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 to H
icon
搜索文档
2025港股IPO半年报:恒瑞医药折价25.6%发行,最新仅折价5.5%
新浪财经· 2025-07-04 20:02
港股IPO市场总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市场呈现近四年最强复苏态势 42家企业登陆港交所 合计募资1067亿港元 较2024年上半年同比增长688% [1] - A to H企业成为募资主力 7家A股公司完成港股IPO 合计募资超770亿港元 占IPO总额的72% [1] - 宁德时代港股发行价较A股仅折6.8% 上市首日即获超额认购 成为当之无愧的"巨无霸" [1] A to H项目特点 - A to H项目IPO发行折扣与公司市值呈正相关 市值越大认购越踊跃 发行折扣越低 [1] - A to H项目首日破发率达57% 海天味业 三花智控等项目上市首日一度跌破发行价 [1] - 预计2025年下半年A to H募资规模将比肩上半年 千亿市值公司和行业龙头值得关注 [1] 行业表现分化 可选消费行业 - 可选消费以7单募资105.7亿港元成为最活跃赛道 蜜雪冰城募资39.7亿港元 获5258.2倍认购 冻资1.8万亿港元 [1] - 新消费板块后市表现强劲 蜜雪冰城 古茗上市至今上涨超150% 布鲁克上涨134.0% [1] 创新药行业 - 创新药板块以5单40.6亿港元成为"最赚钱赛道" 上市至今平均涨幅达78.4% 映恩生物 药捷安康 脑洞极光实现100%以上超额收益 [1] - 港股创新药指数年初至今上涨60.5% 远超其他行业指数 [1] - 港交所18A规则为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开辟融资通道 但存在"标签化打新"风险 [1] 工业材料等传统行业 - 工业 材料 信息技术 金融板块合计贡献19单IPO 占总数45.2% 但募资规模仅占12.3% [1] - 资本对"强增长信号"的追逐导致传统板块遇冷 需向市场传递"增长确定性" [1]
2025年港股IPO半年报——专题一:千亿募资破局 A to H 新消费 创新药点燃市场
新浪证券· 2025-07-04 18:27
港股IPO市场复苏态势 -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市场呈现近四年最强复苏,42家企业登陆港交所,合计募资1067亿港元,较2024年上半年同比增长688% [3] - 平均每单项目募资额约25.4亿港元,超过2022-2024年平均水平 [3] - 市场呈现极端分化:A to H大盘股贡献72%募资,可选消费与创新药板块获散户狂热认购 [3] A to H项目主导市场 - 7家A to H企业合计募资超770亿港元,占IPO总额72%,宁德时代以410.1亿港元成为近四年最大港股IPO [5] - A to H项目呈现"机构与散户同热"特征,宁德时代国际配售认购倍数15.2倍,散户认购151.2倍 [5] - 发行折扣与市值正相关:万亿市值宁德时代港股发行价较A股仅折6.8%,百亿市值公司折扣超30% [5] 行业表现分化 可选消费板块 - 剔除A to H项目后,可选消费以7单募资105.7亿港元成为最活跃赛道 [10] - 蜜雪冰城获5258.2倍认购创历史冻资纪录,布鲁可以6000倍认购成为"认购倍数之王" [10] - 新消费符号标的如蜜雪冰城、古茗上市至今涨幅超150%,传统消费标的普遍破发 [11] 创新药板块 - 创新药板块5单募资40.6亿港元,上市至今平均涨幅78.4%,映恩生物等实现100%以上收益 [12] - 机构与散户行为分化:映恩生物国际配售13.5倍认购,药捷安康获3419.9倍散户认购 [13] - 散户对"创新药"标签的追捧忽略管线失败率超70%的行业现实 [13] 传统板块遇冷 - 工业、材料、信息技术、金融四大板块合计19单IPO,募资仅130亿港元,占比12.2% [15] - 国际配售倍数普遍低于2倍,上市首日平均涨幅仅3.2%,上市至今平均涨幅2.1% [15] - 资本对"强增长信号"的追逐导致传统板块沦为"沉默背景板" [15] 下半年展望 - 预计数家A股公司将登陆港交所,募资规模或比肩上半年A to H水平 [7] - 建议关注千亿市值公司、行业龙头及医药、机器人等热门概念 [7]
中金研究 | 本周精选:宏观、策略、固定收益
中金点睛· 2025-06-07 08:50
中金点睛"本周精选"栏目将带您回顾本周深受读者欢迎的研究报告。 资料来源:IFR,中国证监会,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01 策略 Strategy A to H上市浪潮影响有多大? >>点击图片跳转报告原文<< >>点击图片查看全文<< 2025年以来,随着港股市场整体回暖,不少内地企业纷纷披露赴港上市计划,呈现A to H上市加速的势头。根据 证监会备案信息与上市公司披露,后续有近50家A股计划赴港上市,其中已通过备案或已递交材料的共23家。近 期国内新能源龙头宁德时代H股上市更是将这一热潮推向高潮,不仅创下年内全球市场IPO融资之最,上市后大 涨更是使H股出现比A股还贵的"罕见"现象。因此,几个关键问题也随之成为市场焦点:为什么A to H上市模式越 来越多?为什么港股反而能比A股贵?这对港股有什么短期和中长期意义?AH溢价是一个好的AH股选择视角 么?南向资金的整体活跃与AH溢价变化又有什么关系?我们将在本文中对上述问题深入探讨。 图表:近期A to H上市企业与后续潜在上市公司一览 | 当前情况 | A股代码 | 港股代码 | 证券名称 | 行业 | | 公司总市值(十 上市/备案/递交材 | 港股 ...
港股概念追踪|香港市场总市值同比大增24% IPO活跃促龙头券商受关注(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6-06 08:45
港股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5月底香港证券市场总市值达40 9万亿港元较去年同期32 9万亿港元上升24% [1] - 5月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210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1398亿港元上涨50% [1] - 2025年首五个月港交所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242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1102亿港元上升120% [1] IPO及融资情况 - 1—5月港交所新上市29家公司较去年同期上升38% [1] - 1—5月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金额为77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709% [1] - 1—5月总集资金额为235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383% [1] 中资企业赴港上市趋势 - 新消费企业(蜜雪集团)、核心制造企业(宁德时代)、优质创新药企业(恒瑞医药)纷纷赴港上市 [1] - A股上市公司披露赴港上市计划呈现"A to H"加速势头 [1] - 过往同一公司港股相较于A股折价情形逐渐发生转变 [1] 港股市场价值 - 港股市场兼具估值安全边际、产业升级动能与流动性支撑 [2] - 中长期配置价值凸显 [2] 香港交易所投资价值 -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步履不停港交所枢纽地位稳固 [3] - 推进互联互通、提升市场活力、探索创新业务和加强科技赋能等关键举措为港交所奠定更良好发展基础 [3] - 25Q1有17家公司上市募资187亿IPO业务复苏及中概股回归趋势带来更多上市公司资源和潜在交易机会 [3]
A to H上市浪潮影响有多大?
2025-06-04 09:50
A to H 上市浪潮影响有多大?20250603 摘要 港股市场活跃度提升,成交量和换手率显著高于 2024 年,特定板块如 AI、互联网科技等形成集聚效应,吸引更多公司赴港上市,但需关注南 向资金流入和 IPO 活动带来的市场波动。 H 股溢价现象罕见出现,部分龙头个股交易于 A 股溢价之上,可能与其 独特优势、行业前景及投资者预期有关。投资者需综合考虑宏观基本面、 政策环境及市场结构选择 A 股或港股。 特朗普 2.0 财政政策可能增加投资和资金流入,拉动经济增长,但同时 也会加重财政压力,需从正反两方面解读,并评估其长期影响,尤其关 注未来十年可能带来的额外赤字。 AH 溢价源于市场机制、流动性及投资者结构差异,长期存在是正常现 象,因两地股份不可兑换,套利机会无法抹平。中概股回归港美两地上 市无折溢价,因两边股份完全可兑换。 港币融资成本低因联系汇率制度,金管局投放港币流动性导致 HIBOR 利率下降。HIBOR 大幅下行对香港银行业息差和盈利产生影响,银行需 通过资产负债和衍生品对冲措施应对。 Q&A A 股公司转向港股上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 股公司转向港股上市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大类: ...
A股公司赴港上市潮升温,更多优质中概股有望回港上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3 13:15
港股市场表现 - 6月3日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 恒生科技指数涨幅一度收窄至0.5% [1]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跟随指数小幅上涨 持仓股中理想汽车、地平线机器人、阅文集团、腾讯音乐、网易、小米集团等涨幅居前 [1] - 快手、美的集团、同程旅行等跌幅居前 [1] A to H上市趋势 - 年内已有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5家A股公司赴港上市 [1] - 后续仍有近50家A股计划赴港上市 其中已通过备案或已递交材料的超20家 [1] - A to H上市浪潮或长期改善港股市场结构 形成优质公司上市与资金涌入的正循环 [1] - 强化香港作为中国资产投资窗口和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 [1] - 中美关系不确定性促使更多优质中概股企业回归港股市场 [1] 宁德时代H股表现 - 宁德时代H股上市创下年内全球市场IPO融资之最 [2] - H股出现比A股还贵的"罕见"现象 原因包括龙头估值溢价、基石投资者占比较高、AH溢价中枢趋势性变化 [2] - 外资已持有宁德时代A股近1400亿元(截至3月31日) 国际长线资金仍积极参与港股发行 [2] - 反映全球资金在港股市场对国内稀缺性资产的配置需求提升 [2] 恒生科技指数ETF特点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在A股同赛道ETF中规模和流动性领先 支持T+0交易 [3] - 兼具硬科技与新消费属性 在外围扰动下具备韧性 [3] - 硬科技方面代表中国AI核心资产 成分股聚焦AI产业链上中下游 包含阿里、腾讯、小米、美团、中芯国际、联想等 [3] - 新消费方面超一半权重在电商零售、汽车、家电、消电、旅游等可选消费板块 包含"蔚小理"、小米、联想、携程、同程、海尔、美的等 [3]
中金:A to H上市浪潮影响有多大?
中金点睛· 2025-06-03 07:45
中金研究 2025年以来,随着港股市场整体回暖,不少内地企业纷纷披露赴港上市计划,呈现A to H上市加速的势头。近期国内新能源龙头宁德时代H股上市更是 将这一热潮推向高潮,不仅创下年内全球市场IPO融资之最,上市后大涨更是使H股出现比A股还贵的"罕见"现象。因此,几个关键问题也随之成为市 场焦点: 为什么A to H上市模式越来越多?为什么港股反而能比A股贵?这对港股有什么短期和中长期意义?AH溢价是一个好的AH股选择视角么? 南向资金的整体活跃与AH溢价变化又有什么关系? 我们将在本文中对上述问题深入探讨。 点击小程序查看报告原文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A股公司赴港上市?政策环境配合、市场活跃度提升和集聚效应、公司业务需要与投资者结构 去年9月美的港股上市以来,已有8家A股公司赴港上市,IPO融资规模981.1亿港元,其中不乏美的与宁德这种行业龙头。根据证监会备案信息与上市公司 披露,后续仍有近50家A股计划赴港上市,其中已通过备案或已递交材料的共23家。要知道,短短一两年前,H转A还是主流方向。之所以会发生这种逆 转,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层面的因素: ► 政策环境支持:对港合作5项措施鼓励龙头企业赴港上市。 去 ...