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规级MCU

搜索文档
67岁创始人套现12亿离场
36氪· 2025-06-26 18:15
以下文章来源于投中网 ,作者杨博宇 投中网 . 投中网是领先的创新经济信息服务平台,拥有立体化传播矩阵,为创新经济人群提供深入、独到的智识和洞见,在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和创新商业领域拥有 权威影响力。官网:www.chinaventure.com.cn 知名VC拿下80亿芯片公司。 文 | 杨博宇 来源| 投中网(ID:China-Venture) 封面来源 | Unsplash 自去年9.24证监会发布"并购6条"后,全国各地并购交易逐渐升温。在半导体领域,更诞生了多笔令人注目的交易。 比如上海半导体公司晶丰明源发布公告称,将购买易冲科技的控制权。概伦电子宣布要购买成都锐成芯微控股权。前不久3000亿市值的海光信息,又发起 了对900亿中科曙光的收购。半导体产业链上的并购整合,已经进入多点开花的阶段。 与上述案例不同的是,行业内最近出现了一笔PE/VC利用产业平台发起并购的案例。 中颖电子最近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威朗国际及股东Win Channel Ltd.与致能工电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拟合计转让14.20%公司股份。本次股份协 议转让价格为 25.677元/股,股份转让的交易总价合计约 12.45 亿元 ...
【私募调研记录】深圳领峰资产调研四维图新
证券之星· 2025-06-25 08:10
公司调研纪要 - 四维图新介绍智驾平权成为行业趋势 中高阶辅助驾驶功能逐步下沉至中低端车型 智驾业务成为龙头业务 [1] - 数据合规业务增长趋势明确 AI增强的数据闭环有助于车企实现算法快速迭代与优化 [1] - 世界模型用于行为预测 轨迹生成等关键模块 并面向OEM及Tier1进行产品化输出 [1] - 智驾订单需达到一定销量以获得规模效应 内部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提升对盈利改善有积极影响 [1] - 政策强化监管框架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规范宣传与明确功能边界有助于行业整合 主机厂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有助于公司经营现金快速回笼 [1] 杰发科技业务进展 - 杰发科技专注汽车电子芯片设计 SoC和MCU产品线通过车规认证并稳定量产 第五代SoC产品舱行泊一体芯片AC8025AE已发布 [1] - 2024年营收年增长超过12% 2024年至2025年Q1新增300万套基础行车定点及60万套舱泊产品定点 有信心在2025年实现大幅减亏 [1] - 两轮车新国标实施 给杰发科技SoC座舱产品带来新的市场与需求 配合头部车企出海需求也有利于SoC产品矩阵分层次有效落地 [1] - 车规级MCU芯片AC7870成功点亮并发布 支持ISO 26262 ASIL-D功能安全标准 适用于域控 区域控制 动力底盘等多个场景 [1] - 杰发科技推进车规级SoC和MCU两条产品线全链条国产化 已有产品在中国大陆完成设计 封测和晶圆制造 [1] 产品应用场景 - SoC集成度和系统复杂度更高 偏向综合处理和系统预算 MCU着重于实时领域的控制任务 通常用于成本 功耗和可靠性有较高要求的应用 [1] - SoC应用于舱驾一体 智能座舱和仪表三大场景 MCU应用于数字钥匙 车灯 组合开关等10大核心场景 [1] - 与不同云厂商合作覆盖多个关键领域 发挥各自相对优势 为基础云平台提供支持 [1] 机构背景 - 深圳市领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4月 注册资本1000万元 基金业协会备案号P1003610 [2] - 公司由多名证券公司 公募基金 其他私募基金的高端人才担任基金经理 主要的投资管理和研究人员都具有10年以上的投资研究经验 [2] - 公司具备扎实系统的投资研究经验和强大的规模资产投资管理能力 [2]
烽火通信(600498):光通信筑基,长江计算突围国产算力新航道
长江证券· 2025-06-16 09:4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0][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完成技术突围,经营质量迈入“技术转化 - 利润释放”新阶段 [4][10][101] - 子公司长江计算作为国产算力黑马,2024 年国产化算力收入规模近 60 亿,近两年复合增长率超 100%,2025 年或突破百亿规模,且获华为鲲鹏领先级合作伙伴认证,生态排名前三 [4][8][10] - 海洋通信业务通过全产业链自主能力加速拓展海外市场,全球化布局强化盈利韧性 [4][10][101] - 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为 10.3、13.4、16.2 亿元,同比增长 47%、30%、21%,对应 PE 24x、19x、15x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从“大”到“强”:研发赋能经营质量提升 - 2010 - 2019 年公司营收与利润稳健增长,2020 年被美纳入“实体清单”,营收同比下滑 14.55%,归母净利同比下滑 89.55% [7][18] - 2020 - 2022 年公司管理层新老交替,曾军接任董事长,为发展注入新活力 [7][21][24] - 2020 - 2022 年公司研发费用率攀升至 12.24%、13.15%及 13.27%,研发人员人均薪酬 2022 年达 32.66 万元,较 2019 年增长 38.8% [7][25][32] - 公司在光通信与 MCU 领域实现双线突破,旗下飞思灵芯片实现自主协同,二进制半导体参与车规级 MCU 芯片 DF30 流片 [27][29] - 2023 年归母净利润回升至 5.05 亿元,2024 年提升至 7.03 亿元,研发费用率优化至 10.09%,进入盈利收获期 [32] 驭算力长风,长江智涌千行 算力自主可控,中美科技竞合新局下的战略突围 - 美国对算力芯片管制持续升级,2022 年设双阈值,2023 年构建管制矩阵,2025 年要求英伟达 H20 芯片对华出口需许可证 [8][35][37] - 2025 年三大运营商算力资本开支增幅超 20%,地方智算中心加速落地,如深圳鹏城云脑三期 2024 年达 16000P 算力 [8][41] - 四部门印发计划明确新建及改扩建数据中心服务器能效要求,有望引导算力芯片方向 [44] 长江计算:国产算力中军,自主可控先锋 - 长江计算 2020 年加入鲲鹏生态,成为首批昇腾合作伙伴,资源禀赋强,运营商与金融市场拓展顺利 [45] - 长江计算为鲲鹏领先级整机硬件合作伙伴、昇腾优先级合作伙伴,产业地位高 [49][50] - 可提供 Acceler 5000 PoD 液冷集群方案,受益于 AI 算力集群化趋势 [52] - 依托 DeepSeek 大模型推出一体机解决方案,推动大模型在垂直领域落地 [57] 烽火星空——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国家队 多因素共振,行业景气度回暖 - 网络可视化系统可实现网络流量及数据智能化管控等目标,分为前端采集和后端分析应用两部分 [61][63] - 5G 基础设施完备,无线端流量 DOU 持续增长,有线侧千兆宽带加速渗透,带来新增网络可视化需求 [67][69] - 400G 承载网技术步入成熟期,实验室与现网均验证商用能力 [74] - AI 滥用引发监管需求,美国、欧盟出台相关监管政策 [75][86] 烽火星空,数智安全领航者 - 烽火星空是网络可视化行业领导者之一,持股 96.9%,发布“1353”品牌战略,推出“一平台三工具”产品 [89][92] - 为兼具前端与后端能力的系统集成商,在公安市场有优势 [92] - 数据网络产品板块营收 2018 - 2022 年波动,2023、2024 年负增长,毛利率稳定,2020 - 2024 年净利润下滑,有望随行业复苏释放利润弹性 [96][98] 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为 10.3、13.4、16.2 亿元,同比增长 47%、30%、21%,维持“买入”评级 [10][101]
四维图新:杰发科技模拟IP自研率已达100% 数字IP自研率超90%
巨潮资讯· 2025-06-14 09:16
公司概况 - 杰发科技成立于2013年,前身为联发科汽车电子事业部,2017年被四维图新收购 [1] - 公司聚焦汽车车规级芯片研发,联发科骨干人员和研发团队仍是研发支柱 [1] - 当前拥有四大产品线:SoC芯片(座舱类、车联网、IVI等)、MCU芯片、胎压监测传感器专用芯片、功率放大器芯片 [1] 产品与技术 - 芯片累计出货量超3亿颗,其中SoC芯片近9000万套片,MCU芯片超7000万颗 [1] - 首款基于ARM Cortex-R52内核的多核高主频MCU芯片AC7870于2023年4月点亮 [1] - 模拟IP自研率达100%,数字IP自研率超90%,推进设计、封测、晶圆制造全链条国产化 [1] - 所有产品线均通过车规认证,每条产品线至少完成两代以上量产迭代 [2] - SoC芯片已历经五代,从2014年AC8225量产至今 [2] - MCU芯片领域:2018年首颗32位车规级MCU量产,2022年发布满足ASIL-B标准的AC7840x [2] - MCU芯片累计出货量突破2.5亿颗,全球超8000万辆车使用其芯片 [2] 市场与客户 -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在国内后装市场领先,前装市场获部分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OEM认可 [1] - 芯片产品覆盖国内外主流整车厂与一级供应商 [2] - Tier1客户包括霍尼韦尔、宁德时代、联合电子等 [2] - 终端客户包括广汽、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吉利、宝马、沃尔沃等 [2]
中信证券及大华所被书面警示 辉芒微IPO项目多宗违规
中国经济网· 2025-06-09 16:05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9日讯 深交所网站近日发布关于对辉芒微电子(深圳)股份有限公司、许如柏、 李勇刚给予通报批评处分的决定(深证审纪〔2025〕18号)、关于对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监管函(深 证函〔2025〕542号)、关于对保荐代表人陈禹达、王彬给予通报批评处分的决定(深证审纪〔2025〕19 号)、关于对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的监管函(审核中心监管函〔2025〕14号)、关于对签字 注册会计师何晶晶、景奕博给予通报批评处分的决定(深证审纪〔2025〕20号)。 2023年5月25日,深交所受理了辉芒微电子(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辉芒微或发行人)首次公 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申请,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为项目保荐人,陈禹 达、王彬为项目保荐代表人,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简称大华所)为项目申报会计师, 何晶晶、景奕博为项目签字注册会计师。经查明,中信证券、陈禹达、王彬、大华所、何晶晶、景奕博 在执业过程中,存在以下违规情形: 一、未充分核查发行人经销收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的核查意见不准确 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显示,报告期各期,发行人经销收入占当期主营业 ...
兆易创新港股上市背后:全球化布局与资本协同的必然选择?警惕行业周期性风险
新浪证券· 2025-05-21 18:33
5月20日,"国内存储一哥"兆易创新官宣将赴港上市,拟募资用于增强公司研发能力并持续迭代产品和 技术创新、战略及产业等相关投资与并购、全球营销与业务网络建设等。 战略动因:全球化布局与资本协同的必然选择 作为国内NOR Flash存储芯片市占率全球第二、利基型DRAM出货量翻倍增长的半导体龙头企业,兆易 创新(603986.SH)此次启动H股上市计划,是其在全球化战略深化期与半导体行业资本出海潮双重驱 动下的关键决策。 一是,技术自主与市场扩张的双重诉求。 兆易创新2024年境外收入占比达77.51%,其NOR Flash产品已进入比亚迪、蔚来等车企供应链,车规级 芯片研发投入超12亿元。港股上市可加速构建"全球交付+本土研发"平台,缓解海外市场对技术自主性 的监管压力,同时借助香港资本市场的国际投资者资源,强化在欧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品牌渗透。 公司计划将募集资金的45%用于研发能力提升,包括AI芯片架构迭代和车规级MCU开发,以应对具身 智能、伺服电机等新兴领域的竞争。 二是,资本结构与产业周期的战略匹配。 2025年已有江波龙、杰华特等30余家A股硬科技企业筹划赴港上市,形成"AH双平台"资本运作范式 ...
中微半导:长城证券、赢舟资本等多家机构于5月15日调研我司
证券之星· 2025-05-16 17:40
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5月16日中微半导(688380)发布公告称长城证券(002939)、赢舟资本于2025年5 月15日调研我司。 具体内容如下: 问:公司一季度毛利率同比大幅升的原因? 答:毛利率大幅提升大致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公司入库晶圆价格下降,摊薄在销产品成本;二是持续研发 推出的新产品更具有成本优势。 问:公司工控领域增长如何?增长点主要在哪些方面? 问:公司第二代车规与第一代车规MCU的区别? 答:公司这两代车规级MCU均是M0+内核,应用在车身控制领域。与第一代产品相比,第二代产品在 主频、接口、资源上有变化,性能有提升,性价比更好,会更具有竞争力。 问:谈谈车规级产品未来规划? 答:公司车规级控制芯片分两条线布局,一是通用产品,一是专用产品。对于通用产品,从小资源的以 M0+内核的节点控制产品向大资源以M4、M5内核的域控制方面拓展,持续研发,扩充和丰富产品线, 做到产品系列化;对于专用产品,公司会针对电机、车灯、电池管理等方面设计一些高集成度、高性能 的SoC产品,增加产品丰富度。 问:目前车规产品导入情况如何? 答:公司车规级芯片已经导入不少车企,从近期订单来看,车规MCU在持续放量。 ...
烽火通信(600498):光通信筑基算力突围,烽火通信锚定新成长
长江证券· 2025-05-06 17:1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9][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产算力景气度高企,烽火通信盈利加速释放,2024年第四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创近5年新高,主业经营质量有望持续改善,子公司长江计算或将打造公司新增长极,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0.3、13.4、16.2亿元,同比增长47%、30%、21%,对应PE 24x、19x、16x,重点推荐 [2][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烽火通信2024年年报显示,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85.49亿元,同比下降8.29%;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3亿元,同比增加39.05%;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3.95亿元,同比下降13.71%;归母净利润3.09亿元,同比增长74.06% [6] 事件评论 - 行业下行压力下盈利质量显著提升,2024年营业总收入285.49亿元,同比降8.29%,受光通信市场投资放缓影响;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03亿元,同比增39.05%;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提升1.46个百分点至5.52%;研发费用同比减19.48%,聚焦关键领域;应收账款同比增22.95%至152.61亿元,受回款滞后影响;存货规模同比降4.01%至93.29亿元,库存管理优化 [11] - 市场拓展、技术研发多点突破,2024年系统推进行动见效,国内运营商市场光网络中标集采项目,服务器等产品有突破;国际市场突破跨国运营商客户,海外基地试投产;行业信息化市场自研产品在重点行业规模突破;光网络领域联合发布传输系统,研制光接入平台等;芯片领域联合发布车规级MCU芯片;服务器领域自研智算服务器等 [11] - 前瞻性技术布局与战略规划奠定基础,公司孵化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子企业,海洋通信领域多项核心技术达世界一流水平;拓展计算与存储业务,联合供应商布局算力硬件,加深与运营商合作,服务客户 [11]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 利润表预测2025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320.72亿、353.25亿、387.2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33亿、13.40亿、16.24亿元等 [16] - 资产负债表预测2025 - 2027年应收账款、存货等项目变化情况 [16] - 现金流量表预测2025 - 2027年经营、投资、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等 [16] - 基本指标预测2025 - 2027年每股收益、市盈率、市净率等指标 [16]
赛道Hyper | 兆易创新:国内存储一哥Q1业绩再爆
华尔街见闻· 2025-05-01 20:00
文章核心观点 - 兆易创新2025年一季度业绩增长延续2024年景气度,但多项财务指标显示经营压力逐步显现,若在LPDDR4量产、车规级MCU渗透率提升及供应链自主化方面取得突破,有望巩固市场地位 [1][2][14] 业绩表现 - 2022 - 2023年业绩下滑,2022年利润下滑12.16%至20.53亿元,2023年净利润暴跌92.15%至1.61亿元,2024年扭转下滑态势,2025年一季度延续业绩景气度 [1] - 2024年盈利水平为2022年的53.72%,经营现金流和净现比指标健康,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经营现金流分别为20.32亿元和3.36亿元,净现比分别为1.84和1.43 [1] - 2025年Q1实现营业总收入19.09亿元,同比增长17.32%;归母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14.5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24亿元,同比增长21.83% [1] - 2024年全年营收同比增长27.69%、净利润增长584.21% [2] 财务指标压力 - 一季度毛利率为37.44%,同比下降1.88个百分点;净利率12.56%,同比微降0.22个百分点,扣非净利润同比增幅与2024年同期相比下滑19.43个百分点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46.48%,每股经营性现金流仅0.51元,应收账款同比增长31.01%,存货周转效率放缓 [3] - 短期借款同比增长7.98%,有息负债规模达10.3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32.48%,但2025年一季度末账面现金达93.79亿元,偿债问题不大 [3] 核心业务情况 存储芯片业务 - 2024年业务收入51.94亿元,占总营收的70.6%,NOR Flash产品全球市占率达15%,位居全球前三 [4] - 2025年一季度延续增长,但增速从27.39%回落至17.32%,核心驱动力包括AIPC与网通需求,5G基站建设带动大容量存储需求 [7] MCU业务 - 2024年业务收入17.06亿元,占比23.2%,是中国排名第一的32位Arm通用型MCU供应商,车规级产品已进入比亚迪海豹等主流车企供应链 [5] - 2025年一季度国产替代加速但毛利率承压,GD32A7系列计划2025年出货量突破500万颗,开发H75E等高性能型号提升工业控制领域竞争力 [8][12] 传感器业务 - 2024年业务收入4.48亿元,占比6.2%,主要应用于物联网和消费电子领域,2025年一季度稳定增长但规模仍有限 [6][8] 行业地位与竞争 - 在存储芯片领域与台湾旺宏电子、华邦电子竞争,在MCU领域与意法半导体、恩智浦等国际巨头较量,核心优势在于本土化服务能力和性价比优势 [7] - 与旺宏电子横向对比,2025Q1营收19.09亿元,旺宏电子为61.37亿元新台币(约合13.86亿元人民币);2025Q1净利润2.35亿元,旺宏电子为 - 8.73亿元新台币;毛利率37.44%,旺宏电子为17.7% [9][10] 研发与供应链 - 2024年研发费用达11.22亿元,同比增长13.38%,2025年一季度研发投入2.92亿元,同比增长1.68%,重点布局DDR4、LPDDR4等高端存储产品及车规级MCU [11] - 加速LPDDR4量产,预计2025年下半年贡献收入,推进LPDDR5研发拓展新兴市场 [11] - 与国内代工巨头合作建设12英寸晶圆产线,预计2026年投产后可降低代工成本10% - 15% [13]
皖车的“野心”:摸着RISC-V过河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3-25 09:27
文章核心观点 随着国家在RISC - V领域顶层设计出台渐近,安徽显露在汽车芯片领域押注RISC - V的野心,抢先布局以解决汽车芯片自主可控难题,RISC - V架构或为安徽破解芯片国产化困局提供机遇,有望重塑汽车半导体格局 [4][16][31] 各部分总结 清华系公司 - 安徽省汽车创新中心发布“汽车智芯工场与天才创芯家计划”,旨在5年内为安徽挖掘20位天才创芯家,打造40款创新产品,孵化10家以上科技企业 [7] - 首个入选“天才创芯家计划”的企业是“芯车无限”,该公司基于RISC - V内核推出车规级MCU芯片并即将量产,源自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处于融资前期阶段 [7] - 芯车无限联合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成立RISC - V车载计算联盟,其股东之一奥易克斯是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奇瑞和江淮是其重要客户 [9] - 芯车无限联合创始人兼CEO程宝忠是合肥人,公司位于合肥包河区的研发中心去年8月启用,入选原因是团队能力及坚持RISC - V核心技术全栈自研 [9][10] 皖车“补芯” - “汽车与RISC - V芯片技术融合研讨会”在合肥举行,探讨RISC - V给皖车带来的影响 [14] - 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百万大关达168.4万辆,出口量约95.37万辆,取代上海成汽车出口第一省,需从制造基地向研发基地转换身份 [16] - 安徽汽车芯片面临高端芯片产能不足、车规认证体系不完善、芯车协同创新滞后等挑战,RISC - V架构或提供破解芯片国产化困局的机遇 [16] - RISC - V架构有开源、可定制、架构精简、可拓展四大优势,安徽突破口可能选在车规级MCU芯片,中高端领域车规MCU国产自给率仅2% [17] - “RISC - V技术生态平台开发项目”已对外开放,安徽官宣建立“汽车智芯工场”,未来将实体化运行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17][18] 配角逆袭 - RISC - V是芯片指令集,与英特尔X86、Arm架构同类,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团队于2010年捣鼓出,诞生时无主角光环 [21] - RISC - V优势是免费与开源,可自由用于商业目的,无需支付IP授权费,而x86和ARM有使用限制 [26] - 2018年起中国RISC - V生态加速发展,阿里推出RISC - V CPU IP核玄铁C910,皖企华米科技发布全球首款RISC - V开源指令集成的可穿戴处理器 [26] - 2019年RISC - V基金会注册地转移到瑞士,2022年美国芯片出口限制凸显RISC - V对中国的意义,2025年全国两会开源指令集架构RISC - V成热议焦点 [27] 布局者 - 安徽在“汽车与RISC - V芯片技术融合研讨会”上显露在汽车芯片领域押注RISC - V的野心,要解决汽车芯片卡脖子问题 [31] - x86赶上个人PC时代建立优势,Arm在移动时代占领市场,RISC - V在AI重构计算生态下获得独特机会,电动车进入智能网联时代,车是当下计算平台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