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
搜索文档
财政部新设债务管理司 北大教授许云霄:推动政府债务管理从分散走向统一
搜狐财经· 2025-11-05 16:13
封面新闻记者 戴云 财政部网站"机构设置"一栏近日更新,新成立的债务管理司被纳入"部机关"列表。 其中,预算司下设政府债务管理处,主导限额分配与预算衔接,是政府债务管理职能的主要承担机构;国库司下设国债管理处、国债发行兑付管理处,负 责内债发行与付息兑付;政府债务研究和评估中心(部属事业单位)承担统计分析、信息系统建设与合规监控;金融司负责政府外债政策拟定与主权信用 评级;国际财金合作司管理多边与外国政府贷款;监督评价局与各地监管局开展隐性债务问责与风险核查。 "这种多头管理的模式存在职能交叉、协调成本高的问题,难以对政府债务进行全口径、一体化的管理。"许云霄认为。 9月12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截至2024年末,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92.6万亿元,包括国债34.6万亿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7.5 万亿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10.5万亿元,政府负债率68.7%。 | 中华人民美和国财政部 Ministry of Financ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 | 债务管理司 | | | --- | --- | --- | --- | --- | ...
时报观察丨完善机制强化协同 政府债务治理升维正当时
证券时报· 2025-11-05 08:32
(原标题:时报观察丨完善机制强化协同 政府债务治理升维正当时) 近日,财政部新设"债务管理司",政府债务至此迎来专职管理司局,过去由多个司局分工监管国债与地 方债、政府内债与外债的局面就此划上句号。 校对:彭其华 政府债务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等挑战,而我国政府 资产负债表相对健康且具备扩张能力。近年来,通过适度增加政府债务,我国以大力度的财政支出扩大 有效需求,企稳经济大盘。着眼于提升政策效能,由一个专职机构牵头将国债、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 项债券等各类政府债务工具作为政策"组合拳"统筹,统一分配各工具的额度,统一管理不同工具的发行 使用节奏,无疑将强化政策协同。 一揽子化债举措的落地见效,推动了地方政府偿债压力整体缓释,但由于当前债务管理机制尚未健全, 部分地方新增隐性债务和虚假化债的现象仍时有发生,部分地方通过融资平台举债的行为并未完全杜 绝。为此,有必要通过一个专职机构持之以恒开展全流程债务管理,不断完善政府债务长效监管机制。 财政部债务管理司的设立,也释放出了信号,表明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控将是一项常态化工作。 "十五五"时期,"加快构建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 ...
蓝佛安详解“十五五”积极财政政策 构建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5 07:26
蓝佛安表示,"十五五"时期要坚持财政政策民生导向,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民生。坚持科 学把握财政宏观调控边界,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坚持将畅通国内大循环放在突出位置, 聚焦卡点堵点精准施策。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财政高效能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 动。坚持"小钱小气、大钱大方",不断提升财政政策效能和资金使用效益。 蓝佛安指出,"十五五"时期要全力落实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举措。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支持建设强 大国内市场。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 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进城乡区域融合发展,拓展现代化发展空间。以深化改革、加强监管推 进财政科学管理,不断提升财政治理效能。切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推动财政可持续发展。 尤值一提的是,11月3日,财政部债务管理司官宣上线,该司职责涵盖中央和地方债务管理、政府债券 发行和兑付、防范化解隐性债务等方面,有助于对政府债务进行统筹管理。 科学把握财政宏观调控边界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 用,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近日出 ...
完善机制强化协同 政府债务治理升维正当时
搜狐财经· 2025-11-05 06:14
近年来,我国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提高,也相应对政府债务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政府债务扩张所引致的债 务风险积累是各国经济发展共同面临的风险隐患。尽管从国际对比看,我国政府负债率显著低于主要经 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但政府债务总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截至2024年末,全国政府法定债务余额82.1 万亿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余额10.5万亿元。随着政府债务规模不断增长,监管政府债务的层级规格也 有必要相应提高。 证券时报记者 贺觉渊 近日,财政部新设"债务管理司",政府债务至此迎来专职管理司局,过去由多个司局分工监管国债与地 方债、政府内债与外债的局面就此划上句号。 政府债务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等挑战,而我国政府 资产负债表相对健康且具备扩张能力。近年来,通过适度增加政府债务,我国以大力度的财政支出扩大 有效需求,企稳经济大盘。着眼于提升政策效能,由一个专职机构牵头将国债、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 项债券等各类政府债务工具作为政策"组合拳"统筹,统一分配各工具的额度,统一管理不同工具的发行 使用节奏,无疑将强化政策协同。 一揽子化债举措的落地见效,推动了地方政府偿债压力整体缓释,但由于当 ...
时报观察 | 完善机制强化协同 政府债务治理升维正当时
证券时报· 2025-11-05 01:53
近日,财政部新设"债务管理司",政府债务至此迎来专职管理司局,过去由多个司局分工监管国债与地 方债、政府内债与外债的局面就此划上句号。 近年来,我国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提高,也相应对政府债务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政府债务扩张所引致的债 务风险积累是各国经济发展共同面临的风险隐患。尽管从国际对比看,我国政府负债率显著低于主要经 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但政府债务总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截至2024年末,全国政府法定债务余额82.1 万亿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余额10.5万亿元。随着政府债务规模不断增长,监管政府债务的层级规格也 有必要相应提高。 政府债务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等挑战,而我国政府 资产负债表相对健康且具备扩张能力。近年来,通过适度增加政府债务,我国以大力度的财政支出扩大 有效需求,企稳经济大盘。着眼于提升政策效能,由一个专职机构牵头将国债、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 项债券等各类政府债务工具作为政策"组合拳"统筹,统一分配各工具的额度,统一管理不同工具的发行 使用节奏,无疑将强化政策协同。 一揽子化债举措的落地见效,推动了地方政府偿债压力整体缓释,但由于当前债务管理机制尚未健全 ...
蓝佛安详解“十五五”积极财政政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4 23:02
作者丨周潇枭 编辑丨张星 尤值一提的是,11月3日,财政部债务管理司官宣上线,该司职责涵盖中央和地方债务管理、政府债券 发行和兑付、防范化解隐性债务等方面,有助于对政府债务进行统筹管理。 (《辅导读本》及《学习辅导百问》封面图) 科学把握财政宏观调控边界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 用,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近日出版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中,财政 部部长蓝佛安发表题为《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的署名文章,对"十五五"时期财政面临的形势任务和 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举措进行介绍。 蓝佛安表示,"十五五"时期要坚持财政政策民生导向,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民生。坚持科 学把握财政宏观调控边界,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坚持将畅通国内大循环放在突出位置, 聚焦卡点堵点精准施策。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财政高效能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 动。坚持"小钱小气、大钱大方",不断提升财政政策效能和资金使用效益。 蓝佛安指出,"十五五"时期要全力落实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举措。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支持 ...
蓝佛安详解“十五五”积极财政政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4 22:39
作者丨周潇枭 编辑丨张星 近日出版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 中,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发表题为《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的署名文章,对"十五五"时期财政 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举措进行介绍。 蓝佛安表示,"十五五"时期要坚持财政政策民生导向,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 务民生。坚持科学把握财政宏观调控边界,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坚持将 畅通国内大循环放在突出位置,聚焦卡点堵点精准施策。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财政 高效能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坚持"小钱小气、大钱大方",不断 提升财政政策效能和资金使用效益。 蓝佛安指出,"十五五"时期要全力落实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举措。全方位扩大国内需 求,支持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在 高质量发展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进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拓展现代化发展空间。以深化改革、加强监管推进财政科学管理,不断提升财政治理效 能。切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推动财政可持续发展。 尤值一提的是,11月3日,财政部债务管理司官宣上线,该司职 ...
蓝佛安详解“十五五”积极财政政策,构建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4 20:00
“十五五”时期积极财政政策的总体导向 - 坚持财政政策民生导向,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民生[1] - 坚持科学把握财政宏观调控边界,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1] - 坚持将畅通国内大循环放在突出位置,聚焦卡点堵点精准施策[1] -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财政高效能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1] - 坚持“小钱小气、大钱大方”,不断提升财政政策效能和资金使用效益[1] 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举措 -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支持建设强大国内市场[2] - 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2] - 在高质量发展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2] - 扎实推进城乡区域融合发展,拓展现代化发展空间[2] - 以深化改革、加强监管推进财政科学管理,不断提升财政治理效能[2] - 切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推动财政可持续发展[2] 财政宏观调控的边界与作用 - 财政政策通过预算、税收、政府债券、转移支付等工具组合,发挥扩大总需求和定向调结构的双重优势[3] -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统筹实施存量和增量政策,及时出台一揽子化债方案[3] - 必须以财政宏观调控“有度”保障市场机制“有效”,进而让微观主体“有活力”[4] - 财政资金向公共领域聚焦,向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的方面倾斜,弥补市场失灵[4] - 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4] 财政可持续性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财政收入增长面临较多约束,传统重点税源行业增长放缓,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数字经济等对税收贡献相对较小[5] - 财政支出需求持续增长,促消费、扩投资、稳就业、促民生等重点领域刚性支出不减,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持续加大[5] - 增强财政可持续性需综合施策,多管齐下,推动建设稳固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5] - 统筹考虑经济与财政收支之间的关系,加强财政宏观调控,不断做大经济财政“蛋糕”[6] - 充分调动和保护各级地方政府、各类经营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持续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6] 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 - 坚持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持续用力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7] - 进一步落实好一揽子化债方案,做好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置换工作[7] - 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推动建立统一的地方政府债务长效监管制度[7] - 加快推进地方融资平台改革转型,严禁新设或异化产生各类融资平台[7] - 优化债务结构,加快构建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7] 债务管理司的设立与职能 - 财政部新设债务管理司,职责涵盖中央和地方债务管理、政府债券发行和兑付、防范化解隐性债务等方面[2][7] - 债务管理司整合了原分散在多个司局的债务管理职能,通过统一制定政策、加强监测监管,可有效避免多头管理[8] - 该司可直接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进行穿透式监管,构建覆盖中央与地方、显性与隐性债务的“全口径、集中化”治理中枢[8] 隐性债务化解与未来债务趋势 - 按照目前进度,2028年实现隐性债务清零的目标具备可行性,2026年、2027年是地方债务风险化解的关键年份[10] - 伴随“6+4+2”大规模化债组合拳的实施落地,地方债务综合成本持续下降,结构改善,风险压降[10] - 融资平台有望在2027年6月末前全部退出名单[10] - 未来政府债务规模或呈现“法定债务延续扩容、隐性债务持续压降、全口径债务管理强化”的趋势[10] - 全口径债务管理进一步强化,涵盖法定债务、隐性债务、城投企业经营性金融债务、产业类国企债务等[10]
如何理解“十五五”规划建议对财政的部署安排?
粤开证券· 2025-11-03 11:06
“十五五”财政政策的核心特点 - 财政角色更重,贯穿规划始终,在科技创新、收入分配、提振消费等重点领域明确财政支持[9] - 明确提出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以应对短期风险[10] - 财政“投资于人”、提振消费色彩浓厚,提出合理提高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等具体举措[11] - 政策目标更明确、可执行度更强,如明确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12][13] 财政政策的四大转型方向 - 从关注赤字率转向支出增速,打破3%赤字率约束,确保必要支出力度[17] - 由收入端减税降费转向支出端扩大支出为主,提高税收优惠政策精准性[17] - 优化支出结构,从侧重供给、投资和企业转向供给需求并重、投资消费并重、企业家庭并重[18] - 必要时将“积极财政政策”改为“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强化预期管理[19] 财税体制改革与财政可持续性 - 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保持合理宏观税负水平,避免“两个比重”(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持续下降[20] - 推动事权与支出责任上移,缓解地方财政困境,并拓展地方税源以增强地方自主财力[21][22] - 健全直接税体系,如将经营所得、财产所得等纳入个人所得税综合征收,并研究探索数字资产税等新税源[24] 政府债务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 建立全口径地方政府债务监测体系和风险动态预警体系,推动隐性债务“显性化”[26] - 完善中央对地方考核机制,落实问责制的同时增加正向激励机制[26] - 健全投资决定融资机制,明确国债、地方一般债、专项债和城投债各自职能[27]
吴清、潘功胜、蓝佛安发文!事关“十五五”,信息量大
搜狐财经· 2025-10-31 14:09
资本市场制度改革 - 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与适应性,以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和金融强国建设[3] - 加力实施更具包容性的发行上市及并购重组制度,以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并更好满足投资者多元化财富管理需求[4] - 深化科创板及创业板改革,健全科创企业识别筛选与价格形成机制,发展多元股权融资、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及科创债券等,完善期货品种布局[7] - 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体系,提高政策稳定性与可预期性,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方向,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8] - 持续深化并购重组市场改革,提升再融资机制灵活性与便利度,支持上市公司转型升级及发展新质生产力[10][11] - 督促上市公司强化回报意识,积极开展现金分红及回购注销,巩固常态化退市机制以健全市场生态[12] - 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必须以市场稳定运行为保障,坚持底线思维防范风险,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9]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 - 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与传导机制,增强央行政策利率作用,收窄短期利率走廊宽度,提高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报价质量[14] - 优化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及货币政策中间变量,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淡化数量目标关注,为利率调控创造更多空间[14] - 研究储备应对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波动的政策工具,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及跨境资本流动等领域工具箱[14] - 持续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整治金融业“内卷式”竞争及资金空转,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产业政策协调[15] - 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保持汇率弹性,同时防范汇率超调风险[16] - 做实全面风险防范,及时矫正金融市场“羊群效应”,加强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17] - 加强金融安全能力建设,推进金融服务业及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维护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及海外金融资产安全[18] 财政政策与政府债务管理 - “十五五”时期将统筹使用专项债券及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优化政府投资方向,鼓励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20] - 通过税收、社会保障及转移支付等调节手段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以提振消费[21] - 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做好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置换,建立统一的地方政府债务长效监管制度,严禁新设融资平台[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