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
搜索文档
凯格精机(301338) - 2025年11月13日-11月1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1-18 10:11
财务业绩 - 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77,492.44万元,同比增长34.21% [3] - 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125.70万元,同比增长175.35% [3] - 前三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585.37万元,同比增长199.57% [3] - 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32,130.63万元,同比增长47.40% [3] - 第三季度单季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11.50万元,同比增长227.15% [3] 收入增长驱动因素 - 营业收入增长主要系锡膏印刷设备验收金额同比增加所致 [3] - 全球AI基础设施投资加速,带动AI服务器市场需求增长 [3] - 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2.6%,PC出货量同比增长9.4% [3] - 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汽车电子化趋势促进SMT设备采购 [3] 产品与市场地位 - 主要产品为锡膏印刷设备、点胶设备、封装设备和柔性自动化设备 [4] - 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4] - 锡膏印刷设备技术能力已达到或超越国际顶尖厂商水平 [4] - 固晶设备在芯片小型化趋势上具有设备效率及稳定性的竞争优势 [4] 客户与市场拓展 - 客户包括富士康、立讯精密、华为、比亚迪等各下游领域龙头客户 [4] - 产品销往全球五十多个国家与地区,在全球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商标"GKG" [4] - 锡膏印刷设备下游扩展至AI终端、汽车电子、AR/VR、智能穿戴等新兴行业 [4] - 电子装联设备国产替代进口进程加速,公司在高端市场占有率有望持续提升 [5] - 依托新加坡子公司GKG ASIA覆盖海外市场,在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墨西哥等地设立服务网点 [5]
长源东谷20251116
2025-11-16 23:36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特别是发动机缸体缸盖)、商用车柴油发动机、数据中心备用电源、人形机器人[2][6][8][9] * 公司:长源东谷(文档中误写为“长安东吴”)[1][2] 核心观点与论据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公司业绩自2024年第四季度起快速增长 得益于乘用车混动化趋势和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2][6] * 公司业务从商用车成功拓展至乘用车新能源混动领域 与比亚迪和赛力斯建立紧密合作关系[2][6] * 乘用车缸体缸盖出货量从2023年的约8-9万套大幅增加至2024年的54万套 2025年预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并拓展新客户[2][6] **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 尽管市场担忧购置补贴退坡和价格战 但公司通过不断进入新客户并保持高供应占比来有效对冲行业波动[2][7] * 公司在每个客户中的供应地位和占比很高 且供应价格相对稳定 因此盈利能力较强[2][7] **商用车与数据中心业务** * 在商用车领域 公司与玉柴和康明斯紧密合作[2][8] * 2025年数据中心需求增长带动大功率柴油发电机需求显著增加 使该部分业务呈现加速增长态势[2][8] * 传统商用车发动机业务稳中有增 未来两年增长潜力巨大[2][8] **新业务布局(人形机器人)** * 公司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 与国内领先企业五八智能建立了重要战略合作关系[2][9] * 公司利用其底层精密加工能力和客户资源复用能力 积极布局关节总成等核心模块[9] * 人形机器人业务未来可期 有望实现显著发展[2][9] 其他重要内容(投资价值与市场观点) **投资价值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6年盈利约为5.45至5.5亿元 对应2026年估值在10到19倍之间[2][4] * 公司未来两年增速约为30% PEG明显小于1 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2][4][10] * 公司主业稳健扎实 具有安全边际 在当前市场情绪低迷时是配置或加仓的良好时机[4][5][10] **对机器人板块的市场观察** * 过去一个多月机器人板块出现较大调整 原因包括部分汽车零部件公司三季度财报不佳 特斯拉V3版本推迟至2026年发布 以及年底投资者倾向于风格均衡[3]
正力新能(03677.HK):中国锂电池“黑马” 客户结构持续优化+降本驱动盈利改善
格隆汇· 2025-11-11 12:41
投资评级与估值 - 首次覆盖正力新能给予跑赢行业评级,目标价11.40港元 [1] - 估值基于PE估值法,对应2026年26.0倍估值倍数 [1] - 预计2025-2026年EPS分别为0.20元、0.40元,2024-2026年CAGR为236% [2] - 当前股价对应2026年21.2倍P/E,目标价存在20.6%上行空间 [2] 行业增长前景 - 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预计2029年增长至1,961.4GWh,2024-2029年CAGR达29.0% [1] - 储能、电动船舶、电动飞机等新兴应用场景需求快速增长,打开锂电池长期增长空间 [1] - 看好二三线电池厂商凭借多技术、多市场布局实现市场份额提升 [1] 公司产品与市场地位 - 公司产品组合覆盖铁锂和三元多材料类型,BEV、PHEV等多动力类型,以及电动汽车、电动飞机、电动船舶多应用领域 [1] - 2024年公司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国内装机份额2.0%,PHEV电池国内装机份额1.8% [1] - 新中源丰田的HEV电池包国内市占率超过70% [1] 公司竞争优势与基本面 - 公司凭借柔性化制造带来较高稼动率以及自身成本控制优势,基本面率先迎来拐点 [2] - 依托汽车零部件基因和渠道优势,持续拓展客户,进一步释放规模效应 [2] - 公司已跨过规模化盈利拐点,盈利能力有望稳中有升 [2] 潜在催化剂 - 公司持续获得新订单 [2] - 公司盈利改善超预期 [2]
中金:首予正力新能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11.4港元
智通财经· 2025-11-11 09:25
投资评级与财务预测 - 首次覆盖正力新能给予跑赢行业评级,目标价11.40港元,基于PE估值法对应2026年估值倍数26.0倍,有20.6%上行空间 [1] - 预计公司2025年及2026年EPS分别为0.20元及0.40元,2024至2026年EPS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36% [1] - 公司已跨过规模化盈利拐点,盈利能力有望稳中有升 [1] 行业增长前景 - 预计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将从2024年增长至2029年的1,961.4GWh,对应2024至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达29.0% [2] - 储能、电动船舶、电动飞机等新兴应用场景需求快速增长,为锂电池行业打开长期增长空间 [2] - 具备技术创新、规模化生产及客户优势的二三线电池厂商有望实现市场份额提升 [2] 公司产品与市场地位 - 公司产品组合覆盖铁锂和三元多材料类型,BEV、PHEV等多动力类型,以及电动汽车、电动飞机、电动船舶多应用领域 [3] - 2024年公司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国内装机份额为2.0%,PHEV电池国内装机份额为1.8% [3] - 新中源丰田的HEV电池包国内市占率超过70% [3] 公司竞争优势与基本面 - 公司凭借柔性化制造带来较高稼动率及自身成本控制优势,在二三线厂商中基本面率先迎来拐点 [4] - 依托汽车零部件基因和渠道优势,公司有望持续拓展客户,进一步释放规模效应,带动盈利持续改善 [4]
崔东树:2025年9月乘用车市场价格段跟踪
智通财经网· 2025-10-18 16:16
乘用车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9月乘用车市场在高基数下实现6%的较强增长 [1] - 2025年1-9月乘用车零售均价为17万元,较2024年均价下降0.7万元,其中9月均价为16.8万元,同比下降0.4万元 [1][4] - 2025年1-9月乘用车总体零售量为28909亿元,同比增长3% [2][5] 燃油车市场趋势 - 燃油车均价从2019年的15万元持续上升至2023年的18.3万元,2025年1-9月均价回落至18.1万元,9月回升至18.3万元 [1][4] - 燃油车市场萎缩在中低端市场表现明显,高端市场萎缩较慢,目前购买群体趋于稳定 [1][4] - 2025年9月传统燃油车零售量为814万辆,在乘用车总销量中占比为38.8% [2][5] 新能源车市场趋势 - 新能源车均价从2023年的18.4万元下降至2025年9月的15.8万元,价格下降明显,体现消费活跃度提升 [1][4] - 2025年9月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57.8%,1-9月新能源车零售额为14165亿元 [2][5][14] - 纯电动车持续高增长,插电混动表现突出,增程式电动车小幅增长 [13] 价格段市场结构变化 - 15万以下市场相对活跃,小型电动车表现突出,高端增程和插混系列表现较弱 [1] - 2025年15万元以上车型市场份额下降,20-30万元车型占比从2024年的17%降至16% [7][9] - 5万元以下车型市场占比在2025年回升至4%,较2024年上升1个百分点,主要受微型电动车销量贡献 [8] 车型级别市场结构 - 新能源车渗透率在各级别市场差异显著,A00级微型车渗透率达100%,A0级小型车达80%,A级车提升至44% [11][12] - C级车新能源渗透率大幅提升,体现高端电动化优势明显,B级车新能源渗透率提升放缓 [11][12] - A级车仍是市场主力,占比为42.2%,但较往年有所下降 [11] 品牌市场表现 - 2025年1-9月豪华品牌均价为36万元,较2024年下降0.3万元;合资品牌均价为17.4万元,微增0.1万元 [17] - 新势力品牌均价为23.9万元,较2024年下降3.1万元;自主品牌均价为12.2万元,下降0.5万元 [17] - 自主品牌新能源全面发力,纯电动与插电混动表现良好,9月自主品牌燃油车均价为11万元,低于自主插混车的15.5万元 [17]
开源证券:新车型有望带动欧洲电车市场放量 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提升
智通财经网· 2025-09-24 17:25
欧洲新能源车销量表现 - 2025年8月欧洲9国新能源车销量达17.6万辆 同比增长41.2% [1][2] - 新能源车渗透率31.4% 同比提升8.3个百分点 [1][2] - 纯电动车(BEV)销量11.4万辆 同比增长32.3% 插电混动车(PHEV)销量6.2万辆 同比增长61.5% [2] 主要国家市场动态 - 德国BEV销量3.9万辆 同比增长45.7% PHEV销量2.4万辆 同比增长76.7% [3] - 英国重启BEV补贴 约25%车型获得补贴资格 BEV销量2.2万辆 同比增长14.9% PHEV销量0.98万辆 同比增长69.4% [4] - 法国BEV销量1.7万辆 同比增长29.6% 渗透率19.4%创年内新高 PHEV销量0.6万辆 同比下降5.0% [5] - 西班牙通过MOVES Ⅲ补贴计划和15%个税减免政策推动电动化转型 [6] 政策环境与行业趋势 - 欧盟议会通过碳排放考核修正案 将2025年考核目标调整为2025-2027三年平均值 [1] - 车企陆续推出新一代纯电平台 新车型有望带动欧洲电车市场放量 [1] - 法国生态奖金补贴额度提升 社会租赁计划预计9月回归 [5] 产业链投资机会 - 锂电池领域推荐宁德时代 亿纬锂能 欣旺达 [7] - 锂电材料领域推荐湖南裕能 涉及正极材料 隔膜 电解液等多环节 [7] - 电源电驱系统推荐威迈斯 富特科技 充电桩领域推荐通合科技 [7]
涨超6%!固态电池量产,渗透率提升,新能源车的时代来了?
新浪财经· 2025-08-29 14:03
板块表现 - 中证新能源车指数一度涨超6.17% 收盘涨幅达5.17% [1] - 先导智能和杭可科技涨超20% 贝特瑞、中科电气、赢合科技、宁德时代等多股涨幅超10% [1] 需求驱动因素 - 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保持在50%以上 [2] - 政策补贴和"金九银十"销售旺季提供支撑 [2] - 全球储能电池需求在悲观和正常情景下2026年增速分别为9%和21.6% [2] - 欧洲户储库存预计2025年出清 需求逐步恢复 [2] - 美国市场或因补贴退坡出现抢装现象 [2] 技术突破 - 固态电池进入量产阶段 2026年小批量试产 2027年实现量产 [2] - 8家电池企业已搭建中试线 普遍规模0.3GWh左右 [2] - 涉及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中航锂电等头部企业 [2] 产业链上游 - 碳酸锂价格反弹带动锂矿采购需求回升 [2] - 海外矿山供应偏紧 贸易商挺价意愿强烈 [2] - 碳酸锂与氢氧化锂价格显著反弹 [2] 政策影响 - 反内卷政策遏制锂资源领域无序扩张和恶性竞争 [3] - 推动电池材料与制造企业从价格战转向技术战 [3] - 整车领域通过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3] 投资价值 - 板块估值回落至历史较低水平 [3] - 中长期配置价值逐渐显现 [3]
确成股份(605183):无惧上下游波动,销量创单季度新高
信达证券· 2025-08-22 09:03
投资评级 - 确成股份投资评级为买入 维持上次买入评级 [1]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Q2销量创单季度新高达到9.4万吨 产能建设持续推进 新增生物质二氧化硅项目拓展产品线 [4] - 核心经营指标稳定 2025Q2毛利率36.67% 净利率24.14% 体现产品核心竞争力 [4]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至44.3% 带动绿色轮胎需求 长期利好高分散白炭黑业务 [4]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 同比增速分别为6.7%/9.4%/7.0% [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11.12亿元(同比+3.87%) 归母净利润2.76亿元(同比+5.44%) [2] - 2025Q2收入5.73亿元(同比+4.47% 环比+6.17%) 归母净利润1.38亿元(环比+0.05%) [2]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24.26亿元(同比+10.4%) 2026年25.23亿元(同比+4.0%) [4][5] - 毛利率持续改善 从2023年29.4%提升至2027E的36.8% [5] 产能与产销 - 2024年产能达38万吨 2025Q2产量稳定在9万吨水平 [4] - 在建5万吨二氧化硅产能及0.3万吨微球项目 预计2025年完成建设 [4] - 新增投资生物质二氧化硅项目(一期5万吨)和松厚剂项目(3.02万吨) [4] 行业与需求 -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693.7万辆(同比+40.3%) 渗透率达44.3% [4] - 高分散二氧化硅主要应用于绿色轮胎行业 受益新能源车普及趋势 [4]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PE为15.73倍 2026年PE为14.38倍 [4][5] - 每股收益持续增长 2025E为1.39元 2027E达1.62元 [4][5] - 市净率逐步下降 从2023年3.05倍降至2027E的1.74倍 [5]
10家上市公司交出2025年“期中考”成绩单 5家公司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
证券日报网· 2025-07-22 20:47
公司业绩表现 - 飞龙汽车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1.62亿元,净利润2.10亿元,同比增长14.49% [1] - 10家A股上市公司已披露半年报,其中8家营收同比增长,6家净利润同比增长,5家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 [2] - 沃华医药上半年营收4.25亿元同比增长7.64%,净利润4467.64万元同比增长303.16% [2] - 神通科技上半年营收8.16亿元同比增长22.46%,净利润6427.80万元同比增长111.09% [3] - 聚灿光电上半年营收15.94亿元同比增长19.51%,净利润1.17亿元同比增长3.43% [4] - 中盐化工上半年营收59.98亿元,长川科技营收21.67亿元 [2] 业绩驱动因素 - 沃华医药通过聚焦主业和精细化管理实现业绩增长 [2] - 神通科技通过优化生产管理、改进工艺技术、提升产品合格率实现降本增效 [3] - 行业驱动力集中在技术升级、结构性需求及成本优化三大要素 [3] - 化工与医药行业通过优化成本、调整产品结构及需求回暖实现增长 [3] - 汽车零部件与集成电路受益于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及AI算力需求爆发 [3] 公司发展规划 - 长川科技计划提升研发水平,加强品牌建设,向中高端市场和国外市场拓展 [3] - 聚灿光电将继续深耕主业,推进"年产240万片红黄光外延片、芯片项目"和"Mini/MicroLED芯片研发及制造扩建项目" [4] - 中盐化工将推进天然碱矿产资源综合开发项目,促进纯碱产业可持续发展 [4] 行业展望 - 新能源汽车持续渗透将带动轻量化零部件、智能驾驶配套零部件等细分领域增长 [5] - 具备绿色生产能力和高端产品布局的化工企业将更具竞争力 [5]
无锡振华(605319):深度报告:冲压客户结构质变,电镀半导体双轮驱动
民生证券· 2025-07-10 20:0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3][12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深耕汽车冲压业务30余年,围绕“传统业务智能化+新能源业务规模化”双轮驱动,2025年起客户结构进入拐点、新能源业务加速,目标2025/2030年新能源业务占比达25%/60%;2022年拓展电镀业务带来第二增长曲线,形成四大业务布局 [1] - 汽车冲压件行业规模稳中有升,竞争格局分散但头部企业集中度有望提升;公司技术领先、规模效应显著,客户结构完善,收购电镀业务构筑第二曲线,有望实现业绩增长 [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引言 - 报告为《无锡振华深度研究报告》,公司形成四大主营业务,与众多车企建立合作关系,收购拓展电镀业务带来第二增长曲线 [10] - 报告与市场不同之处在于对汽车冲压件、客户结构、电镀业务的看法,认为公司在这些方面具有优势 [17][18][19] 2 深耕汽车冲压零部件 电镀业务构筑新增长 2.1 冲压零部件头部企业 持续拓展新客户 - 公司是冲压零部件头部企业,持续拓展新客户,股权结构稳定,实施多轮股权激励计划,经营管理层稳定 [20][22][26] 2.2 汽车零部件多元发展 新能源客户促优化升级 - 公司聚焦汽车冲压零部件,顺应电动化趋势拓展新能源业务,收购现金牛精密电镀业务,积极自研拓展新增长点,客户多元布局 [29][31] 2.3 业绩稳健增长 新业务提升盈利水平 - 公司业绩稳健增长,新业务提升盈利水平,管理效率较高,期间费用率稳中有降 [35][36][39] 2.4 小结 - 传统业务深度绑定上汽集团,拓展至头部新势力产业链;新增业务切入电镀赛道,与联合电子深度绑定,自研拓展至功率半导体领域;股权结构稳定,重视员工激励 [45] 3 冲压件:轻量化需求提升 拓展新客户加速增长 3.1 行业:千亿市场规模 车身应用广泛 - 冲压件行业为千亿市场规模,近年来稳中有升,竞争格局分散,但头部企业收入高增,行业格局有望逐步走向集中化 [46][47][54] 3.2 公司:产品技术双驱动拓局 客户产能共协同进阶 - 公司产品多元布局,构筑全链优势,技术优势显著,深度绑定上汽集团,拓展至头部新势力客户,经营盈利能力领先,产能全国布局,未来增长前景可观 [67][74][89] 3.2.6 小结 - 公司竞争优势在于客户选择战略眼光突出,经营管理及成本控制能力强;成长逻辑包括客户结构转换、产品品类丰富、新兴业务拓展 [93][94] 4 精密电镀:稳坐龙头地位拓展第二曲线 4.1 行业:精密电镀高壁垒、高集中度 博世稳居龙头地位 - 电镀工艺普适性强,汽车为最大应用领域,汽车电喷行业技术迭代,受益于政策驱动,行业集中度较高,博世占据龙头地位 [95][101] 4.2 公司:收购拓展电镀业务 自研进入新领域 - 公司收购无锡开祥拓展电镀业务,成为联合电子唯一合格供应商,自研拓展至半导体领域,收入持续提升,净利率维持高位 [104][107][111] 4.3 小结 - 无锡开祥在汽车电喷领域技术及卡位优势显著,技术研发实力领先,客户优势显著并有望维持,增长具备可持续性 [116][117] 5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5.1 盈利预测假设与业务拆分 - 对公司各业务进行盈利预测,预计冲压零部件、分拼总成、电镀、模具、其他业务在2025 - 2027年有不同的营收增速和毛利率 [119][120][121] 5.2 估值分析 - 选取4家可比公司进行对比分析,公司与可比公司均值比较有一定估值优势,看好公司在冲压零部件领域份额提升,电镀业务带来第二增长曲线 [122] 5.3 投资建议 - 公司形成四大主营业务,传统冲压业务和精密电镀业务有望实现增长,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增长,维持“推荐”评级 [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