09倍,同比下降0.41倍,环比上升0.02倍,投资杠杆2.72倍,同比下降0.48倍,环比下降0.04倍 [2] - 金融投资规模3862亿元,同比下降9.1%,环比下降0.1%,自营权益类证券及其衍生品规模293亿元,较年初下降3.4%,自营非权益类证券及其衍生品规模3336亿元,环比增长3.9% [2] 信用业务 - 1Q25末融出资金规模1054亿元,较年初增长3.8%,两融市占率5.49%,较年初提升0.05个百分点 [2]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1.6亿元、115.6亿元、122.2亿元,同比增长11%、4%、6% [3] - 25/4/29收盘价对应2025-2027年动态PB分别为1.46倍、1.37倍、1.28倍 [3]
行业点评:NBV高增、投资分化,新华25Q1利润稳增
平安证券· 2025-04-30 19:3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一季度新华保险归母净利润58.82亿元(YoY+19.0%),归母净资产798.49亿元(较上年末-17.0%) [2] - 寿险首年期交保费快速增长、业务品质持续提升,NBV大幅增长;投资方面一季度债券市场利率阶段性回升、资本市场震荡,投资收益率分化 [5] - 低利率环境下,2025年寿险有望延续负债端改善;若权益市场持续震荡,建议优先关注负债端发展具备韧性的中国太保;若权益市场持续向好,建议关注资产端弹性更大的新华保险、中国人寿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寿险业务 - 25Q1实现长期险首年保费272.36亿元(YoY+149.6%),其中长期险首年期交保费194.71亿元(YoY+117.3%)、长期险首年趸交保费同比+298.4%,25Q1实现NBV同比+67.9% [5] - 个险渠道加快绩优队伍建设,聚焦长期险首年期交业务,25Q1个险月均绩优人力及万C人力同比均双位数增长,个险渠道长期险首年保费同比+131.5%、长期险首年期交保费同比+133.4% [5] - 银保优化业务结构,聚焦期交规模,提升价值贡献,25Q1银保渠道长期险首年保费同比+168.2%,其中长期险首年期交保费同比+94.5%、趸交保费同比+324.5% [5] 投资业务 - 25Q1年化总投资收益率5.7%(YoY+1.1pct)、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2.8%(YoY - 3.9pct),综合投资收益率大幅下滑因利率阶段性回升致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超-81亿元,同比减少近130亿元 [5] - 25Q1归母净利润增长因保险服务收入和投资收益增长拉动 [5] - 新华与国寿拟各出资100亿元认购国丰兴华发起设立的权益类私募基金份额,投资范围是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中符合条件的大型上市公司A+H股 [5] 投资建议 - 低利率环境下,主要险企以浮动收益型产品为主力销售对象仍有竞争力,2025年寿险有望延续负债端改善 [5] - 若权益市场持续震荡,建议优先关注负债端发展具备韧性的中国太保;若权益市场持续向好,建议关注资产端弹性更大的新华保险、中国人寿 [5]
新华保险(601336):新单及NBV增长强劲,利润表现亮眼
华西证券· 2025-04-30 19:1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评级为买入,上次评级也是买入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新华保险2025年一季报显示营收、归母净利润、加权平均ROE和NBV均同比增长 ,个险银保新单增长强劲,总投资收益率同比改善但综合投资收益率承压 ,看好公司寿险业务结构优化以及资产端权益弹性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1][2][3][4][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概述 - 2025Q1新华保险实现营业收入334.02亿元,同比+26.1%;归母净利润58.82亿元,同比+19.0%;加权平均ROE为6.68%,同比+1.71pp;NBV同比+67.9% [2] 分析判断 - 个险银保新单均增长强劲,NBV同比+67.9%,长险首年保费272.36亿元,同比+149.6%,长险首年期交保费194.71亿元,同比+117.3%;个险渠道长险首年保费120.17亿元,同比+131.5%,长险首年期交保费118.89亿元,同比+133.4%;银保渠道长险首年保费150.57亿元,同比+168.2%,长险首年期交保费74.21亿元,同比+94.5% [3] - 总投资收益率同比改善,综合投资收益率有所承压;2025Q1投资资产16,876.9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58%,年化总投资收益率5.7%,同比+1.1pp,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2.8%,同比-3.9pp;2025Q1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0.13亿元,较2024Q1的80.18亿元大幅下降;预计主要系利率上行致所投债券公允价值下降;截至2025Q1末,公司金融资产中,FVTPL/AC/FVOCI债权/FVOCI权益占比分别为38.5%/21.6%/37.1%/2.7%,较2024年末分别同比持平/-0.1pp/-0.1pp/+0.3pp [4] 投资建议 - 维持此前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分别为1,326/1,349/1,373亿元;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262/267/272亿元;预计2025 - 2027年EPS为8.41/8.55/8.71元;预计2025 - 2027年NBV为67/72/77亿元;对应2025年4月30日收盘价48.11元的PEV分别为0.53/0.49/0.45倍,维持买入评级 [5] 盈利预测与估值 |财务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71,547|132,555|132,618|134,868|137,331| |YoY(%)|-33.78|85.27|0.05|1.70|1.83|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8,712|26,229|26,238|26,681|27,166| |YoY(%)|-59.48|201.07|0.03|1.69|1.82| |NBV(百万元)|3,024|6,253|6,675|7,166|7,707| |YoY(%)|24.80|106.78|6.74|7.36|7.55| |EPS(元)|2.79|8.41|8.41|8.55|8.71| |EVPS(元)|80.29|82.84|90.14|98.08|106.72| |PE|17.23|5.72|5.72|5.63|5.53| |PEV|0.60|0.58|0.53|0.49|0.45| [7]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展示了2024 - 2027E各项目数据,如货币资金、营业收入等;主要财务比率包括内含价值、新业务价值、成长能力、获利能力、每股指标、估值比率等数据及变化情况 [9]
财通证券(601108):24年利润表现稳健 1Q自营业务承压拖累业绩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35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9亿元,同比下降3.6%,归母净利润23.4亿元,同比增长3.9% [1] - 1Q25归母净利润2.9亿元,同比下降36.5%,环比下降66.6% [1] - 2024年证券主营收入61.6亿元,同比下降3.7% [1] - 2024年管理费用34.6亿元,同比下降8.5%,管理费率56.1%,同比下降3.0个百分点 [2] 业务收入拆分 2024年 - 经纪业务收入14.1亿元,同比增长17.7%,占比22.9% [1] - 投行业务收入5.2亿元,同比下降31.3%,占比8.5% [1] - 资管业务收入15.5亿元,同比下降0.3%,占比25.1% [1] - 净利息收入6.1亿元,同比增长12.9%,占比9.9% [1] - 净投资收入15.0亿元,同比下降14.6%,占比24.4% [1] - 长股投收入5.2亿元,同比下降5.1%,占比8.4% [1] 1Q25 - 经纪业务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41.4% [2] - 投行业务收入1.1亿元,同比下降24.2% [2] - 资管业务收入2.6亿元,同比下降17.5% [2] - 净利息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19.3% [2] - 净投资收入0.2亿元,同比下降94.4% [2] - 长股投收入0.8亿元,同比增长42.5% [2] 资产负债与杠杆 - 2024年末总资产1446亿元,同比增长8.1%,净资产364亿元,同比增长5.2%,经营杠杆3.22倍,同比下降0.10倍 [3] - 1Q25末总资产1389亿元,较年初下降3.9%,净资产366亿元,较年初增长0.6%,经营杠杆3.04倍,较年初下降0.18倍 [3] - 2024年末投资资产规模663亿元,同比下降4.7%,投资杠杆1.82倍,同比下降0.19倍 [3] - 1Q25末投资资产规模640亿元,较年初下降3.4%,投资杠杆1.75倍,较年初下降0.07倍 [3] 投资业务 - 2024年投资净收入15.0亿元,同比下降14.6%,年化投资收益率2.21%,同比下降0.39个百分点 [3] - 1Q25投资净收入0.2亿元,同比下降94.4%,年化投资收益率0.15%,同比下降2.21个百分点 [3] 经纪业务 - 2024年客户数增长12.7%,客户托管资产增长11.3% [4] - 代理买卖业务净收入市占率增长5.1%,代买业务净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21.0%,代销业务净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0.5% [4] - 两融业务收入10.0亿元,同比下降2.6%,24年末融出资金规模210亿元,同比增长5%,市占率1.12%,同比下降0.02个百分点 [4] - 1Q25末融出资金规模212亿元,同比增长0.2%,市占率1.10%,同比下降0.03个百分点 [4] 资管业务 - 2024年资管业务收入15.5亿元,同比下降0.3%,长股投收入5.2亿元,同比下降5.1% [5] - 1Q25资管收入2.6亿元,同比下降17.5%,长股投收入0.8亿元,同比增长42.5% [5] - 1Q25末财通基金非货基AUM为536亿元,较年初下降37.0%,财通资管非货AUM为941亿元,较年初下降15.0% [5] 市场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2亿元、24.0亿元、25.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5%、增长8%、增长7% [5] - 25/4/25收盘价对应2025-2027年动态PB分别为0.94倍、0.90倍、0.86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