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合作

搜索文档
 南湾让消费升温 让深港合作见实效
 南方都市报· 2025-10-27 07:11
南湾助力青创美居落地首届家博会,实现2280万元销售额。 受访单位供图 一场街舞比赛,吸引30万人线上关注,带动企业线下门店客流环比增长35%;一场家博会,迎来1.8万 人次客流,创下2280万元销售额;3场"深港企业内地市场拓展"交流会,推动30家港企实地考察、对接 资源……当企业面临"资源壁垒",苦于"酒香也怕巷子深"时,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拿出"统战+经 济"的"金钥匙",既拉满辖区消费热度,又打通深港合作堵点,用一套"接地气、有新意"的组合拳,让 统战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活水源泉"。 事实上,以统战为纽带,联动企业打造"精准引流+场景创新"的消费生态,早已是南湾街道的"拿手好 戏"。 针对本土重点企业,街道量身定制"一企一策"帮扶方案,线上宣传不搞"大水漫灌",只做"精准滴灌"。 依托"南湾之窗"公众号、小红书"从南湾出发"两大核心平台,聚焦消费者真实需求创作内容。例如,为 青创美居、左右家私等家居企业,量身打造"家居选购避坑指南""618开仓百万补贴攻略"等干货,精准 触达不同客群,直接为线下门店导流。 线下场景打造上,街道更擅长"聚人气、造氛围",让消费从单纯"买东西",升级为沉浸式"逛体验"。助 ...
 深港“双向奔赴”:华强北花式度假背后的创新活力
 南方都市报· 2025-10-09 14:35
 文章核心观点 - 深港两地“双节”期间的人员双向流动已超越传统旅游购物范畴 演变为商业生态与创新因子的深度交融 形成一种类似“湾区红树林”的共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1][5] - 短期人流激活消费市场 长期看将把假期热度转化为常态化合作黏性 强化深港产业链与创新资源的高效衔接 提升区域经济在全球的竞争力 [5][6]   华强北对港人吸引力分析 - “双节”前5日 华强北累计吸引港客超50万人次 [2] - 通过打造“科技+潮玩+医美”等多元新场景 如机器人展演 次元综艺直播 人气美食等 提供沉浸式体验 吸引港人从消费走向深度游玩 [2] - 世纪汇商业综合体推出“港币100元当人民币200元使用”的潮玩美食通用券 节假日期间单日客流量超5万人次 同比增长超50% 其中港客比例超六成 [2] - 跨境医美成为新增长点 因价格亲民 技术扎实且能根据中国人面部特征定制方案 性价比高 吸引港人跨城消费 [3]   深圳商户南下香港的商务活动 - 华强北企业家和商户利用香港“双节”不停市的特点 南下香港参加展会 创新沙龙 与国际买家交流洽谈 进行“度假式商务拓展” [4] - 香港作为国际化商业枢纽 为深圳企业提供了观察国际市场 拓展渠道 以及进行市场调研的良机 有助于达成代理意向等商业合作 [4]   深港融合的生态系统与长期影响 - 港人北上为深圳带来国际视野 资本活力 渠道资源与国际标准的合作需求 他们不仅是消费者 更是潜在合作者与投资者 [5] - 深圳及华强北以其强大供应链 成熟制造体系 灵活市场响应机制与开放创业文化予以回应 为港人创新项目提供“即想即测 即需即得”的落地环境 [5] - 高效的“需求—供给”对接加速湾区创新成果转化 节日人流成为深层合作的“催化剂” 推动跨境项目萌芽与成长 [5][6] - 日常化 常态化的双向交流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活力与深度 提升双城在全球创新竞争中的优势 [6]
 从施政报告到前海实践:深港共建企业“出海共同体”
 南方都市报· 2025-09-22 22:46
 香港政策支持与企业出海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宣布成立“内地企业出海专班”,整合投资推广署、香港贸易发展局等资源,为内地企业通过香港平台出海提供一站式支持 [1][3] - 该专班旨在携手推动内地企业利用香港平台开拓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与深圳出海e站通的战略高度契合 [3] - 金管局、商经局及多家商协会也将参与推动内地企业利用香港平台 [3]   深港合作成果与机制 - 前海作为深港合作核心载体,在2024年7月到2025年8月期间,在港投资新设立公司56家,实际投资额达6.14亿美元 [2] - 前海管理局已与香港贸发局签订合作协议,共同为内地和香港企业开拓国际商机 [2] - 深圳出海e站通已率先实践,主动联动香港政府机构、商协会和专业服务力量,推动企业经港拓展市场 [1]   具体合作活动与平台 - 深圳出海e站通与香港特区政府商经局合作举办“经港扬帆”推介活动,并举行香港专服机构合作伙伴授牌仪式和合作园区点亮仪式 [4] - 携企业参加香港贸发局活动,包括“第十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并计划参与“香港秋季电子展”、“国际环保博览会” [4] - 与香港经民联合作承办“深圳前海调研交流活动”,与大湾区进出口商业总会、香港新华集团签署合作协议 [5] - 在厦门投洽会设置“出海服务专区”,组织国际物流、跨境数字科技等企业参展,并通过湖南、福建、山东商会等举办供需对接会,每场吸引超10家港企参与 [5]   企业成功案例 - 在厦门投洽会上,美妆公司有感YOUFE与越南头部零售企业达成200万美元的合作意向,计划将高端卸妆产品打入当地市场 [6] - 香港企业朗程建设长期为全球十大玩具品牌提供代理和生产支持,在协助下正谋划在内地扩大合作伙伴网络,并通过香港平台将新品推向更多国际市场 [7]   海外服务网络拓展 - 深圳出海e站通与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越南分会签署合作备忘录,在越南揭牌设立服务站,作为服务网络的“海外前哨” [8] - 打造“本地+海外”双重支撑,包括深圳出海e站通—香港服务中心,并联合新华集团带领企业家代表团赴越南参加经贸对接会,促成多项跨境合作 [8]   专业服务赋能体系 - 在金融方面,依托深圳‘一带一路’金融服务中心和前海金融同业公会,以及汇丰银行、东亚证券、恒生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企业解决汇兑、信贷、保险、融资等问题 [9] - 在法律方面,设立域外法律查明专区、涉外法律服务专区以及合规指引专区,帮助企业应对跨境纠纷、投资合规等问题 [9] - 在人才方面,联合深圳外服已输送近500名专业人才赴港,为企业在港发展提供支持 [10] - 在展会方面,携多家企业参加CCBEC深圳跨境电商展和广州跨境电商交易会,帮助企业积累国际客户 [10]
 加快发展北都区,李家超打出“组合拳”
 第一财经· 2025-09-17 17:25
 北都区发展规划与提速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施政报告,提出北部都会区建设将全面提速 [1] - 北都区包括新界元朗和北区,面积约300平方公里,规划容纳250万人口,目前约有100万人口,提供50万个新增职位 [1] - 北都区将发展成为香港的国际创科新城,占香港面积和人口的“双1/3” [1]   治理架构与行政简化 - 成立由行政长官领导的“北都发展委员会”,下设三个工作组,分别由财政司司长、政务司司长和财政司副司长任组长 [2] - 特区政府将简化行政措施,引入快速审批制度,借鉴先进建筑方法以降低成本和缩短工期 [2] - 试行灵活开发模式,包括原址换地、片区开发等,并推行分阶段开发试点,参考内地“1.5级开发”概念 [2]   专属法例与土地政策 - 将订立加快发展北都区的专属法例,授权政府制定简化法定程序,包括成立法定园区公司和专项拨款渠道 [3] - 法例将涵盖加快批出建筑图则、放宽分区大纲图准许用途、微调发展参数以及加快土地征收赔偿 [3] - 试行更灵活的土地批拨政策,有利于企业参与北都开发 [2]   深港科技合作与产业布局 - 将加快发展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港园区,园区第一期首三座大楼已落成,生命健康科技、微电子等产业租户正陆续进驻 [3] - 另外五座大楼将于2027年起陆续完工,并考虑采用“边建设、边进驻”模式让企业提早进驻 [3] - 年内将公布《新田科技城创科产业发展规划概念纲要》,明确产业定位和布局 [3]   交通基础设施与跨境联通 - 将加快北都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动港深西部铁路(洪水桥至前海)项目,已就香港段邀请承建商提交意向书 [4] - 跨境铁路项目旨在打通港深地铁网络,提升大湾区基建互联互通 [4]   区域经济影响与机遇 - 北都区建设为深港科技产业合作打开新空间 [5] - 超150万新增人口的注入将利好深圳、东莞、中山等地的零售、餐饮、旅宿业 [5] - 专家建议在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的同时,改进规则、机制“软联通”以推动大湾区建设 [5]
 头部资源集聚,上半年前海专业服务四上企业营收增长18.7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7 14:43
 前海专业服务业发展态势 - 2024年前海专业服务业四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03%,2025年上半年增速提升至18.72% [1][4] - 已形成覆盖法律、财税、咨询、人力资源、知识产权、会展的全链条高端服务矩阵 [1][4] - 2025年上半年,前海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952.6亿元,同比增长8.7%,占服务业比重为84%,占GDP比重为65.5% [5]   头部服务机构布局与业务 - 中国资产评估行业十强之一的北方亚事中标“深圳前海航运业ESG标准制定项目”,并已将其深圳总部落户前海 [3] - 安永在前海设立“大湾区卓越服务中心”,为区域内大型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咨询,服务模式为“技术+业务+生态”三位一体 [3] - 波兰最大的综合性律所之一高柏歌岚律师事务所获司法部批准在华设立代表处并落户前海,擅长国际仲裁及金融法律事务 [4] - 前海已集聚11家全球前20的咨询服务机构、2家全球五大猎头企业及35家全国百强财税服务机构 [4]   深港合作与产业生态构建 - 前海已推动26类港澳专业人士经备案即可执业,促进香港国际化服务网络与前海产业腹地深度融合 [6] - 未来产业集聚重点为持续实施精准招商,打造财税服务、国际咨询、会展等特色产业集聚区 [6] - 生态优化方向包括搭建市场拓展平台、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以支持机构拓展海外市场 [7] - 人才保障措施包括探索放宽境外专业人士执业条件,建立深港人才双向交流机制 [7]   行业地位与国际对标 - 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的专业服务业是衡量现代服务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国际城市分级排名的重要依据 [5] - 根据GaWC报告,伦敦、纽约、香港、新加坡分列全球专业服务网络前四,香港在法律、会计、管理咨询等领域拥有高标准 [5]
 “超级口岸”进化:45年 深圳链动全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23:25
 口岸基础设施发展   - 深圳口岸数量从改革开放前2个增至16个一类口岸 实现海陆空全覆盖 功能从物理门户升级为制度创新与产业跃迁计量器 [1]   - 罗湖口岸2024年1-7月出入境旅客超3000万人次 深圳湾大桥2007年建成时为国内唯一连接香港高速公路大桥 沙头角口岸已启动重建 [2]   - 深港陆路口岸2024年日均出入境旅客超60万人次 8月16日单日达102万人次 深圳实施"强西-优中-补东"战略推动口岸升级与分工明晰化 [3]     深港产业与规则联动   -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外贸进出口总值从2015年712亿元跃升至2024年5379.8亿元 增长7.5倍 累计使用外资381.57亿美元 占深圳市47.1% [5]   - 河套深港科创合作区完成跨境数据交易110笔 金额3.34亿元 香港科学院内地分园吸引超60家港资企业及科研机构进驻 [6]   - 罗湖规划打造深港生命健康产业园 聚焦人工智能与生命健康产业 B1地块规划30万平方米"通用型"产业空间 [7]     外贸与物流通道扩容   - 深圳2024年出口2.81万亿元 实现出口32连冠 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达25097万吨 占总吞吐量近80% 居广东省首位 [10]   - 盐田港2024年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超758万标箱 同比增长12.7% 每周近百条航线通达全球 新增11条航线覆盖北美欧洲亚洲 [10]   -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2024年覆盖全球31国航线 每周超800班进出境客运航班 2025年1-7月进出境人员超384万人次 同比增长26.1% [11]     跨境经济与区域合作   - 深港进出口贸易额从1997年701.7亿元攀升至2024年7014.8亿元 香港成为深圳第二大外贸伙伴 占比超15% [3]   - 深圳2025年上半年实际使用外资209亿元 新增外资企业5581家 数量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8]   - 深圳机场东南亚航线客流量超150万人次 占国际地区流量50%以上 通达东南亚8国16城17航点 每周出港超200班航班 [11]
 集聚多个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国家战略落子,深圳这区域有新变化
 南方都市报· 2025-08-15 11:52
 国家战略定位 -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总面积3.89平方公里 采用"一区两园"模式 包括3.02平方公里深圳园区和0.87平方公里香港园区 [2] - 国务院于2023年8月印发深圳园区发展规划 香港特区政府2024年11月公布香港园区发展纲要 完成战略协同布局 [2] - 发展定位为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 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 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 目标成为世界级科研枢纽 [3]   科技创新成果 - 已汇聚200余个高端科研项目 447家科技企业 1.5万余名科研人才 [4] - 取得玻色编码纠错延长量子比特寿命 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桌面型电子显微镜 大模型环境下硬件加密产品SPU等重大科研成果 [5] - 建成特种具身机器人 化合物光芯片 智能化自动化药物发现 智慧医疗机器人4个中试服务平台 [8] - 引进深港澳芯片联合研究院 澳门大学集成电路微电子研究院 华大九天 国微福芯 九同方等芯片领域重点机构 [8]   企业研发集聚 - 引进8个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 包括苹果应用研究实验室 星巴克数字技术创新中心 意法半导体全球封测创新中心 [6] - 吸引招商局 华润 中国钢研 中国一汽 中煤科工等央企布局研发中心 [7] - 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 已吸引66家香港科研机构和企业批量落地 [17]   制度创新突破 - 全国首创"科汇通"试点业务 解决外资非企科研机构资金账户难题 经验复制至16个城市 [11] - 完成科创企业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 累计获批1000万美元外债额度 [11] - 开展全国首个数据跨境交易试点 累计完成110笔跨境数据交易 金额达3.34亿元 [13] - 实施企业所得税15%优惠税率 香港居民个人所得税超过香港税负部分予以免征 [17]   深港协同机制 - 发布首个深港"联合政策包" 在人财物及配套方面实现全链条政策协同 [15] - 集聚香港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5所世界百强高校超10个科研平台 [16] - 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协作平台 形成"三中心一所"生命健康产业战略格局 [17]   基础设施进展 - 皇岗口岸重建取消货运功能 新增口岸综合服务和国际科技服务功能 东北侧规划国际人才社区 [20] - 推动原皇岗口岸货检区40万平方米土地空间释放 规划建设国际协同创新区 [21] - 穗莞深城际深圳机场至前海段 前海至皇岗口岸段加快建成 推动香港北环线支线接入新口岸 [20] - 通过"租购改建"方式建成13个专业园区 整备改造科研空间 [21]
 前海梦工场孵化国高企业79家 “港澳e站通”提供服务事项380项
 深圳商报· 2025-08-10 05:44
 进出口贸易   - 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值达2608 6亿元 同比增长11 5% 占广东省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值约三分之二 [1]   - 谷歌跨境电商加速中心(深圳)投入运营 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独立站建设及跨境出海等全方位服务 [1]   - 前海在消费电子 时尚 机械制造等产业具有集聚生态 海外品牌建设潜力广阔 [1]     现代服务业发展   - 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吸引汇丰 瑞银等400余家金融机构入驻 成为国内港资 外资金融机构集聚度最高区域之一 [2]   - 前海新设QFLP基金规模占深圳九成以上 QDIE额度占深圳市八成 [2]   - 深港国际法务区引进6家外国律师事务所 共262家法律机构 [2]   - 深圳国际仲裁院在册仲裁员2078名 受理案件当事人覆盖143个国家和地区 连续3年仲裁受案金额突破千亿规模 [2]     制度创新   -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连续四年位居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排名首位 [2]   - 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882项 其中104项在全国复制推广 [2]   - 通过资质认可 合伙联营等特殊机制推动香港注册税务师 会计师 律师等26类专业人士在前海执业 [3]     深港合作   - "港澳e站通"累计提供服务事项380项 [3]   - 前海梦工场在园团队556家 其中香港团队463家 累计培育孵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9家(香港团队39家) [3]   - 为香港青年提供免费短期住宿"港青驿站" 一站式通勤专线及跨境巴士服务 [3]   - 詠藜園 永年士多 愈欣书店等港资品牌入驻 构建"科创+人文"融合园区生态 [3]
 南财观察|十万亿时代,前海探路中国海洋经济“深港样本”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7 10:02
 深圳海洋经济总体发展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 占GDP比重7.8% [1] - 深圳2024年海洋经济总产值5409亿元 占GDP比重14.7% 同比增长5.8% [1] - 深圳集聚涉海经营主体11万家 已建涉海创新平台86个 [1] - 前海布局蛇口国际海洋城、大铲湾、海洋新城等核心片区 [1]   邮轮游艇产业发展 - 2024年深圳邮轮旅客吞吐量达8.9万人次 邮轮运营36航次 [5] - 深圳登记游艇1027艘 位居全国第二 [6] - 邮轮产业链乘数效应高达1:14 [6] - 深圳湾游艇会为"粤港澳游艇自由行"指定停泊港 累计261艘次港澳游艇往来 [8] - 游艇申报材料从24项精简至12项 平均耗时从90分钟降至15分钟 [10]   港口与物流建设 - 深圳港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3339万标箱 同比增长超11% 稳居全球第四 [11] - 大铲湾口岸前5月出口锂离子电池储能柜13.35亿元 同比增819.51% [11] - 深圳西部港区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800万标箱 拥有航线223条 [12] - 前海推进绿色船用燃料加注合作 发布深港甲醇加注作业安全核查指引 [12]   海洋服务业与深港合作 - 前海累计落地39个船舶租赁项目 租赁资产突破160亿元 [15] - "中国前海"籍国际船舶累计达10艘 全球20强航运公司已有3家落地前海 [15] - 深圳船舶租赁产业规模达全国前三、华南首位 [15] - 香港拥有完备的海事专业服务体系 深圳通过前海导入香港经验 [14]   海洋科技创新 - 深港联合研发首艘AI无人船"海擎一号"启动运营测试 [16] - 深圳水下机器人专利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17] - 绿色智能海洋装备重点企业市场占有率超5成 [17] - 前海集聚招商工业、中集海工等涉海龙头企业 拥有涉海经营主体9000余家 [19] - 前海落户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等多家涉海科研机构 [20]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中央明确要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培育海洋科技领军企业 [17] - 深圳提出发展绿色智能船舶、无人船、水下机器人等新兴产业 [17] - 前海打造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发展耐心资本优化融资环境 [20] - 前海计划承办海洋国际学术会议 打造海洋科技版"冷泉港" [20]
 李家超力推香港北都区提速,深圳有何机会|湾区观察
 第一财经· 2025-06-15 21:58
 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规划 - 北都区被视为香港未来发展的新引擎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节点 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占香港1/3) 预计未来居住人口占香港1/3 [1][2] - 特区政府计划提速开发 未来5年建成约6万个房屋单位 第二个5年再增15万个 经济用途总楼面面积超1000万平方米 [2] - 骨干轨交北环线进展顺利 古洞站2027年启用 洪水桥站2030年完工 主线2034年通车 港深西部铁路(洪水桥至前海)今年启动研究 [3]   产业布局与区域规划 - 划分为四大功能区:高端专业服务和物流枢纽(对接前海) 创新科技地带(含河套合作区) 口岸商贸及产业区(对接罗湖等) 蓝绿康乐旅游生态圈(对接盐田) [7] -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预计全面完成后年经济贡献达520亿港元 首批科研人员将于今年下半年进驻香港园区 [2][7] - 新田科技城将作为创科枢纽 与深圳园区协同发展 需突破两地制度限制便利要素流动 [8]   政企合作与投资进展 - 85家企业签署支持发展意向书 35家企业参与开发项目 涉及金额超千亿港元 [3] - 生地变熟地流程从13年缩短至7年 小规模工程时间减少1/3 政府计划发行债券支持工程建设 [4][3] - 计划发展大学教育城吸引国际学生 研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口岸旅游购物项目 [4][8]   深港协同发展机遇 - 北都区与深圳福田 罗湖 盐田地理接壤 未来将形成城市融合效应 [7] - 深圳园区已入驻数十家香港科创机构 建议加快基础设施"硬联通"和成熟技术"软联通"试点 [7][8] - 口岸经济带将带动先进制造业 绿色产业 医疗食品科技等跨境产业发展 [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