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设计
icon
搜索文档
王化回应“雷军谈造车最难的是做轮毂”:断章取义;特斯拉女车主回应判决:名誉权不是产品质量纠纷案件丨汽车交通日报
创业邦· 2025-07-12 19:02
4. 【零跑汽车:单一最大股东集团股份变动不影响创始人团体自愿禁售承诺】7月11日晚间,零跑汽 车在港交所公告,杭州明昭晟业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前称万载明昭咨询服务中心(有限 合伙))(杭州明昭)持有本公司股份为10,800,000股H股,管理合伙人为朱江明,两名有限合伙人 各为一名独立第三方。杭州明昭代表有限合伙人将减持其通过杭州明昭持有的所有本公司股份(即 4,600,000股H股)。完成有限合伙人减持后,杭州明昭将继续代表朱江明持有6,200,000股H股。 1.【王化回应"雷军谈造车最难的是做轮毂":断章取义!】7月12日消息,近日网络上关于"雷军谈 造车最难的是做轮毂"的话题引发热议。视频中显示,雷军曾在对话李翔时表示:"最难的是做轮毂, 看了5000副轮毂,把我自己看吐了。每一个轮毂背后我们都做了500个。"雷军表示,现在想做一个 别人没做过的特别好看的轮毂,那神。就这么一个圆在里面,一个简单的装饰,而且还不能太怪,好 难。 小米公关负责人王化发文回应称:"这两天我已经看到好几篇文字或者类似的视频,将雷总2024年4 月和李翔访谈的视频摘要出来,掐头去尾取了中间这段以轮毂设计为例的部分单 ...
新能源汽车外观设计“模仿大牌”是“抄袭”?
中国青年报· 2025-06-19 05:00
行业现象:汽车设计趋同化 - 小米YU7与法拉利Purosangue在车身比例、造型轮廓、前脸侧面和尾部造型风格等方面高度相似 [2] - 小米SU7因设计造型与保时捷Taycan相似被戏称为"米时捷" [4] - 众泰SR9与保时捷Macan、汉龙旷世与路虎揽胜、欧拉朋克猫与大众甲壳虫等案例显示"撞脸大牌"已成行业普遍现象 [4][5] 市场反应 - 小米SU7一季度交付量达7.58万辆,累计交付超25.8万辆,成为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 [4] - 众泰SR9曾创下上市3天订单超2万辆纪录,借壳上市估值116亿元,巅峰市值突破300亿元 [5] - 欧拉汽车2021年销量达13.5万辆,但2024年暴跌至6.33万辆(降幅41.69%),2025年单月销量不足两千辆 [7][8] 商业模式分析 - 借鉴成熟设计可快速打开产品知名度,显著降低市场教育成本 [5][8] - 低速电动车领域模仿现象更严重,出现直接复制小米YU7设计并更换车标的案例 [6] - 模仿策略短期可带来销量增长,但长期导致众泰2024年仅售14辆车,汉龙工厂陷入停产裁员风波 [7] 行业发展趋势 - 比亚迪CTB技术、蔚来ES7激光雷达设计、小鹏飞行汽车架构等技术驱动型设计突破正在涌现 [8] - 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11位,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领域创新贡献显著 [9] - 汽车设计正从"美学范畴"升级为"国家产业话语权载体",需完成从"学生"到"规则共建者"的跨越 [9]
真的需要这么多车型吗?第十七届轩辕汽车蓝皮书论坛第二天金句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6-15 08:16
行业趋势与战略 - 汽车行业正经历从纯电向多元动力路径的转变,包括插混、增程和绿色燃料发动机的并存[4] - 2023-2025年电动车连续大幅降价主导市场,油车被动跟进,降价幅度与市场份额直接相关[14] - 合资企业面临历史使命转型,需从"技术换市场"转向"在中国为全球"战略,利用中国智能化能力反哺全球市场[20][22][23] - PHEV市场近三年增长80%,但一二级城市渗透率阶段性饱和[69] 产品与设计创新 - 行业存在形态各异但价值同质化的产品现象,头部车企如吉利/比亚迪分别拥有56/59款车型,单车型效率仅三四千辆[6][53] - 设计从模仿抄袭到原创创新,现又出现抄袭回潮,需平衡前瞻投入与量产稳定性[4][47] - 汽车设计正向"情感陪伴体"进化,长安将设计定位为技术翻译者,强调情绪价值创造[29] - 极狐考拉通过调整场景定位(从极致宝妈需求扩展到泛女性群体),月销提升至3000台[57] 技术路线与供应链 - 动力电池领域方形铝壳占90%份额,正力新能推动电芯标准化+电池包平台化+电化学差异化的开发模式[61] - 固态电池虽能量密度高,但成本制约大规模商业化,短期内难与液态锂电池竞争[67] - 氢能产业以4.5吨冷藏车为商业化突破口,下半年投放价格接近电车的产品[63] - 内燃机效率因电气化提升,未来能源形式将取决于市场选择而非技术路线之争[65][73] 智能化与消费者需求 - 辅助驾驶成行业热议话题,但实际购车决策中外观/空间/安全仍是核心因素,主机厂或过度投入智能驾驶研发[16] - 辅助驾驶平权需通过强标量化实现技术突破,最终达到让用户安心的程度[18] - 用户购车三大核心诉求:速度感(轿车/轿跑)、通过性(SUV)、装载空间(MPV)[55] 全球化与竞争格局 - 中国车企出海压力加剧,需避免引发目标市场反感,探索双赢模式[71] - 合资企业在海外市场具备品牌/渠道基础优势,结合新技术可强化国际竞争力[23] - 设计出海必须坚持原创性,致敬逻辑在海外市场存在重大风险[31] - 行业呼吁增加前瞻设计投入以突破同质化,概念车发布是检验品牌未来方向的重要方式[47]
自主品牌的设计觉醒不能倒退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1 17:55
小米汽车设计策略 - 小米YU7采用与法拉利Purosangue相似的"回旋镖"大灯设计和保时捷卡宴风格的腰线,引发社交媒体热议并登上热搜[2] - 公司回应称设计是对高端车语言的"解构重组"而非简单模仿,但争议持续[2] - 从SU7到YU7,小米通过融合超跑元素建立"高端感知",SU7首月订单突破6万张,75%为30岁以下首次购车者[3] 汽车行业高端化趋势 - 一季度30万元以上新能源车市场份额同比增长47%,10万元以下市场萎缩19%[3] - 70%消费者对高端车的认知来源于设计,技术同质化下设计成为品牌关键标识[3] - 新兴品牌采用"高街品牌"逻辑,通过平价复刻奢侈设计满足年轻人"轻奢"需求[3] 设计借鉴与行业现象 - 日本车企早期曾借鉴捷豹、保时捷设计,最终通过技术迭代实现品牌升级[4] - 蔚来ET9激光雷达布局和理想MEGA车头设计引发行业模仿,但导致同质化风险[4] - 68%消费者认为小米汽车缺乏独特性,35岁以上群体该比例达79%[4] 设计元素的文化价值 - 超跑设计元素是传递速度、力量等抽象价值的文化图腾,技术参数无法复制[6] - 比亚迪仰望U8和红旗S9获国际奖项但市场认知度低于"保时米"等标签化产品[6] - 缺乏技术底蕴的品牌使用经典设计元素可能被视为无意义装饰[6] 自主品牌设计创新 - 吉利银河E8"光之涟漪"前脸灵感来自《千里江山图》,带动品牌均价提升15万元[7] - 90后和00后购车者中分别有62%和71%将"设计独特性"列为首要考量[7] - 高合HiPhi Z数字机甲和极氪X"无界"车机等创新设计获得年轻消费者共鸣[7] 电动化时代设计变革 - 电动化技术(如电池包取代发动机)为汽车设计带来前所未有的自由度[9] - 红旗S9"中轴线"设计在米兰设计周与国际超跑同台展出[9] - 小鹏P7"星际"语言和极氪001"光刃"大灯分别源自科幻迷调研和《三体》灵感[9] 未来设计发展方向 - 问界M9结合鸿蒙座舱与"鲲鹏展翼"语言,开创生态化设计新范式[10] - 理想L9通过空间重构定义SUV新逻辑,融合实体与数字体验[10] - 行业需超越符号崇拜,在技术、文化、生态交汇点寻找原创设计哲学[10]
该规范的不止门把手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6 09:25
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发展与现状 - 隐藏式车门把手逐渐成为车企创新设计的主流选择,提升车辆外观流畅度和科技感,同时降低风阻系数,提高续驶里程 [3] - 工业和信息化部拟对隐藏式车门把手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规范其布置、标志、安全功能等 [3] - 2024年上市的新能源车中,80%以上车型标配隐藏式门把手 [5] 隐藏式车门把手的起源与普及 - 隐藏式门把手最早出现在50年代的奔驰300SL,作为独特身份和先进技术的象征 [4] - 特斯拉在初代Model S上采用电动隐藏式门把手,带动行业潮流,中国新能源车企纷纷效仿 [4] - 供应链成熟推动国产电动弹出机构成本下降,加速隐藏式门把手普及 [5] 隐藏式车门把手的优势 - 设计美学角度:与车身完美融合,提升车辆整体观感,满足消费者对高端、科技感的需求 [5] - 功能性角度:降低风阻系数,每降低0.003Cd可提升新能源汽车续驶里程约6公里 [5] 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安全隐患 - 低温环境下门把手易被冻住,导致无法正常开启 [6] - 弹出和收回机制复杂,存在夹手风险,儿童受伤几率较高 [6] - 事故场景中,断电可能导致电动门把手失效,增大救援和逃生难度 [7] - 《2024年新能源汽车用户用车焦虑洞察报告》显示,消费者对隐藏式门把手隐患的焦虑高居首位 [8] 行业规范与安全设计趋势 - 工信部公示《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对安装、标志、防夹、强度等提出详细规定 [8] - 欧盟新规要求2026年起新车必须配备实体按键,避免过度依赖触屏操作 [9] - 传统机械式把手可靠性高,电子开关设计可能因位置不合理影响紧急情况下的操作 [10]
汽车奇葩设计开始“拨乱返正”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5-21 22:17
自动启停技术 - 美国环保署署长表示可能重新评估自动启停技术,称"所有人都讨厌它",暗示政策可能调整[4] - 该技术通过短暂关闭发动机节省燃油,但用户普遍抱怨体验差,65%美国新车配备此功能,较2022年60%有所上升[5] - 技术可降低车队二氧化碳排放每英里2.2加仑,提升燃油经济性4%-5%,城市驾驶最高节省26.4%燃油[7] - 实际使用中频繁引发故障,本田220万辆车型因无法重启被调查,且存在抖动、空调失效、倒车安全隐患等问题[9] - 日本媒体测算显示10年周期内节省燃油成本与额外购车及电池更换费用基本抵消[9] 触控屏设计争议 - 触控屏虽简化内饰设计并降低87%成本(单个实体按键2美元),但操作需40秒注意力分散,相当于80km/h行驶800米[14][16][17] -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建议操作不超过2秒,但无强制效力,JDPower研究显示多数驾驶者偏好实体按键[16] - 4年车龄混动车更换OLED触屏费用达15000美元,占整车价30%以上[18] - 保时捷2024款卡宴、现代2026新车、大众ID.2 all等车型重新引入实体按键,宝马采用触摸板折中方案[20][22] - 欧洲NCAP要求2026年起关键功能必须通过实体操作才能获五星评级[22] 隐藏式门把手 - 隐藏式门把手可降低风阻系数0.012Cd(四门合计),提升电动车续航10km以上[27] - 电动式把手在事故中可能因断电或变形无法弹出,德国ADAC测试显示救援人员难以进入车厢[27] - 中国工信部拟制定全球首个门把手安全国标,要求增加机械冗余、规范标识和强度测试[29][30] - 长城汽车公开批评该设计"重量大、断电难开启",强调未跟风[30] 行业设计趋势 - 车企在技术创新与用户体验间寻求平衡,大众设计总监称过度依赖触屏是"最大错误"[20] - 沃尔沃混合设计、吉利银河E5保留实体按键、特斯拉Model Y重新加入转向灯拨杆反映用户需求导向[22] - 行业法规逐步完善,欧洲NCAP和中国国标推动安全设计标准化[22][29]
消失的门把手:创新,还是为了不同而不同?
晚点Auto· 2025-05-16 22:27
隐藏式门把手的发展历程 - 隐藏式门把手最初专属于赛车或豪华车,如梅赛德斯-奔驰 300SL 赛车版,因高昂制造成本仅限少数追求极致美学的消费者 [4] - 1970年代技术成熟后开始出现在主流车型如菲亚特 850 Spider,厂商用于营造高端品牌形象 [5] - 特斯拉2012年Model S首次在电动车采用隐藏式设计,成为电动车身份标签,现60%中国新能源车型搭载该设计 [5][15] 技术原理与分类 - 传统门把手通过机械联动装置控制开关,隐藏式分为全隐藏(需触发弹出)和半隐藏(部分外露)两种形态 [8][9] - 按解锁方式可分为"隐藏把手+机械拉线锁"(保留物理连接)和"隐藏把手+电子锁"(电动为主+机械备份)两类 [12] - 现代隐藏式设计复杂度远超早期版本,电子化程度提高但故障点增多 [8][13] 实际效用与成本分析 - 对风阻系数改善仅0.001-0.002 Cd(续航提升1-3公里),效益远低于流线型车身等传统手段 [7] - 整车四门采用隐藏式设计增加7-8公斤重量,BOM成本机械结构贵4-5倍,电子结构贵6-7倍 [14] - 大众测试标准要求电动门把手驱动电机往复15万次,其BOM成本高出行业20% [15][16] 安全风险与行业问题 - 暴露出夹手、冻住无法弹出、传感器失灵等问题,断电时纯电动设计可能导致逃生路径失效 [5][13] - 2023年丰田bZ3因设计缺陷召回1.2万辆,大众ID.4在美加因防水问题累计召回数十万辆 [14] - 行业缺乏统一标准,部分厂商可省略破冰功能,现有标准未覆盖布置、标志等技术要求 [16][17] 解决方案与行业趋势 - 供应商开发新型安全机制:ITW集团提出惯性触发机械自启动,霍富集团为宝马iX开发紧急拉索装置 [20] - 大众探索超级电容备用电源方案,长城坚持"隐藏把手+机械拉线锁"保守设计 [16] - 欧洲市场对隐藏式接受度分化,Top Gear评选20佳电动车中半数采用,但部分豪华车保留传统把手 [17] 行业反思与设计哲学 - 与历史上弹出式大灯类似,隐藏式门把手被质疑是"好看但无用"的设计 [22][25] - 行业过度压缩成本导致DFMEA失效分析流于形式,产品风险上升 [26][27] - 设计应满足真实需求而非欲望,当前部分汽车设计被批评"反直觉"如取消物理按键 [26]
“消失” 的汽车门把手
晚点LatePost· 2025-05-16 21:33
隐藏式门把手的发展历程 - 隐藏式门把手最初用于赛车或豪华车(如梅赛德斯-奔驰 300SL 赛车版),目的是优化空气动力学和美学设计 [2] - 1970年代后技术成熟且成本降低,菲亚特 850 Spider等主流车型开始采用以提升品牌形象 [2] - 特斯拉2012年推出的Model S首次在电动车上采用隐藏式门把手,成为电动车设计标签之一 [2] 隐藏式门把手的技术与问题 - 分为全隐藏式和半隐藏式两种,工作原理类似传统门把手但结构更复杂 [5] - 解锁方式分为"隐藏把手+机械拉线锁"和"隐藏把手+电子锁",后者依赖电力且存在断电失效风险 [7] - 常见问题包括夹手、冬季冻结、传感器失灵、连接机构损坏等 [3] - 极端事故中可能导致救援困难(如山西运城事故中车门无法打开) [9] 隐藏式门把手的实际效益 - 对风阻系数改善仅0.001-0.002 Cd(续航提升1-3公里),效益远低于成本 [4] - 特斯拉内部曾反对该设计,因复杂度高且成本显著增加 [4] - 整车采用隐藏式门把手增加7-8公斤重量,BOM成本比传统结构高4-7倍 [9] 行业应对与标准制定 - 工信部拟出台《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国标,要求强化断电保护、标识规范等 [3] - 大众ID4采用半隐藏式折中方案,但仍因防水问题召回数十万辆 [10] - 长城汽车采用"隐藏把手+机械拉线锁"方案,强度与传统把手一致 [12] - 供应商开发新型安全方案,如ITW的惯性触发机械自启动机制、霍富的紧急拉索装置 [17] 市场现状与设计反思 - 中国新能源车前100车型中60%搭载隐藏式门把手 [11] - 欧洲市场部分豪华车(如劳斯莱斯闪灵、保时捷Taycan)仍保留传统门把手 [14] - 行业反思设计过度追求差异化,可能牺牲安全性和实用性(如弹出式大灯的衰落) [22][23] - 供应链成本压缩导致质量风险上升,部分企业忽视失效模式分析(DFMEA) [23]
觉醒 重构 新生 ——上海车展上的中国元素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06 12:25
2025上海车展上,一场重塑汽车设计美学的革命正悄然展开。比亚迪仰望品牌以"电"字为魂的车标 设计,与甲骨文破壁交融;岚图品牌展车在穹顶天光倾泻,将东方美学的含蓄哲思凝练为可触摸的设 计;红旗品牌车型的宫灯式尾灯亮起,在黄浦江的粼粼波光中勾勒出东方美学的现代剪影。 这些设计细节不再是浮于表面的美学游戏,而是中国汽车工业在数字文明时代书写的篇章——当全球车 企仍在为"电动化是否需要保留进气格栅"的话题争论不休时,中国汽车设计师已以《易经》"天圆地 方"的宇宙观重构车身比例,用宋瓷"雨过天青云破处"的釉色调校车身色彩,将青铜器饕餮纹的神秘纹 样解构为智能交互界面,正在重新定义汽车工业的审美观。 重构设计语言 驻足广汽展台,广汽传祺向往S9以"藏锋于润"的东方美学哲学,为中大型SUV的钢铁之躯注入水墨丹青 般的灵动气韵。这款车的设计是中国汽车工业在全球化浪潮中,对文化基因进行数字化解构与现代性转 译的最新成果。 这种设计范式的嬗变,昭示着中国汽车工业从"文化符号搬运工"到"文明基因工程师"的跃迁。上海交通 大学设计趋势研究所所长傅炯说:"中国汽车设计正从符号表层的嫁接,转向文化基因链的深度破译与 重组。"以红旗国雅 ...
阿尔特(300825):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4全年业绩符合预期,零部件订单放量在即
开源证券· 2025-04-28 22:2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全年业绩符合预期,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9.71亿元,同比增长13.17%,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减少469.37%;2025Q1实现营业收入2.69亿元,同比增长6.51%,归母净利润0.12亿元,同比减少40.23%。因汽车降价压力传导至上游,公司盈利能力承压,小幅下调2025 - 2026年业绩预期,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0.96(-0.37)/1.45(-0.72)/2.0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19(-0.08)/0.29(-0.15)/0.41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49.0/32.5/22.9倍。基于公司汽零业务订单逐步落地,业绩有望持续修复,维持“买入”评级[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年国内汽车产业链降价压力传导至研发设计环节,公司盈利能力承压,计提信用及资产减值准备1.04亿元影响净利率,毛利率与净利率分别为20.65%/-15.72%,同比-13.13/-19.07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17%/12.40%/12.07%/1.99%,同比-2.84/-1.02/+6.91/+0.48pct,研发费用化支出1.17亿元,同比增长164.96%[5] - 公司推进国际化战略,境外收入达1.11亿元,同比增长188.89%;与日本YAMATO油改电项目交付百余套电动系统套件,与AIM签订4.7亿元EVM量产采购合同,子公司四川阿尔特与HDI签订14.51亿元DHT供货合同;基于Omniverse平台构建汽车数字化协同设计体系,开发AI应用,2025年初发布AI + 汽车造型设计产品“TAI”并启动商业推广,在自动驾驶等前瞻领域持续布局[6] 财务摘要和估值指标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858|971|1,373|2,099|2,636| |YOY(%)|-9.4|13.2|41.4|52.9|25.6|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36|-133|96|145|205| |YOY(%)|-56.4|-469.4|172.2|50.9|41.6| |毛利率(%)|33.1|20.7|27.1|27.8|28.5| |净利率(%)|4.2|-13.7|7.0|6.9|7.8| |ROE(%)|1.1|-6.6|3.6|5.2|6.8| |EPS(摊薄/元)|0.07|-0.27|0.19|0.29|0.41| |P/E(倍)|130.6|-35.4|49.0|32.5|22.9| |P/B(倍)|1.9|2.1|2.0|1.9|1.7|[7] 财务预测摘要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呈现不同指标在2023A - 2027E的情况,如流动资产、营业收入、经营活动现金流等指标在各年份有不同数值及变化[9] - 主要财务比率方面,成长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在各年份有不同表现,如营业收入增长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等[9] - 每股指标和估值比率方面,每股收益、每股经营现金流、P/E、P/B等指标在各年份有不同数值[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