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

搜索文档
如何看待国盾的含义?国盾在相关领域中有何表现?
和讯财经· 2025-07-10 15:44
公司定位与技术优势 - 公司代表我国在量子通信技术自主可控方面的努力与成果,致力于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保障国家信息安全 [1] - 量子通信技术具有极高的安全性,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信息传输的安全问题 [1] - 公司拥有高水平科研团队,持续投入量子通信技术研发,在量子密钥分发(QKD)技术方面取得关键突破 [1] 市场应用与行业布局 - 公司推动量子通信技术在金融、政务、电力等高安全需求领域的应用,为金融机构提供量子加密通信解决方案 [3] - 与传统通信安全企业相比,公司技术基于量子力学原理,具有无条件安全性,且技术创新性更强 [3] - 公司重点针对高安全需求领域,应用场景更具针对性 [3] 行业影响力与生态建设 - 公司作为量子通信行业领军企业,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促进产学研融合 [3] - 公司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3] 发展挑战 - 量子通信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成本较高,大规模商业化推广存在难度 [4] - 竞争对手不断涌现,公司需持续创新以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4]
核聚变、量子信息、深空探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速跑” 原创成果竞相涌现
央视网· 2025-07-10 14:21
央视网消息:核聚变、量子信息、深空探测……在国内,这些前沿关键词聚集在了一个地方——安徽。"十四五"期间,安徽的重大科技基础设 施建设迎来了快速发展期,重大原创科技成果竞相涌现。 在安徽合肥聚变堆园区,这里每座建筑都是一个巨大的实验室,里面分别在测试安装"人造太阳"的不同关键部件。这个实验室最明显的是这座 半圆形的装置,看起来非常像一个"橘子瓣",它的学名叫作聚变堆主机八分之一真空室及总装平台。目前,这里正在进行偏滤器部件和遥操作 系统的集成测试,将进一步验证这个总装平台的综合能力。 所谓人造太阳,是模仿太阳的原理,让氢原子在超高温高压下碰撞融合释放出巨大能量。每一升海水里面提取的氢的同位素氘,经过聚变反 应,就能释放出相当于300升汽油的能量,而且生成物是氦气和水,没有任何废物和放射性元素,是未来的理想能源。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团委书记叶华龙介绍,园区在2022年3月份投入使用,19个子系统建设进程全面加快,预计到年底 会基本建成。 要建设"人造太阳"就要有极其特殊的技术和装备。这个园区建成后,将是国际聚变领域参数最高、功能最完备的综合性研究及测试平台。这里 测试成功的装备,将用于园区旁 ...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从实验室到地铁站 前沿科技成果竞相涌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0 12:58
核聚变、量子信息、深空探测,在国内,这些前沿关键词聚集在了一个地方,那就是安徽。 "十四五"期间,安徽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迎来了快速发展期,重大原创科技成果竞相涌现。今天让我们一起跟着记者的脚步,走进安徽合肥,看看那里 的最新建设情况。 重大原创科技成果 竞相涌现 在安徽合肥聚变堆的园区,每座建筑都是一个巨大的实验室,里面分别在研发安装"人造太阳"的不同关键部件。记者所在的实验室里,最明显的一座半圆形 的装置,看起来非常像一个"橘子瓣",它的学名叫作: 聚变堆主机八分之一真空室及总装平台。目前,这里正在进行偏滤器部件和遥操作系统的集成测 试,将进一步验证这个总装平台的综合能力。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团委书记叶华龙:我们的园区是2022年3月份投入使用,19个子系统建设的进程,节奏是全面加快了,预计到年 底就会基本建成。 所谓人造太阳,是模仿太阳的原理,让氢原子在超高温高压下碰撞融合,释放出巨大能量。每一升海水里面提取的氢的同位素氘,经过聚变反应,就能释放 出相当于300升汽油的能量,而且生成物是氦气和水,没有任何废物和放射性元素,是未来的理想能源。 要建设"人造太阳",就要有极其特殊的技术 ...
我国首款千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正式交付使用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10 06:06
安徽省量子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日发布消息,我国首款面向千比特规模设计的超导量子计算测控系 统ez-Q Engine2.0正式交付使用。 新一代设备集成度提高了约10倍,其中核心元器件采用国产化设计。通过技术攻关,科研人员解决了射 频直采输出、大规模时钟同步等难题,实现了更低噪声、更强一致性,测控精度等指标得到进一步提 升。 此前,超导量子计算测控系统ez-Q Engine1.0已成功用于我国唯一实现超导量子计算优越性的"祖冲之二 号"系列计算机,现在,新的ez-Q Engine2.0也在我国"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机研究中发挥作用,正参与 重大科研项目攻关。据悉,基于"祖冲之三号"同款芯片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正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国 电信(601728)(安徽)大数据产业园内搭建中,作为首台商用化的"祖冲之三号"同款量子计算机。 国盾量子的量子计算负责人王哲辉表示,ez-Q Engine2.0已交付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电信量子集团 等9家科研、产业单位。除了服务"祖冲之三号",在我国单台比特数最多的超导量子计算机"天衍 504"上,其稳定性和精度也得到了充分验证。 该设备由中电信量子集团控股的科大国盾量子技术 ...
102项重大工程年底完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9 22:47
"十四五"(2021—2025年)规划面临收官,五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展为外界所关注。 7月9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一场,邀请国家发展 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副主任周海兵、秘书长袁达,介 绍"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郑栅洁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今年预计 可以达到140万亿左右;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相当于我国排名前三 经济大省(广东、江苏、山东)经济总量的总和,也超过了世界排名第三国家的经济总量。在 经受各种风险挑战的冲击下,前4年我国经济增速平均在5.5%,我国这么大经济体量,还能保 持这样的增速,在经济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记者丨 周潇枭 编辑丨陈洁 郑栅洁表示,5年前制定的规划纲要各项主要指标中,经济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全社会研 发经费投入等指标进展符合预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人均预期寿命,粮食、能源综合生产能 力等8项指标进展超过预期;规划确定的战略任务全面落地,部署的102项重大工程顺利推进。 总的来看,这五年取得了新的开创性的进展、突破 ...
“十四五”GDP将升至140万亿元,102项重大工程年底完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9 21:1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潇枭 北京报道 "十四五"(2021—2025年)规划面临收官,五年来中国经济社会 发展的进展为外界所关注。 7月9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一场,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主 任郑栅洁,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副主任周海兵、秘书长袁达,介绍"十四五"时期经济社 会发展成就。 郑栅洁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今年预计可以达到 140万亿左右;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相当于我国排名前三经济大省(广东、 江苏、山东)经济总量的总和,也超过了世界排名第三国家的经济总量。在经受各种风险挑战的冲击 下,前4年我国经济增速平均在5.5%,我国这么大经济体量,还能保持这样的增速,在经济发展史上是 前所未有的。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包括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 出新步伐、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等,并进一步明确了20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 指标,包括GDP增速、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速、每万人口 高价 ...
孟加拉国媒体:从模仿者到创新者,中国转变并非偶然
环球网· 2025-07-09 18:55
哈桑表示,中国的发展历程为任何致力于长期竞争力的国家提供了典范。从对外依赖走向自主创新,需要对 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和高科技研究进行大量投资。此外,中国的创新热潮不仅由市场驱 动,也由政策引领。政府通过补贴、税收优惠、研发激励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提供支持,在将创意转化为可 扩展业务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后,哈桑举例说,通过将人才、资本和基础设施集中在一起,深圳、上海和北京等城市已成为创新中心。深 圳从一个渔村转型为全球科技中心,正是地理战略和城市集群如何催化创新的典范。 对于中国企业家的特点以及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发展,哈桑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企业家行动迅 速,勇于尝试。他们不害怕失败,加之庞大的国内市场可供测试创意想法,使得企业能够快速迭代。这种大胆 冒险的心态对于任何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摸索前行,或希望在扩张至国际市场前将本地市场作为试验田的 人来说都弥足珍贵。为了培育这种文化,企业必须投资合适的人才。中国正大力重视培养人工智能、工程、科 学和研发领域的专家。 此外,在哈桑看来,中国企业不再仅仅参与全球竞争,它们也积极合作,与西方企业结成伙伴关系,共同投 资、共享知识。 ...
两部门印发《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
快讯· 2025-07-09 15:01
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核心内容 - 方案旨在通过计量技术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十大重点产业领域发展,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三链融合,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1][2] - 实施周期为2025-2030年,重点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计量问题,强化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1][8] 重点领域方向 新一代信息技术 - 聚焦未来先进信息化芯片研发、高精度时间频率服务、新型显示产品测评等方向,开展计量关键技术攻关 [2] - 加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计量评价平台建设,研制国内先进的信息领域计量基标准 [2] 人工智能 - 开展人工智能算法计量测试关键技术研究及体系建立,建设跨领域人工智能计量测试平台 [1][2] - 提升算法性能评估、模型安全性测试、智能装备评价能力,推动建立风险等级测试评估体系 [1][2] 航空航天 - 开展航天器在轨运行、卫星遥感、商用飞机智能制造等共性计量技术研究,攻克低空航空器智能感知、定位导航测量技术 [3] - 研制空间用量子自然基准样机,解决空间站真空泄漏测量难题 [3] 新能源 - 覆盖太阳能、风能、核能等七类能源,开展新能源汽车充换电、核电安全运行、光伏组件寿命评估等关键技术研究 [4] - 建设新能源智能安全评价与计量测试平台,实现多元协同发展 [4] 新材料 - 针对先进钢铁、高温合金、稀土功能材料等九类材料,开展专用计量测试装备研制 [5] - 建设公共计量服务平台,完善质量评价体系,提高材料稳定性和服役寿命 [5] 高端装备 - 聚焦智能交通装备、工业母机、原子级制造等领域,攻克环境感知、协同控制等核心技术 [6] - 建立交通装备智能传感器计量测试平台,补齐国产化技术短板 [6] 生物医药 - 开展药品、疫苗、基因测序、医疗机器人等计量检测技术研究,推动多学科融合应用 [7] - 加速新药开发、疾病治疗等领域技术转化与临床应用 [7] 量子科技 - 开展量子传感、量子调控技术研究,攻克计量基准量子化、标准小型化等关键技术 [8] - 提升极端条件下精密测量能力,选取典型领域示范应用 [8] 集成电路 - 突破晶圆级缺陷颗粒计量测试、12英寸晶圆级标准物质研制瓶颈 [9] - 研究关键工艺参数在线计量方法,形成服务集成电路的计量体系 [9] 仪器仪表 - 开展毫米波、太赫兹仪器等高端计量技术研究,解决核心算法、关键零部件测试需求 [10] - 推进仪器仪表国产化替代,提升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 [10] 组织实施机制 - 每年从项目库中遴选10个左右重点项目,明确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 [8] - 建立季度督导和年度评价制度,对成效显著项目倾斜资源分配 [9] - 通过成果展示会、典型案例发布推动成果转化应用 [9]
港科大与比亚迪成立具身智能联合实验室,聚焦机器人技术与智能制造;混合量子系统实现超精密传感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7-08 11:23
三星电机墨西哥工厂计划搁置 - 三星电机因美国关税不确定性放弃在墨西哥新建制造厂计划并解散当地子公司[1] - 该公司2023年在墨西哥克雷塔罗成立子公司投资49亿韩元建设汽车摄像头模块生产设施原为拓展全球电动汽车零部件业务[1] - 该工厂原计划为特斯拉供应电动汽车摄像头模块[1] 混合量子系统技术突破 -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团队开发新型可调量子传感技术混合量子系统可提升多领域测量精度[2] - 技术应用涵盖引力波探测环境监测及生物医学诊断与成像[2] - 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杂志标志量子传感技术进入新阶段[2] 日本人形机器人研发计划 - 村田制造与特姆库公司联合成立"京都仿生人协会"产学研组织研发全本土制造人形机器人[3] - 重点开发救灾机器人目标重振日本在机器人领域地位[3] - 协会计划2024年底在京都府正式成立[3] 港科大与比亚迪成立联合实验室 - 香港科技大学与比亚迪共建"具身智能联合实验室"聚焦机器人技术与智能制造前沿研究[4] - 比亚迪未来数年将投入数千万港元整合港科大AI学术优势与产业经验[4] - 实验室重点攻关具身智能领域推动全球产业升级[4] 其他产业动态 - 谷歌推出医疗保健领域人工智能计划[4] - Stability AI发布3D视频生成工具SV3D可基于单图像生成多视角3D网格[4]
量子产业化,日本下血本了
虎嗅· 2025-07-08 09:29
日本量子技术战略投入 - 日本政府2023年投入74亿美元(1.05万亿日元)押注量子技术,较过去五年总投入22亿美元增长236% [1][2] - 该投入占全球上半年政府量子公共投资总额100亿美元的74%,形成"压强式"饱和攻击策略 [2] - 战略目标从基础研究转向产业化,明确2025年为"量子产业化第一年" [5] 战略动机与历史背景 - 根源在于半导体产业教训:曾拥有东芝、NEC等技术领先企业但未能转化为持续市场主导权 [3] - 量子技术被视为重塑未来经济、军事、国家安全的终极竞赛,窗口期快速收窄 [4] - 旨在避免再次成为"科学贡献者"而失去产业领导地位,必须抢占商业化制高点 [3][5] 日本特色实施路径 - 采用"协同巨舰"模式:政府牵头组建Q-STAR联盟,整合丰田、NEC、富士通等工业巨头 [12][14] - 重点发展"混合量子-经典"路线,将量子计算机与"富岳"超算结合打造ABCI-Q系统 [16][17][18] - 强调供应链安全,自主攻克稀释制冷机、超导电缆等核心部件,扶持TDK、ULVAC等隐形冠军 [21][22][23] 产业机遇与潜在受益方 - 工业巨头优先获得政府订单:丰田、NEC、富士通、东芝、日立主导研发和供应链建设 [43] - 核心部件供应商迎来发展机遇:TDK(低温器件)、ULVAC(真空技术)、京瓷(陶瓷材料)等 [44][45] - 混合量子-经典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如IBM日本合作伙伴)将迎需求爆发 [46] 实施挑战与结构性瓶颈 - 创新体系存在"水土不服":大企业主导文化抑制初创企业成长,难复制硅谷模式 [26][27] - 商业化能力薄弱:历史上氢燃料、机器人等技术未能有效转化为市场领导地位 [30][31] - 人才竞争劣势:企业文化封闭、薪酬体系僵化,面临中美欧的全球人才争夺压力 [33][37] 全球竞争格局影响 - 可能引发美中欧反应:美国或加大公共拨款,中国强化资源倾斜,欧盟推动跨国合作 [40][41] - 若成功将重塑产业链:日本有望成为量子核心部件和高端制造设备的顶级供应商 [42] - 关键验证期在未来7-8年,决定日本能否突破从技术到市场的转化瓶颈 [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