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类投资
搜索文档
险资持续推进“长钱长投” 私募证券投资项目加速落地
证券日报· 2025-11-24 00:40
受访专家表示,险资通过私募基金等长期股权投资形式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有助于平滑利润波动、稳 定市场并增强投资者信心,真正实现"长钱长投"。 增配权益类资产 阳光保险公告显示,今年9月8日,基金管理人阳光恒益已完成工商注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披露 信息显示,阳光恒益已于今年10月31日完成备案登记,其实际控制人为阳光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 下简称"阳光资管"),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 此前在今年5月份,阳光保险发布公告,其附属公司阳光资管拟发起设立全资附属公司作为基金管理 人,并由基金管理人发起设立阳光和远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阳光保险附属公司阳光人寿拟出资人民币 200亿元投资试点基金份额,占其总发售份额的100%,资金拟根据基金相关法律文件分期缴纳。 随着险资长期投资改革试点的推进,保险系私募基金公司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产品数量逐步增多,险资 对权益类投资的配置占比也在持续加大。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人 身险公司和财险公司对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等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占比,较今年二季度末进一步提升。其 中,财险公司对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和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配置占比均较二季度末增长, ...
过去15年寿险资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投资收益比较:寿险行业投资收益率高、波动性小,夏普比率最高!
13个精算师· 2025-11-20 19:02
文章核心观点 - 在2010-2024年期间,寿险资金在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和保险资金三者中展现出最优的风险调整后收益,其夏普比率最高,同时收益率波动性最小 [6][35] - 三类中长期资金的投资收益率差异主要源于其底层资产配置中权益类资产占比的不同,寿险资金因需应对流动性等风险,风险偏好最低,权益资产配置相对保守 [7][8][36] - 2024年,寿险投资资金规模高达30.0万亿元,远高于规模相当的社保基金(约3.3万亿元)和企业年金(3.6万亿元) [1][27] 资金规模比较 - 截至2024年底,寿险投资资金规模为30.0万亿元,社保基金规模约3.3万亿元,企业年金规模为3.6万亿元,寿险资金规模显著领先 [1][27] - 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有15.9万户,不足全国企业法人单位数的0.5%,参加职工3242万人,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的8% [21] 投资收益率表现 - 2024年度,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为8.1%,寿险行业综合投资收益率为7.5%,企业年金投资收益率为4.8% [3][35] - 在2010-2024年整个统计期间,社保基金平均投资收益率最高,为6.2%,寿险资金为5.1%,企业年金为4.7%,上证指数平均收益率为1.8% [6][34][35] 风险与收益质量分析(夏普比率) - 寿险资金的夏普比率最高,为1.406,社保基金为0.598,企业年金为0.619,上证指数夏普比率为负值(-0.036) [6][35] - 寿险资金收益率的标准差是三者中最低的,为0.02,表明其收益波动性最小,而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的标准差分别为0.06和0.04 [6][35] - 三者投资收益率与上证指数的相关系数在1%的水平下均显著 [7][32] 资产配置结构差异 - 寿险行业权益类资产(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及长期股权投资)合计占比约为20.3% [7][19] - 企业年金含权益类资产配置占比极高,十多年来始终维持在80%以上,2024年底高达86.8% [7][25] - 社保基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可间接反映权益资产配置趋势)占总资产的比重从2008年的23.7%持续提高至2024年的53.6% [7][17] - 企业年金当年领取金额占全部资金的比重长期低于3.3%(2024年为3.0%),较小的支付压力使其可侧重投资权益类资产 [7][24] 投资策略与监管背景 - 社保基金投资运作坚持长期投资、长周期考核,旨在分享国民经济增长的长期收益,其权益类投资占比按规定不得高于40% [11][13][14] - 保险资金运用需考虑退保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偿付能力不足风险,对流动性要求更高,因此实际权益资产配置相对较低,风险偏好也更低 [7][8][37] - 企业年金投资运营自2006年步入正轨,建立企业以能源、电力、金融等行业的国有企业为主,存在发展不均衡问题 [18][21][23]
四季度以来权益类ETF吸金超千亿元
搜狐财经· 2025-11-05 08:36
资金流入规模 - 10月以来权益类ETF净申购总额达1008.94亿元 [1] - 10月31日市场调整当日净申购额超过250亿元 [1] 重点流入产品(A股主题) - 国泰证券ETF净申购额最高,为75.49亿元 [1] - 华宝银行ETF、华宝券商ETF、嘉实科创芯片ETF、华泰柏瑞红利低波ETF、华夏科创50ETF净申购额均超过35亿元 [1] 重点流入产品(港股主题) - 华夏恒生科技ETF、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天弘恒生科技ETF、大成恒生科技ETF净申购额均在30亿元以上 [1]
中国人保&中国财险
2025-10-14 22:44
行业与公司 * 涉及的行业为保险行业,具体包括财产保险、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和农业保险 [1] * 涉及的公司为中国人保及其子公司中国财险 [1] 核心观点与论据 保险业务经营情况 * 2025年第三季度整体保费保持平稳,非车险保费增速因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不再计入而放缓,但剔除该影响后增速维持在8%至10% [3] * 车险经营状况同比改善,全年增速预期约为3%至4%,赔付率因通胀和理赔成本上升而增加,但费用率因报行合一2.0政策下的严格管控而明显下降 [1][5] * 非车险经营情况好转,因大灾发生频率较低,赔付率显著下降,费用率略有下降 [1][5] * 农险业务前九个月整体呈负增长(同比下降约3%),但剔除价格指数保险影响后同比增长约8% [2][17] * 意外健康险全年综合成本率有望改善至100%以下,因上半年计提的大量准备金将在下半年逐步转回 [4][20] * 新能源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范围已从1.35调整至1.4,约20%的保单(主要为营运车辆)上调至新上限,并计划每半年调整一次直至达到1.5 [4][11][12] * 新能源车险设计费用率为15%,赔付率85%,与燃油车险(费用率25%,赔付率75%)存在差异 [4][14] * 当前新能源汽车平均保险费用约为4,400元,燃油汽车约为2,000元 [16] 监管政策与影响 * 非车险报行合一政策自11月1日起实施,旨在反内卷、提高行业规范性,预计将降低企财责任等主要非车险种的手续费上限 [1][7] * 执行报行合一后,非车险费用率预计至少改善1个百分点 [9] * 短期健康险和意外险被纳入报行合一规范范围,旨在倒逼降低费用、提升赔付并降低定价 [8] * 反内卷政策对龙头公司利好,预计市占率会略有提升,但公司更追求利润份额而非保费份额的大幅增加 [34] 投资策略与表现 * 自2025年以来持续增加权益类仓位,权益投资收益逐步向好 [1][5] * 未来将持续增加权益类资产配置,以满足中长期资金入市要求,并放宽高股息股票入池标准(从4%降至3.5%),侧重银行、电信等传统行业股票 [1][25] * 三季度债市表现欠佳对利润表影响较小,因交易类债券仓位较少且久期较短 [1][5] * 集团分红政策稳定,分红比例不低于30%,财产保险分红比例不低于40%,若2025年利润表现良好,分红将稳定增加并考虑DPS持续增长 [4][27] 寿险与健康险业务 * 寿险通过抓住银保发展机会,实现首年期缴保费快速增长,银保渠道正从三年期向五年期转型,个别渠道向10年以上期限转型 [1][28] * 健康险保持稳定发展,互联网健康险(特别是百万医疗市场)提供强有力支撑,第三季度互联网渠道实现两位数增长 [1][29] * 公司已成立健康管理子公司,与超过100家三甲医院建立深度合作,旨在赋能集团业务发展 [30][32] 风险管控与准备金 * 风险减量措施效果显著,以广东省为例,尽管经历多次台风登陆,但因措施完善,单次台风损失均未超过10亿元 [4][35] * 各类准备金提取比例同比均有所提升,车险未决赔款准备金比年初增加2个百分点,全险种提升约1.9个百分点,主要因新能源车占比提升及人伤案件出险率上升 [23]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对中长期整体车险保费增速的预期是与GDP保持同步 [15] * 商业农险占整个农险比重约17%,目前仍处于承保亏损状态,未来将加强保险期间管控,预计保持稳定增长且盈利水平逐步改善 [2][19] * 公司获批长期股票投资试点,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已成立,主要以A股为主进行投资,重点关注长期投资价值和股息回报 [33] * 2025年上半年保险行业面临较大盈利压力,但预计下半年大病保险和健康险盈利水平将有所改善 [4][21]
低利率催生理财变局 含“权”理财驶入“快车道”
中国经营报· 2025-10-11 02:49
含权理财产品市场趋势 - 随着股市回暖,含权类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表现亮眼,银行及理财公司在产品布局上愈加积极 [1] - 投资者风险偏好普遍回升,对含权类理财的配置需求日渐凸显,权益类投资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1][6] - 在低利率与资产荒背景下,机构对权益资产的配置热情持续升温,9月以来逾1600只混合及权益类等含权产品上线发售 [1][2] 产品发行与规模 - 2025年10月9日至23日,近10家理财公司旗下19只混合类、权益类和"固收+"类理财产品将成立,业绩比较基准普遍集中于2.4%~3% [2] - 8月以来混合类、"固收+"等含权理财发行量显著提升,混合类规模上涨12%,权益类、混合类理财新发数量同比分别增长19%、57% [3] - 招银理财旗下"全+福"多策略产品系列保有规模已突破3000亿元,服务客户逾240万 [4] 产品收益表现 - 截至9月末,混合类理财今年以来平均年化收益率达4.82%,较8月末环比增长9.27个基点 [3] - 权益类理财今年以来平均年化收益率达24.76%,较8月末环比增长572.38个基点 [3] - 混合类理财通过适度配置权益资产增加组合收益机会,收益潜力更高,同时保持较好流动性和抗通胀能力 [3] 产品结构特点 - 纯"权益类"理财存续规模占比较低,以多元策略为核心的混合类、"固收+"类产品成为理财机构博弈权益市场的核心抓手 [3] - 含权理财产品主要集中在"固收+"类、混合类等类型,并通过指数化产品、黄金挂钩产品等创新形式丰富产品线 [5] - 混合型产品和权益类产品比例有所上升,反映出市场对高收益投资渠道需求增加,创新型产品如ESG主题基金也逐渐受关注 [5] 机构策略与投研活动 - 理财公司正通过加强基本面研究弥补权益投研短板,2025年1月至今对上市公司调研次数累计超2100次,调研个股数超1770只 [6] - 平安理财"启元增强(360天持有)1号"在主投固收类资产基础上增加可转可交债和权益宽基ETF等资产以提升收益弹性 [4] - 理财公司普遍迈向多元资产配置转型,加强多资产、多策略的投资布局,强化投研体系和风控能力是关键路径 [8] 投资者偏好与产品设计 - 投资者配置行为更倾向于具有清晰风险收益特征、净值波动相对平稳的产品,因此"固收+"和混合类产品成为主流 [7] - 投资者普遍对产品净值稳定性要求较高,理财公司在资产配置上仍以波动较低的固收类资产为主,权益占比相对较低 [7] - 含权理财产品更加注重个性化与定制化,采用动态资产配置策略应对市场波动,并引入智能投顾服务提高投资效率 [7] 未来展望 - 保守测算2025年下半年及2026年全年合计有超千亿元理财资金增配权益 [2] - 在低利率、政策红利与权益市场回暖共振下,2025年含权理财迎来"量增、质升、客随"的拐点 [8] - "固收+(10%~15%)权益"有望成为下一个主流赛道,含权理财已驶入发展"快车道" [8][9]
投资权益类基金,不妨先从这个问题开始
搜狐财经· 2025-06-18 11:44
投资前的自我评估 -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提出三个通俗易懂的问题帮助投资者评估自身状况:是否有房产、未来是否需要用钱、是否具备股票投资成功的个人素质 [1] - 在投资权益类资产前应先检查家庭财政预算,短期需用资金不应投入股市 [6] - 股票投资资金应限于可承受损失范围,不影响日常生活 [6] 房产投资与股票投资的差异 - 房产投资普遍表现较好,因持有周期长(美国平均7年)且交易流程复杂抑制频繁交易 [2][3] - 股票市场换手率高(纽约交易所87%股票年换手,中国超50%基金投资者持有期不足1年)导致收益波动 [3] - 房产选择需数月实地考察,股票决策常基于片面信息致亏损 [5] 成功投资的个人素质 - 需具备耐心、自立、常识、抗压能力等12项关键素质 [7] - 情绪管理至关重要,需避免恐慌性抛售或追涨杀跌 [7][8] - 真正的逆向投资是等待市场冷却后买入被忽视的公司,而非简单对抗热门股 [8] 长期投资行为特征 - 投资者常因市场波动从"长期"转为短期交易,导致非理性操作 [8] - 只要基本面未变,长期持有仍是有效策略 [9] - 无法约束内心冲动的投资者难以通过阅读提升投资能力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