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旅游出行
icon
搜索文档
换季首日 东航浙江分公司多条浙江始发航线顺利首航
中国民航网· 2025-10-27 16:09
新航季航班运营概况 - 冬春航季换季首日保障浙江进出港航班274班,其中杭州101班,宁波66班,运送旅客超2万人次,平均客座率达72% [1] - 新航季计划执飞71条国内航线和15条国际及地区航线,每周航班量达904班次 [1] - 换季当天开通杭州至乌鲁木齐航线,温州至天津直飞航线顺利首航 [2] 国内航线网络优化 - 加密长沙、郑州、青岛、昆明等热门旅游目的地的航班 [1] - 将陆续开通杭州至揭阳潮汕,宁波至西双版纳、佛山等航线,恢复宁波至南宁、柳州、惠州的航班 [2] - 宁波至佛山航班计划每天1班,开航后连续三天航班接近售罄 [2] 重点新开航线与市场需求 - 杭州直飞乌鲁木齐航线采用空客A320neo执飞,飞行时间约5小时25分钟,首个航班客座率超85% [3] - 新开航线班次与时刻使新疆成为浙江游客"特种兵周末行"的备选目的地 [3] - 避寒游是热门选择,冰雪游热度持续上升 [2][3] 国际及地区航线拓展 - 坚持"往远处飞、往国际飞、往新兴市场飞",持续加密国际及地区航线 [4] - 宁波至新加坡航班加密至每周4班,每周从杭州、宁波两地飞往东南亚的航班达16班 [4] - 延续杭州至首尔、悉尼、奥克兰,宁波至布达佩斯,温州至马德里、罗马等航班 [4] 运行准备与网络覆盖 - 换季前围绕运行安全、服务保障、航网布局优化等重点任务推进准备工作 [2] - 东航在新疆下辖10个站点,覆盖乌鲁木齐、喀什、阿勒泰等滑雪热门目的地,实现国内通航点26个 [3]
商贸零售行业跟踪周报:国庆中秋出行高峰,客流消费双增长-20251012
东吴证券· 2025-10-12 21:12
行业投资评级 - 商贸零售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且为维持评级 [1] 核心观点 - 2025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国内旅游市场呈现高景气度,出游人次和消费金额实现双增长,出行意愿强劲,自驾出行占比高,出入境旅游热度延续,离岛免税等消费表现亮眼,重点景区客流普遍提升 [3][8][12][14][15] - 投资建议关注具备产能扩张或交通改善预期的景区及酒店类上市公司 [15] 本周行业观点 - **长假旅游数据亮眼**:国庆中秋8天假期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7天假期增加1.23亿人次,同比增长16%;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1081.89亿元,同比增长15% [3][8] - **跨区域人员流动创新高**: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24.32亿人次,日均3.04亿人次,同比增长6.2%,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铁路/公路/水路/民航日均客运量同比分别增长2.6%/6.5%/4.2%/3.4%,自驾出行占比约八成 [3][12] - **出入境游及消费增长**:假期全国出入境人员1634.3万人次,日均204.3万人次,同比增长11.5%;消费相关行业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5%,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同比分别增长3.9%和7.6%;海口离岛免税销售金额9.44亿元,同比增长13.6% [3][14] - **重点景区客流普增**:黄山风景区接待游客22.9万人次,日均同比增长4.5%;九华山风景区前五天游客超24万人次;长白山景区接待游客22.17万人次,日均同比增长6.7%;祥源文旅服务人次165.53万,营收9839.7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7.96%和20.00%;峨眉山景区接待游客36万人次,同比增长30.2% [3][15] 本周行情回顾 - **本周市场表现**:截至10月10日当周,申万商贸零售指数下跌0.40%,申万社会服务指数下跌1.01%,申万美容护理指数上涨0.97%,同期上证综指上涨0.37%,沪深300指数下跌0.51% [16][18] - **年初至今表现**:年初至10月10日,申万商贸零售指数上涨2.20%,申万社会服务指数上涨7.62%,申万美容护理指数上涨11.19%,同期上证综指上涨16.27%,沪深300指数上涨17.33% [16][20] 细分行业公司估值 - 报告提供了涵盖化妆品&医美、培育钻石&珠宝、免税旅游出行、出口链、产业互联网、小家电、超市&其他专业连锁等多个细分行业的上市公司估值表,包括总市值、收盘价、历史及预测归母净利润、市盈率及投资评级 [22][23]
1009A股日评:上证指数站上3900,黄金与AI叙事持续强化-20251010
长江证券· 2025-10-10 11:22
核心观点 - A股市场于2025年10月9日震荡上行,上证指数突破3900点,市场成交额约2.67万亿元 [2][5][8] - 报告继续看多中国股市,看好十月市场及科技主线,预计在微观流动性充沛及基本面缓慢回升的驱动下,市场将走出“慢牛”行情 [8][13] - 配置上建议关注科技成长方向(如AI、机器人、低空经济)以及景气度筑底回升的价值方向(如金属、游戏、港股互联网) [8] 市场表现总结 - 主要指数普涨:上证指数上涨1.32%,深证成指上涨1.47%,创业板指上涨0.73%,沪深300上涨1.48%,科创50表现最佳,上涨2.93% [2][8] - 市场成交活跃:全日成交额约2.67万亿元 [2][8] - 行业表现分化:金属材料及矿业(+6.96%)、煤炭(+3.00%)、公用事业(+2.65%)、电子(+2.21%)领涨;社会服务(-1.67%)、传媒互联网(-1.23%)、建筑产品(-0.82%)领跌 [8] - 概念板块强劲:稀土(+7.97%)、核聚变(+7.82%)、铜产业(+6.54%)和稀有金属(+6.47%)涨幅居前 [8] - 风格指数表现:成长风格领先,其次为盈利质量、高估值、低估值和红利风格 [8] 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 情绪面:作为国庆假期后第一个交易日,市场情绪较强 [8] - 科技板块驱动:可控核聚变技术突破带动相关板块;存储板块因进入涨价周期及Sora 2有望提升存储用量而表现强势 [8] - 大宗商品与周期板块驱动:美国政府停摆及就业数据疲弱提升降息预期,推动金价走高,利好有色金属等上游周期板块 [8] - 下跌板块原因:旅游出行、短剧游戏、房地产和免税店等板块跌幅较多 [8] 后市展望与配置策略 - 短期展望:在微观流动性相对充沛驱动下,A股有望维持强势,市场短期过快上涨后虽有兑现压力,但“慢牛”看法不变 [8][13] - 中期展望:市场持续走强需宏观政策与科技产业逻辑配合,关注AI、机器人等产业“0>1”商业化窗口期,以及传统经济部门供给出清带来的估值修复机会 [14] - 长期展望:基本面是根本,房地产“止跌回稳”、“反内卷”政策见效及科技产业业绩兑现将助力A股持续走牛 [14] - 科技成长方向配置:关注“双创”和恒生科技指数,AI+机器人主线,供需格局出清的锂电池、军工和化工,战略性布局低空经济和深海科技 [8] - 价值方向配置:关注景气度持续提升的行业如金属、游戏、港股互联网;关注最近两个季度营收增速与毛利率连续提升的行业,如玻纤、水泥、造纸、精细化工、油服和医疗服务 [8] - 中长期配置:在慢牛格局下,关注非银板块 [8]
全是人!西湖一天涌入44万人,故宫、九寨沟等约满售罄!高速上14小时挪200公里,有人睡一觉还在原地,有电车车主排队4小时充电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1 23:24
旅游出行需求 - 国庆假期首日全国迎来出行高峰,旅游和探亲访友出行集中,道路交通流量明显增加 [21] - 10月1日为国庆中秋假期出行峰值日,多地景区门票售罄,包括故宫博物院、九寨沟景区、三星堆博物馆等 [6] - 西湖景区首日接待客流量44.63万人次,同比增长12.33% [2] - 九寨沟景区10月2日至6日门票均达到最大承载量,线上渠道已停售 [6] 交通基础设施压力 - 9月30日广东省高速公路网单日车流量达1001.36万车次,打破历史峰值并首次突破千万车次大关 [7] - 10月1日0时至18时,监测的74条高速公路700个重要节点流量环比上升67.34% [21] -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区域交通压力较大 [21] - 高速服务区出现严重拥堵,有车主反映排队上厕所需20分钟,加油站面临供油压力 [7][9] 新能源汽车充电挑战 - 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在假期首日迎来“排队叫号”模式,等待时间长达1至4小时 [14][16][19] - 有新能源车主在湖南一服务区等待3小时才充上电,充电过程另需近1小时,总耗时4小时 [16] - 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虽已超过97%,但大城市周边高速公路排队充电现象仍普遍 [20] - 部分增程、混动汽车因加油站排长队及电费成本较低而选择排队充电 [20]
假期首日,多地景区门票售罄
证券时报· 2025-10-01 22:08
旅游出行市场整体表现 - 10月1日全国客流预计超3.4亿人次,突破历史峰值[3] - 国庆首日旅游市场热度"爆燃",多地景区出现"人从众"景象[3] - 超长假期推动旅游热度创新高,定制游销量同比增长超40%[5] 景区及目的地热度 - 美团数据显示泰山风景名胜区、北京环球度假区、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等为首日热度Top10景区[4] - 去哪儿平台门票预订量最高景区包括九寨沟、北京环球度假区、西安兵马俑等[4] - 携程数据显示北京、上海、成都、广州等城市为国内热门目的地,出境游目的地中日本、中国香港、泰国热度居前[5] 细分旅游市场趋势 - 县域旅游消费预订单量同比增长51%,江苏东台、浙江海宁等县域目的地订单量提升超100%[5] - 途牛平台假期首日出游人次同比增长近10%,境内游人次环比增长超130%[6] - 自驾游出游人次环比增长超三倍,跟团游和自由行出游人次环比增长一倍以上[6] 新兴旅游业态增长 - 文物游、考古游、博物馆游、工业旅游热度持续攀升[7] - 工业旅游景点如中国·大安机车博览园通过VR/AR技术、互动项目吸引游客,文创产品成为"抢手货"[7] - 红色旅游景点人气爆棚,北京升旗仪式搜索热度环比增长12倍,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搜索量增长8倍[4]
浦东虹桥两大机场假期客流预计超88万人次 上海空港迎出入境客流高峰
解放日报· 2025-10-01 09:57
总体客流预测 - 国庆中秋长假期间上海空港口岸预计出入境旅客总量达88.3万人次,日均11.6万人次,同比增长22.3% [1] - 浦东国际机场预计出入境客流达80.7万人次,日均10.1万人次 [1] - 虹桥国际机场预计客流达7.6万人次,日均0.95万人次 [1] 出境客流特点 - 选择“拼假”长线游的旅客数量显著增加,例如“请3休12”模式推动长线出游热度攀升 [1] - 前往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的旅客数量增长较为明显 [1] - 内地居民除前往日韩、新马泰、港澳等传统目的地外,长线游需求持续上升 [1] 入境客流特点 - 入境方向以探亲访友的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为主 [1] - 近一周浦东国际机场口岸日均入境外籍旅客达1.2万人次,同比增长39% [1] - 外籍旅客主要来自日本、韩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受益于免签政策及便利措施优化 [1]
国庆中秋假期,预计日均出行2.95亿人次
中国青年报· 2025-09-30 12:55
出行总量与结构 - 国庆中秋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达23.6亿人次,日均约2.95亿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2% [1] - 自驾出行是主要方式,预计达18.7亿人次,占总出行量的八成左右 [1] - 高速公路车流量高峰时段可能突破日均700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预计达到1400万辆 [1] 出行高峰时段与区域 - 假期首末两端出现高峰,首个高峰预计在10月1日,单日客流量可能超3.4亿人次,再创历史峰值 [1] - 第二个高峰预计出现在中秋节后,即10月7日和8日 [1] -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重点城市群进出城高速公路及热门景区国省道车流量将显著高于平日 [1] 旅游出行趋势 - 国内旅游出行势头强劲,上海、成都、北京、广州、西安、杭州、南京、重庆等热门城市旅游热度预计突破去年高位 [2] - 出境游方面,前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人数将大幅增加 [2] 假期货运情况 - 假期日均货车流量预计在550万-580万辆,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较平日货运量可能下降30%左右 [2] - 能源、粮食、矿石、民生等重点物资需求稳定,铁路、港口、航空货物运输整体波动不大 [2]
中秋+国庆,这个长假出行有啥不一样?
新华社· 2025-09-29 05:09
出行总量预测 - 中秋国庆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达到23.6亿人次 [2] - 日均流动量约为2.95亿人次 [2] - 流动量较去年同期增长3.2% [2] 出行方式与高峰时段 - 假期出行以自驾为主要方式,预计自驾出行量达18.7亿人次,占总出行量的八成左右 [3] - 高速公路车流量高峰时段日均可能突破7000万辆 [3] - 假期首末将出现两个客流高峰,第一个高峰在10月1日,单日流量预计超3.4亿人次,第二个高峰在10月7日及8日 [4] 重点区域交通 -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重点城市群出城高速公路及热门景区周边国省道路车流量将显著高于平日 [5] 旅游出行趋势 - 国内旅游热度高涨,上海、成都、北京、广州、西安、杭州、南京等城市旅游热度预计将突破去年高位 [6] - 前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的国际旅游人数预计将大幅增加 [6]
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超23亿人次
人民日报· 2025-09-29 04:18
出行总量预测 - 中秋国庆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达23.6亿人次 [1] - 预计日均流动量约2.95亿人次 [1] - 日均流动量较去年同期增长3.2% [1] 出行方式结构 - 自驾出行是公众主要出行方式 [1] - 预计假期自驾出行将达18.7亿人次 [1] - 自驾出行量占出行总量约八成 [1] 旅游出行趋势 - 国内和国际旅游出行势头强劲 [1] - 上海、成都、北京、广州、西安、杭州、南京、重庆等热门城市旅游热度预计将突破去年高位 [1]
交通运输部:预计中秋国庆8天假期人员流动量23.6亿人次
南方都市报· 2025-09-28 12:00
假期人员流动总量 - 预计中秋国庆8天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23.6亿人次,日均约2.95亿人次 [1] - 预计人员流动总量较去年同期增长3.2%左右 [1] 假期出行主要特点 - 自驾出行是主要方式,预计达18.7亿人次,占总出行量约八成 [2] - 假期首末将出现高峰,首个高峰预计在10月1日,单日客流量可能超3.4亿人次,第二个高峰预计在10月7日和8日 [2] - 中长距离出行将显著增加,尤其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重点城市群的高速公路和景区道路 [2] - 国内国际旅游出行势头强劲,上海、成都、北京、广州、西安、杭州、南京、重庆等热门城市旅游热度预计超去年高位,赴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的出境游人数将大幅增加 [2] 高速公路交通与新能源车 - 高峰时段高速公路车流量可能突破日均7000万辆 [2] - 高峰时段新能源车流量可能达到1400万辆 [2] 假期货运情况 - 预计假期日均货车流量在550万-580万辆,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3] - 假期货运量较平日可能下降30%左右 [3] - 能源、粮食、矿石、民生等重点物资需求稳定,铁路、港口、航空货物运输整体波动不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