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弗曲线

搜索文档
大美丽法案,真的“美丽”吗?
36氪· 2025-07-08 11:58
"大美丽法案"核心内容 - 法案延续2017年《减税与就业法案》(TCJA)中2025年到期的个人所得税减税措施 而非推出新的大幅减税政策 [2] - 共和党主张通过减税刺激经济增长 逻辑链条为减税→企业盈利提升→投资增加→生产率提高→工资上涨 [2] - 2017年TCJA将联邦公司所得税从35%降至21% 使美国公司税低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 [4] 财政赤字与政府债务影响 - 2024年美国联邦财政赤字达GDP的6.6% 政府债务36万亿美元占GDP123% 均为历史高位 [6] - 法案预计未来10年新增3-4万亿美元财政赤字 债务利息支出已超国防开支成为第三大政府支出项 [6] - 削减支出主要针对低收入医保(Medicaid) 预计10年节省1万亿美元 但远低于减税造成的4.5万亿美元收入损失 [10] 收入分配与贸易赤字 - 最富有的1%人群将获得1万亿美元税收优惠 低收入群体因医保削减成为主要输家 加剧财富不平等 [11] - 联邦政府财政赤字扩大导致美国整体储蓄率下降 进一步推高贸易逆差 [13] 对中国经济影响 - 短期利好中国出口 法案刺激作用可能转化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 [14] - 取消新能源补贴(如电动车7500美元税收优惠)对中国企业直接影响有限 因中国新能源企业对美出口占比不高 [14] - 美国削减基础科研经费(NIH降40% NSF降50%)或促使科学家流向中国等国家 削弱美国科技竞争力 [16] 行业政策调整 - 法案提高国防开支1500亿美元 反映地缘政治紧张背景下军事预算刚性增长 [9] - 能源政策转向化石燃料开发 取消风能 太阳能行业补贴 可能延缓美国新能源行业发展 [14]
特朗普政策摇摆原因与长期美债定价新框架
第一财经· 2025-06-29 20:47
特朗普政策逻辑分析 - 特朗普政策摇摆不定,市场创造"TACO交易"概念描述其关税威胁后因市场反应缓和而逢低买入获利的现象 [1] - 政策逻辑主线包括:通过关税提高政府收入促进制造业回流,从国别关税转向半导体、医药、汽车等战略行业高关税 [2] - "大而美"法案包含减税措施(未来十年减少4万亿美元收入)和1.6万亿美元减支方案,减税在2028年前实施而减支在2029年后 [3] - 政策包含去监管措施:撤销加密数字货币监管、取消PCAOB、增加公共土地租赁等 [3] 政策摇摆原因 - 市场压力是主因,特朗普对美债市场重视度高于美股,当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单周升幅超30bp时政策倾向回调 [4] - 美债收益率高位(4%)威胁美元国际储备地位,且利息负担沉重(2024财年1.1万亿美元),每降1基点可减少30亿美元支出 [5] - 选举压力迫使缓和关税政策,62%核心选民将"经济受损"列为投票否决项,医保覆盖面缩减已伤害基本盘 [6] 美债收益率分析 - 当前美债收益率高企主因美联储不降息,但长期高利率难持续,失业率从4%升至4.2%预示经济走弱 [8] - 通胀预期下降:一年期预测从3.63%降至3.2%,五年期从2.74%降至2.61% [8] - 美债收益率可能高于经济名义增长率,走低是市场阻力最小方向 [9] 美债定价框架变化 - 伯南克框架(通胀预期+自然利率+期限溢价)失效,关税战后10年期收益率上升无法用该框架解释 [10][11][12][14] - 新框架增加主权风险溢价变量,可解释收益率上升及实际收益率与黄金价格负向关系背离 [20] - 期限利差在关税战后从0.3%升至0.49%,反映主权风险担忧 [11][22] 美元体系相关因素 - 美国制造业占比仅10%,远低于中国(26%)、日本(20%)、德国(18%),推动制造业回流动机强烈 [23] - 通过高科技产品贸易(芯片、软件等)把控产业链,维持贸易逆差输出美元 [23] - 增加黄金和数字货币储备为美元增信,稳定币监管改革(《STABLE法案》)限定储备资产为短期美债 [24] - 债务上限已达36.1万亿美元,财政部采取特别会计手段(每月释放约70亿美元)延迟违约风险 [25]
深度|木头姐:从滚动衰退到牛市?以AI为核心的技术发展已进入黄金时期,市场或进入超预期增长与低通胀并存的新常态
搜狐财经· 2025-05-10 13:38
滚动衰退与劳动力市场 - 疫情后劳动力短缺导致企业招聘谨慎 劳动力囤积现象持续 企业不会轻易裁员直到利润受到侵蚀 [1] - 通货紧缩可能成为未来重要主题 企业利润空间收窄将加速资本替代劳动力趋势 [1] - 自动化和AI短期会替代部分岗位 但长期将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类似农业自动化历史经验 [2] 税收政策与经济影响 - 特朗普任期内企业税率从39%降至21% 税收收入从200亿美元增至500亿美元 [7] - 降低税率刺激经济增长并减少避税现象 个税税率下降可能产生类似效果 [6][7] - 税收方案可能在7月4日前出台 因经济疲软和政治压力增加 [7][8] 货币政策与滚动衰退 - 美联储16个月内加息22次 利率从0.25%大幅上调 创历史罕见记录 [11] - 货币流通速度自90年代末持续下降 疫情后急剧下降后又回升 现再次出现下滑趋势 [15] - 收益率曲线长期处于负值 通常预示经济衰退 2019年也曾出现类似情况 [39] 行业表现与市场动态 - 房地产市场衰退 现有房屋销售下降39% 按揭利率翻倍导致购房负担加重 [18] - 制造业持续收缩 扩散指数低于50分界线 资本支出呈现停滞状态 [23][25] - 小企业乐观指数跌至金融危机后低谷 信贷条件紧缩和政策不确定性是主因 [29] 消费者信心与通胀趋势 - 所有收入层次消费者信心同时下降 低收入群体信心低于2008年水平 [33] - 真实通胀率比CPI提前3-6个月反映变化 当前呈下降趋势 最新数据为1.37% [45] - 油价下跌产生减税效应 对通胀和市场有利 S&P500与油价走势背离 [72] 技术创新与市场展望 - 颠覆性创新未来五年可能获得十倍以上市值增长 传统行业增长有限 [56] - 创新型策略估值处于历史低点 企业价值对EBITDA溢价仅为75% [51] - 技术融合进入黄金时期 AI处于核心地位 将推动生产力驱动的复苏 [40][43]
深度|木头姐:从滚动衰退到牛市?以AI为核心的技术发展已进入黄金时期,市场或进入超预期增长与低通胀并存的新常态
Z Potentials· 2025-05-10 12:39
核心观点 - 当前经济处于"滚动衰退"状态,表现为多领域疲软但未全面崩溃,劳动力囤积现象持续[2][8] - 通货紧缩将成为未来重要主题,企业利润空间收窄将加速资本替代劳动力趋势[2] - 技术创新(AI/自动化)短期替代部分岗位但长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3] - 市场正摆脱利率、集中度和估值三大压力,未来可能出现生产力驱动型复苏[8][52][56] 劳动力市场与就业 - 疫情后劳动力短缺导致企业招聘谨慎,形成劳动力囤积现象[2] - 企业不愿轻易裁员直到利润受侵蚀,部分行业已开始出现此现象[2] - 自动化农业历史表明技术最终提升生产力并创造新就业岗位[3] 财政与税收政策 - 拉弗曲线显示降低税率(如企业税从39%降至21%)反而增加税收收入(200亿→500亿美元)[9] - 个税税率下降可能减少高净值人群避税行为,提升实际税收[10] - 政治压力推动税收方案可能在7月4日前出台,因GDP出现2022年来首次负增长[10] 滚动衰退特征 - 支撑经济的两个领域(高端消费和政府支出)首次同步下滑,政府支出出现30年来首次收缩[11] - 美联储16个月内22次加息创历史记录,从0.25%起步形成巨大冲击[15][16] - 货币流通速度自90年代持续下降,2023年同比仅增1.4%且环比下滑[19] 行业衰退表现 - 房地产:现房销售峰值下降39%,低利率锁定效应抑制市场复苏[21] - 汽车:销量从1700-1800万辆常态降至1400-1500万辆,关税政策加剧压力[24] - 制造业:扩散指数持续低于50的荣枯线,处于长期收缩状态[27] - 资本支出:尽管AI/数据中心投资增长,整体资本支出仍停滞[31] 市场信心指标 - 小企业乐观指数跌至低于疫情期间水平,接近2008年金融危机低点[35] - 消费者信心全面崩溃,低收入群体信心低于2008年水平[38][39] - 收益率曲线长期倒挂后转正,历史上均为衰退前兆[44] 通胀与市场动态 - 真实通胀率(1.37%)低于CPI(2%-5%),呈现下降趋势[49] - 市场集中度达历史高位,"MAG6"市值三年翻倍而其他企业仅增30%[52][60] - 创新策略估值处于历史低位,EV/EBITDA溢价从75-90%降至低点[56] 未来经济展望 - 利率或维持在2.5%-5%区间,伴随低通胀和单位增长超预期[64] - 黄金价格暴涨反映全球经济问题可能比金融危机更严重[69] - 比特币/黄金比率保持上升趋势,预示风险偏好可能回归[81][82]
特朗普顾问吵归吵,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关税将维持高位!
金十数据· 2025-05-09 20:59
特朗普关税政策的经济理论 - 特朗普及其顾问认为贸易关税能刺激美国经济、带回制造业岗位、增加税收收入并为安全协议谈判提供筹码 [1] - 白宫政策智库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芬・米兰表示特朗普正在制定新的贸易范式并淡化市场波动的短期影响 [1] - 米兰认为存在一个最优关税税率(约20%)能使税收收入最大化并让经济受益 [2] 最优关税税率的影响 - 更高关税每年可为联邦政府带来数千亿美元税收收入有助于实施国内减税政策 [2] - 特朗普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支持最优关税概念认为大国可通过关税改善贸易条件 [3] - 纳瓦罗称贸易逆差导致就业岗位和生产流向国外各国因此寻求贸易顺差 [3] 贸易协议进展与市场反应 - 特朗普宣布与英国达成有限双边贸易协议维持10%关税并扩大农业市场准入 [3] - 特朗普团队将与中国进行谈判更多贸易协议正在制定中 [3] - 市场在特朗普宣布关税政策后大幅下跌但已收复大部分失地不确定性影响仍存 [8][9] 经济学家对关税政策的担忧 - 经济学家努里尔・鲁比尼预测若关税维持10%通胀率将升至4%经济将停滞并引发轻微衰退 [4][5] - 劳伦斯・萨默斯认为特朗普政策使美国"很有可能"陷入衰退 [6] - 鲁比尼警告若关税远高于10%美国和全球将面临严重衰退风险 [6] 政府内部对关税的分歧 - 特朗普长期经济顾问阿瑟・拉弗认为特朗普实际支持自由贸易但策略风险高 [9] - 纳瓦罗与埃隆・马斯克公开争吵马斯克称纳瓦罗对关税的看法"愚蠢" [11] - 斯蒂芬・摩尔将制造业岗位流失归咎于税收、监管和技术而非全球贸易 [12] 历史背景与政策演变 - 特朗普早在1987年就批评美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9] - 前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称特朗普在第二个任期内拥有更大自由度推行关税政策 [10] - 纳瓦罗指出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保护主义冲动因内阁缺乏支持受阻碍 [11]
美国发动关税战的原因与我国如何应对
第一财经· 2025-04-28 19:53
美债—美元体系的内生矛盾 - 美债—美元体系的内生矛盾是"特里芬难题"的发展,即美国需输出美元满足全球贸易需求,导致国际收支长期逆差,同时需控制国债规模以保持财政可持续性 [2] - 美国通过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暂时解决了《布雷顿森林协定》中的"特里芬难题",但长期仍面临海外美元积存与国债规模控制的矛盾 [2] 美国关税战的逻辑与计算错误 - 美国关税战的逻辑起点是贸易逆差导致财政不可持续,目的是通过短期征收关税解决财政困难,长期促进制造业回流并提升居民储蓄率 [2] - 美国关税税率计算采用"10%"和"0.5乘以美国认定的该国综合关税率"中的较大值,但公式中的弹性取值错误,实际进口价格对关税的弹性约为0.95,而非美国政府假设的0.25 [3] - 美国关税公式高估所需关税税率约一倍,因实际进口需求弹性为-2.1,而美国政府假设为1 [4] - 美国关税公式实现贸易平衡的前提是其他国家不进行关税反制,但实际较多国家进行了反制 [4] 关税战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 进口价格上涨导致美国国内价格水平上升,耶鲁大学模型显示平均13.3%的关税将增加美国家庭2700美元成本,推高核心通胀1.7~2.1个百分点 [7] - 关税战导致双边贸易减少,对美出口国美元储备减少,同时加大美元和非美货币的脆弱性 [7] - 美债收益率连续上涨,动摇美元信用和储备地位,美国政府暂停部分加征关税并转为谈判 [7] 应对关税战的建议 - 加大财政对冲力度,短期增加赤字规模并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中长期增加民生和消费支出比重 [9] - 加大货币政策对冲力度,择机降准降息以提升出口竞争力并降低融资成本 [9] - 提升居民收入并建设有效内需市场,持续提振消费并提升实际购买力 [10] - 进一步开放包容,优化关税和补贴措施,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加快区域经济联盟建设 [10] - 加大创新支持力度,加快发展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新能源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形成完备产业链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