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经济板块
icon
搜索文档
ETF基金周报:资金分歧显现红利低波类ETF净流入34亿-20251020
东莞证券· 2025-10-20 16:50
核心观点 - 全球市场呈现避险特征,贵金属表现突出,黄金期货创历史新高并录得周度9连涨,白银期货上涨7.15% [4][9] - A股市场风格切换,价值风格表现优于成长风格,资金出现分歧,在进攻性科技板块和防御性红利低波板块均有布局 [4][10][13] - 商品型ETF基金平均上涨9.05%表现突出,而股票型和跨境ETF基金平均下跌超3%,全市场ETF基金本周净流入613.25亿元 [4][9][10] - 杠杆资金押注呈现两极分化,一方面押注黄金等避险资产,另一方面押注政策支持的科技板块 [4][20] 各类ETF基金平均收益及资金流动概览 - 商品型ETF基金周度平均收益为9.05%,表现最为亮眼 [4][9] - 股票型ETF基金和跨境ETF基金周度平均下跌均超过3% [4][9] - 全市场ETF基金本周资金净流入总额为613.25亿元,其中股票型、跨境型和商品型ETF基金均迎来超200亿元以上的净流入 [10] - 挂钩红利低波指数的ETF基金本周净流入34亿元,超过今年以来的周度均值,显示资金分歧 [4][10] - 跨境ETF基金资金主要集中在恒生科技和恒生互联网方向,今年以来挂钩恒生科技指数的ETF基金净流入达665.77亿元,占跨境ETF总净流入量的23.1% [10] 股票ETF基金挂钩的指数收益及资金流动情况 - 市场防御特征明显,传统能源板块持续走强,行情扩散至银行板块,银行行业出现周度大阳线 [13] - 股票型ETF基金挂钩指数收益前十的股息率均超过3.5%,显示高股息策略受青睐 [13] - 煤炭板块迎来季节性配置机遇,受益于反内卷措施和四季度寒冬预期,煤价有望持续反弹,板块具备周期和红利双重属性 [4][13] - 资金净流入方向分散,一方面布局芯片、机器人等进攻性行业,另一方面布局银行、红利低波等防御板块 [4][16] - 证券指数持续获得资金青睐,本周净流入61.88亿元,黄金股票板块资金布局意识明显,净流入24.17亿元 [16] 债券ETF基金挂钩的指数收益及资金流动情况 - 转债类ETF基金受权益市场拖累,周度平均下跌1.75% [4][17] - 纯债ETF中,利率债基金表现优于信用债基金,长久期利率债基金表现较强 [4][17] - 债券型ETF基金出现净流出,本周净流出总额为138.97亿元 [4][19] - 进入四季度,压制债市的核心因素在缓解,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全球流动性趋于宽松,10月以来中小银行开启新一轮降息潮,对债市不应悲观 [17] ETF基金融资融券分析 - 高风险偏好杠杆资金呈现两极押注,一方面押注无主权信用背书的终极避险资产黄金,另一方面押注在宽松流动性下政策支持的科技板块(美股、港股、A股科技) [4][20] - 这种在衰退(避险)和繁荣(科技)之间的背离押注最终会收敛,若科技股上涨带动经济复苏,资金将流向风险资产;若经济衰退风险加剧,资金将进一步流向黄金 [20]
小米财报燃炸!利润暴增134%,电动车单季交付破8万!高“含米量”港股科技50ETF连续14日“吸金”
格隆汇· 2025-08-20 10:42
小米集团发布财报:第二季度收入为1160亿元(预估1149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0.5%;期间 利润118.7亿元(预估88.8亿元),同比增长134.2%。 其中,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收入为人民币213亿元,其中,智能电动汽车收入为人民币 206亿元,其他相关业务收入为人民币6亿元。2025年第二季度,交付新车达81302辆,再创历史新高。 华泰证券认为,本轮港股行情中流动性改善固然重要,但基本面预期的回升也起到了重要支撑。盈利的 修复一方面来自港股独有的新经济板块超越周期增长,另一方面也因国内政策较去年力度更高,推动了 上半年经济修复。往后看,若宏观政策进一步兑现,以及成长性赛道在摆脱负面压力下出现新进展,可 能推动盈利的持续性修复。 数据显示,港股科技50ETF(159750)跟踪的港股科技指数中,小米集团权重占比达9.58%,AMT(阿 里巴巴、小米、腾讯)权重占比超30%。港股科技50ETF(159750)近14个交易日获资金连续净流入1.8 亿元,资金布局意愿踊跃。 值得一提的是,该指数为市场上唯一100%覆盖"Terrific 10"(阿里巴巴、腾讯、美团、小米、比亚迪、 京 ...
港股新股折价发行惯例已破 A股龙头企业赴港上市加速
证券日报· 2025-07-29 01:07
A股公司赴港上市趋势 - 今年以来已有10家A股公司成功赴港上市,募资规模占港股年内首发募资额70% [1] - 78家A股公司已递表港交所或公告筹划赴港上市,覆盖医药、电力设备、食品饮料、金融等行业 [1] - 行业龙头领衔赴港上市,包括恒瑞医药、宁德时代、海天味业等10家头部企业 [2] 行业分布与驱动因素 - 半导体、消费电子公司赴港上市数量显著高于2024年同期水平 [2] - 纳芯微电子拟赴港上市以提升全球车规级芯片市场竞争力,已进入多家知名车企供应链 [2] - 利欧集团境外收入同比增长53.9%至22.66亿元,赴港上市旨在强化全球化战略 [2] - 政策支持(如港交所"科企专线")、全球化布局需求及融资扩张为主要驱动因素 [2][3] 港股市场吸引力与资金动态 - 港股与国际金融市场紧密连接,资金出境灵活,适合企业跨境资金需求 [3] - 外资机构积极参与港股IPO认购,包括北美、欧洲及中东的长线基金、主权财富基金等 [4] - 港股IPO外资基石投资者规模创近5年新高,南向资金年内流入1050亿美元超2024全年 [4] - 港股通快速纳入机制吸引资金,主要上市个股更易获港股通资格 [4] 定价逻辑与市场结构变化 - AH溢价率收窄至123.44点,宁德时代A股较H股折价30.03%,恒瑞医药折价19.6% [5] - 港股新股发行折价收窄,宁德时代实现溢价发行打破惯例 [5] - 港股新经济板块崛起,资讯科技业市值占比27%首超金融业(21%) [5][6] - 创新药、新能源、消费电子等新兴产业更受全球投资者长期青睐 [5][6] 外资机构观点与展望 - 瑞银看好港股估值吸引力,尤其AI科技股可能吸引南向及海外资金 [6] - 美元走弱推动外资净流入新兴市场,港股因权重较高获益显著 [6] - 中期AH股溢价水平或维持低位,反映港股结构性变化 [5][6]
刘刚:“对等关税”后的全球市场2025下半年投资机会前瞻
2025-05-31 00:09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未提及具体公司,涉及全球市场、美股、港股、美债、黄金、比特币、欧洲资产、印度市场、大宗商品、美元指数、中概股、中国市场、新经济板块、分红板块等行业和资产领域[1][2][4][7]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关税调整与市场影响**:2025 年下半年“对等关税”政策影响全球市场,关税下调幅度超预期(从 145%降至 10%),美国有效税率降至 16 - 17%,近期美股和港股快速反弹显示市场情绪修复,但市场向上突破动力不足且向下空间有限,需关注 7 月 9 日和 8 月 12 日关税豁免截止日及转口限制风险[1][2] - **资产表现与流动性分析**:替代性资产如比特币、黄金、欧洲资产和印度市场表现突出,大宗商品、美元指数和中概股相对落后;美股反弹快于预期,显示前期衰退担忧过度;流动性冲击是抄底机会,央行干预通常有效;美国增长放缓但非衰退,通胀减轻,预计年底核心 PCE 降至 3.5 - 4%,四季度美联储可能降息 1 - 2 次[4] - **美债与美股展望**:美债当前 4.5%收益率吸引力有限,建议等升至 4.8 - 5%再做多;美股科技龙头资本开支强劲,当前 27 倍估值合理,在 5900 - 6000 点区间震荡,突破需新催化剂;长期美国例外论受挑战,但不宜将长期逻辑短期化,资金流向“各回各家”[5] - **黄金美元与中长期格局**:黄金和美元近期表现纠结,黄金在 3500 美元后回调,美元支撑位在 97 左右,建议采用定投或网格交易策略;美国经常账户与金融账户需动态平衡,完全逆转贸易格局不现实,中国难以靠内需替代出口,消费板块预期不宜过高[6] - **中国市场影响**:关税对中国市场影响从 3 个百分点降至 1 - 1.5 个百分点,港股盈利受影响小于 A 股约 5 个百分点,政策对冲力度可能低于预期,新经济板块更具韧性[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问答环节**:美债当前 4.5%利率做多空间有限,建议等升至 4.8%甚至 5%再技术性做多;纳斯达克 5900 - 6000 点区间需新催化剂突破,关税谈判不顺可能回调但回调后是买入机会;港股在 23000 - 24000 点区间可部分获利了结转配置分红板块,等待回调机会;关税调降使对中国 GDP 影响从 3 个百分点降至 1 - 1.5 个百分点;黄金拥挤度达多年新高,建议采用定投或网格交易策略[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